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关键工位控制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制度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制度一、总则1.1 为了保证关键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事故的发生,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规范关键装置的重点部位管理制度,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涉及关键装置的单位和部门,包括但不限于石油化工、化工、能源、交通等领域的企业和机构。
1.3 关键装置的重点部位管理是指对装置中具有特殊危险性、重要性的部位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管线、仪表、安全阀等部分。
二、重点部位管理责任2.1 单位主管负责人是关键装置的重点部位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必须对重点部位管理负总责。
2.2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重点部位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检修、设备维护、设备更新等工作。
2.3 安全监督部门负责对关键装置的重点部位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对设备操作情况、设备维护情况、设备管理情况的监督。
2.4 所有从业人员都有责任参与关键装置的重点部位管理工作,严格遵守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重点部位管理制度3.1 设备管理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公司的规章制度,制定关键装置的重点部位管理制度,确保其严格执行。
3.2 重点部位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定期检修制度、设备维护制度、设备更新制度、设备报废制度等。
3.3 重点部位管理制度必须与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相配合,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3.4 安全监督部门应对重点部位管理制度进行定期检查,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及时纠正。
四、关键装置的重点部位管理流程4.1 设备管理部门应按照规定制定重点部位管理计划,明确重点管理部位的名称、性质、位置、管理责任人、维护周期等信息,并上报至单位主管负责人审批。
4.2 设备管理部门应按照管理计划的要求,组织进行设备的定期检修、维护和更新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4.3 安全监督部门应按照规定对设备的管理计划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4.4 设备管理部门应将设备的维护记录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归档,建立设备档案,并定期进行查阅和总结。
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模版
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法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指在生产、工程、交通、能源等领域中,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的设施、装置和部位。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
第二章安全责任第四条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的安全责任由设备、装置或部位的管理者承担。
第五条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的管理者应当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
第六条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的管理者应当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和任务,并进行落实。
第七条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的管理者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三章安全保障第八条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应当配备先进的安全监控设备,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和周边环境。
第九条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应当设立安全保卫机构,建立严格的出入管理制度,防止未经授权人员进入。
第十条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应当建立完善的防火、防爆、防破坏等安全制度和措施,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第十一条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随时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准备。
第十二条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应当配备专业的安全人员,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巡逻,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第十三条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信息报告机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确保信息畅通。
第十四条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做好安全风险的交流和共享。
第四章安全监督第十五条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的管理者应当接受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督和检查,积极配合相关工作。
第十六条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的管理者应当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改进安全管理措施。
第十七条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的管理者应当对安全监督部门提出的安全整改要求积极响应,并及时整改完善。
第十八条安全监督部门应当加强与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者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安全管理情况。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制度(2篇)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制度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管理制度是指在某个机构、组织或者企业中,对其设备、设施、行政区域等关键部分进行管理的制度。
这些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往往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地位,一旦发生问题或者安全事故,会对整个机构或者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为了确保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安全和可靠运行,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定义在确定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之前,需要对机构、组织或者企业的运营流程和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并进行合理的归类和划分。
关键装置是指在机构、组织或者企业运营过程中,直接关系到生产、工艺、安全等方面,一旦失效或者发生故障,会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或者安全运行的装置。
重点部位是指在机构、组织或者企业的行政和运营区域中,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区域,包括办公区、生产区、仓储区等。
二、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管理制度的内容1. 指定管理责任人:制定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管理制度时,需要明确每个装置或者区域的负责人,负责具体的设备、设施或者区域的管理和运行。
管理责任人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并对设备的维护和安全有足够的重视。
2. 完善的管理程序:建立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管理程序,包括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保险等方面的工作流程和要求。
