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6食盐和水泥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2019年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2单元 6 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1 青岛版

(小学教育)2019年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2单元 6 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1 青岛版

2019年六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 6 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1 青岛版一、教学内容: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来讲,可以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

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并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二、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为了课堂上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活动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我们来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可以分成三个环节。

一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首先教科书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图,意图是提示探究食盐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在搅拌水中的食盐,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目的是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的溶解知识认识食盐的变化。

食盐在水中看不到了,说明它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一位学生说:“溶解的食盐还会再看到吗?”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食盐原状来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一位学生在用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说:“你看……”目的是提示学生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教科书所设计的探究方法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食盐的变化,而不要受教科书的限制。

其次教科书又通过一幅探究示意图,提示探究水泥变化方法。

六年级科学上册《6 食盐和水泥》教案 青岛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6 食盐和水泥》教案 青岛版

《6 食盐和水泥》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2、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三、教学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2、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出示食盐和水泥问:食盐和水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种物质,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形态特点?2、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两种物质。

生答:食盐是颗粒状的,颗粒有大有小;水泥是粉末状的。

生答:有。

在学生对食盐和水泥的特点已经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这两种物质。

新课讲解:1、探究食盐的变化(1)让学生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会发生什么变化?(2)问:谁能让水中的食盐再出现?(3)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方法,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食盐水的变化。

强调: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2、观察水泥的变化(1)让学生往盘中的水泥里加水,观察水泥会发生什么变化?(2)提出问题: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

那么,凝固的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3)猜想假设:以小组为单位。

汇报猜想。

问: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4)制定方案:(小组内进行)交流实验方案。

(5)实施探究:(6)汇报实验结果。

(7)问:通过刚才的实验,谁来说说食盐的变化和水泥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对学生的回答给以肯定。

3、认识其它物质的变化。

(1)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2)出示课本提供的三组物质变化示意图,让学生观察。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食盐和水泥_青岛版(六年制)-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食盐和水泥_青岛版(六年制)-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食盐和水泥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求物资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提出探求活动的思绪;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景象作假设性解释。

2.情愿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想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资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消费、生活的影响。

4.了解物资的变化与垃圾分类的关系,用所学知识改变生活状态。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物资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难点:提出探求活动的大致思绪,对所观察到的景象作假设性解释。

教具、学具:1、先生预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2、教师预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成绩教师出示食盐和水泥:食盐和水泥是我们比较熟习的两种物资,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形状特点?大家都知道食盐是颗粒状的,水泥是粉末状的,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无其他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化研讨这两种物资。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求活动一:观察食盐的变化教师发实验材料,出示活动要求:1.让先生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发生甚么变化。

2.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进行加热,观察食盐水发生了甚么变化。

3.完成实验记录表(一)。

实验记录表(一)活动二:观察水泥的变化“如果用一样的实验方法,水泥会发生甚么样的变化呢?下方,我们就用一样的方法,完成水泥的变化实验。

”1.让先生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会发生甚么变化。

2.教师:同学们,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

那么,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

3.完成实验记录表(二)。

实验记录表(二)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根据先生的实验发现,在汇报交流中可有选择性地进行。

预设1:先生发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见了。

而进行加热后,食盐水中又出现了白色的固体。

《食盐和水泥》(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食盐和水泥》(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食盐和水泥》是青岛版六年级《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对食盐和水泥的变化做对比,研究物质的变化是否可逆,在实验中认识物质变化的区别,让学生体验到食盐和水泥变化的不同,认识生活中更多类似的变化。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探究实验,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通过观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对变化的思考,亲历探究过程,体会探究乐趣;第二部分说一说生活中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第三部分找一找物质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回收材料与不可回收材料。

本课通过探究实验、观察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食盐和水泥变化的不同,从而发现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区别,在实验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在交流分享中获取科学知识,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分析】在上节课《蜡烛的变化》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物质变化的分类,能够观察各种物质变化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融化、形态变化、加热等。

食盐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食盐溶解的实验学生都是会做的,但是水泥对学生来说比较少见。

怎么让食盐从溶液中析出?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水泥加水混合及加热会产生什么变化?会产生什么新物质?这些都是学生不清楚的,需要教师引导或讲述。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可逆变化,另一类不可逆变化,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科学探究目标:1.会用简单的器材设计、完成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2.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3.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重难点】通过实验,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抹布、筷子、火柴、勺子;教师准备:蒸发皿、坩埚钳、玻璃棒、酒精灯、三脚架、滴管、药匙、水泥块、碎水泥、课件、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1. [PPT 3 出示](自定义播放PPT)谈话:同学们,我们来看两种物质:((板书)食盐和水泥),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放大镜,观察一下,它们在形态上有什么特点?2.食盐是颗粒状,颗粒有大有小;水泥是粉末状。

