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土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合集下载

立足本土重视乡土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立足本土重视乡土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儿 的实 际情 况。 教 师们把地 方教育资源 运用于教 学活动 中 , 生 艺” “ 瓦片情 ” “ 茶香 四溢” “ 乡味乡情 ” 等游戏活动区。 在这些区域
显著 的实验成果 。

区, 早期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更为全 面。 三、 将 乡土教育资源运用于游戏生活中 , 体验原味生活

将 乡土教育资源运用于环境创设 中。 缔 造原 味幼儿 园
环境是重要 的教育资源 , 教师应通过环境 的创设 、 利用 , 促
特色材料 , 与幼儿共创具有儿童化 、 趣味化 、 乡土化 的优美环境 。
在一 日活动 中 , 我 园要 求教 师尽量还 原幼儿本 真 的生 活 ,
多玩 , 并把 两者紧密结 合起来 。 如, 我们让 乡气息 的回廊 、 爬 满丝瓜的 围墙 、 长长 的竹篱 笆 、 精 巧的茅草房 要 求孩子做 到多看 , 是我们精心再现的农村田园生活 。各班主题墙饰也是我园环境 孩 子看 到青 山绿水 , 引导孩 子来 画一 画 ; 看到 农 民播 种 、 茶 叶 粮食丰 收就指导孩 子做一 做 ; 看到一 竹一石 、 一 瓦一壳 , 创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如 “ 石全石美” “ 美美草艺” “ 青青竹 采摘 、 廊” 等主题墙饰 , 既美 观 , 又展示 了幼儿在主题 活动 中的学习轨 就让孩 子来涂一 涂 ……在 园里 ,我们让 孩子玩各 种有趣 的农 迹 。现在 的建 山幼儿园就是孩子们熟悉 的家 ,这里弥漫浓浓 乡
冬天的洁白之美 ; 让他们 去领 略山的沉稳 、 水的灵动。 还通过 的功能 . 把美育 、 乡情渗透 到幼 儿园的每个角落 , 如楼梯 、 墙壁 、 美、
六一 ” 、 重 阳节 、 亲子 园活动把孩子带进社 区 , 让孩 子们 用童眼 走廊 、 过道等地都精心布置 , 使整个幼儿园处处洋溢着健康向上 “

乡土文化在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合理运用分析

乡土文化在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合理运用分析

乡土文化在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合理运用分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重视。

小学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乡土文化作为农村地区的特色文化,对于小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和作用也愈发显著。

本文将就乡土文化在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合理运用进行分析。

一、乡土文化在农村小学德育中的重要性1.弘扬传统美德乡土文化是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充满了丰富的道德内涵和传统美德。

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孩子们可以接触到尊老爱幼、勤劳朴实、敬畏自然等传统美德,有利于塑造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2.增强地域认同感乡土文化是农村地区的精神家园,是孩子们从小接受的文化熏陶。

通过对乡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可以增强孩子们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激发爱国情怀乡土文化中蕴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可以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1.课程设置在农村小学的德育课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乡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们通过学习乡土文化,了解家乡的传统风土人情,感受家乡的文化底蕴,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2.节庆活动农村地区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是乡土文化的具体体现,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们参与一些传统的节庆活动,如庙会、赛龙舟等,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3.教材编写在德育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可以融入一些乡土文化的故事和传统美德,让学生们通过故事的阅读和学习,感受到乡土文化对他们的教育意义,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

4.学校文化建设学校作为学生们的第二个家,应该在文化建设上下功夫。

可以通过举办乡土文化展览、开展传统手工艺制作等形式,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增强对乡土文化的体验和认同感。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乡土文化作为农村地区的独特文化,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产生影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议乡土文化在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合理运用

小议乡土文化在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合理运用

小议乡土文化在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合理运用【摘要】乡土文化是农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地域和民俗特色。

在农村小学德育中,乡土文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

通过传承乡土文化,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乡土文化也对学生的性格品质和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促使他们更加懂得感恩、勤俭和包容。

乡土文化在农村小学德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乡土文化,需要加强相关教育力度,提高师生对乡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促进学生价值观塑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乡土文化、农村小学德育、应用方法、爱国情怀、性格品质、学生价值观、传承、综合素质、应用推广、不可替代性、提升意义、必要性1. 引言1.1 定义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域和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传统文化。

它包括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方言、民间故事等方面的文化元素。

乡土文化承载着农村社会的历史、风土人情以及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认识,在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文化,培养他们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热爱。

乡土文化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村小学德育中,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真对待和努力推动的重要任务。

1.2 概述农村小学德育的重要性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德育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在农村小学中,德育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农村地区的学生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困境和挑战,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农村小学德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乡土文化:润养“有根”的特色教育

乡土文化:润养“有根”的特色教育

乡土文化:润养“有根”的特色教育【摘要】乡土文化是乡村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意义。

