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上的农本与重商
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介绍
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介绍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实行的一种主要的经济政策。
表现是重视农业发展而抑制商业的发展。
抑商政策起源于战国时期,与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制度是相适应的,但是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抑商政策会有一定的变化。
下面是。
时代背景随着以奴隶制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周朝瓦解,以封建制生产方式为基础春秋战国兴起,“重农抑商”政策应运而生。
我认为”重农抑商”政策的产生是封建制度的选择,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决定的。
在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即将出现时,它首先要为自己确立一个强大的经济基础,来支撑自己的上层建筑。
周代领主制社会衰落后,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来说,农业是封建社会主要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中的封建主义生产方式是封建专制政权的主要基础。
因此,我们需要从理论上论证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
由于封建国家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和传统观念而造成的商业货币资本于土地资源的结合,导致货币资本长期依赖于土地,个体工商业丧失独立发展的道路,始终依附于农业,从而出现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促进了中国封建地主制社会的不断前进。
比如春秋时期,封建制度下的新的生产方式确立,虽然商品经济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商品货币经济对土地所有制关系的渗透程度是相当肤浅的,商品经济并没有生根,并不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性质。
大量“活”的货币没有转化成流通资本或者扩大再生产,而是转化成一成不变的不动产被桎梏。
商人进行土地买卖只是为了将土地租出来维持一种剥削农民的方式,而不是把货币资本投入到土地去获得更多的商业利润。
马克思的经典理论认为:“商业对各种已有的,以不同形式产生使用价值的生产组织,都或多或少的起着解体的作用。
这个解体过程会导向何处,换句话说,什么样的新生产方式会代替旧生产方式,这还不取决于商业,而是取决于旧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
我们分析春秋战国社会的经济形态,可以发现,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不能作为领主制经济瓦解后就一定会导向地主制经济的依据,它不过是在前一段历史过程中发挥作用而已。
重商主义.doc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也称作“商业本位”,16至18世纪)。
重商主义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
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
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15-18世纪中在欧洲流行,后为古典经济学取代。
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重商主义者认为,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该名称最初是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一书中提出来的。
但一七七六年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中抨击了重商主义,他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明的经济政策。
但是,直到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才废弃以重商主义哲学为基础的经济政策。
重商主义产生的时期及背景历史上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和理论在最早的时候几乎都是出自重商学派的著作。
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
产生和发展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反映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
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初的理论考察。
15 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刺激;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商业资本加强的同时,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
随着商业资本的发展和国家支持商业资本的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从理论上阐述这些经济政策的要求,逐渐形成了重商主义的理论。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具体地说,在15—18世纪初受到普遍推崇的一种经济哲学。
法国重商主义向重农主义的演变
