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1942年南京之行考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习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习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习题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试当中,现当代文学考试比例及分数都不是很高,故不要在此花费大量时间,此部分试题作为了解,扩充知识,不要死记硬背。

1、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以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为标志。

3、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了“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的口号。

4、胡适创作的现代最早的白话戏剧是《终身大事》。

5、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6、《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周作人。

7、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他在《新申报》上发表荆生、妖梦、等文言小说,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

8、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9、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有《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

10、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1、1921年7月成立于东京的创造社,是五四时期第一个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12、五四时期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13、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陈西滢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14、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了“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15、语丝社成立于1924 年,其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

16、语丝社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7、成立于1925年的莽原社和未名社,都是鲁迅发起和领导的。

18、台静农的的小说集《地之子》是未名社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19、沉钟社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其前身是浅草社。

20、湖畔诗社成立于1922年,其成员主要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他们以“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为特色。

21、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成立于1907 年。

22、话剧在“五四”以前被称为新剧或文明戏。

周作人写专栏

周作人写专栏

周作人写专栏作者:王吴军来源:《钟山风雨》2015年第05期对于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周作人来说,给报纸和杂志写文章是由来已久的事情了,从民国初期给《新青年》杂志写文章开始,除了在抗战胜利后被囚禁于南京老虎桥的大狱里的那一段时间,周作人给报纸和杂志写文章几乎就没有停止过。

周作人给报纸和杂志写文章是很勤奋的,民国时期的《语丝》、《骆驼草》、《论语》、《人间世》、《古今》等杂志上都经常刊登有周作人的文章。

不过,当时周作人还没有给报纸和杂志写专栏,尽管有时某些报纸和杂志几乎每期都有他写的文章,但是,周作人写的却不是专栏。

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周作人才开始为上海的《亦报》写专栏。

20世纪50年代初期,周作人虽已出狱,但此时的他依然是戴罪之身,他原来教授的工作自然是没有了,也没有任何单位愿意接纳他,为了生活,周作人是要找事做的,对于他来说,写文章是他最佳的谋生手段。

经过一番沟通,《亦报》的唐云旌邀请周作人给《亦报》写专栏,对于当时生计尚无着落的周作人而言,这实在有着雪中送炭的意义。

于是,周作人开始给《亦报》写专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专栏作家。

《亦报》是1949年7月25日由唐云旌(也称“大郎”)、龚之方在上海创办的一份小报,该报是4开4版,第二、三版为综合性副刊,没有副刊名,两版副刊除了小说连载外,大多是固定专栏,内容以生活琐事、社会见闻、文史掌故为主,当时,《亦报》副刊的作者有郑逸梅、柳絮、张慧剑、潘勤孟、徐淦、韩菁菁等人,后来,周作人(笔名十堂)、陶亢德等也开始为《亦报》副刊写专栏。

周作人是喜欢写文章的,他曾在自己的文章中不止一次地对朋友把写文章比作是母鸡下蛋、生而后快的说法表示欣赏,写文章对于周作人是一种快乐,而且,周作人的文章过去是各家报刊争着要的,通常都是大报或大牌杂志。

周作人在给《亦报》写专栏以前从来不曾有意识地面向市民写作,他以前的读者是读书人,真是雅人深致。

可是,《亦报》的读者是广大的市民,这就要求作者写的文章要市民化,像郑逸梅、张慧剑、唐云旌这些人,都是小报的作者,放在过去,周作人肯定是不屑与之为伍。

周作人:苦雨

周作人:苦雨

周作人:苦雨周做人:甜雨伏园兄:南京远日多雨,您正在少安叙上没有知也逢到可,念必能删您游览的许多佳趣。

雨外游览纷歧定是很欢快的,尔以前正在杭沪车上经常逢雨,每一感艰难,以是尔于水车的雨不克不及感触甚么废味,但卧正在黑篷舟面,静听挨篷的雨声,添上乃的橹声,以及“靠塘去,靠高来”的吸声,倒是一种梦似的诗境。

假使更斗胆一点,俯卧正在手划划子内,冒雨夜止,更隐没火城居民的幽默,虽然较为惊险,一没有小口,拙优天转一个身,就要使舟底晨地。

两十多年前去东浦吊先女的保母之丧,归程逢狂风雨,一时扁船正在皂鹅似的海浪外间滚过年夜树港,惊险极也欢快极了。

尔约莫另有孬些“为鱼”时分──至长也是断领文身时分的性情,对付火颇感触亲热,不外南京的泥淖似的许多“海”切实没有很合意,那样的火出有也其实不怎样惋惜。

您往“陕半地”来彷佛要走孬二地的准戈壁路,正在这些时分假使逢睹风雨,约莫是很舒适的,遐想您胡立骡车外,正在年夜漠之上,年夜雨之高,喝着四挨以内的汽火,悠然停止,能够算是“没有亦快哉”之一。

但那只是尔的空念,如诗人的抱负同样天靠没有住,或者您正在骡车外逢雨,很感艰难,在叫苦不迭也已否知,那须等您归京后答您再说了。

尔住正在南京,逢睹那几地的雨,却鸣尔非常惆怅。

南京背去长雨,以是不单雨具没有很彻底,即是野屋结构,于防雨亦短缜密。

除了了实邪财主之外,很长用真垛砖墙,大致只用泥墙抹灰一丝不苟。

远去地气转变,北方冰冷而南方霪雨,因而二圆里的修建上皆含有缺陷。

一礼拜前的雨把后园的西墙淋坍,第两地便有“梁上正人”去探索南房的铁丝窗,从越日起赶快邀了七八位匠人,费二地时间,重新改筑,曾经胜利非常八九,总算能够下枕而卧,前夕的雨却又将门心的北墙冲倒两三丈之谱。

