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引入文化管理理念

合集下载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管理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及答案解析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管理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及答案解析

形考任务一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各选项中,()属于管理的对象。

d. 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的重要性。

b. 计划3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这强调( )。

a. 管理的实践性4、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的角色。

b. 精神领袖5、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掌握良好的()是最为重要的。

a. 概念技能6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

a. 提高劳动生产率7、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为重要标准 d. 效率的逻辑8、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

d.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9、计划工作的前提是()。

c. 预测10、每一层级的管理者都参与组织计划的制定,这就是计划工作的()特征。

a. 普遍性11、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

a. 更短12、选择方案就是根据评价结果,从各种可行方案中选出()的方案。

a. 最满意13、当预测者能够得到足够的准确数据资料时,采用()是可取的方法。

a. 定量预测14。

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

d. 权变性15、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

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以内。

a. 5个二、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16根据管理二重性的原理,与自然属性相联系的是()。

正确答案是:a.生产力, b.社会化大生产17、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十种角色,这些角色被分为()。

正确答案是:a.决策制定角色, b.信息传递角色, c.人际关系角色18、管理者在行使各种管理职能、扮演三类管理角色时,必须具备以下技能:如()。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方案(精选7篇)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方案(精选7篇)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方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方案(精选7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方案篇1一、加大投资倾心打造校园环境文化。

(环境文化建设)环境对育人的作用不可低估,整洁优美、和谐向上的环境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我校结合实际按照《和平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作了精心布置。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在教学楼布置了安全知识宣传框,以此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安全意识;宿舍楼正面题上校训:笃信好学自然宽和校风: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教风:融爱于教于教寓乐学风:善发问勇进取敢创新,班风:做真人学真知明真理。

左侧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和金光闪闪的邓小平“三个面向”及教学楼上内涵丰富的“芳草有情君当怜学海无涯我自勤”几个大字,与醒目的主建筑标志“教学楼、宿舍了”相互辉映;班内规章制度、名人画像、学习园地、德育评比、中队角、图书角相映成趣;学校前院设置了两块高标准的室外宣传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师生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校园墙画逼真,色泽鲜艳,给本来就充满活力的校园更增添了几分艳丽。

庄重而严肃的校园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主题,学校处处是教育阵地的文化格局,起到了桃李不言润物无声的作用。

学校环境文化呈现出了以下特点:1、整体布局,和谐舒爽。

我们既不放过每一个角落,又注重求精不求多。

每一个橱窗、每一块黑板、每一个花园、每一幅墙画、每一条标语都精心策划、挑选,做到简约而不简单。

2、干净文明,体现育人。

学校是育人的环境,文明的境地,我校十分注重校园卫生,做到天天扫、时时捡,不留卫生死角。

加强对学生养成习惯的教育,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特别在文明礼貌及卫生方面,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维护校园卫生,致使校园每天都干净整洁,师生工作学习心情舒畅。

