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限时训练(十二)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1.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比例与国情及经济政策休戚相关,下列有关下表中的工农业发展状况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1952~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项目粮食棉花钢煤原油时间1952年163亿吨1304万吨135万吨66亿吨44万吨1956年192亿吨1445万吨447万吨110亿吨116万吨A.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比例适当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C.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完成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2.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实行城镇化战略B.人口急剧膨胀C.国家调整了工业布局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3.1949年春夏,刘少奇在视察天津的时候说:“工人政治解放,还不能完全不受剥削,不是愿意不愿意,而是做不到。

现在是资本家太少,而不是太多。

工人的痛苦不是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在于资本主义的不发展。

”刘少奇说这番话的主要意图是()A.利用私人资本恢复国民经济B.推进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建立C.民主改革与生产改革要同步D.积极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破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

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的起点。

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

小岗村的做法()A.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C.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D.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5.从1976年10月到1977年6月,中国高层出访总次数252次,平均每月32次;从出访国看,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比较显著:一是发达国家,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

其作用是()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推动了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D.拓宽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领域6.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练习含答案解析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练习含答案解析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练习1.下表为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表,这一变化说明()工农业总产值农业工业1952年10040.359.71957年10023.676.4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大跃进”运动开始2.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五年内基本建设项目开工694个,建成455个。

1956年初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基建会议将建设项目追加到745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477个;不久又将建设项目追加到800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500多个。

据此推知()A.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充满理想色彩B.新中国成立初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C.工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相适应D.“一五”计划初期建设思想相对保守3.对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龚育之认为“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薛暮桥认为“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

二者都() A.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步性B.全面分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影响C.认识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前瞻性D.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符合中国国情4.1958年1月9日,我国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

这个条例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

出现这种状况的背景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B.国民经济的恢复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5.杨继绳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

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

对此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新中国政权没收官僚资本B.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C.“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6.毛泽东在与全国工商联负责人谈话时曾指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只要社会需要,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

初中历史练习题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初中历史练习题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初中历史练习题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初中历史练习题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就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进行详细探讨。

一、四个现代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即农业的现代化、工业的现代化、国防的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这些目标的实现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1. 农业的现代化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推行了多项农业改革政策,例如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中国农民的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2. 工业的现代化中国的工业现代化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力发展制造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建设了一大批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中国的汽车、电子、通信、航空等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国家经济的增长和就业提供了强大支撑。

3. 国防的现代化现代化的国防力量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坚持以国防现代化推动军队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并不断加强军事科技创新。

中国的国防工业发展迅速,装备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得到了大幅增强。

4.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中国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研投入,鼓励创新创业。

中国在高铁、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并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

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是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如农村改革、城市改革、金融改革等,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1. 农村改革农村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

中国实行了土地承包制度,允许农民自主经营土地,这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农村改革还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 城市改革城市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总结专题限时训练十二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总结专题限时训练十二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专题限时训练(十二)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立(时间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1952年3月,丰台区黄土岗村的殷维臣组建了北京市第一个农业消费合作社,当年获得土豆平均亩产4 300斤的成绩(当时这一带年景好时土豆亩产最多2 000斤)。

这一成绩的获得是由于()A.贫困农民分得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业机械化进步了劳动消费力C.分户经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D.集体经营整合了农业消费资源2.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这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立热情。

这一成就获得是因为()A.重工业根底雄厚B.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C.“一五〞方案的实行D.?论十大关系?的发表3.(2021·济南质检)下表为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效劳业网点变化情况表。

(单位:个)A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毕C.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停滞D.“左〞倾错误主导经济建立4.(2021·咸阳模拟)1962年,我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减少2万个,加上1961年减少的2.4万个,共计减少了4.4万个,相当于1960年底工业企业总数的45%。

1962年工业总产值指标比1960年下降了47%,重工业下降了57%,轻工业下降了26%。

同时,还实在整顿了所保存工业企业的管理。

这些政策在当时()A.解决了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C.使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D.纠正了党内“左〞的错误5.1967~1974年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特点之一是对外援助数额庞大。

经济援助、政治援助和军事援助等合计为1950~1967年的3倍多,1967~1970年,年均对外援助额高达20 亿元左右,1971~1974年,除1971年不算太高外,其他几年对外援助实际交付量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均超过6%。

