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论文经典文献

合集下载

法学博士论文的“骨髓”和“皮囊”

法学博士论文的“骨髓”和“皮囊”

法学博士论文的“骨髓”和“皮囊” ——兼论我国法学研究之流弊刘南平武汉大学法学硕士,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LLM),法学博士(J.S.D)。

现受聘于香港大学法学院。

本文在撰写中,香港大学普通法文凭资格候选人吴泉能先生帮助收集部分相关资料,特此感谢。

此外,香港大学研究基金(The Committee on Research and Conference Grants)(CRCG)也为本文的完成提供资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引子1[i]这是一篇迟来的文稿。

相信本文的观点会受到我国法学界同仁的非议甚至责难。

说它迟来,是因为本文中的基本观点早在10年前就已成形。

那时,笔者正在美国耶鲁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撰写已是一年有半。

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大致底定,几个章节(包括导言)早已草就。

总之,对论文写什么,怎么写是胸有成竹。

在一次与论文主导教授的见面中2,[ii]笔者同时呈上拟好的几个章节,主导教授却有意识地单独抽出导言部分读起来。

他看得很快,似乎在寻找甚么。

阅后,他认真地说道:"不行。

这篇论文没有命题(thesis)"。

我当时被他这句话给蒙住了!心想,这老头真会捉弄人。

我随他做论文研究已一年有半,而且保持著经常的联系,他为甚么忽然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这是不是在为难我。

埋怨归埋怨,但心里很清楚:主导教授通不过,一切都免谈。

于是乎,我们就甚么是命题,怎样有可能寻到一个通得过的命题讨论了好半天。

这其间,我争辩道,在中国做博士论文是不要求有命题的。

他也毫不客气地回答说:“对不起,这个地方(指耶鲁法学院)要。

”其实,这只是教授的一时气话而已。

法学博士论文应该有"命题"在西方是一项普遍性的要求。

为了求证这一点,笔者参阅了一些欧洲出版的书籍,其中一本文献直截了当地指出:"博士论文必须具有一个命题"3。

[iii]这也就印证了耶鲁法学院的这位教授并非对笔者提出了过分的要求,也并非是他的独创,而是西方对具有博士水准论文的一项最基本的评判要素4。

2004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2004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复旦大学
分子、团簇和凝聚体系中相互作用的计算研究
袁岚峰
朱清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系列含氮氧配体的功能配(聚)合物的水热合成、结构、性质和机理研究
张献明
陈小明
中山大学
叶立德环丙烷化和环氧化反应的立体化学控制
叶松
戴立信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新型含氮、硫、氧配体及其超分子化合物的源自计合成赵颖隽洪茂椿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程敏
唐天同
西安交通大学
低维结构铁电材料光电性能和铁电薄膜红外焦平面列阵器件物理研究
于剑
汤定元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接入系统中复用技术若干问题的研究
秦晓懿
曾烈光
清华大学
分布式检测、跟踪及异类传感器数据关联与引导研究
王国宏
毛士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参数化时频信号表示研究
邹红星
李衍达
2004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学科门类名称
一级学科名称
论文题目
作者姓名
导师姓名
学位授予单位名称
哲学
哲学
王龙溪与中晚明阳明学的展开
彭高翔
陈来
北京大学
哲学对话的新平台--科学语用学的元理论研究
殷杰
郭贵春
山西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企业家的企业理论
杨其静
杨瑞龙
中国人民大学
工资、就业的议价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陆铭
徐东日
金柄珉
延边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二十世纪古文献新证研究
冯胜君
吴振武
吉林大学
抗战前后中英关于西藏问题交涉之研究(1935-1947)

我国护理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我国护理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护理教育・我国护理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张娜,卢娜,李瑛(中日友好医院保健二部,北京,100029)[摘要]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的方法,了解我国护理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现状及其热点,为护理研究及护理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获取护理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使用Excel对文献的发表时间、所属机构、被引频次等特征进行频数统计,并使用SPSS22.0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检索得到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国内护理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173篇,近4年内发文量均在10篇以上,发文机构共计24家高等院校;第二军医大学以累计47篇博士学位论文居发文量首位,姜安丽教授指导博士学位论文最多,为15篇;博士学位论文的引文量最多为676篇,单篇被引频次最高为85次。

共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较为分散,但已形成了5个主要的研究集合。

结论我国护理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发文总量不多,发展时间较短,发文机构较局限,已形成多个研究热点,并产生一定学术影响力。

今后可借鉴和参考现有研究热点,深入和拓展相关研究。

[关键词]护理学;博士;学位论文;护理教育;文献计量学分析[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283(2020)11-0047-07[DOI]10.3969/j.issn.1671-8283.2020.11.009Bibliometric analy或s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s in nursing in ChinaZhang Na,Lu Na,Li YingZ/Modem Clinical Nursing,-2020,19(11):47.(Department U of health care,China 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Chaoyang District,Beijing,100029)[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focuses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s in nursing in China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nursing research and education.Methods The doctoral dissertations in nursing in China from2007and2018 were retrieved through th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and Wanfang database.The literature publication time, affiliated institutes and citation frequency were calculated by using Excel,and the high frequency keywords were clustered by using SPSS22.0.Results173doctoral dissertations in nursing in China were obtained.More than10papers were published annually during the recent 4 years.The authors of the dissertations were with24universities,among which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took the lead for a total number of47.Professor Jiang Anli ranked at the top for her instructions of15dissertations.The total citation quantity was676,and the highest citation number for a single dissertation was85.By co-word cluster analysis,the doctoral dissertations were divergent in terms of research content,but roughly tended to focus on five major topics.Conclusions In spite of the smaller number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s in nursing in China,the short period of development and fewer institutes involving in the doctoral dissertations,they have paved the way for multiple research focuses and meanwhile achieved a certain academic influence.In the future, we can deepen and explore more relevant research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focuses.[Key words]nursing;doctor's degree;dissertation;nursing education;bibUometric analysis护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处于护理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不但标志着护理专业发展水平,[收稿日期]2019-10-20[作者简介]张娜(1985-),女,北京人,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老年护理、临床护理工作。

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使用方法

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使用方法

关键词的选择
足够多的关键词是快速定位目标信息的关键; 选用涵盖主要主题概念的词汇,关键词必须清楚界定 研究主题,大而宽泛的主题范围将带来大量的检索结 果;专精而狭窄的主题范围往往只有少量的检索结果; 选用意义明确的词汇,不用一般的、共通性的字汇; 选用实质意义的概念词,不使用过长的词组或短语 选用各学科的专门用语来检索各学科的资料库,不能 用一般性的词或通俗用语来作关键词; 确定关键词的检索范围:有些数据库有专门的关键词 字段;有些数据库的关键词查询范围是题名,或包括 摘要等几个主要字段,这些都会影响检索结果。
论文全文下载方式有:在线阅读、整本下载、分章下载和 分页下载四种。点击图标后将弹出对话框,用户按照系统 提示可实现在线阅读或下载后离线浏览。第一次使用的用 户必须先下载安装相应的浏览器(推荐使用CAJViewer) 才能浏览文章。
跨库高级检索
检索规则
检索执行的优先顺序——严格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进行
逻辑运算
用于确定两个检索条件之间的关系(即此栏前的条
件与此栏下一行条件之间的关系)。
A
B
A
B
A
B
“与”—集合的交运 算
即只有同时满足两个检 索条件的记录才符合检 索要求。
“或”—集合的并运算
一记录只要满足两个检 索条件之一,便符合检 索要求。
“非”—集合的互斥运 算
只有满足第一个检索条件, 但不满足第二个检索条件 的记录,才符合检索要求。
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优秀 硕士论文数据库使用方法
高等院校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质
确定所需信息范围 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 鉴别信息及其来源 将检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 有效地利用信息完成具体任务
了解利用信息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 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李庆军 姜汉卿 王在华 田煜 陈元春 胡茑庆 程成 曹安源 高发明 刘宣勇 罗剑峰 程军 何雅玲 贾宏杰 张盛东 程敏 于剑 秦晓懿 王国宏 邹红星 刘树堂 宋继强 单军 陈湘生 黄虎 袁运斌 孙长宇 代世峰 陈建宏 李明忠 陈强 范军 刘建湖 黄玉辉 陈亚洲 高喆 王清文 刘景富 童善保 颜泽洪 王永章 钟国华 曾晓坤 李楠 李雁 戴克胜
许再富 黄克智 胡海岩 温诗铸 艾兴 温熙森 何赛灵 吴德海 李东春 丁传贤 谈和平 曹欣玉 陈钟颀 余贻鑫 韩汝琦 唐天同 汤定元 曾烈光 毛士艺 李衍达 刘永清 蔡士杰 吴良镛 濮家骝 周锡礽 欧吉坤 郭天民 任德贻 古德生 严灏景 黄胜 汤渭霖 吴有生 王振国 刘尚合 刘广均 李坚 江桂斌 朱贻盛 郑有良 张大鹏 赵善欢 王宪 曹雪涛 汤钊猷 阮长耿
天文学 地理学 大气科学 地质学
生物学
生物学
山姜属植物花柱卷曲性异交机制的研究 力学 应变梯度塑性理论断裂和大变形的研究 高维时滞动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电流变机理及应用研究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粉末表面涂层陶瓷的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的研制和性能研究 转子碰摩非线性行为与故障辨识的研究 气体激光动力学研究及大功率激光器优化设计 定向生长碳纳米管薄膜的研究 复杂晶体化学键介电理论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等离子喷涂生物活性硅灰石涂层研究 镜漫反射下多层吸收散射性介质内的瞬态耦合换热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 炉内高温燃烧两段脱硫的机理研究 理 分置式斯特林制冷机及脉管制冷机性能改进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域的研究 新型自对准背栅、双栅MOS晶体管和三维CMOS技术研究 电子科学与技术 无束腰的磁浸没电子透镜和微分代数用于电子光学系统像差分 析中的研究 低维结构铁电材料光电性能和铁电薄膜红外焦平面列阵器件物 理研究 接入系统中复用技术若干问题的研究 分布式检测、跟踪及异类传感器数据关联与引导研究 参数化时频信号表示研究 2–D离散动力系统混沌控制与同步 逐步简化的扫描工程图矢量化模型及图形识别方法的研究 建筑与城市的地区性––一种人居环境理念的地区建筑学研究 人工冻结粘土力学特性研究及冻土地基离心模型实验 弱非线性水波和海流在非平整海底上的传播及其混沌动力学 基于GPS的电离层监测及延迟改正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水合物法分离气体混合物相关基础研究 可视化集成采矿CAD系统研究 多孔丝素膜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研究 中心制造船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船舶与海洋工程 水下复杂目标回声特性研究 舰船非接触水下爆炸动力学的理论与应用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稳定性理论、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兵器科学与技术 核科学与技术 林业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作物学 农学 园艺学 植物保护 基础医学 雷电电磁脉冲场理论计算及对电引信的辐照效应实验 高比压等离子体中的微观漂移不稳定性 新型木材阻燃剂FRW 膜萃取和流动注射在线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 脑电信号的非广度熵分析及其在心脏停搏脑损伤监测中的应用 研究 山羊草物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的分子克隆 苹果果实糖代谢的酶学研究:着重于酸性转化酶和淀粉酶的细 胞生理学机制 黄杜鹃花杀虫成分、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研究 同型半胱氨酸促进人单核细胞表达和分泌趋化因子MCP-1 和IL-8及其机制 人树突状细胞来源的新分子Siglec–10和人骨髓基质细胞来源的 新分子PHDP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转移性人肝癌细胞模型的优化及转移机理探讨 医学 临床医学 血栓性疾病及抗栓基因工程抗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我国博士生教育研究现状与进展——基于CNKI1130篇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博士生教育研究现状与进展——基于CNKI1130篇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博士生教育研究现状与进展———基于CNKI1130篇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马 天,孙丽坤,王寿鹏(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600)摘 要:作为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博士生教育关乎国家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对CNKI数据库“博士生教育”主题下的1130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后发现:我国博士生教育研究经历了起步、成长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研究焦点从最初的对博士生教育问题的思考向博士生培养模式、培养质量、创新能力及美英等国家的博士生教育等内容拓展;研究类型从对策性研究发展为对策研究和实证研究并存;高产作者有沈文钦、罗英姿、赵世奎等,三位同时是3个核心团队的主要作者;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区、江浙沪地区和湖北武汉。

