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政治复习笔记之形势与政策划重点_毙考题

合集下载

2019年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经典版)

2019年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经典版)

2019年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经典版)2019年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一章进入六月黄金复习季节,已经着手政治复习的小伙伴是否还在因为看书而烦扰,是否存在一粘政治就瞌睡,一看政治就犯困的窘境。

那一定是你打开政治复习的方式不对,才导致和政治的小船说翻就翻。

(一)单选题笔记1个精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1个完整:1941年5月,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界定。

1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个第一次: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多选题笔记2大必然性: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

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2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3个组成部分:第一,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第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大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

3大历史意义: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形势与政策的重点笔记重点 (2)

形势与政策的重点笔记重点 (2)

形势与政策的重点笔记一、形势与政策的背景形势与政策是指国家和地区面临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形势及相关政策。

了解和掌握形势与政策对于正确判断和应对各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形势与政策的特点及重要性1.特点:•历史性:形势与政策是历史的产物,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

•综合性:形势与政策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

•动态性:形势与政策不断变化,需要及时跟进和调整。

2.重要性:•指导方针:形势与政策为国家和地区制定政策提供指导方针,使其能够在发展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应对挑战:了解形势与政策可以增强应对变化和挑战的能力,保持竞争优势。

•发展机遇:形势与政策的变化往往伴随着新的发展机遇,及时把握有利时机对个人和组织是非常重要的。

三、形势与政策的分析方法1.宏观分析方法:•多角度: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角度对形势与政策进行综合分析。

•数量分析:通过数据、比例、指标等进行定量分析,了解形势与政策的演变趋势。

•比较分析:将国内外不同地区的形势与政策进行比较,寻找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2.微观分析方法:•现场调研:通过实地走访、访谈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深入了解形势与政策在实践中的影响和效果。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报告、统计数据等,通过对历史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得出对当前形势与政策的认识。

四、形势与政策的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国家政府出台了新的经济政策,以吸引外资进入该国。

这一政策的背后是该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吸引外国投资的需求。

在这种形势下,个人和企业可以积极参与相关行业的投资和发展。

2.案例二:某地区政府针对环境保护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减排、节能等。

这一政策的背后是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需要采取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

个人和企业应积极配合政府的政策,减少污染和浪费,从而保护环境。

五、形势与政策的应用与展望形势与政策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概念,更是应用于实践的工具。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的了解和分析,个人和组织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变化,并抓住发展机遇。

形势与政策的笔记重点

形势与政策的笔记重点

形势与政策的笔记重点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主题:形势与政策的笔记(重点)专题一一.形势的概念简言之:形势就是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趋势。

二.分析形势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事物的客观性。

2.时空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对形势的分析,要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3.系统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将事物的各个因素(层次、环节)联系起来,并把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以研究。

4.本质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透过各种现象,抓住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主要矛盾、因素或力量。

三.政策的概念“政者,正也;策者,谋也。

”(正,通过管理,使其端正)简言之,政策即管理的谋略。

四.政策的意义从国家的层面讲:政策是国家治理的纲领、准则、谋略;从个人的层面讲:政策指人们的行为选择;从方法论层面讲:政策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主客观层面讲:政策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性作用。

五.形势与政策的关系区别:1.形势是客观的,政策是主观的;2.形势是多样的,政策是有针对性的;3.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总是滞后于形势。

联系1.形势是政策制定的依据,政策是形势发展的主观影响;2.制定出台正确的政策,必须依据对形势的正确分析;3.形势变了,政策也要随之变化。

专题二一.十七大召开时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二.对党章的修改1.将科学发展观写进新党章2.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进了党章。

3.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

三.十七大报告的新提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翻两番:从总量到人均;4.提出“信息化”;5. 经济建设由“增长”变为“发展”;四.对改革开放的高度评价,改革开放的目的、性质评价: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形势与政策考试知识点总结

