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案02
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优秀8篇】
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优秀8篇】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教案1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地理必修一,这部分内容是立足于初中地理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选取了自然地理中经典的几个要素,如大气、陆地、水环境、地质等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探讨人地关系中“地”的有关地理理论基础,通过这些自然地理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将生活中的地理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并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
与此同时,掌握地理的有关读图析图绘图的方法和技巧,并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现实世界的境域性知识,解决有关地理的重大问题。
使地理学习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二、教学内容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至5章。
三、学生知识现状分析1.由于部分学校初中阶段忽视地理学习,使高一学生对地理学科不能做出正确的认识,学生的见闻有限、知识面窄,对地理学习存在陌生感和恐惧感,同时又对新生事物抱有很强的好奇心。
2.学生对地球运动这一部分的学习会存在很大难度。
就其原因是地球运动中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而与之配套的物理和数学等学科的内容知识还未学到,无形中加大了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的难度。
3.地理学习的兴趣不浓,方法机械。
很多学生视地理为副科,以为学习地理就是靠死记硬背,故学习兴趣不浓,也不是很重视。
自然地理学习需要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多因素综合分析等能力较弱。
4.地理思维能力缺陷。
自然地理现象一般是学习后续必修2人文地理和必修3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而学生的地理思维往往是单因素线式模式,缺乏多因素网式综合思维能力,难以理解复杂的自然地理现象,也将对后续的学习带来难度。
四、教学措施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
(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
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础知识梳理。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七篇大全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七篇大全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七篇大全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如何写?地理科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
地理科学从建立之初就强调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七篇大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三地理复习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观察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出流域的基本特点:特殊性和整体性2.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3.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2.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教学难点: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3.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一、流域1.几个基本概念⑴干流、支流(一、二级支流)、分水岭、流域⑵流域的特性①特殊性每个流域的特征各不相同,有的流域适宜人类生存,先形成了人类文明。
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如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
②整体性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非常密切,构成一个整体。
对河流进行开发利用,除要考虑河流的特殊性外,更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进行综合开发。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堪称这方面的成功范例。
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一个河流流域的开发利用,与其本身的自然环境有关,比如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就适宜发展农业;而科罗拉多河,河道狭窄、落差大,就适宜开发水利资源,对于田纳西河来说,搞清其流域的自然环境,是避免盲目开发的首要条件。
1.田纳西河流域的基本情况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图3.15)。
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因此应保护好它的植被生态;河流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
教学目标
- 系统地复必修二中的所有知识点
- 强化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 培养学生的地理数据分析和地图制作能力
-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内容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 大气圈的结构和成分
- 大气运动和天气变化
- 水圈及其作用
第二章人口与城市
- 人口与人口问题
- 城市与城市问题
- 城市与区域发展
第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四章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发展
-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和趋势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
-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效果
第五章中国地理
- 中国地理概貌
-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影响
- 中国的人口与城市
- 中国的区域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 大气圈的结构和成分,大气运动和天气变化,水圈及其作用等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影响,中国的人口与城市,中国的区域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中国地理的知识点
- 难点: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效果
教学方法
- 网络搜索和资料整理
- 讲授和演示
- 互动式探究和讨论
- 地理实验和制图
教学评估与反思
- 教师根据知识点分阶段进行测试和测评
- 学生参与制图和模拟实验,课后提交实验报告和地图作品-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反思,优化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
地理高三二轮复习教案5篇
地理高三二轮复习教案5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地理高三二轮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地理高三二轮复习教案1《日本》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减。
本节是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这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
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能说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B、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学会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并会分析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日本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2)教学难点: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