未来我国博士生教育研究可进一步结合院校、学科特点和发展情况,针对性地探讨博士生教育改革问题,借助科学研究方法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为丰富博士生教育理论和指导实践贡献更大力量。

关键词:博士生教育;文献回顾;知识图谱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6800(2021)02-047-11博士生教育是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高质量的博士生教育对提升我国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自1978年改革开放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至今,博士生教育已有40余年的发展历程。

40年来,我国培养的博士研究生数量和质量不断增加,博士生教育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关注。

在这40年里,我国博士生教育主要关注哪些主题和热点?有哪些研究发现?研究的贡献者和发文机构的贡献度及合作度如何?高被引文献有哪些?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博士生教育主题的相关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力争全面呈现40年来我国博士生教育研究的知识图谱,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一)数据来源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

中国儿童文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

中国儿童文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

中国儿童文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中国儿童文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儿童文学市场的繁荣和文化交流的加强,中国儿童文学得到了广泛。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学价值与教育意义,通过深入研究,以期为儿童文学的创作、出版、教育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梳理中国儿童文学发展脉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儿童文学经历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

从最初的民间故事、寓言、成语等传统题材,到现当代的科幻、魔幻、校园小说等多元化题材,中国儿童文学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为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体验。

与此同时,中国儿童文学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也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精华,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架起了桥梁。

从文学价值角度来看,中国儿童文学不仅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启蒙和教育作用。

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往往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独特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培养其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通过讲述小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传递了友谊、勇气、担当等价值观;《窗边的小豆豆》则以一个普通孩子的视角,呈现了童年的纯真与美好,引导读者和思考人生。

从教育意义上看,中国儿童文学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儿童文学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其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阅读不同题材、风格的儿童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开拓视野,增强思辨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还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在总结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中国儿童文学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儿童文学的创作、出版与推广工作,提高儿童文学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

应加强学术界与教育界的合作,将儿童文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发挥儿童文学在培养新一代中的作用。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征稿启事一、本刊简介及其背景《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英文刊名为China Doctor Dissertation Full-text Database,简称CDFD,是目前我国唯一拥有国家批准标准刊号,正式全文出版博士学位论文的国家级学术电子期刊,是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的主要项目,也是《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刊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编辑出版,创办于2001年。

这一荟萃我国各学科领域重要创新成果与高层次创新人才信息的科学文化资源宝库,在“中国知网”出版平台上,与海内外著名的“中国期刊网”(或称《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图书全文数据库》、《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CNKI系列数据库以及国内外其它各类专业数据库整合到一起,汇编为大规模集成化整合传播知识文化信息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目前,《总库》的文献信息总量已达5000多万篇,且每天出版各类文献2万余篇,构成了全球文献信息量最大、访问频率最高的知识传播体系,形成了支撑全社会知识创新和学习的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知识型社会提供了知识资源保障服务。

为了推进CNKI工程建设,清华大学组建了由众多著名科学家和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顾问委员会、编委会。

著名学者杨振宁博士任顾问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周光召任顾问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秉林教授任副主任,清华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中教授任编委会主任。

本刊编委会主任由王大中院士兼任。

依托权威的学术与政策理论指导、自主知识产权并国际领先的网络出版技术保障、教育部与国务院学位办的大力支持和全国博士生培养单位的通力合作,本刊以“五个面向,五个促进”为办刊宗旨,积极创新、努力进取,不断提高编辑出版业务水平,创出了博士学位论文网络出版的一流国际品牌。

211223873_中国翻译史博士论文研究分析(2000—2021)

211223873_中国翻译史博士论文研究分析(2000—2021)

