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13修订版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四节第五节
2013版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1-3节
新疆警察沙尘暴中执勤变“泥人”
所谓经济发展方式,指的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 法和途径。 粗放型发展方式 集约型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经济增长方式的含义外,强调的 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 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 ★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的实质和核心:正确处理好速 度与效益的关系。
多种分配方式的作用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有利于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竟相迸发; 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总之,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实行以 按劳分配为主、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分配制度,是由我 国的社会经济条件 决定的.
1.为什么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为什么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 地位?
客观必然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所有制基础: 生产资料 公有制 人们在生产 资料占有上 是平等的
物质基础: 生产力 发展水平 不具备实现 按需分配的 条件
直接原因:
社会分工依然存在, 劳动存在重大差别, 还是谋生的手段。
生产要素 物的要素 人的要素
土 厂 地 房
设
备
资 源 材 料
•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战略目 标加以规定,第一次正式明确了“依法治国”的法律 地位。 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深刻地阐述了 依法治国的涵义,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1999年3月15日,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 正案明确写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把这 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2013版本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解析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教学目的和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一重要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步与继续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明确了努力目标,规划了整体布局,规定了基本任务,对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帮助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自觉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身体力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含义;2.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理解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含义。
3.认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意义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要性,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内涵。
4.了解并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了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途径。
5.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认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6.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教学学时:10课时教学手段、方法:多媒体PPT、讲授法,讨论法导入:复习第五章到第八章的知识逻辑体系,并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一重要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步与继续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明确了努力目标,规划了整体布局,规定了基本任务,对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毛概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2015年最新版)
(3)基本经济制度怎样形成和确立
• 1)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能由社会主义性 质的公有制经济构成; • 2)党的十二大,“劳动者的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 必要补充” • 3)十三大,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外商独 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 补充 • 4)十四大,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是权宜之计, 而是一项长期的方针。 • 5)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 要组成部分。
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了社会 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 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 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 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控市 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后来,又提 出过“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第8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系概论》第八章第一节
4.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又一原则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系概论》第八章第一节
个体经济(既是劳动者也是小私有者)
非 公 有 制 经 济 的 内 容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中外合资经济 中外合作经济
外商独资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私有部分) 港澳台投资的经济(私有部分)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正确认识计划与 市场的关系
第一阶段,1978-1983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 节为辅的方针 第二阶段,1984-1987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 第三阶段,1987-1991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改革目标
第八章_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1
要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就是要处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 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 挥决定性作用 起决定性作用的这个问题。 §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起决定性作用, 不是起全部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 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 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 定性作用”。
第二阶段, 1984-1991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理论,提出建立“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机制” 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 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长期以 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 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
第三阶段,1992年以后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
一节结
形式
内容
经济 体制
1.经济体制是否合理,对经济发展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具体体现和反映 2.同一个经济制度,可以采取不同的经 经济 济体制;不同的经济制度,也可以采取 制度 决定根本性质主要特点,规定方向 相似的经济体制 决定 方向
灵活性 多样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问题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
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分配制度。
问题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2021年毛概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复习课件
目录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社会主义总布局
经济建设
“五位一体”
1
5 生态文明建设
2
4 社会建设
政治建设
3
文化建设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推进政治体制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 组成部分。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7.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 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如何多来种理分解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2.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为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占主体 的分配原则,也体现为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的主体分配原则。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 一大特点。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其必要性。
1.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 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 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 所有制经济。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最新版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党的十五大在深刻总结所有制结构改革经 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 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 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 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 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 会主义服务。
(二)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发展新机遇
(三)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
(1)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
从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经济 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翻一番看,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 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109元和5919元。到 2020年翻一番,按照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 步的要求,“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至少也 要达到6.5%。 中高速是个怎样的增速?
