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第5套真题

合集下载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泰安肥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半个世纪以前,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同样还是在这本书中,费老也告知我们,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们生于斯长于斯,共同经营着家庭事业。

虽然还有天下与国家等关系的存在,但它们在客观上离自己太遥远。

大多数人都过着守望相助的生活。

差序格局概念的提出,实现了我们从理论上来相识乡土中国之可能,其说明力之强大已成为中国社会学的一个经典概念。

但特别缺憾的是,我们目前所运用的林林总总的理论和概念都是西方学术的舶来品。

他们给我们输入什么理论、概念和方法,我们就用什么理论、概念和方法;他们建立了什么新的学派,我们就抓紧学习并介绍什么学派。

正是在这层意义上,差序格局的提出显现了它的重要地位,为中国社会学探讨供应了一个重要的范例和理论方向。

缺憾的是,这个概念一花独放了60多年,没有呼应,没有发展。

当中国学术界还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中国社会的理论模式之时,代表着中国传统精华的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迁。

由于我们尚未有现成理论和概念可以套用,造成阅历描述性、总结性成果大量涌现,理论创簇新见。

仅就农夫城乡流淌问题而言,即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离土不离乡”、“城乡二元结构”、“新生代农夫工”等话语主题。

总之,有关中国农村社会问题探讨所显现的特点始终是阅历探讨不少,而理论概括不足,直至我们在2011年第1期《读书》上读到吴重庆先生写的《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一文,才使得我们有机会看到理论苗头的出现。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现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先寻找意象,体味意境;再分析写作手法,体味表达技巧。如本诗中诗人提到中秋之月、西瓜、苹果等意象,思念本是无形的,诗人将无形的感情寄托在有形的意象上,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融情于景;从写作手法上,在诗中反复出现,前后呼应,增强了音韵美,也强化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 思念是无形的,诗人却说它是圆的,这样写既形象又意蕴丰厚,容易让人联想到中秋的月亮。
B. 诗人说中秋的月亮是“最亮最圆的”,两个“最”字隐含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之意。
C. 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本诗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共同之处。
D. 诗文的最后“谁念以及内心的酸楚。
故选A。
【点睛】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5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5

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医文化中医,就是中国的医学,是相对于西方医学而言的。

西方医学还没传到我国时,没有“中医”这个名词。

此前,“中医”有很多称谓:岐黄、青囊、杏林、悬壶、橘井等。

每个名称都与一个有趣的故事相关。

例如,“中医”的第一个名字“岐黄”来自《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黄帝与被称为“天师”的歧伯讨论医学的书,后世的人们称《黄帝内经》中的医学为“岐黄之术”。

《黄帝内经》是中国早期医学的经典,所以“岐黄”就成了中医的代名词;又如鲜为人知的“橘井”,说的是西汉道士苏耽的故事。

苏耽事母至孝,成仙之前告诉母亲将有瘟疫流行,饮服井水泡橘叶可防治。

第二年疫病爆发,他母亲用这个办法救治了无数病人。

为纪念其功德,后人用“橘井泉香”来称赞中医。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其中有“有病不治,常得中医”的话。

意思是有病而不医治,却常常因为合乎医理而自己痊愈。

这并不是让我们有病扛着不治,而是强调人体自身调节对健康的重要性。

人体常常通过自身调节达到阴阳平衡,这样病痛往往不药而愈。

这正是中医的奥妙:通过调节人体各项机制,使之达到平衡而实现治病救人的目的。

我们现在说的“中医”是鸦片战争前后才出现的。

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了区别中西医学,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

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以法律形式将中国医学命名为“中医”,人们又称之为“汉医”“传统医学”“国医”等。

中医的原理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来简单概括,就是“中和”。

汉代说的“中医”,“中”虽然不是“中和”之意,但“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这句话却深得中医理论的精髓: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平衡,人才不会生病。

高一上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高一上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纷至沓来(dá)B. 鸡鸣狗盗(dào)C. 荡然无存(dàng)D. 纸醉金迷(mí)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 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杜甫,他的诗作以“沉郁顿挫”著称。

C.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们终于攻克了这道难关。

D. 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想,我们必须付出努力。

3. 下列词语中,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惊讶——惊异B. 高兴——快乐C. 骄傲——骄傲D. 坚强——刚强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B. 这本书很有趣,让人爱不释手。

