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佛教中的“圆”之美及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
佛教文化景观及其陈设要素设计在周园中的体现
与此同时,应该合理使用各类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实现自然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生态园林设计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一种体现美的方式,不再是一种期待的环境,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完美实现的环境。
风景园林设计运用生态理念,可以使风景园林设计水平逐渐现代化,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需求,为可持续发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近几年来,我国生态园林设计结构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但有些细节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园林设计工作人员根据所要实现的生态环境效果以及社会经济效益进一步完善调整,增加园林设计环境的深入研究,逐步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完善现代化生态园林设计体系结构,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人们生活环境质量,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使用生物疗法是解决被污染土壤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
现代风景园林体系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植物系统的建设。
为了更好地实现风景园林设计的整体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以及人文效果,就必须从培育植物的根本出发,也就是土壤。
一定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选择合适土壤,这样才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在植物的生长阶段,必须主要考虑土壤中所含的养分以及水分的比重是否符合植物的实行生长需求;还要对于植物原来的环境进行考察,进一步研究分析土壤的成分,选择最优化的土壤配方方案。
对于已经被污染的土壤环境,要制定出相关解决方案,采取土壤恢复有效的措施,一般最常用的是化学方式。
在生态园林设计初期,要根据某地区的环境选择适合的植物进行种植。
4结语综上所述,要做好园林设计工作,园林设计工作者要切实理解生态理念,熟练掌握相关生态理论,要重视生态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实现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的融合贯通,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以提升生态理念下风景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
(收稿:2019-07-03)[1]省风景园林学会组织举办2018年“践行生态理念,坚持绿色发展———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题沙龙[J].浙江园林,2018(02):96.[2]周娟琴.基于生态理念的风景园林设计关键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0):163.[3]尤为.生态设计理念下城市建设风景园林的发展[J].现代园艺,2015(04):129.[4]于冰沁.寻踪———生态主义思想在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中的产生、发展与实践[D].北京林业大学,2012.[5]冯宜冰.风景园林设计实践的传统理法思考[D].北京林业大学,2010.佛教文化景观及其陈设要素设计在周园中的体现郑潇(三江学院建筑学院,江苏南京210001)佛教在我国宗教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我国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以圆为象—中国传统“圆”设计文化研究
Il
Abstract
AB STRACT
“Yuan”is a signifieant spiritual prototype of Chinesenation,It contains
worldideology,existence spiritual and simple dialectical idea of Chinese nation.Wim
1.2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从“圆"研究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关注本土设计文化的自我演进。 “圆"是中国古代造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圆”入手研究中 国的设计,不只是片面的看到设计结果和造型,更要思考设计成果与设计风格 的成因;不是只从事实、现象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更要从初步的结论检验意 念的可行性,从意念与事实的互动中探究我国古代设计文化的自我演进过程④。 从“圆"入手,尝试一种不同于传统工艺美术和考古的思路去认识古人的造物 设计和思维方式;并以之为楔子,从复杂的多元背景中,从现代设计原初的生 长状态与混沌的变动融合中,理解其更迭演化的动因与规律,挖掘造物设计所 蕴含“土生土长”的智慧源泉,以启悟今天的设计实践。如何在现代设计中将 这些经过漫长岁月积淀下来的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发扬广大,在汲取当代国际 先进的设计艺术、观念的同时,提炼出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将会是 十分有意义的。 设计是一种文化,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中生长出来的,脱离了原来的环境, 文化的合理性就会受到质疑。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在西 方强势文化下,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的中国在吸纳国外先进设计文化的同时, 如何继承、发展以致输出自己优秀的传统设计文化,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 为国际设计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这是我们设计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设计文化传统,需要我们深入系统的研
