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笔记(未完)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14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什么是竞争市场1.竞争的含义竞争市场是指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的市场。
竞争市场的三个特征或条件:(1)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许多卖者;(2)各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3)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
2.竞争企业的收益(1)厂商的总收益是指企业按照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产品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即()TR Q为总收益,P为既定的市场价格,Q为销售总量。
=。
式中,()TR Q PQ(2)平均收益指企业在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上所获得的收入,即()()/=。
AR Q TR Q Q对所有企业而言,平均收益等于物品的价格。
(3)边际收益指企业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时所获得的收入增量,即()()/=∆∆。
对竞争企业来说,边际收益等于物品的价格。
MR Q TR Q Q(4)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具有两个特征:①竞争企业的平均收益曲线AR、边际收益曲线MR和需求曲线d这三条线是重叠的,即有AR MR P==。
②竞争企业的总收益曲线TR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呈上升趋势的直线。
其斜率之所以不变是因为每一销售量上的边际收益是相应的总收益曲线的斜率,而竞争企业的边际收益是不变的且始终等于既定的市场价格。
二、利润最大化与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1.边际成本曲线和企业的供给决策(1)企业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条件图14-1中的成本曲线有三个可以描述大多数企业的特征:边际成本曲线(MC)向右上方倾斜;平均总成本曲线(ATC)是U形的;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经济学》读书笔记_《经济学》心得体会五篇
If you are proud, you should have extra steps in everything you do.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经济学》读书笔记_《经济学》心得体会五篇大学生《经济学》读书笔记【一】在这本书的第三篇章里讲到了我比较感兴趣的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知识和对公平与效率这个永恒话题的讨论。
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很直观地让我了解到世界各个角落的国民收入分配现状。
收入分配问题的严峻性在这些年来我国大刀阔斧摧枯拉朽式的经济发展中渐渐浮出了水面,收入分配是否和谐是整个社会是否和谐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构成,我们看到,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收入分配的论述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其中提到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的论述,体现了中央对这个收入分配问题非常重视。
胡总书记报告中关于收入分配方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这非常权威、非常正式地回答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其中暗含的一个意思就是,初次分配还是要以效率为先。
新一轮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去年七月拉开了大幕,于是才有了之后纷至沓来的有关工资变更尤其是变动的吸引人的各种新闻。
由于上面提到了新闻,而现如今人们很大一部份是通过网络来获取各方面的信息,这让我想到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中提到了在我用过的教科书里不怎么提及的信息经济学。
实际上它并不陌生与遥远,相反,它恰恰与我们的生活惺惺相惜密切联系着。
当然,我知道,信息经济学并不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互联网和全球信息化这么单纯,它主要反映经济活动中信息及其交流的特征,并积极为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节约和开发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组织机构的作用服务。
在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同时,通信、计算机、软件、网络、科技等将会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人类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以上提及的先进技术,也正是由于以上的各种技术,国际金融才会打破传统模式不断发展寻求最美好的前途。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垄断竞争)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垄断竞争)Borntowin经济学考研交流群<<第16章垄断竞争16.1复习笔记1.垄断竞争(1)概述垄断竞争指既有某些竞争特点,又有某些垄断特点的一种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①许多卖者:有许多企业争夺相同的顾客群体;②产品差别:每个企业生产的一种产品至少与其他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略有不同;③自由进入:企业可以无限制地进入(或退出)一个市场。