二、说学情初一学生正处于思维逻辑发展的关键时期,逻辑能力尚不够强,但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讲授日本时要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以图片展示,并尽量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印象。
三、说教法: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节课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A、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关于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知道并掌控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篇1】一、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及要求高三二轮复习以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部分考试内容为根据,复习时,不再寻求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或学生认知结构的逻辑要求,而是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通过公道的专题划分,按专题重点复习。
注意提炼主干知识和关注知识结构质量,建立更加完全、完善而清楚的地理知识体系与知识网络,到达将多个模块的内容有机地整合成为一个整体。
三轮复习是最后的冲刺复习阶段,关注热门,以题目引路,回扣教材,突出重点,查漏补缺,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和技能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主要复习必修3的剩余部分和选修地理Ⅲ旅行地理、选修地理Ⅴ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地理Ⅵ环境保护的复习,以及高考地理二轮、三轮的复习。
高考二轮复习是对重点的综合性专题的突破,主要针对高考的大块考点;三轮属于高考前的冲刺。
三、教学进度第二章区域可连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为例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连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第五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第二节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一地理基本技能第一讲地球仪、地图及地理信息技术第二讲等值线的判读第三讲统计图表的分析第四讲地理数据分析与运算技能培养专题二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结构第二讲地球的运动规律及意义专题三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第一讲大气的运动规律第二讲水体和地壳运动规律第三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五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第一讲区位因素分析第二讲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工业地域类型第三讲人口、交通和城市专题六区域地理与国土整治第一讲区域空间定位第二讲世界主要国家和中国主要地区第三讲国土整治和可连续发展第四讲区域特点分析与差异比较专题七选修部分第一讲旅行地理第二讲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三讲环境保护考前冲刺专题八题型突破与答题建模第一讲挑选题常用答题技能第二讲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专题九热门问题专题十规范答题要诀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篇2】一、学生基本情形通过综合分析我校地理考试成绩,为了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水平,搞好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定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高三复习地理教案七篇
高三复习地理教案七篇高三复习地理教案七篇高三复习地理教案都有哪些?地球表面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现代地理学研究主要采用野外考察与室内实验、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三复习地理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三复习地理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作用;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以及各层大气的特点;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训练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的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以及各层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建议关于大气的垂直分布的教学分析本节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是关于大气的垂直分布以及各分层的特点,特别是对流层和平流层与人类活动关系极为密切,教材讲述的较为详细,平流层以上部分,包括中间层、热层、外层,教材归纳为高层大气,这是新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之处,教材这样处理,既突出了重点即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的对流层和平流层,同时又利于学生了解高层大气中与人类关系较为密切的电离层,至于目前与人类联系相对较少的其他几层大气,简略处理,减少学习的头绪,详略编排得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于各大气层的特征,应该抓住关键环节,即气温的垂直变化不同引起大气的运动特点各异,对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因此导致大气对流运动显著,由于对流运动,使水汽易于凝结,而对流层大气固体杂质丰富,因而容易形成降水;平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因而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不易产生复杂多变的天气,利于飞行。
由此可以看出每层大气其运动特点都是由于气温的变化引起的,气温的变化可从教材提供的图像中得以了解。
关于大气的组成的教学分析本节教材介绍的关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等知识,是了解大气环境的最基础知识。
其中低层大气的各种组成物质及其对生命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通过表格形式介绍了低层大气中所占比例较大的干洁空气中主要成分的比例关系,从表中可以看出各主要成分的比例悬殊很大,氮、氧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其他成分所占比例很小,但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二氧化碳及表格中未涉及的臭氧,它们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这一点教材着重进行了描述,对于低层大气中比例较少的水汽和固体杂质,主要强调其对地面和大气温度以及大气降水的影响,同时教材指出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这与干洁空气有所不同,这为后面讲述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干预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和大量排放污染物质导致大气中固体杂质增多,形成大雾天气等天气变化埋下伏笔。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地理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地理教案1
高中地理教案2一知识目标二能力目标三情感目标高中地理教案3课标要求及解读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二过程和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教学策略整体教学思路课堂反馈小结高中地理教案4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难点三教学过程1城市化的发展阶段2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高中地理教案5教学重难点
高三地理翁成福个人教学计划
