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与世界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新时代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
新时代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导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对于新时代主旋律的正确把握,其基本含义是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新时代下的中国面临的压力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际上也面临着艰巨的挑战。
新时代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以统筹全局的战略思维。
在深刻洞察和分析当代世界局势后,准确把握住了当代世界的基本战略走向,认识到人类同处于一个世界、一个地球中。
各个国家的命运是紧紧相连在一起的共生体,只有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成功做到共同发展。
中共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是对世界各国发展状况的合理关切,也是对中国在新的国际局势下寻求自身发展的正确战略。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其自身的丰富内涵(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和”文化的体现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爱好和平,追求共同发展的民族。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尝试进行不同的阐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协和万邦,万国咸宁”,其表述的话语虽多样而异,但同归而一。
中国寻求的是和平崛起,坚持不采用军事扩张、资源掠夺等称霸的方式来走“畸形”发展,坚持以自己的发展对其他欠发达国家地区进行合理关切的“和”思维;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出发点是在和平发展的基础上解决的是人类所共同面临的问题,走的是一条共同发展的道路。
这种中华民族追求“和”文化的优良特质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和平共同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中华民族“和”文化的重要体现。
(二)命运共同体意识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期望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但是战争结束带来的世界格局并没有完全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期望。
两极格局的崩溃使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没有了苏联这个对手的压制,美国开始走霸权主义道路。
与此同时,恐怖主义、环境问题等迫使世界人民寻求世界寻求新的方向。
全球环境问题及中国应对策略(论文)
全球环境问题及中国应对策略专业:2012级经济学学号:2012********学生姓名:***指导老师:***摘要: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
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
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中国政府向最高权力机关报告其最新的思考和应对之策。
关键字:全球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中国、应对策略一、全球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主要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
(1)原生环境问题地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与。
这一类环境问题是自然诱发的,是经过较长时间自然蕴蓄过程之后才发生的,或者主要是受自然力的操纵,且人已失去控制能力情况下发生的,并使人类社会遭受一定的损害。
这类环境问题包括地震、火山活动、滑坡、泥石流、台风、洪水、干旱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昼做到预防减少损害。
(2)次生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也称第二环境问题。
主要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所引起的环境衰退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①环境破坏,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
主要指人类的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们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②环境污染与干扰,环境污染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性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1、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百万分之一单位)上升到2005年的379ppm,超过了近65万年以来的自然变化范围,近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
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论文
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论文摘要: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中国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主动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关键词:军事国防安全世界科技一、国防政策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中国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
以信息化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立足国情军情,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科学制定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规划、军兵种发展战略,2010年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基本实现机械化并使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统筹国家资源,兼顾富国和强军,使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
将国防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形成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科学机制,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国防建设要兼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军民兼容互利,提高和平时期国防资源的社会利用效益。
形势与政策论文当代国际政治格局与中国面临的基本态势
当代国际政治格局与中国面临的基本态势摘要:21世纪,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更有向更深层次“多极化”局势演变的态势。
以美国为首发达国家为了寻求新的经济突破点、维护其霸权地位在世界各地展开的战略图谋,中东、亚洲等地区,各国由民族、宗教和领土纷争造成的各国关系的日益复杂,各国在能源等资源上的的争夺,自然环境的恶化,以及经融危机带来全球经济的萧条等种种因素让21世纪的世界注定是不安定的。
关键词:地缘战略竞争战略态势转换金融危机一超多强当前国际形势异常复杂多变,多极化、全球化与信息化量变累积和加速效应凸显,冷战后国际秩序酝酿重大调整,中国与世界互动日益紧密,国际角色更加吃重。
一、全球地缘战略竞争呈现新态势,周边动荡与风险加剧。
首先,大国地缘争夺加剧。
美国控制伊拉克、增兵阿富汗、渗透巴基斯坦、力推北约东扩与东欧反导部署、强化亚太军事同盟与前沿部署、扩张海权,凸显其以大中东反恐为重点、兼顾东欧东亚两翼以遏制俄罗斯与中国、称霸欧亚大陆与海洋的地缘野心。
俄罗斯凭借对格鲁吉亚反击强力反制北约东扩与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呼吁订立新的“欧洲安全条约”,在独联体、北极与西太更趋活跃。
欧盟稳步东扩,打造“地中海联盟”、争夺对非洲与中东影响力。
亚洲经济崛起引发大国加紧角逐亚洲,美国欲构筑美日印新三角、加大对南亚东南亚投入,日本拉拢印度、渗透东南亚、强化海权,印度坐大南亚与印度洋、多方出击。
大国地缘争夺更向太空延伸,太空竞赛持续升温。
其次,周边国家政局动荡不已,热点更趋复杂。
转型困境、政争加剧、治理失效、经济恶化与外部干涉交织,致使阿富汗、缅甸、朝鲜等政局不稳,巴基斯坦、尼泊尔、泰国政权更迭。
“三股势力”再度猖獗,南亚频发重大恐怖袭击。
“朝核”因朝鲜政局生变可能反复,“伊朗核”僵持不下,印度与巴基斯坦围绕如何应对越境恐怖活动分歧严重、矛盾激化。
当代中国与世界论文