(2)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由于垄断竞争厂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产品价格,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市场中的竞争因素又使得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具有较大的弹性。
因此,垄断竞争厂商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是比较平坦的,相对地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3)垄断竞争企业遵循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规律:它选择边际收益(MR)等于边际成本(MC)的产量,然后用其需求曲线找出与这种产量相一致的价格。
2.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1)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在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是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SMC的均衡条件的。
短期均衡时,垄断竞争性厂商可能获得最大的利润,可能利润为零,也可能蒙受最小损失。
(2)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垄断竞争企业厂商的长期均衡表现为以下两个特点:①与垄断一样,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因为利润最大化要求:MCMR。
而且,因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MR曲线在需求曲线下方。
②与竞争一样,价格等于平均成本,因此经济利润等于零。
经济利润为零是因为垄断竞争市场与垄断不同,垄断竞争厂商可以自由进入。
3.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垄断竞争下长期均衡在两个方面不同于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均衡:(1)过剩的生产能力垄断竞争企业在其平均成本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部分进行生产。
因此,他们生产的产量小于在企业的有效规模(ATC最低)时能生产的产量。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环境经济学)【圣才出品】
第18章环境经济学18.1 复习笔记1.环境经济学简介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科学,是经济学和环境科学交叉的学科。
环境经济学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社会生产力的合理组织、环境保护的经济效果和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环境管理。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同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环境计量的理论和方法等。
环境经济学是新兴的学科,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都有待建立和充实。
它将为探索建立一种既能充分利用、保护、提高自然生产力和环境自净能力,又能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多层次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提供条件,从而保证经济发展既有利于提高近期经济效益,又有利于发挥长远生态效果。
2.外部性与有效供给外部性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这取决于个人是否无偿地享有了额外收益,或是否承担了并非由其引起的额外成本。
市场对具有负外部性的产品(诸如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供给过量,而对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诸如研究与开发)则供给不足。
在决定购买多少产品时,每个人或厂商考虑的都是私人收益,而不会考虑社会收益。
(1)负外部性与过量供给如图18-1所示,假设钢铁厂在生产钢的过程中存在负外部性,即生产者污染了空气和水而并未受到处罚。
此时,社会边际成本(由经济中所有个人所承担的边际成本总和)将超过私人边际成本(由单个生产者所承担的边际成本)。
因此,生产钢的社会边际成本曲线位于私人边际成本曲线之上。
因此,当社会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收益时,具有经济效率的钢产量水平为s Q ,低于只考虑私人成本时的产量水平p Q 。
因此,由于钢的生产会带来负外部性,在自由市场上钢的产量水平就太高了。
图18-1 负外部性与供给过量 (2)正外部性与供给不足如图18-2所示,对于治理污染市场而言,由于治污设备存在正的外部性,私人的边际收益仅仅包括厂商所获得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
如果厂商只考虑自己的私人收益,将选择E 点,较之于对整个社会而言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E 点,厂商此时所使用的治污就要少得多。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6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第26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26.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是由经济中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机构组成。
金融体系使经济的稀缺资源从储蓄者(支出小于收入的人)流动到借款人(支出大于收入的人)手中。
金融体系由帮助协调储蓄者与借款人的各种金融机构组成。
金融机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
2.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想储蓄的人直接向想借款的人提供资金的机构。
两种最重要的金融市场是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1)债券市场债券是按照法定程序发行的,要求发行人(也称债务人或借款人)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向债权人或投资者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一种债权债务凭证。