这一时期中国对外援助()A.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开展B.与中国工农业开展程度不符C.改善了中美关系D.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6.(2021·北京东城区模拟)1979年初,一条牙膏广告在?天津日报?登出,这是“文革〞后中国内地第一个出如今报纸上的商业广告。

高考历史-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专题练习(二)(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专题练习(二)(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二)1.(2016·苏北四市调研)195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下表为调整后工科生和文科生占在校生的比例变化情况。

这一调整()A.B.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C.确保了人才结构合理D.促进教育体系更加完善2.1958年9月5日,毛泽东在第15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说,一为粮食,二为钢,加上机器,叫三大元帅。

三大元帅升帐,就有胜利的希望。

还有两个先行官,一个是铁路,一个是电力。

此论断()A.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B.适应了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趋势C.推动了经济建设热情的过度高涨D.促使我国工业化体系初步形成3.(2016·扬州一模)下图是一张侨汇券,即根据侨汇额核发一定比例的物资购销凭证给国内收汇人,侨汇券持有者可在专门商店或柜台购买紧俏商品或生产物资。

据此可以推断()①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②该侨汇券可在全国各地通用③该时期我国物资供应短缺④侧面反映了国家对侨眷物质生活的关注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2016·无锡调研)“披星戴月奔忙跑,滴滴汗珠变钢水。

冲天干劲就是诗,快马加鞭就是画。

”这是一首来自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一首民歌。

与此民歌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三大改造B.“大跃进”C.八字方针D.八大决策5.(2016·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一模)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

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

”这表明中央()A.承认家庭副业公有属性B.着力纠正“左”倾错误C.开始改变人民公社体制D.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6.(2016·盐城调研)路遥《平凡的世界》:“(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批判)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象洪水一般泛滥。

高考历史专题总复习练习-专题7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高考历史专题总复习练习-专题7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专题七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知识主线串联·网络构建主题一曲折探索——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第37页)■主题纵向贯通···········································································时期知识呈现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49—1956年底)1.国民经济恢复——奠基1949—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一五”计划——建设(1)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2)成果: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1)性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76年)1.中共八大——成功探索(1)内容: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评价: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未考向一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1.(2015·全国卷Ⅰ)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7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7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Word版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七)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对应学生用书第155页)(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拥有土地的农民“有权自由经营、买卖和出租”。

这一规定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无法适应后来工业化的开展B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度D .为三大改造奠定物质基础A [拥有土地的农民“有权自由经营、买卖和出租”的规定重新在农村形成了小农经济,与工业化的要求不一致,故A项正确;农民获得了土地,实现了几千年来农民的基本要求,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故B项错误;小农土地所有制也是生产资料私有,故C项错误;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故D项错误。

]2. (2017湖北高三调研)下表是1952年主要工业品总产量的国际比较,据此可知()【导学号:96084038】A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B .重工业发展出现急躁冒进情绪C.中国工业生产基础和水平落后D .冷战形势制约了中国战略选择C [表格反映的是1952年主要工业品总产量的国际比较,无法说明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故A项错误;表格反映了1952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总量,无法说明重工业发展出现急躁冒进情绪,故B项错误;根据表格可以看出中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美苏等国家,仅与印度相当,这说明中国工业生产基础和水平落后,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冷战形势制约了中国战略选择,故D 项错误。

]3. (2017云南高三质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有学者把1949年前的中国称为现代化早期,而将1949年之后视为中国现代化的大规模工业化时期,主要理由是1949年后的中国能够()A .组织一切力量实行国家工业化B. 充分激发起全民族的建设热情C. 继续发挥战争中形成的动员能力D .实现独立自主不再受外国的干涉A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具备了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的前提,故A项正确;充分激发起全民族的建设热情不仅仅指工业化,故B项错误;C、D两项不符合史实。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二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与科教文化课时作业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二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与科教文化课时作业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二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与科教文化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6广东深圳一调,30)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规定:没收地主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

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

这说明当时的政策是( )A.联合地主阶级B.消灭私有制C.搞合作化经营 D.保护工商业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当时的土改政策在消灭地主阶级时,采取了保护工商业的政策,故D项正确,A项错误。

根据“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可知当时并未消灭私有制,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搞合作经营,排除C项。

