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联合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创伤性骨折44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中国民间疗法
CHINA'S NATUROPATHY,Jan.2019,Vol.27 No.2中药联合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创伤性骨折44例
孙俊杰
(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人民医院,山西忻州0367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创伤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创伤性骨折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阿法骨化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联合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更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鹿瓜多肽注射液可使创伤性骨折的临床症状得以有效缓解,加速骨折愈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中医药;鹿瓜多肽注射液;阿法骨化醇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21/j.cnki.11-3555/r.2019.0231
创伤性骨折在临床上具有较高发病率,发生原因包括车祸、高处坠落、跌倒、重物砸伤等[1]。大多数创伤性骨折的创口范围大,感染发生率高,软组织损伤严重,同时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影响疾病预后[2]。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方式促进创伤性骨折的愈合,主要采取钙剂补充、提高机体对钙磷的吸收效率等方式开展对症干预,但该种方式起效速度慢,同时效果易受到个体化差异的影响,出现多种不良反应[3]。随着中医药研究不断深入,其在促进术后骨痂形成及加快骨修复方面的独特优势被逐渐发掘。本次研究旨在探讨中药联合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创伤性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20~65岁,平均(41.6±6.3)岁;骨折部位:11例胫骨骨折,15例尺桡骨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4例肱骨下端骨折,6例股骨干骨折;致伤原因:21例车祸伤,18例跌落伤,5例压砸伤。观察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22~65岁,平均(41.8±6.6)岁;骨折部位:12例胫骨骨折,15例尺桡骨骨折,7例胫腓骨骨折,5例肱骨下端骨折,5例股骨干骨折;致伤原因:20例车祸伤,19例跌落伤,5例压砸伤。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标准 骨折病情经临床X线、CT检查确诊;年龄18~65岁;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1.3 排除标准 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入组前30d应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骨折周围组织出现严重感染者;对本次研究用药过敏者;病理、陈旧和粉碎性骨折患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精神障碍患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需根据其骨折部位、骨折类型、骨折严重程度采用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包括切开复位治疗、髓内钉固定治疗、钢板内固定治疗。
2.1 对照组 采用阿法骨化醇(上海美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8541)治疗,每次0.25μg,每日2次。治疗28d。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生血中药联合鹿瓜多肽注射液进行治疗。中药组成:生黄芪、熟地黄各30g,骨碎补、当归、杜仲、川牛膝、红花、续断片、牡丹皮、醋乳香、川芎各20g,甘草片8g。水煎煮至150mL服用,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鹿瓜多肽注射液(吉林三精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8768)10mL加入250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28d。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同时通过开展随访,记录两组骨折愈合时间。
3.2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明显改善,愈合时间较同类骨折缩短超过25%,则为显
5
6中国民间疗法2019年1月第27卷第2期
中西医结合中国民间疗法 CHINA'S NATUROPATHY,Jan.2019,Vol.27 No.2 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愈合时间
较同类骨折缩短超过20%,但不足25%,则为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愈合时间较同
类骨折缩短不足20%,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VAS评分共0~10分,得分越高则疼痛越明显。中医证候积
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开展评分,评分指
标包括肢体疼痛、肿胀瘀斑、肢体活动受限、肌肉紧张、脉弦涩或细数、舌质紫红苔薄。临床症状指标包
括肿胀、疼痛、瘀斑。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00,P=0.011<0.05)。见表1。
表1 两组创伤性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观察组44 18(40.91)23(52.27)3(6.82)41(93.18)△
对照组44 10(22.73)22(50.00)12(27.27)32(72.7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VAS评分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VAS分评为(8.26±2.05)分,观察组治疗前VAS评分为(8.17±2.00)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VAS评分为(2.36±0.64)分,低于对照组的(3.79±0.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创伤性骨折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
骨折愈合时间比较(x±s)
组别例数肿胀消失
时间(d)
疼痛消失
时间(d)
瘀斑消失
时间(d)
骨折愈合
时间(周)
观察组44 19.30±2.88△19.34±4.38△23.68±5.61△7.45±1.10△对照组44 23.18±3.56 25.86±5.50 27.53±7.19 9.04±1.47
t值5.621 6.151 2.800 5.744
P值0.001 0.001 0.006 0.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创伤性骨折患者治疗后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x±s)
组别例数
肢体
疼痛
肢体
瘀斑
肢体活
动受限
肌肉
紧张
脉弦涩
或细数
舌质紫
红苔薄
观察组44 0.66±
0.28△
0.68±
0.26△
0.69±
0.17△
0.65±
0.17△
0.81±
0.19△
0.70±
0.19△
对照组44 1.63±
0.57
1.62±
0.52
1.51±
0.49
1.30±
0.51
1.44±
0.52
1.47±
0.70
t值10.132 10.725 10.487 8.020 7.548 7.042
P值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创伤性骨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局部疼痛、瘀斑形成、肿胀、肢体活动功能受限或丧失,由于创伤性骨折可能导致周围软组织出现严重损伤,同时可能引发感染的发生,因此手术治疗后有20%~40%的患者可能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有学者报道,骨折愈合情况和骨折发生部位的血液供应情况、周围应力、骨膜损伤程度、慢性疾病合并情况及年龄存在密切关系[6]。也有学者报道,术后骨质疏松是导致骨折愈合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阿法骨化醇是一种促钙磷吸收药物,可对机体内的骨质代谢水平进行调节,对骨质矿化起到促进作用,使骨吸收量得以减少[7]。但阿法骨化醇单独应用时,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可能导致胃肠道反应、肌肉酸痛、皮疹等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从中医角度来看,骨折手术后机体气血损耗,血脉离经,血瘀阻脉,从而导致气血失运,瘀血内存,则骨折难续,加之患者需长期保持卧床休养,导致瘀血内生,气血失畅,骨髓枯耗从而导致愈合难度增加。因此治疗时,需遵循健脾益气、生血散瘀的原则。本次治疗组方中黄芪健脾补中,骨碎补补肾强筋,熟地黄滋阴益肾,续断片健骨壮阳,川芎祛瘀行血,当归生血活血,杜仲补肾益肝,牡丹皮消肿散结,川牛膝壮骨祛瘀,醋乳香镇痛散结,甘草调和诸药,从而达到健脾滋肾、益气生血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骨碎补可使机体局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得到明显提高,改善骨折端缺氧缺血状态,刺激新生血管;当归提取物可使成骨细胞功能得以增强,加快骨痂局部血液循环;川芎可使组织水肿吸收得以加快,抑制炎症细胞浸润,并可促进骨细胞分化成熟。鹿瓜多肽注射液中主要成分为骨诱导多肽游离氨基酸,可使骨源性生长因子合成分泌水平得到保障,促进骨质形成,缩短骨源
6
6 中国民间疗法2019年1月第27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