师生做到讲普通话、做文明人。

3、进一步规范了校园绿化面积,规范化地种植草坪、迎春花、黄金梅、小叶女贞、叶子花、香樟树、桂花树等,并种植好学农基地。

各在职教师人均义务载花3盆,为校园增添的几分艳丽。

崇学尚德 求实创新——荆楚理工学院校园文化理念追求

崇学尚德 求实创新——荆楚理工学院校园文化理念追求

个学校 , 我们只能做近期的文化建
设工 作。
校 园文化建设 的
文 化 “

所指包括 了各个方面 ,
是一
种普范式 的文化 , 学术风气 、 氛围 , 教师的教风 、
职 业 道 德 , 学 生 的 学 风 、 文 明 礼 仪 , 职 员 的 j I:作 态 度 、 作 风 和 效 率 等 等 , 都 是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不 可 缺 少 的 组 成 部
少 , 但质量 不 高 。
原 因是没有辅导 , 没有引领 。
学校领导 要 重 视 , 社 团 和协会 的管理 部 门更 要 重视 生 模 拟 创业 公 司 , 培养 大 学 生 的创 业 意 识 就 很 有必 要 。 我 们 的学 生 很 多来 自山 区 , 要 让 他 们参 与进 来 , 不
要 让他们感觉 “ 好像游离在 大学之外 ” ; i 是要 提升大学生 的行 为文化 , 培养勤奋努力 的学 习氛 围 ; 四是作为一
所 大学要 容纳不 同的学派 , 不 同的声音 。 大学需要 自由 、 包容 、 大度 、 大气 , 需要 各种思 想观 点 的碰 撞 。
二 、 对校园文化体 系进行精心 设 计 与构建 。 物质文化建设需要 经 费支持 , 只能务实推进 , 而 制度文化建设 迫
和关 注 。 1 1 月 学 院召 开 的 以 “ 如何 引领 校 园文 化 ” 为 主题 的教授代表 座谈会 , 对 我 院校 园文 化 建设 给 出 了方 向和 建
议 : 要 加 强 物质文 化建设 , 形 成有 内涵 有 特 色 的环 境文 化 ; 要 加强 精神文 化 建设 , 形 成 积极 健康 的生 活 文 化 ; 要
崇学 尚德 求实创 新
荆 楚理 工 学 院校 园文化理 念 追 求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
02
CHAPTER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机制
丰富教育资源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鲜活的教育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正确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
引导正确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鼓励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文化形式和表达方式,推动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
04
CHAPTER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发展
文化差异与冲突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文化背景、校风传统、学科特色等,这给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互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更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可能已不完全适应,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概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机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实践
目录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发展结语
01
CHAPTER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拓展研究的视野和深度。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缺乏深度融合
部分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缺乏深度的融合,导致两者之间的互动效果不尽如人意。

大学的理念到底是什么

大学的理念到底是什么

大学的理念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增强大学的理念,从而改进大学的功能呢?理念其实很简单,就是培养全人、探寻与创新知识、服务社会。

这和钱穆先生所讲的“三统”一致。

“人统”讲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也有教授、学者本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学统”讲老师和学生在一起研究学问,探寻知识,创新知识,探讨真理;“事统”讲学以致用、经世致用,如何将在大学里探讨到的知识、真理用到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文化、教育等等改革的实践中去,使政治更清明、生活品质更高、社会更和谐、科学更发达、文化更多元、教育更有效。

这三个理念,是大学教学、研究和服务三个功能背后的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异常重要。

大学功能产生问题,正是因为价值观产生了问题。

这三点相互支撑、促进,相互构成。

这些理念到底有哪些具体内涵,又如何能帮助解决大学的问题呢?培养全人什么叫全人?至少包括:1)有品性、有学术良心、有自由人的独立性格;2)有人文关怀、公民意识;3)有对文化(包括科学和艺术)和社会的广阔理解力(金耀基,2003)。

下面具体来看其内涵及在中国大学中的体现。

1.有品性、有学术良心、有自由人的独立性格。

有“品性”正是《大学》中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换句话说,大学就是要去彰显人性中那光明的德性。

不仅老师要这样做,还要帮助学生去革新自己,教学相长,至善至美。

什么是光明的德性?包括做人的道理,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大学老师心中想到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将学生当作打工仔,而有学生则得过且过,只要能毕业,拿到文凭即可。

尽管情节非常严重的个案不应很多,但也不少。

从大学管理层的所谓“双栖”教授,到另外的一些“双聘”教授,从所谓的“博导”到一般的老师,有的人在金钱、名誉、地位方面欲立、欲达,却很少想到如何使他们所领导的老师或学生也能立在一个可以受人尊敬的位置,达到一定的专业和生活水准。

他们或许会说自己也是有了“人下人”的经历,才到了今天“人上人”的地位。

新时代大学的历史使命和办学方向

新时代大学的历史使命和办学方向

新时代大学的历史使命和办学方向一、历史使命新时代大学的历史使命可以追溯到其建校之初,时代背景中蕴含了改革开放和高等教育发展的使命和责任,正因如此,新时代大学的历史使命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责任新时代大学的历史使命之一,便是承担起教育责任。

教育是国家的未来,而高等教育则更是未来的根基。

新时代大学一直以来都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作为自身的使命。

为此,新时代大学聘请了一批来自业界、学术界、政界的专家学者,力求将最新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力的优秀人才。

2. 社会责任3. 创新使命新时代大学的历史使命也包括了创新使命。

在时代变革过程中,新时代大学要紧密关注新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办学品质,以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学校也会积极引入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促进校园文化的融合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体验。

4. 国际化使命新时代大学的历史使命还包括了国际化使命。

学校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办学环境,不断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国际合作和交流。

通过国际化教学、科研与交流合作,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和教师来校交流学习,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5. 人才培养使命新时代大学的历史使命之一还在于人才培养。

学校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以上便是新时代大学的历史使命,代表了学校对教育事业的承诺和对未来的期许。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时代大学将继续投入更多的力量和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使命,以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挑战。