形势与政策考试知识点总结

形势与政策中美关系:1. 思考题如何认识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为什么说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如何认识中美关系中的经济因素一国两制制度的基本点是什么中国对待台湾的基本战略是什么中美关系发展经历哪些阶段中美关系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哪些中美关系中存在哪些共同利益影响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因素有哪些2.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点: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3.中国领导对待台湾的战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反对台独活动不妥协照顾和维护台胞的正当权益绝不改变4.中美关系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中美关系的“稳定剂”安全因素:中美关系的变量政治因素:台湾问题——中美关系的雷区5.中美关系特点: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触及各自的根本利益共同议题不断增多(70年代反苏联霸权;80年代台湾,人权,西藏,苏联;现今汇率,气候,能源,人权,台湾,西藏)最为特殊关系(最大发展和最大发达;东方和西方;债务和债权;出口和进口)6.中美共同利益:维护世界和平和繁荣保持亚太地区的稳定与成长促进国际投资与贸易发展防止人类环境恶化遏制毒品的泛滥等台湾问题上维持现状日益成为命运的共同体平衡关系7.中美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人权问题上的对抗与对话“经济型政治”驱动下的中美贸易争端中国的崛起和地区安全问题最容易引发直接冲突的台湾问题战略互相信任8.影响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因素:美国的“不统,不独,不战,不和”态度台独的分裂活动中国大陆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增强台湾岛内民众的国家和民族认可台湾岛内政局中日关系1.钓鱼岛战略意义经济意义: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政治意义:主权与国家尊严,地区主导权军事战略意义:中:突破西方封锁岛链,东南沿海防御日:遏制,威慑中国2.日本主张钓鱼岛主权的理由第一,钓鱼岛是无主地,不包含在《马关条约》规定的由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的澎湖列岛和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范围之内第二,钓鱼岛不包含在“旧金山和约”第二条规定的日本所放弃的领土之内,而是包含在给条约的第三条规定的作为西南诸岛的一部分被置于美国施政之下,并根据“归还冲绳协定”将施政权“归还”日本的区域内第三,中国政府没有将钓鱼岛视为台湾的一部分,对“旧金山和约”第三条规定将钓鱼岛置于美国施政区域内从未提出过任何异议3.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九个依据第一,先占先得,钓鱼岛从明朝就属于中国版图(1)在14,15世纪中国人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2)明朝政府早已确认钓鱼岛是属于台湾的小岛群(3)甚至在宋,元时期,钓鱼岛与福建渊源颇深第二,实际管辖,明清开始中国就对钓鱼岛实施实际管理(1)在明代钓鱼岛纳入了海防范围(2)清代使节出海还曾举办过祭海仪式(3)清朝官员也曾巡视此地并建港造船第三,《大陆架公约》《波茨坦公告》均佐证了中国主权(1)中国大陆和钓鱼岛共属同一大陆架(2)《波茨坦公告》规定钓鱼岛不属于日本领土(3)就连日本学者也曾承认钓鱼岛属于中国4.日本在钓鱼岛屡遭事端的原因第一,事关领土主权第二,国际因素美国因素中国的崛起挑战战后国际顺序第三,国内因素政治大国战略的重要一环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转移国内矛盾统一国民意识,凝聚国民意志5.中日钓鱼岛争端的走向第一,国际司法解决第二,政治解决(当事国协商解决)第三,通过武力方式解决第四,全球化的发展,主权观念的发展,自然解决外交谈判是主要渠道,国际司法是重要手段,军事实力是强大后盾,综合国力是根本保证6. 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背景首先,是日本经济实力膨胀的必然结果其次,既是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结果,又是亚太形势变化的产物再次,传统的大国主义思想和政治在右倾化趋势的发展、7.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目标近期目标:立足亚太,成为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远期目标: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最终成为多极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核心:尽早摆脱战后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中形成的法律与体制束缚,力图成为一个具有经济,政治,军事等全方面影响能力的综合性大国8.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措施加强日美联盟,提高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和干预能力,成为举足轻重的全球性大国立足亚太,确立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地位为基础,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大力扩充军力,以此作为政治大国的后盾大搞联合国外交,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9. 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的前景(1)有利条件日本的经济大国地位为其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日本式事实上的军事大国,这为其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奠定了军事基础日本具有一定的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影响力(2)制约因素日本的经济实力虽然非常强大,但也存在着明显的脆弱性,影响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本与其他大国的利益关系复杂,短期内难以在国际体系中定位,因而日本对外战略的选择性依然存在许多矛盾日本不能正视和反省其侵略历史,严重地伤害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必然影响到日本在国际上政治作用的发挥10. 中日战略关系的基础(1)共同利益安全:共同的安全需求经贸:互补型经贸结构维护地区及世界稳定(2)矛盾点领土争端历史问题(战争责任)亚洲定位问题贸易纠纷11. 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一通过政治对话与协商,中日关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和则两利,斗则”是中日双方共同的认识,中日双方仍存在着“互利共赢”的广泛基础二继续维持当前局面,对峙,对抗成为未来相当一段长时间内中日关系的主基调双方围绕领土主权争端很难达成和解,双方都被国内民族主义绑架,任何一方都不会轻易妥协,符合美国亚太战略利益三中日冲突不断升温,擦枪走火的概率提高,升级为全面武装冲突中国共产党1.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总目标是什么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是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形势与政策重点知识讲解

形势与政策重点知识讲解

形势与政策重点知识讲解形势与政策重点国土安全问题试分析地缘政治环境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影响我国的安全环境存在着双重性:一方面,相对和平稳定的安全环境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我国邻国众多、情况复杂,面临一些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威胁。

(1)西方军事强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在世界军事强国中,美国对我国的安全环境影响最大。