C.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春天的阳光洒在大地上,万物复苏。

5. 下列词语中,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鸿鹄之志B. 一丝不苟C. 青出于蓝D. 持之以恒6.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山青水秀,鸟语花香。

B. 风和日丽,鸟语花香。

C. 雨过天晴,彩虹满天。

D. 月黑风高,独步江岸。

7.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读书如饥似渴。

B. 这本书太厚了,厚得像一座山。

C. 她的学习成绩好得让人羡慕。

D. 他的声音洪亮,震得人心惊肉跳。

8.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小河在欢快地流淌。

B. 树叶在风中翩翩起舞。

C. 阳光在向大地微笑。

D. 雨水在滋润着大地。

9.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

B. 这本书有趣、有料、有深度。

C. 他勤奋、刻苦、努力。

D.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花开满园。

10.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是谁的书?是我的。

B.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因为知识改变命运。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前段时间,一些地方“合村并居”的新闻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合村并居主要是将一些人口偏少、位置偏远的小村子甚至“空心村”进行整合,将这些村落的人们迁往大村子或城镇并居,从而整合资源,节约土地,提升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合村并居无疑是一件好事。

可合村并居后,对一些群众而言,“人住进了城镇的楼房,心却在牵挂老家的祠堂”。

这说明,合村并居不是简单的“拆旧房、建新居”的物理迁移,它还应包含“人心搬迁”“文脉传承”等软性内容。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乡土性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本质特色。

中国人素来就有安土重迁、聚村而居、终老是乡的习惯传统。

乡村是承载中国文化与精神的基石,是乡土文脉赓续的重要空间。

不管是被动的合村并居,还是自然的城市化进程,大量村庄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这是客观现实。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大约拥有360万座自然村,而到了2010年该数字已下降到270万。

长期关注传统村落保护的学者冯骥才评估,中国每天大约有80到100个村庄消失。

一旦村庄消失,中国传统的乡土精神和历史记忆也将失去依托。

比如,遍布乡村的祠堂是乡村中重要的传统文化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其主要功能是祭祖敬祖、宗亲联谊、家风传承。

合村并居过程中,如果村子里的祠堂被简单拆掉,那真的可能会祭拜祖宗都找不到地方,孝亲敬祖的传统可能因此就断裂了。

面临同样命运的,还有那些农村的老房子。

不少村子尤其古村落都有极具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或古民居,但有些村落规模较小,离城镇较远,人口也流失严重,如果按照一些地方合村并居的标准,可能会一并了之、一拆了之。

当那些老房子、古建筑,在推土机的轰鸣中应声倒下时,我们丢掉的不是几片残砖断瓦或几根石柱木梁,而是老房子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是通过老房子与历史进行对话的机会。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思想“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孝”的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孝”强调对父母的敬爱与顺从。

子女应尊重父母的意愿,关心父母的生活,尽自己所能满足父母的需求。

其次,“孝”注重赡养父母。

子女要在物质上给予父母保障,确保他们生活无忧。

最后,“孝”倡导传承家族文化。

子女通过继承家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将家族的文化传承下去。

“孝”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

在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另一方面,“孝”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培养人的责任感和感恩之心,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在当今社会,“孝”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家庭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弘扬“孝”的思想,有助于增强家庭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价值观,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各个时期。

B.“孝”只强调对父母的顺从,不注重其他方面。

C.“孝”思想有助于维护家庭和谐稳定,对个人成长也有重要意义。

D.在当今社会,“孝”思想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孝”的内涵、价值以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B.文章在论述“孝”的内涵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C.文章在论述“孝”思想的价值时,从家庭和个人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D.文章在论述“孝”思想的现实意义时,结合了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泸县五中2024年秋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D 2.D 3.B 4.①借助日常生活现象指出睡眠不足普遍存在,如文章第一段。

②借助客观事实、引用名家观点论证睡眠不足的危害,最后归纳演绎,推出“睡眠时间越短,寿命就越短”这一观点,并借权威部门论断增强说服力。

③通过事实论据论证睡眠不足甚至可以直接导致死亡。

回借助大量探索和研究的结果论证睡眠的重要作用,如睡眠充实了各种功能,补充我们免疫系统的“军械储备”等。

5.①事实上,“夜猫子”努力较早入睡,往往却是凌晨时分才能达到睡觉状态,这说明“夜猫子”们已经患上了睡眠障碍。

②第二天他们很难达到清醒的状态,重复阅读电脑屏幕上的文字,忘记交通信号灯的颜色等,这说明睡眠不足影响学习、记忆等。

③患上糖尿病、癌症、心脏病等疾病以及产生狂躁、郁闷、抑郁等,这些说明睡眠不足会破坏免疫系统,增加患上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风险。