佛法中圆教思想总结怎么写
佛法中圆教思想总结怎么写佛法中的圆教思想是指佛教中一种综合、包容、无私的教导方式。
它强调一切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无尽变化,以及超越对立观念的智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简要总结佛法中的圆教思想,并探讨它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首先,圆教思想强调一切事物的相互依存。
根据佛教的教导,所有事物都是由无数个因素相互作用而成的。
没有哪个事物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依赖的。
这意味着我们与世界和其他人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和尊重一切生命,并与他人和谐共处。
这种思想对于实现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圆教思想强调一切事物的无尽变化。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存在的。
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包括我们自己。
这个观念帮助我们理解并接受生命中的各种变化和挑战。
无论是个人困难还是社会变革,我们都应该以开放和灵活的心态来迎接,并适应变化。
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的起伏和不确定性。
第三,圆教思想强调超越对立观念的智慧。
佛教教导我们超越二元对立的观念,如善恶、是非、赢输等。
这些对立观念常常限制了我们的思维和行动,并导致冲突和分裂。
通过培养智慧,我们可以超越这些对立观念,看到事物的更广阔的层面和多样性。
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并与他们建立真正的互动和合作。
最后,圆教思想对个人和社会有重要影响。
在个人方面,接受圆教思想意味着我们要有一种包容和关爱的态度,不仅面对自己的优点和优势,也要接纳自己的不足和缺陷。
这样,我们可以培养自尊和自信,并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在社会层面上,圆教思想促使我们超越对立和分裂,建立一个多样性和谐共存的社会。
通过理解和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和信仰,我们可以减少争斗和冲突,并为公平和正义而努力。
此外,圆教思想还强调可持续的发展,即以最小的对环境和他人的伤害为原则,追求长期的利益。
综上所述,佛法中的圆教思想强调一切事物的相互依存、无尽变化和超越对立观念的智慧。
最新整理佛教文化内涵在当代设计中的体现.docx
最新整理佛教文化内涵在当代设计中的体现佛教文化内涵在当代设计中的体现1 佛教文化的发展1.1 佛教文化的概论佛教与伊斯兰教、基督教并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宗教,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发展与传播,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宗教体系。
它于印度产生,在两汉之际将多数的大乘经典传入中国,并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得到了发展。
发展至今,佛教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不涉及政治、军事、其他宗教信仰产生冲突的文化形式。
1.2 佛教文化的内涵佛教文化包含着大乘和小乘两大理论体系。
溯其本源,佛教思想是与“人文”精神相对立的,其强调的是一种出世求得解脱的态度,这种思想即被称为“小乘”。
小乘佛教讲求的是“度己”旨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自身修行。
而随着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其教义与中国的儒、道思想以及社会现状相适应,逐步形成强调积极入世的“大乘”思想。
大乘佛教讲求的是“度人”旨在普度众生,一方面注重自我的修行,另一方面是对众生的普度。
因此佛教文化也注入了人文的精神。
1.3 佛教文化中的禅文化随着佛教的发展,“禅”作为一种修行方式也应运而生。
禅文化是一种“静”的修行,基于人类的本能,如今已经融入了各类的宗教派别,尤其在佛教中发展甚是深远。
他主张一颗平常心,主张内心的博大而空灵无物,无视外界的纷乱困扰,用内心的思辨与体悟来解决现实世界的种种难题。
这正体现了佛教当中修行对于内心的修炼与培养。
2 佛教器具设计中的人文精神如今,设计也逐步由繁复走向简洁化,抛弃表面浮夸的修饰,而更注重其功能性,注重对气韵的渲染与描摹,用艺术手法辅助人们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一种本真与质朴,而大乘教义中以“人性”为出发点的态度也与之不谋而合。
这种人文精神与佛学文化的结合在佛教器具中的体现尤为突出。
大乘佛教认为“悟道成佛不需要任何特殊条件,佛法就在世间,就在平平常常的日常生活中,进而不必出家修行。
”因此,修行、礼拜器具也随之更加的通俗化,进入寻常百姓人家。
某种程度上,这种变化无形中对器物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圆”为美-佛教对现实的变相肯定之一
作者: 祁志祥
作者机构: 上海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6
出版物刊名: 文史哲
页码: 37-43页
主题词: 相圆;理圆;智圆;法圆
摘要:佛教虽然从因缘聚散方面揭示出事物虚妄不实的本质,但同时又肯定,事物从现象上看又是不空而有的。