特色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多元智能和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乡土文化教育的传承与发展,可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乡土文化与地方特色教育的融合,可以激发学生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乡村教育的实践路径,需要结合当地资源和特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乡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乡土文化教育的创新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未来,乡土文化教育将继续发展,特色教育下的乡土文化传承将成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润养“有根”的特色教育,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关键词】乡土文化、特色教育、传承、发展、融合、实践路径、影响、创新模式、未来发展、传承、重要性、润养、有根。

1. 引言1.1 乡土文化的重要性乡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种民族的根。

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和习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土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乡土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民族的精神支柱。

它反映了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展现了民族的特色和风貌。

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可以凝聚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认同感,还可以激发民族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乡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乡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

通过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推动经济的繁荣。

乡土文化是人们生活的依托和归属。

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和传统文化,乡土文化成为人们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通过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可以让人们找到根和源,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乡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只有深刻认识和重视乡土文化,才能实现文化的多样性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应该加强对乡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让乡土文化成为我们民族的骄傲和力量。

1.2 特色教育的意义特色教育是指根据地方、学生个性等方面的差异,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

依托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依托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依托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摘要】家国情怀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的重要因素,而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则是培养家国情怀的丰富载体。

本文将探讨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学生家国情怀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依托这些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通过开展乡土文化教育活动、利用乡土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教学以及组织学生参与乡土文化传承和保护,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认同感。

结论部分将总结依托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对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并呼吁加强对这些资源的挖掘和传承工作,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体验。

通过将乡土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教育中,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热爱祖国的优秀后代。

【关键词】关键词:家国情怀、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学生、培养、教育活动、传承、保护、挖掘、传承、重要性、结合、学习、传统文化。

1. 引言1.1 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家国情怀是指个人对家乡和国家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感。

家国情怀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家国情怀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有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更关心家乡和国家的发展,更加珍惜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和文化传承。

这种情感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为国家和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家国情怀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

通过对家乡和国家历史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学生可以建立起对自己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认同感,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归属感。

家国情怀还可以促进学生与同胞之间的情感沟通和相互支持,形成团结一致的力量。

家国情怀是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纽带。

只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才能使学生愿意继承并传承家乡和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宣传和弘扬这些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家国情怀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爱国爱乡情怀的重要途径。

加强家国情怀教育,依托乡土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学习和传承尤为重要。

1.2 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体现在各个方面,首先是在历史文化遗产上。

乡土文化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延伸与运用

乡土文化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延伸与运用

乡土文化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延伸与运用1. 引言1.1 乡土文化的重要性乡土文化是指在特定地域内形成的具有独特民俗、风俗、传统、习俗的文化形式。

乡土文化承载着农民群体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是农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土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乡土文化是农村社会的精神支柱。

乡土文化传承着丰富的传统知识和智慧,是农民群体对待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的准则和信仰,是他们独特的文化精神。

乡土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可以增强农民群体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乡土文化是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

乡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生活智慧,对幼儿的情感认知、生活体验、价值观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引导幼儿接触和体验乡土文化,可以促进他们对家乡、家庭、自然的深入理解,增强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继承心。

乡土文化对农村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时,应该充分重视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效地将其运用于教育实践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字数:272】1.2 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可以说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很多村庄的幼儿园条件较差,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

这导致了农村幼儿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幼儿们全面发展的需求。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许多家庭无法承担高昂的幼儿教育费用,导致部分幼儿失学或早早辍学。

一些农村地区的文化传统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碰撞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幼儿教育内容与方式不够贴近当地实际情况。

农村幼儿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和改善,以确保每一个农村幼儿都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平等的教育机会。

2. 正文2.1 乡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乡土文化是指在特定地域中形成和传承的文化,它包含丰富的传统风俗、习惯、传说、民间艺术等元素。

乡土文化通常具有以下几个内涵与特点:一、承载着历史记忆。

乡土文化是乡村历史的活态表现,反映了乡村社会的演变和沿革。

乡土文化润养“有根”的特色教育

乡土文化润养“有根”的特色教育

乡土文化润养“有根”的特色教育乡土文化是指一些特定地域的风土人情、习俗民俗、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所组成的独特文化体系。

乡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精神灵魂,是农村社会的集体记忆,是乡村生活的精彩缩影。

乡土文化承载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对于培养和磨炼人的思想情感、塑造人格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该润养乡土文化,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以实现乡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乡土文化的润养,首先是润养“有根”的特色教育。

乡土文化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这些文化资源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

因此,要加强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乡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让乡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教育领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走进乡村,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和意义,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和文化自信。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乡土文化教育活动,如举办乡土文化知识竞赛、开展乡土文化体验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提高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其次,润养乡土文化需要注重发挥乡村学校的作用。

乡村学校作为农村教育的主要阵地,承担着培养乡村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乡村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资源和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小热爱乡土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态度,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乡村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乡土文化专题课程、开展乡土文化实践活动、建设乡土文化展示馆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乡土文化,增强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推动乡土文化在学生中的传播和弘扬。

最后,润养乡土文化需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文化氛围是指一种弥漫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文化气氛,是人们对文化的认同和培育,是一种文化共识和文化精神。

要营造浓厚的乡土文化氛围,就需要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丰富文化生活,让乡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乡土文化:润养“有根”的特色教育