6.D 7.A 8.①“眉毛很白很长,搭在眼皮上”中的“搭”字刻画了老人在解放军撤离后失去指望的精神状态。

②“他皱起眉,看着黑沉沉的河水”中的“皱”字表现出老人帮助同志们渡河时的焦急、思索之态。

③“长眉毛一耸一耸的,高兴非凡”中的“耸”字传达出老人找到渡河之法后的愉悦和兴奋之情。

9.①人物:凸显了凛然坚定、甘愿牺牲的拥军老人形象。

②主题:揭示了信念这一主题,表现了对军民鱼水情深的赞颂。

③读者:省略号结尾,引发读者想象,留有更多回味空间。

10.D 11.A 12.B 13.(1)群臣还是不停地请求,太宗也想听从此意见,惟独魏征认为不可。

(2)陈仓折冲都尉鲁宁获罪被囚禁在狱中,自恃品秩高,辱骂陈仓尉刘仁轨,刘仁轨命人用杖打死了他。

14.①虚心听从魏征的建议,最终没去泰山封禅。

②虚心接受魏征的建议,没有杀刘仁轨,反而提拔了他。

③虚心听从刘仁轨的建议,暂停去狩猎。

参考译文:贞观六年,文武百官一再请求唐太宗举行泰山封禅大典。

太宗说:“你们都认为登泰山封禅是帝王的盛举,朕不以为然,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家家富足,即使不去封禅,又有什么伤害呢?而且侍奉上天扫地而祭祀,何必要去登泰山之顶峰,封筑几尺的泥土,然后才算展示其诚心敬意呢!”群臣还是不停地请求,太宗也想听从此意见,惟独魏征认为不可。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①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

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

②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

刘禹锡所谓“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发挥。

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

细读其《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话称赞董铤的诗:“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锻炼元本,雕砻群形,纠纷舛错,逐意奔走。

”可见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

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

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

意境超出于具体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

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借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超乎象而进入境的情况。

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但不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

③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

的确,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

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

只要是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

诸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以上这些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总显得不那么合身。

统编版高一上学期语文必修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一上学期语文必修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一上学期语文必修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统编版新版高一上学期语文必修上册期中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

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

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

“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联考试题5-高一语文试题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联考试题5-高一语文试题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联考试题5-高一语文试题一、(9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百舸.争流(gě)挥斥方遒.(qíu)峥.(zhēng)嵘颓圯.(yí)B、长篙(..gāo)漫溯.(sǜ)斑斓.(lán)笙.(shēng)箫C、揕.(zhèn)淬.(cuì)忤.(chǚ)视瞋.(chēn)D、桀骜.(ào)喋.(díe)血殒.(yǚn)身不恤立仆.(pǘ)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夙愿纷繁芜杂呕歌音容笑貌B.跫音感人肺俯火钵张灯结采C.太息乌蒙磅薄彳亍白浪涛天D.寥廓峥嵘岁月琼葩潺潺涓涓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二、(9分每小题3分)4、下列新闻的标题中语义明确的一句是()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xx年世界杯足球赛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5、下列对新闻特写和通讯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新闻特写是一种以描写为主要手法,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和场面,形象地再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报道形式。

B、新闻不像通讯那样要求写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只是选取全过程中最富特征的一两个片断、场景来加以刻画,将它们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

C、通讯报道面比新闻更为集中、更为细腻。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上册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上册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涛骇浪(hài)B. 情深意重(zhòng)C. 赏心悦目(yù)D. 满载而归(zà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 为了使我国的文化走向世界,我们必须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C. 这篇文章虽然观点鲜明,但论证不够充分。

D.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得到了观众和教练的一致好评。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举世闻名B. 妙手回春C. 精卫填海D. 喜出望外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像一匹黑马,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B. 那个孩子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月亮像一个大玉盘,高高地挂在天空中。

D. 那条小河像一条绿色的丝带,蜿蜒在田野间。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改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这是我们的责任。

B. 原句:他的脸色变得苍白。

改句:脸色变得苍白的是他。

C. 原句:我们要关心集体,爱护公物。

改句: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这是我们的义务。

D. 原句: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改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难找到。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走进教室,看见老师正在讲台上讲着课。