2023年3月第39卷㊀第2期外国语文(双月刊)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bimonthly)Mar.,2023Vol.39㊀No.2收稿日期:2022-12-25基金项目: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 新文科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科技翻译人才培养研究 (MTIJZW202116)㊁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五四时期广东红色翻译家研究(1902 1930) (2022GZGJ229)㊁广东工业大学本科教学工程项目 新文科视野下广东工业大学省级一流翻译本科专业建设探索 (广工大教字202259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欧阳东峰,女,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翻译史和翻译理论研究㊂穆雷,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㊁翻译教育和语言服务研究㊂陈金怡,女,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翻译研究㊂引用格式:欧阳东峰,穆雷,陈金怡.中国翻译史博士论文研究分析(2000 2021):问题与思考[J].外国语文,2023(2):150-158.中国翻译史博士论文研究分析(2000 2021):问题与思考欧阳东峰1㊀穆雷2㊀陈金怡3(1.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㊀510006;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广东广州㊀510420;3.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湛江㊀524023)摘㊀要:翻译史博士论文是翻译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20年来中国翻译史博士论文(2000 2021)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考察这些博士论文涵盖的研究主题㊁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分析当中体现的问题意识㊁辩证意识㊁创新意识以及方法论意识,阐述历时变化和特征,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学界对翻译史研究现状和研究意识的思考,推动翻译史研究的进步与发展㊂关键词:翻译史研究;博士论文;研究现状;研究意识中图分类号:H315.9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6414(2023)02-0150-090㊀引言古语云: 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㊂ 只有了解和考察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模式,才能准确地把握现在,科学地展望未来,翻译史研究聚焦学科自身的发展史,关照历史上人类翻译活动之体相,揭示因果相续之连环,是翻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穆雷,2021:227)㊂翻译史博士论文是翻译史的研究之成果,有重要的研究价值㊂本文对2000 2021年研究翻译史的281篇博士论文进行系统梳理,文献来源于CNKI㊁维普数据库和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等,呈现了这20来年里翻译史博士论文的情况和发展动向,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现状,总结规律,探讨对策㊂1㊀2000 2021年翻译史博士论文分析翻译学研究涵盖翻译行为和译文的研究,以及针对翻译研究之研究,前者细分为纯翻译研究(含理论翻译研究㊁描写翻译研究)和应用翻译研究(含译者培训㊁翻译工具㊁翻译批评),后者则为翻译之元研究(Holmes,2007:67-80)㊂翻译史研究虽然没有在霍姆斯的翻译学构想里有适当的位置,但它是基于翻译学基础,具备历史学的学科特性和研究视角的分支研究㊂翻译史研究可划分为两㊃051㊃㊀欧阳东峰㊀穆雷㊀陈金怡㊀中国翻译史博士论文研究分析(2000 2021):问题与思考㊀大类:一为针对翻译行为及译文的研究,二为针对翻译史研究的研究㊂前者细分为五类:要素(译者史㊁译著史㊁译本影响史㊁译论史等)㊁媒介(笔译史㊁口译史㊁机器辅助翻译史)㊁题材(文学㊁宗教㊁技术㊁政治㊁新闻㊁商业等)㊁时空(通史㊁断代史㊁全球史㊁区域史)㊁方向(顺向翻译史㊁逆向翻译史)㊁符号(语际翻译史㊁语内翻译史㊁符际翻译史);后者则分为翻译史研究史和元翻译史研究(郑穹,2020: 33-34)㊂本文关注以翻译史为研究对象的翻译学博士论文,所涉及的主题以特定历史时期里与翻译相关的事件㊁人物㊁思想㊁文献㊁会议㊁机构㊁语种等进行界定,即译事史㊁译者史㊁译著史㊁译本影响史㊁译论史等㊂本文收集的翻译史博论共281篇,来自两岸四地50多所高校㊂数据表明,翻译史研究博论数量在过去20来年里有较大变化,从2000年仅为四篇,后逐步增长,在2012年达到了峰值36篇㊂另外,在2008 2011年间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 中,有三篇翻译史研究论文入选:‘翻译文学经典的形成与影响 傅译 约翰㊃克利斯朵夫⓪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的翻译和接受“和‘ 中学西传 与中国古典小说的早期翻译(1735 1911) 以英语世界为中心“,充分体现了翻译史研究的实力㊂20年来翻译史博论成果颇丰,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分析,下面从研究主题㊁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三方面展开㊂1.1基于研究主题的分析翻译史博论研究涉及的主题呈现多元态势,本文收集的博论按研究主题可划分为译事㊁译者㊁译论以及综述类研究,具体可分为时期研究㊁地域研究㊁人物研究㊁作品研究㊁专题研究㊁思想研究㊁运动研究㊁语种研究,机构研究等㊂在20来年里翻译史博论的研究主题中,作品研究占比最高,共108篇,接近总数四成,其余依次为人物研究,58篇,占比五分之一;时期研究和专题研究,分别为37篇和30篇,分别占比13.2%和10.7%;思想研究26篇,占比9.3%;运动研究八篇,占比2.8%,语种研究七篇,占比2.5%,以及地域研究和机构研究分别为五篇和两篇㊂具体统计表如下:表1㊀2000—2021年翻译史博士论文研究主题统计表研究主题作品研究人物研究时期研究专题研究思想研究运动研究语种研究地域研究机构研究论文数量108583730268752占比38.4%20.6%13.2%10.7%9.3% 2.8% 2.5% 1.8%0.7% 1.1.1译事研究译事研究受到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内容包含翻译作品㊁翻译运动㊁翻译地域㊁翻译语种㊁翻译机构等,研究者以新的背景㊁视角和方法分析翻译作品,探索翻译运动以及译事中所涉及的地域㊁语种和出版机构等话题㊂如基于历史背景㊁发展阶段㊁成果作品和评价反思,运用学科综合知识和研究方法,围绕李提摩太的西学著译进行研究,重现这段中西文化交流史(张涌,2016)㊂再如以‘世界文学“‘外国文艺“和‘译林“三家翻译文学的主流期刊为研究对象,从译介学理论出发,对外国文学引入与中国文学系统内部需求之间的关联和受制因素进行分析,阐释新时期以来翻译文学期刊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中国文学系统产生的影响(卢志宏,2011)㊂译事研究的史料经典性须以研究角度的理论时代性为观照,才能不脱离历史背景,不局限孤论译事(耿智等,2020:132-140)㊂1.1.2译者研究和译论研究译者译论研究包括人物研究和思想研究㊂翻译史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译者,因为只有包括译者㊃151㊃㊀外国语文2023年第2期㊀在内的人才能承担社会因果的责任,只有通过研究译者及译者的社会关系(客户㊁赞助人㊁读者)才能理解翻译为何会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间和地点发生(Pym,1998:xxiii-xxiv)㊂从2000年到2021年,翻译史博论涉及传教士研究13篇㊁林纾研究10篇㊁鲁迅研究9篇,此外,特别关注的有严复㊁林语堂㊁朱生豪㊁梁实秋㊁周瘦鹃㊁吴宓以及一些汉学家等㊂在译者研究中,研究者一般以译者生平为切入点,考察翻译经历和个人活动,深入分析译作,再从译作反拨译者思想轨迹和翻译风格㊂如‘方梦之译学思想研究 一分为三 方法论的视角“结合译者的翻译动机和翻译观念,论述其翻译思想和价值取向,拓宽了翻译家的研究视野(孙吉娟,2020)㊂翻译史研究中的译者研究结合译者翻译活动的个人特点和译者行为的时代脉络进行考察和评价,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译界 译史研究,以人为本 的理念㊂译者研究强调人的主体性,译论研究重视理论的客观性,突出其在历史演变中的形成㊁发展㊁变迁以及用于描写和解释翻译活动的适用范围和启示意义㊂如‘西奥㊃赫曼斯翻译理论研究“一文阐释了赫曼斯的主要翻译理论创见,建构其理论体系,如等值批判理论体系㊁翻译规范理论体系㊁社会系统理论体系等,通过译论史研究界定赫曼斯翻译理论的体系内容(刘宏,2020)㊂鉴于翻译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跨学科视野是翻译史研究的天然属性和必备条件,因此,从只关注译史活动独立发展的内部史研究到涉及社会文化进程的外部史研究,从重在逻辑推演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到重在事物共性规律的自然科学理论都会对翻译史研究提供启发(穆雷等,2015:115-122)㊂1.1.3综述类研究综述类研究包括专题研究和时期研究,专题研究是指针对某一主题的深入研究,如‘系统中的戏剧翻译 以1977 2010年英美戏剧汉译为例“将英美戏剧汉译为专题,以多元系统论和文学操控论为理论框架,研究制约因素㊁操控改写和对译入语文化的建构作用(温年芳,2012)㊂时期研究则以年份或阶段性时间为梳理线索,进行翻译实践活动的成果综述,在全面系统整理史料的同时,加以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总结观点㊂20年来翻译史博论主要研究了清末民初㊁延安时期㊁五四时期㊁新中国成立以来㊁新时期等具有代表性的时间阶段㊂如‘翻译相异性 1910 1920年 小说月报⓪对 异域 的表述“以文化 他者 在特定历史语境中的表述为核心问题,探讨中国新文化孕育成型时期各种中外文化因素相互渗透的复杂态势(吴燕,2006)㊂专题研究和时期研究有可能产生重叠,探究某一个专题在某一个时间段的所有成果和共同特征,揭示内在规律㊂在综述类研究中,综是述的基础,述是综的目的,综而不述是无观点的事实,只述不综是无依据的结论㊂综述类文章梳理总结,评价前人的研究成果,考察当前研究现状㊁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融入研究者的批判性思考,考验归纳分析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并成为后续研究的起点㊂在选题方面,翻译史博论反映出研究者非常重视译家译事译论研究,角度多元,方法多样,大大拓宽了翻译史研究的领域㊂但随着翻译史研究主题的深入,对研究者在史料的搜集㊁鉴别和选择上的要求愈加严格㊂ 凡以言史料所从出也㊂然此种史料散在各处,非用精密明敏的方法以搜集之,则不能得㊂又真赝错出,非经谨严之抉择,不能甄别适当㊂此皆更需要有相当的技术焉㊂ (梁启超, 1998:69)中西翻译史发展悠久,史料众多,如何针对研究主题钩沉史料,辨析甄别,有效取舍,是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的保证㊂在史料的挖掘㊁收集和整理上,一方面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准说明研究主题的越好;另一方面, 断章取义地引用史料是一种极常见的毛病 (严耕望,1998:35)㊂须紧密结合历史文化语境,用三角验证法或多重证据法分析评价,达到观点的一致性㊂深化翻译史研究,㊃251㊃㊀欧阳东峰㊀穆雷㊀陈金怡㊀中国翻译史博士论文研究分析(2000 