法国重商主义向重农主义的演变历程(经济124班马闯)十六至十八世纪,欧洲各国动荡不堪,同时期的法兰西几经易主,从波旁王朝到路易十四君主专制制度的极盛时期再到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政治的动荡却不能阻止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思想界在久经禁锢之后迎来解放: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从伏尔泰到魁奈。
在上述大背景下,法国经济思想界经历了从重商主义向重农主义的演变。
重商主义起源于十四世纪,至十七世纪中期已发展为较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英国的托马斯〃孟是重商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贸易论》被马克思誉为划时代的著作。
但重商主义能够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柯尔培尔的实施。
1661年,路易十四开始亲政,法国君主专制渐渐达到顶峰。
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并进一步巩固王权,1665年,路易十四任命柯尔培尔为财政总监,将法国经济的生杀大权交给了他,由此拉开了柯尔培尔改革的序幕。
柯尔培尔认为欧洲的货币总额是一定的,要增加本国的货币量,必须通过对外贸易掠夺其他国家的货币财富。
为此他大力提倡发展工业,只有工业发展才能保证商品的不断出口和货币财富的流入。
为此,柯尔培尔采取各种措施,发布了许多政策法令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如给从事工业生产的资本家发放补助金和贷款,颁布了保证产品质量的规章和制度,实施了鼓励外国技术工人移居法国的政策等。
另一方面,柯尔培尔对国家税制做了改革,对改善国内市场状况和促进国内工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但柯尔培尔主义忽视农业发展,直接导致了法国农业的没落。
客观的说,柯尔培尔主义使法国工业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带动法国步入欧洲顶级强国之列,同样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一方面,法国资产阶级较欧洲其他国家起步较晚,人民普遍重视农业。
柯尔培尔忽视这一因素,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必然引起人民的不满;另一方面,柯尔培尔强调国家干预,紧抓工业,改革税制,对非特权阶级的剥削日益严重,没有特权的商人和贵族的反对浪潮不断高涨。
1683年9月6日柯尔培尔去世时,整个法国特别是巴黎欣喜若狂,法国人民奔走相告:税收将被取消,黄金时代将再次来临。
1重商主义
1重商主义1.1什么是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极其重要的经济思想,是近代经济学的起点,也是国家干预主义的前驱。
它产生于新航路开辟和地理大发现,全球经济第一次一体化时期。
这段时期也是西欧封建制度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传统社会开始向现代社会跨越的一个重要时期,而重商主义对这一跨越起了助推作用。
1.1.1歧义布罗代尔认为:“重商主义萌芽于14 世纪……直到18 世纪仍依然存在。
这样长的寿命意味着,它绝对不是轻易下个定义就能一劳永逸地确定的‘体系’,亚当·斯密硬说重商主义是个结构严密的体系,那是为了便于批驳。
” “有多少个重商主义者,就有多少种重商主义。
”斯密首开系统研究重商主义的先河,但是,为了创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斯密把重商主义的原理简化为两项可以批驳的“谬论”:财富由货币或金银构成和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的手段。
亚当·斯密还对重商主义政策进行了描述和界说,他用相当大的篇幅批判英国的重商主义保护和管制经济的措施,成功地把重商主义树立为自由贸易的对立面,严重地限制和影响了后世学者对重商主义的看法,建构起重商主义等同于国家干预的理论图式,认为重商主义反映的是商人和制造业者的特殊利益。
到了德国历史学派手里,重商主义变成了国家建设的过程,代表了民族国家的利益,把重商主义看作一个旨在通过保护和经济民族主义手段促进经济增长和现代化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学派。
施穆勒认为,重商主义的“内核是国家建设,不是狭义的国家建设,而是国家建设和民族经济形成的同时进行……这一体系的本质不在于其货币理论,或者贸易平衡,不在于关税壁垒,保护税,或航海法案;而在于更为宏大的事物,也就是在于社会和制度的整体转型,由民族国家的经济政策代替地方的和领地的经济政策。
赫克歇尔走得更远,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赋予“重商主义”一词意义和范围,以更好地适应他自己设定的特殊任务。
从这个角度来说,对这个词的使用没有对错的问题,只有恰当性的大小问题。
经济学说史—重商主义
封建贵族试图取消代偿金制度恢复到农奴和农民的义务 劳动制。 引发14世纪晚期到16世纪早期的席卷欧洲的农民大暴动。
2013-8-19
2、西方文明为城市文明
城市的发展
毛纺等手工业发展(圈地运动)、农业生产率的提 高、运输能力的加强带来长途贸易的发展,十五 世纪贸易集市被具有常年的商业城市所替代,出 现了独立于父系社会基于习俗和传统的裁决制度 的商业法体制。(行会革命、城市公社革命) 诸如依靠地中海—近东贸易而兴盛的意大利佛罗伦 萨、热那亚、威尼斯、米兰和比萨,法国的巴黎、 马赛,德国的科伦,英国的伦敦等地。
3.有利于本国生产的对外贸易政策 对本国不能生产的进口原材料免征关税,并严格限制原材 料的出口,同时对本国能够生产的制成品和原材料进行保护。 (1)有利于商人的利益而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2)有利于本国制成品处于较低的价位。 4、殖民化和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 目的:使殖民地成为低价原料的供给者和其他制成品的进口者。 政策体现:17世纪中期的航海法案 (1)运输的垄断 (2)原材料的垄断
2013-8-19
提出了“人生来是平等的”观点,“我认 为世界上对人类生活有用的产品,十分之 九都是劳动的产品,这样说毫不过分。如 果我们正确地估计我们所使用的东西,并 计算出它们的各种费用,那就可以看到, 就大多数东西来说,百分之九十九应完全 归功于劳动。”
2013-8-19
重商主义具体原因
2013-8-19
4、民族国家的形成
