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仗硬寨的铁桶将军曾国荃
博弈的精髓:结硬寨,打呆仗
博弈的精髓:结硬寨,打呆仗一、历史总有若干出其不意的拐点,格隆总在想:假如没有太平天国这个奇葩,中国是否不会有如此屈辱的近代史?至少,这种屈辱历史不会延续近两百年之久?可惜,历史无法假设。
中国历史书上的近代史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起点,这是文革期间倍受争议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的断代法,这样一个历史解释的取向,强调的是外因:从那一年起,西方坚船利炮对闭关锁国的中国带来巨大的冲击,“无力应对”的中国从此陷入水深火热。
几乎是在同一个时期,也就是1853年,我们的邻居,同样“闭关锁国”的日本,也遭受了同样的待遇: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Matthew Perry)率领舰队强行驶入江户湾的浦贺及神奈川(今横滨)。
在武力胁迫下,幕府接受了开港要求,并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史称“黑船开国”。
不久,英、俄、荷、法等国的炮舰纷至沓来,也逼迫日本ZF签订了类似不平等条约——这些坚船利炮的冲击,直接催生了1868年的明治维新——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与转折点。
所以,西方的舰炮引致了中国屈辱的200年,其实一直都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误读。
西方的冲击并没有,也不必然对中国社会发生巨大的负面冲击和影响——如果说西方的冲击是巨大的,按照这个逻辑关系来讲,中国应该是以最快速度走向西方化、近代化的,但是实际上正好是相反的。
彼时,真正最中国历史走向产生巨大影响的,是爆发于1851年的太平天国起义——这场起义延续了14年之久,冲击了大半个中国,是冷兵器时代人类最大的一场屠戮与浩劫,没有之一,死亡人数估计最多的有认为2亿者,最少也有5000万。
中国最富庶的江南在这场战争中几乎被毁坏殆尽,而战争结束以后,也是疯狂的报复与屠戮。
曾国荃攻占天京(今南京)后,大肆屠城,清人记载:“金陵之役,伏尸百万。
”湘军劫掠的大量财富被运回中国中部一个叫湖南的省份,也引致近代三湘人文物盛,“一部近代史,唯湖湘人为甚”。
历史趣谈:可悲曾国荃 此人忠心耿耿却被朝廷误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可悲曾国荃此人忠心耿耿却被朝廷误解
导语:清朝中后期,曾国荃率领的湘军久攻不克太平天国首府,曾国荃用起了之前拿下吉安、安庆两城的办法,从天京南门外开挖地道,至十一月始成。
清朝中后期,曾国荃率领的湘军久攻不克太平天国首府,曾国荃用起了之前拿下吉安、安庆两城的办法,从天京南门外开挖地道,至十一月始成。
没想到,这次守城的太平军早有觉察,从城内对挖,即将穿透。
曾国荃只得装药轰城,轰塌城墙十余丈,但“城身厚有八丈,火药仅轰塌外面三四丈而已”,湘军从护城河上搭浮桥越过,不仅未能攻入,还伤亡300余人。
曾国荃
相比较曾国荃的失利,早已自立门户的李鸿章却率领着淮军在苏南攻城略地,刚刚收复苏州,杀降数万,快意恩仇。
曾九帅是个功名心极强的人,李鸿章的成功只能让他更焦虑,甚至肝气郁结。
同治三年(1864年)二月,曾国荃派兵“剜挖城根,怎奈周垣迭石坚劳,巩入铁瓮,无从着手”,李秀成又在“城中遍地种麦,一至成熟之期,又延时日”。
湘军的地道战被太平军的对挖战术所瓦解,正如在曾国荃幕府起草奏折咨札等重要文书的机要幕僚赵烈文在日记中写道:贼守法甚谙,遥望官军所扎先锋垒之处,知其下有地道,即遥度其处,先从城内挖一直道透出城外,然后分头横挖暗壕。
官军或三穴两穴并进,约其所占地面之宽狭为横壕,长短如其数以侯之,十不失八九。
地道战原本是曾国荃的致胜利器,“曾铁桶”也非浪得虚名。
但是,城内的对手是李秀成,也绝非凡品!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曾国荃的历史评价 曾国荃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曾国荃的历史评价曾国荃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导语:曾国荃,湖南湘乡人,大学士曾国藩的九弟,比曾国潘小十三岁,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字沅甫,生于公元1824年,去世于公元1890年,享年66岁。
曾国荃,湖南湘乡人,大学士曾国藩的九弟,比曾国潘小十三岁,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字沅甫,生于公元1824年,去世于公元1890年,享年66岁。
曾国荃少负奇气,十六岁的时候跟随自己的父亲上京,从此留在自己兄长曾国潘身边学习,接受教导。
咸丰二年,举优贡,曾国潘早年筹措湘军的时候,曾国荃在他身边助益良多。
后来曾国潘领兵与太平军对战,因为一时不察,被太平军围困。
当时曾国荃在听见这个消息后,便四处走动,与新授吉安知府黄冕议,请於湖南巡抚骆秉章,使募勇三千人,别以周凤山一军,合六千人,同援江西。
当时曾国荃采取的是围困战略,一到了地方便吩咐众人开挖战壕,此战大获成功。
后来曾国荃在对战中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因此得了一个“曾铁桶”的称号。
咸丰六年,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
同治三年,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间,在湖南任职期间,上报朝廷请求重定湖南通志,与郭嵩焘等修纂《湖南通志》,这一决策在后来几任官员中都得到了支持。
1875年后历任陕西、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在处理灾荒一事中,与山西人民建立深厚情谊。
光绪十年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
光绪十五年加太子太保衔。
翌年,卒于位,谥“忠襄”。
