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质案件的处置方略
精神病出台应急处置方案
精神病出台应急处置方案背景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疾病,需要特殊的医疗或心理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精神病患者可能会出现暴力行为,威胁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当精神病人出现紧急情况时,需要采取紧急处置措施,以保证公共安全。
应急处置方案预防措施预防是最好的保障。
在采取紧急处置措施之前,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措施,以减少紧急情况的发生。
1.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监管。
监管人员应该对精神病患者的病情进行持续观察,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进行干预,以防止其出现暴力行为。
2.增加公众的精神健康素质。
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公众的精神健康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心理素质,以减少因误解而引起的冲突。
3.优化精神病医疗服务。
政府和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精神病医疗服务的建设,提高医疗技术和设备的水平,以更好地满足精神病患者的需求。
紧急处置措施当精神病患者出现暴力行为时,需要采取下面的措施:1.立即通知相关部门。
一旦发现精神病患者出现暴力行为,应该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如公安、卫生等部门,以协调救援措施。
2.保护现场安全。
在等待救援人员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措施保护现场安全,如撤离周围的人群、设立警戒线等。
3.防止患者伤害自己或他人。
在等待救援人员到达时,应该采取措施防止患者继续伤害自己或他人。
可以通过谈话、安抚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4.提供必要的急救措施。
如果患者出现身体上的不适或受伤,应该立即提供必要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包扎伤口等。
救援程序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应该按照以下救援程序进行:1.立即报警,并通知相关部门。
2.到达现场后,采取控制措施,保护现场安全。
3.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劝说等措施,以缓解患者的情绪。
4.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身体检查,提供必要的急救措施。
5.如有必要,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总结精神病出现紧急情况时,需要采取紧急处置措施,以保证公共安全。
预防是最好的保障,应该通过加强监管、提高公众心理素质、优化医疗服务等手段,减少紧急情况的发生。
论劫持人质案件的侦查处置对策_李莉
表 1 两类绑架案件的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劫持人质案件
绑架 勒索案件
发案形式
公 开 挟 持 人 质, 不回避有 关群众 或当局
以秘密 方式 劫持 人质
犯罪主体 身份暴 犯罪主 体有 意隐
主体身份
露或易于查清
藏自身身份
案件多为 突然发 多 数 案 前 精 心 案前准备
生 , 少数有预谋 预谋
暴 力 性、 对 峙 隐 蔽 性、 智 谋
近年来 , 国内一些专 家学者围绕 劫持人 质案件的处置对策和处置效果这 一问题进行 了有益的探讨 , 也 提出了一 些观点 。 总结起 来大致有以下几个 方面 :第 一 , 在保 障人质 安全的前提下有效 制服劫持 者 ;第二 , 尽量 确保不 伤 及无 辜 ;第三 , 警 察不 付 出伤 亡 ; 第四 , 处置方式合法并得到社会舆论的认同 。 也有人认为在危机情况下只要能 确保人质安 全 , 反劫持行动就 是成功的 , 因此人 质安全 是这类案件唯一的处置对策和处置标准 。
为了保障指挥 员顺利有效地 指挥临场处 置行动 , 就需要 明确另一 个问题 ———指挥员 的权威 。因为往 往以上述标准确 定的现场总 指挥 , 其职位并 不是到场各警种 各部门人员 中职位级别最高的 , 为了保证现 场指挥的协 调一致 , 就必须 在确定现场总指 挥员后以各 种方式 保证 其对于 临场 指挥 的绝 对权威 性 。 有学者提出建立 “指挥助理模式 ” 来确保指 挥员的绝对权威 , 其主要内容就 是在确立现 场总指挥的同时 , 以到场的各警 种各部门负 责人为 “助理指挥员 ”, 由他们负责将总指挥 对于案件的处置安排任务落实到 自己所负责 的人员中 。笔者 认为这不失为一 个有效保证 指挥员权威性的具 体措施 , 而与此同 时 , 笔 者也提出将这一原则贯彻到各警 种平时的侦 查训练之中 , 建立 应急协作 长效机制 , 以保 证战时的有效处置 。
劫持人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劫持人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一、确定编写应急预案的目的和范围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制定的行动计划。
在编写劫持人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时,首先需要明确预案的目的和范围。
其目的是确保在劫持人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保护人质的生命安全并解决事件。
预案的范围包括事件前期的风险评估、制定应急响应流程、资源调配计划、沟通和协调机制以及培训和演练计划。
二、建立应急预案编写团队为了编写一份有效的应急预案,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团队来负责。
这个团队应由各个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如安保、人力资源、危机管理等。
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能够合理评估风险和制定可行的应急措施。
