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教案合集(33页)
《广东版》高一语文必修3小说单元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广东版》高一语文必修3小说单元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广东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小说(1)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不同时代的中外短篇小说的不同特点,从分析小说的艺术形象出发,联系作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小说的主题。
(2)学习小说中人物的描写技巧,更加全面地理解小说。
(3)了解、把握小说的特点,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2.能力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领略小说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和描写方法。
(2)通过本单元的阅读欣赏,提高欣赏短篇小说的能力,尝试动手进行微型小说的创作。
3.情感目标:通过本单元所选短篇小说的阅读欣赏,感受小说人物复杂多才的内心世界,用心揣摩体悟小说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单元教学要点:1. 指导学生在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把握艺术形象和描写方法的基础上理解深厚的思想内容,体会各种描写方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 引导学生认真品读,掌握短篇小说的特点。
3. 通过本单元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学会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作家的创作意图正确把握小说的主题,体会作品语言的独特魅力,提高欣赏短篇小说的能力。
4. 指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的想象尝试写微型小说。
5. 掌握小说体裁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12课时四、教学手段:可编排成舞台剧的形式,或采用多媒体平台及网五、教学设计理念: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交流。
六、教学活动:(一)、单元导入:以介绍小说特点来导入,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二)、基本阅读:u A、阅读小说《药》(3课时):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从小说三要素入手,分析本篇小说的特色--情节上的双线结构,找出明线暗线,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了解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关系。
教与学互动设计:准备活动:(1)学生通过上网或查书籍的方式找出作者鲁迅的简介和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教案[001]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教案[00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报任安书》的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理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含义;了解苏轼的历史地位、代表作和文学特点,掌握他的诗歌鉴赏方法;了解“士为知己者死”的故事背景、故事内容和寄托;掌握《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内容以及对中国的影响;了解与华盛顿有关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故事,并运用所学知识分享观点;了解《论语》的作者、背景、思想体系和方法,掌握阅读《论语》的方法;了解《荀子》的作者、背景、思想体系和方法,掌握阅读《荀子》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和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情感目标: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文明遗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苏轼的历史地位、代表作和文学特点,掌握他的诗歌鉴赏方法;了解《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内容以及对中国的影响;了解与华盛顿有关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故事,并运用所学知识分享观点;了解《论语》的作者、背景、思想体系和方法,掌握阅读《论语》的方法;了解《荀子》的作者、背景、思想体系和方法,掌握阅读《荀子》的方法。
2.教学难点:掌握苏轼的诗歌鉴赏方法;理解《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了解《论语》和《荀子》的思想体系。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导引播放《红楼梦》的片段,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并启发学生对文学进行思考。
2.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报任安书》的背景和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含义,并分组讨论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 苏轼的诗歌鉴赏介绍苏轼的历史地位、代表作和文学特点,然后通过阅读苏轼的诗歌,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意境、韵律和形式,并探究苏轼的诗歌鉴赏方法。
