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与中国企业
面对工业4.0,中国企业该做什么?
•
三、面对工业4.0,中国该做什么?
1、清楚地认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
•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工业4.0等理念,我们要学习借鉴,也要采取应 对策略。一方面,应该对我国当前工业制造业存在的瓶颈有更加清晰和清醒 的认识,深入研究欧美各国工业制造业创新的先进理念,参考借鉴,在这场 全球制造业变革中搭上便车,借势借力,通过学会生产制造过程与业务管理 系统的深度集成,实现对生产要素的高度灵活配置,实现大规模生产高度定 制化产品,从而让制造业紧跟时代趋势,提前迈向智能化,适应未来的国际 竞争。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考虑到工业4.0带来的冲击和潜在竞争因素。“先 进制造业”“工业4.0”都是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理念,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 其本国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因此,我们必须结合中国本土实际情况,应对挑 战,谋求自身战略利益,而不能盲从西方标准,满足于充当“代工厂”。
•
在科技和制造水平都很高的美、德等国,想要实现工业4.0,依然有很长 的路要走。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着庞大的工业制造业体系, 但目前制造业发展仍然以简单的扩大再生产为主要途径,面临着高端制造业 总体水平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不充分、低端产能过剩等影响工业制造业转型 的问题。能否通过这场工业革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一项事关重大的挑 战。
•
•
工业4.0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德国得到广泛认同,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这种认识来自于德国长期以来把工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石,来自于信息通信 技术给工业带来的革命性影响,也来自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对德国工业地位 的担忧。
世界这么大:工业4.0前景下我国企业的数据应用实际
世界这么大:工业4.0前景下我国企业的数据应用实际自德国2013年4月正式提出“工业4.0”战略迄今已两年有余,“工业4.0”在国内已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很多优秀企业开始摩拳擦掌,开始制定和实施自己的“工业4.0战略”,这些如火如荼的景象凸显出未来创新产品智能制造领域的诱人前景。
无独有偶,GE公司不久前宣布出售旗下包括GE Capital在内的非工业资产,将主要精力回归于高精尖的创新制造领域。
这一切似乎都在佐证着一场以创新和数字化驱动的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正在向我们频频招手。
工业4.0离不开数据分析和应用工业4.0的一个目标,是要实现从智慧工厂到智能生产的的建设和升级,前者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的生产设施的实现,而后者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3D打印以及先进制造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一个普遍的共识是,要实现这一新的“工业革命”,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能力,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
而总体而言,制造业存储了远超过其他工业部门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从2010年以来的新产品数据就达到了接近2艾字节(216),这其中就包括大量的仪器仪表测量数据,供应链数据乃至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
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价值挖掘,是为创新和生产实践提供智能指导必须要完成的工作,将直接影响智能生产能够实现的程度。
而几乎在所有剖析工业4.0的文献汇总,都着重强调了数据分析和知识发现的重要性。
制造业数据采集和分析领域的共性问题工业4.0是多品种小批量创新产品高精度卓越质量的生产,而要实现这种“高精度卓越质量的生产”而言,对生产数据准确、及时的采集和分析无疑是不可或缺的。
为了实现产品创新和高精度的质量控制,苹果和Intel这样的顶尖公司每年花费在数据分析软件上的费用是非常惊人的,而且在其员工的培训和考核体系上,数据分析能力也被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维度。
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工业巨头在数据采集和分析领域的投资还在不断加码,而国内的绝大多数企业也正在掀起一场数据采集和分析利用的热潮。
浅谈对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理解
浅谈对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理解“工业4.0”是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概念。
它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出继以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三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三大工业革命之后,全球化分工使生产要素加速流动和配置,市场风向变化和产品个性化的需求对企业反应时间和柔性化能力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
所谓工业4.0,是相对于前三次工业革命而言:工业1.0指的是18世纪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机械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业2.0指的是:始于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依靠生产线实现批量生产;工业3.0是20世纪70年代后开始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依靠电子系统和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
工业4.0有何神奇之处?简而言之,工业4.0主要是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工业生产相结合,最终实现工厂智能化生产。
工业4.0可以理解为定制化智能生产,每个消费者都可以通过消费商联盟根据自己的需求支配企业的生产。
当然,实现这一目标绝非易事,智能制造的基本条件是需要更高的自动化程度,此外还要实现工厂、消费者、产品、信息数据的互联,重构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这要涉及到一系列问题。
德国专家们提出的“工业4.0”的全新理念,主要就对联网工厂以及相关方面的演变进行研究。
以消费商联盟为基础,集中消费者的需求对产品开发、物流以及生产的集成将通过材料流、产品流、以及信息流得以实现,从而构建高度复杂又极为高效的全球化生产运营。
这样一来,一条生产线就能够跟供应商以及消费信息进行连接,从而根据消费者需求对生产环节进行动态调整,并对所交付的原材料进行相应调整。