2015年下学期高三地理教学计划地理组:翁成福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两年的地理学习,初步掌握了高考范围的地理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地理的二轮专题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仍明显的存在着许多问题,机械背诵多,整理加工少;结论多,思考过程少;被动做题多,独立思维少。
具体表现为:1、平时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读题、析题的习惯,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语”,期初联考时暴露得尤其突出;2、不善于联想所学的地理原理与规律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3、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要领和原理混淆不清;4、答题时不规范,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答不到或答不全要点。
特别是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还很不扎实,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二、教情分析:由于全国高考文综卷具有相对稳定性,自2013年起连续三年高考命题保持相对平稳且难度有所下降。
但高三地理的复习内容多,任务重,学生要在本学期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在内的高中地理必修、选修教材的内容的复习。
时间紧,如何抓住重点,同时又能突破学生复习的难点,并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以突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基本理论和规律的掌握及当前人地关类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当然更需要突出针对上述问题,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及练习评讲,以求解决问题。
三、教学主要措施:1.处理好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要用循环的方法上挂下连,对学生感觉较困难的部分要像“牛吃草”一样,先较快地把草吃下去,再“反刍”细嚼。
要做到课课循环,阶段循环,错题循环。
2.要重视基础,加强对中等生的指导。
面对当前学生的能力状况,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基础,教学过程中要落实基本概念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要求,特别要关心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学习兴趣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使他们达到学习的基本要求,努力提高及格率。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范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1《位置和范围》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
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
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二、明确学习目标三、新授:(一)温故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23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
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
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
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
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活动]:看图讨论回答: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xx中学2015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方案
xx中学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方案高三地理备课组本届高三地理一轮复课工作已接近尾声,为了搞好二轮复课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胜高考质量攻坚战,特制定此二轮复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2015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为核心,加强学法指导,以“专题复习”、“限时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重在抓知识间的联系,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一轮复习情况总结通过第一轮复习,多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网络已基本形成,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常规的解题技巧已基本掌握,但与理想的成绩还有很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知识漏洞多,已复习过的知识遗忘得太快;读图能力(特别是区域地图的读图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解题的基本思路和良好习惯还没有形成;答题中总是遗漏一些要点,难以形成完整的答案;有些同学甚至在核心知识和重要原理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盲区。
因此第二轮复习要打破教材原有的顺序,优化组合教材知识,选择最能体现该知识运用的角度,跨章、节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复习。
在复习方法上,强调从整体出发,立足专题,着眼全局。
三、工作目标:二轮复习目标是重组知识、训练技能、查缺补漏、完善体系,重点是针对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的不足,构建应用性知识体系,并针对考纲中高考要求和高考题型重点复习,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认真、严谨、专业的审题答题能力。
力争在今年的高考中取的好的成绩。
四、具体措施鉴于地理学科特点和近年高考的变化,针对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依据《考试说明》全面指导考生复习。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规范高考复习和考生备考的依据,可使师生明确把握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克服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
因此,认真学习钻研《考试说明》,认真研究近年高考试题,是搞好综合备考的重要一环。
2、重视基础知识,强化主干知识,重整合提升紧紧围绕考纲要求,既要夯实基础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个知识点,又要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既不能有知识盲点,也不能漫天撒网,应以干代支,重在贯通。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范文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它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高三地理的一轮复习中,我们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教案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
下面是一个范文,介绍了一种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教案。
一、复习目标和重点在开始一轮复习之前,教师需要明确复习的目标和重点。
高三地理的复习目标是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他们在前两年所学的地理知识,并且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复习的重点包括地球的构造和地理过程、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理信息技术等。
二、复习方法和策略在教案中,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的复习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例如,可以采用讲解、讨论、实验、观察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复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以促进他们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三、复习内容和知识点在教案中,教师需要列出复习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