4. 经典名篇解读分组阅读《南京条约》的原文,了解其签订的时间、地点、内容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同时结合历史背景,探究条约签订的原因和背景。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教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教案第一节: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对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并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形式;2.分析课文的主题和思想;3.掌握课文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4.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5.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意识。
第二节: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形式;2.分析课文的主题和思想;3.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第三节: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学习《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的以下几篇课文:1.《古文观止》2.《岳阳楼记》3.《神牛》4.《望庐山瀑布》5.《晏子春秋》第四节: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分析课文的主题和思想;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开放式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意识;3.分组阅读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不同的课文进行阅读,然后组织小组展示和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4.写作法:通过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五节: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和思想。
2. 讲授课文(20分钟)通过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分析课文的主题和思想。
3.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不同的课文进行阅读,然后组织小组展示和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4. 个人写作(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课文的主题和思想,进行个人写作,并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和评价。
5. 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第六节: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写作中的表现;3.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和兴趣。
第七节: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讲授、讨论、分组阅读和写作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最新版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全册 共123页 附答案)
最新版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全册共123页附答案)第1课黄山记学习重点 1.理清文章结构,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
2.品味精彩语句的语言表达效果,分析议论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描写山的古诗文名句1.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5.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7.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肩糗.()②菡萏..()③褶.皱() ④狭仄.()⑤战栗.( ) ⑥氤氲..( ) ⑦凝眸.( )⑧诡.奇( ) ⑨绮.丽( ) ⑩虔.诚( ) ⑪龙蟠.坡( )⑫摄.身光( ) ⑬前拥后簇.( ) ⑭毫不悭吝..( ) ⑮翩.然起舞( ) ⑯瞬.息万变( ) ⑰喑.呜变色( ) (2)多音字 ①⎩⎪⎨⎪⎧参.加( )参.差( )人参.( )②⎩⎪⎨⎪⎧刹.那( )刹.车( )③⎩⎪⎨⎪⎧ 煞.费心机( )煞.尾( ) ④⎩⎪⎨⎪⎧翘.首( )翘.尾巴( ) ⑤⎩⎪⎨⎪⎧拾.级( )捡拾.( ) ⑥⎩⎪⎨⎪⎧削.壁( )削.皮( )⑦⎩⎪⎨⎪⎧逸兴横.飞( )飞来横.祸( ) 2.辨形组词 (1)⎩⎪⎨⎪⎧ 缭( )瞭( )燎( )潦( )(2)⎩⎪⎨⎪⎧ 缥( )漂( )瞟( )剽( )(3)⎩⎪⎨⎪⎧拔( )拨( )跋( )泼( )(4)⎩⎪⎨⎪⎧誉( )誊( )眷( )券( )3.理解词义 (1)氤氲: (2)悭吝: (3)大手笔: (4)煞费心机: (5)高风峻骨:(6)扑朔迷离:(7)逸兴横飞:(8)卓绝云际:4.选词填空(1)暴发·爆发①由于连日下雨,引发山洪________,导致泥石流灾害。
粤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药教案
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品的写作意图,理解小说的揭示病态社会、引起疗救注意的主旨。
2.学习小说用双线索组织材料、深化主题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1.理解思路,归纳主题2.理解人物,分析描写3.赏析景物,理解暗示【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从分析背景、情节入手赏析作品主题。
2.学习小说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欣赏环境描写,品析自然环境描写营造出的氛围及其在表现小说主题上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1.欣赏小说的主题、人物描写技巧和结构。