这样,佛教就从对现实美的否定走向了再否定,即对现实美的变相肯定。
以'圆'为美,是佛教对现实美的变相肯定的突出表现之一。
佛教认为,圆形圆满无缺,是现实中最美的图形;涅Pan圆满无缺,因而称'圆寂';般若圆通无碍,因而称'圆智';佛法圆活生动,故称'法圆'。
如果说'净'是佛典中频繁出现的道德术语,那么'圆'则是佛典中频繁出现的美学术语。
浅议佛教象征图形在现代VI设计中的研究与运用
浅议佛教象征图形在现代VI设计中的研究与运用作者:李扬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1期摘要:佛教象征图形与人们日常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它把佛教文化浓缩成为一种视觉符号。
佛教象征图形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延伸、发展,特别是在现代VI设计中的运用,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一种结合,同时,也是对佛教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延续。
佛教象征图形已成为既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不失体现现代VI设计视觉效果的设计新元素。
关键词:佛教象征图形;传统文化;VI设计;设计新元素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3-0196-01一、佛教象征图形概述(一)佛教象征图形的产生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使得佛教信仰成为一种传统文化保留下来。
佛教象征图形是源于佛教器物的,包括佛教法器、礼器、战斗武器及神灵所持神器等。
佛教象征图形对佛教器物乃至佛教文化思想的传播意义和象征意义不容忽视,佛教象征图形是佛教文化的直接体现。
在诸多世界性宗教中,除了一些基本的象征图形外,还有一些极富特色的器物、工具等,也被视为宗教的标志物和象征图形。
(二)佛教象征图形的发展佛教象征图形主要包括八瑞相等几大组吉祥图形符号、供物及标识。
佛教虽然起源于古印度,但将其广泛传播和发扬却主要是在古代中国和其他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东方国家,像日本、朝鲜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
因为较其他宗教而言,佛教比其他宗教更加注重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这与东方天人协调的哲学思想是相吻合的。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在中国得到了迅速极具的发展和壮大;唐朝中国文化艺术,包括雕塑、绘画、陶艺等都深受佛教文化思想和佛教象征图形的影响。
自唐朝以后,佛教成为中华大地上最具广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一种宗教,因此佛教文化中的象征图形,成为人们长期以来祈求平安吉祥、长寿圆满、扶手绵延的象征。
随着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发扬光大,佛教的象征图形可谓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极富韵律美和律动感,别具一格,给人以神秘、敬畏的感觉,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
佛教装饰纹样的内涵特征与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启示
佛教装饰纹样的内涵特征与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启示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印度,主要流行在亚洲地区。
在佛教艺术产生之始,它的各种造型就伴随着强烈的装饰意味和画面布局中的纹饰式样创作。
这些纹样有的是与佛教教义密切联系的;有的则只是为纯粹的装饰目的而运用的。
这些纹样既丰富了传统装饰纹样的内容,也为装饰艺术及现代设计留下了无限的发展和设计空间。
本文就佛教装饰纹样中的几类基本纹样的内涵特征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浅析,希望对运用佛教装饰这种装饰元素来进行设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标签:佛教、装饰纹样、平面设计。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印度,主要流行在亚洲地区。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着一个宗教艺术阶段,它不仅是文化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艺术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而它本身就构成了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正如黑格尔所认为的那样,佛教文化在它的产生、发展以至衰弱的过程中,各种艺术手段成了其传播教义的有效且重要的辅助形式,而这其中美术的形式则是最主要的艺术手段。
在佛教艺术产生之始,它的各种造型就伴随着强烈的装饰意味和画面布局中的纹饰式样创作。
在塑造佛教人物、建造佛教建筑、大兴佛教崇拜的同时,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被应用在有关佛教的各个领域,这些纹样汇聚了印度早期宗教艺术、犍陀罗艺术和我国新疆地区产生于公元5世纪以前的诸多宗教艺术因素和形式,并吸收了本土传统艺术装饰形式中符合佛教审美取向的内容,呈现出变化多端、多姿多彩的风格和气势。
这些纹样所蕴含的意义也有所不同,有的是与佛教教义、佛经故事等密切联系的;有的则只是为纯粹的装饰目的而运用的。
但无论是以那种目的而运用的这些纹样,都丰富了传统装饰纹样的内容,也为装饰艺术及现代设计留下了无限的发展和设计空间。
一、佛教基本装饰纹样的内涵特征在众多的佛教装饰纹样中,其基本的装饰纹样主要包括莲花纹样、忍冬纹样、龙形纹样和鸟形纹样。
(一]莲花纹样佛教把莲花视作象征圣洁、崇高、吉祥的名物,受到佛教的极大尊敬和爱戴。
浅析佛学文化元素的美学特征与在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佛学文化元素的美学特征与在设计中的应用作者:刘昱言来源:《大观》2016年第10期摘要:对于设计意义来讲,对佛教文化的理解不仅要从广义上来认识,也要从狭义上来把握其根本。