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简案

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简案

第六课食盐和水泥
学习内容:青岛版P16~P18
学习目标:
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习过程:
1
2
3
4.玻璃等物质破碎之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

5.水泥等物质在发生变化后,。

6.我们对着小镜子呼气,镜子上凝结的是什么物质?这些物质是从哪里来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6 食盐和水泥》教案1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6 食盐和水泥》教案1

《6 食盐和水泥》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2、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三、教学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2、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出示食盐和水泥:同学们,食盐和水泥是我们常见的两种东西。

大家都知道食盐是颗粒状的,水泥是粉末状的,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研究这两种物质。

新课讲解:本课只有一个活动: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一)先观察食盐的变化。

1、让学生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发生什么变化?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后,汇报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探究中教师可以适时地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探究中出现的现象。

)2、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进行加热,观察食盐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学生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小组观察讨论,汇报结果。

(坩锅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

)(二)观察水泥的变化。

1、让学生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会发生什么变化?(过了一会,水泥凝固了。

)2、教师:同学们,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

那么,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3、分组讨论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验证。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张实验记录表(如下表)。

表格下方的空间尽可能留大一些,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探究情况进行记录,方便学生的整理和交流。

小学科学_6.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6.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6《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的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难点: 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师准备: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烧杯、药匙、蒸发皿、坩埚钳学生准备:食盐、火柴、水泥、抹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师:大家炒菜时放盐吗?生:放。

师:为什么放盐?生:放盐可以使菜变咸。

师:那盐是怎么让菜变咸的?谁知道?生:盐溶解在了菜中。

师:你是这么认为的?师:(出示羊口老咸菜图片)你们认识这个吗?生:羊口老咸菜。

师:如果把羊口老咸菜放在太阳底下暴晒两个月,会出现什么现象?生:咸菜会晒干。

生:有食盐析出。

师:说说你的理由?生:因为咸菜中的水分蒸发了,所以食盐析出来留在了咸菜上。

生:我认为食盐蒸发了,留在咸菜表面的是水分。

师:你们的想法很不同啊?师:(出示水泥作品)再来看看这是什么?生:水泥块。

师:它是用什么做的?生:水泥。

师:水泥是怎么变成水泥块的呢?生:在水泥中加上水。

师: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大家也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那你们的看法究竟对不对呢?只要我们了解了食盐和水泥的变化,这三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这便是我们这节课深入探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食盐和水泥)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活动一: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一)观察食盐和水泥加水后的变化1.认识食盐和水泥的特点师:要想研究食盐和水泥的变化,我们首先来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摆放着盛有食盐和水泥的烧杯,大家能区分出来吗?生:能。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食盐和水泥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食盐和水泥 》教学设计

6、食盐和水泥(实验课)【教材分析】: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来讲,可以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

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并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做好食盐和水泥变化的实验,认识什么是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食盐、烧杯、杯子、玻璃棒、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教师准备: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食盐和水泥问:食盐和水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种物质,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形态特点?2.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两种物质。

二、探究活动活动一、探究食盐和水泥的变化1.猜想食盐和水泥在水中有什么变化?它们还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吗?2.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3.制定方案各小组打算怎样制定你们的实验方案?小组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探究食盐组方案(1)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会发生什么变化?(2)取适量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中,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食盐水的变化。

强调: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探究水泥组方案(1)取适量水泥放入盘中加水搅拌,观察现象。

(2)用酒精灯加热水泥浆,观察现象。

(3)取部分水泥块用锤子敲碎,加水搅拌,观察能不能变成水泥浆。

4.集体汇报实验方案5.实验注意事项(学生说)6.实施探究7.展示交流活动二、认识其他物质的变化1.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2.出示课本提供的三组物质变化示意图,让学生观察。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6 食盐和水泥》教案2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6 食盐和水泥》教案2

《6 食盐和水泥》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2、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三、教学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2、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出示食盐和水泥问:食盐和水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种物质,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形态特点?2、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两种物质。