B. 他问我:“你叫什么名字?”C. 我喜欢音乐,喜欢阅读,喜欢旅行。

D.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困难。

7.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这个产品已经上市,但销售情况并不理想。

C. 他身体不好,需要好好休息。

D. 那个画家画了一幅很美的画。

8. 下列各句中,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勇敢无畏,面对困难从不退缩。

B. 那个班级的纪律很好,同学们都很有礼貌。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新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新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新高考)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诗歌语言的成熟与时代的精神面貌是分不开的。

诗歌语言的成熟有其自身的内部规律,这要经过曲折的发展过程;唐诗的归真返璞,自然并不等于一味的素朴;所谓深入浅出更不就只是浅近而已。

没有建安以来四百年诗坛的发展,唐诗的语言也不会一下子就立地成熟。

但是时代的条件又决定着诗歌语言成熟得是否充分以及快慢如何。

没有唐代那种生气蓬勃的时代精神面貌,五七言诗究竟能取得多高的成就,绝句是否就那么风靡诗坛等,就都难免会打个问号。

所谓“盛唐之音”一下子就爆发出满园春色,展现出那么绚丽的奇花异果,这乃是诗歌语言自身的成熟与唐代社会发展成熟的共同产物。

这两个发展成熟的汇合,产生了唐诗的高潮与高峰,那波澜的壮阔,气象的高远,在古典诗坛上是空前绝后的。

在这空前绝后的诗坛上出现的一个引人瞩目的歌唱,那就是边塞诗。

唐诗的题材是非常广泛的,边塞题材也不过是其中之一。

其所以特别引人瞩目,就因为它仿佛是只属于盛唐的一个题材;盛唐之前既颇少见,盛唐之后乃几成为绝响;李益几乎就是边塞诗的最后一个诗人。

而盛唐时代却恰恰是边塞上最为平静的时刻。

边塞诗因此主要并不在于写战争,而是一种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充满着豪迈精神的边防歌。

唐代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击溃东突厥,收编其残部,贞观九年又大破吐谷浑之后,边塞上的形势基本上就稳定了下来,到开元年间就更为缓和;而一百年间唐代社会的蓬勃发展,国势不断走向鼎盛的高峰,边防上的威望这时也就与日俱增,实际上完全掌握了和平的主动权,边塞诗就正是在这样条件下的产物。

安史之乱后,边防的和平已如明日黄花,边塞诗也就随着唐王朝的鼎盛之成为过去而同时成为过去。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考试试卷5-高一语文试题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考试试卷5-高一语文试题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考试试卷5-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共6页,答题卡共4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完整,有无缺页;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考场、座位号。

2.所有答案都要写在答题卡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答题时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怜悯.(mǐn)皱缬.(xié)战栗.(lì)停滞.不前(zhì)B.狙.击(jū)蹂躏.(lìn)敷衍.(yǎn)泾.渭分明(jìng)C.攻讦.(jié)泊.船(bó)龋.齿(qǔ)人才济济..(jì)D.熨.帖(yùn)蹶.倒(jué)真谛.(dì)毋.庸置疑(wú)2、下列各组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绚烂稚嫩得意忘形微不足到 B.严峻害臊口干舌燥名燥一时C.喧嚣厮杀姗姗来迟俗不可耐D.防碍申辩一如既往含贻弄孙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到3月16日,美国NBA火箭队取得了在西部联赛中连赢22场的佳绩,其雄厚的实力令其他队只能望其项背....。

B.他平时所学的电脑维修技术终于派上了用场,只见他二一添作五.....,一会儿工夫就把故障排除了。

C.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D.牡丹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4、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19日上午,军方派遣了数百辆坦克、装甲车和军用车辆进入示威者大本营,向示威者发射催泪瓦斯及开枪,还出动至少2架直升机协助驱散行动。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5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5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5第Ⅰ卷(选择题共22分)一、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青荇. (xìng)漪.沦 (yí)枯槁. (gǎo) 深邃. (suí) B.长篙. (gāo) 佝.偻 (gōu) 跫.音 (qióng) 恪.守 (kè) C.漫溯. (sù) 粗糙. (cāo) 安慰 (jì) 熨.帖 (yùn) D.罗绮. (yí) 倾圮. (pǐ) 可怕 (què) 踟蹰.. (chíchú)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隽永余遐灼烈婉然游目骋怀B.猝然沧凉缥缈剥蚀用心至志C.花瓣疲乏袅娜幽僻蓊蓊郁郁D.斑驳渲泄雾霭憩息妖童嫒女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