商人国王的联合使的商人摆脱封建制度、规章、法律、度 量衡和货币的束缚 统一的度量衡、货币制度和法律制度;生产和贸易还没有 强大到可以依赖竞争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更好的产品;当 贸易风险尤其是政治风险个人团体无法承担时-----英国的统一亨利七世(1485-1509)亨利八世、伊丽莎白 一世、1648-1688资产阶级统治最终确立 路易十一(1461-1483)统一法国 1469年后亚拉贡的斐迪南和卡斯蒂尔的伊莎贝拉联合统一 西班牙 16世纪末荷兰脱离西班牙独立
重商主义名词解释世界近代史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一种经济政策和理论,主张国家通过控制贸易和货币流通来积累财富和增强国力。
在16世纪至18世纪期间,重商主义思想在欧洲各国广泛流行,特别是在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
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的财富取决于金银储备和国际贸易的顺差,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措施限制商品出口,鼓励进口,并且通过殖民地扩张和对外贸易来增加国家的财富。
在重商主义政策下,各国政府积极干预经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如禁止金银输出、限制进口、规定商品价格等。
同时,政府还通过设立东印度公司等贸易公司,开展对外贸易和殖民地掠夺,以增加国家的财富和实力。
重商主义对世界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并为现代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经验。
然而,重商主义政策也导致了贸易战和贫富差距的加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三讲 重商主义与重农学派
➢ 1、货币能长期保有吗?
➢ X>I
M
if DM
P d
M outflow, M
P
I
f
Px
X
d
重商主义政策注定会破产
休谟在18世纪初已指出了这一点
➢ 2、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吗?
➢ 由于重商主义者将贸易看成是一场你赢我 输的零和博弈,所以,在国际经济交往中 往往推行以邻为壑的策略,结果是两败俱 伤,贸易与商业战争频繁。
第三讲 重商主义与重农学派
➢ 1、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 2、重商主义的发展阶段及主要观点 ➢ 3、重商主义的批判与重农学派的兴起 ➢ 4、重农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实践
1、重商主义的产生背景
➢ 1、16———17世纪中叶,欧洲的市场正在快速兴起:
➢ 代表:商业城邦:意大利的城邦、
➢
商业联盟:德国(汉萨)、法国(香槟区)等;
4、重农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实践
➢ 1、崇尚自然法则,主张自由放任, 让事情独立自主
➢ 所有经济的社会行为最终都会回归自然法则 (rule of nat Faire , Laissez passer)
➢
强调市场效率
➢
废除代表商人利益的立法
➢ 2、、农业为一切财富的来源 (农业最重要)
➢ 纯产品 (product net) 的概念;
➢ 农业部门中生产出来的财富,超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财 富之间的余额(π=TR-TC)
➢ 纯产品的来源是自然的恩赐
➢ 由于纯产品只源于农业; 直接向地主课税,影响较小, 主张实行单一的农业地租税。
➢ 3、经济表 (魁奈) ➢ 1、原预付和年预付 ➢ 预付指的是资本 ➢ 原预付:相当于固定成本 ➢ 年预付:相当于可变成本 ➢ 2、三阶级 ➢ 生产阶级-农民 ➢ 地主阶级 ➢ 非生产阶级-商人、制造商、工匠
浅谈重商主义与重农轻商
浅谈重商主义与重农轻商纵观世界文明史,西方世界历来是重视商业的,而相比之下,华夏文明就是典型的农本主义文明。
差异的存在并非巧合,而是众多地理、政治和文化因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共同作用造成的。
在欧洲世界,商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
在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以后,商业城市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而地理位置的逐级优越性决定了殖民国家的占统治地位的顺序。
从最先受益的西葡,到逐渐占统治地位的日不落帝国,商业的发达程度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大不列颠的繁荣,统治者也看到了商业的强大力量和重要性,从而进一步的发展商业,而商业也必然成为大西洋沿岸各国争夺的重中之重。
作为欧洲商品运输者的倾向于自由贸易的荷兰船主,英国自然不会允许对手的一夜暴富而必然予以干预和打击。
重商主义的思想体系就这样被人们毫无保留的奉为圭臬。
几乎所有的17世纪国家都在尽可能的拥有大量的贵重金属,鼓励对外贸易和出口,发展原材料加工产业,增加人口和劳动力。
所以,这也就很容易理解重商主义支配下的殖民地就仅仅成了黄金白银的储藏库,而殖民地特有原料的加工行业也就被拥有这一殖民地的国家所垄断,不允许任何外人插手。
反观中国,重农轻商的思想绵延至今。
从商鞅变法时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时的对商业的沉重赋税,从盐铁等暴利行业的官营到明清时期的海禁。
甚至从士农工商的排序中,也能看出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
对于中国来说,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拥有土地,就意味着能够相对稳定榨取巨额财富。
而对于统治阶级来说,农业的发展使人们安居乐业,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同时,传统的重义轻利的思想,也影响着农业和商业的地位。
农商地位的差异,导致了西方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中国的土地革命革命性之差异,导致了古代到近代中国和西方世界地位的交换,也能从一定角度给于李约瑟之问一个回答。
我想,对于农工商的地位和作用,“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句话应该是一个最好的总结。