乡土文化:润养“有根”的特色教育

乡土文化:润养“有根”的特色教育乡土文化是指源自乡村地区的地方传统文化,它包括民间艺术、风俗习惯、口头传统、节庆活动等。

乡土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资源,最大的特点是“有根”的,它深深植根于民间,代代相传,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当今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变得尤为重要。

而教育是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

乡土文化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教育中润养“有根”的特色教育,是促进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

乡土文化润养“有根”的特色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通过润养“有根”的特色教育,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底蕴,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增强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只有对自己文化充满自信,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润养“有根”的特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蕴含着深厚的爱国情怀。

在学习乡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和美好,感受到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激发对家国的赤诚热爱。

这种家国情怀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乡土文化润养“有根”的特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

乡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这些传统的美德和伦理准则对于当代学生的品德养成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习乡土文化,学生们可以接触到许多优秀的人物典范和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

在润养“有根”的特色教育中,学生们能够在乡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培养出高尚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

乡土文化润养“有根”的特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乡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力和智慧,它是历史和现实的结合,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通过学习乡土文化,学生们能够接触到许多古老而有益的智慧和知识,受益于这些古老的经验和智慧。

浅探乡土文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

浅探乡土文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

浅探乡土文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1. 引言1.1 乡土文化的概念乡土文化是指源自农村地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的文化形态。

它包括乡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民间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乡土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域性、传统性、历史性和生活性相结合的文化体系。

乡土文化不仅反映了特定地区的历史文化积淀,更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乡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情感,体现着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品位。

通过学习和传承乡土文化,可以增强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青少年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教育是社会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之基础。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社会的蓝图,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形成都离不开教育的引导和培养。

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青少年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将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对其进行全面的教育培养,能够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和社会的进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青少年教育是社会文明的传承和发展的基石。

通过对青少年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可以使他们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先贤智慧,推动社会文明的蓬勃发展。

青少年教育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少年是道德建设的重点对象,他们的行为举止和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社会风气和社会和谐稳定。

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重视青少年教育,才能够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正文2.1 乡土文化传承的意义1. 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乡土文化是每个地方特有的文化传统,通过传承可以让青少年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特色和历史,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开发乡土德育课程资源 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开发乡土德育课程资源 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资源 库 的基 础 上 , 发 了 一 系列 有 价 值 的 乡 土德 育 课 程 资 开
美术教师在课堂上特别注重挖掘 山区美术资源, 如五
峰一中实物库收集到 的布鞋 、 绣花鞋垫、 风斗及竹制品等乡
土用具都是极好的美术素材 。 让学生领悟 到生活处处皆有 美, 关键是拥有一双善于审美 的眼睛 。美不胜收乡土工艺 品激发 了学生热爱家 乡生活 的热情, 让他们懂得越是民族 的越是世界的道理 , 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
毽子、 打陀螺 、 巴山舞、 摆手舞等这些富有土家族民族特色 的体育项 目引入体育课堂 。不仅丰富 了体育教学 的内容,
相关资料 , 撰写有关五峰环境变化的小论文, 并提出 自己的 改进措施 。 的同学提出了在农村应当改进传统的烧 柴取 有
火的办法 , 大力推广沼气 , 减少资源消耗的建议 。 这些调查 研究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 学科活动紧贴乡土 二)
角落 , 渗透于各个领域 , 让人身临其境, 沐浴其中, 如春风化 雨。建设乡土气息浓郁 的校园文化 , 能使学校形成亲切感 人的文化氛围, 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 中得到熏染。 ( 文化建设突出乡土 一)

磋缝 詈 ; 有意识的渗透乡土教育资源 。如地理学科讲座 知识讲座,
还让学生了解 了本 民族特色体育项 目的起源 , 懂得 了土家
课堂教学虽然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 , 但有效开展学科


课外活动, 既可深化又可拓展课堂教学知识 , 同时还可激发 学生兴趣。在学科课外活动中, 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乡土 德育课程资源 的开发和运用: 一是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学科
邹 享平 五峰 土 家族 自治县 第一 中学 ,湖北
当今世界, 经济、 科技、 文化的快速发展, 为未成年人的 全面发展提供 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 观念正充盈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 。 但社会上一些领域道 德失范、 诚信缺 失、 冒伪劣、 诈行 为、 假 欺 以权谋私 , 拜金主 义、 享乐主义 、 极端个人主义滋长 , 这些消极因素给中学生 的成长带来不可 忽视 的负面影 响。在各种 消极 因素影 响 下, 部分学生纪律、 法律意识淡薄 , 自私狭隘、 意志薄弱、 怕 苦怕累、 厌恶劳动, 抗挫能力差、 诚信观念不强、 节俭意识缺

乡土文化资源在思政课堂上的价值分析

乡土文化资源在思政课堂上的价值分析

乡土文化资源在思政课堂上的价值分析1. 引言1.1 乡土文化资源在思政课堂上的价值分析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乡土文化逐渐被忽视和淡化。