债券的基本要素有偿还期限、票面利率、票面价值和债券发行者。
债券的特点:期限性、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
(2)股票市场股票指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用以证明股东按其所持股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凭证。
股票与债券的差别:股票的所有者是公司的部分所有者,债券的所有者是公司的债权人。
股票持有者享有该公司的利润分成,而债券持有者只得到其固定的债券利息。
公司破产时,债券持有者享有在股票持有者之前得到补偿的权利,即享有优先清偿权。
债券有固定的到期日,到期必须偿还,而股票则没有到期日,无须偿还。
3.金融中介机构金融中介机构指为资金融通提供媒介服务的专业性金融机构或取得专业资格的自然人,主要的中介机构有银行和共同基金。
(1)银行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主要经营贷款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领悟五篇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领悟五篇《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领悟1什么叫经济学?文中在前言中首先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和处理社会中人一般生活事务的学科。
该定义简单而扼要,阐明了经济学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是人类的一般生活事务,指出了经济在人类一般事务中的基础地位。
据此,如果一个生活在当代的年轻人连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都不具备,全然无知,那么某种程度上,其可以形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文盲。
因此,曼昆在前言中所述,这是一本给下一代阅读的书籍,作为留给下一代的另一种贡献。
《经济学原理》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上下两分册,遵循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叙述线路,上册为《微观经济学分册》,下册为《宏观经济学分册》。
《微观经济学分册》中,*从经济学的十大原则入手,指出经济的一切原理或推演均源于此。
根据这些原则,讲述了微观经济的几大经济理论基础,包括供需理论、弹性分析、剩余福利等。
从这些概念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意思的经济学分析结论,如由于粮价的低弹性,科技进步带来的农业发展往往却牺牲了农民收益;又如,无论商品税收是向消费者还是向生产者征收,其最终成本的转嫁结果都是一样的等等。
《原理》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其非常注重读者分析能力的培养,阐述了经济现象分析的一般步骤,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拓宽读者的思路,激发读者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兴趣,进而从分析中形成观点。
在分析完市场失灵下政府的作用后,书籍循序渐进,水到渠成,重点介绍了企业的微观组织行为,分别对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和垄断竞争四类市场环境下企业产品的供需关系和企业运作行为作了详尽的理论剖析,这部分内容非常精彩,前面章节的铺垫终于滋育出了丰硕的果实,使读者大饱口福,受益匪浅。
在全书微观经济理论体系构建中,曼昆显然觉得还有必要对生产要素市场展开一些阐释,进而向读者展示了重要的劳动力价格原理:一个竞争的、利润最大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边际产量曲线即为劳动需求曲线。
至此,《微观经济学分册》似乎可以划上了句号。
经济学读书笔记2000字
经济学读书笔记2000字经济学是最强调个人行为的不过人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从来不是以单个人的身份出现的.马克思对物物交换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可惜他把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阶段割裂了开来.下面是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一经济学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上的令人惊讶的是很多假设都是似是而非的.随着历史学民俗学统计学的发展一个又一个假设被推翻.我们不禁要感叹经济学的基础发生了动摇.博兰尼说土地劳力金钱都是虚构商品永远不会彻底实现.历史上从不存在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不存在一个独立于社群文化生活纯粹以市场供求最大化物质欲望和利润等逻辑来运作甚至能够自我调节的经济体.1"以物易物与交易"等个人行为仅偶尔出现在原始社会.经济学是最强调个人行为的不过人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从来不是以单个人的身份出现的.马克思对物物交换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可惜他把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阶段割裂了开来.这样的情况几乎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2贸易并非出现在社区内部它是不同社群之间的外部事物是从群体之间的交易扩展到个人之间的交易.3贸易并不依赖于市场它起源于单向的运送无论是籍着和平或者不和平的手段.市场是所有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的第一课但市场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市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古希腊市场功能主要是通过海盗等非和平手段实现的.4市场存在与否并不是本质上的特征地区性的市场并没有扩张的趋势.古典贸易理论认为若交易效率高到使一国有限人口不足以容纳很高的最优分工水平时国际贸易就会产生.这不符合民俗学的实证研究.5分工并非起源于贸易而是起源于地理的生物的和其他非经济的事实.斯密认为人类独自具有要求相互交换的倾向因为这对个人更有利因此形成了分工.分工程度的高低受市场范围大小的限制.