互联网+消费商联盟为产业与互联网融合下的工业4.0提供了实现途径,在云计算这样的一种新技术载体下,互联网+消费商联盟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对推进产业转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企业内部组织架构的转变,带来新的巨大影响,而产业能否利用消费商联盟的支点在“互联网+”的转折点上占领先机,已关乎产业未来。
德国“工业4.0”战略对中国制造业的启示
德国“工业4.0”战略对中国制造业的启示德国是世界制造业强国,为了提高其工业竞争力,提出了“工业4.0”战略,这被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革命。
目前,我国制造业存在着总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缺少高新技术制造支撑,能耗高,制造业总体低水平徘徊等问题。
因此,借鉴德国“工业4.0”战略,提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
标签:德国“工业4.0”战略;中国制造;发展启示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05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制造业的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借鉴德国“工业4.0”战略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机制,借助于正在迅速发展的新产业革命的技术成果,有利于加快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1 德国“工业4.0”战略的内涵德国“工业4.0(Industry4.0)”战略是德国政府确定的面向2020年的国家战略,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技术与生产方式,是人、机器和数据相互连接而构成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是一种生产要素互联环境下的智能生产。
其以“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为重点,基础是分布式、自发式的生产流程与大规模、单件生产趋势的日益融合,不断进行工业技术领域新一代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生产工艺的自动化提速或效率的提升,也体现在从设计研发、生产到运输配送、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取最高的生产效率,以及供应链高效对接、消费者积极参与等。
2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困境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是极为严峻的挑战。
首先,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去工业化与产业空心化的危害后,重新提出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本土,并与数字化、智能化紧密相连,我国制造业水平与其有不小的差距。
比如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英国提出“英国工业2050战略”,欧盟提出“欧盟2020战略”。
其次,在低端制造业领域,东盟国家、越南、印度及拉美国家试图超过中国的阻碍,他们以更低的成本向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我国人力资本丧失了优势。
浅谈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范本模板】
浅谈德国工业4。
0与中国制造2025近日,在课堂上,老师上课时谈起了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这是在工业工程领域中时下热点的话题,对此,我也借此机会学习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
通过查找了相关的论文和背景资料,我了解到当前,德国工业 4。
0、美国工业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 2025 规划相继出台,世界各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
我国企业如何在此次工业革命浪潮中脱颖而出,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命题。
德国作为世界八大工业国之一,其优势领域主要有电子、航天、汽车、精密机械、装备制造、军工等.德国工业以技术领先、品质精良而著称,但成本较高。
德国工业4.0,这一概念是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
其描绘了制造业未来的前景,提出继以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三次工业革命后,人们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系统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德国工业 4。
0 的提出将成为工业战略性的革命,而中国也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工业革命,从而提出了中国制造 2025。
目前,我国经济体系已经逐渐由以农业为主转型为以工业为主.但是,相对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我国的工业由于发展时间过短等原因,一直处于多制造、少创造的尴尬地位。
当前,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为抓住这一机遇,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该规划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并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
该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 明确提出,到 2025 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 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使中国工业与世界先进工业接轨,建设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使我国实现由“世界制造大国"向“世界制造强国"的根本性转变。
中国制造企业如何迈向工业4.0
中国制造企业如何迈向工业4.0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全球经济的不息变化,工业4.0已经成为当前全球制造业领域的热门话题。
工业4.0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的生产方式。
为了适应这个时代的潮流,中国制造企业亟需加速迈向工业4.0。
本文将探讨中国制造企业如何冲破当前面临的挑战,迈向工业4.0。
起首,中国制造企业需要加大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投入。
信息技术是工业4.0的核心,企业要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务必要尽快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
中国制造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来提升自身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也可以引进国外领先的信息技术和人才。
其次,中国制造企业需要加强与相关企业和供应链的合作。
制造业的整个供应链包括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多个环节,只有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合作,才能实现生产过程的柔性化和智能化。
