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二.doc
(四年级语文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案例及反思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案例及反思四年级语文教案雀尔山路二小黄艳《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通过解读课文,我发现其实课文可以说是围绕了樟树的特别之处来组织文章。
于是我有了围绕“特别”一词展开对这篇课文的学习的想法。
现将本课案例呈现如下: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课文,请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师:请你迅速浏览课文,试一试能不能抓住一些关键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生默读课文。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宋庆龄故居中有两棵樟树,这两棵樟树四季常青,还有一种香气可以驱虫,人们很喜欢到这里瞻仰宋庆龄,与樟树留影。
师:从这一位同学的讲述中,你发现课文讲了哪几方面不同的内容?生:三方面。
第一是故居种有樟树。
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生:1-3自然段。
师:接着说。
(随即板书:有两棵樟树:1-3)生:第二是介绍了樟树四季常青,还有一种香气可以驱虫。
师:这实际上是在介绍植物的什么?谁能概括?生:介绍植物的外形和特点。
师:是的,介绍樟树的外形和它的生长特点。
哪几个自然介绍的?生:4-5自然段。
师:好。
(板书:外形和生长特点:4-5)生:第三方面是人们瞻仰宋庆龄,喜欢与樟树留影纪念。
师:那是课文第6自然段说的,对吧。
生点头应答。
(板书:留影:6)通过老师的板书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全班齐答课文分成的三部分及分别写了什么?师:这是我倒想让大家读读人们与樟树留影的自然段。
生齐读。
师:读完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人们来瞻仰宋庆龄,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呢?师:是呀!来瞻仰宋庆龄,可以在她的故居里选任何宋庆龄用过、碰过的东西留影,那感觉更亲切,为什么偏偏喜欢这两棵樟树呢?生沉思。
师:你可以大胆猜测一下,或者你作为游客会不会选樟树留影?生:我想樟树与其他东西比较,与众不同吧!生:可能人们特别喜欢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堂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1.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
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会从多角度观察、分析事物,发展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3.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有待丰富。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成果展示和口头表扬的方式,今后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审美情趣:通过对比手法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3)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4)社会责任感: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参观名人故居时,有没有注意过那里的树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宋庆龄故居樟树的奥秘。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樟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5.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本次教学中,我努力将樟树的象征意义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社会责任感。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设计理念]课文以樟树为线索,先写宋庆龄舍不得故居庭院的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外形和可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樟树枝干粗壮,树叶稠密,四季长青,更重要的是它有可贵之处——能永保香气,显示出樟树的品质。
由此让人想到樟树的主人,表达出了人们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
因此文章在写法上有借物喻人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应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等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依据这一理念,本课设计通过激发、引领阅读期待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探究品味、体验,从而获得真实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初步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及体现的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
2、辅助课件。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5个生字,2个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情感目标:课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二课时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两棵树。
这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复习生字词。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二、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1、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宋庆龄如此的不舍呢?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一找,圈一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这两棵樟树。
2、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自由读,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
屏示第4小节。
(读后交流)“蓬蓬勃勃”理解含义。
(屏示: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
)3.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反映樟树的蓬蓬勃勃呢?让我们再读课文(读后组织交流)A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B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C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中的“四季常青”4.指导用“无论……总是……”说话5、这两棵樟树除了长得的蓬蓬勃勃外,还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你能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6指导用“只要……就……”说话7.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展现出,这是樟树独有的品格的呢?(与其他树木比较)三、展示资料,品味人物。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互联网搜索功能,初步了解宋庆龄,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3、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欢它们的原因,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目标师:同学们,我国20世纪有一位举世闻名的伟大女性,她的声名,不仅在中国大地上传播,而且香飘过洋,她的品德像樟树一样飘洒着永远的芳香,她就是---宋庆龄女士。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宋庆龄的故居。
师:请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板书课题,写字就应该一笔一划,工工整整,注意“龄”字,左边“牙齿”的“齿”,右边“命令”的“令”),齐读课题。