从主流看,美中建交后的关系是向前发展的,但是由于政治及战略利益,美国对我国的安全威胁应该是综合的、长期的、带有根本性的。

(2)周边热点地区发对我国的影响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立场相差甚远,军事对峙的僵局很难打破,朝核问题突出,给我国造成很大压力。

印巴问题:两国存在民族怨恨、宗教纠纷、领土争端。

印度大力发展核武器,积极谋求世界大国地位,对我国的安全环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中日关系: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看,日本对我国的安全存在着现实和潜在的威胁。

(3)边界和海洋权益的领土争端尚存我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印度等国家的领土争端。

我国与日本关于东海大陆架的划分争端、钓鱼岛争端。

我国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关于南沙、西沙群岛主权归属和南海海域划分的争端,解决争端的前景尚不明朗。

南海问题上中国的困境与对策·南海问题上中国的困境(1)多方占领:越南是侵占南沙岛礁最多的国家;菲律宾非法将我国海域划入其版图并占领9个岛礁;马来西亚侵占了3个岛礁并将南沙海域划入其版图;印尼和文莱虽没有侵占南沙岛礁,但侵入了我国传统海域。

(2)扩充军备:东南亚争端各国基于海洋战略利益的计量,实施海洋战略,打造强势海军。

(3)联合对华:东盟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博弈,相互支持,加强与中国对抗与谈判的实力,(4)大国介入:日本和印度加强与东盟的联系,炒作南海问题,使之国际化和复杂化;美国欲通过南海问题防范和制约中国的崛起,加大了对南海地区的军事渗透。

·南海问题上中国的对策(1)经济政策:发展对东盟的经济交流合作,搁置主权、共同开发南海,形成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

形势与政策考试知识点总结

形势与政策考试知识点总结

形势与政策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国际形势1. 经济全球化:国际形势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相互联系,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活动日益频繁。

参与全球化的国家可以分享全球资源,促进经济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比如全球性经济危机、金融风险等。

2. 多极化:国际形势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多极化。

随着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多国之间的竞争、合作、摩擦日益增多,国际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3. 战争与恐怖主义:国际形势中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恐怖主义、国际冲突等问题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求各国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4. 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二、国内形势1. 经济发展:国内形势的首要问题是经济发展。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压力,需要创新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社会稳定:社会稳定是国内形势的重要方面。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护社会稳定。

3. 生态环境: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国内形势需要政府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4. 水资源与能源:水资源和能源问题也是国内形势的重要方面。

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水资源和能源的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政策理论知识1. 政治理论:政治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理论等。

考生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构建主义等理论。

2. 政策实践:政策实践知识包括国家治理理论、国家治理实践、政策分析与制定等。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