在思想政治课堂上,乡土文化资源的价值却愈发凸显。

乡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传承乡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乡土文化,学生可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进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乡土文化资源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文化演变,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包容心理。

乡土文化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

通过深入学习乡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和文化传统,培养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

在思政课堂上,乡土文化资源的利用还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乡土文化的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乡土文化资源在思政课堂上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世界观,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

在未来的思政教育中,应该更加重视乡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传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2. 正文2.1 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性传承乡土文化是思政课堂上至关重要的一环。

乡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根基。

通过传承乡土文化,可以让学生深刻了解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土地的历史和文化。

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感,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传承乡土文化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促进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

乡土文化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乡土之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乡土文化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延伸与运用

乡土文化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延伸与运用

乡土文化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延伸与运用一、前言乡土文化是指特定地域的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代代相传的文化。

乡土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农村地区,乡土文化一直是孩子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身份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村幼儿教育中,如何延伸和运用乡土文化,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二、乡土文化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1. 增强文化自信心2. 促进情感交流乡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情感传承。

在农村地区,家庭、社区和学校都是孩子们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而乡土文化正是连接这些场所的纽带。

通过延伸和运用乡土文化,可以促进孩子们与家庭、社区和学校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孕育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在农村幼儿教育中,延伸和运用乡土文化,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感。

1. 利用节日教育节日是乡土文化中重要的传统文化形式,是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村幼儿园中,可以利用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通过举办文艺表演、手工制作、传统游戏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传统乡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故事是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幼儿教育中常用的教育形式。

在农村幼儿园中,可以选取一些富有乡土特色的传统故事,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传统的乡土文化,培养他们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心。

3. 利用手工制作手工制作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延伸乡土文化的重要方式。

在农村幼儿园中,可以利用传统手工技艺如剪纸、剪窗花、编织等,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体验乡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动手能力。

4. 利用社区资源农村社区是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也是孩子们了解和体验乡土文化的重要环境。

浅探乡土文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

浅探乡土文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

浅探乡土文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乡土文化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民俗、传统习俗、节庆活动、民间故事、民间艺术和风土人情等一系列的文化现象。

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历史传承、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

乡土文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是深远的,它不仅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乡土文化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乡土文化是历史的沉淀和智慧的结晶,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通过学习和了解乡土文化,青少年可以对自己所处的地域和民族有更深刻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能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这种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对于青少年的个人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乡土文化能够传承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观。

在乡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故事、寓言和谚语,这些故事和谚语往往承载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观。

通过这些故事和谚语,青少年可以了解到古人的聪明智慧和高尚品德,同时也能够领悟到德、义、礼、智等传统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这些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观对青少年的性格养成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乡土文化能够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在乡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民间技艺,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手工艺等,这些艺术和技艺是乡土文化的瑰宝,它们代表着当地人民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通过学习和参与这些民间艺术和技艺,青少年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够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学习平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乡土文化能够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

乡土文化中往往承载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土地的感恩,这种敬畏和感恩的情感能够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进而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乡土文化也强调了对长辈的尊敬和对祖先的缅怀,这种传统的家风和社会风尚能够促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感恩和回报,培养出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乡土文化:润养“有根”的特色教育

乡土文化:润养“有根”的特色教育

乡土文化:润养“有根”的特色教育乡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特有的、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包括语言、宗教、習俗、建筑、节日、服饰、饮食等多个方面。

乡土文化是农村社区的“软实力”,在当今快速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已经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乡土文化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家乡有更多的认知和了解,培养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乡土文化教育可以润养孩子们的“有根”的特色教育,使他们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文化认同。

乡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对历史的理解和尊重。

乡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历史积淀,通过学习乡土文化,孩子们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家乡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承。

他们可以了解到祖辈们的艰辛努力和智慧,从而对历史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尊重。

乡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传统技能和创造力。

乡土文化包括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和技艺,例如剪纸、编织、木工等等。

通过学习这些传统技能,孩子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保护传统手工艺的传承。

乡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

乡土文化往往与当地社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紧密相关,例如村庄的节日、庙会、农田劳动等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学会团队合作、互助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在社会中扮演积极角色的意识。

乡土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环境保护意识。

乡土文化往往与自然环境和生态文明紧密相关,例如传统的耕种方式和农业节气。

通过学习乡土文化,孩子们可以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乡土文化是农村社区的宝贵财富,传承和保护乡土文化是当代教育的重要任务。

乡土文化教育可以润养孩子们的“有根”的特色教育,培养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尊重,培养传统技能和创造力,培养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促进身心健康和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乡土文化教育,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保持身心健康、独特的文化认同,在面对全球化浪潮时不迷失自己,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乡土文化:润养“有根”的特色教育

乡土文化:润养“有根”的特色教育

乡土文化:润养“有根”的特色教育乡土文化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家乡的历史和风土人情,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文化底蕴。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深入,乡土文化逐渐被淡忘和边缘化。

乡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对于培养“有根”的特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乡土文化是指每个地方独有的传统文化,它包括语言、习俗、风土人情、建筑、手工艺等方方面面的传承。