师:回忆一下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来概括。
(1-2名学生回答)生:文章主要讲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外形,生长特点,可贵之处。
(同时板书外形特征、生长特点、可贵之处)师:同学们可真会读书,通过一节课的努力就把六个自然段读成了一句话。
老师相信,这节课的三个目标你们一定会表现得更加出色。
(出示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樟树的特点,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想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前合影留念?预设一:请大家自己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评价:从你刚才回答中,老师听出了你已经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状态中了。
二、民主导学:任务一:感悟樟树。
1、任务呈现: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四和五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描写樟树的句子。
想想哪个词语让你深有感触,请在旁边写出你的理解。
2、自主学习:学生读书3、展示交流:一起来看:(同时多媒体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A谁来读一读这段你划出的句子,并说说其中哪个词打动了你,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学生说自己找到的句子以及理解感受。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语文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樟树的外形特点。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生长环境。
(3)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宋庆龄,学习她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樟树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樟树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老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理解课文:(1)让学生讲述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老师总结并讲解樟树在课文中的作用。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樟树的小作文,描述樟树的外形特点和象征意义。
五、课后反思:1.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等。
3. 改进措施: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樟树的美好。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材分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
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
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
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全文共六个小节,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是一至三节,讲上海宋庆龄故居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第二段是四、五两节,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永久保持香气的可贵之处。
第三段是最后一节,讲人们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记念。
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
【教学目标】1.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重点关注“龄“樟”等字,当堂习字。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樟树的特点,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3.了解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樟树的特点,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了解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
【教学时间】2课时【资料链接】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案_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案_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语文教案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悟情明理,课文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又该如何引导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设计一1.体会樟树蓬蓬勃勃、旺盛的生命力,感受樟树拒虫的可贵之处。
2.感受宋庆龄的品质与樟树的相似之处,品悟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通读课文,初步感知“不搬家”之理由。
1.根据不同的要求读文题。
(1)通过朗读体现:这是哪儿的樟树(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通过朗读体现:这是宋庆龄故居的什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学生读后,教师小结:不同的朗读所要强调的意思不一样。
请同学们再根据要求读一读:本文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什么(生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师强调:对,本文所写的就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师:宋庆龄的故居在周恩来同志的眼里小了点,他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宋庆龄却不肯,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快速浏览课文,说说理由。
(宋庆龄舍不得庭院里的两棵樟树)3.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什么呢请通读课文,说说理由。
(生命旺盛、品质高贵)二、细读品悟,全面体会“舍不得”之含义。
(一)感知樟树“生命旺盛”。
1.自读第4自然段,说说哪一个词语最能表现它的生命旺盛(蓬蓬勃勃)2.樟树给人的整体感觉是“蓬蓬勃勃”,请细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樟树的哪些部分,及其形态。
3.组织交流、讨论:枝干:粗壮、多(伸向四面八方)、长(伸得远远的)。
(引导体会:枝干越粗越壮,越多越长,就越能体现樟树的生命旺盛。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
(引导体会:树叶越密,绿得越亮,就越能体现樟树的生命旺盛。
)4.体会“四季常青”的特点。
樟树一年四季要经历多少磨难,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吗请学生想象不同的情境,进行口头表达。
出示: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学生口头填写内容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所填的内容。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苏教版(合集5篇)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苏教版(合集5篇)第一篇: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苏教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理解“蓬蓬勃勃”、“永久保持”、“瞻仰”等含义丰富的词语,并体会包含在词语中情感——对樟树的赞美,对宋庆龄的赞美。
3、初步学习课文以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知道课文是借对樟树的描写和赞美,抒发了对宋庆龄的崇敬、怀念之情。
4、把握课文写作顺序,理清课文的结构脉络,并初步体会到课文开头的特别之处和作者隐含写法中的情感。
披文入情,感受文章语言的精妙,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理解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人们为什么要在樟树下合影。