形势与政策考试知识点总结

形势与政策考试知识点总结

形势与政策中美关系:1. 思考题如何认识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为什么说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如何认识中美关系中的经济因素一国两制制度的基本点是什么中国对待台湾的基本战略是什么中美关系发展经历哪些阶段中美关系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哪些中美关系中存在哪些共同利益影响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因素有哪些2.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点: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3.中国领导对待台湾的战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反对台独活动不妥协照顾和维护台胞的正当权益绝不改变4.中美关系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中美关系的“稳定剂”安全因素:中美关系的变量政治因素:台湾问题——中美关系的雷区5.中美关系特点: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触及各自的根本利益共同议题不断增多(70年代反苏联霸权;80年代台湾,人权,西藏,苏联;现今汇率,气候,能源,人权,台湾,西藏)最为特殊关系(最大发展和最大发达;东方和西方;债务和债权;出口和进口)6.中美共同利益:维护世界和平和繁荣保持亚太地区的稳定与成长促进国际投资与贸易发展防止人类环境恶化遏制毒品的泛滥等台湾问题上维持现状日益成为命运的共同体平衡关系7.中美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人权问题上的对抗与对话“经济型政治”驱动下的中美贸易争端中国的崛起和地区安全问题最容易引发直接冲突的台湾问题战略互相信任8.影响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因素:美国的“不统,不独,不战,不和”态度台独的分裂活动中国大陆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增强台湾岛内民众的国家和民族认可台湾岛内政局中日关系1.钓鱼岛战略意义经济意义: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政治意义:主权与国家尊严,地区主导权军事战略意义:中:突破西方封锁岛链,东南沿海防御日:遏制,威慑中国2.日本主张钓鱼岛主权的理由第一,钓鱼岛是无主地,不包含在《马关条约》规定的由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的澎湖列岛和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范围之内第二,钓鱼岛不包含在“旧金山和约”第二条规定的日本所放弃的领土之内,而是包含在给条约的第三条规定的作为西南诸岛的一部分被置于美国施政之下,并根据“归还冲绳协定”将施政权“归还”日本的区域内第三,中国政府没有将钓鱼岛视为台湾的一部分,对“旧金山和约”第三条规定将钓鱼岛置于美国施政区域内从未提出过任何异议3.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九个依据第一,先占先得,钓鱼岛从明朝就属于中国版图(1)在14,15世纪中国人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2)明朝政府早已确认钓鱼岛是属于台湾的小岛群(3)甚至在宋,元时期,钓鱼岛与福建渊源颇深第二,实际管辖,明清开始中国就对钓鱼岛实施实际管理(1)在明代钓鱼岛纳入了海防范围(2)清代使节出海还曾举办过祭海仪式(3)清朝官员也曾巡视此地并建港造船第三,《大陆架公约》《波茨坦公告》均佐证了中国主权(1)中国大陆和钓鱼岛共属同一大陆架(2)《波茨坦公告》规定钓鱼岛不属于日本领土(3)就连日本学者也曾承认钓鱼岛属于中国4.日本在钓鱼岛屡遭事端的原因第一,事关领土主权第二,国际因素美国因素中国的崛起挑战战后国际顺序第三,国内因素政治大国战略的重要一环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转移国内矛盾统一国民意识,凝聚国民意志5.中日钓鱼岛争端的走向第一,国际司法解决第二,政治解决(当事国协商解决)第三,通过武力方式解决第四,全球化的发展,主权观念的发展,自然解决外交谈判是主要渠道,国际司法是重要手段,军事实力是强大后盾,综合国力是根本保证6. 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背景首先,是日本经济实力膨胀的必然结果其次,既是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结果,又是亚太形势变化的产物再次,传统的大国主义思想和政治在右倾化趋势的发展、7.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目标近期目标:立足亚太,成为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远期目标: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最终成为多极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核心:尽早摆脱战后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中形成的法律与体制束缚,力图成为一个具有经济,政治,军事等全方面影响能力的综合性大国8.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措施加强日美联盟,提高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和干预能力,成为举足轻重的全球性大国立足亚太,确立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地位为基础,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大力扩充军力,以此作为政治大国的后盾大搞联合国外交,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9. 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的前景(1)有利条件日本的经济大国地位为其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日本式事实上的军事大国,这为其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奠定了军事基础日本具有一定的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影响力(2)制约因素日本的经济实力虽然非常强大,但也存在着明显的脆弱性,影响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本与其他大国的利益关系复杂,短期内难以在国际体系中定位,因而日本对外战略的选择性依然存在许多矛盾日本不能正视和反省其侵略历史,严重地伤害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必然影响到日本在国际上政治作用的发挥10. 中日战略关系的基础(1)共同利益安全:共同的安全需求经贸:互补型经贸结构维护地区及世界稳定(2)矛盾点领土争端历史问题(战争责任)亚洲定位问题贸易纠纷11. 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一通过政治对话与协商,中日关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和则两利,斗则”是中日双方共同的认识,中日双方仍存在着“互利共赢”的广泛基础二继续维持当前局面,对峙,对抗成为未来相当一段长时间内中日关系的主基调双方围绕领土主权争端很难达成和解,双方都被国内民族主义绑架,任何一方都不会轻易妥协,符合美国亚太战略利益三中日冲突不断升温,擦枪走火的概率提高,升级为全面武装冲突中国共产党1.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总目标是什么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是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形势与政策章节知识点总结

形势与政策章节知识点总结

形势与政策章节知识点总结
1. 国内外经济形势
国内外经济形势是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通常包括对于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增长、外贸外汇、金融政策等方面的了解。

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
经济学知识,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演变和趋势。

2. 政治形势
政治形势是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知识点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通常包括对于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改革、政治生活和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了解。

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政治学知识,了解国内外政治形势的演变和趋势。

3. 外交形势
外交形势是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包括对于国际关系、国际
组织、国际安全、国际冲突等方面的了解。

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国际关系学知识,了
解国际形势的演变和趋势。

4. 军事形势
军事形势是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包括对于国家军事实力、
军事战略、军事安全、军事冲突等方面的了解。

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军事科学知识,
了解国家军事形势的演变和趋势。

5. 社会热点事件
社会热点事件是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包括对于国内外重大
事件、社会热点、突发事件等方面的了解。

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事件学知识,了解国
内外社会热点事件的演变和趋势。

综上所述,形势与政策知识点是考研政治考试中的重要内容,考生应该通过系统学习,掌
握国内外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形势政策复习题

形势政策复习题

形势政策复习题形势政策复习题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形势政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一名学习者,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并了解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些形势政策的复习题,以加深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

1. 什么是形势政策?形势政策是指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并根据这些分析和判断制定相应的政策。

形势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保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2. 形势政策的重要性是什么?形势政策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形势政策可以帮助国家和组织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因为盲目行动而导致不良后果。

- 形势政策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提前做好准备和应对。

- 形势政策可以指导国家和组织的长远发展规划,确保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形势政策的制定过程是怎样的?形势政策的制定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收集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国内外形势的相关信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数据和分析报告。