浅析当代中国与世界摘要: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这一论述充分反映了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高屋建瓴的科学判断。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虽然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但前景光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在政治上,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大国间结成伙伴关系越来越普遍;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区域和全球合作越来越深入;在文化上,世界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在安全上,各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合作意愿越来越强烈。
综观全球,国际形势正在向各国关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增强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
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关键词:世界中国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过去几年,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化充分地验证了党的十八大这一重要判断。
无论是从中国还是从世界角度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互动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频繁,相互影响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和深入。
可以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如何,不仅影响中国的命运,也关乎世界的未来。
(一).当今世界的变化纵观当今世界,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世界各国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存也越来越深入。
冷战时期,世界被一堵堵有形和无形的墙隔离着,即使鸡犬相闻,也仿佛老死不相往来。
中国和苏联互为最大邻国,拥有世界最长的共同边界,但是相互人员往来稀少,60年代贸易额一度连5000万美元都不到。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小论文
论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近年来;在全球经济、政治、军事及科技等方面势力的增长..由于中国拥有稳定而众多的人口;以及快速增长的经济和军事支出;因此经常被视为是一个潜在的超级大国..做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占有一席..中国虽然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超级大国;但是仍然有许多经济、社会、环境与政治等方面的不利因素有待克服..此外目前中国在联合国与世界上的影响力;还没有达到美国与过去苏联的程度..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但在实践中资本主义主导了经济全球化;试图按照其面目改造整个世界;使之完全走向“全球资本主义化”..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同时具有推动与阻碍的双重影响..它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冲击;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以新科技革命为动力和基础;彻底打破各国国家之间的自然和社会界限;把这种无限创造力进一步扩大到了全球范围;但是由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它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国际经济政治的不稳定状况;特别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新科技革命固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也使我国社会发展遭遇巨大的冲击;人口多、底子薄等发展劣势日益彰显..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但是;当今国际局势并不十分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是国际经济政治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安全产生直接和巨大的威胁..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传统国家主权的相对弱化;国际经济政治不平等、不公正、不合理的旧秩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全球性跨国公司利用这些有利的国际条件;主导着全球性经济发展;并且不断向各国扩张和发展;甚至支配了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主权..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必然受到这个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的束缚..作为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由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和极端宗教原教旨主义活动;以及具有国际支持背景的台独、藏独等民族分离势力和“东突”恐怖组织;也对我国的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提出了挑战;直接影响我国实行“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如何实现和维护中国社会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对策:1.不断解放思想;实现观念更新..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实现国内政治稳定为基础;争取实现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同时积极参与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强化中国的国际经济政治地位和作用..2.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及时进行社会政治稳定的政策调整..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实行对外开放;全面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促进现代化建设..其次;不断地调整我国国家安全战略、改革我国国家安全体系;完善国家安全合作机制..要不断参与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经济技术合作;巩固国家安全合作的国际经济基础..3.坚定不移地走制度创新之路;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型体制..坚持走制度创新全面发展的新道路;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和文化制度;真正实现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其次;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快新一轮体制改革的步伐..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民主外交路线;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的稳定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4.总结: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实现世界与中国之间的均衡发展;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并达到长治久安;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必须根据经济全球化影响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性质和特点;积极探索和运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定的发展规律;把中国社会推向一个更加和平、稳定、繁荣和文明的发展道路..。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08-1班XXX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姓名:XXXXX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08-1班 XXXX 电话:XXXXXXXXX论文摘要:在上个世纪末,特别是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已经着实地摆在了我们眼前。
经济全球化推动着全人类的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然而事物都具有着两面性。
它给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针对我们中国这个经济大国,带来了机遇,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它同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单从华尔街金融风暴引发出全球金融危机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因此,我们中国也一定要找出适合我们自身发展和有益的对策来。