(二)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 1、为什么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 市场配臵资源优势在于,通过灵敏的价格信号和经常 的竞争压力促进优胜劣汰、平衡供求关系,把有限的 资源配臵到最优环节组合上去。实践表明,市场是最 有效率的配臵资源方式,是发展生产力和实现现代化 的最优途径。
2、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决定性作用的实践意义 何在?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对于建立完 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全社会创业、创 新活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现实意 义,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推动 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13版 (1)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结合在一起的,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
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1)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2)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3)市场调节可以与计划调节相结合;
市场经济 理论内涵
4)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经济
第四阶段:重大突破阶段:(1992年南方讲话、十四大之后)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经济多一点, 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 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 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 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1)经济
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 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运行方式。
①、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 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 手段。 ②、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各有自己的优势和 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 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更 高的效率。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经济
2007年党的十七大根据在新的历史时期 要实现的经济发展目标,提出了完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取得重大进 展的要求。从制度上更好的发挥市场在 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 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经济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经济
毛概(2013修订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计划(2013年修订版)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单位:社会科学部课程代码:00201010答疑信箱:zhangxiaoqun1981@社会科学部电话:31690920一、授课对象:2011级大专班所有学生、2013级大一所有学生二、授课时间: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授课地点:理论课:多媒体教室;实践课:多媒体教室或实训基地三、任课教师(职称)主讲:罗孝友,讲师王韬,讲师杨照明,讲师袁春竹,讲师张小群,讲师王晓琳讲师四、课程简介及教学目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课程,是为培养高等学校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神实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而开设的公共必修基础理论课,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主渠道,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极其重要的理论课程。
本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重点,立足于对高职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主要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旨在使当代大学生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自觉性,进一步推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
根据本课程性质和定位确立本课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和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弄清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的重要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八章课件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统筹区域发展
区域经济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经济活动。 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 好东中西部的关系、沿海与内地的关系。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三个层次
东部:较发达(辽、京、冀、津、鲁、 苏、沪、浙、闽、粤、琼 )
中部:次发达(黑、吉、晋、豫、皖、鄂、 湘、赣 )
本节的提纲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 业化道路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统筹区域发展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 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科学发展观。
特点 内容 意义
有利于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 业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保证我国经济 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利 于扩大就业,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 优势;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目标;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本节的提纲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 业化道路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统筹区域发展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邓小平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 民族团结、山河秀美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要措施
中央
政财 策政
东部
利
技
税
术
西部
基人特 础才色 设工产 施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各章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指导终结性考试命题以文字教材各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提示的要点内容为依据。
了解、掌握、重点掌握的内容所占比例分别为:10%、40%、50%。
导论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P4-52.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社会条件P1-43.重点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P6-9思想路线理论、总依据理论、总任务理论、总布局理论、发展动力理论、国家统一理论、外交战略理论、依靠力量理论、领导核心理论4.重点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P9-11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最新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
第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1.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出和确立的过程P14-162.掌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原因P16-173.重点掌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18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4.重点掌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核心思想。
P20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党制定和坚持贯彻这条思想路线,其目的是为了在客观存在的事物中找出其固有的、能够作为我们行动向导的客观规律性,拿这种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去指导我们的实践,以求得现实问题的解决。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些内容都是对宇思想的展开和具体化,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第二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1.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P27-282.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特征P30-323.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阶段性特征P32-3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在其不同发展时期也会呈现不同特征。
中人正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才能正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从而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2021版毛概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精品课件
范文2021版毛概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1/ 18精品课件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2020年高教修订版目录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3/ 18社会主义总布局经济建设 1 “五位一体” 2 政治建设 5 生态文明建设 4 社会建设 3 文化建设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四、把握经济新常态5/ 18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P144)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中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2. 经济体制改革(P144)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第一阶段,1978-1983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第二阶段,1984-1987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第三阶段,1987-1991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7/ 18(P145)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明确目标和任务。