三、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在编写劫持人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之前,需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
这包括劫持的可能性、可能目标、潜在劫持者的特点以及可能的后果等。
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和分析,可以为后续的应急操纵提供依据,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四、制定应急响应流程建立应急响应流程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之一。
应急响应流程应包括事件发生后各个阶段的应对措施和行动步骤,如紧急报警、调查确认、与劫持者的沟通、安全救援等。
流程要求清晰而具体,确保相关人员能够迅速理解和执行。
五、制定资源调配计划应急处置过程中,资源的调配非常重要。
包括警力、特种部队、医疗救援、宣传等各种资源都需要对接协调。
在制定资源调配计划时,需要考虑到各种资源的可调动性、分配原则和优先级,以便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调动并利用好各种资源。
六、制定沟通和协调机制应急处置过程中,沟通和协调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应急预案应包括相关人员的沟通和协调机制,明确各个部门、单位之间的职责和联系方式,以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行动的协调一致。
七、制定培训和演练计划应急预案的有效性需要通过培训和演练来实现。
针对劫持人质事件,应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和培训方法。
同时,定期组织演练,模拟真实情况,提高相关人员的应对能力和协同能力。
处置暴力精神病人预案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暴力精神病人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对暴力精神病人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2. 确保在突发事件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 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处置暴力精神病人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处置工作;2. 设立现场处置组、医疗救护组、警力保障组、通讯联络组、宣传报道组等工作小组。
四、处置原则1. 快速反应,确保第一时间到达现场;2. 依法依规,确保处置合法、合规;3. 科学施策,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现场;4. 生命至上,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五、处置流程1. 接报:接到暴力精神病人事件报告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处置:(1)警力保障组迅速组织警力赶赴现场,封锁现场,维持秩序;(2)医疗救护组立即联系医疗机构,待命现场;(3)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勘查、调查取证,了解暴力精神病人基本情况;(4)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以下措施:(1)劝说:通过喊话、劝说等方式,稳定暴力精神病人情绪,争取其配合;(2)隔离:对暴力精神病人进行隔离,防止其继续伤害他人;(3)制服: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必要手段制服暴力精神病人;(4)救治:将暴力精神病人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3. 调查取证:现场处置组对暴力精神病人事件进行调查取证,了解事件原因、经过及后果。
4. 后续处置:(1)依法处理:对暴力精神病人进行法律追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2)心理干预:对受害者进行心理干预,缓解心理创伤;(3)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精神病人关爱意识。
六、保障措施1. 警力保障:确保警力充足,快速反应;2. 装备物资:配备必要的警用装备、医疗救护物资;3.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4. 沟通协调: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
七、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2. 各级公安机关要严格按照本预案执行,确保处置工作顺利进行;3.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精神病人攻击性行为的处理
精神病人攻击性行为的处理
以强力行事、态度粗暴,伤人毁物者称为攻击性行为。
(一)紧急处理
1、有三种控制行为的方法可使用:言语安抚、身体约束和应用药物。
用何种方式,取决于病人的具体情况,但优先要考虑的是安全,包括病人的安全、他病人的安全、亲属的安全、围观者的安全、参与处理的工作人员的安全。
2、处理急性冲动伤人毁物行为的安全基本点包括:
(1)掌握言语安抚方法,劝导病人停止暴力行为;
(2)有适当的人员用来约束病人;
(3)熟悉身体约束技术;
(4)参与约束时穿着应合适;
(5)在约束病人之前,应移开周围的、病人可顺手拿到的危险物品
3、约束或隔离
⑴制服病人:至少两个人同时行动;尽快将病人仰卧体位;持有凶器的病人应请保卫人员或警察协助。
⑵约束病人
⑶约束后的安全措施,清除病人身上的利器,腰带,钱等。
4、急诊入院
5、药物治疗
(1)控制冲动伤人毁物行为抗精神病药物有氯丙嗪,氟哌啶醇。
氯丙嗪50—100mg加苯海拉明20mg肌注,紧急时可穿透衣服注射,若效果不佳可约一个小时后再注射同等剂量。
氟哌啶醇第一天5mg 3次/日,第二天渐增至每次10mg 3次/d,最大剂量40mg/d,疗程14天。
(2)下列情况禁用:
①年龄55岁以上,14岁以下
②T37℃以上,P120次/分以上及低于50次/分,血压高于150/100mmHg低于90/50mmHg者。
③营养状况极差或合并水电解质紊乱者。