二、办学方向1. 办学思想新时代大学的办学方向之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学校积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发挥大学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2)

发挥大学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2)

发挥大学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2)二、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是大学的第四功能大学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

它不仅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在举办之初就具有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功能。

大学对文化的作用和人才培养一样,是大学与生俱来的功能。

大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文化,社会文化的发展也需要大学。

所以,引领社会文化发展,不是大学的新功能,而是对大学本初功能认识的回归,是大学的“第四功能”。

第一,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是大学与生俱来的功能。

欧洲大学的起源和中国书院的起源很相像,最初成立时并不需要基金,也不需要校舍,只是一位大师走出来讲述他的学问和思想,吸引了许多人去听,从而发生一定的思想文化影响。

从中世纪大学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到近代欧洲大学对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都可以见证到大学对整个社会文化引领的巨大价值。

在中国,“五四”运动所宣扬的“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成为现代中国社会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而这些思想发源地也正是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前身——成立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在创立之初,就采用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新学思想,求变图强,注意吸收西方先进的理念。

作为南京师范大学另一重要源头的金陵大学,把我国传统文化中“诚、真、勤、仁”思想作为校训,把“沟通中西文化,介绍西方新进科学”作为办学方针,力求实现中西文化的融合。

正是这些大学主动沟通中西文化,积极引领社会发展,使得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由排斥到逐步区别对待并汲取其营养。

上世纪20年代,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全国首开女禁,实行大学男女同校,此举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之初,由南京大学教师发表文章引发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带来了思想解放的春天。

第二,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沟通中西文化交融。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是西方文化的产物。

在内忧外患的近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引入,是我国主动学习西方的结果,更是变法图强、励精图治的现实需要。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理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理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理念作者:张玉清来源:《报刊荟萃(上)》2018年第01期摘要: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的新理念应从人性化出发,以人为本,不仅仅要在学生知识上进行培养,还要提高学生的心里素质水平。

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非常重要,管理工作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抓起,以此完成学业上的双向管理。

学生将来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在现代市场需求的新型人才,他们不仅要有较高智商和心理素质,还要有健康的体魄。

经过科学的管理工作,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规律化,从综合角度提升人才的整体素质,为社会建设提供了强化人才和力量。

关键词:高校;管理;新理念;辅导员一、高校中辅导员职能的重要性(一)高校辅导员是学校活动关系的枢纽辅导员是一个班级的重要的角色,介于辅导员能够在学校和学生之间起到良好沟通作用,对于学校工作的传达以及班级日常管理都非常重要。

高校的管理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业上,还包括思想上、心理素质上以及日常生活上的内容。

所以,目前所有高校的每个班级都需要辅导员来管理。

由于辅导员多数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年龄与高校学生相近,能够更深层次的能理解与揣摩学生的想法。

例如,辅导员对学生寝室床位的管理分配、班级干部的担任情况、人身安全知识的讲解传授等,从很多方面能够深入的走进学生的生活,想他们之所想,能够成为学生倾诉的对象,通过用聊天的沟通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可以在学业上对学生的生活提出问题解和解答问题,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同时把大部分学生提出问题和想法及时反馈给学校,由学校统一给出最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二)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心理的引路明灯现在社会是文化整合的时期,是网络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

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活也随之发生重大的变化。

国家对社会的创新也不断地推动改革,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

所以高校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逐渐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培养。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方案9篇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方案9篇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方案9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方案 1一、指导思想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发挥校园文化在育人中正确导向、鼓舞激励、规范管理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办学理念,形成办学特色,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和谐校园。

二、工作目标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为中心,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形成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三、领导小组成立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领导小组,领导、管理、协调各班级的工作。

组长:副组长:成员:各年级班主任四、工作要点(一)显性文化建设方面显性文化建设方面主要围绕“六化”工程来不断加强和提升:1、净化方面,加强卫生管理,养成卫生好习惯。

落实好每周检查工作,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教室、校园卫生做到每日清扫,垃圾定点堆放,及时清理,达到教室窗明几净;桌面、墙壁无乱涂乱画痕迹,桌兜、书包无废纸、零食及包装袋等,地面无垃圾、果核、纸屑和烟蒂;绿化带无垃圾,文化墙面无脏物等。