乡土文化承载着民族和地域的独特性,是我们民族的根,也是我们成长的土壤。

乡土文化教育便是以这一独特的传统文化为基础,培育当地孩子的个性与价值观,形成“有根”的特色教育。

乡土文化可以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心。

当孩子身处在一个充满着自己文化符号的环境中时,他们会对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产生自豪感,形成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不少孩子在城市里长大,由于家庭搬迁或是其他原因导致缺乏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这就造成了文化断层。

乡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这些孩子更好地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从而形成文化自信心,也更有利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乡土文化可以促进孩子对环境的认知和情感的培养。

乡土文化中的风土人情、地方美食、建筑风格、传统习俗等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代表着孩子所处环境的特色和风格。

通过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社会,从而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向往。

乡土文化教育也能够帮助孩子发现身边的美,激发孩子对美的追求和创造的热情。

乡土文化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敬畏心。

乡土文化中的许多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念都强调了尊重和团结,传统节日、祭祀和宗教信仰等都蕴含着对祖先、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之心。

通过乡土文化教育,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如何尊重长辈、帮助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这对于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非常重要。

乡土文化也能够教育孩子们热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伦理。

小学生的乡村文化

小学生的乡村文化

小学生的乡村文化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城市成长,而乡村文化也因此逐渐被淡忘。

但是,乡村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来说,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下面,我将从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艺术文化三个方面,为大家探讨一下小学生的乡村文化。

一、农耕文化中国素有“农业大国”的美称,农业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乡村生活中,小学生可以接触到许多与农耕相关的文化,比如种田、锄草、收割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农民勤劳朴实的精神,还能够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创造力。

在家庭中,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如照顾花草、养活鸡鸭等;在学校中,可以开展农耕实践教育,如种植蔬菜、制作农具等。

通过与自然亲密接触,小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二、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乡村文化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民俗文化中,有许多传统节日、习俗、风俗等,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家庭中,可以让孩子参与传统节日的各种庆祝活动,如包饺子、放烟花、点灯笼等;在学校中,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如舞蹈、歌曲、戏曲等。

通过民俗文化的学习和实践,小学生可以感受到浓郁的节日氛围,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

三、艺术文化艺术文化也是乡村文化中的一部分,包括乡村音乐、民族舞蹈、非遗传统手工艺等。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在家庭中,可以让孩子学习乡村音乐和民族舞蹈,如拉二胡、唱山歌、跳踢踏舞等;在学校中,可以开展具有乡土特色的艺术教育,如纸艺、刺绣、剪纸等。

通过艺术文化的学习和实践,小学生可以感受到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艺术天赋和创新精神。

总之,在当今日益发展的社会中,小学生的乡村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具有乡土情怀的学生

培养具有乡土情怀的学生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培养具有乡土情怀的学生内容摘要:所有的地域都负载着丰富的文化,每个地方都有其代表性的文化地标。

从文化学的角度看,“乡土”是一种文化符号。

地方课程实质上是关于乡土文化的课程,通过开发乡土文化资源,梳理乡土文化现象,关注乡土文化价值,形成地方课程的文化特色,从而培养学生的乡土文化情怀,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关键词:乡土城乡二元结构乡土情怀乡土教育所谓乡土,顾名思义,就是故乡本土。

它是一个空间概念。

在这个概念中,隐含了主体个人的存在。

没有无主体的乡土,乡土总是属人的,是与主体个人生活相关联的,更确切地说,是与主体早年生活、成长经历相关联的。

乡土孕育了每个个体对于世界的原初感受,形塑着每个人的世界观的雏形。

乡土是个体与自然、人文、社会环境的综合体,个体深受乡土影响,具有浓厚的感情,故有责任去维护、关心它。

虽说今天的中国还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在各级政府大力投入打造的流光溢彩的城市之外,还有着一个极其广大的农村。

但今天的中国农村早已不存在所谓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而是深深地被卷入了工业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成了国际生产、消费和社会分工体系的一环。

许多农村的青壮劳动力,大部分都背井离乡,生活在城市的底层或边缘,以农民工的身份充当着“世界加工厂”的廉价劳动力。

而留守在农村的人们,除了继续充当农民的角色之外,也承担着生产和再生产农民工的使命。

从赤足走过的春夏秋冬,从田头村尾的劳作和嬉戏中,我们懂得了自己生活在其中的这片乡土,包括它的每一条泥泞的小路和深浅不一的河流沟渠……但现在,随着工业化的进展,这一片乡土已经面目全非,化工园区、造船厂、眼镜厂,这些高污染行业的存在已经彻底地改变了一方水土。

而同时被改变的还有人们的生活习性。

现在东部地区农村孩子,除了学业负担没有城市同龄人那么重,消费的东西没有后者那么多,其他方面基本上是相似的。

许多人放学之后,除了看电视,就是玩电子游戏,被同质化的电子媒介符号所包围。

乡土文化 浸润童心

乡土文化 浸润童心

乡土文化浸润童心乡土文化是指一定地域内具有历史传承和风土人情的文化体系,它呈现出地域文化的特色和本土文化的气息。

乡土文化犹如一条千年古道,蜿蜒曲折,历经岁月沧桑,沉淀下一份浓郁的文化底蕴。

乡土文化不仅是人们生活的文化环境,更是孩子成长的根基。

它浸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在自然与文化中成长,让割不断的土地情结伴随着他们走过一生。