2021):问题与思考㊀选题至关重要,研究者应当尊重史实,着眼当下,结合学科的时代发展趋势,保持研究的严谨性,选取适当的研究主题,推动翻译史研究向前发展㊂1.2基于研究视角的分析(翻译史)这一多学科㊁多元性的研究模式,使这一学科在20世纪下半期不仅成为外语研究者㊁翻译学学者驰骋的领地,还使一批比较文学㊁科学史和文化史学者的深度参与,成为翻译史界研究的常态㊂ (邹振环,2017:381)在281篇翻译史博论里,特别是近十年来,研究者采用的学科视角除了翻译学和历史学这两门源学科之外,伦理学㊁社会学㊁传播学㊁人类学㊁阐释学㊁符号学㊁解构主义㊁女性主义㊁操纵论㊁美学㊁精神分析学㊁后殖民等多元理论视角凸显了翻译史研究的跨学科性㊂如‘跨文化传播学视角下的 孙子兵法⓪英译研究“按时期展现不同译本的文化特点和历史地位,考察‘孙子兵法“译本在英语世界的译介㊁传播㊁接受和变形的轨迹(吴莎,2012)㊂再如以‘谈天“底本Outlines of Astronomy以及不同时期的译本作为一手史料,从概念厘清㊁翻译方法㊁译名废立等层面对史料进行耙梳钩沉,进而探究西方近代天文学思想在晚清的译介(刘晗,2021)㊂此外,有研究者以 场域 惯习 资本 等社会学概念为切入点,研究中国现代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许敏,2018)㊂这些研究者的跨学科意识都给翻译史研究带来了丰富多元的理论视角㊂翻译史博论理论视角的发展与期刊文章基本保持一致,如‘ 人史 抑或 文史 论中国翻译史研究的社会学视角“,该文章以社会学为理论视角,与翻译史研究进行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得出先人后文㊁以人为本的翻译史治史理念(欧阳凤,2021:105-114)㊂翻译史博论与翻译史期刊文章趋同的理论视角体现了翻译史研究鲜明的学科需求和多元的研究视野㊂翻译史研究是动态开放㊁兼收并蓄的,各种理论资源都可能进入翻译研究者的视野㊂翻译史研究对象的多元性决定了翻译史研究的复杂性㊁丰富性和多学科依附性,翻译史研究应当成为翻译学中最具跨学科迁移能力的一个学科分支(屈文生,2018:830-836)㊂与此同时,在进行学科理论借鉴的同时,研究者须保持谨慎的态度和基于翻译研究问题导向的思路,才能回归翻译学科,进行有的放矢的研究㊂1.3基于研究方法的分析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学科除了需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系统的学科理论之外,还需要有自己的研究方法(金立鑫,2007:7)㊂纵观译学的各种研究方法,虽然可以根据实践将方法论进行划分,但是按照不同研究目的划分的研究模式彼此之间不是截然对立的,而常以共存的方法存在于同一个研究项目中(穆雷,2011:3)㊂正可谓史无定法,在一篇翻译史研究论文中,研究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法共存㊂翻译史博论运用的方法可以从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和人文主义研究方法进行分类,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具体为个案研究㊁语料库㊁调查法㊁历史档案研究等,人文主义研究方法主要为理论论证法㊁文献分析法㊁归纳演绎法等㊂在281篇翻译史博论中,个案研究约占一半,使用频率非常高,另外由于近年来对翻译技术的引进,语料库工具使用逐渐增加,研究者以史料为基础,进行描述性㊁解释性和探索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解决翻译史的研究问题㊂如‘翻译与现代汉语白话文的发展 基于历时复合语料库的研究“以现代汉语白话文为语料,利用语料库工具呈现翻译与现代白话文的发展历程(赵秋荣,2013)㊂该文将现代汉语白话文进行语料库数据归类,再分析规律,推导出研究结果㊂语料库分析的显著特点是快捷高效,增强㊃351㊃㊀外国语文2023年第2期㊀数据分析的客观性,使论证更具说服力,它除了用于语块研究,还可用于揭示有规律的语言特征,展现译文风格或译者风格㊂除此之外,语料库方法和其他实证研究法如抽样㊁访谈㊁问卷调查等以及人文主义研究方法相结合,能够充分利用材料,拓宽研究者思路,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翻译活动的社会运行研究“穷尽性统计了1978年至2007年从国外引进并翻译出版的图书书目,并综合性运用研究方法,从共时和历时层面探讨社会运行机制和翻译人才培养问题(魏清光,2012)㊂对比博论,翻译史期刊论文的研究也不仅局限于传统研究方法,如‘近十年我国口述史研究现状 基于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一文,采用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方法,研究口述史论文的年度分布㊁引文情况㊁期刊分布㊁作者分布㊁机构分布和研究热点等(唐恒等,2019:80-86)㊂这一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能够形象直观地呈现研究数据,发现研究问题,为翻译史研究者带来了方法运用上的创新与启示㊂此外据统计,产出翻译史博士论文的院校专业涵盖翻译学㊁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㊁中国古代文学㊁中国现当代文学㊁中国语言文学㊁英语语言文学㊁法语语言文学㊁德国语言文学㊁日语语言文学㊁亚非语言文学㊁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㊁历史文献学㊁专门史㊁宗教学㊁政治学㊁外国哲学㊁法律史㊁教育史㊁文艺学㊁藏学等,其中翻译学博导数量从原来20余所院校约30位增加到了如今53所院校160位,这些发展变化为翻译史博士论文的视角多维和方法多元提供了更好的条件㊂但翻译学博士生若要做到 看人人所能看得到的书,说人人所未说过的话 (严耕望, 1998:35),需要克服知识结构先天不足的困难,注重史学方法及其他相关学科方法的训练和积累,整合学科资源,发现问题,解释现象,注重史料搜集的科学性㊁理论认识的全面性㊁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研究过程的可重复性㊂1.4问题与思考首先,翻译史博论选题呈现一定程度的倾向性,如数据所示, 作品研究 主题的研究频率较高,相对而言, 地域研究 和 机构研究 较少㊂研究者可在 作品研究 这一主流基础上,拓宽主题选择范围,以思想㊁地域㊁机构㊁运动等为研究对象,考察翻译现象与社会㊁历史㊁文化等关系,解决翻译学问题;其次,翻译史研究的多元理论视角凸显其跨学科性,为拓宽翻译研究的视野,超越外语学科背景研究的局限性,深入学习理解新理论仍必不可少,研究者须拓宽视角,以严谨的态度进行理论学习与研究,理论应用及其创新应紧密结合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找到研究切入点,避免套用和误用理论㊂再者,在翻译史博论研究方法的运用上,创新意识逐渐增强,在人文主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运用,但其中有些文章研究方法仍然陈旧单一,因此,研究者在研究过程当中须根据研究对象,借助多种工具,处理数据信息,通过综合运用和系统分析,提高研究的灵活度,更全面地解释现象,说明问题㊂总之,翻译史博论研究在选题㊁视角和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研究者当秉持严谨治学的态度寻求突破和创新,发展新的学术生长点㊂2㊀2000—2021年翻译史博论研究意识分析以上数据显示,翻译史博论在研究主题㊁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不断突破创新,其中蕴含的研究意识如问题意识㊁辩证意识㊁创新意识和方法论意识充分体现了研究者的学术素养,有助于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把握事物规律,科学处理问题㊂㊃451㊃㊀欧阳东峰㊀穆雷㊀陈金怡㊀中国翻译史博士论文研究分析(2000 2021):问题与思考㊀2.1问题意识问题是做学问的原动力,问题意识也是学者的基本素质(冯全功等,2018:104-111)㊂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研究问题来自对历史的叩问㊁对现实的观照㊁对阅读的思考㊁与同行的论辩等,是生发出有学术性㊁延续性和拓展性选题的保障㊂提出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可以明晰研究者的思路,寻找潜在的研究主题,提高研究的可行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从可能性推导出确定性的过程,善于发问㊁敢于发问决定了研究的起点和高度,它不是指随意地没有依据地发问,而是针对具体史料,理清历史脉络,结合文化语境,敏锐地提出有逻辑性和代表性的问题㊂如在‘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根据地的翻译活动研究 以布迪厄资本理论为视角“一文当中,研究者提出了延安翻译活动与延安抗战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为延安政权构建形象并取得法理性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如何体现延安在生死存亡时刻的领导力和创新力以及为延安政权生成战斗力的机制等?该文围绕以上问题展开,不仅合理运用了布迪厄资本理论中四个主要子资本概念(经济资本㊁文化资本㊁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而且说明了这四个子资本与场域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资本理论进行了很好的解读和补充,同时通过翻译史料体现了翻译活动及其产品在具体社会活动中的作用机制(王祥兵,2015)㊂研究发问表明了研究者鲜明的问题立场和批判意识,为后续的研究假设和论证开展打下基础㊂近年来研究者的问题意识日益明确,一方面是学术规范和学术使命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的保证㊂正如许钧指出,做研究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的研究应该正本溯源,应该根据什么样的翻译问题,根据手中有什么样的材料,再去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许钧,2019:1-11)㊂在一篇博士学位论文中,研究问题并非多多益善,以2~4个精准到位且逻辑严密的问题为宜㊂学位论文的研究问题跟一般的问题不同, 是什么 有多少 在哪里 等这类问题往往不能作为合适的学位论文的研究问题㊂更加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翻译活动翻译现象,研究者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思考了什么?是否可以回答或者反驳已有的翻译史问题或结论?是否可以归纳提炼出对于认识翻译现象或推进翻译理论有作用有意义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博士学位论文的高度和深度㊂2.2辩证意识辩证意识与问题意识相辅相成,辩证意识有利于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认清事物本质,进而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开展研究㊂不同时期的学者对翻译史的认识和见解各有不同,这是因为历史 是一个随时代意识流动的变动体,今之非昨犹后之非今,且见仁见智,我之所是人未必是,人之所非我未必非 (熊笃,1994:70-74+80)㊂与历史对话,审视历史,从 史实 推演到 史识 ,就是要在现有的研究中,在社会进程和历史背景下,找到正确的逻辑和顺序,提出 新 思考,从辩证思考中拓展,从史实中得出见解,因此辩证地认识翻译史是顺利研究的基础㊂20年来翻译史博士论文研究表明研究者的辩证意识普遍提升,研究者持严谨的态度在史料收集中不一味认同前人的研究,不绝对化判断史料,关注相互作用的系统联系,注重逻辑关联和论证的层层推进,在辩证考察译史现象的基础上集成论点, 辨 证 结合,以 辨 生 证 ,由 证 明 辩 ,形成一个思考㊁扬弃的上升过程㊂如‘他乡的石头记 红楼梦⓪百年英译史研究“以‘红楼梦“百年间的英译史和译介史为研究重点,分析‘红楼梦“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历程,对其翻译㊁传播㊁影响与接受进行了描述和辩证思考,发现英美学术圈对霍译本的接受和认可程度远超杨译本,进而探讨了‘红楼梦“在世界文学体系㊃551㊃。

