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佛教对当代中国和世界影响论文

合集下载

佛教文化对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佛教文化对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佛教文化对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方立天编者按:1961年,方立天教授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分配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工作。

中国哲学史作为一门学科,从先秦到当代,古今数千年,哲学家数以百计,哲学史籍汗牛充栋,难以全部究其原委。

在一次教研室讨论研究重点分工的会议上,他确定了以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的哲学为自己的研究重点。

这一段长达700年历史的哲学史,包含了儒、道、佛三教的丰富内容,研究难度很大。

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近半个世纪的孜孜以求,他由此成就为中国的佛学大家,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以这样一幅对联评价他:“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精思穷微著作传九州”。

他对佛教哲学的研究大大丰富了中国哲学史的内涵,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而对于佛教文化对当今社会所起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佛教的作用,方教授也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看法,记者就此采访了方教授。

“我并不信仰宗教,也不反对宗教,我坚持真理。

”“佛教的哲学其实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的思维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

”“我们应该纠正过去那种把佛教简单地看成迷信的做法。

”——方立天应该如何看待佛教记者:您是学哲学的,和中国哲学打交道已近半个世纪,但对佛教的研究也很深入。

佛教到底是宗教还是哲学呢?方立天:1956年,我考入了北京大学哲学系,这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大转折。

在北京大学,我曾经受业于汤用彤、冯友兰、张岱年、任继愈等哲学界泰斗,他们的治学态度、方法对我的影响很大。

我之所以决定研究佛教并矢志不渝,主要是因为佛教内容丰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又极其之大,还可以与中国哲学的研究结合起来,而中国的佛教研究成果又极其之少。

佛教到底是宗教还是哲学?近现代学术界有过争论,我的看法同汤一介先生是一致的,就是认为佛教包含很多哲学内容,佛教既是宗教也是哲学。

佛教哲学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文学、艺术、医学等领域,我的目的是通过系统整理、研究佛教哲学,丰富中国哲学史的内涵。

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2000字论文

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2000字论文

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2000字论文中国佛教哲学在当代社会,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若果有,又有什么样的现代价值?这是研究中国佛教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

传统只有经过价值重建才富有鲜活的生命力,我们又需要通过怎样的现代转换工作,以建构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价值,进而发挥其现代作用?这是研究中国佛教哲学现代价值应该说明的问题。

佛教,作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提供的解脱之道,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信仰体系、哲学体系,也是价值体系。

佛教逐渐成为亿万人民的精神信仰,已延续2500多年,在中国也有2000多年的漫长历史,这表明佛教的持久活力与恒久价值。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佛教在未来社会如何重建价值,发挥作用,既是一个艰巨而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严肃而迫切的实践问题。

佛教的命运决定于对社会的关怀,佛教的现代价值决定于对21世纪人类社会的作用。

自从人猿相揖别以来,人类社会取得了空前的进步。

当代人类在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又拥有毁灭地球、毁灭自然的手段。

人类社会的进步应归功于人类自身,人类社会的问题也出自人类自身,威胁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敌人也是人类自身。

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现代化涉及物质生活、制度规约和思想观念诸多层面,当前人类社会存在的信仰危机、道德堕落、良心丧失等负面现象,表明人文精神的严重失落,这为具有宇宙整体理念、追求生命超越的宗教人文精神的佛教哲学,提供了调整人的心灵,进而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空前的历史契机。

我们认为,要对中国佛教哲学进行重估、重建,阐发其现代价值,就需要深入分析当代人类社会的基本特点,以及未来社会的基本走向;需要深入厘清中国佛教哲学资源,揭示其对当前和未来的社会具有真实意义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需要把佛教哲学基本原理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进而对当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向、方法提供有意义的参照意见。

三、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以上论述表明,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三组基本矛盾在当代人类社会,有的改变了形式,有的则是更加尖锐了。

当代佛教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当代佛教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当代佛教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作者:张麟来源:《神州》2012年第29期摘要:当今社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佛教在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和盛行,至当今时代,佛教在人们的思想中面临着现代问题,也就是如何真正体现佛教的社会价值。

佛教必须是“实际的”,才可能真正驻足人间;在“地球只有一个、人类本是一家”的全球时代,佛教必须是“世界”的,才可能是全人类的。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佛教201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议。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我们必须从容面对、勇往直前,在其漩涡浪花中强健体魄,由此使自己达到一种“青山依旧在”的主动,有着“惯看秋月春风”的境界。

在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传承中,在犹太教、基督宗教文化基因中亦有“彩虹文明”的遐思,就是将七色共辉的彩虹作为和谐符号,视之为争取多元和谐文化的象征。

对于“全球化”的宗教问题,我们也必须积极面对和认真探讨。

今天中国的宗教问题,已与“全球化”时代的宗教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中国的古圣早就说过,“以同求同,万物皆同;以异求异,万物皆异”。

实际上在知识的领域里,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文化体系或样式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其中的相同点,也可以找到其中的差异点。