中国制造企业应乐观主动地与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合作,共同探究工业4.0的实践,实现信息的共享、资源的共享和技术的共享。
第三,中国制造企业应加大对人才的培育和引进。
工业4.0要求企业具备高技能、高素养的人才队伍,而目前中国制造企业在这方面还有相当的差距。
制造企业应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宁工作效率。
同时,也应引进国外具有相关技术和阅历的高层次人才,加速工业4.0的落地和推行。
第四,政府应加大对工业4.0的支持力度。
政府在政策、资金和法规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可以增进中国制造企业迈向工业4.0。
政府可以建立相应的政策激励机制,提供税收、贷款等方面的支持,鼓舞企业在科技创新和生产线改造方面进行投资。
同时,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引导企业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生产,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宁市场竞争力。
在迈向工业4.0的过程中,中国制造企业还要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由于技术更新的速度很快,企业需要不息跟进新技术的进步,不息进行技术创新。
2024年浅谈德国“工业4.0”及其中国化
2024年浅谈德国“工业4.0”及其中国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的工业生产方式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革。
其中,德国的“工业4.0”概念引领着这场变革的潮流,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工业4.0的理念。
本文将对德国“工业4.0”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其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
一、德国“工业4.0”概述德国“工业4.0”是一个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制造理念,旨在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它代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继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之后,人类进入了智能化时代。
这一概念最早在2011年由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提出,2013年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迅速成为德国的又一标志性名片。
1.1 定义与特征工业4.0的核心在于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进行实时数据处理和智能决策,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灵活性和个性化。
这种生产模式突破了传统制造业的局限,将生产、供应、销售等各环节紧密连接,形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网络。
1.2 关键技术支撑工业4.0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撑,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增强现实等。
这些技术相互融合,为工厂数字化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物联网技术使得设备之间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和交换;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决策提供依据;大数据和云计算则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
二、中国化工业4.0的发展与实践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对工业4.0的发展充满期待。
近年来,中国政府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旨在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型。
德国“工业4.0”的成功实践为中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1 政策推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4.0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以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与德国等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工业4.0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区别是什么【详解】
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区别是什么【详解】第一篇: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区别是什么【详解】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区别是什么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更多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
比较两个战略可以看出各有特点,除了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不同之外,还存在战略思想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015年,中国在分析国内外市场的基础上,遵循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客观规律,编制中长期十年规划,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十个重点行业,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其他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传统行业,以及相应的供应链和销售网。
其主线是两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推进智能制造,主要形式是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
比较两个战略可以看出各有特点,除了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不同之外,还存在战略思想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德国工业4.0为德国工业发展描绘了细致的发展蓝图,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特有的认真与严谨,在战略思想、基础研究、技术教育、政策机构和措施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
1.战略思想的差异比较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德国工业4.0战略是一个革命性的基础性的科技战略。
其立足点并不是单纯提升某几个工业制造技术,而是从制造方式基础层面上进行变革,从而实现整个工业发展的质的飞跃。