因为佛教的发展与存在,其价值在于对气质与民族精神的影响,并取决于其本身对于佛学文化以外的文化的影响。
唯有如此,佛教才能够显示出其深度和广度,才能够为设计提供更有内涵的建设性作用。
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影响,无一不对设计由思想到形式上进行引导指向,设计正是要研究探讨这种有关东方独具魅力文化的根源所在。
关键词:佛学;文化;设计;传承一、背景“文化”这个词在中国的含意是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行而发展改变的。
即使在同一个时代里,不一样的学者们,对它也有很多相同的想法、看法。
中国当代的哲学界和文化界学者都认可这种说法,“文化是一定的民族根据其物质生活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反映其思维方法、认知模式、价值观念、民族性格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及流变。
”这一观点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这种精神内容主要是从“价值观念,思维方法,认知模式,民族性格及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反映出来的;其次,文化是从属于人的精神成果的;第三,这种精神成果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已凝结下来的成果的“总和”,另一大类是正在慢慢形成中的“流变”;第四,精神成果的形成是有特定条件的,最为根本的两大条件为“物质生活”和“社会实践”。
当然,“文化”这个词还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别。
最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全部内容。
而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
我们一般把生活分作三个方面,一是政治,二是文化,三是经济。
遵循以上关于文化的深度理解,我们可以为“佛学文化”作出以下定义:狭义:从狭义上来讲,所谓佛教文化,对其具体表现形态大致可分为教义、佛教活动和佛教设施三大部分。
教义包含了博大精深的佛学思想体系和繁多的仪轨戒律内容;佛教活动包含了有关佛教界所有代表宗教的大小型活动;佛教设施不仅包含佛教的门庭设施和楼房建筑,还包括法器、法物、佛教书籍等。
大足石刻六道轮回图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匕Id址丨CULTURE AND DESIGN邀)禅丘军|文化与耐大足石刻六道轮回图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谭杰(重庆科技职业学院,重庆400900}摘要:大足石刻于1999年被正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以其精美的石雕造像、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我国石窟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而其中宝顶山的六道轮回图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生动的造型技巧,成为大足石刻的代表作之一。
文章通过对大足石刻六道轮回图的解析与研究,深入探究其潜在的文化价值与艺术特色,吸收艺术精,其中独特的艺术特、表现形式运用于中,探文化与现的结合,出独具大足石刻精神内涵的艺术作品,推动大足石刻文化在中的,文化的与发展2关键词:大足石刻;六道轮回图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67(-1602(202/)09-0064-03大足石刻继敦煌之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从而跻身于“世界八大石窟”之列%它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将能工巧匠的智慧与其完美的结合,创造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辉煌的里程碑。
新加坡第二任总理吴作栋对大足石刻作出了如此高度评价:“看了这个地方,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叫六道轮回图作为大足宝顶山石刻的代表作之一,将的教教的中去,石碑上的力口,通俗的(浮雕)的文,使其与我国其石窟艺术中的,独树一帜味轮回图独的造的 的 宝的中文化,为代新的,一动了大足石刻文化的与G1六道轮回图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轮回图作为教理的代作之一,将教与代会文化面貌有效结合起来,的佛教教义走进宋代百姓的中,以一幅幅生动、鲜活的日輙景诠释了佛教理论。
对宋代社会当时的风貌、时代审美观念有了一步了解,同时对宗教文化的发展过程,特别道轮回图当中所体现的教文化在宋代的地位与重要性了认识。
从艺术价值角度来说,六道轮回图美学价值之高,富有生活气息的立体造像,了代的世俗之美。
教理日常中的再现,反映了当时人民对宗教文化的信仰与崇拜,体现了宗教之美。
浅论佛理对艺术设计的几点启示
浅论佛理对艺术设计的几点启示从原古人类祖先雕凿石块以更宜于使用,到今天科学工作者利用尖端科技探索外空,设计活动自始至终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
从人类进化史来说,人们从蒙昧无知进化到文明状态,以被动适应自然环境过渡到主动探索自然界的奥秘,这其中很重要一部分是人类设计思想的进化史。
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在这期间有独创意识的设计思想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设计思想受种种文化因素的影响,诸如中国古代诸子百家,西方现代思潮等等,而博大精深的佛学哲理也对其有启示和思考。
下面试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慧由定生”与设计意念的坚持佛教自释迦牟尼创教伊始,便有“戒定慧”之学,其中“定”学是三学中重要的一支。
“定”,梵文音译作“三昧”,又称“禅定”,是指专注而不散乱的精神状态。
慧远《念佛三昧诗集序》:“夫称…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
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恬其照;神朗,则无幽不彻。