④患有心、脑、肝、胃、血液、内分泌系统疾病者。
(3)器质性疾病者可用苯二氮卓类:安定5—10mg肌注或静脉注射,氯硝安定1mg,2—3次/d。
精神应急医疗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精神疾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精神疾病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为有效应对突发精神疾病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精神疾病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建立健全精神疾病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中快速、有序、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2. 提高精神疾病医疗救治水平,降低患者死亡率,减轻患者痛苦。
3. 强化部门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减少社会歧视。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突发精神疾病事件:1. 精神病患者在公共场所发生的暴力行为。
2. 精神病患者自杀、他杀事件。
3. 精神病患者传染病疫情。
4. 精神病患者集体性突发事件。
5. 其他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突发精神疾病事件。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精神疾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 精神疾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患者救治、现场勘查等工作。
(2)医疗救治组:负责患者救治、心理疏导、病情评估等工作。
(3)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保障、交通疏导、安全保障等工作。
(4)信息宣传组:负责信息收集、发布、宣传报道等工作。
(5)社会稳定组:负责现场周边治安管理、舆情引导、群众安抚等工作。
五、应急处置流程1. 现场报告:发现突发精神疾病事件后,立即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
2. 启动预案: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根据事件情况,启动本预案。
3. 现场救援:现场救援组迅速开展救援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4. 医疗救治:医疗救治组对患者进行救治,包括心理疏导、病情评估、药物干预等。
5. 物资保障:后勤保障组确保救援物资充足,为救援工作提供保障。
6. 信息发布:信息宣传组及时发布事件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7. 社会稳定:社会稳定组加强现场周边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
8. 总结评估:应急处置结束后,对事件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生命至上处置劫持人质案件的基本理念
生命至上处置劫持人质案件的基本理念生命至上处置劫持人质案件的基本理念[内容摘要] 处置劫持人质案件,应当摒弃“以暴制暴”,这种不合时宜的处置理念,确立“生命至上”的处置理念。
这一理念要求在处置活动中必须最大限度地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包括人质、行动区域内的人民群众、参战民警的生命安全,在一定条件下,还包括保全劫持者的生命。
零伤亡的处置效果是“生命至上”理念最充分的体现。
为争取零伤亡的处置效果,必须把与劫持者谈判作为首选的处置措施。
反劫持谈判所表达的是警方和政府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包括对劫持者生命的尊重。
在劫持人质案件的处置活动中贯彻生命至上理念,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对警方依法、有效地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在劫持人质案件处置活动中确立这一理念,将大大降低这类案件的处置成本,提高处置活动的人性化水平和社会效益。
水平和社会效益。
[关 键 词] 劫持人质犯罪;生命至上;理念;安全。
安全。
[作者简介] 王国民,四川警察学院侦查系主任、侦查学教授,主要从事侦查学研究。
主要从事侦查学研究。
刘长朴,四川省公安厅刑警总队副总队长,四川省特邀刑侦专家。
侦专家。
一、引言一、引言何谓理念?理念是西方哲学史的重要范畴,指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普遍范型。
理念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原意是见到的东西,即形象①。
西方哲学的先哲们对理念有着诸多不同的理解和界定。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一种离开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中世纪经院哲学称理念为共相;康德将一些超经验的概念称为理性的理念,必须设定的理想;黑格尔则将理念称之为一种客观的理性或精神。
当今社会,“理念”这一概念的使用已非常广泛,当代汉语著作者使用“理念”一语时,大多已经不遵循、不顾及被翻译外文词汇的本意,以致新修订的《新华词典》不得不重新给出解释,把理念定义为信念、或思想,观念②。
观念②。
处置劫持人质案件的理念,是指警方对于应当如何处置劫持人质案件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的集合体。
精神病人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精神病人由于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异常,往往表现出情绪波动、行为失控等症状,给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精神病人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建立健全精神病人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及时发现、控制和处置精神病人突发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预案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2. 快速反应,协同作战原则。