但在资本主义兴起以前分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性别地理因素等原因劳动生产率不同造成了分工.6金钱并非是一项决定性的发明金钱存在与否并不必然造成经济类型在本质上的差异.金钱并不是所有社会必然的产物很多发展到相当高程度的社会群体排斥使用货币.7中古时代乡村与贸易无缘.城镇与城镇之间的贸易也从来不是公平的.贸易的差异是地方实力的体现.8重商主义迫使国界之内的城镇和省份的贸易更为自由并将自治市镇的制度扩展到全国.重商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了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9 15世纪以前从来未曾有过国家保护政策.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是文艺复兴时期逐渐形成的.在此之前并没有很明确的国家概念更没有对外封闭的国家保护政策.如日本中国.10垄断是资本主义的常态竞争是特殊和少见的.资本主义的成就是限制市场的产物.积累大量资本的能力依赖于创造垄断的能力而每一次伟大的技术进步都为垄断部门创造了新的生命力."大资本家总是试图做一切事贸易生产和金融.只有染指所有部门他们才有望获得垄断优势.只有二流的货色才会去专攻一门才会是商人或工业家.(布罗代尔)篇二这本《经济学300年》,可谓经济学里的百科全书,前后共87章,讲诉了近百位经济学大师的思想,还在附录里收录了这300年以来所有经济危机的案例分析,以及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简介。
(完整版)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十版重点笔记
《国际经济学》(第10版)保罗·R·克鲁格曼重点笔记第三章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1.机会成本:利用一定资源或时间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之间的贸易能使两国都受益。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国际贸易模型。
他指出,国际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
该理论被称为李嘉图模型。
3.单一要素经济单位产品劳动投入(a L):生产率的倒数,用来表示劳动生产率。
生产可能性边界(PPF):一个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它所能生产的产品也是有限的,因此就存在着产品替代的问题:多生产一种产品就意味着要牺牲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一个经济体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PF)显示了其固定数量资源所能生产的商品的最大数量。
本国资源对产出的限制:a LC Q C + a LW Q W≤ L(斜率的绝对值等于横轴商品的机会成本)Q W = L/a LW– (a LC /a LW )Q C,k= - a LC /a LW =奶酪的机会成本相对价格与供给简化模型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奶酪和葡萄酒的供给是由劳动力的流向决定的,而劳动力总会流向工资比较高的部门。
单一要素模型中不存在利润,奶酪部门每小时的工资率等于一个工人在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P C/a LC,葡萄酒部门每小时的工资率等于P W/a LW。
当P C /P W > a LC /a LW时,奶酪部门的工资率就比较高,该国会专业化生产奶酪;当P C /P W < a LC /a LW时,葡萄酒部门的工资率就比较高,该国会专业化生产葡萄酒;当P C /P W = a LC /a LW 时,该国会生产奶酪和葡萄酒两种产品。
《经济学通识》读书笔记(读后感)
真正的序——《经济学通识》读书笔记及感悟1500字:在序言中,薛老师指出人类至少面临四项普遍约束:1.东西不够;2.生命有限;3.互相依赖;4.需要协调。
人类种种的制度安排都是为了应付这些约束而产生的。
粗略的概括,这四项约束对应着四类经济理论:1.需求定律;2.利息定律;3.制度理论;4.宏观理论。
这是经济学看世界万象的视觉并且也是这本书的基本框架。
东西不够:所谓东西不够就是指稀缺。
稀缺不仅指资源不足,同时也指欲望无限。
与稀缺相连的就是竞争。
稀缺和竞争十一枚硬币的两面。
看到这其实我对东西不够这个说法还不是很太理解,我理解的大致的意思就是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是不够的,要么是本身就很少要么是满足不了人日益增长的欲望,得一望二,永远无法满足的心理。
既然东西不够了那么就必然会出现竞争现象,为了竞争出一个结果,就必须有原则等等。
生命有限:所谓生命有限,就是指未来总是不确定性的,人们不愿意延迟消费这一事实。
好吧我来解读一下,这个说法就是我,多比今天买了一份麦当劳,拿回家之后被主人看到了。
主人馋的哈喇子直流问我要。
那么问题来了,我到底要不要借给主人吃?如果我把我买的麦当劳给主人吃了我等以后主人买麦当劳给我吃。
这不仅是早吃晚吃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吃到的问题。
要是以后主人忘了,主人没钱买了,或者麦当劳倒闭了,或者主人就是不给买。
这都存在种种的风险啊。
所以我还是希望今天我就吃了才不给主人吃,如果我真给主人吃了,那么我一定希望能够在未来主人给我买麦当劳之前,能够从主人那拿到一些利息。
而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什么?答案是取决于主人的诚信程度。
目测主人以后肯定是不会请我吃的,所以相信主人以后会给我买麦当劳这件事的风险是很高的。
也就是说我必须要很多的利息才行。
但是如果主人言出必行,吐吐沫是个钉,那么就证明风险很低,主人会请我吃麦当劳的,那么这个利息就可以要也可以不要。
所以总结起来,在有限的生命里,决定利息的高低的是风险,而不是时间长短。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15章 垄 断)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15章垄断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垄断产生的原因垄断企业是指一个没有相似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
垄断产生的基本原因是进入壁垒:垄断企业能在其市场上保持唯一卖者的地位,是因为其他企业不能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
进入壁垒有三个主要形成原因:第一,垄断资源:生产所需要的关键资源由单个企业所拥有;第二,政府管制:政府给予单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权利;第三,生产流程:某个企业能以低于大量生产者的成本生产产品。