道光二十二年的时候,曾国荃离开京城回原籍,曾国潘作诗以送,诗中记:“辰君平、午君奇,屈指老沅真白眉。
”曾国潢生庚辰岁,曾国生活常识分享。
郦波《曾国藩家训》
郦波《曾国藩家训》第一篇:郦波《曾国藩家训》曾国藩家训郦波曾国藩家训上部上部01谁来拯救笨小孩(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
近百年来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
但是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推崇备至。
时至今日,民间还流传着“为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说法,可见《曾国藩家书》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平淡家常的书信集,还是一部蕴含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人生智慧书。
在当今社会,教子成才一直是困扰天下父母的最大难题,很多孩子因为成绩不好就会被贴上“笨小孩”的标签。
就连一百多年前的曾国藩,小时候也被看作是不会读书的“笨小孩”。
)公元1825年,一个腊月里头数九寒天的夜晚,在湖南湘乡的一户人家的一个屋子里,有一个14岁的小男孩正在点灯苦读。
此时这户人家的房梁上趴着一个贼,他就打算等这户人家的灯都熄了,趁着黑灯瞎火他好下来偷东西。
这应该是富人家,也少有吃苦的后代。
这小偷主意是没错,这想法也没错,这孩子也正读一篇普通的文章。
可问题是底下读书这孩子他特别的笨。
他在底下背这篇《岳阳楼记》,磕磕巴巴地就是背不下来,半天才吭哧一句下来。
倒腾来一遍倒腾去一遍,弄了十几遍下来小偷都基本上会背了。
这个小偷到后来是可忍孰不可忍,眼看着天就要亮了必须得有所行动。
所以他极其恼火,最后实在忍不住了,蹭的一下从房梁上就跳下去了,满肚子怒火上前一步,劈手把他手里的书夺过来,往那个桌上啪的一扔:“瞧你个笨样,你说这文章有什么难背的?”说着小偷一张口,就把《岳阳楼记》背了一遍。
他被背诵背顺了,再指着他骂他,“瞧你笨的,还读什么书呀?”说完了袖子一甩满脸激愤地扬长而去,东西也不偷了。
很遗憾,我们不知道这个聪明的贼叫什么名字,但是有幸的是,我们知道这个笨小孩他叫什么名字,他当时名字叫曾子城,这个名字大概我们都不熟,但他后来改了个我们都特熟的名字,就是曾国藩。
历史趣谈曾国荃与曾国藩有何关系?曾国荃真是贪官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曾国荃与曾国藩有何关系?曾国荃真是贪官吗
导语:曾国荃是大学士曾国潘的九弟,是湘军的主要将领之一,在镇压太平军之际,建立了诸多功勋,深受其兄曾国潘的重用。
一直以来,围绕在曾国荃身
曾国荃是大学士曾国潘的九弟,是湘军的主要将领之一,在镇压太平军之际,建立了诸多功勋,深受其兄曾国潘的重用。
一直以来,围绕在曾国荃身上有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曾国荃家财不计其数,无论是围攻安庆,还是围困天京,在城破之际,曾国荃都抢掠了诸多金银。
甚至在清廷要求他交还的时候,都拒不交还,最终其兄替其请辞。
而跟随在他一路大军的军士,每个人都比其他军队里的富有。
曾国荃所得金银细软、稀世珍宝盈筐满箱,难计其数,其贪婪残暴之名于是遍闻天下。
民间流传曾国荃的吉字营湘军掳掠的金银如海、财货如山,一时间,长江上成百上千艘舟船,满载这些财宝驶向湖南。
在城市被洗劫一空后,为了消赃隐罪,他还纵兵放火烧房,使天京城顿成一片火海,破坏极为严重。
这些故事说的有理有据,让人想不信服都难,那么曾国荃是否真的如此胆大包天?他到底贪了有多少钱财呢?
严格算来,曾国荃的家财,根部比不上同一时代的其他官员。
所谓曾国荃贪污财产,在战争每破一城,便将城内财产洗劫一空,“于此中获资数千万”的说法是错误不可信的。
曾国荃晚年过的极为穷困,要是真有财产数千万,再怎么挥霍都不会沦落到后来那种生活。
吃饭都成问题,举债无数,以致他后来一直感叹辞官过早,否则还能凭当官还一些债务。
他在写给自己兄长,以及自己的子侄亲友的信中,多次提到自己的穷困。
同治九年十一月初二日写给曾国潘的信:“弟向未留剩活钱而用度日生活常识分享。
曾国荃灭太平天国后独吞宝藏 靠18具棺材隐瞒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曾国荃灭太平天国后独吞宝藏靠18具棺材隐瞒
导语:历史上,湖南不乏家财万贯的朝廷重臣和大财主,这些“土豪”为保护身家,把大量金银珠宝藏在了湘西、湘南的崇山峻岭中。
这些财宝究竟在哪?
历史上,湖南不乏家财万贯的朝廷重臣和大财主,这些“土豪”为保护身家,把大量金银珠宝藏在了湘西、湘南的崇山峻岭中。
这些财宝究竟在哪?我们来找一找。
民国“湘南恶霸”胡凤璋敛财20余年
传说藏宝地:汝城县上古寨(A)
郴州市汝城县境内多古堡,其中位于马桥乡石泉村的上古寨据说是土匪头子胡凤璋开凿地洞藏金的所在地。
上古寨寨堡占地6600多平方米,曾筑有9座碉楼。
据当地《胡氏族谱》记载,此寨始建于明代,清咸丰年间扩建,本是当地百姓避难之地。
民国十八年(1929年),时任汝城县保安团长的胡凤璋将其据为“老巢”,在此秘密开凿藏金地洞,以储藏其酷征强收的大量财宝,参与建筑藏金洞的工匠,在完工后均被灭口。
据此寨堡,胡称霸一方敛财达20余年。
新中国成立后,不少盗墓者试图在此搜宝,却均无所获。
另有传说称,胡凤璋当年曾雇人挑了9担光洋进入白芒山厚坊岩洞堡,此后光洋和挑光洋的人都杳无音讯。
清朝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公开葬母防盗墓
传说藏宝地:湘西龙山(B)
湘西州龙山县里耶镇流传着“石达开藏宝八面山”的传说。
《龙山县志》记载:清咸丰十一年八月(公元1861年)至同治元年二月(公元1862年),石达开部在龙山县内转战约5个月,1861年12月1日攻占里耶,12月15日离开。
生活常识分享。
曾国荃围攻南京两年伤亡惨重,李鸿章却因一事不敢率淮军前来助攻
史载: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21日,湘军吉字营统帅曾国荃率部攻克了太平军设在金陵(太平天国称天京)钟山上的天保城,并分兵扼守太平门、神策门,实现了对金陵的合围。
同年2月24日,左宗棠率楚军克复杭州。
3月7日,湘军悍将鲍超攻陷句容。
4月6日,李鸿章指挥淮军攻克常州。