那归吃惊的否没有是尔了,乃是川岛君“1们”俩,果为“梁上正人”如再会光临,必然是来避正在“们”的窗高盗听的了。

为打消“们”的没有安起睹,一等地气晴邪,慢须年夜举天构筑,愿望日子没有至于很暂,那几地只孬临时奉求川岛君的嫩弟费心代为警护而已。

陈独秀人生最后10年中的南京岁月

陈独秀人生最后10年中的南京岁月

82年前秋冬时节的一个月明星稀之夜,病卧长江边上江津小城鹤山坪山墙院内的陈独秀,写了一首《对月忆金陵旧游》的七绝:匆匆二十年前事,燕子矶边忆旧游。

何处渔歌惊梦醒,一江凉月载孤舟。

陈独秀怎么会在这样的江边月夜想起石城金陵?他一生起伏跌宕摇曳,多在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武汉,甚至东京,怎会与南京也有渊源?且来说说陈独秀与南京。

1出生于1879年10月9日的陈独秀自幼丧父,随人称“白胡爹爹”的祖父修习四书五经,古文功底扎实。

1896年,陈独秀考中秀才,1897年到南京应江南乡试落第。

陈独秀一行自安庆顺流而下,到了南京下关,经过仪凤门、鼓楼,在夫子庙附近落脚。

这次考试虽然铩羽而归,名落孙山,但陈独秀的《扬子江形势论略》,却纵横捭阖,俯瞰天下大势,痛陈国家危机,披肝沥胆,感情炙热,其气魄雄心,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陈独秀再次来到南京,已是1932年。

因被人出卖,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押往南京,从此开始了陈独秀最后十年的人生之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陈独秀发表一系列文章,提出反蒋抗日主张。

1931年10月,他在《抗日救国与赤化》《此次抗日救国运动的康庄大路》等文章中,斥责蒋介石依赖国联主持公理不仅是“妄想”,而且是“奴性”表现。

他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在和平谈判的掩盖之下,实行其对帝国主义投降”。

陈独秀的诸多言论,表现了其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抗日态度。

也正因为这个缘故,陈独秀才被国民党当局逮捕。

陈独秀羁押在南京,先在新街口羊皮巷附近的十稟巷国民党军政部军法司被看管。

陈独秀身陷囹圄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多方关注。

不仅蔡元培、胡适、杨杏佛、柳亚子等呼吁刀下留人,就连杜威、罗素、爱因斯坦等也纷纷驰电声援。

10月25日,何应钦传讯陈独秀。

一番口舌之后,何应钦告诉陈独秀,经过蒋介石裁定,要把他从军方移交到地方法院公开审判。

陈独秀闻听此消息,不禁释然。

何应钦也曾留日,小陈独秀11岁,他居然向陈独秀求字,陈独秀也不推辞,挥毫写下“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2019-2020年电大考试《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精选考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年电大考试《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精选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练习题一一、填空题1.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占主潮地位。

2.封建复古派甲寅派的代表人物是(章士钊 )。

3.(《抗战文艺》 )是抗战时期历史最久的刊物。

4.解放区文学的发展,以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5.(进化论 )是鲁迅早期观察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思想武器。

6.郭沫若的小说创作始于1919年,最早发表的小说是(《牧羊哀话》)。

7.茅盾创作于四十年代的小说(《腐蚀》 )采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形成了有别于茅盾其他作品的心理现实主义特色。

8.在《激流三部曲》中,( 觉新)是巴金塑造的第一个含有复杂感情的、现实生活中活生生存在着的小人物。

9.194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标志着沙汀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

10.徐讦的长篇小说(《风萧萧》)以浪漫主义的激情编织了一个富有传奇性的生动故事,以想象化的方式营构了中、美、日三国间谍之间的明争暗斗。

11.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是徐枕亚的(《玉梨魂》 )。

12.文学革命中,(钱玄同)曾斥桐城派、文选派为"桐城谬种"、"选学妖孽"。

13.曹禺的(《原野》)是30年代具有浓重现代主义色彩的剧作。

14.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提出了"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思想和"尊个性而张精神"的主张。

15.20年代,周作人的散文风格分为"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二体。

16.叶绍钧的(《倪焕之》)被茅盾誉为"扛鼎之作"。

17.以1942年发表的小说(《还魂草》)为标志,巴金的创作风格分为前后两期。

18.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描写了华北地区开展土地革命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发生的变化。

19.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叙述了一个以(樊家树 )为中心的多角恋爱故事。

黄金时代民国作家 民国著名作家

黄金时代民国作家 民国著名作家
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 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 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著有《中国旧小说考证》、 《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尝试集》 、 《中 国哲学史大纲》等书。
六、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 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 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 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 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 月诗社成员。1921 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 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 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 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1923 年成立新月社。1924 年任北京大学教 授。1926 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 央大学(1949 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 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 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教授。1931 年 11 月 19 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 、《翡冷翠的一夜》。
黄金时代 民国著名作家简介
一、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
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省怀宁县人。 中国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 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共早期最高领 导人。曾就读于求是书院(浙江大学的前身), 晚年定居重庆江津县。
1919 年 8 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 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 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 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 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 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 年在日本被东京 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 文学”课程,于 1951 年返回中国。

重提“关于周作人的一些史料”

重提“关于周作人的一些史料”
年谱长 编 》下 册 ,北京 : 8 《 中华 书 局 ,17 年 版 ,第 8 5 87页。 99 5- 6
6 周 作人 :谢本 师》 丝》 12 年 8 2 9 《 ,语 ,9 6 月 8日第 9 期 。 4 7 钱 理 群 : 周 作 人 论 , 上 海 :上 海 人 民 出版 社 , 0 《 19 年 版 ,第 2 1 91 8 页之 注释 ④ 。 7 刘 文典 : 1 日本败后 我们 应该 怎样 对他 》 《 , 云南 日报 》 ,
重提 “ 关于周作人的一些史料"
◎ 止 庵
( 京 周作 人 研 究者 ) 北
内容提要 :
从 18 年 《 96 文教资料 》第 4 期发表一 组 “ 关于周作人的一些 史料”开始 ,关于周作人抗战期 间 担任伪职行 为的史料研 究一直颇具争议 。时隔二十 多年 ,没有 了当时特殊 的政 治背景 ,今天我们 可 以冷静客观地 看待 那批 材料。加之又一批新 的史料 出土 ,关 于周作人担任伪职 的这一行 为或许 可以
第 11 2 2 —1 2页 。
汪伪汉 奸笔 录》 ,南京 : 江苏古 籍 出版社 ,19 92年版 。 关于 周作人 的辩 诉 , 阅钱理 群 《 作人传 》第 9 , 参 周 , 章 北 京 : 京 十 月 文 艺 出 版 社 ,19 版 ,第 5 2 北 90年 0- 5 l 。又 ,止庵 《 l页 周作 人 传 》 ,第 8 ,济南 : 章 山 东 画报 出版 社 ,20 09年版 ,第 2 9 2 2 。 4- 6 页 知堂 :一封 信 的后文 》 《 , 中华 日报 14 年 5 2日。 ,94 月 止庵 : N作人 传》 C ,第 8 。 章 周 作 人 : 遇 狼 的 故 事 》 古今 》 94 4月 1 《 , ,14 年 6 日第 4 期 。 5