- 分析判断: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了解形势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 制定政策:根据分析和判断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政策,包括经济政策、外交政策、社会政策等。

- 实施监测:将制定的政策付诸实施,并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政策以适应形势的变化。

4. 形势政策与国际关系的关系是什么?形势政策与国际关系密切相关。

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形势政策则是国家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和应对措施。

形势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国际关系的影响,包括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经济形势等因素。

同时,形势政策的制定也会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可能引起其他国家的反应和回应。

5. 形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形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形势政策可以对经济形势进行准确的预测和分析,帮助企业和个人做出正确的投资和经营决策。

- 形势政策可以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形势与政策的笔记(重点)

形势与政策的笔记(重点)

主题:形势与政策的笔记(重点)专题一一.形势的概念简言之:形势就是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趋势。

二.分析形势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事物的客观性。

2.时空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对形势的分析,要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3.系统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将事物的各个因素(层次、环节)联系起来,并把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以研究。

4.本质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透过各种现象,抓住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主要矛盾、因素或力量。

三.政策的概念“政者,正也;策者,谋也。

”(正,通过管理,使其端正)简言之,政策即管理的谋略。

四.政策的意义从国家的层面讲:政策是国家治理的纲领、准则、谋略;从个人的层面讲:政策指人们的行为选择;从方法论层面讲:政策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主客观层面讲:政策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性作用。

五.形势与政策的关系区别:1.形势是客观的,政策是主观的;2.形势是多样的,政策是有针对性的;3.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总是滞后于形势。

联系1.形势是政策制定的依据,政策是形势发展的主观影响;2.制定出台正确的政策,必须依据对形势的正确分析;3.形势变了,政策也要随之变化。

专题二一.十七大召开时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二.对党章的修改1.将科学发展观写进新党章2.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进了党章。

3.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

三.十七大报告的新提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翻两番:从总量到人均;4.提出“信息化”;5. 经济建设由“增长”变为“发展”;四.对改革开放的高度评价,改革开放的目的、性质评价: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2019年政治考研真题

2019年政治考研真题

2019年政治考研真题2019年政治考研真题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十分全面。

本文将对2019年政治考研真题的不同部分进行详细讨论,旨在为考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国家与政权在2019年政治考研真题中,国家与政权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国家与政权的关系是政治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理解政治现象和机制的基础。

政府和政治体制的性质、起源、演化以及其权力的来源和制约等都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内容。

二、政治制度与治理能力政治制度与治理能力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组织和运行的规则、机构和程序等组成要素。

在真题中,常常会围绕政治制度的性质、特点、功能以及其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进行考察。

治理能力则是衡量政府和政府官员维持社会稳定、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

三、政治参与与民主理论政治参与与民主理论也是政治考研真题的重要考点。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对国家事务参与和决策的过程,它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活动形式,也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

民主理论则是对民主政治原理和运行机制的研究,其涉及选举制度、市民权利、公民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内容。

四、国家治理与全球化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家治理与全球化也成为考生需要关注的重要话题。

全球化对国家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国家治理也对全球化产生着重要的作用。

在真题中,考生可能需要围绕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全球化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和挑战。

五、中国政治的特点和发展最后,考生还需要关注中国政治的特点和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政治体制和实践具有独特性。

考生在准备考试时,需要理解中国政治的历史背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中国政治的特点和独特性。

总结:通过对2019年政治考研真题的讨论和分析,可以看出政治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考生在准备考试时,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政治研究成果,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9考研政治史纲必背42个核心考点(12)_毙考题

2019考研政治史纲必背42个核心考点(12)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2019考研政治史纲必背42个核心考点(12)
考研政治史纲有12大重要部分,共42个核心考点,小编下面带大家来梳理梳理,重要核心考点一定要熟记:
2019考研政治史纲必背42个核心考点(12)
拨乱反正
考点1:为什么要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是一个事关全局的紧迫性的政治问题。

党要全面拨乱反正,既要揭露林彪、四人帮的罪行,也要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否则就不能同意全党思想,使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

考点2:拨乱反正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一是两个凡是,二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两个凡是其实质是继续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实质是从根本上否定四项基本原则。

只有否定二者,才能实现拨乱反正。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形势与政策第一讲课堂笔记

形势与政策第一讲课堂笔记

形势与政策第一讲课堂笔记:
一、导言
1. 什么是形势与政策?
形势:指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方面的状况和态势。

政策:指国家或政党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制定的国家活动准则。

2. 为什么学习形势与政策?
了解国内外形势与政策,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为实现国家发展目标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二、当前国际形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 全球多极化趋势明显,大国博弈加剧
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多个大国实力均等化,相互之间既合作又竞争。