2013-2014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PPT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 义这一科学判断的理论 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于:
( 3 )为我国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 ( 1 )明确界定了市场经济的属性, (2)解除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它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不是划分社会制 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 极大地推动了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 度的基本标志; 场经济的根本转变。
35
(2)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指由 全体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它掌 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 它掌握着社会化程度比较高的现代化大生产,代 表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我国进行 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它是国家依靠经 济手段引导其他所有制经济,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的重要的物质条件。
12
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发展了有计划的商品经 济理论。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与 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应 有机结合。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 “国家调节市场,市 场引导企业”的经济
运行模式。
13
以城市为中心的改革全面展开,取得以下重大突破
从1984年底开始,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从 农村转向城市,并具有明显的市场取向;
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改为“决定性作用”。从“基础性作用” 到“决定性作用”,虽然只有两字之差, 但实质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规律认识的变化,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 推进。
7
揭秘美国佛州航空小镇 家家拥有飞机
/201405/09/content_32333619.htm
1992年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从理论与实践的 结合上,全面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挫 折教训; 提出了“革命是解放生产 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 力”、“发展才是硬道理”、 “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 手段”、“三个有利于” 的判断标准等论断;
概论《下》(2013修订版)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是( C )A、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需要B、赶超发展中国家的需要C、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D、加快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 A )A、长期的基本国策B一项特殊政策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政策D、一项权宜之计3.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是( B )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4.对外开放是对( D )A、社会主义国家开放B、资本主义国家开放C、发展中国家开放D、全世界开放5.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头阵地是( D )A、经济技术开发区B、沿海开放城市C、保税区D、经济特区6.“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 A )A、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意义上说的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于20世纪( A )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 C )A、改革与开放的关系B、发展与稳定的关系C、计划与市场的关系D、速度与效益的关系3.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 D )的新概念A、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B、计划与市场在内的统一的经济C、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D、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D )A、实现共同富裕B、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C、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 )A、生产资料公有制B、全民所有制C、集体所有制D、经济混合6.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上的所有制结构,都不是由人们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 B )A、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决定的C、国家的性质决定的D、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决定的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所有制结构应该是( D )A、以个体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B、以私营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共同发展C、以混合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D、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占主体地位的经济应当是( C )A、私营经济B、个体经济C、公有制经济D、外资经济9.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B )A、公有资产占优势上B、控制力上C、集体经济大发展上D、国有资产占优势上10.按劳分配的尺度是( C )A、需要B、资本C、劳动D、工作能力1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经济中( B )A、按劳分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B、除按劳分配外,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C、按劳分配能按统一的标准实现D、劳动者的个人受辱支取决于自己的劳动贡献12.按劳分配原则是要在劳动报酬上承认( B )A、阶级的差别B、劳动的差别C、劳动力价值的差别D、社会地位的差别13.分配方式是由( A )决定的A 、生产方式 B、交换方式 C、消费方式 D、可供分配的产品数量14.在私营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是( D )A、按劳分配的收入B、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C、风险补偿收入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15.购买债券得到的利息收入属于( B )A、按劳分配的收入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C、剥削收入D、风险收入16.党的十五大提出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必须把按劳分配和( C )A、按资分配结合起来B、按风险分配结合起来C、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D、福利性分配结合起来17.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 D )A、一部分人先富B、大多数人富裕C、先富带动后富D、共同富裕18.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 B )A、合理拉开收入差距B、最终实现共同富裕C、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D发展多种分配方式19.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 D )A、物质生产增长向精神生产增长转变B、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转变C、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变D、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 A )A、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B、在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自由地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C、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D、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二、多选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 ABC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C、在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D、在政府职能上,实行政企分开,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E、在管理方法上,有一套规范化的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律和法规4.公有制经济包括( ABCD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经济成分D、混合所有制中的集体经济成分E、股份制经济5.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BC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C、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D、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E、公有资产在全国各地、各种产业中都占优势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 BD )A、是人们的第一需要B、是人们的谋生手段C、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D、还存在着重大差别E、是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唯一尺度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有( ABCDE )A、按劳分配的收入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C、福利性分配的收入D、风险收入E、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8.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 ABCE )A、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B、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C、资产收益D、通过福利性分配得到的收入E、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9.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要素的有( ABCDE )A、资本B、劳动力C、土地D、技术E、信息10.