高三历史阅读理解:古代农业与商业发展
高三历史阅读理解:古代农业与商业发展古代农业与商业发展是我们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追溯到古代,农业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生产方式,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古代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与此同时,商业也逐渐形成并和农业关联紧密。
首先,古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革命。
农业革命的核心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从采集、捕猎、放牧为主的原始社会过渡到以耕种农业为主的农业社会。
这一转变催生了乡村社会的形成,人们开始聚居在一起,形成了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的形成促进了农业技术的进步,劳动者的劳动力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提升。
古代农业的发展也受到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影响。
从地理上看,河流流域地区由于水源丰富,土壤肥沃,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域。
类似的情况在黄河流域、恒河流域以及尼罗河流域等地都有发生。
农业在这些地区得到迅猛发展,延续了几千年的时间。
而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也很大,长期的干旱或者寒冷天气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或毁灭,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与农业同时发展的是商业。
随着农业的进步,农产品的生产量逐渐超过了人口的需求,这使得农产品的流通成为必要。
人们开始建立起以城市为中心、以市场为纽带的商业网络。
古代商业的关键在于交换,城市的发展使商人们能够聚集在一起,交流货物并进行贸易。
商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的生产,人们开始进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并将农产品运往更远的地方进行交换,这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古代商业的发展也催生了货币的产生和使用。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之间交换物品往往采取的是物物交换的方式,即以物易物。
随着交换规模的扩大,物物交换方式变得不便,于是出现了以某种物品作为交换媒介的形式,这就是货币的雏形。
货币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物品交换,而是通过货币进行交换,使得贸易更加便捷。
总的来说,古代农业与商业的发展是彼此相互促进的过程。
农业的进步为商业创造了条件,而商业的发展又推动了农业的生产。
这一历史过程对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理解现代农业和商业的起源提供了借鉴。
中国重农思想概述
中国重农思想概述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远在人类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农业就已经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农业养活并发展了人类,没有农业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更不会有人类的现代文明。
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
可见,农业是当之无愧的“母亲产业”。
下面我主要从古代、近代、当代三个阶段对我国的重农思想做一个简单的概述。
一、中国古代重农思想中国最早的重农思想产生于西周时期,这比法国重农学派的产生要早2000 多年。
中国古代重农思想考察的时间范围始于西周,止于鸦片战争爆发之前。
重农思想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一根主线,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经济思想。
不同于法国重农学派,中国古代重农思想时间跨越大,涉及人物多,中国古代的重农思想就表现在这些人物的经济思想之中。
1、先秦的农本思想(1)重农思想的产生早在西周后期,王室大臣虢文公为了规劝周宣王行籍田之礼,说过:“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粢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于是乎始,孰庞纯固于是乎成。
”这可以看作中国古代最早系统阐述重农思想的开端。
(2)李悝李悝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上重农主义的先驱。
他从生产力的角度主张“尽地力之教”,“治田勤谨”。
他认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主张政府应推行平籴之法,以稳定经济,维护封建统治。
“更重要的是在理论上他初步认为农业是财富产生的唯一源泉”,他认为“农事害”是“饥之本”“, 女工伤”是“寒之源”。
(3)商鞅商鞅是把重农思想发展到重农抑商思想的第一人,在《商君书》中,他提出了“本”、“末”二字,他认为农业是本业“, 治国能搏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他极力反对“商贾技巧之人”,主张重农抑商。
他还提出“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把农业与战争紧密连接在一起。
(4)韩非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主张农耕政策。
重商主义及重农主义
前古典经济学时期重商主义大体思想:一、社会财富观念,他们坚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
