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论文-佛教中国化给我们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中国化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外来文化像佛教那样,既猛烈冲击着中国的本土文化,又经过长期的碰撞、磨合,逐步被改造、被消化、被吸收,最终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及融合过程
佛教是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它于公元前六世纪晚期产生于古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内地。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中国化,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之一。所谓佛教中国化,是指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国,变成了中国的佛教。佛教于西汉未由印度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发展约可分三个阶段:一是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阶段,这是佛教由传入到日趋兴盛阶段;二是隋唐阶段,这是佛教的鼎盛时期;三是宋元明清阶段,这是佛教由盛而衰的时期。
而佛教可以融入中国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华文化是一种包容性极强的意识形态,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精髓,巴蜀、岭南、东夷、西域等地域灵气,统统蕴含其中。这种魅力独具的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撷英掇华,与时俱进,具备了吞天吐日的气度和高屋建瓴的自信,不但从不排斥外来文化,反而能像海绵一样吸纳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
因此佛教传入中国后,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厚重的承载包容胸怀,受惠于其自身的教理依据,在与中国本土文化不断冲突中互相融摄、交相争鸣中互补融合。以至于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已不再是纯粹的儒家文化,而是儒佛道三家汇合而成的文化形态。隋唐时中国佛教宗派的创立,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基本完成和中国佛教文化的鼎盛。这一外来文化的优秀基因终于成功地融入了中国文化的血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现象。纵观世界文化传播历史,文化的传播无不伴随着文化集团的扩张与侵略,刚性的战争机器用野蛮杀戮为柔性的文化形态开拓生存领域是一种常态。而外来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自由交融,互相借鉴,直至取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国化成果,和平友好的氛围始终是交汇环境的主流。两种文化交流之广,影响之深,唯有佛教中国化这一现象。
二、中国化的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首先,佛教的中国化对中国的文学形式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对中国的说唱文学、小说和诗歌同样产生了重大影响。自南北朝以来,佛经的宣传有传读、梵呗、唱导三种形式,这是中国说唱文学之滥觞。中国的诗歌也与中国化佛教有密切关系。诗人受禅的影
响,以禅助诗,以禅入诗,以禅喻诗,都大大深化了诗歌艺术的创作与审美。
还有就是,佛教的中国化还对中国的文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胡适曾说过:“印度的幻想文学之输人确有绝大的解放力。从《列仙传》到《西游记》、《封神榜》,这里面才是印度的幻想文学的大影响。”胡适所说的“印度的幻想文学”,其实就是指的那种充满了想人非非的神话故事的佛经。在佛经的翻译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文体—翻译文学。佛教的传播,创造了变文、俗讲、语录体等新的文体。同样,佛教的那种出世以及因果报应的思想,也深深影响了许多古典作家的头脑。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以及《三言》、《二拍》和许许多多的笔记小说里,无不充满着佛教的各种因果报应之说。
而且佛教大大地丰富了中国的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比如现在我们常见的各种形式的寺院及塔的建筑,都是佛教传人中国后带来的一种新的建筑形式,这在中国建筑史上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从而使建筑科学更加丰富起来,遍布全国的佛教寺、塔,已不再只是一些宗教建筑,都已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结晶。法门寺唐代地宫的面世,同样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佛教绘画和雕刻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仅敦煌壁画连接起来就长达30公里。佛经中动人的故事往往成为画家的题材。以云岗、龙门、敦煌三大石窟为代表的中国石窟艺术,都是以佛经为依据雕刻的。如果中国没有佛教,很难想象会有如此辉煌的石窟艺术。而这些石窟艺术,早已成为世界意义的艺术宝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
三、佛教的中国化的启示
首先,这种中国化的形式,体现了哲学中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佛教在印度是印度式的佛教,而当佛教传到中国是,当它在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影响下,又形成了具有中国社会特点的佛教文化。这又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用特殊性的普遍存在的观点看世界看问题。
其次,佛教中国化启示我们要不断地吸收新的东西。任何一种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较,都有其不足的地方,因此,在他的发展过程中要保持活力,只有不断吸收外来活力,以滋养自己,丰富自己。中国文化因为吸收佛教等外来文化,才能壮大,更新自己,由此可见,吸收外来文化的重要性。中国文化要在全球文化的氛围里,不断的吸取好的文化内容与形式,这样才会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更新,不断壮大。
还有就是,一个文化总有其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点,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最基本的特征就需要保存,否则,就会成为历史的沉积,就不能推动现在文化。中国文化的特征之一是教人入世。儒家的“修、齐、治、平”和印度佛家出世大相径庭,在融合佛教过程中,
中国文化的入世精神没有被外来文化改变,相反,佛教越来越走上世俗化道路。“事君事亲,也能成佛”。这是宋明理学能取代佛教的原因。说明印度佛教为适应中国的要求,不得不变形。本位文化,国粹文化都是错误的,不仅有害本民族文化发展,而且会造成本民族文化的衰落。拒外更是衰落的表现。古今中外问题,困扰到现在,应该怎么办?佛教最初传入从依附方术→渗透→变形→流传→矛盾冲突→互适交流→融合入中国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中国文化融合印度佛教文化用了一千多年时间,历朝历代都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包容心态。因此,我们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应该以开放的胸怀,长远的眼光,大胆吸纳古今中外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才能创造出更绚烂的中国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并且,我们应该在这种文化的碰撞下寻找文化之间的共同性和特殊性,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去壮大自己的文化。
最后,我们还要从佛教的中国化中明白,在任何的环境之下,我们都得找到适合自己各方面条件的道路。中国就应该走中国式的道路,走中国是的发展道路去适应和发展中国的经济和社会。而佛教教给我们的正是如何解决当今的时弊,她的意义和启示正在这里。佛不能代替我们成佛,也不能点石成金,让我们瞬间变佛,佛教只是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走成佛的道路,和如何走这条路。走不走是你自己的事,佛只是个好老师,“善知识”。佛的教学方法是两手,一是严厉不骄纵,一丝不苟,不打谎言。二是提供善巧与方便,因缘施教,因材施教。佛教之所以不是迷信,原因就在于此。我看到作为今天的领导,是历史上的皇帝所不能比拟的,会为,也正为中国的优秀文化发展铺垫一条更为平坦的道路,真是做了利益子孙万代的大善事。但正要压邪,驱弊就利,谈何容易。首先要己正,正大光明,不为私利,不为某国,某个大小集团,某个方面的私利,找任何借口。不能口是心非,做样子,作秀。做官不为官,有权不为权,才能取信于民。
种什么因有什么果,这几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只有自己成为大智慧者,才能带领民众成大智慧者。这样,中国人民才能在正确的道路走的顺利,走上发展的道路。在国外文化的影响之下,我们不能够盲目的跟从,要根据自身国家的特点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道路的策略。佛教对我们今天的意义和启示是无处不在的,她是积极进取,也是与时俱进的,她并不抽象,小到我们身边琐事,大到整个宇宙,她的教义渗透在无尽的虚空之中,並且越来越被近代和现代科学所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