至此,太平天国设在天京东南方向的防线全部瓦解。
4月27日,惊恐异常的洪秀全病死天京。
湘军将士血战多年,他们所期待的胜利看似近在眼前,但要取得最终的胜果却没那么容易,他们还要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太平军经营天京日久,城墙坚固,守军困兽犹斗,一举攻陷绝非易事,更何况围城湘军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一是进驻金陵外围已经两年多,攻城不下百次,却久攻不克,战损严重,大功迟迟不可到手,曾国荃急怒攻心,心气郁结,肝病愈来愈重。
第二是军中欠饷太多,曾国荃对将士们许诺,若拼死攻下金陵,城中宝藏任其瓜分,但如果久攻不克,军队锐气受挫事小,假如士卒闹饷哗变溃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第三是弹药严重不足,尤其是攻城利器开花炮所剩不多,仅靠挖地道填炸药的方式轰塌城墙,面对守城太平军的紧密防守,挖地道者非死即伤,短时间很难奏效。
第四是军中瘟疫流行,非战斗减员甚多。
据说,自金陵合围起,曾氏兄弟没有一日能睡得安稳,虽然胜利指日可待,而患得患失之心,使其倍增忧虑。
湘军围城的最后半年时间,也是曾国藩兄弟最忧心如焚的一段时间。
江浙两省的一些重镇屡被左宗棠、李鸿章攻克,捷报频传下,曾国荃嫉妒之心加惶急之情交替蒸腾,肝病愈发严重。
清廷亦急不可耐,连连催促,并限期破城。
不久,见湘军久攻不克,朝野又有调淮军助攻的呼声。
朝廷指示李鸿章率淮军会剿金陵。
曾国藩接令后左右为难。
要知道湘军主力全部聚集金陵,主要目的是擒贼擒王,实为整个战局之中心。
攻克金陵,即建立剿灭太平天国之首功。
曾国藩在安庆督师,九帅曾国荃赤膊上阵,亲临前线,就是为了攻下金陵,抢得首功。
其他各军,则不过是用来廓清外围的偏师。
如此首要之地,自不欲他人越俎代庖,横插一杠子。
历史趣谈揭秘清朝大将曾国荃是谁?曾国荃是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清朝大将曾国荃是谁?曾国荃是怎么死的?导语:提到曾国荃,可能还有些人不熟悉,但若是说到他的兄长曾国潘,想来就很少有人不知道了。
曾国荃是曾国潘的九弟,相比于其他人而言,曾国荃在提到曾国荃,可能还有些人不熟悉,但若是说到他的兄长曾国潘,想来就很少有人不知道了。
曾国荃是曾国潘的九弟,相比于其他人而言,曾国荃在历史上所留名声最大,对其兄长曾国潘的帮助也最大。
同样的,我们也需认识到,曾国荃对曾国潘助益良多。
但是若没有曾国潘,也不可能有后来的曾国荃。
曾国荃是清末湘军的主要将领之一,生于公元1824年,去世于公元1890年,因为在作战中常常采取挖壕围城的作战方法,因此时人称其为“曾铁桶”。
曾国荃,字沅甫,少负奇气,从国籓受学京师。
曾国荃比曾国潘小十三岁,在他十六岁的时候,跟随自己的父亲入京,此后在曾国潘下学习,得曾国潘许多称赞。
曾国潘在曾国荃离京归乡,准备考试时曾说道:“辰君平、午君奇,屈指老沅真白眉。
”曾国潢生庚辰岁,曾国华生壬午岁,曾国荃字沅甫,故以“辰君”、“午君”、“老沅”分别代指3人,诗赞曾国荃才俊特出于兄弟几人之上。
曾国潘也没有辜负自己兄长的期待,咸丰二年年曾国荃以府试第一人入县学,不久举优贡。
咸丰六年,曾国潘与太平军对战,被围困。
曾国荃积极为其兄奔走,四处筹措军粮兵士,援救曾国潘。
“。
国荃欲赴兄急,与新授吉安知府黄冕议,请於湖南巡抚骆秉章,使募勇三千人,别以周凤山一军,合六千人,同援江西。
十一月,克安福,连破贼於大汾河、千金坡,进攻吉安,下旁数县。
”天京事变,对于太平军内部影响极大,但在起用了陈玉成、林秀成生活常识分享。
尚武 曾国藩带兵:结硬寨,打呆仗,从不相信四两拨千斤的取巧事
尚武曾国藩带兵:结硬寨,打呆仗,从不相信四两拨千斤的取巧事文| 茅海建讲座“茅海建:曾国藩和他的湘军”,豆瓣nickeyue整理,节选。
中国的近代史是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这样一个历史解释的取向强调的是西方对中国犀利的冲击,但是这种冲击其实没有对中国社会发生很大影响,真正发生影响的是后来的太平天国。
所以说如果我们按照一个标准版的图式来描绘这个历史过程的时候,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来上海应该是一个榜样,对外开放沿海经济口岸一定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先行者。
但是不是这样的。
太平天国的造反是从下层到上层、从内地到沿海,使得中国社会内部发生了一次剧变。
而太平天国的敌人——湘军,在军事上获得了胜利,使得中国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它带有某种西方化的特点。
我过去曾经强调过,曾国藩和毛泽东这两个来自湖南中部的农村知识分子在两个世纪当中分别做出他们最伟大的贡献,他们是中国面貌的改变者。
这引起我们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如果说西方的冲击是犀利的,按照这个逻辑关系来讲,中国应该是以最快速度走向西方化、近代化的,但是实际上正好是相反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边是上海,一边是湖南;一边是西方,一边是传统……我们还可以延伸出更多的东西,通过中国鸦片战争以后100多年的历史进程,可以肯定的是,那些认为是最先进的东西在中国一直是很失败的,而往往是一种不那么先进的、来自中国中部地区的,甚至是保守的这一类东西在中国占有很大的力量。
如果我们把时间放长来看,会越来越看到这种力量长期性的作用,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注意到曾国藩,为什么会注意到中国传统这样的因素。
1湘军的创立与特点湘军是曾国藩的发明,它产生于清王朝的不经意之间。
1852年的时候咸丰皇帝让曾国藩帮办团练,组织乡民搜索土匪,给他的这一指令很清楚,这不能体现出咸丰皇帝对曾国藩的重用。
为什么呢?因为像曾国藩这样的帮办团练大臣咸丰皇帝已经任命了45个。
团练在中国是一种不离乡的武装组织,既不离开家乡的,也不一定集中居住,有事的时候一起出来防止土匪的作乱行为。
湘军将领还有谁比曾国荃更敢做敢为