那就是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影响经济发展前言全球化是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近20年来,世界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接受国际贸易共同的游戏规则,实行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政策;再加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交通、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都使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从本质上来看,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就是国际经济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同时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结果,但它所蕴含的意义是深远的,它,让全球的经济联系起来,而与此同时,全球各个国家的经济注定受到影响,特别是对于我们一个经济大国-中国。
一、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势头愈加猛烈。
从根本上讲,经济的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
这一次产业调整不但反映到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更重要的是同一产业的一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
过去,产业调整大多是在一个国家内部进行的,在一国内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代价比起通过经济全球化进程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更高。
当代中国形势与政策论文
当代中国形势与政策论文1. 引言当代中国面临着诸多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等因素都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适应这些变化,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以实现国家的长期发展目标。
2. 经济形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稳定与繁荣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面临压力。
其次,贫富差距扩大,分配不公问题凸显。
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创新发展,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3. 人口形势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这给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养老金等方面带来了挑战。
政府应加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健康老龄化,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4. 生态环境形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5. 中国的政策回应中国政府意识到以上挑战,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回应。
在经济形势方面,政府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创新创业,加强内需拉动,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
在人口问题方面,政府致力于构建全面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水平,推动健康老龄化。
在环境问题方面,政府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境监控和执法,推动绿色发展。
6. 综合策略与未来展望为了应对当代中国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需要继续改革和创新。
在经济方面,政府应继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在人口问题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养老和医疗保障的投入,推进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在环境问题方面,政府应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积极回应挑战,为实现国家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然而,面对当代中国的形势,仍然需要继续努力。
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
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当今青少年应该对祖国的形象与政策有一定的了解。
下面小编跟大家分享几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以供参考!形势与政策论文一如何看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在过去的xx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声音,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国在世界媒体的报道中已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所有这些都能使人直接地体会到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
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一是综合国力。
二是外部世界。
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如何解读和把握这种变化的意义和启示?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客观地讲,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
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联、深入互动的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
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1)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
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xx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20xx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为应对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
形势与政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文
形势与政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文《关于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与中国之治的体会》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识,相互激荡。
这是在2018年6月22日至23日,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的,放眼全球,我们正面临有未有之大变局。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
谈到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
首先,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最为明显的国际力量对比之变是“东升西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从经济总量来说,国际量对比越来越朝着更加均读的方向发展。
在世纪格局之变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两级”对峙格局;20世纪末,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21世纪以来,资中主义矛盾加剧。
在科技之变中,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改写人类发展历史,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科技发展也带来新的未知和挑战,影响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以及国际秩序和格局的演变进程。
同时,我们现代化发展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中国建立发展了完整的工业体和国民经济体乐;建立起了最广泛最真实的人民民主,推进经济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
其次,我深刻的会到大变局中的机遇与挑战同生并存。
大变局催生了新的机遇。