1.垄断资源垄断产生的最简单方法是单个企业拥有一种关键的资源。
垄断企业比竞争市场上任何一家企业有大得多的市场势力。
即使产品边际成本很低,垄断企业也可以利用市场势力也可以制定极高的价格。
虽然关键资源的排他性所有权是垄断的一个潜在起因,但实际上垄断很少产生于这种原因。
现实经济如此巨大,且资源由许多人拥有。
由于许多物品可以在国际上交易,它们的市场的自然范围往往很广泛。
因此,拥有没有相近替代品资源的企业的例子很少。
2.创造的垄断在许多情况下,垄断的产生是因为政府给予一个人或一个企业排他性地出售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权利,有时垄断产生于想成为垄断者的人的政治影响,还有些时候,政府也会出于公共利益而赋予某种垄断的权利。
专利法和版权法是两个重要的例子。
由于这些法律使一个生产者成为垄断者,所以也就使其价格高于竞争市场上的价格。
通过允许这些垄断生产者收取较高价格并赚取较多利润,这些法律也鼓励了一些合意的行为。
有关专利和版权的法律既有利益也有成本。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5章 生产与增长)
第9篇长期中的真实经济第25章生产与增长25.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生产率(1)定义生产率指用以衡量每单位投入要素的产出量的指标。
如一个工人单位小时工作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
(2)生产率的决定因素①人均物质资本。
物质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与建筑物存量。
②人均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通过对人的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③人均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
自然资源有两种形式:可再生的与不可再生的。
④技术知识。
技术知识指的是自适应的、可在公众间传递的信息与技巧。
2.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1)经济增长的含义和源泉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
具体理解有两层含义:①经济增长指一个经济体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持续增长,即经济总产量的增长;②经济增长是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即人均产量的增长。
经济增长的源泉最主要的因素是:劳动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即人力资本的增长)、资本存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是广义概念,包括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先进管理手段以及资源配置的高效率等)。
(2)储蓄和投资①储蓄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后所剩余的部分。
储蓄是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凯恩斯收入与就业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
但是,储蓄是一个不容易确定的概念,无论从它的来源还是作用方面看,均没有准确的数量限制。
储蓄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
当可支配收入大于最终的消费支出时,储蓄值为正数;反之,则为负数。
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的工资损失)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博士,硕士呵呵)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5) 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想想如果没有贸易,我们还处于自然经济的状况,那么我们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去做冰箱,彩电……不可能吧。
没有贸易就没有竞争了,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某一领域被人们垄断,想想封闭的中国,我们可能不能得到很多的先进的科技,但是我们现在和很多的国家贸易,这样我们可以享用更多的先进的技术)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个东西从我学过的邓小平理论当中可以反复地看到,无形的手,价格!)7) 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来维持这个社会的治安……,抄一句:促进效率和促进公平〈尽管很多的时候他们是一对矛盾,有的时候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市场失灵)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你工作一个小时,那么你能够创造出多少的财富。
那么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就需要去得到良好教育,现在我就在这么做,呵呵,拥有生产工具——我现在需要一台电脑,速度要快些,屏幕要液晶的更好,以及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这我需要向导师和图书馆,师兄多多请教了,还要自己去争取机会!)9)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这个好理解,不就是通货膨胀么)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菲利普斯曲线——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可以至少短期的失业率〈其实我还是不懂为什么?〉,但是会造成通货膨胀)第二章象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一节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υ 为什么我们会把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科学家来看待呢?