在我国现阶段,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手段应当是( AB )A、诚实劳动B、合法经营C、行业封锁D、部门垄断E、地方保护1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规范收入分配的具体措施有( ABCDE )A、保护合法收入B、取缔非法收入C、调节过高收入D、整顿不合理收入E、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需求12.社会保障体系包括( ABCDE )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优抚安置与社会互助E、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13.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走上一条( ABCDE )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 D环境污染少 E、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14.新型工业化道路是( ABCDE )A、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B、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工业化C、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D、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E、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15.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 ABCDE )A、生产发展B、生活富裕C、乡村文明D、村容整洁E、管理民主16.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是( BCDE )A、集成重新B、自主创新C、重点跨越D、支撑发展E、引领未来多选1.判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归根结底看其是否有利于( ACE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D、社会分配的公平E、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我国对外开放采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是( ABCDE )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C、经济技术开发区D、沿海经济开放区E、沿边和沿江地区3.实行改革开放是( ABC )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D、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贯政策E、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4.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BE )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C、发展是手段D、稳定是目的E、稳定是前提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C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人民D、国务院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B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C、民主集中制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 B )A、共产党专政B、无产阶级专政C、工农联盟专政D、新民主主义专政4.我国的根本政体是( 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B、民主集中制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会议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我国的国体是( B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C、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近年来,我国改进和完善了选举制度,把直接选举人民代表的范围扩大到( B )A、乡一级B、县一级C、村一级D、市一级7.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D )A、共产党领导的一党制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多党制C、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轮流执政的多党制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8.我国的民主党派是( C )A、在野党B、执政党C、参政党D、在朝党9.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C )A、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B、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10.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C )A、指导思想B、唯一方法C、基本方略D、基本政策11.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 D )A、先决条件B、基本动力C、根本基础D、客观需要1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A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D、必须将每一个公民都增强法制观念多选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 AC )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公民享有无限自由C、人民当家作主D、实行民主集中制E、爱国统一战线2.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 ABCD )A、它们的领导力量相同B、它们的性质相同C、它们的作用、职能相同D、它们的历史使命相同E、它们的形式相同3.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 ACE )A、共产党实行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B、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关系C、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为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D、各民主党派是反对党E、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我国现有的八个民主党派是( ABCDE )A、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B、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C、中国农工民主党D、中国致公党E、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是( ACE )A、前者是后者依据和前提B、前者指国家性质,后者指国家机构C、前者是国体,后者是政体D、前者是国家权力机关,后者是国家管理机关E、前者是国家政权性质,后者是政府机构6.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ABCD )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B、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E、国务院及各级人民政府7.依法治国,是( ABCDE )A、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C、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标志D、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E、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 AC )A、最高权力机关B、最高行政机关C、最高机关D、最高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E、最高领导机关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 C )A、社会主义劳动者为目标B、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目标C、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D、先进思想的传播者为目标2.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D、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E、社会主义荣辱观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 B )A、民主法制建设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C、树立共产主义理想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多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包括( ABCDE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C、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建设D、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E、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DE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D、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E、社会主义荣辱观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2006年10月,( D )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
2013版《概论》教学大纲: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八章 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布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使学生的总布局。
使学生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认识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的。
理解“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是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领域,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教学重点和难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7、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8、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教学内容:第一节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二、保障和改善民生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没有安
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 么事也干不成。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 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 个重要指导方针,必须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使社会 更加和谐;要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 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14
案例:从非典到禽流感
只要你稍为留意一下,就 会发现媒体每天都有H7N9 信息播报,可怕的禽流感虽然 真的来了,但百姓生活如常, 社会未见恐慌,人们该工作的 工作,该旅游的旅游,该逛街 的逛街……这与十年那场 SARS疫情爆发后社会瞬间较 为混乱的状况相比,前后形成 了强烈的反差。 面对新型禽 流感,人们之所以显得泰然自 若,从容不迫,在很大程度上 是因为人们对政府的信任。
31