乡土文化通过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相结合,深深地融入到童年的生活中。

乡村的田野、小山丘和溪流都是孩子们的乐园,那里生活着许多可爱的动物和种植着丰富的植物。

孩子们在这里虽然没有高科技的玩具,但却有无穷无尽的自然资源提供给他们玩乐。

他们可以用藤条编成鱼篓去捕鱼,用竹竿垂钓,也可以在春天的草地上放风筝,跳秧歌。

这些乡村生活的场景,在今天的城市里已经越来越少见了。

然而,这些简单而又纯真的童年乐趣却成为了孩子们美好的回忆。

在乡村,孩子们往往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文化熏陶。

譬如,在祭祀活动中,人们会给孩子们讲述关于传统祭祀的故事,教孩子们如何才能保我们祖先的神明青睐。

在日常的生活中,孩子们还会接触到各种传统的手工艺品,比如纸扎灯笼、清明上河图、剪纸等。

这些不仅是孩子们的玩具,更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这一刻,孩子们表面上虽然玩的很高兴,但是心里却开始深刻地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内涵。

这些地方习俗、节庆活动都深刻地浸润了孩子们的童心,呈现出乡土文化的极具温情的一面。

另外,乡土文化也包含着不少的民间及宗教信仰,比如风调雨顺、福气祥和等等。

乡村里的居民们普遍信奉土地神、关公、城隍等神祇。

在重大的节日或者重大的生活事件上,居民们会进行信仰活动,例如跳花轿子、戏鼓舞、斗虎、猜谜等等。

这些信仰都体现了乡村生活的节奏感和生命文化的传承。

总的来说,乡村文化是孩子们童年时期难得的人文资源。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玩出自己的童心,学到很多知识和技能;又可以接受到家风、家训,学会怎样处世,影响着他们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乡土文化 浸润童心

乡土文化 浸润童心

乡土文化浸润童心乡土文化是指人们在乡村地区所形成的文化习俗、传统和风俗等,它代表了一种特有的地方文化,是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

乡土文化融合了丰富的传统元素,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和记忆,体现了特定地域的独特魅力。

而这种乡土文化在许多时候都具有浸润童心的魔力,让孩子们在其中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和爱。

乡土文化浸润童心,首先表现在孩子们独特的玩耍方式上。

在乡村,孩子们往往没有太多玩具可供选择,他们通常会结伴而行,一起去采摘果实,追逐小鸡小鸭,或者在田地里堆起泥巴玩耍。

这些简单的游戏看似平凡,却承载着孩子们对家乡的情感和回忆。

在这些游戏中,孩子们学会了相互合作,学会了感受自然的美好,懂得了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这些都是乡土文化给予他们的珍贵财富。

乡土文化浸润童心还体现在孩子们的家庭教育中。

在乡村,孩子们往往能够亲身体验到家庭的温馨和关爱。

爷爷奶奶的叮嘱和关怀、爸爸妈妈的呵护和教导,都让孩子们在家庭中感受到了浓浓的乡土文化的熏陶。

爷爷奶奶会讲述小时候的故事,爸爸妈妈会传授一些乡土文化的知识,这些让孩子们在家庭中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懂得了珍惜和传承乡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乡土文化浸润童心还表现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农村,孩子们往往会亲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比如编织竹篮、刻画泥人、绣花等。

这些手工艺制作,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孩子们在这样的玩耍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到了乡土文化的熏陶和薰染,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增长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乡土文化浸润童心,不仅让孩子们在童年时光中感受到了家乡的魅力和美好,更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拥有了坚定的文化自信。

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冲击,乡土文化逐渐被淡忘,很多孩子们在城市中长大,渐渐地失去了对乡土文化的感知和认同。

让乡土文化浸润童心,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对于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觉和家国情怀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应该积极营造浸润童心的乡土文化环境,让孩子们在家乡的土地上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学会珍惜和传承家乡的文化。

乡土文化:润养“有根”的特色教育

乡土文化:润养“有根”的特色教育

乡土文化:润养“有根”的特色教育乡土文化是指乡村特有的风俗、习俗、传统和民俗等。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历史、地理、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

乡土文化作为历史的积淀和传统的传承,对于培养当地的青少年,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乡土文化润养的“有根”的特色教育也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

乡土文化教育的核心是使学生真正了解、热爱家乡的风土人情,传承乡村的美德与民风。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也越来越薄弱。

这种情况下,乡土文化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育学者看来,要想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必须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的内涵,使其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有益营养。

乡土文化润养的“有根”的特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乡土文化是每个地区的文化基因,它包含了地域、历史、民俗、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通过乡土文化的教育,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形成骄傲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不会迷失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也不会产生文化自卑感。