2.领悟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乌鸦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1.朗读法。
如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法。
如对小说的主题及“花环”“乌鸦”的深刻含义的理解,教师应力求让学生研讨,自己只作相机点拨。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目标】一、导语设计辛亥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然而我们想想,无数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最终又换来了什么?民族依旧黑暗,国民依旧愚昧。
多么可悲呀!一个人病了,有医生给开药吃,方可痊愈。
一个民族“病”了,又有谁来开这个药方,开什么“药”呢?请让我们拜读鲁迅先生的又一透视国民灵魂的名作《药》!二、小说三要素及解题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小说必须要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可以是反面的,也可以是正面的。
一篇小说可以塑造一个人物形象,也可以塑造多个人物形象。
情节是小说的另一个要素。
人物的性格必须在相应的活动中表现出来,而这些活动就构成了小说的情节。
小说的情节既要吸引人,又要合乎情理,安排情节不能脱离生活。
环境是小说的第三个要素。
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要和人物的表现、心情、身份、时代相适应。
三、检查预习掌握下列字的读音(见投影)窸窣蹩进拗开搭讪板滞跄踉瘐毙丛冢竦然黯然攫取乖角儿四、背景介绍《药》写于1919年4月25日,发表于1919年5月《新青年》第六卷第5号上。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教案[001]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教案[001]一、教案背景和目标教案背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是广东省教育厅编写的高中语文教材。
本教案旨在针对该教材的第一单元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该单元的知识和技能。
教案目标1.理解课文《老马识途》中的情境、人物和情感,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读。
2.学会使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善于运用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文《老马识途》的整体阅读2.课文重要词语的解析3.课文的情感分析和文本解读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语文必修2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对于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
•学生对于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和主题需要进一步掌握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和引入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乡村风景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受。
2.引入: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引发学生对于作品《老马识途》的猜测和想法。
正文教学1.课文整体阅读–教师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的位置。
–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词语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进行解析,包括实词和比喻手法使用的象征性词语。
–学生根据课文和教师的引导,解析并记录关键词的意义和象征意义。
3.情感分析和文本解读–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情节:比如,为什么作者用。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册教案(word版,33页)1
2021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册教案(word版,33页)1第一单元感悟自然一、活动目的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会观察自然、欣赏自然,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诗意情怀,提高感受和欣赏自然美的能力。
2、掌握多种描写技巧,学习用游记体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二、活动中心:感悟自然,亲近自然。
三、活动方式1、成立小组: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组9人左右,推举一个小组长,分小组活动;2、制订方案:每个小组按“活动指引"进行规划,要求可行性与创造性结合;3、每位学生都要准备一个活动记录本,记录别人的和自己的思想,发言的提纲等,活动结束上交。
四、活动时间:8个课时.第一至四课时一、活动主题:欣赏大自然的声、形、色、味,感悟自然之美;了解自然的人文内容,体悟自然与人的关系;从人与动物的关系变化中,思考自然生命的变化。
二、活动过程:(一)研读《瓦尔登湖》1、问题探究:⑴速读课文,找出道出瓦尔登湖总体特点的词句,看看文章怎样体现这些特点。
【深邃和清澈(或清亮、深碧)】⑵课文对瓦尔登湖湖水颜色变化的描写细致入微.把有关的描写找出来,体会作者的心境。
⑶结合课文说说瓦尔登湖是如何“坚持着自身的纯洁的”。
2、总结,谈体会。
(二)研读《**记》1、问题探究:⑴速读文章,谈谈文章怎样描写**山峰、云海的.⑵写黄帝在这里飞升是“传说”,和李白等人有诗文留下为证,显然不同,为什么要选用“传说”这一材料呢⑶写李白等人的诗、文有什么作用⑷第二部分与全文中心有什么关系⑸第二部分和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2、总结,谈体会。
(三)研读《巩乃斯的马》1、问题探究:⑴找出文中有关马奔跑的两个典型场面,体会其中所融入的作者的情感。
⑵作者在对马的描写和赞美中寄托的怎样的人生理想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教益2、总结,谈体会:马和其他一些充满力与美的动物,历来是艺术家钟爱的表现对象。