②四百多年里,它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A.凌空而起姿势翩然剥蚀坍圮B.姿势翩然凌空而起剥蚀坍圮C.凌空而起姿势翩然坍圮剥蚀D.姿势翩然凌空而起坍圮剥蚀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的音质专门好,惋惜师出无名....,假如能有名师指点,他在音乐上确信会有光明的前途。

B.现在,电子辞典种类五花八门、功能良莠不齐....,选购到真正让人中意的产品并不容易。

C.凝视当代文坛的萎顿,联想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叹。

D.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它的原理多见于各种医学书刊,临床试验也屡试不爽....。

5.下列各句在表达上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通过一个多世纪的进展,已成为沟通人类社会体育思想和体育实践的精神源泉。

B.北京医院采纳的这种治疗方法,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无副作用,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模块水平测试卷5-高一语文试题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模块水平测试卷5-高一语文试题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模块水平测试卷5-高一语文试题语文试卷(A卷)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I卷(26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栏内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敕.(chì)造翠幄.(wò)宸.(chén)翰笑靥.(yàn)B.炮烙.(lào)商贾.(gǔ)歆.(xīn)享栈.(zhàn)道C.扪参.(shēn)猿猱.(náo)跬.(kuǐ)步迁谪.(zhé)D.藩.(pān)篱蜕.(tuì)皮曳.(yè)兵鸡豚.(tú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寒暄残羹冷炙走头无路天有不测风云B. 烟霭针砭时弊唉声叹气失之毫厘,谬以千里C. 崔嵬礼上往来百无聊赖项庄舞剑,意在沛公D. 歆享迫不急待破釜沉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尽管各套班子誓词各异,但他们都一致要“忠于宪法”“廉洁奉公”“忠于职守”。

②阿盟首脑会议的推迟或许能使人,认识到阿拉伯世界面临的分歧和弥合这些分歧的迫切性。

③这句话一出口,乱糟糟的会场立刻沉寂下来,人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报以热烈的掌声。

A.许诺惊醒首先/继而 B.承诺警醒先是/继而C.许诺警醒首先/继而D.承诺惊醒先是/继而4、下列各句中带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些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往往让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B.这种药能治疗心脏病,又没有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C.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描绘了一幅巧夺天工的自然图景,瞿塘峡的雄,巫峡的秀,西陵峡的险,充分展现了造化的神奇。

D.超级女声周笔畅唱功很好,专家评价说,她在歌唱事业上会很有前途,一定会成为明日黄花。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

高中语文必修五期中考试卷

高中语文必修五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踟蹰不前B. 鸿鹄之志C. 骄阳似火D. 妙笔生花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对生活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B. 由于天气原因,本次比赛被迫延期,这无疑给参赛选手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C.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课外活动。

D.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3.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月亮升上了天空,清光四溢,如同水银泼在荷叶上。

B. 她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悦耳,让人陶醉。

C.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D. 这座城市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国的东南沿海。

4.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凭借过人的才华和努力,在学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举世瞩目)B.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我一直在寻找解决办法。

(困扰)C. 她在比赛中勇夺金牌,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勇夺)D. 他对待朋友非常真诚,从不拐弯抹角。

(拐弯抹角)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B. 我国古代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说法,意思是说礼物虽轻,但情意却很深厚。

C. 雨过天晴,阳光明媚,鸟儿在枝头欢快地唱着歌。

D. 她问:“你真的去了吗?”“是的,我去了。

”6. 下列各句中,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堪称“后起之秀”。

B. 她是一个有爱心的人,经常去敬老院照顾老人,深受大家喜爱。

C. 这个项目风险很大,但他敢于挑战,最终取得了成功。

D. 他为人正直,从不阿谀奉承,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

7.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勤奋刻苦,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划线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 . 壬(rén)戌窈窕(tiǎo)桂棹(zhào)冯(féng)虚御风B . 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缭(liáo)C . 酾(sh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正襟(jīn)危坐D . 匏(páo)樽枕藉(jí)蜉(fú)蝣一叶扁(piān)舟2.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槁暴(pù)輮(ròu)使之然舟楫(jì)舆(yú)马B . 蛟(jiāo)龙跬(kuǐ)步骐骥(jì)爪(zhǎo)牙C . 镂(lòu)金驽(nǔ)马生(xìng)非异洞穴(xué)D . 跂(qì)而望锲(qì)而不舍螯(áo)省乎己(xǐng)3.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B .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C . 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D . 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最终,到底)4.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 . 驾一叶之扁舟B . 倚歌而和之C . 自其变者而观之D . 取之无尽,用之不竭5. 选出划线的词的意义、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A . 苏子愀然B . 凌万顷之茫然C . 何为其然也D . 其声呜呜然6.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 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

