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3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考向解读】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命题热点突破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1)原因

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冲突。

②西欧衰落,美苏争夺称霸世界。

(2)表现

(3)影响

①导致部分国家分裂和国际局势紧张,呈现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的状态,加剧了世界动荡局势。

②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例1.(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3)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③联合国成立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答案】A

排除B项和C项;不结盟运动是亚非拉美国家为了维护独立,摆脱美苏控制进行的,与美苏对抗无关,排

除C项和D项。

【规律总结】近年高考命题,大多集中考查对两极格局形成、影响及阶段特征的理解认识,特别注重对两极格局下国际关系变化的重要史实的理解考查;命题以选择题为主,很少涉及非选择题。

复习备考时,一要继续重视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古巴导弹危机等重要历史概念、历史事件的理解认识;二要分析国际大背景下具体史实的特点、影响,突出认识美苏两极格局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不同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抗。

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特点及美国的对外政策

(1)美苏对抗的特点

①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②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③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具体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④美苏两极格局对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2)美国的对外政策

①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表现为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对新中国进行封锁、孤立和遏制。

②对西欧:政治上扶植、反共;经济上利用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随着西欧的崛起和联合,美国调整战略,逐渐走向平等的政治同盟关系。

③对日本:独占、扶植日本,作为亚太地区对抗苏联等国的基地。

【变式探究】(2015·课标全国Ⅱ,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

答案 C

【命题热点突破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1.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表现:欧洲、日本、第三世界国家、中国。

(2)影响

①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②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世界的多样性得到尊重。

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的推动。

(2)表现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②欧洲: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国际地位提高。

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④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⑤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特点: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例2.(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35)1947您,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督促欧洲国家方面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急事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洲政策

A. 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 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 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 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答案】A

【考点定位】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

【方法规律】

战后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是高考的高频考点,选择题居多。备考时,要重视对世界格局的认识和国际格局变

动对中国的影响。

1.对世界政治格局的认识

(1)推行强权政治力图独霸世界,建立世界大帝国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贯目标和终极目的。

(2)促使国际格局变化和国际关系中心舞台转移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国家之间斗争的焦点是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出发点。

(4)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2.国际格局变动对现代中国外交的影响

(1)1949~1955年,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苏联支持、援助中国,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中国。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接受苏联的经济技术援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赫鲁晓夫推行霸权政策,苏中关系开始恶化,美中关系继续对立。中国在外交上,既反苏也反美。

(3)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苏中关系全面恶化;美国改善对华关系。

(4)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苏中关系走向缓和,美中建交后不和谐的音符时常出现。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5)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外交上坚持开放,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变式探究】(2015·重庆理综,12)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