宗教文化属于人文知识体系,佛教所探讨的根本问题是人文的问题,当然也归属于人文知识体系。

中国近代高僧太虚法师曾明确说过“佛教问题即人文问题”,“故佛教问题,实为全世界人文之所系,应时行化,不容缓矣!”1二十世纪初,针对国家衰微、佛教凋敝的历史现状,太虚法师提出,以契理契机的“人家佛教”来挽救“残渣般的、即将溃灭”的佛教,以此适应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需要。

太虚法师曾明确指出,“前之三流,其众寡不逮后之一流之什一;而除第一流外,余之三流,人虽高下,真伪犹有辨,其积财利、争家业,藉佛教为方便,而以资生为鹄的则一也。

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论佛教对中国社会文化领域的渗透须涉及政治、伦理、文学、艺术、语言、哲学等领域。

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生根、变化、发展,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并溶入中国文化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佛教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对于中国有重大的意义。

佛教以其特有的宗教性质深深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哲学、文学、艺术、语言等各个方面。

一、佛教对中国政治的影响•佛教宣扬“四大皆空”,因果报应,用禅悟和净土信仰引导人们走上非现实的解脱之路,这就给严酷的社会现实注入了温凉剂,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持续。

因此历代统治者大多都懂得利用佛教为自己的统治服务。

•另一方面,佛教寺院的过度发展造成了国家人口发展缓慢、赋税减少、政府直接控制的应服兵役徭役人员的减少,所以在历史上发生过三武一宗灭佛。

•此外佛教在维系政权与少数民族如蒙藏的关系的作用也受到重视。

二、佛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中国哲学从产生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无神论和有神论相互斗争的历史。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其哲学的基本点是否认现实世界的存在,属于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禅宗把佛教哲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化为主观唯心主义,在此过程中,儒佛道三家互相影响互相吸收,在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中结为一体。

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思想也是在批判佛教哲学的斗争中不断成长和发展起来,到明清之际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可以说汉唐以后的中国哲学史离不开佛教思想史,而且成为中国哲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三、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佛教经典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并曾对中国文学史产生过影响。

佛教经典《法华》、《维摩诘》、《百喻》等影响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

变文、俗讲和禅师的语录体都和中国的俗文学有着很深的关系。

佛经中不少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某些写意画,又与禅宗思想有关。

至于音乐方面,公元二世纪中国已有梵呗的流行。

唐代音乐又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

佛教对当代人思想的影响

佛教对当代人思想的影响
浅析佛教对当代人思想的影响
———————————————————————————————— 作者:
———————————————————————————————— 日期:
浅析佛教对当代人思想的影响
摘要:佛教作为由外国传入的宗教,在西汉时期传入中国之后,不断地经由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思想产生了深远且深刻的影响。直到今天,即使不信仰佛教的人,佛教的思想也同样的影响着人们对于伦理,社会等等的看法。
佛学的音乐产生于最简单的法器之中,最早是诵念佛经的伴奏。后来人们发现这种声音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于是就把佛学的音乐单独的抽离出来,形成了新的音乐形式。这类佛乐的旋律起伏不大, 节奏简单, 没有大起大落的音浪, 通过反复的唱颂、唱念, 使内心的情感、情绪平稳而达致平静。在佛教音乐中体验的“净”, 则是绝去一切妄念的精神澄炼和在幻象中呈现的随缘自在的真如世界; 而在那“静”中, 体验的是有着盎然生机, 有着安闲自在、超然自得的心理状态。平和的音调可以使人保持正常、清醒的思维和想象空间, 更能净化身体内的水, 使体内的水结晶变得更美丽, 令人身心和谐顺畅, 保持神清气爽的精神状态, 利于工作、学习和生活。
所以,在论述的过程中,我们不局限于对于佛教经典的摘抄和理解,更多的是利用一些现实中普及化了的佛教的观点来作为我们的论据。并非是没有论据,只是我们论证的是佛教的影响,而不是宗教本身。
佛教对当代人思想的影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佛教思想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
人们接受一个事物,选择对齐的态度,根据心理学的观点,最早是依赖于审美的好恶而不是理性的分析。佛教之所以能被人们接受,在于他所蕴含的美学价值被人们接受。
我的一个同学并非佛教徒,但是他的手机中就存放着很多佛教的音乐,据他自己说烦躁的时候听一听,可以有豁然的感觉,放在这里算是一个不严谨的例证。

佛教的重大当代现实意义

佛教的重大当代现实意义

佛教的贡献与现实意义刘长乐说:“一朵生命的花朝着天空绽放,雨露折射出它素面的笑颜。

佛陀用一枝花朵,一个微笑赢得了世界的注目与尊敬。

佛教从创立那天起,就直指人性最难以克服的三大弱点:无知、贪欲和憎恨,为我们这个充满苦难的世界带来了智慧的光芒。

佛教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与传播中,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以下重要贡献:1、非暴力。

佛教十善,以不杀为首,佛教五戒,列戒杀第一。

和平只能从非暴力和不相信武力而来。

2、平等心。

佛祖的教训可以用五个字概括:怜天下万物。

这是一种对全人类的慈悲、仁恕与谅解,这种开阔的平等主义正是现代化和民主化的基石。

3、生死观。

佛教是一种全面关注生命内在真实和内在超越的学说和教育,它改变了近三十亿东方人对待生死的态度与认识。

4、包容性。

佛教的平等心决定了其包容性,它大度地接纳别人,也深刻地改变自己,它坚信,包容无法改变过去,却能改变未来。

5、和谐论。

和尚和尚,以和为尚。

佛教致力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和人内心的和谐,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和谐。