2. 全球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壁垒增多,金融风险加大,地缘政治紧张。

3.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
“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等举措推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当前国内形势与政策取向
1.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但下行压力加大
政策取向: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加强创新驱动。

2.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需要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
政策取向:深化改革,加强社会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3.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
政策取向: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制度体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四、未来展望与个人行动建议
1. 坚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2. 关注国际和国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个人发展策略。

3.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事业,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考研政治复习--形势与政策

考研政治复习--形势与政策

⼀、考试内容及分析 形势与政策是考研政治的⼀部分,分数⼤约会占整张考卷的10%左右,这部分的考试是考⼀年间国际国内发⽣的重⼤事件,⼀般考察三个⽅⾯的内容,第⼀个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针政策,第⼆个是上⼀年度间,国际国内的重⼤时事,第三个是上述两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相关知识点的适当结合。

从历年的情况看,形式与政策的分值2003年占了10分,2004年是9分,2005年是10分,2006年是7分,2007年是9分。

形势与政策的题型本⾝只考选择题,但是因为会考形式政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相关知识点的适当结合,所以在其他学科⾥⾯也可能出现分析题,以形势与政策作为材料。

特别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可能会将形势与政策的国际重⼤的时事作为材料,这就是考试⼤题的情况。

从2007年的试题情况看,形势与政策考了9分,三个单项选择题,三个不定项选择题,考察中注重考能⼒,9⾥⾯有5分是那种分离型的答案,不是记忆型的,要进⾏判断的,只有4分考死背的,不定项选择题。

这些都为考⽣08年复习提供了指导⽅向,⼀个是要了解⼀年中发⽣的重⼤时事,另⼀个就是要将这些时事与政治理论融会贯通。

⼆、复习指导 根据惯例,2008年的形势与政策会考察2006年11⽉⾄2007年10⽉的重⼤时事。

时事有着强烈的时效性,在短期内会在各种媒体上出现曝光,考⽣需要利⽤复习的空闲时间来关注,只有⽐较真切的关注,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学习⽅式要⽐等到复习的最后,拿着⼀堆不知所云的资料死记硬背却⽆法理解要好得多。

现在已经是07年的五⽉下旬,考⽣从现在开始关注还来得及。

根据多年的政治考试研究发现,形势与政策的考试内容特点⾮常突出,就是考察“重⼤”的时事。

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现阶段的重⼤⽅针政策,年度间国际国内的重⼤时事,所以内容考的是最重⼤的⼀些国际国内的时事,这些内容基本上都在国际国内重⼤新闻⾥头,说明它抓的是最重⼤的国际国内事件。

《形势与政策》笔记

《形势与政策》笔记

《形势与政策》笔记⼀、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当前状况:国富民弱、股市低迷第⼀部分:中国为什么要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第⼆部分:我们离“橄榄型”分配格局还有多远?第三部分: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实现途径?(⼀)什么是“橄榄型”分配格局富⼈阶层、中产阶层、贫穷阶层中产阶级的特征:(⽩领——美国的中产阶级)A.依附于强⼤机构,从事⾏政管理⼯作与技术服务B.⽆固定资产,不对服务机构拥有财产分配权C.靠知识与技术谋⽣,有稳定丰厚的收⼊D.思想保守,但拒绝流俗和粗鄙的⼤众趣味中产阶级稳定性最强,是现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发达国家在形成“橄榄型”前出现过其他形状的分配格局:1.⾦字塔形(底座庞⼤,塔尖细⼩)2.哑铃形(两头⼤,中间细长)3.倒丁字形(中低收⼊者的数量庞⼤,状如⼀块平放的⼜宽⼜长的板⼦,⽽⾼收⼊者和超⾼收⼊者则状似⼀根上下粗细差不多的棍⼦)(⼆)“橄榄型”分配格局与其他分配格局的区别⼈数少地位⾼财富多——富⼈阶层⼈数少财富不多——中产阶层⼈数多地位最低财富少——贫穷阶层中产阶层是稳定器,推动和扩⼤内需,以致公正、合理、开放。