1980年代以来中国中古史硕博士论文目录稿(一)

1980年代以来中国中古史硕博士论文目录稿(一)

邓广铭 倪其心 田余庆 王永兴 王永兴 萧永清 萧永清 张传玺 张传玺 张广达 张国华、饶鑫贤 冯钟芸 何九盈 何九盈 楼宇烈 宿白 王永兴 王永兴 萧永清、蒲坚 张传玺 张国华、饶鑫贤 张荣起 赵匡华 祝总斌 祝总斌 陈哲夫 邓广铭 冯钟芸 葛路 郭锡良 侯仁之、徐兆奎 蒲坚 宿白 孙钦善 唐作藩 王永兴 王永兴 叶朗 阴法鲁 张少康 白化文 陈玉龙 陈哲夫
田余庆 田余庆、祝总斌 王永兴 吴宗国 谢庆奎 谢庆奎 许抗生 许抗生 许渊冲 杨通方 余大钧 赵靖
陈玉龙 冯钟芸 倪其心 倪其心 宿白 孙钦善 王永兴 王永兴、刘俊文 吴宗国 许抗生 许渊冲 叶奕良 余大钧 余大钧 张广达、吴宗国 张广达、吴宗国 张传玺 赵靖、石世奇 赵靖、石世奇
陈熙中
5
原載杜文玉主編:《中國唐史學會會刊》第二十八期,2009 年 12 月,第 66-99 頁。
论题 西夏文正字研究 宋代市舶司研究 论北朝后期区域文化趋同及比较——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之比较 《宋会要辑稿·刑法》的整理与研究 大夏国史 唐代家礼研究 唐代的外来香药研究 唐代政治文化研究论稿——以史籍及墓志史料考察为中心 《突厥语大词典》中的医学及相关词汇 唐代服饰专题研究——以胡汉服饰文化交融为中心 南宋军事领导体制研究 论朱熹对张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朱熹对《正蒙》的诠释为中心 晚唐五代秦岐割据政权研究 清人整理唐代文献考述——兼论清代的唐史研究及成就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宋代杂史研究——兼论史部杂史类目的演变 《福乐智慧》健康史料探索——十一世纪维吾尔民族的健康思想及实践 方法 四至八世纪吐鲁番的多民族问题探索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体育史论考 宋代晋江曾氏家族研究 宋代正规军军事训练初探 南汉国研究 范祖禹生平与史着研究 战国秦汉简帛文献所见巫术研究 唐代宗室管理制度研究 唐代中原藩镇研究 宋代民间信仰丛论 唐代诉讼制度研究 宋代文化消费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列举范例