经济学家同样的需要去观察世界,冷静地建立并且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目录第1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篇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弹性及其应用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篇市场和福利第7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应用:税收的代价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4篇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外部性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税制的设计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5篇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生产成本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4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垄断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垄断竞争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寡头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6篇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9章收入与歧视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7篇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消费者选择理论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2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2章微观经济学前沿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2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内容简介本书遵循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8版)教材的章目编排,共分7篇22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第8版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解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精选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学生投资指南)
第39章学生投资指南39.1 复习笔记1.各种投资方式常见的各种投资方式如表39-1所示。
表39-1 各种投资方式及其特征2.各种投资方式的合意特征预期收益、风险、税收以及流动性是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时必须加以考虑的重要因素。
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时,往往面临着某种取舍,需要多得到一种合意特征(例如高回报),往往必须以丧失另一种合意特征为(例如安全性)代价。
表39-1概述了各种投资方式各自的特征。
(1)预期收益投资理论中的首要结论是:如果除产生收益(利息、红利等)的方式外,各种资产之间没有差别,那么所有资产的预期收益都是一样的。
如果一种资产提供的预期收益高于其他资产所提供的收益,竞相购买这种高收益资产的投资者会抬高它的价格。
随着价格的上升,预期收益就会下降。
在预期收益下降到与其他投资相同的收益水平前,价格上升的压力一直会起作用。
事实上,不同资产的收益大不相同,是因为若干其他重要特征影响资产的收益,包括风险、税收待遇、流动性(即出售资产的难易程度)。
(2)风险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尽量回避风险,或者使风险最小化。
经济学家将风险回避行为称为个人是厌恶风险的,并且他们的行为表现出风险厌恶。
因此,任何投资者首先要考虑的是各种投资方式的风险。
风险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如图39-1所示,一种资产风险的降低使它更为合意,并使这种资产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在短期内,一种资产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
即使在长期,供给也很可能不是完全有弹性的。
相应地,资产的价格从0p 上升到1p 。
与价格上升相伴的是投资的收益率的减少。
图39-1 风险降低对资产市场均衡的影响一种风险比较小的资产将有比较大的需求。
比较大的需求将导致更高的价格和更低的回报。
因此,比较安全的资产的预期收益将比较低。
经济学家说这种比较合意的资产在升水上出售,而更具风险的资产则在贴水上出售。
市场力量保证风险相当的资产必然获得相同的预期收益。
图39-2 取消住房税收优惠对住房市场的影响(3)税收待遇由于在税法中,不同的投资有不同的待遇,在选择资产组合时,税收方面的考虑显然十分重要。
经济学读书笔记4
首先关于希克斯和斯勒茨基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以前学习高鸿业老师那本书的时候,由于只是应付考试,并没有做深入的了解,只知道商品价格变化会引起商品需求的两方面变化,一种就是替代效应,一种就是收入效应。
这个学期,经过更进一步的阅读,对这俩个效应的由来也有了些了解。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之一是研究价格变化与消费者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这属于价格变化对消费者的配置效应。
并且我们不是因为知道了这俩个效应,才发现了类似于吉芬物品的特殊现象,而正是由于经济学家发现了吉芬物品这种现象,才引致我们去发现了存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在一般的需求理论中,关于消费者,我们往往假定他拥有的仅仅是货币,这样当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对于这种商品的需求就会下降,但是有时候如果你是一个生产这种商品的消费者,那么由于这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你可能会消费更多这种商品,区别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就是用来解释这种现象。