答案:D2.(2016湖南十三校二联,30)“改变了几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

”这场运动 ( )A.实现了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D.极大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新中国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有力地支持了工业化的开展,故选C项。

平均地权是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该思想并未实行,故A项错误;B项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影响,排除;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6河南省适应性考试一,32)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指出:“我们对中央提出的‘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方针要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不要把它片面化、绝对化……只有这样,才不至于犯右倾保守或急躁冒进的错误。

”这篇社论 ( )A.开始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D.三大改造是1952~1956年所有制结构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解析:题干涉及的是企业总产值,不是国民生产总值,A项偷换概念,排除;根据公私合营企业总产值比值上升,私营企业总产值比值降至0.04%,可知此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对农业的改造,排除C项。

专题十二__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专题十二__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班级小组姓名________ 使用时间2015年月日编号 10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经济管理体制趋向多样化C.计划经济的盛行D.上海引领经济改革潮流8.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日常生活中,国民仍然把许多国产商品冠以“洋”字,如棉布称之“洋布”,雨伞叫做“洋伞”,铁钉直呼“洋钉”等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国人仰慕欧美的心理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落后第 4页DCACABBB事件: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特点:采用自愿、和平的方式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6分)(2)状况: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农产品产量不断下降。

原因:“左”倾错误的泛滥(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4分)(3)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背景:人民公社体制抑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安徽、四川等地实行包产到户的改革实践。

影响: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0分)DCACABBB事件: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特点:采用自愿、和平的方式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6分)(2)状况: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农产品产量不断下降。

原因:“左”倾错误的泛滥(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4分)(3)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背景:人民公社体制抑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安徽、四川等地实行包产到户的改革实践。

影响: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0分)DCACABBB事件: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当代中国经济课后练习全

当代中国经济课后练习全

当代中国经济课后练习全1. 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下面简要介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1.1 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0年)1978年,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开放的措施。

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引入市场机制和鼓励私人企业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实行农村经济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价格改革和企业改革。

1.2 经济增长阶段(1990-2000年)在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开展的“南方经济特区”实验。

由于特区的成功经验,中国逐步扩大了对外开放的程度。

同时,国内对外投资也大幅增加,带动了出口的增长。

1.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0年至今)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这标志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开放,吸引了更多外国投资,并促进了中国产品的出口。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2. 当代中国经济的特点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特点如下:2.1 巨大的工业基础中国经济的工业基础非常强大。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体系,主要生产各类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纺织品和化工产品等。

这种巨大的工业基础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2.2 农业现代化进程尽管中国经济的工业化水平较高,但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近年来,中国致力于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并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2.3 跨国公司的兴起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接收国之一。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或生产基地,通过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实现了更大的利润。

2.4 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科技创新。

中国的科技企业蓬勃发展,不断涌现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

中国政府也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3. 当代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3.1 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短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供给不足,这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专题16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2019年高考历史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专题16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2019年高考历史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2019年高考历史备考百日冲刺系列(优生)专题16: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名师综述】1.本专题重点问题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及其教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难点有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2. “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区。

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多数是材料式,新情境试题特别多,体现对能力的考查;因为本部分内容可以左右联系、上下延伸,今后出材料解析题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从内容上看,新时期经济体制的变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民生问题等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3. 本单元复习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注意与现实社会生活问题的紧密结合,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探索与现阶段的改革新动向、“三农”问题、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特点等联系。

运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并辩证分析评价。

【规律总结】一、三大改造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必要性、改造的实质。

(1)对农业改造的必要性:我国8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要建成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1952年的土改建立的是私有制的个体经济,这种经济形式不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在农业生产领域进行深刻的变革。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必要性:在国民经济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相比,是先进的经济成分,但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相比,却是落后的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经济越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私有制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就越尖锐,因而过渡时期就越不能长期保留资本主义经济。

(3)改造的实质:是一场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的革命。

2.正确认识十年建设时期,党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原因及教训。

(1)失误:一是党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认识不清。

二是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处理不妥。

(2)失误的原因:①历史传统的影响。

课时作业12: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时作业12: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时规范练24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1.(2018新疆乌鲁木齐一模,15)金冲及说:“到1952年,无论在工业和商业中,社会主义成分不仅已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而且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这种优势地位还在不停地大幅度加强。