主要参考文献列举范例

主要参考文献一、理论著作(属于经典著作、理论方法之类的书,没有就不列)(按作[国别](编)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列举)示例:[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二、历史档案(为原始档案资料)(按照档案全宗名-代码-馆藏地顺序列举,不用列举具体的文件名)示例:苏州总商会档案(I14),苏州市档案馆藏三、报纸期刊(只列举报纸期刊名称,有些还得注明属地;可以按“报纸在前、期刊在后”列举,也可混合列举)示例:《大公报》(天津)、《申报》、《民国日报》(上海)、《民国日报》(汉口)《四川经济月刊》、《商业月报》、《商学季刊》(北平)、《商学季刊》(广州)……四、人物文集(含个人文集、书札、日记、回忆录等史料,按照作(编)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列举)示例: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五、资料汇编(按编者-书名(卷)-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列举)示例:马敏、肖芃主编:《苏州商会档案丛编(1928-1937年)》,上册,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六、其他史料(含年谱、年鉴、方志、文史资料等)(按作(编)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列举)示例: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旧中国的工商金融》,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申报年鉴社编:《申报年鉴》,上海:申报馆,1933年七、著作类(近人、今人著作,列举有代表性的)(按(国名)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列举)示例: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日]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八、论文类(今人论文,列举有代表性的)(按作者-篇名-期刊-卷期列举)示例:叶明勇:《英国议会圈地及其影响》,《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第2期九、未刊学位论文(按作者-论文名-硕(博)士学位论文-学校-时间列举)示例: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备注:(1)文献列举主要有上述九大类,每类可以按照作者姓氏(文献名)英文字母(或笔画)顺序排列,或出版时间先后顺序排列(2)外文文献插入其中,不再单独列一类。

中科大博士参考文献格式

中科大博士参考文献格式

中科大博士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读者提供了查证作者观点和研究成果的依据。

中科大博士参考文献格式是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论文撰写时所使用的参考文献引用和文献目录的规范格式。

正确使用中科大博士参考文献格式不仅能够使论文的引用更加规范和准确,还能够展示作者对相关领域研究的广泛了解和专业素养。

中科大博士参考文献格式采用的是著录文献标准,下面将对其格式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1. 期刊文献引用格式:作者. 文献题名[J]. 期刊名, 年, 卷(期):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示例:Smith J. A study of particle physics[J]. Physical Review D, 2020, 95(10): 12345-12350.2. 专著文献引用格式:作者. 书名[M]. 版次.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示例:Jones P. Quantum Mechanics[M]. 2n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9.3. 会议文献引用格式:作者. 文献题名[C]. 会议名, 会议地点, 会议日期.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页码.示例:Brown A. Recent advances in computer science[C].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Beijing, China, August 15-18, 2020. New York: ACM Press, 2020, 100-110.4. 学位论文引用格式:作者. 论文题名[D]. 学位授予单位, 年.示例:Johnson M. Study on renewable energy[D].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19.5. 报告文献引用格式:作者. 文献题名[R]. 报告编号, 出版地: 出版机构, 出版年.示例:White B. Economic Grow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 Report No. 12345,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2018.6. 网络文献引用格式:作者. 文献题名[EB/OL]. 网址.示例:Smith J. 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EB/OL]., 2021.在撰写博士论文时,要遵循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 参考文献的引用应该按照文中出现的顺序进行编号,并将编号以方括号的形式插入到论文中的相应位置。

博士文献检索工具

博士文献检索工具

博士文献检索工具
博士文献检索工具主要包括知网、万方、维普和SciChat AI学术助手等。

1. 中国知网(CNKI):提供全面的学位论文数据库,包括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内容涵盖多个学科领域,是国内外文献检索的重要工具之一。

2.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同样提供丰富的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覆盖理学、工业技术等多个领域。

3. 维普(VIP):与知网和万方并称,这三个平台能够检索到绝大多数中文文献,特别适合在进入新领域时快速了解课题的基本信息。

4. SciChat AI学术助手:这是一款基于海量论文数据的智能学术辅助工具,可以帮助用户轻松完成文献查找、选题开题等学术科研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工具不仅能够帮助研究者找到所需的文献资源,还提供了文献传递服务,使得获取全文变得更加便捷。

在选择使用这些工具时,建议根据自己的研究需求和习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检索工具。

同时,也要注意版权和知识产权的相关规定,确保合法合规地使用这些资源。

三、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文献索引

三、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文献索引

三、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文献索引1.师振耀.关于收益性房地产批量评估的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2010.2.程敏. 二手房税基的批量评估:理论与实证研究[D]. 浙江工业大学,2009.3.陈慧华. 县域杉木林地批量评估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2010.4.郭庆. 我国中小城市税基批量评估方法应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5.张旭. 财产税税基批量评估中的特征价格模型分析[D].厦门大学,2008.6.周琳娜. 基于物业税开征目的的批量评估系统研究[D].厦门大学,2007.7.赖晓燕.森林资源资产批量评估模型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8.张晓鹏. 金融投资机构物权类不良资产评估定价与处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9.欧小武. 金融不良资产评估实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10.程凤朝.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方法与价值变现研究[D].湖南大学,2005.11.高强.金融不良资产评估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12.吴长青.金融不良资产评估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5.13龚菊明.我国金融不良资产评估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14.刘敬.基于自由现金流量法的天药股份企业价值评估[D].天津大学,2010.15.傅传锐.基于智力资本的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厦门大学,2009.16.饶真榕.基于REVA的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宁波大学,2009.17.张月梅.基于生命周期的软件企业价值评估[D].西南财经大学,2008.18.王哲晖.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19.王丽南.企业价值评估与股票价格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20.王晓巍.基于价值管理的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21.陈世宗.成长性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之研究[D].中南大学,2005.22.李光明.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23.赵邦宏.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问题、对策与准则[D].中国农业大学,2004.24.李延喜.基于动态现金流量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25.刘玮.发电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26.闫晓凤.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27.乔俏.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28.赵秀芳.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5.29.吴雷欣.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与博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30.渠汇.购并后企业的智力资本价值评估研究[D].苏州大学,2007.31.马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价值评估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32.陈鹏.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企业价值评估[D].华中科技大学,2006.33.方晓成.网络企业价值理论和评估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34.杨志斌.并购目标企业选择及价值评估案例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FD).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FD).

分类功能:以用户为导向的168专题分类体系,分类层次达到4-6层;
检索功能:CNKI系列数据库文献统一跨库检索,学位授予单位检索、句子检 索,目录、基金、全文、参考文献等检索;
二、产品功能
分组功能:按学位授予单位、资助基金、导师、学科专业、研究层次、中文关键词等 进行分组; 排序功能:按发表时间、被引频次、下载频次、浏览频次、学位授予年度排序; 知识网络:文献为基础的知识网络,包括参考文献、二级参考文献、引证文献、二级引 证文献、共引文献、同被引文献、读者推荐文章、相同导师文献等; 知识元层次的知识网络,包括对作者、机构、刊名、关键词以及文中涉及 的概念、数字等实现超链接; 整合资源:在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基础上,还整合了报纸、年鉴、专利、标准、
二、产品功能
1、基本功能:
学科分类导航,篇名、关键词等检索,全文下载,在线阅读。
2、独特功能:
导航功能:地域、211工程院校、学科专业导航;
单位展示:单位基本信息、按学科专业展示学校论文;
学科专业展示:展示与分析学科专业的论文产出情况,如学位授予单位、地域、 导师数、文献篇数、总被引次数、总下载次数等;
国内内容最全、质量最高、上网最快、最规范、最实用的 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FD)
一、产品简介
(一)出版内容
(1)出版总量:供稿单位310所,覆盖全国博士培养单位的96%。出版博士论文 约13万篇,占同期全国博士学位论文出版量的95%。 (2)核心资源:985、211重点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 科学院等高等研究院,中医药、农业、财经、中外语言、石油、地质等领域具有 学科优势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出版的博士论文。
(3)独家和唯一:独家和唯一收录212所博士培养单位的论文,2010年独家收录

中国法学博士

中国法学博士

中国法学博士中国法学博士是指在法学领域取得博士学位的人员,拥有深入系统的法学知识和研究技能。

中国法学博士的研究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宪法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等。

在进行相关研究时,中国法学博士常常会参考一些相关内容,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研究。

首先,中国法学博士会参考相关的法律文献。

法学领域有许多经典的法律文献,如《大公无私》、《道德的起源》等,这些著作是研究法学的必读之作。

此外,博士研究生还会参考一些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以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专业讨论。

例如,可以参考《法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获取学界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和观点。

其次,中国法学博士还会参考一些相关的案例分析。

在研究法学问题时,案例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

博士研究生可以参考国内外的法律案例,对比分析不同法系的判例,以及对法律问题作出不同解释的司法实践。

在中国境内,中国法院发布的判例数据库、法律数据统计年鉴等都是极具参考价值的资源。

另外,中国法学博士还可以参考政策文件和法规解读。

在中国,法律制定和解析常常是政府主导的过程。

因此,博士研究生需要参考中央和地方政府发布的法律文本,了解法律政策的制定背景和它们对社会的影响。

这些法规解读和政策文件都可以从政府机构的官方网站、相关部委的研究报告中获取。

此外,中国法学博士还可以参考一些其他的学科内容。

法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联,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