3. 安全第一,保护生命原则。
4. 公开透明,依法处置原则。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精神病人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和监督检查。
2. 成员包括:- 主管领导:负责全面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 公安、卫生、民政、城管、消防等部门负责人:负责具体业务指导和协调。
- 专家组成员:提供专业咨询和建议。
五、应急处置流程1. 信息报告- 精神病人发生突发事件后,事发单位或个人应立即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告。
- 公安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
2. 先期处置- 公安机关负责现场警戒,控制局势,防止事态扩大。
- 卫生部门负责现场救治,必要时将病人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 民政部门负责提供必要的生活救助和心理疏导。
3. 应急处置-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根据情况,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联合执法,强制带离病人至安全区域。
- 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 对事发区域进行消毒和隔离,防止疫情传播。
- 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调查和处理。
4. 后期处置- 对应急处置过程中受伤的人员进行救治和赔偿。
- 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
- 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和问责。
- 对事件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六、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建立专业应急处置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
2. 资金保障: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应急物资采购和人员培训。
3.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警用装备、医疗药品、防护用品等。
精神病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精神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对精神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对精神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及时、有效、有序地处置各类精神病突发事件。
2. 降低精神病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3. 建立健全精神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水平。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精神病突发事件:1. 精神病患者在公共场所发生的暴力攻击、自伤、自杀等行为;2. 精神病患者擅自外出,走失或被拐骗;3. 精神病患者突发严重精神症状,需要紧急救治;4. 其他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与精神病相关的事件。
四、应急处置原则1. 生命至上,以人为本;2. 快速反应,高效处置;3.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4. 依法依规,协同作战。
五、应急处置流程1. 报告与接报(1)发生精神病突发事件时,相关人员应立即向公安机关、医疗机构、社区(村)等相关部门报告。
(2)接到报告后,相关部门应迅速核实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处置(1)公安机关负责现场处置,维护现场秩序,控制事态发展。
(2)医疗机构负责对受伤或病危的患者进行紧急救治。
(3)社区(村)负责协助公安机关和医疗机构进行应急处置,做好患者家属的安抚工作。
3. 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事件进展,及时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4. 后期处置(1)事件结束后,相关部门应组织调查,查明事件原因,追究相关责任。
(2)对受伤或病危的患者进行跟踪救治,做好康复工作。
(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六、保障措施1. 组织保障:成立精神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 人员保障:加强精神病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资金保障:确保应急处置所需资金及时到位。
论处置劫持人质案件工作预案
论处置劫持人质案件工作预案
杨郁娟
【期刊名称】《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7(022)001
【摘要】劫持人质案件处置工作具有复杂性,处置结果具有难以明确预见的特点.制定处置劫持人质案件工作预案应当体现超前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处置劫持人质案件工作预案的程序性作用在于:有利于使警方的处置过程及处置结果接受社会舆论监督;有助于使当事人及其家属接受处置结果;有助于明确民警职责,形成处置人员保护机制.处置劫持人质案件工作预案的实体性意义在于有利于警方高效、有序地开展处置工作,确保处置活动成功,其制作过程包括调查研究阶段、预案形成阶段以及预案评估阶段.
【总页数】4页(P39-42)