2、绿化方面,加强绿化养护,保证成活率。

对校园布局进行整体规划。

3、美化方面,学习园地要定期更换,突出主题,文化墙面内容要注重教育主题的实效性。

4、校园实现道路硬化,晴天路干净,雨天无泥泞;加强红领巾监督岗值周工作,严格执行学生家长接送子女的有关规定;加强校园车辆管理,低年级学生不得骑自行车上学。

5、亮化方面。

学校墙壁粉刷一新,房屋通风透光,整洁明亮。

6、文化方面。

校园标语内容要贴近生活,发人深省。

当人们走进校园时,会说话的墙壁上的温馨提示(沐浴晨风,想一想今天该做些什么;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进步了没有),墙上崇德、明理、劝学的标语,操场围墙上栩栩如生的体育、舞蹈图案,草坪上竖立的宣传牌(小草正在休息,请勿打扰),花园里的人性化标语(枝头小花君勿采,留向风中自在开),教室、楼道内的名人名画、名言警名,学习园地、学生风采照和手抄小报等,到处美不胜收,文化氛围浓厚,让走进校园的每一位师生心旷神怡,感悟连连。

高品质学校的核心:建设学校文化,发挥文化力量

高品质学校的核心:建设学校文化,发挥文化力量

在每一所学校的实际运行中,各项规章制度起着“规范”“有序”的作用,保障学校运作的“有序”和校园的“节律”。

但是,倘若希望教师都能对学生满怀深爱和期盼,呈现“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文化使者”[1]的职业样态,倘若希望学生都能胸怀梦想和激情,呈现“快乐”“积极”“向上”等成长状态,倘若希望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呈现出“教学相长”的美景,那一定需要超越规章的力量——学校优秀文化的力量。

因此,建设学校文化,发挥文化力量,自然成为学校高品质发展的核心。

一、理解学校文化内涵,为学校文化建设奠定基础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形成凝聚力。

对于学校而言,文化兴则学校兴,文化强则学校强。

要实现高品质办学,就要高度重视学校文化的建设。

[2]而建设学校文化,则要深刻理解学校文化的内涵。

学校文化虽然不好被定义,但走进不同的学校,通过校园布置、师生行为等,人们或多或少都能感觉到什么是文化。

我曾在《外访散记》一文中有这样的叙述:“几次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短期培训,我感觉到‘天行健,自强不息’的清华精神以及民主自由的北大文化,在课堂上,也在校园里,还在师生的活动和言谈中。

行走在优秀的大学,浸润在美好的校园里,聆听一些学者的讲座,总有一种虽不可名状,但无处不在的‘大学气息’直沁心脾……”当我们漫步在一所有设计感的校园中,我们一定会感到每一丛花草、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每一条走廊都细致而有品位,虽然默默无言,却又意味深长。

[3]诗人校长柳袁照先生就曾这样高品质学校的核心:建设学校文化,发挥文化力量沈茂德建设学校文化,发挥文化力量,是学校高品质发展的核心。

建设学校文化,要深刻理解学校文化的内涵,整体思考校园环境打造、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处于核心地位,担当组织者的角色。

校长引领和组织文化建设应该基于自身对教育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深刻理解,要有“纲举目张”的思想,要引导师生积极参与。

“一体两翼,四项载体”,打造以科技文化为特色

“一体两翼,四项载体”,打造以科技文化为特色

“一体两翼,四项载体”,打造以科技文化为特色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创新体系文化校园建设是不容易出‚彩‛的基础工程,是需要持之以恒的长期工程。

打造文化校园要有硬抓手、实举措、真功夫,需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不能盲目学习外来经验、做重复建设,应该目光向下,加强校园高层次文化活动开展和基础文化设施建设。

长期以来,我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立足学校办学理念、特色和优势,以优势学科为依托,以科技文化为特色,以品牌建设为亮点,面向时代发展要求,着力构建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全面发展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打造出‚以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为主线,以两大品牌活动为实践平台,以文化视角的社会实践为拓展路径‛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创新体系。

一、活动目标与思路1.基本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融合互补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以科技文化为载体,以创新文化为内核,构建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全面发展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

2.总体目标通过文化素质教育模式的综合改革,在教育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整合学校多学科教育资源,发挥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资源优势,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创新意识强、实干精神强、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满足国家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3.基本思路(1)明确工作机制(2)课内外总体设计——完善文化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一批核心课程。