这些内容可以按照地理学科的不同分支进行分类,例如地球的构造和地理过程、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理信息技术等。
对于每个知识点,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案例和实例,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四、复习活动和实践教案中还需要设计一些复习活动和实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例如,可以组织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去实地观察和调查,以增强他们对地理现象和过程的认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验和模拟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复习评估和反馈在教案中,教师需要设计一些复习评估和反馈的方式,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
例如,可以组织小测验、作业和考试,以评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建议,以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六、复习计划和时间安排在教案中,教师需要制定一份复习计划和时间安排,以确保复习工作的有序进行。
复习计划可以按照不同的知识点和内容进行划分,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时间分配。
高三地理复习课教案5篇
高三地理复习课教案1教学思路现实生活中,每当国家出台大的决策,人们都会对之加以评论,网上论坛就是其中一种最常见的形式。
受其启发笔者在《西气东输》这节课的教法设计时,就想通过模拟一个论坛的场景,教师作为论坛的坛主,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则及时地对其做出评价,并适时地引导他们,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在课前教师要求学生要通过报纸、网络等各种渠道搜集关于西气东输的资料,这样做既能保证在课堂上每位同学都有参与论坛的能力,同时又锻炼了学生查找资料并从中提取观点的能力。
课堂上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加上有课时的限制,所以又培养了学生控制时间,精练自己观点的能力。
再者,通过模拟对西气东输这一交通线路的设计分析,培养了学生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参与意识,从而树立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主要是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鼓励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过程[引入] “十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先后制定实施了四大跨世纪工程:路—青藏铁路;水—南水北调;电—西电东送;气—西气东输。
其中西气东输工程于2004年12月30日全线贯通,实现商业化运营。
(展示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 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油气田,向东依次经过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最终到达上海。
打造了一条东西能源大动脉。
西气东输工程是继三峡工程之后又一过千亿元投资的大型工程项目。
请问同学们是否想过,这些工程项目是如何提出并被国家发改委采纳的呢?如果咱们在某个问题上想搞一个提案,要为之做什么工作呢?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西气东输的学习来探讨这一问题。
我们不妨营造一种气氛。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是2004年12月29日,西气东输新闻发布会正在进行。
在座的是关心国家大计的有识之士,我们将在此组织一个论坛,讨论的主题是关于西气东输工程从提案到被采纳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工作。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高三地理复习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在上课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希望大家喜欢!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本学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学期,关系到20__年高考的成败,关系到本届毕业生的前途,所以本学期教学工作绝不能懈怠,必须尽全力保质保量完成,确保20__届高考圆满成功。
为此特制定本期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以20__年高考说明地理科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法指导,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专题测试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重在抓知识间的联系,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
三、教学内容分析:高三地理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中学教学计划的要求,注意地理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且要照顾到同其他学科的配合。
初中地理的内容,主要是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
高一必修课以系统地理知识为基本内容,以人地关系为线索,阐明地球的宇宙环境,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以及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理环境的基本面貌和特征;人类应如何合理利用环境和保护环境,趋利避害,使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方向发展。
高二地理主要介绍部分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如人口地理、城市形态和地域结构、文化地理、旅游地理及政治地理等内容。
高三地理选修课是在高一系统地理的基础上,着重讲授环境保护和海洋地理的相关内容,初中和高中地理必修三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本内容,有利于学生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1、加强教研,备课组几位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多进行集中研讨。
2、细心辅导学生,认真讲评试卷,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高三地理复习教案1《日本》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二)展示目标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1.日本的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②纬度位置③海陆位置2. 日本的领土范围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3. 日本的地形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③日本的平原是什么?4. 日本的气候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5.日本的资源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四)合作探究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 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2. 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①完成表格②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 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五)风采展示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高三地理复习课教案范文7篇
高三地理复习课教案范文7篇高三地理复习课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高三地理教学是面向高考的教学,因此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及20__年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及本届学情为依据制定本计划。
二、教学目的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至用。
三、具体复习计划及对策全年度高三复习分三轮:第一轮复习,从20__年7月底到年3月底,通读教材,主要是基础能力过关。
复习对策:1,对照考纲,夯实基础不遗漏,扫清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地理知识都进行梳理和归纳,使之系统化。