【作者】杨郁娟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1.2
【相关文献】
1.论劫持人质案件处置的处置效果评价 [J], 王国民
2.论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质案件的处置方略 [J], 郝宏奎
3.论劫持人质案件武力处置战术的特点 [J], 郝宏奎
4.劫持人质案件中现场武力突击行动处置策略分析——以一起劫持人质案为例 [J], 赵辉[1];汪洋[2];陈元富[3]
5.处置劫持人质案件的“外控内导”模式——从处置“ 2.19”劫持人质案件中得到的启示 [J], 郝宏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劫持人质案件的处置
处置劫持人质案件的原则
(四)力求智取的原则 谈判是智取的主要方式。武力解决时, 谈判是智取的主要方式。武力解决时, 亦需强调智取,不能莽撞行事。 亦需强调智取,不能莽撞行事。 1、力戒公开的、正面的、直观的攻击。 、力戒公开的、正面的、直观的攻击。 设法采取隐蔽的 侧面的、迂回的攻击方 隐蔽的、 设法采取隐蔽的、侧面的、迂回的攻击方 使劫持者没有预感和戒备。 式,使劫持者没有预感和戒备。 2、智取的方式多种多样,声东击西、 、智取的方式多种多样,声东击西、 出奇制胜、欲擒故纵、欲取先予等。 出奇制胜、欲擒故纵、欲取先予等。
劫持人质案件的概念、 劫持人质案件的概念、特点
(二)特点 1、劫持者多系胆大妄为、奸诈狡猾之徒,是 、劫持者多系胆大妄为、奸诈狡猾之徒, 不惜以性命作赌注铤而走险。 不惜以性命作赌注铤而走险。 2、涉案人员具有多极性和复杂性,往往涉及 、涉案人员具有多极性和复杂性, 当事人之外的第三方、第四方(包括警察)。 当事人之外的第三方、第四方(包括警察)。 3、案件各方当事人之间(劫持者、人质、人 、案件各方当事人之间(劫持者、人质、 质的亲友及关系人、警察)意图各异, 质的亲友及关系人、警察)意图各异,彼此之间 具有一定的制约关系。 具有一定的制约关系。 4、案件表现为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结果具 、案件表现为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 有不确定性。 有不确定性。
劫持人质案件的分类
(二)根据案件所涉及当事人构成及其关系 1、内部冲突型 、 即矛盾冲突仅涉及劫持者与人质之间, 即矛盾冲突仅涉及劫持者与人质之间,不直接涉及第 三方的劫持人质案件。 三方的劫持人质案件。劫持者提出的条件可直接通过被劫 持人满足,无需将人质作为筹码施压于第三方。 持人满足,无需将人质作为筹码施压于第三方。 2、外部冲突型 、 即劫持者将人质作为筹码, 即劫持者将人质作为筹码,劫持与人质相关的第三方 满足其某种要求的劫持人质案件。此为典型的、 满足其某种要求的劫持人质案件。此为典型的、常见的劫 持人质案件。 持人质案件。 3、内外复合冲突型 、 即劫持者分别同人质及第三方存在着矛盾冲突的劫持 人质案件。分为原发型、转化型两种。 人质案件。分为原发型、转化型两种。
劫持人质案件的侦查处置对策
劫持人质案件的侦查处置对策摘要:劫持人质案件是绑架案件中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极端的犯罪表现形式。
因其具有突发性、公开性、暴力性和对峙性等特点,所以如何有效处置这类案件对于全国各级公安机关来说都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关键词:劫持人质侦查处置对策一、劫持人质案件概述劫持人质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以暴力手段控制一人或多人的人身自由,并以处死或伤害、折磨被控制者相挟持,强迫第三方或被控制者本人满足其某种要求的犯罪案件。
劫持人质案件是绑架案件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它与绑架勒索案件的特点不尽相同(见表1)。
表1 两类绑架案件的特点表1的对比分析告诉我们,劫持人质案件是一种紧急突发案件,其主要特点是案情一般相对简单,易于查清,但突发性强、时间紧迫,情况多变,危险性极高,侦查对策的侧重点在于解救人质。
实践中,警方对此类案件的处置活动一般是在犯罪行为尚在持续过程中、犯罪结果尚处于不确定状态的情况下公开进行的,警方与劫持者始终处于一种“公开对峙”的状态,处置过程和结果十分引人注目,处置过程中劫持者随时可能铤而走险杀害人质,如果处置不慎或不当而导致人质被害等危害后果的出现,公安机关将面临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指责和舆论压力。
而且此类案件一旦发生,立即成为媒体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这对于警方的案件处置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近年来,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围绕劫持人质案件的处置对策和处置效果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也提出了一些观点。
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保障人质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制服劫持者;第二,尽量确保不伤及无辜;第三,警察不付出伤亡;第四,处置方式合法并得到社会舆论的认同。
也有人认为在危机情况下只要能确保人质安全,反劫持行动就是成功的,因此人质安全是这类案件唯一的处置对策和处置标准。
上述观点都抓住了劫持人质案件侦查处置的核心问题,是有见地的,但侦查对策的确立应以有效指导侦查实践为目的,应具有全面性、有针对性和便于实践操作的特点。
警方该如何应对劫持人质危机1
警方该如何应对劫持人质危机中心事件据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和《江南时报》日前报道,6月21日在安徽六安市和7月7日在吉林长春市,分别发生了两起歹徒从大街上劫持人质事件。
两起案件的相同结果是歹徒最后都被当场击毙;而两起案件的不同结果是前一事件的人质——12岁小女孩儿被毫发无损地成功解救,而后一事件的人质———宝来车女车主则因被歹徒割破喉咙抢救无效死亡。
当媒体把成功解救小女孩的现场总指挥、安徽六安市公安局副局长杨长俊请到演播室做嘉宾时,又对长春警方因措施不当造成女人质死亡提出指责和质疑。
到底警方在处理公共安全问题时,该不该将人质安全放在首位、将惩罚歹徒的目标放在次位?民众能否接受“和平解救”人质(在一定条件下先满足歹徒的要求)也不意味着警方失败的理念?整个社会是否在用“胜者王侯败者寇”的双重标准评判警方的作为?目前的警察素质是否缺乏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应对训练?如何健全全社会的应急事件处理机制?如何从各个环节构筑社会对“失控”人群的缓压、降温渠道,而不把矛盾都集中到警察暴力———这最后一道防线上。
