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管理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的管理理念

苏一凡书记在干部教师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三讲”集中教育时同志们把我校存在的突出问题概括为五个,其中一个就是管理。这不是说我们过去管理上就一直做得不好或者天生就不行,而是相当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办学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是学校的规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的管理要由小型学校的管理模式向大型学校的管理模式转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校一级的管理不能包揽太多。一方面事务成倍增加,管不过来;另一方面管理链条增长,管不到底;再有,学科多样性增加,也管不好。在不失宏观管理控制的前提下,管理重心必须适当下移,必须充分重视二级学院的管理作用。

二是办学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是指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此给学校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现在至少可以看到培养模式要改变,由培养对口狭窄的工具型人才向适应社会发展的通用型人才转变;由重知识教育向重能力培养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育的生产方式的改变,必然要求教育的管理方式随之改变,否则,我们的管理就会阻碍教育的发展。

这表明,学校的发展已到了一个关键时期,需要管理模式的改变和观念上的突破。校党委抓管理理念就是要从根子上解决这一问题。

一、管理的地位

校党委把管理的改革与教育的改革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我个人认为,管理与教育一样,也是生产力。

有人问哈佛大学的校长说,哈佛大学之所以是世界顶尖的大学,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是什么?回答是哈佛有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人才。把管理摆在前面,是因为没有一流的管理,校内不可能冒尖出一流的人才;就算一时从外面挖来了人才,一流的人才在三流的管理下也不可能再出一流的成果,最终一流的人才也不可能留得住。相反,如果有了出色的管理和优良的干事业的人文环境,人才会被吸引过来,而且,他也会在条件不够的情况下,创造条件出一流的成果。

所以,教师队伍与管理队伍都是学校的重要支柱,两者不可偏废。在校内津贴分配的掌握上,管理干部的平均分配水平略低于教师的平均分配水平,是因为我们国家有向一线倾斜的文化传统,这不代表谁比谁又高一等。另外,教师工作的考核相对可以量化,可以拉开差距进行分配,多劳多得有依据。而教师收入低于管理干部的,就与工作量有关。管理干部的工作考核则相对难于量化,拉开差距分配缺少依据,说服力不强。吃大锅饭就得少拿一点,我们的干部也应当理解。

有的同志说,教师都喜欢到机关部处当干部,说明机关的收入高。而我掌握的情况是,除了教师以外,机关干部的主要来源是一般人员转干、配偶安排和毕业生留校。客观地说,总体上他们的学历层次要比教师低,大部分只能胜任管理工作中的执行性工作和事务性工作,而不适应管理工作中的决策性工作和领导性工作。因此,需要从那些既懂得教学和科研又懂得管理的教师中,选拔人员来担任高层次的管理工作,这是正常的。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可以胜任这种高层次的管理工作。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个问题,即管理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也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管理是需要水平的。管理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学科,地位不亚于教学工作。但这不等于说我们现在的管理都达到了这个要求。相反,我们的管理水平还不高。怎么样才能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这就是需要抓住管理的灵魂。

二、管理的灵魂

管理的理念就是管理的灵魂。管理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管理理念,二是管理结构(环境、体制、机制、关系),三是管理行为。管理理念处于管理的最高层次,它决定了管理的结构和管理的行为。落后的管理理念带出的管理结果也是落后的,有了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才有可能产生高水平的管理。因此,要提高管理水平,转变管理观念是前提,改革管理结构是途径,管理行为科学化是核心。

所以,我们不但要开展教育观念大讨论,还要开展管理观念大讨论,这对我们学校来说,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一位哲学家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人就有两个思想”。

大学的管理理念或大学的管理灵魂如何考察?有两个非常值得重视的视角:一是大学的使命;二是大学的精神。

1、大学的使命

现代大学的理念有三大支柱,这就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大学的管理是围绕大学的使命来展开的。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大学使命的发展历史。

中世纪的欧洲,大学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和巴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落后,大学主要是人文教育,而较少科学教育。大学主张把“学”与“术”分开,认为“术”登不了大雅之堂。以英国的纽曼为代表的大学理念提出:大学是一个教化机构,其使命是为社会培养有教养的绅士。教学成了大学的第一职能。

19世纪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以德国的洪堡为代表,提出了新的大学理念,即大学不仅是一个教学机构,而且是一个研究中心,不仅要积累和传播文化,更要成为知识创造的源泉,科学研究成了大学的第二职能。从此往后的大学发展中,科学教育逐渐取代了人文教育,占据了大

学的主导地位。

20世纪初,大学的教学和科研越来越学究化,也越来越脱离社会现实,致使大学越来越不被社会所重视和支持,大学出现了生源危机和经费危机。威斯康星大学为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提出了其办学的宗旨是“忠实地为社会服务”,为此要求学校既重视科学教育又同时重视人文教育,这就是高教发展史上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它宣告了大学的第三职能的诞生。直到今天,美国的教授们平时就以介入政府的工作和议会的决策为时尚,所以,美国历届政府的许多内阁官员都很容易地直接产生于大学。

2、大学的精神

历史悠久的大学都会形成自己厚重的特有的文化,这就是大学精神。它属于大学理念的内核部分,是大学管理哲学思想的体现,也是大学师生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是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正是这种文化生生不息地凝聚着一所大学的全体成员,推动着学校朝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然而,大学精神是属于形而上的东西,我们又如何去把握?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去考察:一是大学的标志(如校徽、校训),二是大学的传统。

台湾大学的校徽上是一口古钟,该钟以前用于台大建校初期的附中敲钟上下课。该钟一直保存到现在,且每天清晨敲12下,从不间断。但它已不再是中学的上下课钟声了,于是人们不禁追究它的象征意义。台大的第一任校长说,这样做是要天天告诉台大的每一个人,新的一天开始了,一个人一天除了吃和睡,他只有12个小时。从此,台大一直保持着珍惜时光的治学传统。

中山大学的校徽上是一座钟楼,是该校1924年创办时的标志性建筑,该钟楼礼堂的讲台上,有一幅时刻提醒师生们牢记该校办学宗旨的对联,这就是“把中华民族从根救起来,把世界文化迎头赶上去”。该钟楼礼堂的门口还有一幅代表中大师生永恒信念的对联,即“读书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读书”。可见中大从办学的一开始就赋予了一种社会责任、一种理想信念、一种磅礴大气。为了保证这种办学理念的实现,孙中山亲手题写和颁布了中山大学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经过大学教育实践的洗礼,中大的学子也永远不会忘记孙中山先生对大学师生讲演的那句名言:“古今人物之名望的高大,不是在他所做的官大,是在他所做的事业成功。所以我劝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什么是叫做大事呢?大概的说:无论哪一件事,只要从头至尾,彻底做成功,便是大事”。

北京大学的校徽是鲁迅先生设计的,是“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北大的许智宏校长说,真正的“大”学,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尽在其中。许多毕业了多年的北大学生回想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