因此,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内容并不拘泥于工业产值数据这个层面上“量的变化”,而更加关注工业生产方式的“质的变化”。
相对于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则强调的是在现有的工业制造水平和技术上,通过“互联网+”这种工具的应用,实现结构的变化和产量的增加。
这种区别就好比《中国制造2025》是在工业现阶段水平和思维模式上寻求阶段内的改进和发展,德国则是寻求从工业3.0阶段跨越到工业4.0阶段,实现“质的变化”。
智能制造: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目标: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 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德国工业4.0三大主题
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
务联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
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
4、绿色发展工程
破解环境和资源制约,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特 别提到节能减排降耗、提 高资源利用率。
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已 经成为中心任务。因为工 业占我国整体能源消耗的 73%。
(一)制造业创新中心(工 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
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
围绕重点行业
转型升级和新 一代信息技术、 智能制造、增 材制造、新材 料、生物医药 等领域创新发 展的重大共性 需求
到 2020 年 , 上 述领域实现自 主研制及应用。
到2025年,自主知 识产权高端装备市 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核心技术对外依存 度明显下降,基础 配套能力显著增强, 重要领域装备达到
开发一批标志性、带 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 重大装备,提升自主 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 能力,突破共性关键 技术与工程化、产业 化瓶颈,组织开展应 用试点和示范,提高 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 竞争力,抢占竞争制 高点。
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 造2025》计划
《中国制造2025》从国家层面确定了我国 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
明确提出: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以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 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现制造业 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竞争创新的社会机制 重塑 国家工业战略的制定 及推进
浅谈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浅谈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引言“工业4.0”作为当前国际上热门话题之一,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在中国,也有类似的工业发展计划,即“中国制造2025”,两者都在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对制造业进行升级改造,提高生产力和工业竞争力。
然而,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之间的差异,在实施和目标方面有很大的差别。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工业4.0和制造2025的概念工业4.0工业4.0,最初由德国提出,是指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制造业带来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全面改造。
德国以推进工业4.0为战略目标,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智能化生产和优化供应链等方式,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竞争力,推动德国制造业的发展。
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为应对国际制造业格局变化,提高中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而制定的战略计划。
通过实施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制造、产业协同等措施,提升技术能力、缩小和消除与发达经济体在制造领域的差距,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
差异比较驱动因素德国工业4.0在驱动方面主要是在技术方面的升级改造,特别是在数字化、可视化和互联网技术方面。
而中国制造2025的驱动因素1则更多地关注实质性的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
中国制造2025的关注点主要是传统制造业的创新和加速升级,而工业4.0的关注点主要是通过新技术来提高现有制造业的效率和灵活性。
发展阶段德国的工业4.0是在德国制造业已经相对成熟的基础上推出的,通过在原有制造业生产过程中整合最新技术,使其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但是,中国的制造业仍1唐树森等. 制造2025与“工业4.0”[J].工业技术经济,2015(09):3-10.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从全球供应链中仍处于低端市场,与德国制造业总体差距很大。
战略目标德国的工业4.0 主要的战略目标是帮助公司提高竞争力,提高生产率并开发新市场。
而中国的制造2025 的战略目标是促使中国的可持续性发展。
深度解读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98页)
积极解 决资源 环境的 问题
直接扶 持战略 性新兴 产业
加大研发和教 育培训投入
三、工业4.0对全球制造业的冲击
(二)工业4.0背后的秘密
三、工业4.0对全球制造业的冲击
Google进军制造业
三、工业4.0对全球制造业的冲击
中国机械行业的崛起
三、工业4.0对全球制造业的冲击
(三)日本如何看工业4.0?
(四)工业4.0为何引起广泛关注?
改变了制造业模式 改变制造业思维
改变
改变了创新模式
一、带着疑问看德国工业4.0
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启示2: 制造业互联网思维,组织架构要调整
一、带着疑问看德国工业4.0
传统的分工合作
1980: OEM价值链 • 仅将零部件的生产分包给不同的供应商
1. 研发
2. 设计
五、中国版工业4.0畅想
“两化融合”与工业4.0异曲同工
十七大
提出“发展现代 产 业体系,大力推 进 信息化与工业化 融 合,促进工业由 大 变强”的战略思想
十七届五中全会
十八大
提 出 “ 推 动 信 息 化 提出“坚持走中国特 与 工业 化 深 度 融 合,色新型工业化、信息 加 快 经 济 社 会 各 领 化道路,推动信息化 域 信 息 化 ” 的 战 略 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思想 全面推进“四化两型” 建设”的战略思想
1980以来,每40个月翻一番 数据量增速,是GDP增速的4倍 数据处理能力,是GDP增速的9倍
2000年人类信息75%是模拟数据,2007年是6%,现在1%?