广泛欣赏此类题材的艺术作品,领略其中的艺术魅力,思考不同的艺术种类在表现动物之美时有什么异同之处.(四)组织一次游览活动:1、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全部感,去捕捉大,发挥想象和联想,想想自然美景哪些与人的生活经验与人的经验知识相通。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教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教案一、课程简介《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是广东省教育厅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适用于广东省普通高中三年级学生。
本教材通过选取经典文化、文学作品和时代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人文关怀和反思能力。
本教案涵盖了全书的所有章节,包括主题探究、文本解读、知识点阐释、语言运用、思考拓展等部分。
二、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包括: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本册教材的主题、文本和知识点;2.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解读文本的能力;3.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表达和写作水平;4.通过思考、互动和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想变革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人的自我认知1. 主题探究通过阅读《论语》和《目送》,了解儒家思想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2. 文本解读学习《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和《山楂树之恋》,掌握寓言故事和现代小说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知识点阐释深入理解“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数学背景和含义,学习成语“枯木逢春”的典故和用法。
4. 语言运用通过语言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公开发言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
5. 思考拓展启发学生思考自我认知的现实意义,探究珍视自我和关爱他人的互动关系。
第二单元人文精神的追求1. 主题探究通过阅读《南京大屠杀见证与历史反思》、《乡土中国》等文本,引导学生思考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2. 文本解读学习《春蚕》和《人间词器》等文体多样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理解能力。
3. 知识点阐释深入理解“悲剧”和“喜剧”的本质和区别,学习古代诗词和现代文学的传统和创新。
4. 语言运用通过模拟联合国会议、阅读和写作作业等方式,提高学生思考和表达人文关怀的能力。
5. 思考拓展启发学生思考自然、人文、科技和社会的循环关系,探究深化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单元奋斗与成长1. 主题探究通过阅读《红楼梦》和《失乐园》,探究人生奋斗和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2. 文本解读学习《虞美人·听雨》和《小李飞刀》,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古典诗词和武侠小说的能力。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教案 第二单元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 教案第二单元
粤教版高一下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走进科学获真知教案及同步试题并答案
4 说数
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6 寂静的春天
7 这个世界的音乐
8 足不出户知天下
表达二亲近科学宣传科学
科学,人类文明的奇葩、硕果。
科学,拓展了人类的时空。
科学小品,科普活动中的轻骑,它方便、灵活,适应面广,既可“小题大做”,也可“大题小做”。
它可在各学科之间纵横驰骋,甚至将自然科学、现实生活、社会科学联为一体。
它融说理、抒情于一体,一身而兼有杂文的犀利、论文的深刻、散文的情致、随笔的轻松、诗的醇郁。
在科学已成为社会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重要因素的今天,让我们驾驭这一轻骑,走进科学世界。
单元目标
语文应用
本单元选入的五篇科学小品,或从正面展示科学的伟大力量,或从反面思考科学的消极影响,体现人们对科学的辩证认识。
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智慧与力量,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同时,在科学小品这类特殊体裁作品。
高中语文教案粤教版必修3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粤教版必修3教案【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粤教版必修3教材的背景和特点;2.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重点知识:1.教材背景和特点;2.阅读技巧和理解策略;3.文言文赏析和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教师通过介绍教材的背景和特点,引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Step 2:阅读训练1.教师导入阅读训练环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的片段,提取重点信息,并运用分析、概括、理解等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Step 3:赏析文言文1.教师选择合适的文言文材料,进行赏析,教授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Step 4:写作训练1.