2,分析近年高考的新变化,把握高考脉搏;3,实行滚动复习,做到适当回顾,合理练习(复习过的内容),提升应用能力。
4,全面阅读教材,掌握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5,狠抓落实,特别注意目标生中地理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6,合理安排考与练,引导学生注意总结归纳考试和练习中反映出的自己在知识、辞职信范文能力及方法上的缺漏,在日后学习中注意调整提高。
第二轮复习,20__年3月底至5月中,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 复习对策:本轮复习可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专题为基础,以区域为平台,通过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全面提高学科思维能力.。
1,自然地理原理的图式化:自然地理的很多原理,其实都蕴涵在某些图式中,而图就在课本上;2,人文地理思维的模式化;3,热点区域联系的自然化:(1)不盲目追逐热点;(2)多联系自然地理特征,少联系人文特征.第三轮复习:20__年5月中至5月底,注重查漏补缺和解题技巧的培养。
复习对策:注重,练题,,回归课本,,个别辅导.1、qq分组超拽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
2、重地图,抓区域核心。
3、重原理,讲解题思路。
4、关注热点,了解热点问题的地理背景。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七篇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七篇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篇1)知识与技能1.上海港的成因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2.影响交通运输中点的区位因素。
过程与方法影响交通运输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上海港成为我国第一大港的有利条件;影响交通运输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归纳法和探究式教学,以上海港为例,来分析影响港口区位的主要因素。
教具多媒体以及《上海港位置图》《北京市主要公路长途汽车客运站的位置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图》等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回顾旧知:我们已经学习了交通运输网中的线,主要包括哪些呢?学生回答:铁路线、公路线、内河航线等。
导入新课:学生回答得很对,其实不管什么样的交通运输线,都是由交通运输点组成的,而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包括港口、车站、航空港等,它是客货流的集散地,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影响交通运输中的点。
一、港口的建设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提问:什么是港口呢?学生思考:港口是具有一定面积的水域或陆域,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
多媒体投影:《上海港位置图》。
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提问:上海港的地理位置如何呢?它的修建有何优势和劣势?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理位置:上海是我国的城市,也是我国的港口。
因位于长江的入海口,东面又面临大海,所以上海港既是河港也是海港。
上海市位于长江口的南岸,而上海港主要分布在黄浦江和苏州河的沿岸。
优势:1.上海港位于长江的入海口,东面又面临大海,水运便利;2.上海港所处的地貌为河口三角洲,这种地貌的优点是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的设备、建筑提供了优越的陆域条件;3.长江与黄浦江、苏州河又为筑港提供了航行和停泊的水域条件。
劣势:1.地形坡度缓、水流分叉多、河道流量分散;2.加上近年来长江的泥沙含量增加,所以很容易淤塞河道,一般在运营后必须有挖沙船作业,才可保证河道畅通。
上海是我国的城市,也是我国的港口。
因位于长江的入海口,东面又面临大海,所以上海港既是河港也是海港。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设计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三地理复习课程。
教学任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和巩固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为高考做好全面准备。
具体包括:对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进行回顾;对地理图表的分析与应用能力进行训练;提升学生对地理事象的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育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素养。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
他们经过两年多的地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和分析能力。
但由于地理知识覆盖面广,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对地理图表分析与应用的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面临高考压力,需要通过复习教学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和应试能力。
因此,教学设计需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高中地理的核心知识体系,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模块的关键概念、原理和规律。
通过复习,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图表、数据的解读与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掌握各类地理图表的制作方法,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地理信息的处理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1)过程目标: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过程,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方法目标:教授学生有效的地理学习方法,如归纳总结、比较分析、联想记忆等,使学生能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提高复习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地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2)态度目标: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地理学习,培养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四看“弯曲”定“脊谷”: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为山脊;相反为山谷。
(5)五看“闭合”定“大小”: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其判读遵循“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典型例题】
1、(2011·江苏高考)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1)~(2)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B.230米
C.340米D.420米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B.310米
C.360米D.410米
4.(2012·沈阳四校协作测试)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3)题。
(1)根据等高线判断,图中河流的大体流向是 ( )
②港口: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如图4)
③气象站: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
④疗养院: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向阳坡、背山面水(河、湖、海)、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且有交通线通过,交通便利。
①如果c=a,则d<a,即“小于小的”。②如果c=b,则d>b,即“大于大的”。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方法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①确定剖面的方向,画出剖面基线AB。
②确定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在新图中绘制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绘出纵坐标。
③点出剖面基线AB与等高线的交点,并从每一个交点向MN线上引垂线,如上图所示,从1点至15点向MN线引垂线。
④根据规定的垂直比例尺找出垂线上1′点至15′点的相应高度。