字词学习重点:掌握读音、字形,能结合汉字的特点和上下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蓬蓬勃勃”、“永久保持”、“瞻仰”的含意和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句段学习重点:1、体会“无论……总是……”、“不但……而且……”等句子中饱含的赞美之情。
(难点)2、重点学习第四、第五段,通过品读,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外形特点和生命力旺盛的内在精神;感受樟树永远保持香气,永远拒虫的可贵品质。
3、学习第五段中的对比描写,懂得这样的用意和好处。
篇章学习重点:1、初步体会文章开头“欲露先藏”的写法,通过朗读、对比体会作者写法的奥妙。
(难点)2、初步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先人和树的故事,再写树的外形特点,然后写树的可贵品质,最后写人们喜欢在树下拍照留念。
3、结合课文和相关资料理解“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人们又为什么要在樟树下拍照留念”。
(难点)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通过不同形式、不同目标的朗读练习,做到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审题入手,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
能够通过把握主要内容和提炼关键词准确概括课文各部分的意思。
初步感受课文“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能带着思考走进课文,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教学设计
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观察身边的植物,选择一种进行描绘,要求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注意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观察日记。
2.家长协助孩子一起收集关于宋庆龄的生平事迹资料,了解她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3.课后阅读一篇关于樟树的科普文章,了解樟树的生长习性、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樟树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并把握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描述。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分析课文:樟树的象征意义、作者的情感表达、文章的语言特点等。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3.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全班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可补充发言。
4.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出示课后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a.根据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樟树的特点。
b.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尝试对身边的植物进行观察和描绘。
c.谈谈你对樟树象征意义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2.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设想: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宋庆龄故居及其樟树的风貌,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故事导入,简要介绍宋庆龄的生平事迹,为学生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关注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宋庆龄故居樟树的绘画或摄影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情感表达:请学生写一封给宋庆龄的信,表达自己对她的敬仰之情,以及学习课文后的感悟。
6.小组讨论:各小组针对课文内容、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总结小组的学习心得,下节课分享。
注意:
1.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认真完成,家长予以督促和指导。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表达与沟通能力。
4.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宋庆龄的敬仰之情,学习她的品质和精神,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宋庆龄的生平事迹,特别是她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对这位伟大女性的敬仰之情。
2.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宋庆龄故居及其樟树的照片,让学生对课文产生直观的认识,引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3.提出问题: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知道宋庆龄吗?”“为什么课文的题目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1.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如“故居”、“樟树”、“四季常青”等,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学会正确运用。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设计(第二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3、学习对比、借物xx 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
1、揭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3、围绕“宋庆龄”“樟树”你有什么问题要提 ?(学生质疑,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整理 )a.樟树的外形是怎样的 ?b.为什么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二、品读感悟樟树的特点。
1、学生交流,最想解决哪个问题?2、下面我们一起把书打开,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樟树的小节。
3、交流。
指名读第四小节(投影出示第四小节 )细细品读读,边读边思考,从文中找出一个最能体现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
(学生齐读课文后举手,蓬蓬勃勃)4、指名读蓬蓬勃勃,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谈对词语的理解5、联系文本理解蓬蓬勃勃,你从哪里读出樟树的蓬蓬勃勃?组织学生交流 (抓住枝干粗壮、四面八方、远远的、稠密、发亮、四季常青)通过想象、品读提升对学生对樟树理解。
6、同学们,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樟树要经历多少残酷的磨难呀 ?樟树会经历哪些磨难呢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幻灯片出示:无论是 ( )还是 (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7、整体品读,评价,加深学生对樟树的感知。
8、继续交流,还有哪里写到了樟树?(出示第五小节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樟树的可贵之处?引导学生抓住本身、永久保持、等词语理解樟树有香气、拒虫的特点9、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 (敬佩的语气、赞美的语气、敬畏的语气 )教师、学生评价、提升学生对樟树特点的理解10、再次交流樟树的外形、品质的特点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串联,说出你对樟树的理解。
三、学习对比,借物xx 人的写作方法。
1、这小节还写了什么 ?交流(幻灯片出示“别的树木容易招虫。
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学情分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樟树,作为苏州的市树,孩子们有些陌生。
樟树的“蓬蓬勃勃”(外在美)和“香气永存”(内在美),孩子们阅读时可以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比较容易理解。