湘军将领还有谁比曾国荃更敢做敢为两江总督、一等威毅伯曾国荃(资料图)【导言】“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1月15日下午,“岳麓书院讲坛”举行2016新年第一讲,特邀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唐浩明先生,首度聚焦晚清重臣、湘军宿老曾国荃,独家解读“曾九帅”的传奇经历。
唐浩明先生以《九帅曾国荃:时势造就的豪杰》为题,讲述了曾国荃以书生从戎,于大厦倾覆之际力挽狂澜,位列封疆,晚年抚民以诚信,致力于强国安民的传奇经历。
以下凤凰国学整理的部分文字实录,以飨读者。
著名作家唐浩明独家解读“九帅曾国荃”非常高兴能够参加2016年岳麓讲坛新年第一讲,我感到很荣幸。
清同治三年六月二十九日,朝廷因湘军攻克南京一事,封曾国藩为一等侯,封曾国荃为一等伯。
非皇亲国戚、由书生出身的亲兄弟同日封侯封伯,这个事在中国三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几乎绝无仅有。
关于“一等毅勇侯”曾国藩已经说得很多了,关于“一等威毅伯”曾国荃,专题谈论得则不多。
我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么个机会,来跟大家简单地说一说曾国荃。
一、聪慧倔强的优贡生清道光四年,也就是1824年,8月20日,曾国荃出生在湘乡荷塘都,也就是今天的双峰荷叶镇,这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靠着祖父星冈公(注:曾玉屏,曾国荃祖父,号星冈)多年的积累,父亲竹亭公(注:曾麟书,曾国荃之父,字竹亭)多年的舌耕,他办私塾、当老师。
虽然这个家庭人口众多,谈不上很富裕,但日子还是可以衣食无忧地过下去,家中的男孩都能有书读。
这在当时的社会里已经是非常难得的好家庭。
曾国荃出生时,已经有了三个哥哥、三个姐姐。
长兄就是曾国藩,比他足足大了13岁;第二个哥哥曾国潢,比他大4岁——在这个家族里面,曾国潢排行第四,所以曾国潢通常被称之为曾四;第三个哥哥叫曾国华,比他(曾国荃)大2岁,这位老兄在家族排行第六,通常称为六爷。
曾国荃5岁的时候,他的弟弟曾国葆出生了。
曾国荃在家里排行第九,通常称为老九,他后来带兵了,在军中称为“九帅”。
曾国荃:一生勇武显“忠襄”
[键入文字]曾国荃:一生勇武显“忠襄”曾国荃(1824-1890)字沅浦,号叔纯,又名子植,湖南双峰县荷叶镇人,湘军主要将领之一。
清朝著名大臣曾国藩的九弟。
咸丰二年(1852)取优贡生。
咸丰六年,因攻打太平军获封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
同治三年(1864),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后历任陕西、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
光绪十年(1884)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
光绪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衔。
翌年卒于位,谥忠襄。
曾国荃的名字和晚清一个存在了14 年的政权太平天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个当时清廷的眼中钉,是曾国荃倾力对抗的敌人,也是他平生湘军大业之所系。
曾国荃病卒于南京任上13 年后,也就是光绪二十九年,记述他一生的《曾忠襄公全集》刊行并传于今日,包括奏疏、书札、文集、批牍、年谱、荣哀录共67 卷,约175 万字。
这在清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朝臣之中,都是不多见的。
忠襄是曾国荃的谥号。
《史记谥法解》中这样解释襄:辟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劳曰襄。
由此可见,曾国荃德在甲胄有劳。
中国历史上,从皇帝至朝臣,谥号襄字的虽不在少数,却也均为有武功之人才能得之,而大凡辟地,又无非攻城略地,杀人盈野。
可见,一个襄字定曾国荃一生,微言之中,还是能品出些滋味来。
抗衡太平天国的主力曾国荃是晚清大臣曾国藩的九弟,对于这位小他13 岁的弟弟,曾国藩最为悉心栽培,也嘉许甚多。
《曾国荃全集》中曾讲述了这样一件事:1840 年,16 岁的曾国荃跟着父亲到京师,就学于曾国藩。
两年后,曾国荃离开京师回原籍,曾国藩送他到卢沟桥,以诗为别,写道:辰君平正午君奇,屈指老沅真白眉。
辰君午君老沅分别代指曾国藩的三位弟弟,其中老沅就指曾国荃,古人以白眉比喻人的出色,曾国藩认为,曾国荃在兄弟几人之中最为特殊。
曾国藩果然眼力不差,《清史稿》中说,曾国荃少负奇气,此后参加科举考试,一路坦途。
1。
曾国荃:终击败太平军成就曾国藩
[键入文字]曾国荃:终击败太平军成就曾国藩太平天国是近代史上规模较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当然太平天国的结局是被镇压围剿,功劳是曾国藩的,他也破例被封侯。
其实在这份功劳的背后还有千千万万的功臣,这其中功劳最大者,就要属其第曾国荃莫属。
洪秀全发动的太平天国之役应当可以说说传统社会最后一次,也说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农民战争。
事实上,传统社会的农民战争多数属于流民起义,或因灾荒,或因瘟疫,产生大批流离失所的流民,这才是对社会最不稳定的因素。
洪杨从广西起事,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这并非是因为太平军多能打,而是因为清军实在太渣。
清朝享国日久,八旗和绿营逐渐腐化堕落,从百战雄师沦为废柴。
一个秀才都考不上都乡村塾师洪秀全居然打下了帝国最为富庶的江宁,在这里建立所谓的人间天国,过起了太平王的逍遥日子。
咸丰三年二月(1853 年3 月),洪秀全占领金陵,改名天京,作为天国首都。
为了安稳做好太平天王,太平天国在天京周边营建了严密的防卫系统。
清廷在天京周边修筑了江南、江北两个大营,与之对峙将近8 年时间,也未能将天京拿下。
太平军真正的对手并非清朝原先体制内的国防军,而是崛起于地方的团练武装,其中翘楚就是曾国藩以书生领山农的湘军。
从咸丰十一年(1861)开始,湘军与太平军的攻守格局发生变化,曾氏兄弟的湘军逐渐占据上风。
曾氏兄弟在结束江西战事之后,又经过艰难卓绝、旷日持久的围城苦战之后,拿下了长江关键安庆城。