⑤用平滑曲线从1′点一直连到15′点,即得出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⑥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相应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
(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低,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H高-H低<H相<H高-H低+2d。
(4)估算陡崖的高度:
①陡崖的相对高度ΔH的取值范围是:(n- 1)d≤
ΔH<(n+1)d。
②陡崖的绝对高度:
剖面图示意
A
B
C
D
E
(4)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某条剖面线上的____和。
考点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关问题的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甲-H乙。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 m)可以计算这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H相/100 m。
A.东北向西南B.东南向西北C.西南向东北D.西北向东南
a.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b.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的。
(5)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大小比较: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是指山坡的倾斜角度。通常用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来表示 。如图中α角。α角大小的衡量可采用数学三角函数的正切函数进行表示,即tan α(0°≤α≤90°)。H表示坡高(即相对高度),L表示坡宽,即水平距离(指实地距离)。同一张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不同图中可用下面的方法:
(4)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和所处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河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2.合理区位选择
(1)定位:
①水库坝址: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落差大;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面积和库容。(如图3)
A.1处B.2处C.3处D.4处
5.(2012·合肥质检)下面三幅图中,甲图为M地附近地区的平面图,乙图和丙图分别为过甲图相应的点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的地形是 ( )
A.山峰B.山脊C.山谷D.鞍部
(2)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a地的水体在坡面上的流向是( )
如,甲乙两幅图坡度大小比较:
在两图中作线段垂直于等高线(如图中虚线),若图上距离都为1厘米,甲图坡度是400 m/10 000 cm,乙图坡度是150 m/40 000 cm,可知,甲图坡度大于乙。
(6)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高度的判断: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的判断方法,如图所示:
已知:等高线a、b、c,a<b
(2)判断剖面图的基本方法:
①仔细阅读图例、比例尺(包括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剖面线方向和经纬度位置、注记及图示说明。
②根据剖面图上的地势起伏状况,对应的垂直比例尺读出沿剖面线各点的海拔,分析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特征。
③确定剖面线所在的大洲、大洋、国家或地区位置。
④确定地形剖面图所表示的地形区以后,将地形剖面图中的地势起伏状况、海拔、地貌类型及地形特征等与该地区进行对照,判断地形区名称。
(1)一看“数值”定“高低”:等高线数值大小和分布次序,是判断地形类型的基础;区域内海拔的最大或最小情况,则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2)二看“疏密”定“陡缓”:等高线愈密,表示坡度愈陡;等高线愈疏,表示坡度愈缓。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均匀一致,是均匀坡。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下密上疏则是凸形坡。
A.50 mB.55 m
C.60 mD.65 m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
A.15 mB.40 m
C.65 mD.90 m
3、(2012·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2)题
A.自西北流向东南B.自东南流向西北C.自东北流向西南D.自西南流向东北
(2)假定该地区为台风“鲇鱼”登陆地附近,在登陆前16小时有一户外旅行团正在该地区活动,并计划在W、Y、Z、X四地中选一地露营,你认为最不可取的地点是 ( )
A.WB.YC.ZD.X
(3)该地区拟建一条铁路,有人设计了一选线方案(如图)。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中明显不合理的有 ( )
⑤根据该地形剖面图所示位置及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判断其气候类型、自然带类型等与该地区剖面图密切相关的各种地理事象,通过读图观察,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考点三: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判读区域特征
(1)地形特征:根据等高线特征,可以判断五种主要地形类型、区域局部地貌如冲积扇(图1)、沙丘(图2)以及山地中的山脊、山顶等。
②引水、输油线路:引水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从地势高处引水到地势低处,使水自流。输油管道,路线也应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3)布面:
①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湖、海、水库等水域发展水产养殖业。(如图5)
第一部分:区域地理
第一讲:地球与地图(第二课时)
主备人:沈洪波 审核:射阳县高级中学高二地理备课组
【高考考纲要求】
海拔(绝对高度)和对高度;等高(深)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2.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①海拔:地表某地高出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地表某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②工业区选址:一般选在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势平坦开阔处,节省建设投资;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
③聚落分布:一般山区聚落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流水沉积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山区聚落规模小、数量少;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聚落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等高线的判读技巧
(2)气候特征:①气温: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阳坡热量条件好,阴坡相反;盆地不易散热,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②降水: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高大的山地或者高原对大气环流有阻挡作用,从而影响不同坡面的气温和降水状况。
(3)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1)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B.②地坡度最陡
C.③地分布有茶园
D.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2)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A.450米B.500米
C.550米D.600米
2、(2011·新课标全国卷)读下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⑥
凸低
为高
等高线向低值弯曲的中心部位比两侧海拔高,
地形为
凸高
为低
等高线向高值弯曲的中心部位比两侧海拔低,
地形为
⑦
高于
值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海拔不在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间,如A海拔高于200米,而B低于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