(3)特色建设项目----开展‚理工大讲堂‛、‚理工大舞台‛两大特色校园文化活动。

浅谈《大学》对现代公司管理理念的启

浅谈《大学》对现代公司管理理念的启

简析《大学》对现代公司管理理念的启示摘要 (2)绪论 (3)一、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3)(一)不奉行“利益至上”原则 (4)(二)宽厚待人,凝聚人心 (5)二、见贤不能举、举而不能先 (6)(一)不嫉妒、无私心 (6)(二)贤能者居上 (7)三、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8)(一)坚持原则,守住底线 (9)(二)多方考虑,抓大放小 (10)结语 (11)参考文献 (11)摘要中国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尤其是《大学》的管理思想具有超前性。

其“明德”的本源观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对于一家现代化的企业而言,《大学》的财富观、人才观、用人之道包含着让企业基业长青的智慧本源。

这三个方面的丰富启示,可以帮助现代企业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建立适合自己的和谐企业管理理念,形成具有民族文化底蕴的中国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风格。

关键词:大学、管理思想、财富观、人才观、用人之道绪论中国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其中以儒家为代表的诸子百家的出现为中华文明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这些思想的精髓已经积累了数千年,对现代公司的管理产生了非常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其中《大学》是《礼记》的第42章,总共1546字。

其中平天下的管理思想非常具有前瞻性。

作为以明德为基础的儒家文化经典之一。

其对明德、新民始,对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进行了全面阐述,其中蕴含着的智慧体现了儒家对于财富的和谐生产、使用及存留,人才的发掘使用以及选人用人的标准等诸多方面的智慧。

公司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价值价值观的认同是保证,企业精神是关键的核心。

通过建立适合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可以将企业与民族文化遗产一起进一步塑造成具有中国民族底蕴特色的中式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

一、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大学》谈及对财富的看法总是反映出对财富本源的理解,并且对财富的本源进行了简短而深刻的讨论。

其认为,决定财富的关键“明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儒家文化对财富来源的看法。

浅析蔡元培大学教育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浅析蔡元培大学教育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浅析蔡元培大学教育理念及其现实意义论文摘要:蔡元培的大学教育理念及其在北大的实践对近现代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他反对把大学作为官僚养成所,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

重视大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主张发展学生个性,实行选科制。

反对文理相隔,主张文理沟通。

反对校长独断独行,实行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制度。

这一系列大学教育改革思想,对于当今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素质教育、高校改革创新以及课程建设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着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他长期致力于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的研究,多次专门考察德国和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教育,深受西方大学理念的影响,为高等教育改革奠定了深厚的思想理论基础。

蔡元培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尤其是为改革和发展中国高等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大学是什么,古今中外学界有不少论述。

古代的“大学”教育指的是最高层次、最完善的教育。

《说文解字》:“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学,觉悟也,从教形,意尚蒙也”。

《大学》在开篇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的《大学章句》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认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渭也,有大师之谓也。

”在蔡元培先生的心目中,“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基于这种“大学观”的大学理念,蔡元培把个人学识和时代要求紧密结合,再加上他又较长时间主持北京大学,有丰富的大学教育实践经验,因而形成了颇有创建性的比较系统的大学教育思想。

一、大学应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大学,按照蔡元培的理解,是指“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综合性高等教育机构,也是一个思想包罗万象、言论百家争鸣的场所。

大学应当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是蔡元培办学的指导思想,也是他大学教育思想的出发点。

构建高校质量文化管理体系

构建高校质量文化管理体系

文化 。具 体而言 , 它包括 物 质文化 、 为 文化 、 行 制度 文化 、 精
神文化 。下面分别予 以阐述 。 1 质量物质文 化是 高校质 量文 化 的外层 文化 。它是 由 .

效应, 为赢得他人 的认 同而产 生 自我激励 的动 因 , 为实 现学 校的质量 目标而努力工作 和学 习。 3 约束功能 。高校 质量 文 化是 制 约质 量 的 “ ” . 软 因素 。 通过所制定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 能够规 范全体员工 的行为
收 稿 日期 :0 8— 4— 8 20 0 2
有制度 , 凡事有监督 , 凡事有准则 , 事有检查 、 实 、 整 凡 有落 有
改 。全 员性 强调全体 师 生员工 共 同参 与 和全员 配合 。全 程 性 抓住 教育教学的每个 环节 , 证 整个 流程 的畅通 , 保 形成 有 机 的整 体。 2 要实现 “ . 全面质量管理” 的理念 , 必须遵循 以下原则 :
2 质 量行 为文化 是高 校质 量文 化 的幔层 文化 。包 括 教 .
育质量管理 、 传教育等活动 中产生 的文化现象 。从 高校 人 宣
员结 构看 , 包括领 导干部 行 为文化 , 校教 职员 工 的群体行 学
为文 化 等 。
系。通 过各 种宣传工 具 , 通过对 优 秀质量 文化 的宣传 展示 ,
和职业道德 , 由于教职 员工具 有认 同感 , 他们 能做 到 自我约
系列有 形文 化 因素 所组 成 的 , 即学校 教 育教 学 的物 质 条 件, 如学校育人环境 、 师资 队伍情况 、 育技 术与设 备现代 化 教 的情 况 、 图书馆状 况 、 实践基地 、 实习基地建 设情况 等办学 条
中 图分 类 号 :6 7 G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3-2 1 (0 8 0 0 5 0 10 6 4 20 )7— 00— 2