考证“由得清漳吐血花”的由来

考证“由得清漳吐血花”的由来

60 《党史博采》│ 2015第08期“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这是朱德总司令为悼念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壮烈殉国而写的一首诗。

而在太行革命根据地的涉县石门村左权将军墓,左权将军纪念塔下墓碑上却镌刻着朱德挽左权同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由得清漳吐血花”。

身为总司令的朱德,为何在为壮烈殉国的左权痛悼挽诗中出现“留”和“由”一字之差呢?这之中有啥原因?拜读了涉县籍曾在人民日报社工作,担任资料员、编辑、人民日报总编辑秘书、高级记者、摄影组组长等职务的刘振祥编著的《岁月踪影》中的往事回首录,才解开其中之谜。

这篇回忆录主要写老战友、老同事张连德的战斗工作事迹。

抗日战争期间,张连德大部分时间是在河北涉县度过的,因刘振祥是涉县人,又与张连德同住在煤渣胡同宿舍多年,交往较多,闲谈中讲了抗日战争时的许多故事,其中讲到新华日报在1942年反“扫荡”中的情况,和他抄错朱德总司令《悼左权同志》挽诗的经过。

涉县地处太行山的深山区,山高峰险,沟壑纵横,地瘠民贫。

1937年冬,八路军来到这里开辟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是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地,也是日军频频“扫荡”的重点地区,从1938年至1944年的七年间,日军对涉县先后进行了十一次“扫荡”,给当地军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942年5月,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司令长官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出动了2.5万日伪军,对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惨绝人寰的“铁壁合围”大“扫荡”,企图摧毁驻扎在这里的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司令部。

1942年5月反“扫荡”时,张连德在新华日报电务科工作,在这次反“扫荡”中,他和新华日报社的同志,在社长何云的带领下,跟随八路军总部一起转移。

转移途中被日军包围在涉县和左权县(原辽县)交界处的十字岭一带山区。

左权将军在指挥作战中不幸为国殉难,社长何云等新华日报46位同志,在突围中也壮烈牺牲,新华日报工作人员遭受了惨重伤亡。

重提“关于周作人的一些史料”

重提“关于周作人的一些史料”

重提“关于周作人的一些史料”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986年8月,《文教资料》第4期发表“关于周作人的一些史料”,编者按说:“周作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值得研究的人物。

本刊辑印这组材料,供读者研究参考。

”包括周建人《我劝周作人南下》、贾芝《周作人和李大钊的一家》、高炎《我与周作人的关系及其工作》、高炎《再谈周作人的几件史实》、罗铮《周作人营救高炎的经过》、王定南口述《周作人出任伪职的原因》(沈鹏年记录)、《访许宝暌同志纪要》(沈鹏年、杨克林记录整理)、《袁殊同志谈周作人》(沈鹏年、杨克林记录)、范纪曼《周作人在南京的演讲》(沈鹏年、杨克林记录)、梁容若《周作人和我的三次谈话》、张萸芳口述《我亲自听见周作人说的话》(沈鹏年、杨克林记录)、周作人《致鲍耀明函两件》、赵京华《周作人敌伪时期文学年谱》和《周作人研究资料索引》(杨晓雷辑)。

--这里有几位需要介绍一下:王定南,1938年至1942年任中国共产党北平特委书记;许宝殺,当时在北平从事地下抗日工作,即周作人日记中提到的“许介君”,系俞平伯的妻舅;髙炎,原名郭健夫,中共地下党员,1938年4月至1942年6月为《庸报》北平支社采访部新闻记者,1940年11月至1942年6月兼任伪华北教育总署督办秘书;罗铮,髙炎的妻子。

1986年11月12日,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召开“敌伪时期周作人思想、创作研讨会”。

研究室主任在开幕式上说:“长期以来公认的看法是,周作人在北平沦陷之后附逆投敌,成为了民族的罪人。

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是汉奸文学的标本。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也早已明确指出了这一点。

但是,今年四月份,上海的沈鹏年在南京师范大学编辑出版的《文教资料简报》上抛出了一组回忆录、访问记,提出了以下一些新奇的观点和材料:一、周作人不是汉奸。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儿歌活动中的外国学者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儿歌活动中的外国学者

19世纪末2⑨固围沏口长江师范学院王94中国儿歌弱勘0国外国学者+JL 语、孺歌、女童谣等。

1896年北京天主教北堂出版了意大利外交官、驻华使馆翻译韦大利(G ui doA m ed eoV i t a l e )编选的矧E 京儿歌》。

全书220页,收集了北京地区的170首歌谣,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印行。

它是我国第一本由外国人收集、整理、翻译的北京儿歌……对以后的外国人和中国人对中国歌谣的收集和整理都有相当大的影响f2】。

韦大利在《北京儿歌》的序文中不无推崇地写道:“在中国民歌里,可以寻到一点真的诗”;“这些东西虽然都是不懂文言的中国儿歌(童谣)的历史是十分悠久未上学的人所作,却有一种诗的规律,和欧的。

《列子仲尼》记载:“立我熏民,莫不尔洲各国相类似,和意大利诗几乎完全符合。

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这首童谣据说是根于这些歌谣和人民的真的感情,新的一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童谣。