在研究法学问题时,博士研究生可以参考这些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以丰富自己的研究视角和思路。

最后,中国法学博士在撰写研究论文时,需要进行文献综述和参考资料的引用。

在文献综述中,博士研究生需要参考相关学者对于研究问题的定义、研究方法、理论基础等方面的观点和成果。

在引用参考资料时,博士研究生需按照规范的引文格式进行引用,以确保论文的学术严谨性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中国法学博士写作相关论文时,常常参考法学经典著作、学术期刊、案例分析、政府文件、其他学科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novel approach on stabilization for linear systems with time-varying input delay qYun Liu a ,Li-Sheng Hu a ,⇑,Peng Shi b ,c ,daDept.of Automation,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200240Shanghai,ChinabFaculty of Advanced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Glamorgan,Pontypridd,CF371DL,United Kingdom c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Science,Victoria University,Melbourne,Vic 8001,Australia d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Mawson Lakes 5095,Australiaa r t i c l e i n f o Keywords:Linear systemsSta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Time-delaysa b s t r a c tThis paper presents new results on delay-dependent sta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for linear systems with interval time-varying delays.Some less conservative delay-dependent crite-ria for determin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time-delay systems are obtained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stability conditions,we propose a new state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to facilitate controller designing efficiently and computationally.The method is also applicable to the existing stability conditions reported by now,while the existing technologies may fail to derive computational control procedures from the stability conditions.Finally,some numerical examples well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Ó2011Elsevier Inc.All rights reserved.1.IntroductionDuring the last few decades,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research interest on the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time-delay systems,which widely exist in various 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systems such as chemical processes,neural networks and long transmission lines in pneumatic systems [4,5,8,16,23].In the literature,Lyapunov–Razumikhin functional and Lyapunov–Krasovskii functional are widely used approaches for time-delay systems to obtain a delay-independent or a delay-dependent stability condition [3,6,19,21,22].Basically,delay-independent conditions are more conservative than the delay-dependent conditions especially when the delay is small.Therefore,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study of delay-dependent conditions [7,14,25,26].Currently,the results of delay-dependent stability mainly focus on time-varying delay with range zero to an upper bound.In practice,the range of delay may vary in a range for which the lower bound is not restricted to be zero.For this reason,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s with such interval time-varying delays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10,12,18].For example,in [9],a discretized Lyapunov functional approach is employed to obtain stability criteria for linear uncertain systems with interval time-varying delays.By using free-weighting matrix,He et al.[10]present some less conservative stability condi-tions.This result is improved by Shao [17]where a new Lyapunov functional with fewer matrix variables is constructed and the convex analysis method is applied.Recently,these results are further extended in [20]by proposing a new type of augmented Lyapunov functional containing some triple-integral terms.Introducing some integral terms,such as R tt Àd 1x ðs Þds ,in the augmented vector,less conservative results can be obtained by using the Lyapunov functional with 0096-3003/$-see front matter Ó2011Elsevier Inc.All rights reserved.doi:10.1016/j.amc.2011.11.056qThis work is partially supported by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under Grants 60474020,60774006,61034008,61025016,and 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UK under Grant EP/F029195.⇑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addresses:lshu@ (L.-S.Hu),pshi@ (P.Shi).5938Y.Liu et al./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218(2012)5937–5947triple-integral terms.It has been shown in[1,15,20]that these new types of Lyapunov functionals can be applied efficiently to derive less conservative stability results for time-delay systems.Nevertheless,there still exists some room for further improvement,which is one of the motivation of this paper.On the other hand,control problems for time-delay systems are important issues.In[27],an integral-inequality meth-od is proposed for the delay-dependent stabilization problem of linear systems with time-varying state and input delays. For constant but unknown time-delay,by introducing a state-transformation to describe the delay-dependence dynamics, some control design schemes based on quadratic H2performance,H1criteria and simultaneous H2=H1synthesis are established in[13].For a stabilizable and detectable linear system with an arbitrarily large delay in the input channel, by explicit construction of stabilizing feedback laws,Lin and Fang[11]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be asymptotically sta-bilized by either linear state or output feedback as long as all the open-loop poles are on the closed left-half plane.How-ever,to the best of the authors’knowledge,few results are reported i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the control designing problem for linear system with interval time-varying input delay.It is not easy to apply the results in[9,10,17,20]to ob-tain control procedures because of the cross terms of matrix variables involved[24].This is the other motiv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is paper.In the paper,we propose new results on delay-dependent sta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for time-delay ing a new Lyapunov functional,some less conservative delay-dependent stability conditions are derived for the linear systems with time-varying delay in a range.As pointed above,the existing stability results may be difficultly to obtain computa-tional controller design procedure.For linear system with time-varying input delay,by carefully selecting the matrix vari-ables,and choosing a nonsingular transformation matrix T which transforms the state x of origin system to a new auxiliary state x¼Tx,the cross terms coming from the stability condition can be removed.Assisted by this technology,a less con-servative designing procedure is obtained from the stability conditions.The technology is also applicable to the existing stability conditions reported.The main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terms of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LMIs)which can be easily tested by using the Matlab’s LMI Tool-box[2].Finally,some numerical examples well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Notation:Throughout the paper,R n denotes the n dimensional Euclidean space with vector norm kÁk,R nÂm is the set of all nÂm real matrices,I is the identity matrix with appropriate dimensions,and the superscripts‘‘À1’’and‘‘T’’stand for the inverse and transpose of a matrix,respectively.The notation X>0(respectively,X P0),for X2R nÂn means that the matrix X is symmetric and positive definite(respectively,positive semi-definite).2.Problem formulationConsider the following time-delay systems_xðtÞ¼AxðtÞþBuðtÀdðtÞÞ;ð1ÞxðhÞ¼/ðhÞ;h2½Àd2;0where x(t)2R n denotes the state vector,u(t)2R m denotes the control input.A and B are constant real matrices and the pair (A,B)is assumed to be stabilizable./(h)is a continuous vector-valued initial function on[Àd2,0].d(t)denotes the time-vary-ing delay and satisfiesd16dðtÞ6d2;ð2Þ_dðtÞ6l;ð3Þwhere06d1<d2and06l are constants.The controller takes following formuðtÞ¼FxðtÞ;ð4Þwhere F is controller gain matrix with appropriate dimensions.Substituting(4)into(1),we obtain the following closed-loop system_xðtÞ¼AxðtÞþAxðtÀdðtÞÞ;dð5ÞxðhÞ¼/ðhÞ;h2½Àd2;0 ;where A d=BF.Then the problems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can be formulated as:(i)to set up a delay-dependent stability for the time-delay system(5)with the given A and A d;(ii)to design state feedback controller(4)such that system(1)asymp-totically stable.At the end of this section,we introduce the following lemma which is useful in the derivation of our results.Lemma1[5].For any constant matrix W>0,scalars a<b and vector function x(s):[a,b]?R n such that the following integrations are well defined,thenðbÀaÞZ ba x TðsÞW xðsÞds PZ bax TðsÞdsWZ baxðsÞds;ðbÀaÞ22Z baZ bhx TðsÞW xðsÞdsd h PZ baZ bhx TðsÞdsd h WZ baZ bhxðsÞdsd h;ðbÀaÞ22Z baZ hax TðsÞW xðsÞdsd h PZ baZ hax TðsÞds d h WZ baZ haxðsÞds d h:3.Stability analysisIn this section,we consider asymptotic stability of time-delay system(5).Using a new Lyapunov functional,some delay-dependent stability criteria are obtained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range for the time-varying delay.Theorem1.For the given scalars06d1<d2and l,system(5)with d(t)satisfying(2)and(3)is asymptotically stable if there exist matrices P>0,Q1>0,Q2>0,R i>0,S i>0,Z i>0,i=1,...,4,and Y j,j=1,2,3with appropriate dimensions such that S1þQ1ÀQ2>0;ð6ÞN0¼C0PÇTþÇP C TþW0þKþY e A eþA T e Y T e<0;ð7ÞN1¼C1PÇTþÇP C T1þW1þKþY e A eþA T e Y T e<0;ð8Þwhere d12=d2Àd1,C0¼e1e4e6d1e8d12e10½ ;C1¼e1e4e6d1e8d12e9½ ;Ǽe2e5e7e1Àe4e4Àe6½ ;W0¼Àð1ÀlÞd212e3Q1e T3Àd212e10S1e T10Àðe4Àe3Þð2S2þZ1Þðe T4Àe T3ÞÀðe3Àe6ÞS2ðe T3Àe T6Þ;W1¼Àð1ÀlÞd212e3Q2e T3Àd212e9ðS1þQ1ÀQ2Þe T9Àðe4Àe3ÞS2ðe T4Àe T3ÞÀðe3Àe6Þð2S2þZ2Þðe T3Àe T6Þ;K¼diag R3þd21S3;R4þd21ð2S4þZ3þZ4Þ;0;R1ÀR3þd212ðQ1þS1Þ;R2ÀR4þd212ð2S2þZ1þZ2Þ;ÀR1;ÀR2;Àd21S3;0;0()Àðe1Àe4ÞS4e T1Àe T4ÀÁÀ2ðe1Àe8ÞZ3e T1Àe T8ÀÁÀ2ðe8Àe4ÞZ4e T8Àe T4ÀÁÀ2ðe4Àe9ÞZ1e T4Àe T9ÀÁÀ2ðe3Àe10ÞZ1ðe T3Àe T10ÞÀ2ðe9Àe3ÞZ2e T9Àe T3ÀÁÀ2ðe10Àe6ÞZ2e T10Àe T6ÀÁY e¼e1Y1þe2Y2þe3Y3;A e¼Ae T1Àe T2þA d e T3and e i2R10nÂn,i=1,...,10are block entry matrices,for example,e T3¼½00I0000000 . Proof.Construct a Lyapunov functional candidate asVðtÞ¼X3i¼0V iðtÞ;where V0(t)=f T(t)P f(t)with fðtÞ¼col xðtÞ;xðtÀd1Þ;xðtÀd2Þ;R ttÀd1xðsÞds;R tÀd1tÀd2xðsÞdsn o,V1ðtÞ¼d212ZÀd1ÀdðtÞx TðtþsÞQðsÞxðtþsÞdsþZ tÀd1tÀd2x TðsÞR1xðsÞdsþZ tÀd1tÀd2_x TðsÞR2_xðsÞdsþZ ttÀd1x TðsÞR3xðsÞdsþZ ttÀd1_x TðsÞR4_xðsÞds;V2ðtÞ¼d12ZÀd1Àd2Z tÀd1tþhx TðsÞS1xðsÞds d hþd12ZÀd1Àd2Z tÀd1tþh_x TðsÞS2_xðsÞdsd hþd1Z0Àd1Z ttþhx TðsÞS3xðsÞds d hþd1Z0Àd1ÂZ ttþh_x TðsÞS4_xðsÞdsd h;Y.Liu et al./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218(2012)5937–59475939V3ðtÞ¼ZÀd1Àd2ZÀd1gZ tÀd1tþh_x TðsÞZ1_xðsÞdsd h d gþZÀd1Àd2Z gÀd2Z tÀd1tþh_x TðsÞZ2_xðsÞdsd h d gþZ0Àd1Z0gZ ttþh_x TðsÞZ3_xðsÞds d h d gþZ0Àd1Z gÀd1Z ttþh_x TðsÞZ4_xðsÞds d h d gandQðsÞ¼sþd212Q1Àsþd112Q2for s2[Àd2,Àd1].Doing the time derivative of V(t)along the trajectory of system(5),we have_VðtÞ¼2f TðtÞP_fðtÞÀð1À_dðtÞÞd212x TðtÀdðtÞÞQðÀdðtÞÞxðtÀdðtÞÞþx TðtÞðR3þd21S3ÞxðtÞþ_x TðtÞR4þd212ð2S4þZ3þZ4Þ!