”佛教的“戒”学是为“定”打基础的,即所谓“依戒资定”;“慧”学又以“定”学为基础,即所谓“定是慧体,慧是定用”。
“禅”,梵文音译“禅那”的简称,意译作“静虑”。
因其为思维的修炼方式,又译为“思维修”,佛祖言论集《经集》的中心涵义,就是坐禅和冥想,如“抑制自己的意志,向内反省思维,守住内心,不让它外骛。
”“要学会独自静坐……圣者的道路是孤独的起居生活,只有孤独,才能领略生活的乐趣。
”在印度佛学中,“禅”与“定”是两个词,但是两者存在统一性:一是“虚”,“外离相即禅”(《坛经》);二是“静”,即“内不乱即定。
” (《坛经》)三是“专”,即“志一不分。
”中国僧人发现了其统一性,所以把“禅定”作为一个词运用。
“禅定”的内涵与设计过程中设计意念的坚持相通。
设计目标确定,意味着一种意念的确立。
一旦进入设计过程,就要求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排除一切杂念,以平和沉静的心态投入到设计之中。
艺术本来是一个理想的载体,作者通过作品,体现自己的理念和追求,但是在很多时候一个作品的产生掺杂了太多世俗的要求,从而与作者最初的理想相去甚远。
佛教中轮回思想和现代平面设计的结合
佛教中轮回思想和现代平面设计的结合作者:魏建斌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7期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发生了巨变,人们的创造性和审美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原有的审美经验随之失效。
科技、经济快速向前发展,人们却来不及形成新的审美意识,设计师就裹挟其中,一同向前。
随之而来的设计作品存在着粗糙、亮点不足、攀比模仿严重、过度等情况。
如何将本土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从而创作出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是我们当代设计师的责任。
而佛教文化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它已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本文通过佛教六道轮回中对“生”与“死”的理解,揭示佛教文化的具象及它对世俗众生产生的深远影响,通过佛教文化和现代设计的结合,使我们的设计更有自己的民族血液,又不乏现代感,从而在当今的设计潮流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关键词:轮回;佛教;设计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075-01佛教“六道轮回”并不是主观臆造,而是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是为了给不平等的现实世界一个平等的借口,在“三恶”和“三善”分类中,更强调了今生与来世的因果报应,以此说明不平等现实背后有着前世今生善恶的缘由。
从而强调现实应与人为善,和谐相处。
从现代意义来说,不能单纯的以迷信来理解,而要以其对现实的意义来进行有选择的吸纳,以达到对现实的教化。
一、佛教文化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意义佛教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类历史前进积蓄了力量,提供了营养,并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的各个方面。
因此,佛教文化在现代的设计中有其积极的价值,是值得我们挖掘和研究的。
设计是一门实用美术,是为生活服务的,佛教中的真、善、美,正是设计所追求的,也是值得发扬的,在这次我们的创作中,我力求能将佛教文化中的真、善、美观点与设计找到结合。
“真”不仅是佛教所追随的,设计的实用性也体现在这一点上,以真实来反映现实生活,是设计之“本”,任何不真实的设计都将是对设计的误导,也是对大众的生活误导。
论禅宗美学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体现
论禅宗美学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体现作者:曹雅琪李嘉仪吴紫鑫来源:《科学与财富》2021年第04期摘要:禅宗美学思想是中国传统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禅宗美学思想对当代平面设计有所启发。
本文对禅宗美学与平面设计的关联进行了解读,剖析了禅宗美学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发展现状,进而对禅意给予当代设计的启示作了分析,籍以引起设计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设计本心的追求。
关键词:禅意;平面设计;禅宗美学;启发一、解读禅宗美学与平面设计佛教自东汉引入后,与本土的文化相互渗透,逐渐产生一种新美学,即禅宗美学。
禅宗虽生于佛教,却大有不同。
禅宗吸收了庄子“天人合一”的思想,倡导返璞归真,朴实纯真。
禅宗美学则是探寻事物的本质,拨开物体表面的假象,从而思考人生。
古人讲究通感,即通过视、听、触、嗅与味来营造美,现在亦是如此。
现代的一些平面设计通过高饱和度的配色,繁乱的排版刺激人们的感官来达到宣传效果。
而带有禅宗美学色彩的平面设计更多的通过自然色与留白式排版来引人注意。
禅宗文化中,物体本身的形态,即是它最好的形态。
所以设计师们在以禅宗美学来设计时,会采用物体本身的颜色与线条来表现它,在作画材料上也追求材料本身的质感,在美学上称作“追溯其源”。
而“留白”更是禅宗美学中的一大特点,留白在平面设计中会使用正负型或白描等艺术手法。
流畅的线条和恰到好处的笔触让人的思想逐渐从画中走到画外,不拘于画框之内,走向更博大宽广的“世界”,这个“世界”也称作“禅境”。
视觉上的“白”营造了意境上的“白”,容纳不同的思想,包容世间万物,达到了人与自然的一个巧妙平衡。
禅宗美学的平面设计讲究淡化物体表面的干扰,通过物体原始的形态与材料本身的质感直剖物体本身,再以恰到好处的留白给人以思考的空间,探寻事物的本质,从而得到一种心灵上的平静。
二、禅宗美学在平面设计中的发展现状(一)禅意在平面设计艺术中的体现当今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信息驱动的世界通常要求人们解决不同的任务,人们对艺术设计的发展精益求精,早已不停留在单只讲求其功能性的方面,“外观跟从性能”的时期已泥牛入海一去不再。
圆在美术中的意义
圆在美术中的意义圆圈,周期(circle)在神秘教派中,上帝是一个圆,其中心无处不在——意味完美和超越人类理解为。
圆圈没有开端没有结束,也没有方向。
天之“穹隆”是一种圆形弧顶,这样圆圈也象征天堂和所有的精神性。