作为世界和东方主要的哲学与智慧,佛教的这些理念应该跨越文化、地域和民族,向西方和世界传播,以促进世界各种文化的交融、理解和共处。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传播的力度、广度和深度都嫌不够,从总体上看,西方文化对佛教尚缺乏理解的兴趣,甚至存有一些偏见和误解。

以史为鉴,佛教的跨文化传播有待我们进行深入的思索与探究。

一是包容他人与他人包容(信心)。

佛教是个有严密体系、深刻内涵的宗教,它像药引一样可以治疗社会的疾病。

例如佛教的思想与孔子思想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思想,使中国进入了长期的文化繁荣。

主动、灵活或被迫地改变自己,以获得他民族、他文化的理解,获得生根、开花、发展的权利,这是佛教在千年的传承中非常成功的经验与方法。

众所周知,各民族自觉不自觉的文化中心主义是跨文化交流的最大障碍,而佛教却在非主流状态下自信、沉着地寻求其它文化的包容,在不失原则、不流血的前提下几乎传遍了整个亚洲,对西方也有相当的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的作文范文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的作文范文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的作文范文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佛教是一种源自印度的宗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匿王朝,后传入中国,经历了漫长的传播过程,对中国的文化、思想、哲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佛教的传播历程佛教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由于与印度的交流增加,佛教的教义逐渐引起中国人的兴趣。

佛教的传播在汉朝时期并不十分顺利,一度受到当时国家官方的压制。

然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得到了发展和传播的机会,成为当时社会上独具特色的一种宗教信仰。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通过西北地区传入中国,以大秦国(指古印度)为主要来源,经过丝绸之路逐渐流传到内地;二是通过东南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以交趾(即越南)和琉球(即日本冲绳)为中转站,传入福建、广东等地。

两种途径使佛教最终在中国东西南北广泛传播。

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了不同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特色。

中国佛教把中庸之道与佛学教义相结合,形成了佛教的中国化。

佛教的传播给中国思想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宗教信仰与道德观念:佛教教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从而影响了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

佛教教义主张以慈悲、喜舍、忍辱为核心,这种宽容、慈悲的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2. 文化艺术:佛教对中国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艺术在中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佛像、佛塔、石窟等艺术形式成为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中国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文学与哲学:佛教的思想观念渗透到中国的文学与哲学领域。

佛经的翻译使得中国对印度的哲学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促进了佛教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融合。

佛教的思想也激发了中国文人的创作灵感,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

4. 社会伦理与生活方式:佛教强调诸行无常、生死轮回等观念,使得中国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态度和伦理观念。

论佛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论佛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论佛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 3大宗教。

佛教自传入以来,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是灿烂中华文明的瑰宝,对中国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佛教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依然深深的影响着世界上的很多人。

同时,佛教对人文社会也有着优良的影响。

我知道佛不是万能的,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但他能教导我们,我们还是要凭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脱。

佛不能使我们上天堂,或判我们入地狱。

佛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其对人们的影响。

佛教影响人的审美情趣,人们接受一个事物,根据心理学,是依赖于审美的好坏不是理性的分析。

佛教之所以被人们接受,在于它所蕴含的美学价值被人们接受。

佛经既有思想价值,也有文学价值。

例如,唐代诗人王维,因为痴迷佛教,把自己的号改成“摩诘”,其诗画多有禅意,然而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人地欲望越来越大,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佛教的一些思想也顺势成为人们寄托心灵,精神上远离社会的庇护者,求得心灵宁静的安慰。

在佛教的影响下,人们一方面完善自己的人格,另一方面与人为善,这有利于相互信任,相互合作,进而促进社会的团结,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接受佛教的积极思想对于人们缓解欲望带来的痛苦有着积极作用。

佛教也存在一些消极的思想内容,也就对人有着消极的影响,例如因果论,总说今生的苦是前世的债,就会让人觉得我现在受苦是应该的,是在还债,于是使人失去奋斗心;还有,人们烧香拜佛造成很大的浪费。

佛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又体现在外来文化对本地文化的渗透。

在我国,文化遗产包括佛教遗产。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伴随而至的是西域和印度的文明成果。

中印两大文明体系得到了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机会,影响着各个学科,如,艺术、医学、音韵。

而且,梁启超先生认为佛教有利于国语实质的宽大,语法及文体的变化,文学情趣的发展。

佛教文学最富想像力,对于最缺乏想像力的中国文学,具有很大的解放作用。

佛教的伦理思想与现代社会

佛教的伦理思想与现代社会

佛教的伦理思想与现代社会【摘要】佛教的伦理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探讨了佛教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强调了慈悲与善良的重要性,同时提倡了自我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佛教倡导平等与慈爱的观念,为社会关系带来积极影响。

佛教对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也提供了重要启示。

结论部分指出佛教的伦理思想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我们可以借鉴佛教的思想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实现文化交流与共融。