《古今事物考》说:种国民的诗,或可以产生出来。

从此,中国“《列子》日:‘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的儿童歌谣便开始为欧美所关注”Pp 。

《北……’谣之起,自尧时然也。

”“有人认为《列京儿歌》不仅起到了向西方推介中国的作子》这本书不一定可靠,只承认《国语郑用,而且也为中国儿歌的搜集和研究以及语》中记载的《周宣王时童谣》才是真正最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操作范早的童谣。

即使如此,童谣也有了近3000式。

正是基于此,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中年的历史…3。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童国的儿歌之所以能作为一种独立的儿童文谣由于缺乏专人搜集和整理而不得不自生学体裁一直沿用至今可能与韦大利首次使自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直到明清时期,中国用“儿歌”这个概念有着直接的联系阱。

搜集整理童谣的工作才开始零星地开展起二、何德兰与《孺子图歌》来,吕坤收集整理的《演小儿语》、清代郑旭查克泰勒黑德兰(1859—1942),中文旦编辑的《天籁集》以及清人悟痴生编选的名字何德兰,美国传教士,1888年来华,任《广天籁集》等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作。

周作人涉汉奸罪受审真相

周作人涉汉奸罪受审真相

周作人涉汉奸罪受审真相作者:周惠斌来源:《人民文摘》2012年第03期中国现代作家周作人在日据时期充当日伪政府教育督办。

1946年,“南京首都高等法院”以汉奸罪对周作人进行起诉,该审判成为抗战胜利后轰动全国的案件。

周作人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错综复杂、充满矛盾。

周作人既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功臣,是对日本军阀深恶痛绝的清醒之士,又是出任日据时期教育督办的民族罪人。

他在日伪时期充当了为国人不齿、为士林所共愤的落水汉奸,不能不说是他一生难以回避的最大的耻辱所在。

出任日伪政府高官“七七事变”后不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成联合大学,一部分南迁昆明,一部分西迁西安,周作人却以种种理由未肯南下。

1938年4月,日本的“报告文学会”和“中日文化协会”在北平举办“更生中国文化建设座谈会”,周作人作为知名人士应邀出席,发表了与日本情投意合的讲话,后被日本有关报纸刊出并传到国内,引起全国震惊。

武汉文化界抗敌协会立即通电全国文化界,要求将周作人等参加该座谈会的汉奸驱逐出文化界,以作精神制裁。

而茅盾、老舍、郁达夫、胡适、丁玲、夏衍等文坛同仁都想拉周作人一把,后由老舍倡议、楼适夷起草、18位作家联合署名,在《抗战文艺》上发表了《给周作人的一封公开信》,要求其“幡然悔悟,急速离平,间道南来,参加抗敌建国工作”。

然而,周作人对此置若罔闻。

1941年1月,时任伪华北教育总署督办的汤尔和竭力推荐周作人继任其职,周作人未作推辞,又兼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剿共委员会委员、新民总会委员,还以教育督办身份出访日本。

1942年5月,为庆祝伪满洲帝国成立10周年,周作人随同汪精卫一起赴长春访问,拜会了溥仪,此后还身着日本军服、头戴日本军帽,陪伪华北新民青少年团正统监王揖唐检阅了在天安门前举行的分列式。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密苏里”号军舰签署投降书。

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国民党当局从9月开始进行“肃奸”,军统头子戴笠亲赴华北,担任抓捕汉奸任务。

2021年4月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解析

2021年4月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解析

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答案】(课程代码00537)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首次使用“鲁迅”这一笔名的作品是( C )。

A.《祝福》B.《孔乙己》C.《狂人日记》D.《阿Q正传》【解析】1918年在《新青年》发表《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为笔名。

2.20世纪20年代,以“平和冲淡、恬适淡远”的创作风格著称的散文家是( D )。

A.冰心B.朱自清C.郁达夫D.周作人【解析】周作人散文舒展自如,娓娓而谈;平和冲淡,恬适淡远;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厚;机智幽默,情趣似盎然而实苦涩。

3.台湾新文学的奠基者,被称为“台湾鲁迅”的是( B )。

A.追风B.赖和C.柳裳君D.云萍生【解析】赖和是台湾新文学奠基者,被称为“台湾的鲁迅”。

4.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2日成立,成立地点( B )。

A.北京B.上海C.广州D.武汉【解析】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1930年成立于上海,1936年因形势变化而解散。

5.新月派中,明确提出“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通的人性”这一观点的是( C )。

A.徐志摩B.朱湘C.梁实秋D.胡适【解析】梁实秋针对左翼作家提倡的无产阶级文学,在《文学与革命》、《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等文章中主张“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提出“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主张“天才”创造文学。

6.30年代重要的中篇小说《林家铺子》的作者是( A )。

A.茅盾B.叶圣陶C.沙汀D.张天翼【解析】1933年,茅盾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子夜》。

该时期他还创作发表了著名的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和中篇小说《林家铺子》等,出版了《春蚕》、《泡深》、《烟云集》三个短篇小说集和《印象·感想·回忆》、《速写与随笔》等散文集。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中国现代文学》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中国现代文学》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中国现代文学》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说明: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课程考核:形考(比例30%、手段网络);终考(比例70%、手段纸考)。

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在新文学的重要刊物中,以胡适、陈西滢为代表的刊物是( )。

《现代评论》1924年,蒋光慈、沈泽民等成立的春雷社是革命文学社团的代表。

他们的主要阵地是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之一的( )。

《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抗战爆发前,连续创作了代表左翼戏剧成就的《赛金花》、《秋瑾传》和《上海屋檐下》等优秀剧作的作者,正是左翼戏剧运动的主要领导者( )。

夏衍解放区民歌体叙事诗的主要作品有《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赶车传》、《王九诉苦》和《巧儿》等。

其中《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 )。

李季1923年8月,鲁迅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

《狂人日记》郭沫若在留学日本期间,曾受到泛神论哲学思想的影响。

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哲学( )。

斯宾诺莎郁达夫后期小说的代表作是( )。

《迟桂花》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一起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的青年诗人是( )。