其孕育着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变暖体系加速变革之机。
它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新型经济全球化,由世界上各个国家共同参与、共同主导,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富裕。
大变局也充满风险挑战,有大国之间博弈加剧;有国际秩序变革阵痛;有热点问题高烧不退;更有全球经济风险积聚。
最后,我们必须谈到大变局中的中国角色。
中国发展振兴是百年大变局的重大变化之一,新中国成立71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岁年来,中国人民勤力同心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勇气甚至牺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论文题目:当代中国社会现状分析
论文题目:当代中国社会现状分析(大纲)摘要本论文旨在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现状,主要聚焦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城乡差距、环境问题等方面。
论文通过对这些关键问题的综述和分析,对近年来中国社会的变化及挑战以及政府政策进行评估和反思。
一、引言近几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成就,成功帮助数亿人口摆脱贫困。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也出现了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论文将较为全面地讨论中国社会现状,为政策制定者和学者提供一个参考框架。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1. 经济蓬勃发展: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随着经济增长放缓,提高质量和效益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2. 社会矛盾突显:人口老龄化、社会阶层分化和贫富差距等问题日益严峻,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社会压力,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品质。
3. 消费升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
消费升级对企业和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人口结构及其影响1. 人口老龄化: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正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为应对这一挑战,政府需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倡导家庭支援和养老服务改革,确保老年人的福祉。
2. 劳动力市场变化:随着人口红利逐渐降低,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供应出现失衡。
政府需要加大职业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四、城乡差距与相关政策1. 城乡之间的收入与基础设施差距仍显著。
政府在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2. 农民工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
政府需要完善户籍制度、住房政策等,解决农民工及其子女在城市的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
五、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污染:快速工业化进程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政府应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落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大国担当论文
当代中国的大国担当,植根于内蕴中国智慧的现代化致思逻辑。
和而不同、和谐万邦,始终是中国的天下情怀,也是中国的大国智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追寻和实现自身现代化梦想的同时,始终强调中国不会走“国强必霸”的现代化老路,不会以损害他国利益、阻止他国发展来实现自身发展。
中国始终认为,中国梦与世界梦密切关联,中国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发展,完全可以超越零和游戏的僵局,完全可以通过对话代替对抗,以相互包容代替相互敌视,以多边共赢代替单边独霸。
因此,中国必然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维护多边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中国也将深入参与全球治理进程,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包容互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还将携手各国一道,在共同协商、平等对话、相互助力的基础上,合力解决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普遍性难题,共同跨越和突破现代化发展的各种陷阱和困局。
当代中国的大国担当,植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属性。
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选择,更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定位与独特优势。
资本增殖逻辑的全球扩张,迫使近代中国不得不踏上屈辱的外生被动性的现代化之路。
几经选择和抗争,中国终于走上了社会主义独立自主、内生创新的现代化道路。
这既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中国作为现代化后发国家对先发国家的依附,扭转了在发达资本主义所主导的不平等国际分工中的被动、被剥削局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单纯模仿先发国家现代化而必然要遭遇的痛苦、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加速了中国自身既能融入和深刻影响世界,又能实现自身独立发展、避免自身文化断裂的现代社会转型。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不仅彰显了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价值与根本优势,也向世界展示和呈现了现代化发展多维探索推进的可能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完全能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鼓舞各国人民独立选择自身现代化发展路径,不断开辟人类现代文明新道路、扩展人类现代文明新内涵。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论文--中国与大国关系
中国与大国关系摘要: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继续发展,大国关系处于深刻的调整和变动之中,冲突与合作并存,在全球公共问题领域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又在涉及到各自核心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存在诸多矛盾。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对这样的局势,机遇与挑战并存。
如何把握大国关系,制定正确的外交策略和发展路线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的发展格局,准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和分量。
关键词:大国关系机遇挑战战略一、古代中国外交总体来说我国古代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是对外开放的,秦朝张骞出使西域架起了与欧洲友好往来的关系;隋唐时期我国与日本、印度等国家有较频繁的商业往来和文化交流;宋元时期我国的对外关系进入最繁盛时期,亚洲、东欧、非洲海岸都有频繁的商业往来,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十几年,撰写《马可波罗游记》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西亚和欧洲。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但清朝末年,国家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从而导致了落后。
由此可见,中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与国家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交往的越多,机遇和挑战越多,进步也就越多,实力自然越强大,地位自然越高。
二、现代的世界大国关系当我们说到世界大国时,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等发达国家首当其冲,但我们同时也不会忽略中国、印度等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
当前世界格局千变万化,因为一方面,美国力图建立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另一方面,多个新兴大国发展迅速。
这两种进程相互交错发展,使现行国际体系处于一种不确定和不稳定的状态,各种力量在互动中不断寻求平衡。