通过融合佛教伦理思想与现代社会,可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关键词】佛教、伦理思想、现代社会、道德修养、慈悲、善良、自我修养、社会责任、平衡、平等、慈爱、环保、可持续发展、启示、社会和谐、进步、文化交流、共融。

1. 引言1.1 佛教的伦理思想与现代社会的意义佛教的伦理思想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变革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人们对伦理道德的关注也越来越强烈。

佛教作为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其伦理思想体系丰富而深刻,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道德指引和精神支持。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面对各种伦理困境和道德挑战,而佛教的伦理思想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这些难题,指引人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佛教的伦理思想强调慈悲、善良、平等、正直等道德品质,倡导人们培养善良的品格和修养,以实现心灵的净化和自我完善。

这些伦理原则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人们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建立和谐社会、促进环境保护。

佛教的伦理思想不仅有助于个人修养,也有助于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研究和借鉴佛教的伦理思想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理解佛教的伦理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自己的行为,塑造良好的品格,建设和谐的社会。

佛教的伦理思想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将为社会和谐、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启示和指导。

1.2 本文探讨的内容本文将深入探讨佛教的伦理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我们将分析佛教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探讨佛教如何教导人们培养善良和慈悲之心,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道德观念。

佛教文化概述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五篇范例)

佛教文化概述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五篇范例)

佛教文化概述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五篇范例)第一篇:佛教文化概述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佛教文化概述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在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宗教派别有成千上万种,但是,公认的世界宗教只有三种: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在这三大世界宗教中,起源最早的是佛教,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

佛教在汉代时期顺利传入中国,随后发展成为了适用于我国国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佛教,并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佛教产生的社会根源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古印度,创立人名悉达多,姓乔达摩。

因为他出身于释迦族,所以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贤人”。

这个尊称以后非常流行,以致他的本名很少被提及了。

在公元前7世纪到前6世纪的古印度,存在着一百多个种族部落,相互之间发生连年不断的战争。

剧烈的社会动荡,使古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也发生着变化。

古印度有四大种姓,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婆罗门主要以祭祀为业,其一上层具有宗教特权,社会地位最高;刹帝利,主要以打仗为业,其上层掌握军事权利,社会地位仅次于婆罗门;吠舍,主要从事工商业活动,其上层经济实力雄厚;首陀罗,主要从事农业和服务业工作,社会地位最低,相当于奴隶。

在兼并战争中,一部分出身于刹帝利的武士崛起,上升为新兴的王族。

伴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一部分出身于吠舍的商业人士经济实力增强。

这两部分人要扩大自己的权利,提升自己的地位,就必然与高高在上的,极力维护婆罗门教、种姓制度的婆罗门祭祀贵族发生各种矛盾。

这些社会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就是代表刹帝利和吠舍利益的“沙门(出家者)思潮”兴起,并且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占统治地位的婆罗门教。

释迦牟尼所创立的佛教,当时也是属于“沙门运动”中的一支。

二、释迦牟尼创教释迦牟尼出身于刹帝利种姓,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66~486年。

少年时代,他接受婆罗门教的传统教育,学习《吠陀》经典和“五明”。

29岁时,由于看到每个人都要遭受生老病死等各种痛苦,他便离家外出,寻师访友,立志探索人生的解脱之道。

佛教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影响5则范文

佛教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影响5则范文

佛教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影响5则范文第一篇:佛教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佛教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原想这个题目的范围蛮大的不好写,加上自己对佛教的了解也不是很多,但想想就算是自己对自己所认知的佛教以及个人的一些看法的一次总结吧!我个人对佛教的最初认识可能要属孩童时看的电视剧《西游记》了,在里面几乎所有的佛教“名人”都在了,那时候只觉得那些菩萨不仅神通广大而且威严无比,尤其是那如来。

但随着慢慢长大对佛教的了解也多了起来,而且发现周围很多人都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有时就把他们看做佛教教徒了。

那时候只觉得那些看似佛教教徒的人比其他的人和善而且常常很开心很满足的样子,这些都促使了我的好奇心。

随着中学时代的《中国历史》对佛教的不断加深了解,我对佛教才有了那么一个大体了解。

佛教,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它的始创者,并非佛教徒幻想中假定的人物,更非一般人所想像的虚无飘渺的鬼神,而是确有其人、其事,而且是有历史考证的伟大圣哲--释迦牟尼佛。

关于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的时代,中学的《中国历史》是有确确说法的,但民间确有各种不同的异说。

据一般传说,而又为学佛者所公认的,是汉明帝遣使西域求佛之说。

据史称:‘永明七年,明帝夜梦金人,飞入殿庭,且以问于群臣,太史傅毅对以:“西方有神名曰佛,陆下所梦,得无是乎。

”帝乃遣中郎将蔡愔、秦景 1博士王遵等十八人,出使西域求之。

十年,愔等于大月氏国,遇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人,得佛像经卷载以白马,共还洛阳,帝立精舍以居之,名曰白马寺,是为此土有沙门之始,亦为此土有寺院之始。

’佛教是历史上一种文化思想革命的产品,而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向既深且巨。

如果说:儒家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则佛学该是中国文化的心脏。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本位文化,则佛教之输入,竟使中国本位文化第一项变质,而成为本位文化之一,这是无可否认的事贸。