(三)在我国构建“橄榄型”格局意义重⼤1.贯彻落实有关收⼊分配改⾰精神和既定⼤政⽅针的迫切需要2.解决我国当前收⼊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3.促进调整我国经济结构,扩⼤内需的迫切需求4.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中等收⼊阶层:提⾼⼈⼝素质、促进⽣产⼒发展、推动政治⽂明建设、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量)5.按期完成全⾯建设⼩康社会⽬标,实现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消除三⼤差别、民主完善法制健全、⼈民⽣活更加富⾜、全民素质明显提⾼——共同富裕)(⼀)关于我国中等收⼊阶层的界定标准1.以中等收⼊为基础2.中等收⼊阶层是⽣活较富裕且收⼊⽔平、⽣活⽔平较稳定的社会群体3.中等收⼊阶层是职业处于社会中上等的社会群体(必备素质:较⾼⽂化素质、较强职业技能、富有管理经验)4.中等收⼊阶层拥有基本相近或相同的价值观及⾏为规则(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明礼貌、较强社会责任⼼)(⼆)国外相关国家中等收⼊的界定和标准不同国家、地区中产阶级或中等收⼊阶层⽐重、划分标准的⽐较我国⽬前还没有真正意义的中等收⼊阶层,只有中等收⼊群体(三)我国中等收⼊群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现状:中等收⼊;⽣活较富裕,收⼊⽔平,⽣活⽔平稳定;职业处于社会中上等或中等1.⾏业分布垄断⾏业——知识含量⾼、市场潜⼒⼤、新兴⾏业——具有⼀定⾏政权⼒的⾏业2.职业分布企业单位负责⼈最⾼——专业技术⼈员中等——⾃由职业者⽐例最低3.地域分布北京、上海、⼴州、深圳(四)为什么说在我国建⽴“橄榄型”格局任重⽽道远?1.全⾯解决我国收⼊分配格局不合理问题是⼀个复杂庞⼤的系统⼯程(分配格局不合理,分配秩序⽐较混乱)2.我国现有的中等收⼊群体离“橄榄型”还相距较远3.我国要形成“橄榄型”的中等收⼊阶层需要更长的时间(⼀)进⼀步明确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基本思路1.以深化改⾰为根本动⼒2.调整结构“求中、稳中”和提升中等收⼊群体档次3.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政府发挥作⽤为补充,发挥好⽆形的⼿和有形的⼿的调节作⽤,共同促进“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形成(⼆)提⾼低收⼊群体收⼊⽔平,促进扩⼤中等收⼊群体1.建⽴⼯资正常增长,让普通劳动者也能成为“有钱⼈”2.⼤⼒⽀持创造⼈才创业致富,造就⼀批“⼩⽼板”3.⿎励农民规模经营,扶持⼀批“新地主”(三)调整产业结构,扩⼤更多能产⽣中等收⼊的职业和岗位1.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让“英雄”有⽤武之地2.在第三产业发掘新的增长点,提⾼岗位的“含⾦量”3.⼤⼒发展第三产业(四)建⽴更⼴泛、更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中等收⼊群体⽐重1.进⼀步扩⼤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覆盖⾯2.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五)加⼤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投⼊,为“扩中”提供基础1.推进教育体制改⾰——⾼级职业教育、⾼等教育2.平衡城乡教育资源——⼤⼒发展义务教育、农村教育(六)推进综合配套改⾰,为“橄榄型”社会建设提供体制保障1.进⼀步打破城乡分割管理体制,积极引导和吸收更多的农民转变为市民2.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3.千⽅百计增加农民的收⼊4.改善完善个⼈所得税制度5.继续抓好房地产市场规范和教育、卫⽣体制的深化改⾰(房价贵、上学难、看病贵——三座⼤⼭)思考题:1.新⼀轮收⼊分配改⾰,为什么要确⽴以中等收⼊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分配格局?2.为什么说我国⽬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等收⼊阶层,只有中等收⼊群体?3.你对未来跨⼊中等收⼊群体有哪些考虑?公共租赁住房的现实与发展(住房是考察⼩康⽔平的⼀个重要指标;⾼房价呼唤公共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成为有效解决中低收⼊家庭的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1.公共租赁住房的概念:是指投资者(政府、企业或⾮营利机构)持有房源,以低于市场租⾦的⽅式租给特定⼈群的⼀种保障性住房。

形势与政策笔记

形势与政策笔记

形势与政策笔记
形势与政策笔记是一种综合性的分析工具,用于记录和整理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和事件,以及各级政府的政策和措施。

形势与政策笔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国内外形势:记录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包括国内外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状况、军事动向、文化交流等。

2. 政策与措施:记录各级政府出台的重要政策和措施,包括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政策、行业政策、社会政策等,以及地方政府的产业发展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等。

3. 政治动态:记录国内外重要政治事件和政府间的关系,包括国内外的选举、内阁改组、领导人会晤、国际组织变革等。

4. 经济形势:记录国内外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和趋势,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水平、财政收入等。

5. 军事动态:记录各国的军事动向和军力发展,包括军队建设、武器装备更新、军事演习等。

6. 文化交流:记录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包括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活动、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等。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的记录和整理,可以帮助分析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以作为后续研究和分析的基础资料。

整理2019形势与政策试题库与问题详细讲解

整理2019形势与政策试题库与问题详细讲解

20 年 月 日A4打印 / 可编辑2019形势与政策试题库与问题详细讲解2019年暨南大学金融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金融学综合考试大纲目录Ⅰ.考查目标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III.考查范围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与国际金融学投资学(含微观金融)IV.试题示例Ⅰ.考查目标金融学综合考试涵盖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与国际金融学、投资学(含微观金融)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够掌握和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1.5分,共45分;计算题6题,每题10分,共60分;分析与论述题3题,每题15分,共45分。