这就导致各国之间相互牵制,互利共生,这些联系的加强使我们面临很多的机遇,也面临很大的挑战。
现代大国关系的特点是:1、“总体稳定”保持:大国关系基本保持稳定,更富弹性,主要大国间直接对抗的可能性较小。
大国关系的战略矛盾不会因为相互间有合作而消失,也不会因相互间的斗争改变彼此合作的基本态势,但合作中竞争的一面在加剧,借重中牵制的一面在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形势论文
论中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形势一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跨入21世纪,今天的中国是20多年前的中国人和世界人都无法想象的:短短的20多年里创造的经济业绩令世界不得不对其刮目相看。
在许多外国人的眼里,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增长速度非常惊人甚至令人畏惧,但是在中国人看来,中国仍然是一个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
面临着经济知识化和经济全球化洪流的严重冲击,中国经济将进入大调整、大转折、大变化、大发展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中国政府审时度势,主动应对,灵活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调控手段,对经济发展中的波动进行了有效的宏观调控,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但也存在不少困难问题。
二发展中存在众多的困难与问题尽管我们连续多年的高经济增长速度,但是这些高速度更多是靠投资和牺牲环境代价来实现!我们真正的绿色GDP是多少呢?我们的高CPI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我们的老百姓还有多少处于温饱之下呢?其次,中国的军队数量确实是世界第一,但是军队总体质量呢,武器装备的质量呢,人与武器装备结合的能力呢,尽管我们已经列装了一大批心事武器装备,但是我军发展的脚步还严重滞后于世界强军水平。
另外,中国世界上应对灾难的能力还不强,一个雪灾和地震就几乎瘫痪了半个中国,尽管在雪灾和地震就在中,多重展示了我军优良的一面但同时也暴漏了出不少亟待改进的问题,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卧薪尝胆的去努力。
问题还有很多:经济高速增长与低效率、低质量并存,经济仍然以粗放型增长为主,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规模经济效益差;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奔向富裕与中西部多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收入水平相对低下并存,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日益拉大;经济规模迅速扩大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并存,能源和水资源短缺和生态失衡、环境恶化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这些问题都是短期内难以克服的,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和精心的操作才能逐步解决。
当代中国与世界论文
当代中国与世界论文引言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个具有庞大人口、发展迅速的国家,中国对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本文将探讨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
中国的崛起与全球影响力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崛起不仅对自己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与影响力不断提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其对全球贸易的贡献率越来越高。
中国的出口产品遍布世界各地,并逐渐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同时,中国还通过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拓展了自身的贸易网络。
其次,中国在全球政治中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具有决策权。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解决方案。
中国还倡导多极化和国际合作,以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另外,中国在文化领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
中国的语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贡献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认可。
中国还通过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中国的挑战与应对之策然而,中国的崛起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仍然面临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虽然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内陆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仍然滞后。
中国政府已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等战略,以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中国还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可持续发展问题。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和水资源短缺。
为应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加强了环保政策的实施,并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另外,中国的外交政策也面临一些挑战。
中国周边地区存在一些潜在冲突和争端,如南海争议和台湾问题。
中国政府一直坚持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主张和平与合作。
论文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文化的未来
全球化乃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其主要标志就是意识形态上的市场经济主义(或新自由主义)成为新的、全球化的普遍真理,并在信息技术全球化基础上形成了经济和社会全球化。然而,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同质化的隐忧也是值得深入关注的焦点问题。全球化对世界各国文化的深刻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种影响绝不能概而论之为文化的同一性或同质化,而是一种由经济全球化过程所决定的、以文化传播技术为媒介的、以不同文化在全球层面上的大规模交流与互动为内涵的世界文化的发展过程。面对全球化浪潮,人类社会广为认可的观念、意识会明显增强,而各民族国家世代延续的一些习惯和风俗会在一种全新的、更宽广的眼光与视角下受到审视,正如英国著名学者汤林森所说的那样:“全球化的效果势将削弱‘所有’民族国家的文化向心力,即使经济上的强势国家(先前时代的‘帝国主义权势核心’)亦不能幸免于此。”[1]全球化中的世界文化,会有新陈代谢,但这决不意味着文化的趋同甚至单一化,更不可能出现某些人所担心的西方化或美国化,因为这种前所未有的文化大交流是互动型的,最有可能的结果只能是:各种文化在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当前形势下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商品——比如好莱坞电影和迪斯尼文化——在世界文化市场上暂时的强势地位,但是那种基于意识形态斗争之上的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全盘拒绝“美国生活方式”或西方文化模式的二元对立思维,完全是一厢情愿和行不通的。外来文化的势头再猛、冲击再大,都不可能湮灭本民族的文化,相反,本民族的文化尤其是那些根基深厚的民族文化,反倒有可能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得以汲取新的养分,综合创新,进而实现新的辉煌。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意识到全球化并不是万能药,尤其在文化建设方面,全球化话语中也同样隐藏着危险和悖论。现在,不少国家已经意识到,如果放任文化市场、坐视文化的平面化和看似多样其实基本美国化,最终将削弱本民族的文化价值、阻碍族群精神的自然发展,一旦酿成恶果就不堪设想。身处如此严重的挑战式的全球化中,捍卫民族文化特性也是不容掉以轻心的,但捍卫民族文化决不意味着要导向“民族主义化”的自我孤立和文化自大。借助跨国公司在生产营销中提出的方案“全球化思考、本土化行动(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2],变全球化与本土化间的对立倾向为平等对话,展现本土文化在全球化趋势中的正负效应,防范和规避所谓的“全球化陷阱”,借助全球化浪潮续接清新刚健的文化传承、开启充满无限可能与在中国传播迅速并在思想文化界发生重大影响,但是文化的本土性或民族性不会因全球化而消失,相反更有可能因文化交流的加强和民族国家之间的利害关系而得到加强。因为只有在开放与交流中,各民族文化的特色才能彰显出来并得以确认;而利害冲突必然会激发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就会极大地促使人们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以增强民族国家的内在凝聚力,民族国家都会自觉地捍卫其个性,以确认民族生命之根。