乡土文化润养的“有根”的特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乡土文化是从祖国大地中滋养出来的,它蕴含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感恩之情。

通过对乡土文化的教育,可以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懂得对自己的家乡和祖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这种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促使他们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家乡和祖国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乡土文化润养的“有根”的特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情操。

乡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孕育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通过乡土文化的教育,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正宗的乡土文化表现形式,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乡土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作者:田根宝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14年第10期我们学校建立于2003年7月,建校第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印发,中宣部、教育部把每年9月确定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如何定位,如何发展,形成什么样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让学生在校6年真正获得什么,就成为我们这所新建学校深入思考的问题。

淇河享有“北国漓江”之美称,是鹤壁人民的母亲河,更是一条古老的诗歌、文化之河。

它哺育了淇河儿女,也孕育了辉煌的淇河文化。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305篇,其中诞生于淇河两岸的就有39篇,而直接歌咏淇河的有6篇。

古代规模最大的诗集《全唐诗》中有咏淇诗歌52首。

淇河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活生生的爱国爱家、弘扬民族文化的教育资源。

我校位于淇水之滨,因淇河之灵秀而得名,开发利用淇河文化可谓得天独厚。

为此,在探索特色办学之路时,我们紧紧围绕《若干意见》要求,以“乡土文化”为根,以“强德立人”为本,走出了一条“开发淇河文化校本课程,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深化研究,形成教材为深入研究淇河文化,开发淇河育人资源,我们专门成立了“淇河文化”校本课程课题组,并整合现有学校教师资源,将课题研究目标任务细化分解,下设文化、美术、音乐、舞蹈等几个子课题,通过查阅文献、实地寻访等多种方式,收集淇河文献资料,深入开展研究,编写了校本教材《我爱家乡鹤壁》。

2009年,《“淇河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报告》荣获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010年,《“淇河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被评为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在《我爱家乡鹤壁》校本教材开发研究中,我们植根于广阔、丰厚的家乡文化土壤,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在内容取舍上,做到丰富多彩、让学生喜闻乐见;在编排形式上,做到直观形象、适合阅读;在叙述方式上,做到童趣化、生活化。

整个教材分为序言、走进淇河、历史悠久、群星璀璨、奇珍异宝、文化灿烂、民俗文化、展望未来八个部分。

每个部分都取之于生活,来源于真实,大大缩短了学生与历史和现实的距离,便于学习,很受师生欢迎。

具体来说,该教材具有以下特色:(一)内容丰富,扎根生活《我爱家乡鹤壁》一书,围绕淇河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向学生介绍了诗词对联、历史故事、英雄人物、名胜古迹、奇珍异宝、传闻逸事、美味佳肴、民间艺术等家乡传统文化,让学生们在大开眼界的同时,全面地认识家乡。

整套教材除内容丰富外,扎根生活也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教材编写中,我们就地取材,注重挖掘生活中的具体事例。

我们选取的很多内容都是学生身边的人和事。

如“民间艺术”一节,我们选取了每年一届的浚县大型庙会,对庙会的成因、历史、习俗、盛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很多学生也在家长的带领下逛过浚县庙会,他们的感性认识与书本知识相映照,学习起来就兴致勃勃。

在“奇珍异宝”一节,我们列举出鹤壁人餐桌上的寻常菜肴:缠丝蛋、淇河鲫鱼、吴二锅花生米、浚县豆腐皮等。

这些东西学生都见过、吃过,再把它们写到教材中,拿到课堂上讲,学生就容易接受、乐于学习;在课后拓展部分,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亲自去拍摄文艺活动盛况,品尝家乡美味特产,动手画画、写写、查查有关内容。

整套教材贴近生活,不再流于简单的说教与传授,而是和生活、和学生的真实感知融为一体,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亲近家乡。

(二)直观形象,童趣盎然在教材的编写、内容的选材上,我们结合小学生的接受习惯、心智发育水平等特点,量体裁衣,真正创造出适合学生口味的“风味大餐”。

教材配有大量的精美图片,并且辅以直观形象的录像、课件,使学生被生动形象的画面、录像吸引,从而激起他们学习课本的兴趣。

其次,在叙述方式上,我们多以第一人称为主,以动画的方式,使许多静止的事物灵动起来,赋予它们人的语言和感情,娓娓道来,从而使枯燥的讲解“活”起来,学生为之动“情”。

如在“奇珍异宝”一节,我们让“淇河的鲫鱼” “缠丝蛋” “木鱼石”都“说起话”来,这充满自豪的自述,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对家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寓教于乐,亲身体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依据这一认识规律,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在教材编写上增加了许多新颖别致的实践活动,设计了“去参观淇河的一处景点”“向周围成年人了解淇河的传说故事” “冲饮一杯冬凌草茶” “品尝家乡的缠丝蛋、淇河鲫鱼” “搜集一个泥咕咕”等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自己去说、去看、去做、去想、去摸、去尝,不仅直观地了解了相关的家乡知识,而且在体验中增强了爱乡情感,提高了动手能力。