但是,由于课文的写作背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对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学生几乎是一片空白。
单从课文的内容来理解“树如人,人如树”,颇有难度。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宋庆龄的小故事,教学难点即可迎刃而解。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自然段,并练习背诵。
2.学习通过“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和“可贵之处”。
3.理解、运用第四、五自然段的表达方式,体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感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樟树的“蓬蓬勃勃”和“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感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计思想导入时以宋庆龄的话作为教学推进的主要抓手,直奔重点段。
一线串珠,思路清晰。
因为文学是用“形象”说话的,在体会樟树的“蓬蓬勃勃”这一外在的形象美时,引导学生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将文字转换成形象。
语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情与理,同时也要使学生明白文章是怎样表达的。
领会樟树可贵之处这一环节,意在通过反复地、递进式的朗读,让学生学会揣摩作者表达的顺序和层次,从而加深对樟树“可贵之处”的内在美的理解,为下面“使用关联词赞美宋庆龄”的环节作下铺垫。
宋庆龄及其所生活的年代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久远,要学生单纯从文本对樟树的描写中去体会宋庆龄身上的樟树精神,着实有点困难。
但是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信息的搜集和选择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再说网上有关宋庆龄的资料繁多,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不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让学生当堂阅读教师搜集好的有关宋庆龄的小故事,学生立刻会与樟树联系起来,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进行较为复杂的句式训练是提高中年级学生“语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公开课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说话。
3.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领悟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4.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它体现宋庆龄一身正气、顽强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带着你的感情再读一次。
3、看看课题,还记起上节课我们留下的两个问题吗?投影出示:宋庆龄奶奶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瞻仰宋庆龄故居的人们为什么爱在这两棵樟树前拍照留影呢?4、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去学习课文。
二、抓住重点,了解樟树1、想看看樟树吗?看,(插图)这就是那两棵樟树!2、文章哪个自然段介绍了樟树外形的特点?老师请位同学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读得很流利!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呢?自己再去读读,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写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3、第4自然段预设:A“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你最喜欢哪句话?谁来说说。
读了这句话,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读了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你能读出粗壮来吗?男生读,师带读,女生读。
这是一棵粗壮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樟树,谁来接着说。
B“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从稠密中你体会到了樟树旺盛的生命力,你很会读书。
还有一个词,细细体会,就是这个亮字,你从这个亮字中体会到什么?理解得很好,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请让我们想象一下在阳光照耀下每片树叶都在闪闪发光,多么值得赞美啊!谁来读?这是生命的光泽,聚集着生命的力量,谁再读这个句子?个别读,齐读。
这是多么旺盛的生命力啊,你还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C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蓬蓬勃勃”说得真好!为什么这里写夏天和冬天,而不写春天和秋天呢?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樟树会经历哪些磨难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出示: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四年级下《宋庆龄故居樟树》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宋庆龄故居樟树》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宋庆龄故居樟树》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樟树的特点,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
3、想想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前留影纪念?学习任务任务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4、5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樟树生长特点及可贵之处的词语,想想其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它的这些特点,用波浪线划下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
小组交流并练习朗读。
任务二:读读有关宋庆龄的资料,结合课文中介绍的樟树,想想宋庆龄与两棵樟树有什么相似之处?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小组进行交流。
学习检测1、学习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樟树不仅外形(),而且还有()的可贵之处。
人们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既表达了人们对樟树的()之情,又表达了人们对故居主人()的()之情。
2、同桌互相检查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完成好请在段落前面画“★”过程设计一、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宋庆龄的故居,了解生长在那里的樟树。
请大家抬起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
请大家大声地响亮地读读课题。
还记得课文围绕樟树写了什么吗?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
(1-2名学生回答)生:文章主要讲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生长特点,可贵之处。
师:同学们可真会读书,通过一节课的努力就把六个自然段读成了一句话。
老师相信,这节课你们一定会表现得更加出色。
2、明确目标:出示目标,指名朗读。
3、效果预期:有目的的学习才会有高效率,只要大家用心读书,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民主导学任务一:(见核心设计)1、任务呈现:任务单呈现任务。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任务读书标注老师行巡、指导,小组进行交流。
3、展示交流:指名小组展示:樟树生长特点的部分。
生1:我们组找到的最能体现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是:蓬蓬勃勃(板书)大家把目光集中到第四自然段,生读第一句,我们组从“枝干粗壮”感受到这棵樟树树龄很大,很健壮,像一位勇敢的战士。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 苏教版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百年……(虫类就怕它一百年。)