教师选择合适的写作题材,进行写作训练,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Step 5: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Step 6: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点评学生的表现,并提出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训练、文言文赏析和写作训练等环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总结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回顾和梳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本节课的内容,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整个教学过程严密组织,内容有机衔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了知识和能力。
粤教版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小说(1)(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版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小说(1)(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小说(1)基本阅读篇目:《药》、《项链》、《等待散场》、《差别》9、药鲁迅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习作品明线暗线相互交织的结构方法与景物描写的作用;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内容。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文深刻的思想内容。
3、过程和方法:阅读法、讲解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以明线和暗线、气氛描写为人物和主题服务。
2.难点: 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字词正音:蹩bié(脚腕或手腕扭伤) 悉卒xīsū(拟声词,轻微的拆裂或摩擦声) 胛jiá(胛骨) 攫jué(抓) 拗ǎo(用手折断) 讪shàn(难为情的样子) 冢zhǒng(坟墓) 瘐yǔ(在狱中受刑,饥寒、疾病而死) 竦sǒng(同悚,惊惧) 剥bāo在课文中不念bō。
词语补释:*悉悉卒卒:拟声词,形容轻微的拆裂或摩擦声,这里形容穿衣服的声音。
悉卒xīsū。
*蹩进:躲躲闪闪地走进。
蹩b ié。
*攫取:抓取,掠夺。
攫jué。
*黯淡:暗淡。
(光色)昏暗,不鲜艳。
*搭讪:为了想跟别人接近或敷衍尴尬的局面而找话说。
讪shàn。
*满门抄斩:抄没财产,杀戮全家。
*攀谈:拉扯闲谈。
*板滞:呆板,停止不动。
*瘐毙:旧时关在牢狱里的人因受刑或饥寒、疾病而死亡。
瘐:yǔ。
*丛冢:乱葬在一片地方的许多坟墓。
冢:坟墓。
*宛然:仿佛,逼真地。
*褴褛:衣服破烂。
褴褛lánlǚ。
*羞愧:感到羞耻和惭愧。
*竦然:惊惧的样子。
"竦"sǒng通"悚"。
阳文: 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笔画凹下的叫阴文。
注① 拗开: 用手掰开。
拗ǎo用手折断。
题意:三层含义:1.人血馒头不是药,这迷信的结果,只会使人早日丧生。
高一语文必修3全套教案二 粤教版 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3全套教案二12、荷花淀一、教学目的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含蓄而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和动作细节描写对表现小说诗情画意所起的作用。
以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一教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孙犁,原名孙树勋,某某安平县人,1945年后,他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斗争为题材,在某某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这篇小说。
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体小说”,并对当时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个作家群,被当作文坛誉为“荷花淀派”。
《白洋淀纪事》是他的小说散文集。
(三)体会景物描写、人物对话和动作细节描写对表现小说诗情画意特点(诗体小说)所起的作用1、鉴赏“夫妻话别”部分的景物描写:(1)请一同学X读课文部分内容:“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2)问: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3)问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
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
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
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粤教版-语文-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教案 雨霖铃
教学设计
运用flash,课前播放《城南旧事》主题歌《送别》,让学生先来体味送别时的情感。
【课件投影】导入
(设计意图:我们可以欣赏歌曲的同时仔细地品味离别时人的情感,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这首词的内涵,把握这首词的思想感情。
)
(二)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课下注释初步感知。
【课件投影】字音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文本,理解这首词中所蕴含的离愁别绪,找出感情基调的句子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对这首词的了解程度,以便于老师及时点播)
(三)教师范读,解决学生疑难。
【课件投影】明确朗读技巧
(课件投影:作者、背景)