所以,我们要研究中国文化,首先要研究佛学;要复兴中国文化,首先要复兴佛教,欲想使中国文化传播于世界,更非先发扬光大佛教不可。

浅析佛教对中国的影响及现代意义

浅析佛教对中国的影响及现代意义

浅析佛教对中国的影响及现实意义摘要:佛教自东汉明帝时期传入我国,至今已有漫长的20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虽曾经历三武一宗的法难,但直至今日,佛教依然相当兴盛。

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

关键词:佛教中国影响现实意义正文:佛教于公元前六世纪诞生在印度次大陆,西汉时期传入中国,与中国固有文化发生冲突和融合,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博大精深,逐渐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主、以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为辅的文化格局。

这种文化格局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国封建时代。

佛教自东汉明帝时期传入我国,至今已有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对中国所发生的影响,对中国是深远而广泛的,一直到今天还在发生作用。

本文就文化艺术以及道德这两方面的影响作较为详细的解析,并结合自身观点谈谈佛教对中国的现代意义。

一、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影响佛教的一大影响表现在文学艺术上,佛经浩如烟海,仅《大正藏》便收录了一万多卷经文。

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深受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影响,佛教的传入,佛经的翻译带来大量的外来词汇,如般若,意识,禅那,摩诃,三摩地,丰富了我国汉字词汇。

唐代诗人中如王维深受大乘维摩诘经的影响,田园诗富有禅意。

宋朝的三苏他们的词赋洋溢着禅的味道。

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曹不兴、顾恺之、张僧繇、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历代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而传世。

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

由此可见佛教对绘画艺术所起的作用。

至于音乐方面,公元三世纪,中国已有梵呗的流行。

唐代音乐又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唐代音乐至今还有少部分保存在某些佛教寺庙中。

二、佛教对中国传统道德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除了对中国文学思想等有直接间接影响外,对社会风尚习惯亦有潜移默化之功。

中国原有的儒家信仰,是着重于现实人生的建设,无暇推究生前与死后的问题,对于生前死后以及形而上的宇宙本体,都是存而不论。

浅析佛教对当代人思想的影响

浅析佛教对当代人思想的影响

浅析佛教对当代人思想的影响摘要:佛教作为由外国传入的宗教,在西汉时期传入中国之后,不断地经由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思想产生了深远且深刻的影响。

直到今天,即使不信仰佛教的人,佛教的思想也同样的影响着人们对于伦理,社会等等的看法。

关键词:佛教思想影响伦理社会功效自传入中国以来,佛教就一直不停的在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因此,现在的佛教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真正的外来宗教,而是中国化的佛教。

这也是为什么佛教作为中国的所有宗教中传入中国最早,教义本身又和中国世俗很遥远(讲求出世和远遁),但是影响力却又相对较大的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讨论佛教对中国人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对当代人思想的影响,包含但不是完全的限于作为宗教的范围内。

我们更看重佛教作为一种思想,作为一种植根中国文化的观点,对更大范围内的人们的思想的影响。

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在论述的过程中,我们不局限于对于佛教经典的摘抄和理解,更多的是利用一些现实中普及化了的佛教的观点来作为我们的论据。

并非是没有论据,只是我们论证的是佛教的影响,而不是宗教本身。

佛教对当代人思想的影响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佛教思想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人们接受一个事物,选择对齐的态度,根据心理学的观点,最早是依赖于审美的好恶而不是理性的分析。

佛教之所以能被人们接受,在于他所蕴含的美学价值被人们接受。

佛教可供人们审美的东西很多,佛经本身就是其中之一。

佛经的翻译者全是饱学之士,因此佛经既有思想价值,也有文学价值。

朴实的深邃的文风,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这一点当代人肯定会有的,但是最著名的例子还是唐代的诗人王维,因为痴迷佛教,把自己的号变成了“摩诘”(化用佛教经典《维摩诘所说经》),其诗画多有禅意,后世人称“诗佛”。

这种非喧闹的,素雅的,审美情趣,今天对于人们还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人们选择住所,别墅,旅游地等等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向往具有出世意味的地方,以远离喧嚣和聒噪,求的心灵的宁静。

浅谈佛教对中国的影响(xiexiebang推荐)

浅谈佛教对中国的影响(xiexiebang推荐)

浅谈佛教对中国的影响(xiexiebang推荐)第一篇:浅谈佛教对中国的影响(xiexiebang推荐)浅谈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对中国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厚的影响,成为富有鲜明特色的重要宗教。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相传于公元前六世纪由北天竺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长子悉达多·乔答摩所创立,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传说悉达多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485年,活了大约八十岁,大致与我国的至圣先师孔子同时。

因他是释迦族人,所以他的弟子又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的圣人。

佛教提倡的是爱心或慈悲、善行或净心,它关心伦理道德和精神的价值,它旨在发现和研究人们的内心世界:伦理的、精神的、和心理的世界。

佛教是一种精神和心理的教义,它把人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

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一条要信仰和实践的道路。

它指导人们如何去发展他们的道德和伦理品格、如何去训练和开发他的心、如何去获得智慧,以证得最高的真理──涅槃。

它教导人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佛教最早是在汉代的时候传入中国的。

当时,由于佛教刚传入,在社会上影响并不大。

魏晋以降,佛教同中国固有文化因素结合起来,就在思想、文学、艺术乃至伦理道德、社会习俗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文学、唐代禅宗、梵呗与四声、诗律,梵语与字母、音律,从讲经、俗讲衍化出变文、语本小说等。