安庆拿下之后,曾氏兄弟就开始谋划攻取金陵,建立所谓不世之功了!曾国荃称:金陵恃江南北各城为屏蔽,江南北各城恃金陵为应援。
金陵为贼根本,拔其根本,即枝叶不披而萎。
曾国荃是个功名心极强的人,他一直把攻取金陵、拔其根本,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的志业。
1。
曾国荃—搜狗百科
曾国荃—搜狗百科基本内容中文名称:曾国荃曾国荃画像曾国荃字:沅甫性别:男籍贯:长沙府湘乡所属年代:清朝民族:汉族军事:湘军首领生卒年:1824—1890重要事件:1864年陷天京,后调任湖北巡抚因对捻军作战失败,称病退职。
1884年升任两江总督(1824-1890)湘军主要将领之一,清朝大臣。
字沅甫,号叔纯。
湖南湘乡人。
清朝著名大臣曾国藩的九弟。
1852年(咸丰二年)举优贡。
1856年招募壮勇二三千人增援江西吉安,助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所部称吉字营,成为曾国藩的嫡系。
1857年秋,奉命统领江西各军围攻吉安,12月击败增援之太平军石达开部。
次年9月陷吉安,升知府,加道衔。
1859年占景德镇,焚烧全城,升道员。
次年5月起围攻安庆,为湘军主力,屡败太平军援军。
9月以地雷轰塌北门城墙,攻陷安庆。
1862年(同治元年)授浙江按察使,旋迁江苏布政使,4月会同湘军水师东下进屯天京(今南京)城外雨花台。
10月与太平军李秀成部激战40余日,抵死不退,这使李秀成撤军。
1863年4月擢学江巡抚,继围天京。
1864年2月陪出的保城,7月又破地保城,旋以穴地轰城,攻陷天京,纵兵烧杀抢掠,大火七日不熄。
湘军追获李秀成后,亲手“遍刺以锥,流血如注”,以泄其愤。
清廷赏加太子少保衔,封一等威毅伯。
旋为掩盖吞没财宝等劣迹,从曾国藩命称病开缺回籍。
次年夏授山西巡抚,不就。
1866年春调湖北巡抚,8月奉命帮办军务,镇压新捻军,屡战屡败。
次年5月复称病退职。
1875(光绪元年)授陕西巡抚迁河东河道总督。
翌年调山西巡抚。
1881年升陕甘总督,旋乞病开缺。
1882年5月调署两广总督。
1884年2月署礼部尚书。
8月授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中法战争起,受命督南洋水师赴援闽、台,阳奉阴违,敷衍搪塞,11月被革职留任。
翌年开复。
1889年加太子太保衔。
1890年11月死于任上。
谥忠襄,有《曾忠襄公奏议》存世。
丁丑奇荒光绪三年(1877),曾国荃来山西上任。
21767715_金陵一战
19世纪60年代初的中国。
咸丰帝在内忧外患中撒手归天,刚登基的同治帝还是娃娃,为清帝国掌舵的是个女人——慈禧太后。
此时,帝国东南“平叛”到了最关键时刻。
在太平天国天京城下,湘军和太平军都表现出了悍不畏死的决绝!战争往往是越到最后,越显得血腥无比,而恰恰在此时,一场席卷东南数省的大瘟疫蔓延开来。
于是,天意人事交织,两支杀红眼的军队,在瘟疫时期相逢,短兵相接。
曾国藩:季弟溘逝,哀恸曷极曾国藩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太平天国,受封一等勇毅侯,是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
在家中曾国藩是老大,曾国荃是三弟,在兄弟姐妹中曾国荃排行老九,所以军中尊称其为九帅。
打仗亲兄弟。
咸丰六年(1856年),老大在江西湖口惨败,老九立即招募3000兵勇驰援。
第二年攻破江西吉安,曾国荃部因此被称为吉字营,是湘军精锐和嫡系。
咸丰十年(1860年),江南发生瘟疫,瘟疫在同治元年(1862年)达到高潮。
曾国荃围攻两年之久的天京城,为何会在一夜拿下?谁都想不到,压垮太平天国的最后一根稻草,竟是慈禧对李鸿章的一道命令。
而慈禧、曾国藩以及李鸿章心中又是打着怎样的算盘?金陵一战瘟疫时期的攻城战文|谢卫东视觉中国供图这一年,曾国荃带领湘军围攻金陵。
作为湘军主帅,曾国藩“忧灼愤郁,寸心如焚”,在家书中他忧心忡忡:“沅(曾国荃)、霆(鲍超)两军病疫,迄未稍愈。
宁国各属军民,死亡相继,道殣相望……臭秽之气中人,十病八九,诚宇宙之大劫,军行之奇苦也!”“病殁乃是天意”“鲍春霆至芜湖养病”。
湘军悍将鲍超也染病休养,种种无奈,令曾国藩觉得,是“是天意不欲遽克金陵”。
最让曾国藩伤心欲绝的是,“季弟溘逝,哀恸曷极”,亲弟弟曾贞干在金陵营中染疫去世。
之前在安庆三河曾家已失去曾国华,这次又折了一个,曾国藩看着金陵城下领军的曾国荃,满眼都是不放心和心疼!此时太平军为打破湘军对天京的封锁,在忠王李秀成带领下,结集了20多万大军力攻曾国荃雨花台大营。
由于兵力相差悬殊,援兵无着,曾国藩万般无奈:“军中多病,忧灼实深,只有斋心默祷,无他法也!”。
太平军悍将叶芸来、吴定彩是怎么战死在安庆的 曾国荃到底是怎么做的
太平军悍将叶芸来、吴定彩是怎么战死在安庆的曾国荃到底是怎么做的本文导读:太平军安庆守将为叶芸来。
叶芸来是参加金田起义的老广西了,为人极猴精能干,还有谋略。
从小兵做起,不断地历练,最后在英王陈玉成麾下带兵,1860年攻清军江南大营战斗中,叶芸来大放异彩,立下奇功,成为了陈玉成看重的得力干将。
因此,陈玉成把留守安庆(英王大本营)的重任交给了他。
陈玉成离开后,曾国藩湘军水陆并进,直至安庆。
叶芸来布置城守,条理分明,既整且暇,肆应不穷。
于是湘军用围九江的铁桶战术,挖长濠围困安庆,但一时没有效果。
湘军主将曾国荃看到叶芸来守城决心巨大,决定采用“围三阙一”的兵法谋略,留下一个缺口引诱叶芸来弃城出走。
但被叶芸来识破,他笑对诸将说:“曾妖发大梦吗?以为我们也同他们那样胆怯吗?长江千里,守在上游,现在武昌、九江都失守了,只靠安庆做天京的屏藩,安庆的得失,关系天京的安危。
我们一定要保卫住安庆!”1861年春,陈玉成率军来救安庆,在菱湖北岸建筑十三座营垒,叶芸来立刻出城在南岸筑五座营垒,放小船在湖内,通往来,以夹攻湘军。
但太平军没有了水师,湘军水师进到湖中猛轰太平军营垒,陈玉成败走,湘军拿下菱湖后,安庆城陷入了更大的困境。
陈玉成决定留下一部分兵力助守安庆,吴定彩自告奋勇,愿意突入安庆城中和叶芸来死守安庆,吴定彩的慷慨忠勇受到了众人的钦佩。
抱着必死之心,他带着本部一千余人突入了安庆城,但安庆城的大门也从此过关死了。
三个月后,陈玉成再率大军来救,但湘军设置了几十层壕垒,陈玉成拼命攻破前面几层后,损失惨重,没有了进攻的余力。
时城中粮已尽,湘军层层包围,一粒粮食也运不进去。
叶芸来和吴定彩等守城将士一批又一批地饿倒了。
陈玉成束手无策,乱了方寸,在安徽境内蹿来蹿去,主力被各个击破。
1861年8月1日,湘军挖成地道,用火药轰塌数十丈城墙,攻入安庆城。