(五)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读《雨霖铃》
要求:和自己进行比较,纠正自己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设计意图:和名家比照,结合作者和他的人生境遇来仔细体味其中的情感)
二、自主探究,把握主旨。
【课件投影】文中所出现的意象,并对这些意象进行分析。
(二)独立思考,探求艺术手法,把握这首词的主旨。
【课件投影】
再读文本,思考:本文是怎么运用寓情于景、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的,小组内可以相互讨论完成此题。
(设计意图:这首词是虚实结合艺术手法的一个代表,我们必须通过这首词来准确的把握这种手法。
)
【课件投影】
“虚”和“实”结合
三、迁移运用,提高能力。
【课件投影】仿写《雨霖铃》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
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教师
活动
学
生
活
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高中语文 31(药)教案1 粤教版必修3 教案
《药》教案[教学目标]一、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通过课文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三、通过课文学习分析情节结构(特别是双线结构)和归纳主题的方法。
[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二、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病了就得吃药。
吃药有个原则叫做“对症下药”,不知道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得了什么病?又吃了什么药?病好了没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药》。
二、背景简介这篇小说写于1919.4.25,“五四”运动爆发前夕,小说以1907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来源:Z_xx_]《药》是描写辛亥革命时代的作品。
辛亥革命后,清朝的封建统治虽然被推翻了,但是,由于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实行妥协,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严重脱离群众的,空想依靠少数人的力量(包括用恐怖手段)代替群众的革命运动。
1907年,光复会的成员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事败被捕,恩铭的亲兵残酷此挖出徐的心肝炒食。
不久,光复会的另一成员秋瑾被捕于绍兴城的“古轩亭口”。
鲁迅对他们的被害很是悲痛,同时又结合自己的经验,深感人民不觉悟,革命是不会成功的。
“五四运动”前夕,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下,鲁迅为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以秋瑾被杀害的事件为背景,写了《药》,正确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
启示人们: 只有发动群众,革命才能成功,中国才能得救。
三、研习新课1、初读课文,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要求:(1)请把能体现小说时代背景和社会政治情况的有关人物服饰、语言、环境描写的文句勾画出来。
教师巡堂点拨,逐步缩小范围(尤其是环境描写方面的),引导学生把“思考和练习”一的1—4句画出即可。
(2)讨论:作者通过上述描写,反映了怎样一个典型环境?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文反映的是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登高-粤教版必修3教案
登高-粤教版必修3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登高》这首现代诗歌的主题、形式及文学技巧。
2.能够领会文学作品中的感情、思想和价值观,认识到文学作品与生活的联系。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文学、写作的兴趣。
教学内容1.了解《登高》在中国文学史及现代文学中的地位和意义。
2.分析《登高》的主题、形式及文学技巧。
3.通过朗读、解释、分析、欣赏等途径,使学生领会诗人思想、感情,并在学生中激发出对名著的热爱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登高》的主题、形式及文学技巧。
2.理解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和领会遣词造句的技巧,认识和欣赏文学作品的韵律、节奏、意象和寓意。
2.让学生领悟诗歌的含义并进行相关的思考,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登高》的内容,并要求学生思考,诗歌中的“登高”意味着什么。
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去爬山的时候,你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登高的美?第二步:讲解和分析1.教师向学生介绍《登高》在中国文学史及现代文学中的地位和意义,并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形式及文学技巧。
2.教师解释文本中的生词、词组、语法结构,并引导学生组织语言,发表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见解和思考。
第三步:欣赏1.教师要求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
2.教师让学生欣赏和感受《登高》中的意象、韵律和寓意。
第四步: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理解《登高》中所包含的诗人情感,并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2.提醒学生对诗歌的短句进行相关的感性理解,并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对诗歌的认识。
第五步:创作1.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趣事或者感悟,以自己的方式创作一首诗歌。
2.教师将参赛作品进行打印、粘贴,让学生进行匿名评比,最终将获胜作品的作者进行表彰和奖励。