全球数据量预测(单位ZB)
四、对未来制造业的探讨
制造业大数据
A
产品数据
B
运营数据
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_工业技术论文本文通过对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概念的阐述,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重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为今后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1 工业4.0 提到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在人类近代史的两百多年中,人类由农耕时代进入到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工业史上先后历经了三次工业革命[1],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世界各地区、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格局被不断的改写,人类迎来了第四次科技革命——工业4.0时代[2]。
在每一次的工业革命中,工业革命的核心和焦点就是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提高了生产力。
但我们要明白一个概念,科技革命不等于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是推动工业革命的源动力,从而在工业领域产生了形态上变革,其表现的形态就是生产制造模式,所以,当第四次科技革命到来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工业4.0的核心和焦点就是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
第四次科技革命——工业4.0到底是什么?首先要说一下关于创新的三个特征。
创新的第一个特征;颠覆性:例如互联网是颠覆性的创新,改变了人的意识和行为,甚至社会的伦理道德,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今的我们,如果没有手机、或者说,手机没有网络,我们是否能够适应那样的生活?相信大部分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因为我们适应不了,所以,我们说,互联网是颠覆性的创新。
创新的第二个特征;价值性:价值性就是指研究开发产品是价值性的创新,人们可以直接运用这些开发成果创造价值,我们的发明,我们研究是否具有价值,能否服务于社会,对事物价值性的考量是创新的一个重要特征。
创新的第三个特征;影响性:在这里特别说一下工业4.0,工业4.0是影响性的创新,运用新型发展中的技术来影响工业的发展,工业4.0也不是对原有工业内容的颠覆,是在先进工业基础上,对原有生产制造模式、先进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工业4.0”与“中国智造”
“工业4.0”与“中国智造”作者:方晓东张延伟王维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第19期摘要:“工业4.0”是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是科技及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到来给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符合国家发展趋势。
发展“工业4.0”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联合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既要发挥我国的现有优势,又要吸收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经验,互惠互利、各取所长、共同发展。
我国从事制造业及相关行业应抓住机遇,尽快地投身到“工业4.0”这场促进生产力变革之中去。
关键词:工业4.0;工业革命;要素驱动;全要素生产率DOI:10.16640/ki.37-1222/t.2016.19.1970 引言“工业4.0” 是一场即将到来的对工业届乃至整个社会的颠覆性革命,它是改变现行制造业思维、生产模式甚至整个社会的创新模式。
1 “工业4.0”概念“工业4.0”也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
近代工业发展史已经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其标志为:蒸汽机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后半叶,其标志为:电气化的广泛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在二次大战之后,其标志为: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第三次工业革命利用电子和信息技术(IT)提高了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及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概念的出现,促成了对“工业4.0”概念的构想。
“工业4.0”概念源于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德国人起初只是构想通过物联网媒体来提升他们的制造业水平,保持其制造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随后,德国成立了“工业4.0 工作组”,并于2013 年4 月发布了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 战略的建议》,在德国工程科学院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同年将“工业4.0”项目纳入了《高技术战略2020》的十大未来项目中,从而将“工业4.0”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1]。
张应春谈管理:中国制造离工业4.0究竟有多远
张应春谈管理:中国制造型企业离工业4.0究竟有多远?导读:最近“机器人”和“工业4.0”比较时髦,出现的频次也越来越高,制造业内众多能人都跃跃欲试,想大显身手,抢占先机。
