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及启示
——读《教学过程最优化》有感
作者单位姓名
摘要:本文介绍了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概念、评价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标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教学程序,本文还对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作了评析,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具有以下借鉴意义: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面发展、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重视教学过程中“物资、经费消耗的合理性”。
关键词: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改革
一、本书与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巴班斯基是前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院士,著名教育家、教学论专家。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教育活动、教育思想和成就的集中代表。巴班斯基自70年代初起,一直从事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他亲自参加了前苏联罗斯托夫市两所学校的教育实验,并在研究和总结学校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他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体系。
本书研究了教学过程的理论原理,论证了选择最优教学结构的标准和程序,总结了前苏联罗斯托夫地去学校在实施最优化方面的先进经验。对于形成最优化教学体系来说,本书乃是一部奠基之作。巴班斯基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系统科学方法论为指导,以教育实验为基础,吸收了教学教育理论的精华和苏联60、70年代教育改革的优秀成果,建立了现代教学论独树一帜的学派,成为苏联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进程中一个阶段性的标志。该理论对原苏联教育界有很大的影响,对中国甚至对世界教学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
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六章:(1)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概念;(2)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3)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原则;(4)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程序;(5)预防和克服学生成绩不良而采取的最优化措施;(6)对优秀学生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途径。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原理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概念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实质其实就是以最小代价取得相对最好的教学效果。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巴班斯基说,这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最一般定义。为了澄清在教学过程最优化概念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他还多次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论述。
首先,“最优化”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一个开放的概念。“最优化”它不等于“理想的”,也不同于一般所指的“最好的”。最优化是指从一定标准来看,对一定条件来说是最好的,具体地说,是指学生和教师在具体条件的制约下所能达到的最大成果,如果师生发挥了全部可能性,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成果,就可认为是实现了最优化。可见,最优化的标准是要根据各个学校、班级、教师、学生的主客观条件的变化情况逐步提高。所以,最优化不是一个绝对不变的状态,而是一个随着条件变化的动态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概念。
其次,教学反映着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辩证统一。“教学过程最优化不仅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劳动,还要求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把“最优化”理解为单指教师的工作,是片面的。
第三,“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并不是一种什么新的教学形式或教学方法,而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是解决任何教学教育任务的一定的工作方法,专门用于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在较少的时间内)以较少的精力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效果。”认真贯彻这个原则,就是要系统地全面地考虑现有的各种条件、方法,科学地而不是自发地偶然地组织最佳的教学方案。巴班斯基认为它是一种有目标的科学的控制行为,而不是具体的方法。
第四,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原则组织师生的活动时,“不单纯是提高它的效率,而且是要达到最优的,即对该条件来说是最佳的结果。”巴班斯基在这里要求把效率与效果同时加以考虑,实际上也是给教学过程最优化赋予了明确的标准,要求在一定的具体条件下,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取得质量最优良的教育效果。他认为“如果不确定最优化的标准也就不能谈什么最优值”,也就无法判定是否最优。
巴班斯基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人的劳动活动的论述,认为在师生的教学活动中也存在着社会、心理、控制三方面的因素:社会因素即教育目的和内容;心理因素即师生双方的动机、注意力、意志、情感等等;控制因素就是教师对教学的组织、方法的选择和计划的调整以及学生的自我控制。这三个方面的最佳统一,也就是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境界。换句话说,所谓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要求将社会的具体要求与师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正确的教学原则几方面结合起来,从而选择和制订最佳工作方案(即教案),并在实际中坚决而灵活地施行之,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学生是基础
巴班斯基认为,实现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必须根据系统的特点,首先是学生的状况,使教育目的、任务和内容具体化,并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只有充分地了解了学生和学生集体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展开工作,教学过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因此,巴班斯基提出,深入、系统地研究学生是实现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前提。为了对学生作比较全面和客观的研究,巴班斯基提出了“实际学习可能性”的概念,作为分析研究学生的基础。巴班斯基认为“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最大的相关,可以据此来确定教学任务,选择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按巴班斯基的说法,“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是指以个性为中介的、决定具体的个人在学习活动范围内潜在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统一。影响学生的内部条件包括:个人的学习潜能,思维、记忆等心理过程及其发展水平,各学科的知识、技能技巧、学习态度、身体健康状况等。外部条件包括:校内教师、学生集体和教学物质基础的影响、校外文化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等。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是相互制约的,教师要了解到学生学习可能性的各种成分。学生学习可能性在一定时间内有相对稳定性,但它毕竟是要发展和演变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地研究学生、积累这方面的资料,得出一些有根据的判断和鉴定,作为日常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为了对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作出较确切的评定,使事情落到实处,还要有一个可用来分析研究学习可能性诸成分特征的详细纲要,并为学习可能性主要品质的发展拟定评定的标准。根据这个纲要和评定标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平常要通过观察、谈话、分析作业试卷及有关材料,积累资料。到期末时,由班主任召集本班教师、家长代表和校医,以会议形式对全班的每个学生进行总结性的鉴定,巴班斯基称之为“教育会诊”。
在全面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教育目的和任务,选择教学内容,优选教学方法,采取合理的教学形式实行区别教学。这其中优选教学方法环节是实现最优化教学的关键所在。
(三)评价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标准
评价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标准有两条:效果标准和时间标准。也就是说,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增加负担。效果标准是指,每个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都达到他在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