课堂小结1.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检查自己是否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感悟自然一、活动目的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会观察自然、欣赏自然,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诗意情怀,提高感受和欣赏自然美的能力。
2、掌握多种描写技巧,学习用游记体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
二、活动中心:感悟自然,亲近自然。
三、活动方式1、成立小组: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组9人左右,推举一个小组长,分小组活动;2、制订方案:每个小组按“活动指引”进行规划,要求可行性与创造性结合;3、每位学生都要准备一个活动记录本,记录别人的言论和自己的思想,发言的提纲等,活动结束上交。
四、活动时间:8个课时。
第一至四课时一、活动主题:欣赏大自然的声、形、色、味,感悟自然之美;了解自然的人文内容,体悟自然与人的关系;从人与动物的关系变化中,思考自然生命的发展变化。
二、活动过程:(一)研读《瓦尔登湖》1、问题探究:⑴速读课文,找出道出瓦尔登湖总体特点的词句,看看文章怎样体现这些特点。
【深邃和清澈(或清亮、深碧)】⑵课文对瓦尔登湖湖水颜色变化的描写细致入微。
把有关的描写找出来,体会作者的心境。
⑶结合课文说说瓦尔登湖是如何“坚持着自身的纯洁的”。
2、总结,谈体会。
(二)研读《黄山记》1、问题探究:⑴速读文章,谈谈文章怎样描写黄山山峰、云海的。
⑵写黄帝在这里飞升是“传说”,和李白等人有诗文留下为证,显然不同,为什么要选用“传说”这一材料呢?⑶写李白等人的诗、文有什么作用?⑷第二部分与全文中心有什么关系?⑸第二部分和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2、总结,谈体会。
(三)研读《巩乃斯的马》1、问题探究:⑴找出文中有关马奔跑的两个典型场面,体会其中所融入的作者的情感。
⑵作者在对马的描写和赞美中寄托的怎样的人生理想?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教益?2、总结,谈体会:马和其他一些充满力与美的动物,历来是艺术家钟爱的表现对象。
广泛欣赏此类题材的艺术作品,领略其中的艺术魅力,思考不同的艺术种类在表现动物之美时有什么异同之处。
(四)组织一次游览活动:1、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全部感官,去捕捉大自然的美,发挥想象和联想,想想自然美景哪些与人的生活经验与人的经验知识相通。
2、调查了解相关的人文内容,体悟自然与人的关系。
三、整理学习及活动所得。
第五至八课时一、活动主题:展示与评价。
二、活动过程:(一)交流活动:1、通过活动,谈谈人们为什么喜爱自然?大自然美在哪里?2、你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和感受怎样?3、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养各种各样的宠物,对此你有什么看法?4、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向同学讲述有关山水传说与变迁的神奇故事。
(1课时)(二)给自己拍摄的照片配上诗文;根据游览所得,写一篇游记,要求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课时)(三)评讲总结。
(1课时)第二单元科学小品4、说数一、教学要求:1、了解数的发展过程。
2、了解课文的体裁和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3、体会充满诗情画意的数学美。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的体裁和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2、体会充满诗情画意的数学美。
三、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理清思路;品味语言。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
(二)整体感知。
1、速度全文,看看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本文是一篇说明数的发展过程的科学小品文,采用了以发展过程为序的说明顺序来说明事物。
】2、理清文章的思路。
说自然数负数零整数分数无理数虚数复数数(三)语言品析。
(顺带理解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兼及习题二)1、“……每个整数对应于数轴上的一个点,这些点以等距离互相分开。
你看!负数和正数分别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
”【作者在此运用比喻手法,将“正数和负数”比喻成“雁翅般排开”的模样,将负数和正数在数轴上的排列形象生动展现在我们面前。
“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零”具体形象化,让我们读来不觉枯燥无味。
】2、“……圆周率则根本不同,3.14159265358979323846…既不循环,也无终结,所以包含着无限的信息。
想想看!北京图书馆里浩如烟海的藏书所包含的信息虽然极多,但仍是有限的,而圆周率却包含着无限的信息,怎能不令人惊叹!……”【以圆周率为例说明了无理数的特点:包含着无限的信息。
同时和北京图书馆里浩如烟海的藏书所包含的信息作比较,说出自己对无理数的惊叹。
这段文字融说理、描写和抒情于一体,说理体现了科学性特点,介绍了科学知识;描写和抒情常常体现小品的文学性特点,使文章读来情趣盎然。
】3、从自然数到负数和零,再到分数、无理数和复数,数的发展史是否还有更新的篇章?我们拭目以待。
【用一句简单的话对全文作了总结,表达了作者对数的发展的美好的愿望。
】4、小结:全文运用最多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比喻、引用、作比较等方法进行说明,这些方法的运用使文章增添了灵气和活力,显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体会数学的美,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体会数学的美。
◎思考:作者在课文中充满感情的写到:“谁说数学枯燥无味?数学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待我们去发掘。
”请你从文中概括出“充满诗情画意”的数学美,并另外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说明。
【对称美:如第4自然段“每个整数对应于数轴上的一个点,这些点以等距离互相分开。