钱中文先生在《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春之卷撰文指出:由于文化交流中存在着不同文化对其自身价值的自卫,因而各国民族文化实在难以达到一体化。至于世界文学,是各个国家、民族优秀文学的汇集,很难说是某种独立的文学形态。不同文学之间存在趋同性,但并非一体性;文学在交往、融合中创新,获得新质,同时又受到本土化、民族特性乃至民族主义取向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当今文化的发展必定是全球意识和民族意识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如果没有全球意识就必定游离于人类文化发展的轨道之外,如果没有民族意识就不可能创造出有特色的文化。而曾经盛行一时的文化相对主义以文化的相对性和特殊性为借口否认其时代性和进步性,一味地要求对“民族特色”加以保护,是无法让人信服的。正如著名拉美作家巴尔加斯?略萨所说:“文化必须自由地生长,不断地与不同的文化进行竞争。只有这样,才能使它们革新、复兴,使其演进,并适应滚滚而来的生活潮流。”[3]对民族文化最好的发展和保护,就是让它到世界文化的大潮中经风雨、见世面,而不是像古董一样把它与世隔绝;封闭在玻璃瓶中的文化,即使保存得再好,也只是一幅供人观赏的风景而已。由于民族特色之边界的存在,面对全球化境遇中的文化交流,既要有清晰的文化身份,又不能陷入情绪化的身份偏执,因为“过度”和“越界”的身份意识容易导致对全球化乃至现代化的恐惧和拒绝,导致文化认同和文化拒斥的失范,在这种情形下,“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期待’不是对新东西的渴望,而是对失去旧有物的恐惧”[4],从而不利于理性和开放的文化心态的形成,不利于中国文化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构建。全球化时代,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扩大和深入,文化摩擦和文化碰撞日益增多,弱势文化更是经常面临强势文化的压力,于是,“文化霸权”迅速成为一个畅销的符码,民族文化在捍卫“文化主权”的旗帜下似乎寻回了一些逐渐远去的自尊。身临全球化的文化语境,我们应当看到:在警惕西方文化霸权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能“防卫过当”,不能把弱者的“霸权想象”统统视作客观的真实;虽然防止文化霸权非常重要,但是在当代中国“霸权想象”似乎更有市场和影响力。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大国,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本位主义从来都不乏生存的土壤,而过去数十年抗击帝国主义的历史又使“反帝反霸”成为许多人的思维定势,成为几乎不用学习就可以获得的文化经验和文化本能。鲁迅先生对由此造就的情绪化思维早有分析:“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唱反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壮健,我偏生病……这才叫保存中国文化,这才是爱国,这才不是奴隶性。”[5]以至最后陷入“只要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拥护,只要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反对”的非理性怪圈。所以,面对“文化落差”和外来文化的进入,固执于文化霸权想象、一味地付诸于“义和团式”的道德义愤和情绪对抗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错过文化交流的大好机会,丧失民族文化革新的主动权,因为民族文化的危机归根到底是自身的危机;同时,在一种被动的、满含怨气的心态下,很难对异质文化作出理性而客观的判断,要么急功近利、囫囵吞枣,要么自卑自艾、仇外排外,最后受损的都将是民族文化自身。应该像鲁迅先生那样:“即使并非中国所固有的罢,只要是优点,我们也应该学习。即使那老师是我们的仇敌吧,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
论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文化的未来
论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文化的未来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文化源远流长,深受世界各国的赞赏和影响。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剧和文化多样性的享受,中国文化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实现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传播并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成为了当代中国文化的未来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首先,中国文化的未来要在全球化中寻求平衡。
随着全球化的推动,世界各国的文化越来越容易相互交流融合,这种多元文化的碰撞使得文化的独特性逐渐受到冲击。
因此,中国文化要能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找到自身的定位,既要借鉴和学习外来文化的优点,又要保持自己独有的文化传统。
只有在平衡中,中国文化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具备更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其次,中国文化的未来要注重创新传承。
中国文化拥有丰富的传统和历史,但传统并不意味着保守和僵化。
在文化传承的同时,中国文化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文化多样性和需求的追求。
只有不断创新,中国文化才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此外,中国文化的未来要注重自信与自觉。
中国文化作为一种世界文化,不仅要在传统文化中保持自身的特色,还要拥有自己的自信和自觉。
自信是中国文化赢得世界认可和尊重的重要基础,只有自信才能够让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更加充满活力。
同时,自觉则是指文化创造者和传播者要有清醒的认识,明确自己的定位和目标,正确引导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最后,中国文化的未来要注重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所谓文化软实力,就是通过文化传播来推动国家的影响力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中国文化要在未来发展中注重提高自身的软实力,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海外文化推广活动等手段,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只有建立起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才能够真正打造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品牌。
总而言之,中国文化的未来要基于全球化趋势寻求平衡,在传承中注重创新,兼具自信与自觉,以及注重提升文化软实力。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论文-----经济全球化中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04
经济全球化中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摘要:在上个世纪末,特别是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已经着实地摆在了我们眼前。
经济全球化推动着全人类的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然而事物都具有着两面性。
它给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针对我们中国这个经济大国,带来了机遇,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它同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单从华尔街金融风暴引发出全球金融危机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因此,我们中国也一定要找出适合我们自身发展和有益的对策来。
那就是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机遇与挑战可持续发展前言:全球化是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近20年来,世界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接受国际贸易共同的游戏规则,实行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政策;再加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交通、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都使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从本质上来看,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就是国际经济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同时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结果,但它所蕴含的意义是深远的,它,让全球的经济联系起来,而与此同时,全球各个国家的经济注定受到影响,特别是对于我们一个经济大国-中国。