高校教育中的人本理念

高校教育中的人本理念

高校教育中的人本理念一、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理念的建设1.构建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为主体的理念。

高等教育管理有一个重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学习和教学科研环境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

针对经验丰富,在教书育人、科研创新方面卓有成效的老教师,学校管理层应在充分尊重老教师人格并给予他们更多关心照顾的基础上,创造出利于老教师总结经验,搞好对中青年教师传帮带的教育沃土,使他们能自觉自愿地起到顾问和指导作用;对于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要让他们勇于挑起学术科研重担,为他们提供资金、场地,对他们的业绩要充分肯定,使他们凸显在高校教师中的内核作用;而面对青年教师,学校要为他们提供快速成长与发展的渠道,制订培养计划和目标,通过经济激励和目标激励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才能有学校的良性循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同样,只有教师群体的发展,高校教学、科研及服务社会的“质”的提高才有可持续的保障,教师积极性的提高也可以促进学校良好氛围的营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塑学生理想,实现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2.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社会急需的人,大学教育和管理应该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为目标,不遗余力地为社会多输送这样的人才,这是大学教育的本质所在。

管理育人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必然途径。

苏和谐的发展,是指“创造个体的人的丰富性,把高尚的思想信念、道德品质、审美价值、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

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有机结合起来,教育才会是最有效的,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为此,学校的管理者就要合理地布置各项教育任务,恰当地分配教育资源,整合各种不同的教育力量,使学校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培养任务和途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让大学教育与管理更和谐和充满生机。

3.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根本目标。

制度本身蕴涵影响学生人文精神和道德素质发展的因素,使通过教育管理育人成为必要和可能。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摘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以大学生成人成才为根本出发点,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和管理方法,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以人为本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生存健康,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人才多样化的需要。

一、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人本教育思想的缺失20世纪初,英国着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罗素将人本主义思想与教育管理相结合提出了“人本位”的朴素教育思想。

他指出:“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领,美好的生活不应服从消极的命令,而应在扩大和发展自然欲望和本领的过程中求得。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根据人类自身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反对行为主义的人本主义教育目标,即培养能够适应变化的、知道如何学习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

并形成了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它对人性持乐观态度,以重视人的价值为核心,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与尊严,重视受教育者发展的主体性、全面性和差异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尽管这种教育思想过分追求和张扬作为个体的人的个性、自由及潜能的发展,但其内隐的对受教育者关心、理解和尊重的教育理念,与作为科学发展观之核心的以人为本所倡导的“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是相吻合的。

人本教育思想体现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即尊重学生人格个性,满足学生需求,激发学生潜能,实现学生价值,提升学生生活质量,实现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然而,长久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是比较僵化的管理体制,其不合理性就在于它所主张的以服从、整齐划一为特征的管理价值取向与教育本质相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矛盾。

学校基本理念及愿景

学校基本理念及愿景

学院基础理念及愿景学校的使命: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走向社会。

学院的办学总目标:一、走现代大学制度之道,不懈创新,办好大学,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人才、提供科研和其他服务二、总目标的基本点1.创造并保持理念创新、机制创新优势。

2.创造并保持高水平、高效办学和规模发展的优势。

3.专注于本科教育,聚精会神地培养社会实用人才。

4.始终将育人作为学院的首要功能;始终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院的首要追求5.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组织结构、机制,开明、开放办学。

6.培育职业化的教学团队和管理团队,为学院持续发展作支撑。

7.同类学院校中一流,学生受欢迎、有社会责任担当。

学校分目标定位一、学院的办学定位以育人为本、以科研为基础、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上岗上梯阶为人才培养目标,专注于本科教育的院校;理念新、体制灵、规模大、结构合理、学生受欢迎、同类院校中一流。