你看!负数和正数分别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
”奇异美:如第4自然段“圆周率本是圆周与直径之完全确定的比值……我们不能不为大自然的神奇奥妙而感到惊讶和震撼。
”创造美:如第4自然段”-1的平方根是什么?……数学家为此创造了‘虚数’……”和谐美:1是一个最简单的数,但同时可以说一切数起源于1。
越来越复杂的数系如:自然数,由1演变出所有自然数:2、3、4、……后来再加进它们的相反数-1、-2、-3……它们依然是和谐的,而且起源于1。
现实生活的例子:如对称美:门常有两扇,相互对称;衣服、对联等。
和谐美:电视机屏幕的长宽尺寸之比为0。
618,比例协调而赏心悦目。
】(三)语言表达训练。
1、文中引用了作者永数字的两首小诗,饶有兴趣的揭示了简单数字的神奇与奥妙。
请仔细阅读,找出其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句式。
【修辞:两首诗都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2、学习这两首诗的笔法,选择其他的数字或符号写一首小诗。
(四)交流评价。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一、教学要求:1、了解超低温现象的奇妙之处,了解其应用前景,激发探究科学的兴趣。
2、学习本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
3、体会本文严密、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
2、体会本文严密、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
(二)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具体概括出各段的内容。
2、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超低温现象”的“超”体现在哪里,有何奇妙之处?【提示:主要体现在许多物质在零下一二百摄氏度的“超低温”状态下会出现与它在常温下完全不同的性质。
如某些金属在超低温状态下出现了电阻消失的超导现象。
】3、看看文章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示例:文中使用了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列数据等多种说明方法。
如在“没有电阻的导线”一节中为了说明超导现象,作者首先举了荷兰物理学家发现“超导现象”的例子,接着又介绍了一个铅金属环在超低温下经过两年半时间电流强度居然没有明显减弱的实验,用两个例子具体生动的说明了超导现象中导电材料电阻消失的特性。
】4、语言品味。
①“而且铌、锌、铝……在超低温时也都具有超导性能。
”【“23种”是确定数字,“60多种”是不确定数目。
说明文要求对所说明的内容作准确的介绍。
此外,作者在用词上十分注意掌握分寸。
】②“如今,他们正在努力寻找一种……就能显示出超导现象。
”【“努力”表明科学家工作难度很大,同时也表明科学家不畏困难,执着于科学事业的敬业精神。
“稍低于”用词精确、严密。
】③“如果能够找到这种金属或合金的话,那将引起电力工业上的一场划时代革命。
”【“划时代”形象的说明了这个科学研究的意义重大。
】5、根据课文内容,为一本简明词典撰写“超低温现象”的条目,不要超过200字,【据理论推算,自然界中的最低温度为-237.16℃,这一冷的极限温度被称为绝对零度,研究发现,在接近绝对零度的一个低温区域(一般指-150℃以下)中,许多物质显示出与常温下截然不同的特性,如铅会变得富于弹性,锡会变得易于粉碎,某些导电材料会出现超导性(即电阻消失或接近于零)。
这个低温区域被称为超低温,物质在其中出现的奇特现象即是超低温现象。
】(三)拓展联系:查找有关资料,大胆想象,说说除了文中已经介绍的用途外,超低温现象还可以应用到什么地方。
(四)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6、寂静的春天一、教学要求:1、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2、学习本文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3、培养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学习作者以非凡的个人勇气发出的保护环境的呐喊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2、体会本文严密、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
(二)研读课文。
1、学生速读文章,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梳理脉络: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污染空气、土地等化学药物对人的危害人类没有时间适应世界变化人类创造化学物质人类使用化学物质化学物质的危害导致恶性循环后果小结本文】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标题“寂静的春天”是什么意思,作者借“寂静的春天”向世人提出了什么警告。
发挥想象力描述一下“寂静的春天”的景象。
【“寂静的春天”指由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滥用化学药品,造成污染。
化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的杀死任何昆虫,能够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所有的一切都消逝了,一切都趋于寂静。
警告:正视化学药品的危害,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再次到来,正视并改变这个现实。
】3、语言品味: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遍污染中……它们共同改变着世界上生物的根本性质。
【形象的表现出化学药品的危害极大,隐蔽性极强,易被人忽视,意在唤起人们的注意,表达了作者的迫切心情。
】②人甚至连自己创造的魔鬼都认不出来。
【指出化学药品让人们或动植物不知不觉的受到危害,增强说服力。
】③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剂”。
【“杀虫剂”指的是这些化学药品的功用是“杀虫”,“杀生剂”的“杀生”则表现这些化学药品的危害,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④这门科学在使用这些武器对付害虫的同时也在打击整个地球。
【“打击整个地球”不是危言耸听,滥用化学药品的人们是该清醒的时候了。
】(三)写法借鉴。
◎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来进行阐述,请你找出两三处,结合上下文体会其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