金银确实是财富,财富确实是金银二、财富源泉的观点,两个源泉:挖矿(金银矿藏的开采)流通领域(重视对外贸易多卖少买)。
3、只有对外贸易才是国家富裕的全然途径,保证贸易顺差。
4、国家干与经济,初步分析国家队要大力治理。
五、奖励增加人口,治理食物价钱,人口越多越好,限制人口外流,同时鼓舞外国人口、专门是有熟练手艺和有科学技术的人材移入本国。
六、民穷国富论,穷人越穷越好,国内人穷,消费就少多出来的商品就能够够卖到国外,为国王他们带来财富,重金,重视贸易,强调国家干与是核心思想。
孟克列钦1. 早期早起重商主义者,《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2. 第一次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名称3. 反对外国商人在法国经商,保护自然资源4. 使家富足的不是黄金白银,而是生活必需品托马斯.孟1. 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2. 商人占国家经济中重要地位3. 反对禁止输出货币政策4. 发展对外贸易,保证贸易顺差,掠夺殖民地5. 发展本国手工业柯尔培尔:一、财富观:金银是一个国家的财富,从武力对外掠夺二、发展工业:重商抑农3、对外贸易:保证贸易顺差地位4、国家干预:提出取消地方关税,统一全国税率进展时期:初期重商主义时期(大约14、15世纪中叶)和晚期重商主义时期(16实际下半叶到17世纪中叶),两个时期重商主义的大体思想是一致的,都是资本原始积存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02:]初期和晚起重商主义的不同:用什么方式来增加财富是区分初期和晚期重商主义的重要标志,初期:国家迫切需要增加货币,初期重商主义者提倡少买多卖,提出自由贸易,初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
晚期重商主义者尽管也以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但提出进展工厂手工业,坚持对外贸易,维持贸易顺差,因此又把晚期重商主义称为重工主义。
经济学发展史--整理
经济学发展史1、重商主义15世纪-17世纪。
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
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2、重农主义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
重农主义者认为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
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理论的核心。
他们的全部体系都围绕着这一学说而展开;一切政策也以之为基础。
重农主义者认为财富是物质产品,财富的来源不是流通而是生产。
所以财富的生产意味着物质的创造和其量的增加。
在各经济部门中,他们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因为只有农业既生产物质产品又能在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中,表现为物质财富的量的增加。
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财富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而只变更其市场的时、地,二者都是不生产的。
农业中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的差额构成了“纯产品”。
魁奈(1694——1774年)。
六十多岁才开始研究经济问题,主要是针对农业面临的困难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然而,很快就在他周围聚集了许多人,并形成了一个学派——重农学派,他们的理论体系强烈的影响了法国的经济政策。
3、古典经济学派(1750-1870年)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是指大约从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
劳动创造价值,价值如何分配,以及国民财富如何增加的问题。
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1776年)为奠基。
这与1870年以后盛行的研究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学是有所不同的。
古典经济学关心的是国家经济问题,虽然那时候的学者也非常强调个人利益必须尊重,但他们更强调的是如何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保持协调。
世界历史上的农本与重商探究
世界历史上的农本与重商探究1. 引言1.1 农本与重商的定义农本与重商是世界历史上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
农本经济是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农产品是经济支柱,农民是经济活动的主体。
农本经济的特点是生产方式简单,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目的。
重商经济指的是以商业贸易和工业生产为主要形式,商人和工匠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货币成为交换的主要手段。
重商经济的特点是商业繁荣,货币经济发达。
农本与重商是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常常相互交织影响。
农本经济的发展为重商经济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而重商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农本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农本与重商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但它们共同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研究农本与重商的演变和相互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探究其中的规律与特点,从中汲取启示,为今天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借鉴。