在德国,工业4.0 确实已上升为德国的国家级战略,但就连德国业界都有300多种对于“工业4.0”的不同阐述……什么是工业4.0?中国制造离工业4.0有多远?中国制造将如何面对工业4.0?一、什么是工业4.0?中小制造型企业离工业4.0究竟有多远?汉诺威工业展是工业上面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展览会,每一届工业展,都会有一个主办国和一个协办,2016年,德国作为汉诺威工业展的主办国,而美国作为协办国。
为了解答这个话题,我参加了德国“汉诺威工业展”,并与“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研究工业4.0的教授作了深入探讨。
1、人类发展史上的3次工业革命一谈到工业4.0,我们就一定得讲一讲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人类就开始进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期,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是20世纪后半期,约在第二次世纪大战以后,我们人类进入了科技时代。
我们不禁想问,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了吗?当我在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跟研究工业4.0的教授进行沟通的时候,那个教授说,“德国推行工业4.0就是第4次工业革命。
”他把工业4.0放在如此的高度上,顿时让我对工业4.0的神秘面纱越发充满好奇感。
其实,很多的德国方面的教授以及相关的企业家、专家,还没有对这个工业4.0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义,但却都有相应的属性、特征。
比如,工业1.0时代对应的是制造业发展的手工时代、手工化,是劳动密集型的手工作业方式;工业2.0时代对应的设备化,依靠设备取代了大量的手工改作业;工业3.0则是自动化,依靠设备升级、改造做到自动化;而工业4.0的提出其实就是将企业里的生产智能化。
所以,通俗讲,工业4.0追求的是生产设备的智能化运作。
中国企业对工业4.0很期待,也很纠结
中国企业对工业4.0很期待,也很纠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厂”,制造业在中国社会乃至世界经济格局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在受到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欧美制造业“升级”的影响下,中国工业亟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而工业4.0被许多业界人士认为是中国工业的未来之路。
然而,从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的研究来看,中国企业距离工业4.0尚有不小的距离。
中国大多数企业处在关注与研究工业4.0阶段在全球长期处于优势地位的德国制造业已经认识到工业4.0战略的重要性。
2013年,BITKOM、VDMA和ZVEI 开展的关于“德国工业4.0战略前景”的调查显示,47%的公司表示它们已经积极参与到工业4.0战略中;18%的公司表示它们正参与德国工业4.0战略的研究工作;而12%的公司声称它们已把该战略付诸实践。
相比而言,中国企业对于工业4.0的参与度远低于德国。
调查显示,在对工业4.0有所了解的业内人士中,表示自己供职企业已实践工业4.0战略的,仅占8.33%;表示已制定推行工业4.0战略的,仅占9.38%。
从调查看,中国企业对顺利推行工业4.0,显得信心不足,企业目前普遍处在观望和研究阶段。
调查显示,在对工业4.0有所了解的业内人士中,23.96%的受访者表示所供职的企业在参与研究工业4.0课题,36.46%的受访者表示所供职企业正在关注工业4.0的信息。
而在各类企业当中,三资企业参与工业4.0的积极性高于国企和私营企业。
三资企业仅有3.7%的从业者表示尚未参与工业4.0,国有企业12.28%的从业者表示未参与,而在私营企业,20.69%的从业者表示所在企业未参与工业4.0的研究及实践。
从调查看,不少三资企业处在研究工业4.0课题阶段(29.63%),而国有企业则处在关注工业4.0信息的阶段(35.09%)。
工业4.0将影响中国企业未来的命运虽然受中国工业发展水平、技术能力及人才因素等的限制,中国企业对工业4.0的参与度不够。
浅析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的现状及发展
浅析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的现状及发展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世界制造业的格局将进入新的调整期。
我国工业制造从业人员对下一阶段工业发展趋势认识还比较肤浅。
德国推出的工业4.0战略能给中国制造将来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文章对德国工业4.0进行了介绍,对比中国制造业目前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对“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过程中将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觀点。
标签:工业4.0;中国制造;产业升级1 概述工业1.0是以蒸汽机为标志,以蒸汽动力取代人类劳动力,从而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进入工业时代。
工业2.0是以电气化被广泛应用为标志,用电力驱动机械取代蒸汽动力,工业也进入了大规模生产时代。
工业3.0是以广泛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为标志,使生产制造业的自动控制能力大大提高。
工业3.0即第三次工业革命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工业生产能力已经超过了人类的消费能力,众多工业产品已进入了产能过剩时期。
以中国服装制造业为例,2015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生产299亿件服装,国内消费90亿件,剩余200多亿件无市场,贱价外销80亿件,去年一年库存120亿件,服装行业近几年累计的库存保守估计至少在500亿件以上。