既:已经。

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 . 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 . 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 .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一。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7.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创始人。

B . 本文与《后赤壁赋》都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所作,这期间他还写了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C . 本文通过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出主人公乐观豁达的胸怀。

D . 本文通过叙事,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

8. 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使……弯曲)B .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放到……上)C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达到)D . 上食埃土,上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使用)9.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木直中绳中:合于B . 虽有槁暴暴:晒干C . 假舆马者假:借助D . 君子生非异也生:出生10.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孰能无惑孰: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一定B . 彼童子之师彼: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哪C . 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赏士大夫之族族:类、辈D . 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是故无贵无贱无:无论,或没有……区分11. 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A . 其皆出于此乎B . 吾未见其明也C . 其可怪也欤D .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二、现代文阅读1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最近,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在网络上走红。

游戏主角是一只青蛙,它独自吃饭,读书,外出旅行。

玩家能做的,就是在庭院里采摘三叶草“赚钱”,为它准备餐食,给它整理出发的行囊,然后发现它一声不响地离开,再等它悄无声息地归来。

没有激烈炫目的画面,没有复杂的操作流程,游戏设置朴素到寡淡,却让很多人投入其中,原因在于这款游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隐喻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共鸣。

“养蛙”,“养娃”,相近的读音,让人联想到相似的生活场景。

傍晚归家,我们总会看到餐桌上摆好了父母早已准备好的可口饭菜;离开家乡,日益年迈的父母除了惦念,能做的也只是帮助我们整理行囊,多备些衣物吃食,将家的温暖尽力延续得久一点儿。

这份长情的付出,是游戏内外并无二致的父母深情。

只不过,这份深情常常被一种“空巢”的孤独覆盖。

前一晚,“蛙儿子”还在桌前吃饭、床上读书,第二天一早,房间里却已不见踪影。

更多时间,是玩家一人面对空荡荡的房间,等待它的归来。

玩家只能凭借它从远方寄来的一张张照片去想象“蛙儿子”过得怎样,现在何方。

那份独自思念的寂寥,那份不知归期的守候,让我们隐约体会到了父母“空巢”之后的苦楚与不易,却也难说我们真正懂得了那些一别数载、难得团聚的“空巢老人”的复杂心情。

毕竟,游戏带来的体验与现实相比,还是浅薄了些。

反观这只青蛙,何尝不是另一种“空巢”角色?独自吃饭,独自远行,独自生活,这只蛙的日常状态,也是背井离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空巢青年”的现实写照。

他们每天随着人流上班、回家,日常饮食常靠外卖速食解决,更多的时间里形单影只,独自排解内心的孤独。

偶尔给父母打一个电话,想一吐心中的落寞和艰难,但电话接通的瞬间,心又变得坚强起来,于是在寒暄问候中,多说新成绩,少说不容易,就像游戏里青蛙寄回的照片,不时展现各种美景,让我们愉悦和安心。

两种“空巢”的孤独,凝结在掌间的屏幕上,一款游戏折射出现实人生。

(取材于文紫啸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随着高科技的突飞猛进,电子游戏已进入千家万户,继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诗歌、舞蹈、戏剧、电影之后,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九艺术。

根据最新发布的国际市场数据分析报告,2018年游戏软硬件产业收入将达1650亿至1700美元,并在2022年前达到2300亿至2350亿美元的规模。

如果预测成真,五年后的游戏软硬件产业收入将超过现今全球150个国家的GDP。

从最早的示波器乒乓游戏到后来的FC红白机、街机、PC机、智能手机,电子游戏虽然只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却势如破竹,以其独特的魔力成为了电子设备上不可或缺的一种娱乐方式。