1.2 研究意义农本与重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农本与重商经济的发展与影响,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经济结构的变迁和演变。
农本经济的发展如何影响到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变革,重商经济的兴起又是如何改变了贸易和商业风气,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农本与重商的相互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农本经济和重商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影响、甚至冲突,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研究农本与重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能够从宏观的角度揭示经济发展的脉络和趋势,为我们深入探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发展变化提供参考和启示。
农本与重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对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农本经济的发展与影响农本经济是指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经济体系。
在世界历史上,农本经济的发展与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农本经济的发展使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升,增加了粮食和农副产品的产量,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世界历史上的农本与重商探究
世界历史上的农本与重商探究农本与重商是世界历史上两种重要的经济模式。
农本是指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而重商则是指以商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
两种经济模式的兴起和发展对世界历史的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农本经济模式中,农业是经济的核心。
农民通过种植农作物或养殖牲畜来维持生计。
由于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农业经济在古代是最为普遍和主要的经济形式。
农本经济模式在古代文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古埃及的尼罗河文明、古印度的黑白石文明、古中国的黄河文明等。
农本经济模式使得人类能够相对稳定地生活并发展出各种社会组织和文化。
与农本经济截然不同的是重商经济模式。
重商指的是商业和贸易活动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商人通过买卖商品获取利润,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重商经济模式在古代的城市文明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
重商经济模式的兴起带动了城市的繁荣和国家的崛起,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发展得以提升。
农本与重商经济模式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并相互影响。
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商业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商业的繁荣也带动了农业的发展。
古希腊城邦的繁荣离不开周边农业区域的支持;古代中国的商业繁荣也通过贸易往来促进了农业产品的交流和发展。
农本经济模式和重商经济模式的共同发展推动了古代文明的进步,使得人类社会逐渐从封闭的农耕社会转向了开放的交流社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本经济败给了重商经济。
重商经济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商业活动的灵活性使得它逐渐取代了农业的统治地位。
工业革命的兴起更是进一步加速了农业向工商业转型的过程。
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以工商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减弱。
农本经济和重商经济是世界历史上两种重要的经济模式。
农本经济以农业为基础,重商经济以商业为主导。
农本经济和重商经济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推动了古代文明的进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商经济逐渐取代了农本经济,成为现代社会的主导经济模式。
世界历史上的农本与重商探究
世界历史上的农本与重商探究世界历史上的农本与重商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两个重要的经济形态,它们相互影响、互为表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本是指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经济形态,而重商则是以商业贸易为主要经济活动的经济形态。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对农本与重商进行探究,分析它们的发展和影响。
我们来探讨农本经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农本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早形态,也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经济形态。