III.考查范围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体单位的经济行为,从而产生的许多经济理论。

它主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消费者使用其收入的原则;各种商品价格的形成;价格在厂商考虑其产品种类和数量中的作用;市场中某种产品的数量和厂商的数量、规模的确定;工人工资和土地地租的决定等。

由于所有这些问题都关系到价格,关系到价格的形成与变动,关系到价格形成与变动过程中买卖双方的行为,因此微观经济学通过对市场各类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讨论,主要研究经济中如何通过价格机制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线索为:当事人行为—供给与需求—价格—资源配置。

一、经济学导论(一)考试要求了解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研究方法;理解经济学的含义、经济学的分类、不同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方式及其特点;掌握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边界等基本概念。

(二)考试要点1.经济学研究对象(1)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学的产生①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行为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含义及选择行为的必然性。

2019版考研政治复习考点

2019版考研政治复习考点

2019版考研政治复习考点多选题1、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根据《决定》的精神,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的需要。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B.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C.完善社会工作职业体系D.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E.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答案:A,B,D,E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

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

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

单选题2、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A.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答案: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提出的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也是我们推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多选题3、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因为A.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B.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D.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答案:A,B,C,D[命题出处] 《形势与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六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考研政治复习笔记之形势与政策划重点
考研政治你开始复习了吗?政治复习要做好笔记,划分好重点内容,方便二轮三轮复习更好的开展。

毙考题分享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重点笔记,帮大家把重点画出来了,注意看! 2019考研政治复习笔记之形势与政策划重点
1.《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05年9月)
中朝日韩俄美在北京举行了第4轮6方会谈。

6方从地区和平与稳定出发,达成共识:(1)以和平方式可核查地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六方会谈的目标。

朝方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回到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

美方确认,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核武器,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

韩方重申其依据《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不运入、不部署核武器的承诺,并确认在韩国领土上没有核武器。

1992年《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应予遵守和落实。

朝方声明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其他各方对此表示尊重,并同意在适当时候讨论向朝鲜提供轻水反应堆问题。

(2)根据《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相互关系。

朝方和美方承诺,相互尊重主权,和平共存,根据各自双边政策,采取步骤实现关系正常化。

朝方和日方承诺,根据《日朝平壤宣言》,在清算不幸历史和妥善处理有关悬案基础上,采取步骤实现关系正常化。

(3)通过双边和多边方式促进能源、贸易及投资领域的经济合作。

中、日、韩、俄、美表示,愿向朝鲜提供能源援助。

韩方重申05年7月提出的有关向朝鲜提供200万千瓦电力援助的方案。

(4)共同致力于东北亚地区持久和平与稳定。

直接有关方将另行谈判建立朝鲜半岛永久和平机制。

六方同意探讨加强东北亚安全合作的途径。

(5)根据承诺对承诺、行动对行动原则,采取协调一致步骤,分阶段落实上述共识。

(6)六方同意于2005年11月上旬在北京举行第5轮6方会谈。

2. 中国关于联合国改革问题的立场文件
联合国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1)改革应有利于推动多边主义,提高联合国的权威和效率,以及应对新威胁和挑战的能力。

(2)改革应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特别是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加强国际合作等。

(3)改革是全方位、多领域的,在安全和发展两方面均应有所建树,特别是扭转联合国工作重安全、轻发展的趋势,加大在发展领域的投入,推动落实千年发展目标。

(4) 改革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会员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要求。

应发扬民主,充分协商,努力寻求最广泛一致。

(5)改革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有助于维护和增进联合国会员国的团结。

对达成一致的建议,可尽快作出决定,付诸实施;对尚存分歧的重大问题,要采取谨慎态度,继续磋商,争取广泛一致,不人为设定时限或强行推动作出决定。

3. 中日关系
(1)要严格遵守《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三个政治文件,以实际行动致力于发展面向新世纪的中日友好合作关系。

(2)要切实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也使日本深受其害。

正确对待历史,就是把对那场侵略战争表示的反省落实到行动上。

(3)要正确处理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涉及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日本政府多次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

希望日方以实际行动体现上述承诺。

(4)要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积极探讨解决分歧的办法,避免中日友好大局受到新的干扰和冲击。

(5)要进一步扩大双方在广泛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民间友好交往,以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共同利益,使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4.建设节约型社会
要建设的节约型社会有三层含义:
(1)节约社会资源的同时,特别要节约和高效利用自然资源;
(2)
当今的节约已不同于以往的过苦日子,而是提倡在享受的过程中降低消耗资源,即在保证人民群众过上舒适的小康生活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浪费;
(3)要在全社会形成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文化氛围,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习惯。

指导思想:以邓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能源、矿产、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

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正式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