二、学院的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海南,面向两个三角洲流域,面向全国,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三、人才培养定位按照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以及现时代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实用性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

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学院基本的育人理念和价值导向1.引导学生践行“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走向社会”。

2.引导学生、方便学生“愉快学习、自主成长”。

3.引导学生学会上岗。

上梯阶的竞争策略,培养学生受欢迎、有社会责任担当的综合竞争能力。

二、人才培养规格1.学院以“311”的课程模式突出人才培养规格,即三个交往工具(英语、计算机、中文写作)的掌握;一个健康人格(传统道德的承继、现代礼仪与规范的适应、人文素质、积极的态度)的养成;一个专业知识和能力可应用(用得着、带的走、接得上)的重要性。

2.在课堂内外全方位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具有五个基本素养(工具、专业、人文、人格、行动力),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的五种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学生的文化使命

大学生的文化使命

大学生的文化使命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传承和发扬文化的使命。

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大学生的文化使命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要传承和创新文化,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从培养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等方面探讨大学生的文化使命。

一、培养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大学生履行文化使命的重要基础。

大学生要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树立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可以通过开展文化研讨会、参观博物馆、读经典著作等方式,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同时,大学生应摒弃对外来文化的崇拜,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弘扬中华精神。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文化使命的重要内容。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凝聚民族的力量,更能够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大学生要加强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经典文献和古代艺术形式,能够在实践中将传统文化转化为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组织一些传统文化展示活动,向社会传达中国的文化内涵,提高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传承意识。

三、推动文化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停留在复制和模仿阶段,大学生还需要通过创新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

他们可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

例如,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传统文化知识,开发相关文化APP,设立文化街区等。

这种文化创新不仅能够满足现代人对文化需求,还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大学生应主动参与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扩大文化影响力。

他们可以通过学术交流、文化节庆等方式,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进行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同时,大学生应主动参与国际组织和社团活动,通过合作、交流和分享,将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传递给更多人,推动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总之,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传承和发扬文化的使命。

他们需要培养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并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科研的战略管理和战略领导

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科研的战略管理和战略领导

P UBLIC ADMINISTRATION一般项目1项,以及青年项目2项。

这些项目围绕不同的研究主题如文学批评、语言学习、文化交流等展现了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究。

其中,重点项目聚焦于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研究领域,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则分别体现了学院在基础研究和青年学者培养方面的投入与成果。

(二)科研团队与人才培养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成功设立了“文学跨文化传播”二级博士点,并完成了教育部的备案工作,为深化文学和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其中,二级博士点的设立不仅有利于吸引和聚集更多优秀的学术人才,而且有助于推动学院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学科专业一体化的新文科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与实践”项目荣获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

该项目通过整合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构建了一套全新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外语新文科人才。

“双高”联合育人外语教师(多语种)共同体模式的研究与创新实践项目也获得了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二等奖,该项目通过构建高校与高中之间的联合育人机制,创新了外语教师的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外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的“高校外语学刊专业委员会2022年年会”,为全国外语学术界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通过这样的学术活动,学院不仅展现了其在外语教育和研究方面的学术实力,也促进了学术资源的共享和学术研究方向的深化,有力推动了外语教育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学院进入济南市市级服务外包培训机构名单,通过参与服务外包培训,学院不仅将其在外语教学与研究方面的专业优势转化为社会服务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外语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就业率提升,展示了学院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为。

三、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科研的战略管理和战略领导面临的挑战(一)资源配置不足与不均衡在资源配置上,山东外国语学院在进行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关键活动时,所能动用的财力、物力及人力资源有限。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关文件[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关文件[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关文件[1]加强校园文化宣传的有关文件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依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为进一步浓厚校园学术文化氛围,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根据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结合侨校的实际,制定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关文件。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目标和原则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校是继承和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是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窗口,是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摇篮,校园文化是学生情感熏陶、心灵塑造、人格提升的主要力量。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目标和理想、信念与追求的集中展示,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师生思想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任务,格守“品行兼修,知行统一”的校训,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文化的培育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整合创新功能,全面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民族文化和国际文化的统一,夯实民族文化基础。

要有计划地在校园重点传播中华历史文化,以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滋养校园,同时积极引进生源地等国家和地区有特色的国际文化,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宝贵精神同人类一切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成果结合起来,扩大交流,博采众长。