难点: 科学建构社会治理体制,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决定》强调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 要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 又和谐有序。在上述论述中,“治理”是关键词。作为社会 控制体系的治理,指的是公权力部门与市场、社会以及公民 之间的合作与互动。过去党的重要文献大都提管理,通常只 在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时出现“治理”一词。十八届三中全 会首次把“治理”一词运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个领域,蕴 含依靠人民群众突破管理难点、推进治道变革的深意。十八 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设立国家 安全委员会等具象化的部署,对于更科学地维护广大人民群 众的合法权益,更有效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开启 全新的治道变革大潮,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
30
重点: 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决定》强调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这在党中央的 重要文献中是首次提出。社会事业改革,涉及人民群众最关 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是深化社会 体制改革的重点。如: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义务教育免试 就近入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 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 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完善慈善捐助减免税制度;逐 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 些新提法或新举措,无一不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休戚 相关。
5.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提 出新要求: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 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 ——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 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三维构架
社会和谐是中
国共产党不懈奋斗
的目标。在长期实
践中,党不断探索
和发展了具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社 会建设理论。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明确提出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
人民内部矛盾 。
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 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主义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 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物质文
32
案例:信访制度改革 ——信访的前世今生
自古以来,就有“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说辞 道出诉讼之难,很多古曲名戏也将皇帝微服私访、草民告御状作为 故事情节,御笔亲批成了民间申冤的终极渠道,这也是我国特有的 信访制度的历史渊源。中国还有一个传统,就是无限上诉。中国古 代的诉讼案件,实际上是没有终审的。小小案件闹到京师最高当局 解决的案例也常有。比如,在宋朝的第二个皇帝太宗赵光义当政的 时候,就亲自接待处理过两次百姓上访,也算是终审过两件民事案 件。其中有一次是什么呢?有一个老太太,说她身体不好,快要死 了,想自己指定一个继承人,但是家族的人想另定一个继承人。皇 帝弄清楚后,仁心大发,说:“我来为你作主,就立你这个自己信 得过的继承人。”然后皇帝下一个诏书说,从此以后天下像这样的 案件,一定要照此办理。一个老太太要立继承人的事情,都得要最 高领导人来解决,表明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上诉或不能重审的。
16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1)和谐社会的一般含义
一般地讲,和 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人与人之 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 展的社会。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 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 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 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 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社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福祉视之为全面深 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说明公平正义问题、人民福祉问 题不仅仅是社会建设领域的问题,而是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 重大问题,这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得更加 充分。《决定》同时强调,必须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 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决定》共60条, 与社会体制改革相关的内容有9条,在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分量,仅仅次于经济、政治建设。 不仅如此,经济建设中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治建设中 的政府购买服务、法治中国建设等部署,也与社会体制改革 密切相关。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 和重大部署。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 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 署。
差”,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社会状态。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过“大同”社会的理想 。
儒家和道家思想体系中的“和”
儒家的出发点是人我关系,追求的是人与人 之间的和谐 孔子:强调现世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将 “和而不同”作为理想人格的标准。 孟子: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道家的出发点是物我关系,追求的是人与自 然的和谐。 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庄子: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 之天乐。
江泽民 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 关系,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 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 点;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 部矛盾,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 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 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等,进一步丰 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社 会建设的理论。
图为2002年5月31日, 江泽民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 毕业典礼发表重要讲话
十八大在我党历史上首次鲜明地提出了深化社会体 制改革的命题,那么,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
全会,则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三
维构架。 核心: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重点: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难点:科学建构社会治理体制,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29
核心: 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5
首先,政府高度重视。就在H7N9发现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李克 强总理分别迅速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做好病人救治和防控工作。 清明节前夕,刘延东副总理又主持召开会议,对防控工作作出了专题 部署。 其次,信息发布非常透明。正如世界卫生组织说的,中国政府一直 在“不懈努力”,包括在积极开展现场调查之后,及时通报并快速共 享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切还得感谢十年前的那场“非典”考 验。因为自那时起,中国才开始真正重视并逐步建立起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的应急体系。 第三,防控宣传非常到位。这次发现的H7N9禽流感是新病毒,虽 然发现之初医疗部门对它知之甚少,但相关的研究很快就紧锣密鼓地 展开,疫苗研究也在启动,媒体还就怎样预防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加 之防控资源的迅速科学调动,使至关重要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 断、早治疗”成为现实,尽最大可能地减少了病例死亡,从而有效遏 制了疫情的恶化和扩散。
民主法治
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 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这是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
20
公平正义
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 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 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诚信友爱
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十六大以 来,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
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 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 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 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 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明确了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是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环境。
六个基本特征体现了
民主与法治的统一 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活力与秩序的统一 科学与人文的统一 人与自然的统一
4.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社会建 设方面的目标
(1)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3)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 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 (4)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5)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 象大幅减少; (6)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 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
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 《共产党宣言》:“代替那存在 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