在农本经济阶段,农业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主导力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很低,人们的生产生活以自给自足为主,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
在这一阶段,社会形成了家族部落,土地是生产资料的主要资源。
这一阶段的社会主要特征是人们的生产方式主要以手工劳动为主,社会生产的主要手段是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直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在农本经济时期,农业生产是社会主要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水平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标志。
古代埃及、中国、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等地都是农本经济时期的代表,这些地区的社会主要依靠农业发展,农业的生产水平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古代的中国,农本经济时期主要表现为封建社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农业生产是社会经济的主要生产方式。
在封建社会的农本经济时期,土地是生产资料的主要资源,土地所有权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容。
与农本经济相对应的是重商经济,重商经济是在农本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商业贸易为主要经济活动,商业资本是社会生产的主要手段。
重商经济是农本经济时期的发展产物,它是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一种进步。
在重商经济时期,商业贸易是社会生产的主要活动,商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通过贸易和商品流通为社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农本与重商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形态,但它们又有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农本经济和重商经济是两种经济制度,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但农本与重商也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它们都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不同表现形式,都是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生产方式的不同表现形式。
宋朝的农村重商主义经济
宋朝的农村重商主义经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繁荣主要得益于其特殊的经济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宋朝时期不同于其它中国历史时期,此时期经济的核心是农村重商主义。
本文将从历史脉络、宋朝农村经济结构、农村商业化程度、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五个方面来探讨宋朝的农村重商主义经济。
一、历史脉络宋朝建立之初,由于地处南方,气候适宜,产量丰富,所以农业非常发达。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土地兼并、地租膨胀、农业生产技术停滞等。
与此同时,商业在城市得到了繁荣发展,从而逐渐形成了农村重商主义经济体系。
二、宋朝农村经济结构宋朝时期,农业仍然是经济的基础。
但与此同时,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种植业的茶、丝、油、蔗、罗布麻等经济作物逐渐增多,养殖业的水产养殖和家禽家畜养殖也得到了发展。
此外,手工业、矿业和垦殖等行业纷纷涌现。
三、农村商业化程度宋朝时期,农民参与商业活动的程度非常高。
许多农民不仅只是简单地自己种植作物或养殖家畜,而是通过与商家建立联系,将自己的农产品卖给商家,获取更为丰厚的利润。
这种商业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贸易,加快了经济的发展速度。
四、产业结构宋代的产业结构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形成。
农业、手工业、商业并存,形成了一种三业平衡的状态。
三业中,手工业和商业在城市比较集中,农业则分布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
五、对外贸易宋朝时期的对外贸易也非常繁荣。
大量的出口产品包括茶叶、丝绸、瓷器等成为了当时的“国货”,同时,进口产品也开始涌入,如马匹、鸟类、珍珠等。
这些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加速了农村重商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在宋代历史中,农村重商主义经济是非常重要的历史现象,它的出现和发展代表着当时经济形态的一种新趋势。
它使得农民的经济地位得到了较大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城乡的经济发展。
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有着经久不衰的现实意义。
重商主义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重商主义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重商主义是欧洲16世纪至18世纪思想流派的一种,主张以国家利益为重,在贸易、工业和农业等领域推行政策,以增加国家财富和实力。
其精神影响了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政治,也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重商主义诞生于欧洲大航海时代,欧洲发现新大陆、亚洲贸易的兴起、市场经济的发展等历史进程,促使人们意识到经济力量对国家实力的重要性。