一万余守城太平军早已饿的奄奄一息,叶芸来和吴定彩率领还能拿得动刀枪的几千太平军和湘军进行最后的血战,最后全部战死。
太平军悍将刘玱林让曾国藩敬畏异常,最后却死的异常惨烈
湘军围攻安庆之战打得异常残酷,据说共有三万多太平军将士死伤,城中守将叶芸莱、吴定彩都在城陷后被杀。
湘军自己也死伤惨重。
安庆被称为“长江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安庆失守使太平军大部被迫退出了安徽,江苏、浙江便成了清军与太平军激烈争夺的主战场。
曾国荃用“围城打援”的办法击垮了率军救援安庆的陈玉成,使其无法和城中会师。
陈玉成虽然打得很顽强,但始终冲不破湘军设置的重重围困,直到咸丰十一年9月5日安庆北门被轰塌,清军蜂拥入城时,他才万分遗憾的引军西去。
后来,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曾说:“安庆落在清军之手,乃我军最大之损失。
安庆实为天京之锁匙而保障其安全者,一落在妖手,即可为攻我之基础。
安庆一失,沿途至天京各城相继陷落,不可复守矣”!攻克安庆使湘军名声大振,并逐渐取代绿营成为太平军最凶恶的对手,被称为“曾铁桶”的九帅曾国荃更是扬名立万,然而他们在安庆之战中大肆杀戮,手段是极其残忍的。
《天国史纲》说,早在咸丰十一年5月,太平军悍将刘玱林部在安庆城外赤岗岭集贤关的攻防战中败给了湘军,其中三座石垒、千多名太平军将士力战不支,被迫投降了湘军。
曾国藩闻讯兴奋异常,便写信问曾国荃是否把这些降贼全部杀了?他还特地问;“不知刘玱林一垒究竟如何,其已降之三垒,已杀之否”?刘玱林是何许人也?竟值得曾大帅如此关注?刘玱林,广西人,参加太平军后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攫拔为靖东将军。
刘玱林打仗勇猛剽悍,经常一马当先,冲锋陷阵,斩将夺旗,曾国藩对他既敬又畏,还特别注意他,并在家书中对诸弟说因为尊敬刘的为人,尊称其为先生,“爱其人,故称翁”。
被曾国藩敬称为“玱翁”的刘玱林却是太平天国的忠臣,湘军的劲敌。
当曾国藩听曾国荃报告说“杀三垒真正悍贼(清文献称两广老长毛)千余人”时,十分欣喜,说:“平日或克一大城、获一大捷,尚不能杀许多真贼,真可喜也”。
他还特别叮嘱曾国荃等人,说:“千万别让悍贼刘玱林逃掉了,否则就是纵虎归山”。
当赤岗岭最后一座堡垒因孤立无援被湘军攻破后,刘玱林率部突围不成被擒获。
曾国荃
轶事典故
1
字号别名
2
岐寺题字
3
彭曾恩怨
4
十六字箴言
5
安庆剃头
字号别名
曾国荃字子植,字沅甫(他自己有时写作“元甫”),号叔纯,故时人称“曾沅甫”“曾叔纯”。曾国荃字 子植,又字沅甫,比曾国藩小十三岁,在曾氏兄弟中排行第四,在族中大排行则是第九,所以曾国藩在家书中常 称他为“九弟”“植弟”“沅弟”或“沅甫九弟” “老沅”。
曾国荃是清朝平定太平天国的功臣,在攻破天京等役中表现突出。但他及部下湘军因在平定天国中嗜杀成性、 侵吞财宝的行为,招致后世的猛烈抨击,引发历
2
屡战天国
3
直取金陵
4
屡退复起
5
功名始终
早年经历
曾国荃于清宣宗道光四年(1824年)出生,为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湖南双峰)人 。曾氏五兄弟中,曾国 荃排行第四,比长兄曾国藩小十三岁。
咸丰九年(1859年)5月,在江西景德镇三战三捷,攻克浮梁,因功升道员。
咸丰十年(1860年)5月,曾国荃率军进驻安庆以北的集贤关,开始了对长江中游的太平天国军事重镇安庆 的围攻。6月,曾国荃率湘军8000人进逼安庆。在城西、城北开挖长壕两道,造成包围之势,断其军粮。城内太 平军屡次出城作战,湘军都坚守壕垒,不轻易越壕迎战,屡屡挫伤太平军的锐气。太平军陈玉成部前来救援,始 终无法突破湘军的阵地。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十四日,经江西巡抚瑞良奏请,清廷以刘坤一、曾国荃“保卫江西,功绩昭著” 为由,为二人在江西省城建立专祠,列入祀典。
主要影响
军事
政治
军事
曾国荃作战善于运用战略战术。他征战一生,在大小战役中或综观全局,徐图进取,或运用奇兵,出奇制胜, 或围点打援,不战而屈人之兵,或收降俘虏,以毒攻毒。其主要军事活动如下:
曾国荃后代曾国荃的子女曾国荃墓在哪里
曾国荃后代曾国荃的子女曾国荃墓在哪里
曾国荃
曾国荃早年跟随兄长曾国藩筹建湘军,成为湘军主要将领之一,曾在攻打太平军时有战功,赐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于1890年病逝,终年66岁。
曾国荃后代曾国荃的子女
子:曾纪瑞子:曾纪官,字剑农,号郯卿,又字愚卿,又号显臣,湖南湘乡人。
曾国荃次子。
曾宪植的曾祖父。
曾国藩称其为“少年秀才”。
纪官后为正一品荫生,户部员外郎云南司行走兼广东司行走,钦加三品衔,诰授奉直大夫、通议大夫、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孙:曾广汉,袭爵,曾任礼部侍郎、刑部侍郎、户部侍郎。
孙:曾广江,附生,特赏举人孙:曾广河,监生,特赏员外郎曾国荃墓在哪里
十六年(1890年)9月,在南京病卒于任上,终年66岁。
谥“忠襄”,入祀北京昭忠祠、聚良祠,并在湖南原籍、江苏省城建立专祠。
【历史典故】曾国荃为何被骂贪官 历史如何评价曾国荃
【历史典故】曾国荃为何被骂贪官历史如何评价曾国荃?曾国荃(1824―1890)是曾国藩的胞弟,字沅甫。
因在族中排行第九,故湘军中人呼“九帅”。
曾国荃五岁即入其父所执教之私塾,十七岁进京在曾国藩身边学习,从小颇受乃兄之影响,《清史稿》称其“少负奇气”。
后又师从湘军统帅、大儒罗泽南。
湖湘文化独特的理学传统和经世风气,以及曾国藩的言传身教,都对曾国荃政治理念的形成起到了极大作用。
曾国荃“自谓是笃实一路人”,把治国经邦作为人生追求。
但是他的科举之路却很不顺意,咸丰二年,仅举优贡。
老九刚刚被选为优贡(估计还有曾国藩的因素在),就碰到太平军打进了湖南。
其兄曾国藩被要求在长沙组织团练,对付太平军。
他也随兄到长沙帮助办理。
但在咸丰四年初湘军大举东征之前夕,老九回乡继续读书。
咸丰六年(1856),石达开兵犯江西,江西战局十分危急,在曾国藩“道途久梗,呼救无从,中宵念此,魂梦屡惊”之际,曾国荃投笔从戎,招募三千湘勇,赴江西援助兄长,攻打吉安,其军号曰“吉字营”。
在众多湘军名将中,老九是后起之秀,却也是崛起最快的,“吉字营”屡建奇功,成为曾国藩的嫡系部队。
曾国藩曾称老九是福将。
在湘军东征中,老九率军转战湘、皖、赣等省,立下不少战功,曾在“半年之里,七迁其职”。