”“这种优势地位还在不停地大幅度加强”的途径是( )A.“一五”计划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改革开放2.(2018辽宁沈阳一模,8)读下表,表中数据主要体现了( )“一五”计划主要轻工业产品产量指标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B.重点建设、兼顾民生的指导思想C.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D.农业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3.(2018福建厦门期末,13)1954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主要有下列各种: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

这表明当时中国( )A.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B.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C.公有制尚未占据主导地位D.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4.(2018陕西榆林一模,13)中共八大上,政务院副总理陈云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济;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

由此可见陈云主张( )A.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C.建设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经济以国营和集体为主5.(2018山西晋中调研,30)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上海出现的地下工厂时指出:“要使它成为地上(工厂),合法化可以雇工。

现在做衣服要三个月,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很差。

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工厂)做对手,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

这叫新经济政策。

”这说明当时( )A.三大改造已经完成B.主张不同经济成分进行竞争C.私营经济优于国营经济D.利用资本主义恢复国民经济6.(2018云南昆明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32)“现在,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

课时作业12: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时作业12: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1.新中国“一五”计划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其中冶金、机械、能源工业企业分别是20个、24个、52个,化工企业7个,轻工和医药企业3个,国防军工企业44个。

这表明()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我国实行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战略C.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形成D.我国已经形成了合理完善的工业布局2.1953年春,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向中央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工业的公私关系问题》的调查报告。

报告指出: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是我们利用和限制工业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我国改造资本主义工业使它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要形式”。

当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为了()A.扶持资本主义的发展B.利用市场实现经济运行C.建立计划经济的模式D.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3.1958年一则新闻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 956斤(18 478千克)的惊人纪录。

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这()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D.反映了“大跃进”运动折射出人们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4.1956~1966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特点有() ①以工业化为目标,以牺牲农业为代价②探索中曲折前进,有失误也有重大成就③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④初期和中期经济态势较好,后期有问题A.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④ D.①②5.(2017·黄冈市高一考试)1963年,中央高级党校派工作人员到外地出差时携带通用粮票20斤,要带专门的介绍信,并要求各地军警查验时放行。

这反映的实质是()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6.中国在1965~1976年间出现了三次经济复苏回升,分别是在1965年、1973年、1975年。

2021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时练习: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021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时练习: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021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时练习练习点: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姓名:班级:1.“一五”计划期间,“优先保证工业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的工厂“建在非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

这说明“一五”计划 ( )A.有利于各地区经济均衡发展B.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C.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D.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2.195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536.7亿元,比1952年的417亿元增长了24.8%,平均每年递增4.5%。

粮食总产量19 505万吨,比1952年的16 392万吨增长19%,平均每年递增3.5%。

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优先发展农业B.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C.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D.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3.下图为我国1952~1956年年底主要经济成分的变化:这种经济成分变化最主要的意义是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D.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4.“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

”这是1958年流行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反映出 ( )A.当时人们对人民公社的衷心拥护和赞美B.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直线发展历程C.小农经济是阻碍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落后生产方式D.生产关系的变革逐渐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脱离5.1962年3月,中共中央财经小组会议决定:1962年的绝大多数重工业生产指标比原计划分别降低5%到20%。

其中,煤产量从2.5亿多吨降为2.39亿吨,钢产量从750万吨降为600万吨。

这次调整 ( )A.奠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B.有利于扭转经济比例的失调C.使工农业产值都有很大提高D.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6.1962年2月,七千人大会在北京召开。

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措施,包括:压缩基本建设规模,降低工业发展速度,精简职工人数,压缩教育事业规模;等等。

2019年高考二轮历史专题限时集训7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2019年高考二轮历史专题限时集训7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专题限时集训(七)(对应学生用书第151页)(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阐明了党的工业经济方针:没收官僚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对城乡资本主义成分既要容许其“存在及发展”又不能“任其泛滥”。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至城市B.坚持新民主主义发展路线C.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D.遵循孙中山民生主义主张B[根据材料“毛泽东阐明了党的工业经济方针:没收官僚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对城乡资本主义成分既要容许其‘存在及发展’又不能‘任其泛滥’”可知,在这一时期我们的党依旧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的存在和发展,这执行的依旧是一条新民主主义的路线,故B项正确。

] 2.1953年,中央为解决干部问题规定了统一调配、重点配备、大胆提拔的原则。

至1957年,统一分配的范围从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到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人。