这一系列问题,恐怕是我们应从这一系列人质危机中“悟”出的东西。
111岁女孩毫发未损被解救据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报道,今年6月21日早晨7时15分,在安徽六安市的皖西东路上,一名歹徒劫持了一个上学途中的小女孩。
歹徒大约30岁左右,被劫持的女孩是当地五年级的小学生。
歹徒将女孩拉到附近的一个理发店里,然后又将床板、椅子、电视等物品堵在门口,并用手搂着女孩的颈部,挥动着手里的刀一直在大声叫嚷。
此时,小女孩手里拎着考试用具,吓得直哭。
外面的围观群众已达上千人。
接警几分钟后,六安市110民警赶到现场,一边稳定歹徒情绪,一边紧急向市公安局领导汇报。
之后,该市公安局许刚局长、杨长俊副局长及一百多名武警、防暴警察、消防人员也相继到达案发地点。
8时30分许,歹徒提出要见媒体,扬言要开记者招待会。
他时而拎起匕首,时而抱起人质,情绪激动。
人质劫持事故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人质劫持事故应急处置演练方案引言:人质劫持事件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和处置人质劫持事故,保护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本文旨在探讨一种高效有效的人质劫持事故应急处置演练方案,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事前准备工作人质劫持事故的处置演练需要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完善应急预案:各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明确责任分工,明确行为准则和处置流程。
同时,应急预案还应包括人员配备、装备调度和协调机制等方面。
2.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各相关部门应建立起快速、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获得最新的情报。
同时,要注重信息的保密,防止泄露给犯罪分子。
3. 加强联合协作:人质劫持事故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涉及的部门较多,需要各部门密切协作。
因此,在演练之前,各部门应加强协调,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整个应急处置过程的协调一致性。
二、演练方案人质劫持事故应急处置演练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威胁评估阶段:在接到人质劫持报警后,应急指挥中心应迅速评估事态的严重性和威胁级别,动员有关部门及时介入。
2. 人员安全疏散阶段:在人质被劫持的场所,应急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以避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3. 情报收集与分析阶段:应急指挥中心应当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情报收集与分析,掌握劫持者的身份、意图以及人质的情况等重要信息,以便于制定后续处置方案。
4. 处置方案制定阶段:根据情报的分析和评估结果,应急指挥中心应制定合理、可行的处置方案,并向各处置部门进行明确的指令和安排。
同时,要确保方案的合法性和人员的安全。
5. 处置行动阶段:按照事先制定的处置方案,进行具体的实施行动。
各处置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密切配合,确保行动的顺利进行。
6. 事后评估与总结:事后应对处置行动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修订相关应急预案,以提高应对类似事件的能力。
精神病人的处置
对正在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的处置操作规程:1.判明现场情况,疏散围观群众,设立警戒带,隔离现场。
2.采取适当方法稳定精神病人情绪,尽力化解暴力倾向。
3.对暴力倾向无法化解,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可以使用警绳、手铐等约束性警械。
4.对正在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或者暴力抗拒、阻碍公安民警依法履行职责,暴力袭击公安民警威胁公安民警生命安全的,可以使用武器。
5.现场有伤员的,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并通知120急救中心。
6.对被制伏的精神病人,依法报请所属区县公安机关批准,送指定的康复医院进行收治。
7.填写、存储接处警记录;处警结果需要制作法律文书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注意事项:1.尽量采取迎合哄骗、亲情感化等各种方法稳定精神病人情绪。
要有针对性地采用理解、同情、称赞甚至哄骗等方式,缓解其紧张心理。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设法找到该精神病人患者的亲朋好友,由他们实施劝导,促使其放下凶器。
2.对现场处置有困难的,及时报告所属区县公安机关指挥中心请求派人支援。
3.在处置过程中,公安民警要注意自身安全。
4.对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告知受害人向精神病人的监护人请求赔偿。
主要法律、法规依据:依据一: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可以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
需要送往指定的单位、场所加以监护的,应当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并及时通知其监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14条)依据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条第1、2、3款)依据三: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