他先后攻克安庆、南京等重镇,与其兄同日封爵,为最终平定太平天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们评说“曾国藩以湘军领袖而居功首”,“其弟国荃,论功仅亚国藩”。
后来,曾国荃先后担任山西巡抚、湖北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等职。
1890年卒于两江总督任上。
清政府闻信,追谥他为“忠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物,时至今日,都摆脱不了“老饕曾九帅”之骂名。
一、天下第一功,换来天下第一谤老九初出茅庐,即告大捷,三战而下吉安。
尔后又接连攻下景德镇,又以长围久困之法攻下安徽省会安庆,继而围困太平军老巢南京。
这中间,他凭着五万疲惫之师阻挡了太平军六十余万援军长达四十六天的反复攻杀,并且为了独占打下南京这“天下第一功”,他连续拒绝曾国藩和朝廷派来的援军,仍以长围久困、掘地道入城的铁桶战法,历时二年半之久于1864年攻克南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仗硬寨的铁桶将军曾国荃死仗硬寨的铁桶将军对曾国荃来说,咸丰六年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
这一年春天,他来到长沙,准备参加朝廷的廷试,曾国荃有优贡生的资历,也就是各省从秀才中选拔优秀的人到北京国子监去读书深造,贡生分为五种,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这五种都算作正途,即今后做官就有了合法的身份。
大家知道咸丰二年,太平军已经打到了湖南,现在太平军的势力已经更大了,道路不通,曾国荃就没办法到北京去,于是他就在长沙捐了一个同知的官衔,就是知府的副手,为正五品衔,是花钱买来的空头官位,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副厅级,开会可以坐主席台,享受副厅级的待遇,没有什么实权,但是中国人喜欢有个这样的事能够高兴高兴,当然也为今后的晋升做一个基础。
这个时候,曾国藩率领湘军在江西打仗,仗打得极为不顺,正处在屡战屡败的最艰难时期。
曾氏兄弟的父亲很有头脑,他对老六曾国华说,你的哥哥现在很困难,国家也很为难,几个兄弟就要上去,既帮哥哥,也帮国家。
曾国华没兵,就从湖北巡抚胡林翼那里分得一支两千人的军队,从湖北进入江西。
曾国华的人马成军没多久,但作战很好,连克数城。
曾国华既为自己博取了功名,又帮助了大哥。
“午君奇”就“奇”在这个地方,曾国华读书吊儿郎当,一旦带兵就很好,而且运气也很好,于公于私都挣了大面子,这也给了曾国荃一个很大的激励。
恰好这个时候朝廷委派黄冕为江西吉安知府,黄冕也是长沙人,但是他这个知府是个空头知府,当时吉安还在太平军手里,黄冕就请曾国荃来帮忙。
本来曾国荃就心痒痒,看到六哥曾国华出马这么顺,他就马上答应,两人一拍即合,就在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带领下,率领三千人的军队,他把这支军队取名“吉字营”,这个吉字营从此给曾老九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吉利”。
曾国荃只是个书生,虽说这是他首次做军队的统领,但是他的军事生涯早在四年前就开始了。
那是咸丰二年,曾国藩奉命帮办湖南团练大臣,就把老九和最小的弟弟曾国葆两人带出来了。
老九在大哥的营里面做军事高参,史料还记载老九前前后后给哥哥出过32条计策,其中31条都被大哥采纳,很管用,1条没有采用。
这一年多的军事幕僚的经历,让曾国荃从开始带兵起,便对打仗从军不陌生。
他的运气非常好,咸丰六年十月进入江西,十一月便收复安福县,屡败太平军军队。
这个时候,他的老父亲在家中突然去世,曾氏三兄弟立即回家奔丧。
咸丰七年九月,在家里守了七个月父丧后,老九重回战场,以后陆续地收复峡江、吉水、太和、龙泉、万安等县城,咸丰八年八月份攻下了吉安府,这个时候曾国荃已因军功而获得“以知府尽先选用”,并加道员衔的赏赐。
攻下吉安以后,曾国荃回家住了半年,咸丰九年四月重返江西。
奉大哥的将令,接连收复了景德镇、浮梁。
此时,曾国荃与胡林翼定下规复安徽的大计,曾国荃收到其中最重的一副担子——围攻安徽省会安庆。
安庆守将刘仓林、叶芸来都是极其忠诚、骁勇善战的太平军战士。
曾国荃面临的是最强劲的对手,他的战略是先扫清建筑于安庆城外的各方堡垒,然后挖很深的壕沟,把安庆围起来,在里面埋炸药,把城墙炸掉,冲进去。
太平军肯定要死守安庆,他们一面抗敌,一面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想把曾国荃的兵力吸引过去。
咸丰十年十一月,陈玉成、李秀成率二十万攻打桐城、建德、祁门、湖口等地,祁门正是曾国藩所在的湘军大本营所在之地。
曾国藩迎来他一生最艰难的时刻,身边只有两千老弱残兵,他在城里面就听到城外太平军打炮的声音,那时曾国藩和整个湘军的大本营,命悬一线。
当时曾国藩没有办法,一把宝剑常年放在枕头底下,随时做好自杀的准备。
即使在这样危急的时候,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安庆围军应该撤离,要保大本营,保湘军的有生力量。
但是曾国荃毫不动摇,苦战苦围,而且他设计招降了太平军的程学启,利用程学启分化瓦解了安庆太平军。
经过一年零四个月的血战,终于以轰倒城墙的方式打下了安庆。
当时就被赏布政使衔,以按察使记名遇缺题奏。
也就是封你为布政使,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副书记、省长的级别,实际职务是按察使,也就是三把手,就是我们今天管治安方面的副省长,哪个地方缺了副省长就会派你去。
曾国荃打仗遵从的就是湘军的一贯作风:扎硬寨、打死仗。
曾国藩有个很不简单的秘书赵烈文,他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很好的研究近代历史,尤其是研究太平军和湘军很宝贵的日记《能静居日记》。
在这个日记里,他记录了当时实地考察的安庆前线的事实。
他把安庆前线吉字营与绿营的江南大营相比(太平军攻下南京以后,朝廷设了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也就是绿营军,想让湘军在前面当炮灰,大营里的朝廷军队则趁着这个机会冲进南京,攻倒南京,湖南人湘军卖命,功劳是朝廷的,这是朝廷的如意算盘,江南大营就是朝廷正规军的)。