_x TðtÞþx TðtÀd1ÞR1ÀR3þd212ðQ1þS1ÞxðtÀd1Þþ_x TðtÀd1ÞR2ÀR4þd212ð2S2þZ1þZ2Þ!_xðtÀd1ÞÀx TðtÀd2ÞR1xðtÀd2ÞÀ_x TðtÀd2ÞR2_xðtÀd2ÞÀd12Z tÀd1tÀdðtÞx TðsÞðQ1ÀQ2ÞxðsÞdsÀd12Z tÀd1tÀd2ðx TðsÞS1xðsÞþ_x TðsÞS2_xðsÞÞdsÀd1Z ttÀd1ðx TðsÞS3xðsÞdsþ_x TðsÞS4_xðsÞÞdsÀZÀd1Àd2Z tÀd1tþh_x TðsÞZ1_xðsÞdsd hÀZÀd1Àd2Z tþhtÀd2_x TðsÞZ2_xðsÞds d hÀZ0Àd1Z ttþh_x TðsÞZ3_xðsÞdsd hÀZ0Àd1Z tþhtÀd1_x TðsÞZ4_xðsÞdsd h:ð9ÞSetting nðtÞ¼col xðtÞ;_xðtÞ;xðtÀdðtÞÞ;xðtÀd1Þ;_xðtÀd1Þ;xðtÀd2Þ;_xðtÀd2Þ;11R ttÀd1xðsÞds;11R tÀd1tÀdðtÞxðsÞds;12R tÀdðtÞtÀd2xðsÞdsn o and a¼dðtÞÀd112,we have Q(Àd(t))=(1Àa)Q1+a Q2,andf TðtÞ¼n TðtÞCðaÞ;_f TðtÞ¼n TðtÞÇ;where C(a)=[e1e4e6d1e8a d12e9+(1Àa)d12e10].According to the expression of system(5),we note that for any matrices Y i,i=1,2,3with appropriate dimensions,the following equality holds2ðx TðtÞY1þ_x TðtÞY2þx TðtÀdðtÞÞY3ÞðAxðtÞÀ_xðtÞþA d xðtÀdðtÞÞÞ¼0:Furthermore,it is equivalent ton TðtÞðY e A eþA Te Y TeÞnðtÞ¼0:ð10ÞUsing Lemma1,one can obtaind1Z ttÀd1x TðsÞS3xðsÞds P d21n TðtÞe8S3e T8nðtÞ;ð11Þd1Z ttÀd1_x TðsÞS4_xðsÞds P n TðtÞðe1Àe4ÞS4ðe T1Àe T4ÞnðtÞ;ð12ÞZ0Àd1Z ttþh_x TðsÞZ3_xðsÞdsd h P2n TðtÞðe1Àe8ÞZ3ðe T1Àe T8ÞnðtÞ;ð13ÞZ0Àd1Z tþhtÀd1_x TðsÞZ4_xðsÞds d h P2n TðtÞðe8Àe4ÞZ4e T8Àe T4ÀÁnðtÞ:ð14ÞWith the condition(6),we haveZ tÀd1 tÀd2x TðsÞS1xðsÞdsþZ tÀd1tÀdðtÞx TðsÞðQ1ÀQ2ÞxðsÞds¼Z tÀd1tÀdðtÞx TðsÞðS1þQ1ÀQ2ÞxðsÞdsþZ tÀdðtÞtÀd2x TðsÞS1xðsÞds P a d12n TðtÞe9ðS1þQ1ÀQ2Þe T9nðtÞþð1ÀaÞd12n TðtÞe10S1e T10nðtÞ:ð15Þ5940Y.Liu et al./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218(2012)5937–5947Noticing thatd12dðtÞÀd1Pd2ÀdðtÞd12þ1¼2Àa;d12 2PdðtÞÀd112þ1¼1þa;we obtaind12Z tÀd1tÀd2_x TðsÞS2_xðsÞds¼d12Z tÀd1tÀdðtÞ_x TðsÞS2_xðsÞdsþd12Z tÀdðtÞtÀd2_x TðsÞS2_xðsÞdsPð2ÀaÞn TðtÞðe4Àe3ÞS2ðe T4Àe T3ÞnðtÞþð1þaÞn TðtÞðe3Àe6ÞS2ðe T3Àe T6ÞnðtÞ:ð16ÞSimilarly,ZÀd1Àd2Z tÀd1tþh_x TðsÞZ1_xðsÞdsd h¼ZÀd1ÀdðtÞZ tÀd1tþh_x TðsÞZ1_xðsÞdsd hþZÀdðtÞÀd2Z tÀdðtÞtþh_x TðsÞZ1_xðsÞds d hþðd2ÀdðtÞÞÂZ tÀd1tÀdðtÞ_x TðsÞZ1_xðsÞds P2n TðtÞðe4Àe9ÞZ1ðe T4Àe T9ÞnðtÞþ2n TðtÞðe3Àe10ÞZ1ðe T3Àe T10ÞnðtÞþð1ÀaÞn TðtÞðe4Àe3ÞZ1ðe T4Àe T3ÞnðtÞð17ÞandZÀd1Àd2Z tþhtÀd2_x TðsÞZ2_xðsÞdsd h¼ZÀd1ÀdðtÞZ tþhtÀdðtÞ_x TðsÞZ2_xðsÞds d hþZÀdðtÞÀd2Z tþhtÀd2_x TðsÞZ2_xðsÞds d hþðdðtÞÀd1ÞÂZ tÀdðtÞtÀd2_x TðsÞZ2_xðsÞds P2n TðtÞðe9Àe3ÞZ2ðe T9Àe T3ÞnðtÞþ2n TðtÞðe10Àe6ÞZ2ðe T10Àe T6ÞnðtÞþa n TðtÞðe3Àe6ÞZ2ðe T3Àe T6ÞnðtÞ:ð18ÞApplying(3)and adding the left-hand side of(10)into the right-hand side of(9),from(11)–(18)we obtain _VðtÞ6n TðtÞNðaÞnðtÞ;where N(a)=(1Àa)N0+a N1.We note that N(a)is convex in a2[0,1],thus,it is negative definite only if its vertices are,i.e. N0<0and N1<0.One can see that if(6)–(8)are satisfied,then_VðtÞ6À k xðtÞk2for a sufficiently small >0,from which we conclude that system(5)is asymptotically stable according to Lyapunov stability theory[8].This ends the proof.h When d1=0,Theorem1reduces to the following delay-dependent stability criterion.Corollary1.Given scalars d2>0,d1=0and l,system(5)with time-varying delay d(t)satisfying(2)and(3)is asymptotically stable if there exist matrices e P>0;Q i>0;R i>0;S i>0;Z i>0;i¼1;2,and Y j,j=1,2,3such that S1þQ1ÀQ2>0;e N0¼e C0e P eÇTþeÇe P e C Tþe W0þe KþY~e A~eþA T~e Y T~e<0;e N1¼e C1e P eÇTþeÇe P e C T1þe W1þe KþY~e A~eþA T~e Y T~e<0;wheree C0¼~e1~e4d2~e7½ ;e C1¼~e1~e4d2~e6½ ;eǼ~e2~e5~e1À~e4½ ;e W0¼Àd22~e3Q1~e T3Àd22~e7S1~e T7Àð~e1À~e3Þð2S2þZ1Þ~e T1À~e T3ÀÁÀð~e3À~e4ÞS2~e T3À~e T4ÀÁ;e W1¼Àd22~e3Q2~e T3Àd22~e6ðS1þQ1ÀQ2Þ~e T6Àð~e1À~e3ÞS2~e T1À~e T3ÀÁÀð~e3À~e4Þð2S2þZ2Þ~e T3À~e T4ÀÁ;e K¼diag R1þd22ðQ1þS1Þ;R2þd22ð2S2þZ1þZ2Þ;0;ÀR1;ÀR2;0;0()À2ð~e1À~e6ÞZ1~e T1À~e T6ÀÁÀ2ð~e3À~e7ÞZ1~e T3À~e T7ÀÁÀ2ð~e6À~e3ÞZ2~e T6À~e T3ÀÁÀ2ð~e7À~e4ÞZ2~e T7À~e T4ÀÁ;Y.Liu et al./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218(2012)5937–59475941Y~e¼~e1Y1þ~e2Y2þ~e3Y3;A~e¼A~e T1À~e T2þA d~e T3and~e i2R7nÂn;i¼1;...;7are block entry matrices,for example,~e T3¼½00I0000 .Remark1.Theorem1and Corollary1give stability criteria of system(5)with d(t)satisfying(2)and(3)for d1P0and d1=0, respectively.They can be applied to both slow and fast time-varying delays only if l is known.However,the information of delay rate may not be known in many cases,or d(t)even not be differentiable,then Theorem1and Corollary1fail to work. Regarding these circumstance,rate-independent criterions for d(t)only satisfying(2)with d1P0or d1=0can be derived by choosing Q(s)=0(i.e.,Q1=0and Q2=0)in Theorem1or Corollary1,respectively.Therefore,we have the following results.For the case when d(t)satisfies(2)and l is unknown.The following result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orem1by setting Q1=Q2=0.Corollary2.For the given scalars06d1<d2,system(5)with d(t)satisfying(2)is asymptotically stable if there exist matrices P>0,R i>0,S i>0,Z i>0,i=1,...,4,and Y j,j=1,2,3with appropriate dimensions such thatC0PÇTþÇP C TþW l;0þK lþY e A eþA T e Y T e<0;C1PÇTþÇP C T1þW l;1þK lþY e A eþA T e Y T e<0;whereW l;0¼Àd212e10S1e T10Àðe4Àe3Þð2S2þZ1Þðe T4Àe T3ÞÀðe3Àe6ÞS2ðe T3Àe T6Þ;W l;1¼Àd212e9S1e T9Àðe4Àe3ÞS2ðe T4Àe T3ÞÀðe3Àe6Þð2S2þZ2Þðe T3Àe T6Þ;K l¼diag R3þd21S3;R4þd21ð2S4þZ3þZ4Þ;0;R1ÀR3þd212S1;R2ÀR4þd212ð2S2þZ1þZ2Þ;ÀR1;ÀR2;Àd21S3;0;0()Àðe1Àe4ÞS4e T1Àe T4ÀÁÀ2ðe1Àe8ÞZ3ðe T1Àe T8ÞÀ2ðe8Àe4ÞZ4e T8Àe T4ÀÁÀ2ðe4Àe9ÞZ1e T4Àe T9ÀÁÀ2ðe3Àe10ÞZ1e T3Àe T10ÀÁÀ2ðe9Àe3ÞZ2e T9Àe T3ÀÁÀ2ðe10Àe6ÞZ2e T10Àe T6ÀÁand C0,C1,!,Y e,A e are the same as those defined in Theorem1.For d1=0and unknown l,setting Q1=Q2=0in Corollary1,we have the following result.Corollary3.Given scalars d2>0and d1=0,system(5)with time-varying delay d(t)satisfying(2)is asymptotically stable if there exist matrices e P>0;R i>0;S i>0;Z i>0;i¼1;2,and Y j,j=1,2,3such thate C0e P eÇTþeÇe P e C Tþe W l;0þe K lþY~e A~eþA T~e Y T~e<0;e C1e P eÇTþeÇe P e C T1þe W l;1þe K lþY~e A~eþA T~e Y T~e<0;wheree W l;0¼Àd22~e7S1~e T7Àð~e1À~e3Þð2S2þZ1Þ~e T1À~e T3ÀÁÀð~e3À~e4ÞS2~e T3À~e T4ÀÁ;e W l;1¼Àd22~e6S1~e T6Àð~e1À~e3ÞS2~e T1À~e T3ÀÁÀð~e3À~e4Þð2S2þZ2Þ~e T3À~e T4ÀÁ;e K l¼diag R1þd22S1;R2þd222ð2S2þZ1þZ2Þ;0;ÀR1;ÀR2;0;0()À2ð~e1À~e6ÞZ1~e T1À~e T6ÀÁÀ2ð~e3À~e7ÞZ1~e T3À~e T7ÀÁÀ2ð~e6À~e3ÞZ2~e T6À~e T3ÀÁÀ2ð~e7À~e4ÞZ2~e T7À~e T4ÀÁand e C0;e C1;eÇ;Y~e;A~e are the same as those defined in Corollary1.4.Matrix transformation for stabilizationIn this section,we present a computational procedure for the gain matrix F of the controller(4)such that the system(1) stable.Noticing A d=BF in Theorem1,the controller gain F appear in the term Y e A e and its symmetric one,that is,the inequal-ities(7)and(8)involve nonlinear terms Y i BF in unknown matrix variables Y i,for i=1,2,3,and F,which makes the inequal-ities listed in Theorem1be not computational for F.For the sequel development,introduce a matrix transformation technique to present a computational procedure for the gain F.Suppose that the rank of the matrix B is r,i.e.rank(B)=r,satisfying16r6m.Then there exists an invertible trans-formation matrix T2R nÂn satisfying5942Y.Liu et al./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218(2012)5937–5947TB ¼0B T 0ÂÃT;ð19Þwhere 02R r Âm and rank ð0Þ¼r .With the help of such matrix T ,introducing a new state x ðt Þ; x ðt Þ:¼Tx ðt Þfor the closed-loop system (5),then (5)is equiv-alent to_ xðt Þ¼A x ðt ÞþBF x ðt Àd ðt ÞÞ; x ðh Þ¼ /ðh Þ;h 2½Àd 2;0 ;ð20Þwhere A ¼TAT À1;¼TB ;¼FT À1; /ðh Þ¼T /ðh Þ.Then we have the following computational result for F .Theorem 2.For given scalars 06d 1<d 2and 06l ,if there exist matrices P >0,Q 1>0,Q 2>0,R i >0,S i >0,Z i >0,i =1,...,4,andmatrices b F ¼0b F T 0h i T with b F 02R r Âm ,and b Y j ¼b Y j ;110b Y j ;21b Y 0"#with b Y 02R r Âr ;j ¼1;2;3such that the following LMIs hold:S 1þQ 1ÀQ 2>0;ð21ÞX 0¼C 0P ÇT þÇP C T 0þW 0þK þb Y e b A e þb A T e b Y T e þðe 1þe 2þe 3Þb Fe T 3þe 3b F T ðe 1þe 2þe 3ÞT <0;ð22ÞX 1¼C 1P ÇT þÇP C T 1þW 1þK þb Y e b A e þb A T e b Y T e þðe 1þe 2þe 3Þb Fe T 3þe 3b F T ðe 1þe 2þe 3ÞT <0;ð23Þwhere b Y e ¼e 1b Y 1þe 2b Y 2þe 3b Y 3and b A e ¼Ae T 1Àe T 2,then system (1)is asymptotically stabilized by controller (4)with F ¼FT ;ð24Þwhere is the matrix satisfyingB 0F ¼b Y À10b F 0:ð25ÞProof.Similar to the proof of Theorem 1,we choose the same Lyapunov functional candidate with state x ðt Þfor system (20).Considering the system (20)and the definition of b Y i ,we haveb Yi ¼0ðb Y 0B 0F ÞT h i T;i ¼1;2;3:Setting b F 0¼b Y 0B 0F ,from the definition of b F ,we find thatb F ¼b Yi BF ;i ¼1;2;3;which impliesb Y e BFe T 3þe 3F T B T b Y T e ¼ðe 1þe 2þe 3Þb Fe T 3þe 3b F T ðe 1þe 2þe 3ÞT :Following a similar proof procedure of Theorem 1,we know that system (20)with F satisfying (25)is asymptotically stable,ifthe inequalities (21)–(23)hold.Then equivalently,system (1)is asymptotically stabilized by (4)with F given by (24).This ends the proof.hFor d 1=0,similar as the proof of Theorem 2,we have the following result.Corollary 4.Given scalars d 2>0,d 1=0and l ,if there exist matrices e P>0;Q i >0;R i >0;S i >0;Z i >0;i ¼1;2,and matrices b F ¼0b F 0h i with bF 02R r Âm ,and b Y j ¼bY j ;110b Y j ;21b Y 0"#with b Y 02R r Âr ;j ¼1;2;3such that the following LMIs hold:S 1þQ 1ÀQ 2>0;e X 0¼e C e P e ÇT þe Çe P e C T þe W 0þe K þb Y ~e b A ~e þb A T ~e b Y T ~e þð~e 1þ~e 2þ~e 3Þb F ~e T 3þ~e 3b F T ð~e 1þ~e 2þ~e 3ÞT <0;e X 1¼e C e P e ÇT þe Çe P e C T þe W 1þe K þb Y ~e b A ~e þb A T ~e b Y T ~e þð~e 1þ~e 2þ~e 3Þb F ~e T 3þ~e 3b F T ð~e 1þ~e 2þ~e 3ÞT <0;where b Y ~e ¼~e 1b Y 1þ~e 2b Y 2þ~e 3b Y 3and b A ~e ¼~T 1À~e T 2,then the system (1)is asymptotically stabilized by controller (4)with F ¼FT,where F is the matrix satisfying B 0F ¼b Y À10b F 0.When l is unknown and 06d 16d(t)6d 2,by setting Q 1=Q 2=0in Theorem 2,we have the following result.Y.Liu et al./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218(2012)5937–594759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