闻一多徐志摩在剑桥的优美风光中,与16岁的女孩双双坠入爱河,不惜与有孕在身的妻子提出离婚。

几经周折离婚后,却只好独自品尝失恋的苦痛和来自父母的责难,并开始了诗歌创作。

这位引发诗人诗情的女孩是( )。

林徽因张恨水在回忆录中提到最多的一部小说,是奠定他小说生涯的苦心经营之作( )。

《春明外史》1922年在南京主办的《学衡》,是穿着西装的复古派,则产生了很大的迷惑性,其主要员有( )等。

胡先驌; 梅光迪; 吴宓30年代,文艺斗争日趋激化,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四个。

其中主要有( )等。

反对国民党政府“文化围剿”的斗争; 与“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斗争; 与“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文艺自由论辩”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筹办《新生》杂志失败后,开始在《河南》杂志上发表论文,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想。

周作人简介

周作人简介

周作人(1885.1.16~1967.5.6),原名櫆寿,又名奎缓,字星杓,自号启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

浙江绍兴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以散文成就最高,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鲁迅二弟,周建人的哥哥。

生平简历1901年进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海军管理,改名为周作人,毕业后考取官费于1906年7月留学日本,攻读海军技术,后改学外国语,此间与羽太信子结婚。

1911年自日本回国,于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

同年,辛亥革命爆发,周作人任浙江省教育司视学、绍兴教育会会长、浙江省第五中学教员。

1917年春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兼国史编纂处纂辑员。

“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

其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五四”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

在他的影响下,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现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

1927年4月李大钊遇害,其子李葆华避居周作人家一个月之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其所任教的北京大学南迁,周作人选择居留沦陷后的北平。

其后曾出任伪南京国民政府委员、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等职。

[1] 1939年元旦,有人闯进八道湾,向周作人及他的一位来访的学生开枪射击。

周作人虽中弹却竟未受伤,倒是那位学生被打中左肩,门房里的一些人前来捉拿凶手,一名车夫被打死。

这一暗杀事件始终未搞清是何人所为,但却促使周作人接受了伪北京大学文学院筹备员的职务,接着又当了伪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

42年汪精卫密会溥仪 离开后汪精卫为何嚎啕大哭

42年汪精卫密会溥仪 离开后汪精卫为何嚎啕大哭

[键入文字]42 年汪精卫密会溥仪离开后汪精卫为何嚎啕大哭1932 年,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弄出了个“满洲国”。

到1942 年,即伪满洲国成立10 周年之际,同为日本卵翼下的“国”,南京的伪中华民国不能不有所表示。

于是,5 月4 日,南京伪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率领代表团访问伪满洲国,以示恭贺之意。

随汪精卫访伪满的团员有:外交部长褚民谊、参谋本部部长杨揆一、宣传部长林柏生、外交部政务次长周隆庠、侨务委员会委员兼全国经济委员会秘书长陈君慧、航空处长陈昌祖、华北教育总署督办周作人等。

自然,以上各人的官职前,都应加一个“伪”字。

说到汪精卫访溥仪,人们会想到:汪精卫之于溥仪,是差一点就有杀父之仇的。

1909 年,26 岁的热血青年汪精卫,曾亲自携带炸药,去北京刺杀摄政王载沣,可惜阴差阳错而失败被捕。

这个摄政王载沣,正是溥仪的生父。

三十多年前,溥仪是大清国的宣统皇帝,而汪精卫是一个时刻想颠覆大清的“叛逆者”;三十多年后,两人都成了日本扶持下的“国家元首”,并以“元首”的身份相见。

历史真是最大的“幽默大师”。

5 月7 日下午,汪精卫一行到了“新京”(长春)。

晚上,汪伪政府驻伪满州国“大使’镰隅设宴招待。

林柏生发表谈话,说汪此次以“元首”资格访满,足以增进“中、日、满三国友谊”,加强东亚轴心力量基础。

8 日上午,汪精卫率众人进宫会见溥仪。

然而,双方为会见的礼仪发生了很大矛盾,汪精卫坚持要以“两国元首”礼相见,而溥仪坚持以朝礼相见,这样,汪精卫成了朝拜,他自然坚称不可。

双方反复争论,最后由日本人斡旋,采用西礼,同意汪精卫入宫和溥仪互相握手,互相致意,双方达成协议。

但是当汪精卫走进伪满洲国皇宫,事情突然又发生了变化,只见溥仪立于上方,让汪等人站在下方,站好后,边上侍卫官高呼“一鞠躬”。

事已至此,汪猝不及防,勉强1。

鲁迅诗传(三):诗友

鲁迅诗传(三):诗友

赋别离鲁迅有两个弟弟,周作人小他4岁,周建人小他7岁。

20世纪20年代初,日本人清水安三探访三兄弟在北京西城八道湾的住宅后,发表了文章《周三人》,“周氏三兄弟”就是这么叫起来的,但文学界所称“周氏兄弟”一般指鲁迅和周作人。

青少年时代,周氏兄弟的作品还没有发表之地,兄弟唱和抄存于日记中才得以保存。

1898年,鲁迅离开家乡,不再走科举考试的“正路”,在本族一位叔祖的关照下进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那位叔祖觉得大家族子弟上新式学堂有辱祖先,不同意他用谱名“周樟寿”,而为他改名“周树人”。

寒假,鲁迅回乡探亲,兄弟们聚谈、游玩,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但到了开学时间,分别又让人难过。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

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

”此时读江淹《别赋》,更增愁绪。

1900年1月26日,鲁迅回乡度鲁迅诗传(三):诗友黄乔生假,2月19日返校后写了《别诸弟》三首,表达对亲友,特别是弟弟们的思念。

3月18日,他托同学捎回家信和四个银元,并抄录这三首诗。

周作人将诗录入日记中,题署“豫才未是草”,1901年4月12日(辛丑年二月廿四日)日记中再次抄录,署“戛剑生未是草”,可见对兄长诗作的高度重视: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

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

还家未久又离家,日暮新愁分外加。

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化断肠花。

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

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用杨柳隐喻离别,古已有之。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三132 传记文学133辅黄图》云:“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断肠花”也是常见的典故,《采兰杂志》云:“昔有妇人怀人不见,恒洒泪于北墙之下。