圆形的辐条式象征性轮子,不过与圆圈的永恒不变相反,轮子的意义在于运动。
埃及人将细绳系成一个圆来表示永恒,古希腊语之对应的是一条要自己尾巴的蛇。
东西扔进水里就会出现同心圆,巨石和墓碑上常有这种图案,可以解释为沉入死亡之海,或者表示奇迹般从死亡之海中重新冒出来,同心波浪暗示了死亡与再生的观念。
从外往内画的圆圈在传统星相学家眼里象征太阳,在炼金术士看来则代表与太阳有关的金属——金,在占卜中,圆圈的功能是驱逐邪恶神灵。
在象征学中,圆圈的对立面是正方形,后者与世俗世界和物质性联系在一起。
圆圈代表上帝和天堂,正方形代表人类和大地。
谚语“求与圆圈积相等的正方形”的要求是建立一个面积与已知正方形相等的圆。
意为努力把自己的物质性变成上帝的本体,以使自己成仙成神。
这个几何学上不可能解开的难题在文艺复兴时期用来比喻人类努力要达到神的完美境界,它在炼金术象征中同时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犹太教的神秘哲学没有深究求等面积的问题,但也研究了方和圆的关系:正方形中的圆圈暗示在物质的薄层下迸发出神之“火花”。
在基督教绘画中,环绕圣人头顶的光环通常是圆的,而同心圆也象征上帝的原始创造:第一个圆圈代表地球,人是后来才被放上去的;上帝用圆规画出来它,或他自己化为一只手,这只手从重叠圆圈的中心冒出,升到圆圈之上,逐个超越它们。
当然,圆圈的重要性不仅仅局限在西方文化中。
月亮、太阳、星星运行的轨道显然都是圆形。
大自然万物生长的方式亦是如此,所以,营地、圆锥形帐篷和就坐的安排都以圆形为基础。
传统舞蹈随圆而动是屡见不鲜的。
在佛教禅宗里,圆象征启示,体现了人性与原始本质的完美结合。
在中国,阴阳的象征是一个分为黑白两部分的圆圈。
在欧洲,宇宙天体同心运行的观念在中世纪宇宙学中占统治地位,在但丁的《神曲》里被诗意地表现为地狱、炼狱和天堂“诸圆圈”;等级不同的天使守卫着不同的领域,也就是守卫整个宇宙。
平面设计中佛像图式再设计分析论文
平面设计中佛像图式再设计分析论文摘要:在现代设计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佛像图式的运用已经变得极为常见。
佛像图式虽然丰富了平面设计的设计样式,但是在平面设计中关于佛像图式的利用基本都离不开佛像本身,忽略了佛像与生活之间的微妙关系。
所以,对于佛像图式的再设计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文章就平面设计中佛像图式的再设计进行研究和讨论,希望日后佛像图式在平面设计中的利用能够变得更加富有活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佛像图式;平面设计;再设计世界各地的佛文化都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我国佛画的种类也有壁画、版画、油画、国画、漫画以及连环画等等,这些佛画的造型都来自于传统佛像。
在日本、印度、韩国这些国家的佛画禅意会更重。
各地区佛画千姿百态的发展也让现代设计有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关于佛画的平面设计更是层出不穷。
这种融合,其实就是释迦牟尼所一直倡导的将佛法融入生活。
可是对于佛像图式的利用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而是需要一种更加深刻的再设计,让现代设计可以变得更加立体。
1佛像图式的概念在人脑中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网络被称为“图式”。
已经被认识的事物属性就是社会知觉的一大基础,可是社会知觉发生的结果或是过程也会受到认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其中,主要包括的就是任职者的情绪、兴趣、动机以及经验。
在这里面,因为个体会有不同的经验,所以即使是同一个对象,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认知结果,而现代的社会心理学就把这用“图式”作为解释这种情况的概念。
[1]每个人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对于新出现的事物图式就会引导我们来进行事物的判断。
我国作为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造像文化举不胜举,而在这些造像文化中,佛像无疑是数量最多的一种。
其中又以无量佛、强巴佛、释迦牟尼佛作为代表。
还有就是菩萨的造像,也占有一定的数量,像地藏菩萨、普贤、文殊、观音等,他们几乎体现了所有美好的形象,有的亲切、有的庄严、还有的优美、有的慈祥。
这些佛像的“图式”就是人们情绪的认知和心理的概述。
简单来说,我们对佛像思想的认知程度与感情就是从佛像图式中表达出来的。
佛教元素:佛教元素融入设计中,展现出宁静与智慧
佛教元素:佛教元素融入设计中,展现出宁静与智慧佛教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宗教之一,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常常被人们用来表达对宁静与智慧的向往。
在当代设计领域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将佛教元素融入到作品之中,通过独特的风格和意境,展现出一种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本文将探讨佛教元素如何在设计中发挥作用,带给人们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
佛教元素的内涵与象征意义佛教作为一种东方精神文化传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其中,莲花、佛像、六字真言等元素常常被用来代表佛教的精神世界。
莲花象征着清净与纯洁,佛像则代表着智慧和慈悲,六字真言则包含了佛教的核心教义。
这些元素在设计中的运用,不仅可以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还能让人们沉浸其中,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享受。
佛教元素在设计中的运用设计师们在创作中善于运用佛教元素,创造出独具匠心的作品。
例如,在室内设计中,通过莲花花瓶、佛像摆件等装饰物的摆放,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在服装设计中,采用莲花图案或佛像印花,展现出一种简约而典雅的风格;在建筑设计中,借鉴佛教寺庙的建筑风格,打造出具有东方韵味的建筑作品。
这些设计不仅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还能给人们带来一种内心的平静和舒适感。