赵烈文比较了曾国荃率领的湘军和江北、江南大营在当年的不同表现,做了很形象的描述,有点像说现在的国企和民企。
他说有几个很大的不同。
一,统帅在大营里的位置。
江南大营里,统帅离前线的壕沟有十多里,统帅呆那里很舒服,而曾国荃率领吉字营就驻扎在壕沟边上,是很危险的地方。
二,壕沟的深度和围墙的高度又完全不同。
朝廷的壕沟挖得又简又浅,围墙又矮又薄,曾国荃的吉字营的城墙又高又深,即便想穿越他这个壕沟,掉到这个沟里面去也是一死,里面放了竹签子,可以把你活活扎死。
三,壕内的营地防备也不同,江南大营的几乎没有防备,吉字营大壕沟里还套小壕沟,同样插满竹签。
四,来了客人,统帅大营是好酒好肉招待,吉字营需要临时去买,客人往往来了等不及就走了。
曾国荃说你在我这吃饭,但是没有菜,需要到很远的地方去买,客人往往就不好意思在这里吃了。
五,江南大营是朝廷驻军,官员甚至连他的卫兵都穿得漂漂亮亮,吉字营从曾国荃本人到底下的官兵,穿着打扮跟种田人没有两样。
这就看出两支部队的不同。
因为围攻安庆的蛮劲,曾国荃被人称为“曾铁桶”,一只鸟都飞不出去,插翅难逃,从此铁桶将军威震海内。
同治元年正月,曾国荃被封为浙江的按察使,就是浙江的三把手,仅仅过了一个月,又晋升为江苏布政使,元月份奉命为浙江三把手,二月份就被封为江苏二把手,这个时候从他建吉字营开始不到六年,虚岁是三十九岁。
布政使为从二品的地方大员,清代的地方一把手巡抚和二把手布政使都是从二品,官阶是平的,巡抚不能拿二把手当你的部下。
他们同时向中央负责,这是清代的一个地方惯例的制度设计。
对千千万万寒窗苦读的读书人来说,做到封疆大吏那是一辈子的梦想,这一辈子做到从二品,是三代十八辈积的恩德,曾国荃只用了六年时间便奇迹般地把这个梦给圆了。
曾老九用他的经历清楚地回答了一个历史大问题,那就是咸丰年间,为什么湖南会有那么多的书生走出书斋,会有那么多农民放下锄头义无反顾地奔向湘军军营?这个问题是个历史大问题,为什么湖南一下子出了那么多的人才?这是因为一个社会需要让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当时政府的制度设置,让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太少了,压抑了绝大多数有抱负、有才干的知识分子,而贫困艰难的生存环境,又使得绝大多数血气方刚的农民失望,唯有湘军军营为他们提供了出人头地、发家致富的平台。
曾国荃的经历非常清楚地回答了这一点,所以一个社会的制度设计,必须要广开门路,让人才脱颖而出,你这个制度如果是这也堵那也堵,使人才压抑,最后将累积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同治元年四月,曾国荃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目瞪口呆的决定——进军南京!他要以不到两万兵力攻下天京城。
南京的城池又高又厚,我的大学就在南京城墙脚下,我上学第二天就到南京城看了城墙,确实雄伟壮观,它周长九十华里,规模是全世界第一。
曾国荃只有两万人不到,他要把南京城围住,没有人会认为老九成功。
连他的哥哥,最欣赏他、最支持他,帮助他成大功的大哥曾国藩也不抱信心,曾国藩一再劝老九要慎重、要缓图,不要那么急。
老九是怎么回答大哥的?他说凡是来投奔我的人,都以打南京为自己的最大目标,现在如不乘胜兵临南京城下,士气会逐渐削弱,我屯兵南京,则可以把太平军的兵力全部吸引过来,就是要把太平军的老巢给端掉,平定天下在此一举。
曾老九以直冲斗牛之气概,向世人宣告他要立战胜太平天国的第一功!但是,南京绝不是轻易可以打下的!最主要的是曾老九的人马太少,尽管后来不断增加人员,吉字营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五万人,对于南京这座有着全世界最长城墙的六朝古都,以五万人来包围简直不足一提。
老九不管其他人的讥笑,把兵力集中驻扎在雨花台附近。
太平军在南京城里的兵力并不多,曾国荃所要对付的主要是来自江浙一带的太平军救援部队。
最残酷的是发生在同治元年闰八月到九月之间,先是忠王李秀成率兵三十万,东起方山,西至板桥,连营百座,虎视眈眈,试图一口吞掉曾国荃队伍。
曾国藩寝食难安,立马传令命令老九撤兵。
老九坚持不撤,身先士卒,在前线亲自指挥,炮子打中他的左脸,鲜血淋漓,他依然立在前线,最高统领这样,哪一个敢后退,就这样历时半个月,李秀成终于停止了进攻。
但是,战争并没有结束,九月初,侍王李世贤,也就是李秀成堂弟,又从浙江调兵来帮助李秀成,两支军队号称八十万,再次将吉字营团团包围,太平军前锋离湘军营房不过六十米。
太平军、湘军天天激战,枪炮声昼夜不息,打了无数茶场大大小小仗,最后吉字营把太平军逼到撤军。
这场战争一共打了四十六天,太平军死了五万多人,吉字营也死了五千多,湘军从建军以来从没有过历时这么久的战争,郭嵩焘称之为“极古今之恶战”,他说没有一场战能够超过这场恶战,经过这场恶战,吉字营在天京城外站稳了脚跟。
这个时候曾老九遇到另外一场大灾难,因为死人太多,天气太热,瘟疫爆发了,这场瘟疫究竟有多么可怕?曾国藩在一篇文章里对这场瘟疫有很形象的记载:“我军薄雨花台,未几疾疫大行,兄病而弟染,朝笑而夕僵,十幕而五不常爨;一夫暴毙,数人送葬,比其反而殆于途。
近县之药既罄,乃巨舰连樯,征药皖鄂诸省。
当是时也,群医旁午。
”当时兄弟、父子同在一个军营里,早上还看到是笑着的,晚上就死了,军营的十个帐篷里,有一半都没人生火,没有人吃饭。
如果一个人突然得了病死掉,几个人跟他送葬,比如六个人给他送葬,回来的时候就只有三个人了。
附近的药全部买光了,甚至去湖北、安徽买药,所有医生面对这场瘟疫束手无策,治疗难度远高于我们当时的非典,那个时候是战争年代,没有办法对付,老九最小的弟弟,吉字营的副统领曾国葆没有逃脱这场劫难,死在军营,儿女也没有,后来是兄弟们一个过继儿子,一个过继女儿,让曾国葆香火延续。
老九围南京,除了打仗和天灾以外,还要应对舆论与朝廷的指责。
天京城久围不下,于是流言四起,大多是指责老九贪功,也有不少指责曾国藩有私心,要把天下第一功归功于曾氏家族。
他为什么支持他的弟弟打南京,就是要把第一功归功于曾家。
这些人提出要把李鸿章的部队派过来,要调淮军打南京。
曾国藩扛不住群言汹汹,就劝老九不要独自攻打南京,那个时候写了很多信给老九,说你不要这么弄了,现在大家的意见很大。
今后史书上就写打下南京的是曾国荃和李鸿章一起打下的,这也很好,都有美名,你何必要独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