后洒处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妇面,其叶正绿反红,秋开,名曰断肠花,即今秋海棠也。

”古代诗人常连用这两个意象表达离情别绪,如刘希夷《公子行》:“可怜杨柳伤心树,可怜桃李断肠花。

周作人

周作人

歧路
草原上有许多足迹 指示着前人走过的道路 有向东的,有向西的 也有一直向南去的 这许多道路究竟是到一同的去处么? 我的性灵使我相信是这样的 而我不能决定向哪一条路去 只是睁了眼望着,在歧路的中间。
杂文
• 周作人不仅率先从理论上倡导杂文,而且身体力行, 努力于杂文的创作。就在《美文》发表的同时,发表 了《碰伤》等杂文作品。 • 其杂文的特点; 平和冲淡的表达方式。 熔幽默,讽刺于一炉的反语运用。 广征博引 • 周作人的杂文创作,在当时和其后都产生了一大批的 追随着,俞平伯,废名,王力等人沿着周作人开创的 杂文风格,继续创作了一大批的杂文作品,虽然没有 达到周作人的艺术水平,但也为当时杂文的繁荣作了 自己的贡献。
与鲁迅
鲁迅作为长子所承担的责任大,对于世态炎凉的体会深。 而周作人作为弟弟,则更天真无趣。造成两人性格上 的差异。但鲁迅对周作人的影响是很深的。 两人的作品风格不同,一个是战士,一个是隐士。 与鲁迅的绝交: 7月18日,周作人给鲁迅写了一封信,全文是—— 鲁迅先 生:我昨日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 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难,— —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 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 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 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七月十八日,作 人。
• 真实情感需要用真实的语言才能表达出 来,“平民文学”一直是周作人所关注 的,所以语言平淡无奇是他惯用的风格, 他十分痛恨技巧,曾这样说:“说到文 章,实在不行的很。我自己觉得处处还 有技巧,这即是做作,平常反对韩愈方 苞,却还是在小时候中的毒,到老年未 能除尽,不会写自然本色的文章,实是 一件憾事。”

淡语家山情味长 ——简析《故乡的野菜》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故乡的野菜》通过对故乡几种野菜的介绍,描绘了 浙东乡间的民情风俗,表达了对故乡的怀想和对童年的眷 恋。 第一段先用淡淡的笔墨掩盖起浓浓的乡情。表面看, 作者对故乡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其实,“故 乡”、“家乡”界定,已经撩起故乡之思。第二段由妻子 说西单有荠菜,引起对故乡的追忆。小儿关于荠菜的歌谣, 极富地域特点。吴地与浙东风俗不同,凸现了“故乡”的 与众不同。第三段介绍黄花麦果时,既写了黄花麦果糕的 制作过程和浙东用茧果作贡的独特风俗,又写出了多年不 见黄花麦果的惆怅,表达出一种追怀过往的故园深情。第 四段写紫云英的白花可治痢疾的传说,这种知识得之于乡 间,“故乡”二字隐含期间。调皮小孩听到上坟船鼓吹声 或发现棚窗下的紫云英(还有杜鹃),就带着好奇和新鲜 的冲动去追看,生活情趣非常浓郁,对故乡的怀想和对童 年的眷念可见一斑。 全文淡笔浓情,意味深长。

周作人简介 周作人主要作品介绍

周作人简介 周作人主要作品介绍

周作人简介周作人主要作品介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是一位曾经产生过较大影响,但又走了一条曲折、复杂道路的著名散文作家。

周作人生于1885年1月,原名櫆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绶,自号起孟、启明(或作岂明)、知堂等。

重要笔名有独应、仲密、药堂、周遐寿等。

浙江省会稽县(今绍兴)人。

青少年时期,他和其兄鲁迅走过几乎相同的道路。

幼年曾在“三味书屋”读书,1901年秋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开始接受西方科学、民主思想的影响,初步培养了对文学的兴趣。

1906年赴日本,先后入东京政法大学、立教大学文科学习。

在此期间,他曾与鲁迅一起提倡文艺运动,介绍外国的新文学,共同翻译了《域外小说集》一、二集等。

1911年返回绍兴,曾任浙江省教育司督学。

因病辞职后,又任浙江省省立第五中学教员,并被推选为绍兴县教育会会长,主编《绍兴县教育会月刊》,在此期间周作人发表不少著译,并于1915年结集出版了《异域文谈》。

1917年春,经鲁迅介绍,周作人在北京大学附设的国史编纂处任编辑员,后被聘为北大文科教授。

新文学运动发轫时期,周作人积极倡导新文学运动,他先后发表了《人的文学》、《思想革命》等文,成为新文学运动初期理论建设上的重要文章,产生过广泛影响。

1920年参加“新潮社”,被推选为该社主任编辑。

年末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执笔起草了《文学研究会宣言》,并与沈兼士共任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主任。

、周作人和鲁迅“五四”前后,周作人除继续翻译介绍外国作品外,还发表了大量白话诗文抨击封建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骨干之一。

1921年夏秋,周作人因患肋膜炎,去北京西山碧云寺养病,在此期间创作了一些小品和山中杂诗。

1922年7月起,他兼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副教授,9月又兼女高师(后为女师大)教员。

1923年第一部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问世。

1924年11月发起组织语丝社,并成为《语丝》的实际主编。

这时期的作品结集为《雨天的书》、《泽泻集》、《谈虎集》、《谈龙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作人1942年南京之行考作者:曾祥金来源:《读书文摘》2019年第04期1942年5月2日至10日,为庆祝“满洲帝国”十周年,周作人作为汪精卫的随员,赴伪满访问。

后又于5月11日下午随汪精卫乘机抵达南京,此后几天一直在南京参加宴请、发表演讲等,直到14日下午乘车北返。

这是周作人在时隔35年后重返南京,于他个人而言,自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而对于当时略显沉寂的南京文坛来说,其意义更是非同小可。