展现宁静与智慧的设计作品众多设计师通过运用佛教元素,创作出了许多展现宁静与智慧的设计作品。
例如,著名设计师A以佛教莲花为灵感,设计了一款充满禅意的茶具,以独特的线条和简洁的造型,展现出一种静谧与纯粹;设计师B则将佛像元素运用到家居饰品中,通过线条的优美和色彩的搭配,打造出一种充满智慧和神秘感的设计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在审美上给人们带来享受,还可以引发人们对内心世界的思考与感悟。
结语佛教元素的融入,为设计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宁静与智慧。
设计师们通过运用佛教元素,创作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作品,为人们带来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
未来,希望更多的设计师能够深入挖掘佛教的文化内涵,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作出更多具有创意和深度的作品,让人们在视觉享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浅析传统佛教装饰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2019-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浅析传统佛教装饰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常以彬张雨佳闫绚绚(山东建筑大学,山东济南250000)摘要:本文主要是从莲花纹、忍冬纹、火焰纹等传统佛教装饰图案的文化象征意义入手,探讨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同时,以期对我国现代设计的积极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佛教;装饰图案;现代设计;应用中图分类号:TU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3-0029-01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统称为世界三大宗教,起源于印度,在中国甚至亚洲都有深远的影响。
汉朝时被引入中国,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
首先泰国就是一个很喜欢把佛教元素应用在建筑与室内装饰上的国家。
泰国的政治权力、经济、文化和建筑等都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
在建筑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这些都是佛教意识外化的实体,将这些应用在现代设计中是对于信仰的一种最明显的表达且深受人民的喜爱。
中国的现代设计起步较晚,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发展起来的。
由于这段时间是经济体质改革的阶段,造成市场不断变化,因此设计也随着市场的改变不断地发生变化。
直到90年代由于对西方现代设计的不断学习与借鉴,中国的现代设计才开始普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开始逐渐地认识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佛教传入中国已两千多年,在佛教基本的传统装饰图案中,基本包括莲花图案、忍冬图案、火焰图案等。
莲花图案代表着“净土”,象征着“纯洁”“高尚”,有“吉祥”的寄意;忍冬图案象征人的灵魂永生轮回,有“益寿”的寄意;火焰图案象征“神圣、威严”,有“辟邪、驱魔、不可侵犯”的寄意①。
它们被普遍的应用到现代设计中。
传统的佛教装饰图案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常作为设计表达的象征,赋予设计更多的意义。
在现代空间设计中,对于不同的空间类型,装饰图案也常常不同,这取决于空间环境的类型和要创建的空间氛围。
但是它作为手工业时代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圆形设计的理念和意义
圆形设计的理念和意义圆形设计是一种以圆形为基础的设计理念,它强调和谐、平衡、统一和无限循环。
圆形作为自然界中最完美的形状之一,具有许多优势和意义。
首先,圆形设计强调和谐和平衡。
圆形是一种没有尖角和棱角的形状,它给人一种柔和、和谐的感觉。
在设计中使用圆形,可以消除刺眼的角度和过分的对比,创造一个平衡的空间。
圆形还具有一种自然的流动感,能够引导人的眼球流畅地移动,产生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受。
其次,圆形设计强调统一和无限循环。
圆形是一个完整、封闭的形状,没有起点和终点,暗示着无限循环和连续性。
在设计中使用圆形,可以传达统一和连贯的概念。
圆形的无限循环也使设计具有一种持久的力量和生命力,给人一种安心和长久的感觉。
圆形设计还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圆形在许多文化中被视为完美、神圣和祝福的象征。
在佛教和道教中,圆形代表着宇宙、无限和真理。
在基督教中,圆形代表着神的完美和无限的爱。
因此,使用圆形设计可以带来一种精神上的平静和庇佑。
圆形设计也可以传达一种无偏见和包容的态度。
圆形没有明确的方向和倾向性,它不偏向任何一方。
在设计中使用圆形,可以表达一种无偏见和包容的价值观,强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通有无。
总的来说,圆形设计的理念和意义在于创造一个和谐、平衡、统一、无限循环和无偏见的空间。
它代表着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尊重,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谐和包容的态度。
在现代设计中,圆形设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建筑、室内设计、产品设计还是平面设计,都可以看到圆形元素的运用。
圆形设计不仅美观,而且能够带来一种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对人们的心理和情感有积极的影响。
论佛教造像艺术中的“尚圆”美学
论佛教造像艺术中的“尚圆”美学张学海【期刊名称】《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基于宗教思想传播的需要,出现了“以像施教”的方式,形成了以佛陀为中心的丰富的佛教造像艺术。