二是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坚持学术主导的原则。

以实施学术创新、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把崇尚科学、探索规律、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与以人为本、关怀人性、明德求善的人文精神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师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提升尊重人、关爱人、服务人的层次和水平,积极营造科学严谨自由的学术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应引入文化管理理念
文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塑造共同的价值观,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我价值与组织目标共同实现,十分契合大学学院的特性,因此,应当引进文化管理的理念对大学学院进行治理。

文化管理理论建立在“以人为中心”和“观念人假设”两个理论支点上。

文化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把关心人、发展人作为主要目的,是以人的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为最高目标的尊重人性的管理;而“观念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受其观念的影响巨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文化管理强调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等思想观念因素的影响,把塑造共同价值观,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石。

在管理理念上,文化管理理论实现了从以任务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强调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和工具,这体现了现代性的核心理念。

在管理目标上,文化管理把发展人作为基本目标,将处于二元化状态的管理目标和个人人生目标进行融合协调,将外在目标转化为内在目标,实现愿景融合。

在管理方式上,文化管理主要通过激发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内在驱动力、内在的创造力,以内生性的动力去创新、创造。

在管理主体上,在文化管理系统中,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对象,还是管理的“产品”,一方面,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程
度的实现师生员工的自我管理;另一方面,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要有目的的去锻炼人的意志、智力和体力,使人获得超越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

大学学院的特点使其在治理中与文化管理的理念具有内在的契合性。

文化管理是一种间接的、柔性的管理,它通过柔性的人文关怀,促进情感和谐,利用内力驱动,凝聚精神力量,保证了组织发展始终葆有清晰的使命与目标。

对大学二级学院治理而言,创建一种合适的学院文化,通过融合愿景、完善制度、建立机制、营造氛围等策略,促进教师共同教育价值观的形成,达到文化治院的目标。

第一,提炼精神文化,促进愿景融合。

共同愿景是大家共同愿望的景象,是组织中全体成员共同认同的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是组织核心价值观和进取精神的集中体现。

首先要以现代大学精神为指引,提炼学院的文化精神、治院理念。

学院应当借助制定五年规划以及中长期规划等时机,围绕学院办学定位和改革发展的目标,把个体精神追求、人生目标与组织体系的核心价值、理念、目标有机统合、有机融合,进而形成共同的学术理想、共同的事业追求,形成学院的治院理念、发展思路、行动纲领,成为全院师生员工共同的愿景和使命。

其二是将文化精神、治院理念以物化的形式进行展现、固化。

提炼学院文化精神,要融入其他形式的文化之中,如修订院史、设计形象标识、提炼院训。

将这些固化到具体的日常使用的实物上,并在大型活动中使用强化,通过确认共同
的文化符号,体认、明了学院的发展脉络,达成对学院的文化认同。

其三是要经过强化培训。

要围绕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学院的改革发展目标,开展系统的、长期不懈的“愿景教育”,促进教职工尽快融入到学院文化中,并认同学院文化,使学院的改革发展目标成为全院教职工的共同愿景,实现个体化的人才向有机性的人才的转变。

第二,完善制度文化建设,保障管理规范有序。

制度建设首先要贯彻办院指导思想和办院理念,并根据精神理念,建立制度规范体系,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合理配置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教师权力、学生权力,对内部权力体系进行科学的制度安排。

其次要发挥引导、规范与激励作用,建立行为规范系统,形成共同的行为规范,通过制度加以强化,指导行为实践。

学院要坚持稳定的制度与阶段性的政策相结合,充分使用“引导”与“激励”两个杠杆将教师的认识与学院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

结合相应的管理措施,实现教师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促进每一名教师建立自主发展机制。

其三要建立确保制度有效运转的运行机制、保障体系,一方面追求文本规章的完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重视执行制度时的公平与公正,推动有序竞争、合理竞争,营造依法治院、民主治院的氛围等。

第三,营造有利于师生个性发展的和谐氛围。

首先是营造学术氛围,搭构有利于师生个性成长的平台。

通过质量工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等,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通过设立科研机构
和共同攻关科研课题等,搭建学术科研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学术合作平台,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其次是营造在家氛围。

我国现行的办学体制,使学院还承载着很大的社会功能,学院是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

因此,不仅要通过提高待遇,改善师生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更要塑造良好的风习,创建家园环境,要在核心价值观引导下,通过娱乐、聚会等活动;通过交流、赞赏、工作等仪式,通过参与管理、建设,有形地、程式化地展示学院的内聚力,增强安全感、亲情感、归属感、荣誉感,使师生员工从内心认同这个团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