生答:食盐是颗粒状的,颗粒有大有小;水泥是粉末状的。

生答:有。

在学生对食盐和水泥的特点已经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这两种物质。

新课讲解:1、探究食盐的变化(1)让学生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会发生什么变化?(2)问:谁能让水中的食盐再出现?(3)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方法,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食盐水的变化。

强调: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2、观察水泥的变化(1)让学生往盘中的水泥里加水,观察水泥会发生什么变化?(2)提出问题: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

那么,凝固的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3)猜想假设:以小组为单位。

汇报猜想。

问: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4)制定方案:(小组内进行)交流实验方案。

(5)实施探究:(6)汇报实验结果。

(7)问:通过刚才的实验,谁来说说食盐的变化和水泥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对学生的回答给以肯定。

3、认识其它物质的变化。

(1)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2)出示课本提供的三组物质变化示意图,让学生观察。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食盐和水泥_青岛版(六年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食盐和水泥_青岛版(六年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食盐和水泥_青岛版(六年制)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

随机观看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味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小孩一边观看,一边提问,爱好专门浓。

我提供的观看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亮,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看,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看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关心幼儿学习正确的观看方法,即按顺序观看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重点观看,观看与说话相结合,在观看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看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模样的,有的小孩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小孩说“乌云跑得飞速。

”我加以确信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确实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如何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看,让幼儿把握“倾盆大雨”那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看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如此抓住特点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体会联系起来,在进展想象力中进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大夫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看对象。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仿照,才能不断地把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专门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晰,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如此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最新2019年秋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6.食盐和水泥-教案

最新2019年秋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6.食盐和水泥-教案

课题: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6.食盐和水泥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

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②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能力目标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在不同的条件下,同物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物质的变化。

(2)、食盐和水泥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品,但是在使用它们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变化。

你想了解它们吗?都想了解些什么呢? (学生提出想了解的问题。

如:它们在使用过程中都有哪些变化?它们的变化有什么不同?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活动一: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1、问题猜想假设教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食盐和水泥在水中会有什么变化?它们还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吗?学生举手说出自己的猜想。

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填入下表2、制定方案各小组打算怎样制定你们的实验方案?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可分组进行)探究食盐组方案:(1)、量食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进行观察。

(2)、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探究水泥小组方案:(1)、取少量水泥放在盘子里,加水搅拌,观察现象。

(2)、用酒精灯加热水泥浆,观察现象。

(3)、取部分凝固的水泥块,用锤头敲碎,加水搅拌,看能不能在和成水泥浆。

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教学简案

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教学简案

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教学简案一、教学内容: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来讲,可以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

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并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二、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为了课堂上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活动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我们来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可以分成三个环节。

一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首先教科书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图,意图是提示探究食盐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在搅拌水中的食盐,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目的是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的溶解知识认识食盐的变化。

食盐在水中看不到了,说明它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一位学生说:“溶解的食盐还会再看到吗?”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食盐原状来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一位学生在用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说:“你看……”目的是提示学生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教科书所设计的探究方法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食盐的变化,而不要受教科书的限制。

其次教科书又通过一幅探究示意图,提示探究水泥变化方法。

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教学案例

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教学案例

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教学案例一、教学内容: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依照其是否能够复原原状来讲,能够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

本课确实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并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二、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看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体会对所观看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说明。

2、情愿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阻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阻碍。

三、教学预备学生依据活动预备中的要求,依照自己对教材的明白得预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为了课堂上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爱好,教师也要相应预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活动过程:要紧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我们来观看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能够分成三个环节。

一是观看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第一教科书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图,意图是提示探究食盐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在搅拌水中的食盐,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目的是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的溶解知识认识食盐的变化。

食盐在水中看不到了,说明它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也确实是形状发生了变化。

一位学生说:“溶解的食盐还会再看到吗?”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复原食盐原状来摸索,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一位学生在用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能够清晰的看到差不多析出的食盐颗粒,说:“你看……”目的是提示学生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使溶解的食盐复原原状。

教科书所设计的探究方法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能够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食盐的变化,而不要受教科书的限制。

其次教科书又通过一幅探究示意图,提示探究水泥变化方法。

(小学教育)2019年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2单元 6 食盐和水泥教案4 青岛版

(小学教育)2019年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2单元 6 食盐和水泥教案4 青岛版

2019年六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 6 食盐和水泥教案4 青岛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难点: 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活动一:我们来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可以分成三个环节。