如:美术教师将中国画、民间剪纸、手工制作、泥塑、淇河风光摄影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之中;音乐教师将淇河童谣传唱、淇河古诗文诵读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之中;信息技术教师将电子报刊、幻灯片的制作与淇河文化学习研究结合起来等,都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家乡文化,接受家乡文化熏陶。

二、营造氛围,注重熏陶在开发校本教材、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为推进“淇河文化”研究,充分发挥“淇河文化”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我们还建立“淇河文化长廊”、成立“淇河娃”文学社、创编《淇河娃》校歌等,在学校营造了浓厚的“淇河文化”氛围,形成了课堂育人、环境育人并重的教育机制。

我校以“淇河文化”为主线,精心打造了不同侧面、立体反映家乡风土人情的“淇河文化长廊”。

学校走廊的墙壁上悬挂了与鹤壁有关的名人头像、家乡的风景名胜、历代吟咏淇河的著名诗篇,以及反映家乡巨大成就的照片。

“淇河文化长廊”,让学生举步移目间都能受到乡土文化的熏陶,时时刻刻激励着学生努力学习,立志图强,为家乡鹤壁增光添彩,为国家振兴贡献力量。

(二)组社建站,弘扬美善为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赞美家乡、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我们成立了“淇河娃”文学社,开办“淇河文化”红领巾广播站。

文学社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以独特的视野观察家乡的人、事、物,以深入的笔触描绘生活的真、善、美。

我们通过广播站,把学生创作的赞美家乡优美风光、歌颂家乡巨大变化的作品在全体师生中传播。

广播站、文学社的联合,使学生们采、编、播一体,既宣传了家乡的文化,又提升了写作等能力。

(三)编歌建团,创新实践我们还创编了《淇河娃》校歌、组建了“淇河娃”艺术团。

《淇河娃》以淇河文化为题材,由校长填词,生动优美的旋律、积极向上的内容,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喜爱和欢迎。

“淇河娃”艺术团编排了许多反映家乡文化、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娱节目,分别在首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六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开幕式上表演,受到好评。

2010年,“淇河娃”艺术团创编的舞蹈《捏泥娃》,在河南省第五届少儿艺术节展演活动中获一等奖第一名,在鹤壁市“中华经典诵读暨新童谣传唱活动”中,艺术团创编的《淇河娃》《腾飞吧,少年》双双荣获特等奖。

2011年,第四届欢乐鹤壁广场文化艺术节首场演出,由鹤壁市教育局主办,由我校艺术团承办,受到观众好评。

(四)寻找精品,诵读美文我们还定期举行“淇河文化网上行” “淇河文化海报评比”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查阅、浏览、收集有关淇河的文化资料和家乡风景图片,自己动手拍摄淇河风光照片,撰写淇河美文,并将自己的摄影作品、美术作品、PPT作品等内容,或上传到学校网站《淇河文化》专栏,或制作成“淇河,我们的骄傲” “我爱母亲河”等新颖别致的手抄报进行展评。

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三、活动引领,教学合一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获得真知,不仅是认识的规律,也是教育的规律。

为此,我们将“淇河文化”这一校本课程深深地根植于实践之中,坚持“实践第一、感受第一、体验第一”的原则,让学生从实践中增长知识、获得教育。

淇河沿岸有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花窝新石器文化遗址、罗贯中隐居处、周文王观景台、许穆夫人垂钓处、白龙庙飞瀑、许沟温泉,以及被称为“中华大奇观”的火山地幔窗口等自然、人文景观,尤其是淇河在青岩绝形成的“天然太极图”,被称为“太极之源”。

我们多次组织学生、教师及家长,开展以环保踏春为主要内容的“淇河绿色穿越”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领略淇河自然风光,感受淇河文化底蕴,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瞻仰先人,缅怀英烈淇河水养育了许多仁人志士,如被孔夫子誉为“殷商三仁”的箕子、微子、比干,纵横家、军事家、教育大师鬼谷子,中国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等。

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瞻仰这些著名历史人物的遗像、遗迹、遗物,让学生从先人那里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忠于祖国、热爱家乡、勇于探索、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千百先烈为鹤壁的每一页历史谱写了壮丽的凯歌,洒下了鲜血和汗水。

为让学生缅怀鹤壁革命英烈,学习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每年清明节,我们都要举行“缅怀家乡英雄、热爱家乡鹤壁”扫墓活动、讲革命故事比赛。

学生们被惊心动魄的斗争故事、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所感染,受到了生动的爱国思想教育。

(三)了解历史,感悟变迁鹤壁新区靠引资融资,滚动发展,目前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区:建筑布局合理,楼房鳞次栉比,建筑风格迥异;住宅小区独具特色,园林景色风情万种。

为让学生感受家乡快速的发展变迁,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逛新区”系列活动,多次带领学生到市文化中心、鹤煤博物馆参观,让学生了解家乡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感受做一个鹤壁人的幸福和自豪,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家国情怀。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开发“淇河文化”校本课程是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和形式。

今后,我们将积极打造“淇河文化”校本课程这一品牌,让淇河文化研究成为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责编流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