然而,对于周作人的此次南京之行,各类研究著作并没有给以太多关注。

止庵《周作人传》对周作人的此次南行基本没有提及,木山英雄《北京苦住庵记——日中战争时代的周作人》只对周作人5月13日在中大的演讲有简单介绍,钱理群《周作人传》则以这样一小段话将此事一带而过:“从‘满洲帝国’归来,周作人又匆匆赶往南京,去为汪精卫祝寿。

汪政府各头面人物‘立法院院长’陈公博、‘考试院院长’江亢虎、‘监察院院长’梁鸿志……亲自接见不说,汪精卫还特设家宴招待,周作人算是备受青睐与礼遇。

”倪墨炎《叛徒与隐士:周作人》和张菊香、张铁荣编的《周作人年谱》虽对这几天周作人的行程有简单介绍,但没有具体展开。

笔者拟结合当时南京各大报刊的报道以及当事人的后来回忆对周作人的这次南京之行进行梳理,以期对周作人研究的深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周作人于1942年5月11日下午1时20分随汪精卫到达南京,关于当时情形,汪伪政府党报《中报》有详细报道:汪主席昨安返首都发表谈话述此行感想中枢要员及各国使节均莅临机场恭迎(又讯)国府汪主席,此次以元首资格,率同随员访问满洲国。

自四日出京飞抵大连后,旋于七日到达新京,在满时备受满全国官员热烈欢迎。

此行对于强化本然友好关系,增进两国提携实效,意义至为重大。

兹以访满完毕,主席暨随员褚外长、林宣传部长、陈侨委长、华北政务会周督办、陈航空署长、周外次等一行,业于十日上午八时卅分,在满洲国朝野欢送中,自新京乘车启节,在大连一宿。

十一日上午十时乘机归国,于下午一时二十分安抵首都。

国府各院部会高级长官及日德意满各国驻京使节、军政要员等,均到机场恭迎。

主席身御礼服,神采奕奕,于军乐铿锵声中,安步下机,与在机场欢迎人员握手为礼,随即乘车径返官邸休息。

是日适为友军攻占科勒吉多尔举行庆祝大会之第一天,全市国旗飘扬,民众欢欣鼓舞。

此实因对元首之安返于首都,而益增其热烈程度。

报道中的“华北政务会周督办”即周作人,他时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

由报道可知,当时的欢迎仪式十分隆重,汪伪政府各级官员和各国驻南京使节都去机场迎接。

虽然主要的迎接对象是汪精卫,但周作人身处其中,想必也是很自得的。

说到底,耐不住寂寞和对名利的渴求是周作人“落水”的主因。

有意思的是,后来《太平洋周报》上发表了《知堂老人在南京》一文,其中一节谈到周作人这次从大连到南京的飞行是他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坐飞机周先生是于五月十一日下午一时余与主席同时由大连乘机来南京的。

政府长官和文化界人士,对于周先生的来京,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机后,一直迎到留日同学会的宿舍里。

周先生今年该有五十多岁了,论地位,现在是华北教育界的领导者。

年纪地位,两者俱高。

而坐飞机却还是第一次。

下面是他答复一个拜访他的记者的话:“周先生或是初次到新京。

”“不仅第一次到新京,而且还是第一次乘飞机!”“那末,在飞机上还好?”“还好,离开北平以前,有人告诉我在乘飞机的前夕不要饮酒,我依照这个方法去做,果然平稳凌空。

”对于这种第一次新奇的尝试,在这老学者的心胸中,一定有一点新鲜的感想。

一向注重“生活的艺术”的周作人对于初次飞行的体验,想来是印象深刻的。

周作人到南京的当天傍晚就去了夫子庙,“不过他仅仅是抽暇去看看而已,想找一找有没有可买的书,结果却一本也没有”。

其实除了买书,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其旧地重游的兴致。

“周先生这次来南京,并非初莅异乡,实在是旧地重游。

在他年轻的时候,曾在南京的海军学校念过书,南京是旧游地,这次重来,勾引起他不少旧梦。

他到南京后发生了这样的感想:‘很久了,一九〇六年我离开这里,三十五年后的今天,我又走进石头城,在我走了以后,这儿建设到什么样子,其后又被炮火毁成什么样子,我无从知道。

不过,依我今天所见,南京还是没有什么大变,只是许多街道改得使我叫不出它的名字;夫子庙却和以前一般热闹……’”这时候的周作人,应该会想起他当年游夫子庙的场景:“往城南走大抵是先步行到鼓楼,吃过小点心,再雇车到夫子庙,在得月台吃茶和代午餐的馒头面,游玩一番之后,迤逦走到北门桥,买一包油鸡、咸水鸭,坐车回学堂时,饭已开过。

听差给留下一大碗饭,开水一泡,如同游是两个人,刚好吃得很饱,很香。

”周作人的一生似乎始终无法摆脱思乡的蛊惑,南京也可以算是蛊惑之一种了。

然而,去夫子庙重温旧梦毕竟是忙里偷闲的举动,周作人在南京的这几天与汪伪政府上层频繁展开交际活动,这也是他逐渐由学者转向官僚的体现。

此时的周作人对于官场上的这些活动可谓轻车熟路,并且乐在其中。

当天晚上,周作人赴伪外交部部长褚民谊在中日文化协会所设的招待宴。

中日文化协会由褚民谊发起成立于1940年7月28日,汪精卫和日本驻南京大使阿部信行任名誉理事长,理事长则由褚民谊自任。

它宣称“以沟通中日两国之文化,融洽双方朝野人士之感情,并发扬东方文明,以期达到善邻友好之目的为宗旨”,实质上是打着睦邻友好的幌子为日本侵略中国“建言献策”。

5月11日晚,周作人住宿在中华留日同学会。

接下来的几天,周作人都住在那里。

5月12日上午,周作人同褚民谊、张次溪至日本大使馆访问,又往访了伪司法院长温宗尧、伪立法院长陈公博。

官场上的迎来送往,这自然是跟他教育总署督办的身份有关。

12日中午,他来到成贤街中央大学农场,出席伪中央大学校长樊仲云的招宴。

关于这次宴会,《中报》做了简单的报道:“华北政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周作人氏于十一日随主席访满后,同来首都,连日分访有关当局及应各方酬酢,颇形忙碌,昨(十二)日中午十二时,中央大学樊校长在成贤街中大农场欢宴周氏,并邀外交部褚部长、宣传部林部长、教育部李部长等作陪,至一时许尽欢而散。