重商主义提出了“出口至多,进口至少”的思想,认为贸易出口可以增加国家财富和储备。
同时,重商主义者也坚持重视国内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提倡保护性关税、出口补贴和贸易禁令等政策,以保护本国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重商主义者也提出了“财富即权力”的思想,认为国家越富有越能够保持完整、自主和强大。
重商主义在欧洲受到了君主专制政治的支持,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国家经济利益作为首要因素。
由此出现了许多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如重税、出口限制、贸易歧视等。
这些政策的执行使欧洲国家的贸易和工业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推进和保护,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各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
但是这种政策也造成了国际贸易的不平衡和价格上涨,难以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好处。
重商主义思想对我国的启示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自主创新。
近年来,我国在高科技行业的发展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政府的支持和投资,也离不开国家对科技自主创新的坚持。
重商主义的思想恰恰强调了国家的自主性和力量,在实践中也需要我们不断创新、突破和发展,以此来增强国家的实力和地位。
二、拓展贸易领域。
重商主义注重贸易,强调贸易的重要性和国家的出口导向,这一思想对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着一定的启示。
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我国正在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和区域贸易协议的签署,主动拓展进口和出口市场,使我国在世界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实现产业升级。
重商主义注重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认为制造业和农业是国家财富的重要来源。
第二讲 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
• 1699年出版《论贸易平衡中可能的获利 办法》提出出口净利润的观点。
• 提出国家财富是其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
19
让•巴蒂斯特•科尔伯特 Jean Baptiste Colbert (1619-1683)
• 法国路易十四(“太阳王”)时期的财政部长(16611683);
22
作为重商主义者的配第
• 赞成自由的国际贸易,避免大规模的走私活动; • 应对进口商品征关税(制成品和原材料区分对待); • 反对禁止出口金银的法律,却痛惜只付给外国人作为
运费的金钱等; • 赞成国家应该拥有大量人口,提出人口众多可以增加
对政府收入的思想; • 反对绞死小偷,却并不出于人道主义的动机,认为将
6
重商主义学派为谁谋利
• 有利于商业资本家、国王和政府官员,特别有 利于那些最强大的、地位稳固的拥有最优惠的 垄断地位与特权的人。
• 部分经济思想家认为可以将重商主义理解成寻 租行为(“官商勾结、钱权交易”)的极端事 例。
• 垄断地位、贸易保护和管制形成经济租金,而 政府官员和垄断商人则共同分享经济租金。
13
历史借鉴:重商主义影响犹存
• 1930年代的全球大萧条时,许多国家都采取提 高进口关税、本币贬值的措施限制进口。
• 重商主义影响的更近事例是1990年代初期,许 多美国人特别关注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出现的 庞大贸易赤字。
• 日本也曾一直实行刺激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 1980年代至1990年代,日本持续的巨额贸易顺 差不仅反映一定程度的“国外商品的恐惧症”, 还反映日本“攫取”利润丰厚的国际市场的渴 望。
14
托马斯•曼 Thomas Mun (1571-1641)
重农抑商什么时候开始
重农抑商什么时候开始
重农抑商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重农抑商什么时候开始的
重农抑商的政策始于战国时期李悝变法和商鞅变法,“奖耕战”、“抑商贾”就是当时提出的“重农抑商”政策。
在我国漫漫两千年封建历史长河中,“重农抑商”政策总是与历史相随相伴的。
它产生于封建制度产生巩固的春秋战国,发展于封建制度兴盛的秦汉,之后便被后面的朝代继承。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重农抑商”、“农本商末”政策深深制约和影响中国历史。
重农抑商的表现:
1.统治者反复强调以农为本,工商业为末业;
2.推崇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小农经济,靠天吃饭,财政也主要依赖于对农业和农民的剥削。
重农抑商的评价
重农抑商有利于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但后期过度的抑商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破坏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重农抑商”导致地主官僚不断兼并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破产流亡,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地主官僚集团也因疯狂兼并土地而更加腐败。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
这些做法,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了国家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