佛学最终成了中国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

可以说,中国原来关于天、自然、社会、人生的成套观点和体系,只是因为糅杂了从印度佛学中汲取的成分,方才取得了它后期特有的面貌。

1谈起佛教,就不得不说一个人,那就是玄奘。

对玄奘最初的认识,是在小说中看到的前往西天取经的唐玄奘。

一直以为玄奘就是一个虚构的人物,渐渐长大了,才知道原来历史上确有其人。

玄奘在印度留学十五年,五印度八十国,玄奘身历其境的达七十五国,玄奘从印度带回了许多经论、佛像,回国后他日以继夜地译经,共译佛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一千三百多万言。

佛教思想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佛教思想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佛教思想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佛教是世界上重要的宗教之一,深受亿万信徒的推崇和追随。

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修行方式,被认为能够给当代社会带来巨大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探讨佛教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一、佛教思想对个人的影响佛教强调内观与修行,主张通过静心冥思、观察自己的身心状态,站在超越一切烦恼的角度看待人生。

这一思想对于当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压力和焦虑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佛教注重觉知和正念的培养,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与自己的情绪和念头保持距离。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被繁忙的生活所压迫,容易迷失自我,佛教的内观修行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真实需求,减轻压力和焦虑。

其次,佛教教导个人要正视生老病死,看待世间万象具有一定的超脱性。

这种超脱思维使得个人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生命的目的和人生的意义,避免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带来的虚无感。

在当代社会中,物质主义盛行,佛教的这种思想能够提醒人们要重视内心的满足感和心灵的平静。

最后,佛教强调慈悲与智慧,鼓励人们对他人充满爱心和同情心,并以智慧去理解世界。

这种慈悲与智慧的结合,使得个人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和谐相处,并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时具备超越个人利益的视野。

在当代社会的人际关系紧张和社会冲突频繁的背景下,佛教的慈悲智慧具有重要价值。

二、佛教思想对社会的影响佛教思想不仅对个人有积极的影响,也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佛教教导的非暴力和和平思想,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着巨大的推动力。

佛教鼓励人们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和冲突,反对使用武力和采取暴力手段。

在当代社会中,战争、恐怖主义和暴力犯罪等问题仍然存在,佛教的和平理念为社会提供了和解和调和的方法。

其次,佛教强调伦理与道德的维护,对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佛教倡导慈悲、忍耐、忠诚等美德,这些美德的践行不仅对个人有益,也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产生积极影响。

在当代社会中,诚信危机、道德沦丧等问题十分突出,佛教的道德观无疑能够为社会提供正面的价值引导。

佛教与中国文化论文

佛教与中国文化论文

佛教与中国文化论文第一篇:佛教与中国文化论文佛教与中国文化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古老的宗教。

中国文化是世界人类三大文化中光辉灿烂的一支。

佛教自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在长达2000年中,中国与佛教的有机结合产生了极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其影响扩大到亚洲其他国家,促进了各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近2000年来,佛教逐渐与中国的本土文化道家和儒家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今天,研究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对于如何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问题,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具有重大意义。

佛教原产生于古印度,于东汉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传入我国,迄今已经有1935年的历史了。

佛教在印度本土的流行约有1800年的历史。

佛教的发展大致可分三期:前六百年,为部派佛教形成时期;中六百年,为显教大乘发展时期;后六百年,为秘密佛教流行时期。

初期佛教以上座、大众两部为主,三四百年中分化为十余种部派。

其中上座部,分为南、北二传。

中期的大乘佛教,于公元二世纪中传人中国汉地,公元七世纪起又自汉地和印度传入西藏。

公元十一世纪起,印度后期逐渐盛行的秘密佛教,又大量传入西藏。

印度这后二期的佛教,又在中国形成汉语系和藏语系两大系统的佛教。

在长达两千年的历史时期中,中国传入了印度佛教三个时期的全部内容,形成了三大语系的佛教。

我们从阇那崛多、玄奘和阿底峡的传记及译经史实得知,大乘显密经论的原本中国保藏最多,其中不少重要经论,印度本土反而没有全部流行,如《华严经》、《大集经》、《大智度论》等。

中国佛教的丰富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为典籍的浩瀚,二为宗派的繁多。

在汉语系佛教中,现存译典一千四百八十二部,五千七百零二卷,除去重译本还约有四千四百卷,其中声闻乘三藏约一千四百卷,大乘经论约三千卷,全部约合梵文二百五十万颂。

另有历代汉文著述一万余卷,折合梵文七、八百万颂。

佛教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佛教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论佛教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起源于印度,在世界东方文化里占有显要地位。

佛教虽为宗教,但思辨性很强,各种文化艺术哲学成分极为丰富,能给人以灵魂的净化和精神的震撼。

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无论是在以前还是在现在对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

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后,对我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与传统的文化观念相融合,逐渐中国化。