”而作为随笔作家的纪果庵在《知堂先生南来印象追记》中对此次宴请的描述则颇为详尽,可以让我们重新感知当时的情形:“我记得中央大学招待吃饭,是在成贤街农场,各色玫瑰开得正盛,我到农场时,樊仲云校长和胡道维先生等已先在,曾在花圃中合拍一照。

中大农场在事变前曾是花卉场,战后夷为荒园,经过一年多的整理修建,才恢复旧观,宴客之所,叫做‘瓜棚小憩’,是用竹杆搭成的瓜架,新种的丝瓜和南瓜正抽蔓,还没有成荫,故不见得会有‘豆棚瓜架雨如丝’之感。

不然,以先生书斋之苦雨,又久于海滨住居,在这样所在吃饭,必有一番特別感觉也。

先生向来穿中装,这天不过加了一件马褂,在旧京像这种园林真随处可得,况中山北海等地,更为幽邃雅丽。

但在南京,则求一公余消闲之处尚不能,此地可以望望紫金山的云,且又有一泓溪水,远处归考试院的楼台,姑且算他汉家城阙吧,陪衬了这么一位诗人、哲人,也够得上江南的盛会了。

那天参加的,有李圣五、薛典曾、戴英夫、陈柱尊、褚民谊等先生……席间樊先生致词,说一向与周建人先生很熟识,又与鲁迅先生常见面,只有岂明先生,平时景仰,未曾识荆,今番相会,自属无上荣幸云云。

先生答辞里顶有趣的,就是说到三十八年前之南京仪凤门内江南水师学堂‘管轮堂’ 生活,我从先读过先生的《忆江南水师学堂》,不意今日却听老人口述开天遗事。

李、薛、戴诸公,因与先生并不甚熟,应酬话没什么可记,饭毕吃茶时,我拍了一张围坐的相,惜正是背光,不能照得好。

”周作人对他的江南水师学堂生活是时常怀念的,正如他在打油诗《夏日怀旧》里所说:“昔日南京住,匆匆过五年。

炎威虽可畏,风趣却堪传。

喜得空庭寂,难销永日闲。

”在另一篇题为《怀旧》的文章里,他更是说:“水师学堂是我在本国学过的唯一的学校,所以回想与怀恋很多。

”至于纪果庵文中说到的“围坐的相”,则以《周作人先生南游图辑》(三幅照片)为名刊登在1942年第5期《古今》杂志里,另外两张是周作人和樊仲云等人的合影,以及“周氏在中央大学农场宴毕对客挥毫”照。

5月12日下午,周作人先与张次溪至日军司令部访问了日军参谋长后宫,又往访了伪考试院院长江亢虎、伪监察院院长梁鸿志。

晚赴伪国民政府为祝贺汪精卫60岁生日在宁远楼设的招待宴,这似乎也是周作人此次南京之行的主要目的。

关于这次宴会,汪伪政府另一机关报《民国日报》做了题为《汪主席花甲寿辰各院部会长恭宴》的报道:“(中央社京讯)前日汪主席六十大庆,各院部会长官是晚于国民政府宁远楼恭宴,适值江苏省李主席、安徽省高主席、湖北省何主席、上海陈市长、汉口张市长、南京周市长等在京述职,均行参加。

周督办作人,则因接王揖唐来电,嘱代表致意,亦参加恭宴。

尚有广东省陈主席及浙江省傅主席、武汉叶绥靖主任则因事赶来不及。

”《京报》则对宴席的菜式做了介绍:“晚七时,各院部会长官,于国民政府内宁远楼恭宴主席,用新国民菜式,一切从简,谨表示敬贺之意而已。

”周作人与汪精卫的关系发展甚为迅速,先是汪精卫“钦点”此前素无往来的周作人作为出使伪满洲国之华北方面的唯一随员,接着周作人专门绕道南京为汪精卫祝寿。

这一切不免让人有点疑惑,其实早在一个月以前(1942年4月),周作人就曾为张次溪编的《汪精卫先生庚戌蒙难实录》作序,不无肉麻地吹捧汪精卫“挺身犯难,忍辱负重”,“此皆投身饲饿虎,所舍不止生命,且及声名”,“盖可知其伟大,称之为菩萨行正无不可也”。

汪精卫自然也就心领神会、投桃报李了。

半年后(1942年10月),汪精卫到北平出席1942年新民全会联谊会,周作人不仅亲往机场迎接,还专程前往中南海勤政殿看望汪精卫夫人陈璧君。

汪精卫则在周作人被免职后选任其为伪国民政府委员和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并邀他南下讲学散心,于是才有了周作人1943年4月的再一次南行。

有意思的是,一向以“孤鹤”自命的周作人,在与汪精卫的关系中却采取了主动的姿态,甚至有几分讨好的意味。

其实也不难理解,汤尔和逝世之后,周作人有了寻找新后台的需要,而汪精卫就是绝佳的对象。

此外,彼时的周作人与汪精卫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汪精卫先生庚戌蒙难实录》序里说的“投身饲饿虎”又何尝不是在替自己开脱呢?于是,我们发现周作人在官场上已经愈发“成熟”了。

5月13日上午10时,周作人前往伪中央大学讲演,题目为《中国的思想问题》。

伪中央大学所办《中大周刊》第64期“校闻”栏目写道:“五月十三日上午十时,本校敦请华北教育总署督办周作人先生莅校演讲:《中国的思想问题》演讲记录,容下期本刊登载。

”最终演讲稿就以《中国的思想问题——周作人先生讲》为题登载在第65期《中大周刊》上。

《中报》则以《国立中央大学今日上午十时敦请周作人演讲昨樊校长在农场设宴欢迎》为题报道了这一消息:“国立中央大学定今(十三)日上午十时,在该校大礼堂敦请日前抵京之华北政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周作人氏演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