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概念我就不说了,首先是俄国经济学家斯勒茨基的几何方法,这个方法相比希克斯的方法更早提出,在分离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方面,斯勒茨基认为实际收入不变, 是指原有的商品组合不变, 即消费者在价格变动后刚好能够买原来的商品组合。
因此首先为了得到替代效应,剔除收入效应的方法是:假如相对价格发生变动,同时调整货币收入使购买力保持不变;第二步,对购买力进行调整,同时使相对价格保持不变。
这里,学生借用一个图来说明,图中AB , I 1与E 1 分别表示价格变化前的预算约束线、无差异曲线和消费者最初的最优选择组合,当商品1的价格下降后,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由OX’ 1增加为OX’’’1 ,这里我们为了得到替代效应,要使实际收入不变,则使AB绕E 1 转动到CD,其中CD与AB’平行,这里我们要注意AB和CD代表的货币收入不同,只是拥有相同相对价格。
同时,原消费束(X’ 1,X’ 2) 还在CD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不变,。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2021考研复习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2021考研复习笔记第一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自从莱昂内尔·罗宾斯于1936年对经济学下了上述定义以来,这个定义就一直在英美等国教科书中占统治地位。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2.关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结论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经济学研究就应该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
做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是一目了然的。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
在可用的机会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增量的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只有当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例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3.关于人们之间相互影响的基本结论在人生旅途中,人们的许多决策不仅影响自己,而且还会影响其他人。
《经济学》读书笔记
《经济学》读书笔记《经济学》读书笔记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经济学》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经济学》读书笔记1读了奥利沙文的《城市经济学》,收获蛮多的,从书中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城市发展,城市交通,土地租金与土地利用模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也由此对于城市经济学更加了解,对于我们学习房地产经营管理也有很大的帮助。
特别是学到了城市经济学五个公理:通过调整价格实现区位均衡,自我强化效应产生极端结果,外部性导致非效率,生产受规模经济影响,竞争导致零经济利润。
城市中每一个组成因素,我们都可以用这五个公理之一来解释,也可以利用这五个公理对城市的建设做出贡献。
特别是对于我们房地产的投资建设来说,也是具有很大的意义的。
在进行房地产投资建设时,可以根据城市的环境,结合这五个公理,进行有效率的投资建设活动,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而土地租金版块则让我们更加了解制造业,写字楼,家庭各个部门对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支付意愿,由此可以预测不同区位土地的利用模式。
对于我们房地产开发来说,知道不同区位土地的利用有利于结合不同的区位特点进行开发建设活动。
而对于城市人口分布,居民的居住选择来说,邻里、教育、犯罪等因素是有很大影响的,城市的发展也是受这些所影响,在进行房地产开发时,也要考虑城市中所选择区位、开发小区的档次等等对于该城市中居民的影响,才能更加有效地吸引购房者。
读《城市经济学》,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或许有些东西我们之前就已经知道是这么回事,但是,并没有一个清晰系统的认识,通过《城市经济学》这本书,我们可以以一个专业的角度去分析了解这些问题,从而对于问题的了解与运用有更好的效果。
《经济学》读书笔记21 、我们需要的各种好东西,大部分是由契约、由交换、由购买得到的。
同样,原来被分工引起的,亦是这种互相交换的倾向。
人们天资禀赋的差异,实际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基本概念
【第1章·绪论】
(一)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在不同人之间进行分配。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经济学被划分为微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和宏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两大领域;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它还可以分为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和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
(二)经济学运用四种技术(观察、经济分析、统计分析和受控制的实验)来认识历史或现实世界的经济现象。
(三)经济推理中常见的四大谬误:不能保持“其他条件相同(other things equal)”、后此谬误(the post hoc fallacy)、总体等于部分之和(即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主观性。
(四)稀缺规律(law of scarcity):没有足够的资源生产出人们想要消费的所有物品,因此物品是稀缺的。
它是经济研究的基础和核心。
(五)附录“如何看图”简要描述了图形(曲线)在经济研究中的重要性。
【第2章·经济组织的基本问题】