佛教的伦理思想是佛教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伦理思想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但其基本的原则或可涵盖大部分内容的纲要则不多。

在笔者看来,可主要概括为三条,即:平等观念、克己观念和慈悲利他的观念。

客观地说,佛教的伦理思想的基本观念在其主要经典中已经形成。

随着佛教在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等地的传播,这种伦理思想也逐渐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传统文化相结合,继续发挥着影响。

这种影响在现代社会中没有消失,而且在某些地区还有所发展。

佛教伦理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或作用至少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一)抑制现代社会中的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二)鼓励人们扶危济困,造福社会;(三)鼓励人们追求理想中的至善境界,维持社会安宁。

佛教的伦理思想对我国社会的思想观念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佛教伦理思想是其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众生平等观念、克制自我观念和慈悲利他观念。

这些伦理思想在佛经中就很好的展现出来了,随着在中国的发展,逐渐于我们传统的伦理道德相结合,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促使人们自律,反对损人利己,反对奢华。

佛教讲求克己,特别强调抑制自己的贪欲和私念。

对文化层次不高的人来说佛教的教义对其思想和行为有着较大的约束力,因为佛教强调因果报应,讲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当人们在极端地追求自身利益或享乐时,往往会顾虑佛经中所说的个人行为所招致因果报应,于是就会反省和收敛自己的行为。

中国佛教文化论文

中国佛教文化论文

中国佛教文化论文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历经两千余年的演变,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文化。

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佛教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内涵,还对民众的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1. 佛教传入中国的初期佛教传入中国初期,主要在宫廷和士大夫阶层传播。

东汉末年,楚王刘英首开官方信佛之先河,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随后,佛教逐渐向社会各阶层扩散,尤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了迅速发展。

2.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吸收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元素,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如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与儒家的伦理道德相结合,使得佛教更加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

同时,佛教的修行方法也为道教所借鉴,促进了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

3. 佛教宗派的兴起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各种宗派相继兴起。

主要有禅宗、净土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等。

这些宗派各具特色,为佛教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禅宗和净土宗对后世影响尤为深远,成为我国佛教文化的两大主流。

二、中国佛教文化的特点1. 重视修行实践中国佛教文化强调修行实践,认为修行是达到解脱的关键。

各宗派都有独特的修行方法,如禅宗的参禅打坐、净土宗的念佛往生等。

这些修行方法旨在帮助信徒净化心灵,实现生命的升华。

2. 倡导慈悲为怀慈悲是佛教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佛教文化倡导慈悲为怀,强调关爱众生,尊重生命。

这种精神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民众的道德观念产生了积极影响。

3. 融合多元文化中国佛教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合其他文化元素,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

如佛教艺术、佛教建筑、佛教音乐等,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传承与创新并重中国佛教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既注重保持传统,又不断进行创新。

各宗派在继承前人教义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发展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佛教思想。

这使得佛教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至今仍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佛学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佛学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佛学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佛学作为东方文化瑰宝之一,对当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它以其独特的智慧、宽容和和谐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与快节奏、压力重的现代生活对应的心灵解决方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佛学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帮助人们建立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首先,佛学文化教导人们重视内心的平静与修养。

在当今快节奏、繁忙的社会中,人们常常陷入焦虑和压力之中。

佛学文化提倡精神与心灵的平静,通过冥想和专注的方式使人们远离外界的干扰并寻找内在的宁静。

这种修养可以帮助人们提高专注力和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压力。

其次,佛学文化鼓励人们培养慈悲心和向善的品质。

在当代社会,竞争与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常常使人们陷入自私自利的境地。

佛学文化强调慈悲、宽容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它教导人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利益,更要关怀他人的幸福与苦难。

通过发扬慈悲心,人们可以建立起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中传播爱与和平的力量。

再次,佛学文化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智慧和觉醒。

在这个信息爆炸、冲突频发的时代,人们常常迷失在物质追求中而忽视了自身的内在发展。

佛学文化强调个体的觉醒与智慧的培养,通过修炼和思考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的内在需求与真实价值。

内心的觉醒不仅可以使人们更加明智地做出决策,还能够使人们获得更深的个人成长和内心的满足。

最后,佛学文化教导人们珍惜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常常伴随着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

佛学文化以生态学的思维方式告诉人们,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只有通过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才能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佛学文化的这种生态观念引导人们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并通过自身的行动与习惯来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建设。

综上所述,佛学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它告诉人们要关注内心的平静与修养,培养慈悲心和向善的品质,追求内心的智慧与觉醒,珍惜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些启示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建立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更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佛教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摘要:当今社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佛教在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和盛行,至当今时代,佛教在人们的思想中面临着现代问题,也就是如何真正体现佛教的社会价值。

佛教必须是“实际的”,才可能真正驻足人间;在“地球只有一个、人类本是一家”的全球时代,佛教必须是“世界”的,才可能是全人类的。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佛教
201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议。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我们必须从容面对、勇往直前,在其漩涡浪花中强健体魄,由此使自己达到一种“青山依旧在”的主动,有着“惯看秋月春风”的境界。

在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传承中,在犹太教、基督宗教文化基因中亦有“彩虹文明”的遐思,就是将七色共辉的彩虹作为和谐符号,视之为争取多元和谐文化的象征。