全行业公私合营时,对原私营企业的职工也采取包下来的方针。

由此形成的“铁饭碗”劳动体制()A.提高地方和企业积极性B.有利于巩固新中国政权C.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D.为工业化培养大量人才C[由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中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三大改造,逐渐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材料中对企业和地方人员分配的原则和体制即是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而制定的,故C项正确。

]3.(2018·大连一模)下表是“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统计。

据此可知()B.国家建立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C.“一五”计划使得民生得到重大改善D.“一五”计划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A[通过表格内容可知,在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据了一半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符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史实,故A项正确。

]4.(2018·马鞍山三模)三大改造完成后,陈云提出:对经济建设与物力国力的适应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考虑到农业对经济建设的规模很大的影响,因此,建设规模必须限制在农业所能承受的限度内。

课时作业6: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课时作业6: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课时作业A组基础对点练(建议用时8分钟)1.有媒体吐槽“存款会让你越来越穷”:1990年的中国1 000元人民币绝对是一笔巨款,三线城市的一套带院子的平房售价也只有3 000元。

25年前的1 000元,可以购买500 mL的52°白瓷瓶五粮液20瓶,存到今天连本带息只能购买同样的白酒5.6瓶;在25年前,1 000元钱可以支付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费,存到今天连本带息只能支付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的生活费……上述吐槽试图说明的现象是()①通货膨胀导致纸币购买力下降②收入增加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③存款的实际收益受物价水平影响④物价上涨必然使恩格尔系数升高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本题考查通货膨胀的危害与储蓄存款的风险。

材料显示物价上涨导致纸币购买力缩水,储蓄存款收益缩水,故①③正确;材料不是强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不符合题意;④错误,如果收入增长的幅度赶超物价上涨幅度,恩格尔系数就不会升高。

答案 D2.读图,银行拒绝为上了黑名单的客户办理贷款,是因为()①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是存款②商业银行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③商业银行要降低市场交易的风险④商业银行要加强对结算业务的管理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商业银行拒绝为上了黑名单的客户办理贷款,是商业银行加强对贷款业务的管理,这是由于商业银行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商业银行要降低市场交易的风险,②③符合题意;漫画未涉及存款和结算业务且存款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①错误,④与漫画寓意无关,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答案 B3.各大商业银行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二维码”和“云支付”等移动支付产品,纷纷推出客户优惠活动。

商业银行力推移动支付产品的根本目的是()A.依托互联网技术满足市场需求B.降低交易成本增加银行收益C.弥补传统支付不足创新支付方式D.创新传统业务减少市场货币量解析商业银行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商业银行力推移动支付产品的根本目的是降低交易成本,增加银行收益,B项正确且符合题意;其他说法都非根本目的,均应排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限时训练(十二)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52年3月,丰台区黄土岗村的殷维臣组建了北京市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当年取得土豆平均亩产4 300斤的成绩(当时这一带年景好时土豆亩产最多2 000斤)。

这一成绩的取得是由于()A.贫苦农民分得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劳动生产力C.分户经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D.集体经营整合了农业生产资源2.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这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

这一成就取得是因为()A.重工业基础雄厚B.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C.“一五”计划的实行D.《论十大关系》的发表3.(2014·济南质检)下表为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变化情况表。

(单位:个)表格反映的变化趋势主要因为()A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结束C.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停滞D.“左”倾错误主导经济建设4.(2014·咸阳模拟)1962年,我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减少2万个,加上1961年减少的2.4万个,共计减少了4.4万个,相当于1960年底工业企业总数的45%。

1962年工业总产值指标比1960年下降了47%,重工业下降了57%,轻工业下降了26%。

同时,还切实整顿了所保留工业企业的管理。

这些政策在当时()A.解决了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C.使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D.纠正了党内“左”的错误5.1967~1974年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特点之一是对外援助数额庞大。

经济援助、政治援助和军事援助等合计为1950~1967年的3倍多,1967~1970年,年均对外援助额高达20 亿元左右,1971~1974年,除1971年不算太高外,其他几年对外援助实际交付量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均超过6%。

这一时期中国对外援助()A.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B.与中国工农业发展水平不符C.改善了中美关系D.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6.(2014·北京东城区模拟)1979年初,一条牙膏广告在《天津日报》登出,这是“文革”后中国内地第一个出现在报纸上的商业广告。