3、质疑拓展:如果还把樟树比作一个人的话,那它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四、学习活动(三):品悟人树关系
阅读宋庆龄资料,体会她与樟树有何相似之处,思考:人们为什么总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小组讨论交流。
宋庆龄资料
资料一:
2、制作一份以《走进宋庆龄》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永葆革命的青春←蓬蓬勃勃
一身正气←拒虫
高贵品质←香气永久保持
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4、试着有感情地背诵这一节。
质疑拓展:如果把樟树比作一个人,它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三、学习活动(二):体会樟树可贵品质
1、朗读课文第5节,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是什么?从哪儿体会出来的?并用“——”画出相关语句。
2、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1)“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宋庆龄的一身正气,让敌人敬畏,这就如樟树()。
资料三:
美国记者安娜说:“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温柔,最高雅的女性。”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你认为我们卓越的宋庆龄只是一枝香溢全球的美丽鲜花吗?不,不,她是一头要冲破天罗地网的雄狮。”
宋庆龄从不向反动势力妥协,她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坚定的政治原则,威武不屈,她一身正气,一身傲骨,高贵的品质永留人们心中,这就如樟树()。
宋庆龄青年时代就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长达70年的革命战斗生涯中,她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这就如樟树()。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学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课时揭示课题简介宋庆龄生平。
解题。
故居樟树课文应该写什么?什么地方的樟树?范读课文,感知课文教师范读课文。
说说你对课文的那个部分的印象最深。
自读课文轻声朗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通读每个自然段。
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检查自学情况。
抽读生字卡片。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指导分段自由读课文。
思考每个自然段都告诉我们什么。
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给课文分段。
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作业:分段朗读课文。
复习生字。
第二课时复习检查抽读生词。
口头扩词。
劝()()()拒()()()繁()()()稠()()()细读课文自由读1~3。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指导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主要是写谁的事?什么事?指导朗读。
学习4。
默读,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语。
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
再读课文,找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看图理解有关句子。
指名说说稠密的意思。
指导造句。
指导背诵课文第二段。
默读5。
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指导朗读。
引导背诵。
指名朗读6。
理解有关词语。
说说为什么人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课樟树前合影留念?作业: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一、教材分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颂扬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明白得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明白得课文内容,明白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时刻: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了解宋庆龄的生平。
2、把握本课的生字词。
3、学会用重点突破的方法为课文分段。
一、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学生交流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3、解题。
(1)明白得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要紧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点的樟树?(3)质疑:看到那个题目,你想明白什么?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明白得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明白得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形。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明白的地点,一样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1、自由读课文,摸索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摸索,全文可分几段?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2、指导用稠密、崇敬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
二、细读课文
细读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指导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主要写的是谁的事?什么事?
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她舍不得两棵樟树。
3指导朗读。
细读第二段
学习第4自然段
a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b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段从哪几个方面写樟树的
外形和生长特点的?并画出有关的词语。
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理解:蓬蓬勃勃的意思形容非常繁荣旺盛。
c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看图理解有关句子。
d指导用稠密造句
e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f指导背诵要求学生先理解清叙述顺序,弄清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学习第5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2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3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木质、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课件出示: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能表示樟树和别的树不一样。
4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已第5自然段的体会。
5指导朗读在读中品味樟树的高贵,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6指导背诵
a师引读课文
别的树怎样?而樟树怎样?
更可贵的是什么?
分页标题#e#
从哪儿看出它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因为樟树香气能永久保持,所以说
b男女生分层读课文。
C练习背诵。
7指导归纳段意。
第4自然段写樟树的样子
第5自然段写樟树的高贵之处
把两句合为一句话就是第二段的段意。
指名用自已的话说说第二段的意思。
细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
3人们为什么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因为樟
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
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