一、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及其实质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势头愈加猛烈。
从根本上讲,经济的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
这一次产业调整不但反映到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更重要的是同一产业的一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
过去,产业调整大多是在一个国家内部进行的,在一国内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代价比起通过经济全球化进程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更高。
所以,西方国家,特别是在投资和贸易比较开放的国家,比如美国和英国。
由于在全球范围内实行了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度。
2020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精选3篇汇总
心得就是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亦可以称作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
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2019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精选3篇,以供大家参考!2019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精选3篇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就要结束了,老师们讲的形势与政策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堂上,老师通过让我们观看最新新闻视频,学习时事热点政策,让我们很好地了解时事政治,引领我们紧跟时代步伐。
作为一名大学生,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形势与政策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它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在各个方面都会上升一个等级。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从现实的角度上来看,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如果在这个时候失去和平的环境,那将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国一再的温和政策并不代表着中国的不闻不问,现在中国政府也在重视这个问题,也将在“钓鱼岛事件”后更加重视国家海权,包括中国在处理南海诸岛屿问题。
我觉得我们要相信党和国家政府,跟着党和政府走。
同时,这也引起我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反思。
我们做为年轻的一代,我们就是祖国的未来,就是祖国的美好明天。
可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又几个人能够面对着国旗,负责任的说一句“我做好了一个中国当代大学生应该尽的责任。
”我想我们大多数的大学生也没有做到。
面对现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我不知道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当代的青年们,能不能肩负起老一辈人留给我们的历史使命钓鱼岛事件启示了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国家和政府的努力,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改变原有的精神面貌,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代中国与世界摘要: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这一论述充分反映了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高屋建瓴的科学判断。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虽然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但前景光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在政治上,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大国间结成伙伴关系越来越普遍;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区域和全球合作越来越深入;在文化上,世界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在安全上,各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合作意愿越来越强烈。
综观全球,国际形势正在向各国关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增强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
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关键词:世界中国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过去几年,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化充分地验证了党的十八大这一重要判断。
无论是从中国还是从世界角度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互动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频繁,相互影响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和深入。
可以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如何,不仅影响中国的命运,也关乎世界的未来。
(一).当今世界的变化纵观当今世界,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世界各国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存也越来越深入。
冷战时期,世界被一堵堵有形和无形的墙隔离着,即使鸡犬相闻,也仿佛老死不相往来。
中国和苏联互为最大邻国,拥有世界最长的共同边界,但是相互人员往来稀少,60年代贸易额一度连5000万美元都不到。
苏联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两国贸易额最低时不足1亿美元。
如今,世界则被一张张有形无形的网连接着。
世界日益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
据称,互联网连着全球40亿人口和500亿台电子设备,每年发送90万亿封电子邮件,进行着2万亿笔电子交易。
人们虽然远隔万里,但是一上网,就感觉“天涯若比邻”。
联系和交往的密切也使得各国的利益更加交融交汇,真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就是为什么华尔街一生病,全世界都跟着吃药,为什么整个欧洲乃至国际社会都在全力帮助希腊克服债务危机,为什么各国要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核扩散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
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再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单打独斗,独善其身。
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已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别无选择。
必须抛弃你上我下的“翘翘板”思维,必须停止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必须大力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建立适应时代变化的新型国家关系。
总之,相互依存是当前国际关系与冷战时期的最根本区别,也将决定今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方向。
(二).中国与世界关系回首2010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发酵!美国加快全球战略调整和中印等新兴大国快速崛起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国际形势和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化都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根本性变化,但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环境没有根本改变,但面临着不少新问题,在世界与中国的变与不变中,中国因素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变量,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历史性变化的新阶段,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全方位影响更加明显的阶段。