香港《大公报》评论道:“广告的出现犹如一声长笛,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巨轮开始起航。

”与这一事件相关的背景有()①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③天津作为沿海港口城市被开放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7.从1976年10月到1977年6月,中国高层出访总次数252次,平均每月32次;从出访国看,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比较显著:一是发达国家,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

其作用是()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推动了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D.拓宽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领域8.(2014·濮阳二模)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颁布,规定开始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

此项政策()A.承认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并行发展B.全面否定了农业生产合作化的成果C.标志着农村经济进入商品经济发展阶段D.农村经济活动开始以市场调节为主9.(2014·肇庆二模)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A.国有企业改革B.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

下列有关四次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A.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集体土地所有制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C.“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享有土地的所有权11.(2014·潍坊模拟)1949年3月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说:“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

”材料反映了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的共同认识是()A.主动融入国际大家庭B.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12.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

这成为新阶段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

以下关于上海开放进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20世纪80年代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B.长三角沿海经济开放区即以上海为中心C.上海浦东成为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D.上海自由贸易区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有着相同的贸易规则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 (2014·天津河北区质检)户籍制度改革是社会热点问题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伴随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国家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战后农村极度贫困,大批农民涌入城市谋生,给城市劳动就业和生活供应等方面带来日益严重的压力。

1958年1月9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对农民进入城镇作出了约束性限制:“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证明……”以法律形式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

从此形成了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的户籍模式,沿用至今。

——《中国经济周刊》材料二中共中央在发展工业化早期曾经认为:“既要工业化,就会要提取农业剩余,只能让农民做出牺牲。

”之所以“赶”农民出城,并不是为了保护城市人的利益,而是要保证工业化。

这就是社会平等与高速度的工业化建设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结果。

——凤凰视频《中国户籍制度变革实录“户口”》材料三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统计,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这样的规模在世界上相当于第五大人口国。

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8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近一半。

让农民工真正转移成市民,不仅关乎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未来,也是实现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新华网《十八大报告传递行政、户籍制度等改革新指向》材料四户籍制度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和强度存在着,它既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也非中国所特有。

但我国户籍管理立法建设滞后,当代中国的户籍身份仍具有等级性和世袭性;户籍迁移实行事前许可制,与国际惯例不符……——接栋正《国外民事登记制度及其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启示》(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与“五四宪法”相比在户籍管理上的变化之处。

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导致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12分)(2)材料三反映出中共十八大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提出怎样的“新指向”?(2分)(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当前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

(6分)14.1958年我国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到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人民公社。

在此期间,党和政府对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进行改革调整。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单位。

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直接组织生产,组织收益的分配。

这种制度定下来以后,至少30年不变。

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

生产队集体所有的大牲畜、农具,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

生产队有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种植,决定增产措施。

在保证完成国家规定的农副产品交售任务的前提下,生产队经营所得的产品和现金,在全队范围内进行分配。

——摘自《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 材料二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

……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附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所发展……就不要搞包产到户。

这些地方领导的主要精力应当放在如何把集体经济进一步加以巩固和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材料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1983年1月)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家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政策举措。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

(6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有何进展?根据材料二,指出在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8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央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图。

综合上述材料,对比改革开放前后农村经济体制的调整,说说你得到的认识。

(6分)答案1.选D从题干材料关键词“1952年”“组建了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合作社与此后1953年到1956年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关。

“贫苦农民分得属于自己的土地”与土地改革有关,与题干信息无关,故A项错误;当时尚未达到农业机械化水平,故B项错误;“分户经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与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故C项错误;“集体经营整合了农业生产资源”符合题意和史实,故D 项正确。

2.选C重工业基础雄厚与当时中国国情不符,故A项错误;中共八大召开时间是1956年9月,故B项错误;由于实行“一五”计划,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取得如此成绩,故C项正确;《论十大关系》主要是注重农轻重协调经济发展方针,与题干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

3.选A1956年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起来,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会相应减少,到了1957、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扩大了公有化的规模,网点相应递减,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到1956年就结束了,能够说明1952年至1957年数据变化的原因,但并不能说明1957年到1965年数据变化的原因,故B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78年才开始,与表格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60年以后国家对国民经济开始进行调整,“左”倾错误一度得到纠正,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