现在,电子游戏开始向虚拟现实狂奔。

“虚拟现实”是一个技术系统,是综合了计算机图形、多媒体、传感器、人机交互、网络、立体显示以及仿真等多种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

这种新技术力求给用户带来无限接近真实的浸入式使用体验,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游戏中。

比如,在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中,玩家进入三体游戏之前,需要穿上由一个全视角显示头盔和一套感应服构成的“V装具”。

通过记录视网膜特征,感应服可以使玩家从肉体上感觉到游戏中的击打、刀刺和火烧,能产生出酷热和严寒的效果,甚至还能逼真地模拟出身体暴露在风雪中的感觉。

当虚拟现实技术日益普及之后,所有二维的屏幕都能非常轻易地被“虚拟现实”系统替代,多自由度、多感官通道融合所带来的信息刺激,将为大脑营造出极近真实的幻觉,它将可以放大并操控每一个人的情绪反应与感官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的用户不再是那个被隔离在内容之外的观看者,而是参与者、体验者,可以瞬间参与一场激烈的战争,或者踏入一片静谧的丛林,又或者站在一颗遥远荒芜的行星上。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我们可以借助技术手段模拟、仿真、复制、创造外部世界对人类感官的刺激信号时,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已经模糊,甚至真假难辨了,这时人类将更难以区分虚拟游戏与现实生活。

(取材于阿莫、骆立玛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三:对于我们的先祖来说,未来如迷雾中的山林一般,不向世人显露真容。

但如今这个时代,未来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大家看到的未来没有什么区别: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驱动之下,意识以数据的形式存在。

数字化生存的远景,意味着人类所向往的终极自由之境建筑在虚拟之上。

1969年克兰罗克教授把两部电脑连接起来,创造了名为阿帕网的互联网雏形,人类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的大迁徙便不可逆转地开始了。

数十年间,从0到1的数据洪流改变了历史的河道,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堤坝冲击得千疮百孔。

数据化是一切的归宿,沿着沟通数字化——体验数字化——肉身数字化的路径,人们最终将完成由实入虚的大迁徙。

沟通的数字化,现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实现了,我们早就习惯了在网上购物,用微信社交。

关于体验数字化,除了电子游戏的真实感和浸入感更加逼真强烈以外,还可以畅想这样的情景:人们足不出户,只要点击手机上的购物网站APP,就会身处一个可以互动的全息影像世界中,琳琅满目的商品虽非实物,但却可以看到,感知,触摸。

总之在现实世界里人类的一切真实感受,都在这个影像系统里得到了完美的模拟,甚至可以做到试吃试用。

肉身的数据化,是现实世界的尽头。

社交、购物、健康,人类的一切行为与感知都将迁移到互联网上,人类将离开肉身,进入自己所制造的虚拟世界,一去不复返。

这样一来,现实世界有可能成为虚拟世界的能源来源,就像空疏寥落的________。

数字化构筑的虚拟世界,本质上是人类现实生存的一种延伸,所以它必须遵守人类社会的普遍法则。

在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的大迁徙中,人类仍应该始终坚持用人文情怀、人文精神和人文理想来守护人的心灵,促使人性向上、崇善和求美。

(取材于马钺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旅行青蛙”游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游戏走红的原因是青蛙能够时时与玩家互动。

B . 玩家“养蛙”的情境,让人联想到父母对子女的付出。

C . 一张张美景照片是玩家想象青蛙旅行生活的唯一凭借。

D . 青蛙独自在外生活,就像“空巢青年”一样。

(2)下则对材料一中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悄无声息:“悄”的意思是“没有声音”,读音为“qiǎo”。

B . 炫目:意思是“光彩夺目”,也可写作“眩目”。

C . 并无二致:意思是“没有多大区别”,近义词是“相差无几”。

D . 寒暄的“暄”是“温暖”的意思,“寒暄”不可写成“寒喧”。

(3)请结合《论语·里仁》中“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方”这句话。

谈谈你对材料一中背井离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青年的看法。

(4)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九艺术,电子游戏已进入千家万户,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B . 从最早的示波器乒乓游戏开始,电子游戏就向虚拟现实一路狂奔,势如破竹。

C . 小说《三体》描述的玩家浸入式的使用体验,需要借助多种科学技术来实现。

D . 虚拟现实技术为人的大脑营造极近真实的幻觉,这将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困惑。

(5)材料二中关于虚拟现实技术带给玩家的体验,如果用诗句来形容,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