2010年,中国的经济实力再上台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在IMF和世界银行中的份额升至世界第三,中国的影响力继续增强,各国在不同场合都更加重视中国扮演的角色,中国发展道路的比较优势更加凸显,以至于“中国模式,北京共识”被学者们反复评来品去,这是世界对中国全面调适心态的阶段,客观地讲,人类迄今经历过百万级人口!千万级人口!充其量还有两!三亿级人口规模的国家崛起,而对像中国这样十亿级人口大国的崛起,世界似乎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在2010年的国际形势演变中,我们看到充满优越感的西方难以适应一个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多年来与一穷二白的中国相部的周边国家,同样难以适应一个更加自信的中国,世界对中国的心态发生阶段性变化,呈现出空前复杂的局面"既有期待,又有恐惧;既有借重,又有防范,世界了解中国的愿望在增强,对中国的研究和认识更加深入;一些国家防范中国的心理也在增强,在思考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这是中国与世界矛质多发的利益碰撞阶段,2010年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利益交织和摩擦碰撞同步增多,中国的战略机遇!欧洲的战略困境和美国的战略焦虑相互交织并形成鲜明对比,美西方在军事安全!贸易汇率!人权民主!领海争端等多个问题上频频向中国发难,中国面临着多重压力,地区热点问题的反复与传统大国对中国的防范叠加,中国周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强,维护领土领海主权!营造稳定周边的难度有所加大。
展望2014年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与世界经济步入中长期低速增长周期同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仍将处于利益碰撞多发的适应与调整期,中国的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将同步增加,但越是在特殊时期,就越需要对我们所处的战略环境有清醒判断,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抢抓机遇!化解挑战的实力基础更加坚实;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相互依赖空前加深,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不会逆转,这两大因素不发生根本性变化,我们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就不会改变。
(三).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基本趋势随着中共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中国又站在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的当下,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有必要冷静思考: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它的未来将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演变?对于这个问题,各个层次的决策者都需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经过30 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确实发生了历史性的新变化!这一变化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世界,世界则大大得益于中国的发展!当今中国,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都已经与世界高度融合!从经济上看,目前中国的贸易伙伴已经遍及220 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与它们建立了160 多个双边经贸合作机制,签订了120 多个双边投资协定,还与27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4 个自由贸易区!放眼全球,目前世界各地已经很难找到没有中国商品,没有中国足迹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如今已经形成了“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离不开世界”的局面!这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道路的结果,也是如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基本态势!在一些西方学者看来,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必定会打破现状,改变原有格局,从而引发与传统大国的对抗!西方学者对以往历史的这种解读,虽然并不适用于现在乃至未来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判断!其实,对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中国的发展究竟是会使整个世界受益,还是会给世界带来灾难!今天,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在谈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未来时,有中国学者判断:从比较长的时间尺度来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仍然存在着比较确定的方面,其基本的发展趋势是,开放大于封闭,合作大于对抗,和平大于战争!用更加正面的语言说,未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基本趋势是开放"合作与和平!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到历史性变化的新阶段,处理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对国家发展的全局性意义变得更为重要,当今世界发生了一些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影响的事件,世界处于一个历史转折的关口、新型全球化模式的探索、国际体系转型的方向和方、国际政治权力的位移和下沉、信息和交通技术变革带来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与新历史观塑造有关的国际关系教育等问题,都是当代世界面临的迫切问题、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把握新机遇,确立中国与世界互进的共同价值体系,完善和平发展道路的制度经济和社会基础,提高在国际体系中的协调和协同能力,加强中国的全球行政能力建设,探索多极化的新管理模式,增进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互识等,都将是未来中国内政外交进步需要面对的重要议题、中国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向来重视国际关系道德教育,以怀仁重义著称于世,中国会作为一个强大而又使人可亲的国家,推动世界向更为和谐的方向发展。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冷静面对世界大势的风云变幻,客观认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与不变,坚持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都应坚持的立场和姿态!根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这些年来的成功实践经验,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或更长时间,尽管来自国际国内的压力和挑战层出不穷,尽管我们面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依然众多,但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在大发展、中国还将持续大发展这一条,本身就是世界大势中的一个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而这又必将成为我们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至更长时间,获得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根本立足点。
展望前景,可以确信,一个富强、民主、繁荣、稳定的中国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大的市场和更多机遇,必将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一定能抓好机遇、更能成功应对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参考文献[1].和谐世界视角下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变化与战略新选择[J]. 东南亚纵横, 2009, 1: 017.[2].苏长和, 王晓玲, 宋微, 等.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考中国与世界的关系[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2 (4).[3].蔡拓. 当代中国国际定位的若干思考[J].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5: 009.[4].乐玉成. 关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十点思考[J]. 国际问题研究, 2012, 3: 002.[5]. 吕邦安. 国际战略形势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J]. 现代国际关系, 2008, 9: 012.[6]胡锦涛.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J].人民日报.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