对于“全球化”的宗教问题,我们也必须积极面对和认真探讨。

今天中国的宗教问题,已与“全球化”时代的宗教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中国的古圣早就说过,“以同求同,万物皆同;以异求异,万物皆异”。

实际上在知识的领域里,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文化体系或样式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其中的相同点,也可以找到其中的
差异点。

宗教文化属于人文知识体系,佛教所探讨的根本问题是人文的问题,当然也归属于人文知识体系。

中国近代高僧太虚法师曾明确说过“佛教问题即人文问题”,“故佛教问题,实为全世界人文之所系,应时行化,不容缓矣!”1
二十世纪初,针对国家衰微、佛教凋敝的历史现状,太虚法师提出,以契理契机的“人家佛教”来挽救“残渣般的、即将溃灭”的佛教,以此适应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需要。

太虚法师曾明确指出,“前之三流,其众寡不逮后之一流之什一;而除第一流外,余之三流,人虽高下,真伪犹有辨,其积财利、争家业,藉佛教为方便,而以资生为鹄的则一也。

而第四之流,其弊恶腐败,尚有非余所忍言者。


佛教的入世思想有一个从人生佛教到人间佛教的思想转变过程,近代佛门领袖太虚法师上世纪30年代在重庆北碚的缙云山,首先明确提出人生佛教的思想。

他讲过“人生佛教、真现实论、真菩萨行、菩萨学处”。

这是太虚大师根据印度的佛法和中国传统的佛教,对佛法进行融贯,为当今学人明确指出了一条契机契理的修行之路。

2
太虚大师有两首诗也充分说明了这个内容。

第一首:“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这是他基于人成即佛成的真现实论写的。

第二首:“如果发愿学佛,先须立志做人,三皈四维淑世,八德十善严身。

”这就把佛教的道德与儒家的道德融合在一起了。

三皈就是皈依佛法僧,四维就是礼义廉耻。

3
西方各种无神论、唯物主义学说的传布,使国人本来就不虔诚的宗教心理更添几份轻慢、排斥。

以致简单地将宗教视为迷信,当成现代化的障碍加以抨击,当然也有一些“逃禅”者,但这些人不是失意的政客,便是落伍的理论家,他们到青灯古佛前寻求晚年的精神慰藉,已很难对佛教文化有所发展了。

从根本上说,佛教追求的是一种精神的超越和升华,并不绝对地排斥社会。

在大乘佛教时期,更发展起来了“生死与涅槃不二”、“世间与出世间不二”观念,从而将佛教的理想和现实人生沟通起来,使出世解脱和入世利济的结合成为可能。

也有学者指出,近代佛教的入世思想(主要指人间佛教)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同时,在理论上,缺少大量逻辑严密、有体系且能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特征的建构;在实践中缺少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目标、有阶段性的全国性方案;在弘法基础上,还未形成固定、系统与全国知名的推广“人间佛教”的场所;在弘法人才上,还缺少悲心大愿与普度济世的重量级人才。

佛教界必须积极地向社会证明自己的价值,才能争取到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如太虚法师关于“职业”与“志业”区分的思想,对于今天我们思考“佛教参与社会伦理建设方式”以及“佛教徒自身伦理道德建设对于社会伦理道德建设的影响”等问题都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佛教应该摆脱那种只管吃斋念佛,追求个人解脱的狭隘观念,要积极地参与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做各种自利利他的事业。

近代以来,佛教所面临的已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文
化,而是全球化时代之现代社会的人类文化。

因此,佛教在现代社会的展开,必须对现代社会之“境况”有所了解和应付。

这一现代社会之“境况”,大致说来即是崇尚理性和实证的现代文化精神、追求实际和效率的社会生活方式及全球时代的整体人类文化。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佛教的现代化并非难事。

这是因为佛教的教理教法本身就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自新的内在机制。

佛教一方面把对现实世界与现实生命的超越当着追求的终极目标,另一方面,又主张对终极目标的追求离不开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并在对现实世界和人生价值的剖析和批判的过程中,凸显了佛教对人生的本质、人生的价值及生命完善的途径与境界等问题的理解与探索。

正如太虚法师高瞻远瞩地指出:今后的“佛教必须是人间的,佛教必须是科学的,佛教必须是实际的,佛教必须是世界的”。

佛教必须是“实际的”,才可能真正驻足人间;在“地球只有一个、人类本是一家”的全球时代,佛教必须是“世界”的,才可能是全人类的。

注释:
1《佛乘宗要论》
2《台湾人间佛教发展考察》缪方明载于《宗教学研究》2009年第3期
3《从人生佛教到人间佛教》惟贤载于《中国宗教》2008年第8期。

参考文献:
[1]《中国宗教通史》牟钟鉴,张践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版
[2]《大乘佛教与当代社会》佛源,明向主编东方出版社2003版
[3]《科学时代的佛教定位》楼宇烈载于《中国宗教》2009年第5期
[4]《中国近代佛教入世途径及其现代启示》刘聪载于《宗教学研究》2008年第2期
[5]《“全球化”的宗教与当代中国》卓新平载于《中国宗教》2009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