文章以佛陀造型的圆形形式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化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在圆形中蕴涵的佛教观念,探究这种观念形成的文化原因,表明对圆形的崇尚是佛教造像艺术的美学理想的观点。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in order to spread the religion, there emerged a meth⁃od of conveying Buddhist doctrines through statues, which attained a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ulpture of Buddhist statues with the statues of Buddha as the core. After having studied the circular shaped Buddhist statues by doing a cultural analysis, this article reveals the Buddhist notion that circles imply, and its cultural reasons. It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preference for circles is an aesthetic view point of the sculpture of Buddhist statues.【总页数】6页(P79-84)【作者】张学海【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陕西咸阳 712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315【相关文献】1.佛教造像艺术的中国特色及美学特征 [J], 李智2.异彩融合的佛教魅力——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美学赏析 [J], 陈宜芳3.凝固的“圆”舞曲——浅谈客家土圆楼中的“尚圆”文化 [J], 唐甜4.论中国古代尚“圆”美学思想在古典舞中的体现 [J], 张茜5.从佛教造像艺术管窥中国美学精神 [J], 李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佛教中的圆之美及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
前言
圆形在几何图形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圆的再认识,不会再停留在它仅仅是一个视觉符号、一个设计元素,更多的时候被赋予特殊的意义,不再是二维的,它与文化、社会、风俗、宗教、哲学、文学、科技相结合,向三维、四维转化,用自己独特的图形、语言吸引更多设计师的目光,赋予它新的生命意义。
佛教的审美境界观圆之美
佛教中禅宗的审美观是一种顿悟,禅悟。
佛教中也有自己的艺术和审美,艺术,例如建筑、雕塑、绘画、壁画等等;禅宗追求一种高雅而又富有趣味的生活、境界,自佛教传入中国,便融入了中国,并对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改变甚至在不同程度上促成了中国文化思想和中国社会习惯的融合。
佛教思想带来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精神信仰、思想文化上,还深入到中国人对艺术理念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例如,佛教中追求的境、境界的思想,是中国美学中境界理论的来源之一,体现在诗人、画家在诗作和绘画上追求的意境美。
在佛教圆的概念中,从美学观念上来分析,可以概括、归类为三个方面:在佛像崇拜上崇奉圆相,在教义或者教理上崇奉圆融,在禅宗的最高境界上崇奉圆寂。
转换到美学的上理念,就是圆相之美、圆融之美、圆寂之美。
圆相之美。
佛教最开始的主张是无相、非相,发展到后期,慢慢开始出现建造佛像,佛教变为像教,那时期佛陀的相貌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长相圆满。
但是,佛像中的所崇拜的圆相,不单单指的是圆形,更宏观的包括圆转的、圆满的等等,这使之呈现的既丰富饱满又整齐有序,既庄严敦厚又灵动多变的特色。
更深层次上讲,佛教的圆相之美是从修持中得来,这不仅是对佛像的崇拜上,也是对精神境界的崇拜,例如,佛教喜欢用镜子和月亮来比喻人生的境界,无论是镜之美,还是月之美,都是圆之美。
圆融之美。
佛教中讲究因缘和合,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因素和合而成。
简单理解,众生万事万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有因有果,都能够融合在一起。
圆融是圆之美中没有显而易见的美,立意不在美,但它的宗旨都指向了美,美的最高境界,就是圆融无碍的境界。
此外,圆融之美还体现在其他层面上,在我国古代的美学文献中有许多用圆来比喻艺术技巧和艺术境界的文字和言论。
如周颐在《蕙风词话》中写道:笔圆下乘,意圆中乘,神圆上乘。
能圆见学力,能方见天分。
这里讲的圆是对艺术技巧的概括,技艺、艺术技巧需要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只有做到形和意的统一才能达到圆融的境界,才能称得上美。
这就是艺术形象中要求的形、神兼备,将各个方面的元素圆融为一体。
圆寂之美。
圆寂是佛教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涅槃称为圆寂,圆满、圆明、圆通突出了它的美学。
它的美学意义:涅槃之境是以静为本的以动趋静、静中寓动的境界。
在佛教中涅槃是一种超脱宁静、非凡的境界,但是要达到这个境界,必须不停地前进、修行,永无止境,虽然是永动的,而追求的最终境界是静的。
以静为本、静中寓动的涅槃境界是很美的,动与静的结合特别能体现出生命的意义,因为生命的奥秘就在于此,动可以理解为生命的本质,而静可以理解为生命的孕育。
佛教中的圆之美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
古人留下了大量的诗作歌颂太阳、月亮;现代设计师多用圆来表现团圆、圆满等美好的寓意;概括来说,人们喜用圆和圆相这一意境来诠释团圆美满、成功,表现人生所追求的境界和状态,这为设计师需找设计内涵和意境提供了灵感来源。
圆融之美中讲和合就是圆融,讲求注重内与外、虚与实、自然与生活、自然界与人类的联系,万事万物圆融统一。
形与神、形与意的圆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