(一)经济组织的三个问题:生产什么物品(劳务)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它们是所有经济的共同问题,因而被称为基本问题;在经济学的术语中则被统称为投入(inputs)和产出(outputs)的问题,作为投入的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包括土地、劳动和资本三大范畴。
为解决这些问题,当今世界存在着市场经济、命令经济和混合经济三种方法。
(二)根据稀缺规律,基本问题只能在社会的技术可能性条件下得到解决。
因此,解决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的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生产可能性边界(PPF,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的限制。
PPF曲线是有效率的各种生产方案的组合,人们无法设计在此边界之外的生产方案,而边界之内的方案必然存在资源浪费或者无效率的情形。
投入生产要素的变化,能够使PPF边界向外或向内移动,但经济组织有效率的选择则往往是其中的一个点,多生产一种物品必然意味着少生产其他物品。
所放弃的选择(物品或劳务的价值),则被称为“机会成本”。
PPF也为收益递减规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提供了证据。
在一项需要多种投入的生产活动中,如果仅增加其中的一种投入A,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那么不断增加1个单位的投入A,产出的增量就会越来越少。
最直观的理解是,后面的增量投入A只能利用更少的其他投入。
(三)在解决三大基础问题的过程中,贸易、货币和资本越来越成为发达经济的显著标志。
专业化生产和劳动分工,使得人们可以在“比较利益法则(the 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的滋润下通过贸易而共同获利;作为支付手段或交换媒介的货币,为贸易长车的快速奔驰提供了优良的润滑剂。
资本是经济的一种产出,这种产出没有用于消费而是再次投入生产,以提高经济的生产率。
这些紧密相联的显著标志,如今已成为发达经济高生产率的关键因素。
【第3章·现代经济中的市场和政府】
(一)解决三大经济问题的主力是市场机制,而政府则仅在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的时候或方面发挥作用。
市场是一种把买者和卖者汇集在一起交换物品的机制,在这里买卖双方相互作用以决定价格和产量。
市场机制的供需均衡(equilibrium of supply and demand)同时解决了经济组织的三大基础问题。
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和企业的技术能力共同统治着我们的市场帝国,而市场本身不过是消费偏好与生产者技术能力之间的经纪媒介而已。
在市场上,消费者用货币选票换取经济物品(同时也出售生产要素),而生产者在逐利本能的驱使下通过提高技术能力和降低成本的方式有效率地购入生产要素、产出合意的物品。
(二)政府的经济作用是解决市场机制的缺陷,它通常履行提高效率、增进平等和促进宏观经济增长与稳定这三种职能。
在提高效率方面,政府需要对付不完全竞争、外部经济效果(特别是负的外部经济效果)等无效率的经济现象,同时还要购买公共物品和征集税收。
为了消除市场机制不平等地解决为谁生产问题时的弊端,政府可以通过累进税制、转移支付制度等收入再分配方案来增进平等。
政府适当运用货币权力和包括税收权、开支权在内的财政权力,有利于保持宏观经济的增长与稳定,从而控制因通货膨胀、萧条等引起的商业波动。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
供给和需求理论,是解决经济三问题的基础。
它的核心就是,消费者的偏好决定需求,而生产成本则是供给的基础,而价格运动和价格机制最终会导致供给和需求的均衡。
(一)价格机制(price mechanism)通过价格和利润的变化反映偏好、技术和贸易方式的变化,从而把资源在竞争用途之间分配。
(二)供给和需求都受到价格变化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需求量随着价格上涨而趋于萎缩,供给量则随着价格上涨而放大,反之亦然。
萨氏为此绘制了玉米的需求曲线(DC:Demand curve)和供给曲线(SC:Supply curve),并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考察了价格对需求和供给的重要影响。
在以数量为横轴、价格为纵轴的坐标系中,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而供给曲线则是向上倾斜的。
这被称为需求向下倾斜规律和供给向上倾斜规律。
前者的原因涉及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和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而后者者涉及收益递减规律。
应当注意: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数量和价格之间交互的曲线,因而价格能够使需求量沿曲线移动,但其他条件的变化却能导致需求和供给的变化,从而使曲线在坐标中左右移动。
(三)影响需求(DC)和供给(SC)的,往往是价格之外的其他条件。
如(1)影响需求的因素:(消费者的)平均收入,(消费者)市场规模或人口,相关物品的价格,(消费者)偏好,以及一些特殊因素(如未来经济条件)。
(2)影响供给的因素:物品的生产成本(技术和投入成本),相关物品的价格,市场组织,以及一些特殊因素(如政府管制、未来预期等)。
需求和供给的移动都与这些条件有关。
(四)消费者的需求量是价格的函数,生产者的供给量也是价格的函数。
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下滑导致需求量趋于增加,供给量趋于减少,消费者不得不为供不应求而接受较高的价格。
价格上升到被称为均衡价格的水平,消费者的需求量与生产者的供给量相等,市场达致均衡状态。
价格上升超过均衡价格,消费者无力购买,生产者就不得不为供过于求而降
低销售价格,最终使价格回到均衡价格的水平。
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均衡(Market Equilibrium)。
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中观察,市场均衡状态就是两条曲线相交时的市场状态。
曲线相交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该处的数量就是均衡数量。
(五)供给和需求的移动显然会影响市场的均衡,从而创造新的均衡点。
(六)运用供给与需求基本原理这一工具,必须克服三项障碍:确保其他条件相同、区分沿曲线变动和曲线移动的差别、正确理解均衡的意义。
其中的第二项是要求我们审查变动的原因究竟是价格还是其他条件,而最后一项只是强调“均衡”这一术语的微妙之处。
我觉得,现实中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很难确定的,它们只是理论上的概念。
市场机制通过均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