一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首先教科书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图,意图是提示探究食盐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在搅拌水中的食盐,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目的是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的溶解知识认识食盐的变化。

食盐在水中看不到了,说明它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一位学生说:“溶解的食盐还会再看到吗?”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食盐原状来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一位学生在用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说:“你看……”目的是提示学生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教科书所设计的探究方法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食盐的变化,而不要受教科书的限制。

其次教科书又通过一幅探究示意图,提示探究水泥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说:“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目的是提示学生,在认识食盐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展开新的探究活动。

一位学生在用杯子向盘子里倒水(盘子里有水泥),说:“我们试一试。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上册 食盐和水泥教案 青岛版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上册 食盐和水泥教案 青岛版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上册食盐和水泥教案青岛版教学内容: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来讲,可以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

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并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为了课堂上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我们来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可以分成三个环节。

一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首先教科书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图,意图是提示探究食盐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在搅拌水中的食盐,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目的是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的溶解知识认识食盐的变化。

食盐在水中看不到了,说明它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一位学生说:“溶解的食盐还会再看到吗?”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食盐原状来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一位学生在用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说:“你看……”目的是提示学生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教科书所设计的探究方法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食盐的变化,而不要受教科书的限制。

其次教科书又通过一幅探究示意图,提示探究水泥变化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食盐和水泥
教学内容:
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来讲,可以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

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并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为了课堂上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
主要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我们来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可以分成三个环节。

一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首先教科书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图,意图是提示探究食盐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在搅拌水中的食盐,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目的是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的溶解知识认识食盐的变化。

食盐在水中看不到了,说明它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一位学生说:“溶解的食盐还会再看到吗?”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食盐原状来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一位学生在用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说:“你看……”目的是提示学生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教科书所设计的探究方法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食盐的变化,而不要受教科书的限制。

其次教科书又通过一幅探究示意图,提示探究水泥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说:“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目的是提示学生,在认识食盐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展开新的探究活动。

一位学生在用杯子向盘子里倒水(盘子里有水泥),
说:“我们试一试。


目的是提示学生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水泥的变化。

教科书提示的探究方法是:通过加水的方法使水泥发生变化。

借助探究食盐的方法思考: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二是认识其他物质的变化。

教科书提供了两组物质变化的示意图,目的是提示学生认识生活中更多的类似食盐和水泥这样的变化。

第一组图片包括玻璃和水的变化。

玻璃的变化由三副图片:碎玻璃、玻璃熔化炉、玻璃制品组成。

图片与图片之间分别用箭头相连接,目的是提示学生认识到玻璃也可以像食盐那样,改变形态后还可以恢复原状。

水的变化中,通过箭头提示学生水可以改变形态为水蒸气或冰,水蒸气或冰又可以恢复到水的形态。

第二组图片包括六种物质的变化,分别是花生到花生油的变化、种子发芽的变化、西瓜到西瓜汁的变化、泥土到砖块的变化、树到椅子的变化。

这些图片的设置目的是提示学生进一步探究生活中更多类似水泥变化的事例。

教科书设计的这些物质的变化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从生活中多种物质的变化入手,探究类似食盐和水泥的变化特征。

三是归纳。

教科书呈现了一幅学生交流的情景图片,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物质原状的角度来分析,寻找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归纳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

“食盐、玻璃等物质都可以恢复原来的样子。

”“这是一种可逆的变化。

”提示学生通过食盐、水、玻璃等物质的变化认识可逆变化。

“像水泥这样的变化呢?”“我知道……”
提示学生通过水泥、木头、种子等物质的变化认识不可逆变化。

活动二: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教科书提供了三幅图片,分别森林大火、污染的水域、废品收购站,意图是通过对图片内容的分析,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利弊。

森林大火是一种不可逆的变化,提示学生认识到一些不可逆变化带给人类的将是无法挽回的损失;污染的水域是一种可逆的变化,提示学生认识到虽然是一种可逆的变化,但如果想使污染的水恢复到原状却需要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废品收购站的图片提示学生认识到很多物质是可以发生可逆变化的,我们可以合理的使用它们,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片内容只是一种指向,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交流,充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带给人们的利弊。

自由活动:
教科书以“自制胶水”为主题,分步展示了制作“胶水”的过程,提示学生可以利用脱脂牛奶、醋、小苏打等自制胶水。

通过制作,丰富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

拓展活动:
教科书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现象?”的探究内容,提示学生课下进一步探究物质的变化,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把探究延伸到课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