工业3.0以来,传统的工业技术一直占据制造业的重要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工业技术的弊端已显露出来,如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企业对产业信息掌握不全等问题,都制约着制造业的发展。
因此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第四次工业革命呼之欲出。
2 德国工业4.0德国于2011年初步提出工业4.0概念,2013年4月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工业4.0概念渐渐引人注目。
其意在坚守德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中从新引领全球制造业,抢占市场先机。
德国工业4.0是一个跨时代的新兴概念,它的战略框架可以用“1438”模型阐述。
包括:“1”个网络、“4”大主题、“3”个集成、“8”项优先行动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 4.0与中国企业
工业4.0(Industrie 4.0)是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工业4.0”研究项目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资助,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形成,并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
德国联邦政府投入达2亿欧元。
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战略,并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该战略已经得到德国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广泛认同,弗劳恩霍夫协会将在其下属6-7个生产领域的研究所引入工业4.0概念,西门子公司已经开始将这一概念引入其工业软件开发和生产控制系统。
“工业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
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
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
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PS,Cyber-Physical System) 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如果有人说“工厂会解决当前全球面临的问题”,您可能会觉得这是在说大话。
但现在真有一个国家正在努力实现这一宏伟概念,这个国家就是德国。
现在,德国政府提出了高技术战略“工业4.0”(Industry 4.0),并开始推进这个产官学一体项目。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概念,那就是“互联工厂”。
就是通过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将工厂与工厂内外的事物和服务连接起来,创造前所未有的价值、构建新的商业模式,甚至还能解决很多社会问题。
工业4.0的大体概念是在2011年于德国举行的工业设备展会
“Hannover Messe 2011”上提出的。
在2年后的
“Hannover Messe 2013”上,由产官学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WG)发表了最终报告(有德语版和英文版)*。
下面,笔者就根据该最终报告来解读一下工业4.0。
*工业4.0工作组内不仅有能够代表德国的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还从政府机构聘请了观察员。
主要企业有ABB、巴斯夫、宝马、博世、戴姆勒、英飞凌、思爱普(SAP)、西门子、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及通快(TRUMPF)等。
定位于继机械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化(第二次工业革命)、自动化(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在中国,制造业正经历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
政府颁布了许多令人振奋并前景大好的计划和政策,投入了大量的投资和努力,帮助中国的制造企业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及技术密集型。
在“德国工业4.0”近期被正式提出之前,一些国内的先
进新兴企业早就在“智慧化生产,智慧工厂”这些经营理念下开展业务经营和产品定位了。
那这些其实也是德国工业4.0理念最务实的中国化理解,具体的说就是让生产中物理的things(物,零件,产品,机器……)CPS起来。
让工厂零件、产品与机器可以相互交流,人和机器可以互动;让标准化生产更标准、效率、稳定;一次性生产的产品也可以通过颇具收益的方式制造出来。
让我们看看这些企业是怎么做的呢?“江苏光导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是设立在江苏的由外
籍留学博士领军的企业,他们除了RFID之外,更多地以各种光学图像获取地实现“物”的数据化,然后辅以现代自动化科技手段,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客户自己专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之外,从检测、控制、辅助生产的角度,提供机具设备,工业机器人等,帮助其建立可以自行运转的工厂。
其实他们另一个最直接的意义是解决了大多数工业1.0~3.0的中国企业的普遍的一个问题:工业企业往往急于生产本身的开展,却忽视了生产中检测和制造辅助用设施的开发配置,由于低端人工检测和其他防呆、防护辅助手段普遍缺乏精确、效率和安全保障,无信息化可言,严重拖累着生产率的提高。
工业4.0,不仅意味着技术的转变、生产过程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整个管理和组织结构的调整。
任何一个公司或者国家单打独斗都不可能改变全球制造业,只有合作,各个企业、学科、行业都要来进行合作,这样才能达到双赢的状态,才能真正迎来工业4.0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