在制度中明确每个环节的具体步骤和标准,确保装置和部位的操作符合规范和安全要求。
3. 健全的维护和保养制度: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维护和保养是确保其持续运行的关键环节。
制定健全的维护和保养制度,包括定期检查、清洁、润滑、更换损坏部件等。
同时,制定维护和保养记录,随时了解装置和部位的运行状态。
4. 及时的故障排查和处理:对于发生故障的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要及时排查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在制度中明确故障排查的流程和要求,确保故障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避免事故发生。
5. 完善的安全措施和防范措施: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在运行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和防范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关于加强办公环境管理的通知
关于加强办公环境管理的通知尊敬的全体员工:为营造舒适、高效的办公氛围,提升公司整体形象,现就加强办公环境管理事宜通知如下:整洁有序的工位布置每位员工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工位环境。
请保持桌面整洁,避免堆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
文件资料应分类存放,重要文件须妥善保管。
个人物品请收纳到抽屉或储物柜中,不要随意摆放。
电脑屏幕和键盘要定期清洁,保持干净卫生。
下班时请将座椅推入桌下,营造整齐划一的视觉效果。
良好的工位管理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给客户和访客留下专业、有序的印象。
让我们共同维护整洁的办公环境,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空间。
公共区域的使用规范公共区域是我们共同使用的场所,需要每个人的共同维护。
会议室使用后,请将桌椅恢复原位,擦拭白板,带走个人物品。
茶水间要保持清洁,使用后及时清洗杯具,不要留下食物残渣。
打印复印区要随手整理纸张,及时清理废纸篓。
走廊和楼梯间不得堆放杂物,保持通道畅通。
我们应当培养主人翁意识,主动维护公共环境。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报告,共同营造整洁、舒适的公共空间。
绿色办公理念的践行倡导绿色办公,不仅能降低运营成本,还能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请大家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长时间离开工位要关闭电脑显示器。
空调使用应当适度,夏季温度不低于26度,冬季不高于20度。
提倡无纸化办公,非必要文件尽量采用电子版。
打印时注意双面使用,废纸可回收利用。
绿色办公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共同打造节能环保的办公环境。
办公设备的规范使用办公设备是公司的重要资产,也是我们日常工作的必需品。
使用打印机时,请先确认打印设置,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复印机使用后要及时关闭,投影仪使用完毕要冷却后再关机。
个人电脑要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定期清理垃圾文件。
公共电话使用后要放回原处,保持话筒整洁。
爱护公司财产是每个员工应尽的责任。
如发现设备故障,请及时报修,不要擅自处理。
让我们共同维护办公设备的正常运转。
办公安全的注意事项安全是办公环境管理的重中之重。
各单位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职责和要求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职责
为加强对我厂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特对各分管负责单位的职责进行进一步的明确:
一、工艺、技术、机动、安全、仪表、电气等单位的安全要求:
1)各项工艺操作指标符合操作规程、工艺指标的要求;
2)各种动、静设备、设施、附件达到安全标准,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其安全附件应齐全好用,关键设备实行特护管理。
3)仪表管理符合制度要求,严格执行仪表联锁管理规定。
4)各类安全设施、消防设施齐全、灵敏、完好,符合有关规程和规定的要求,消防道路畅通。
5)每月组织一次安全检查。
二、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管理要求:
1)确认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危险点,绘制出危险点分布图,明确安全责任人;2)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及时整改或采取有效防范措施;3)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设置专职安全技术人员;
4)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
三、班组安全管理要求:
1)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
2)严格遵守工艺、操作、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
3)按巡回检查制度定期对安全设施、危险点进行安全检查;
4)及时报告危险情况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重点工位人员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制度目的为加强重点工位人员的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防止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重点工位人员定义本制度所称重点工位人员,是指在生产线、关键岗位或特殊工种中,因工作性质、操作技能、设备维护等因素,对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具有较大影响的人员。
三、重点工位人员范围1. 生产线上的关键岗位操作人员;2. 特殊工种的操作人员,如电工、焊工、起重工等;3. 设备维护、保养人员;4. 质量检验人员;5. 安全管理人员。
四、管理制度及流程1. 培训与考核(1)对新入职的重点工位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使其了解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
(2)定期对重点工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对重点工位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应急处理能力等。
2. 管理职责(1)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重点工位人员的管理工作,确保人员培训和考核的落实。
(2)班组长:负责本班组重点工位人员的日常管理,确保人员遵守操作规程、安全规定。
(3)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对重点工位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进行监督。
3. 信息记录与反馈(1)建立重点工位人员档案,记录其培训、考核、奖惩等信息。
(2)定期对重点工位人员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4. 安全监督与检查(1)定期对重点工位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2)对重点工位人员的违规操作行为进行纠正,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5. 事故处理与报告(1)发生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救援。
(2)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查明责任,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五、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管理制度及流程的执行,旨在确保重点工位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保障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制度范本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制度范本一、概述为了确保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运行,加强对其管理,制定本管理制度,以规范管理流程、明确责任分工,保障装置和部位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
三、管理要求1.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工作任务。
2. 制定并落实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应急预案,进行定期演练,并按照演练结果不断完善。
3. 定期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巡视,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预防措施。
4. 各相关部门要建立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档案,包括设备资料、维修记录、巡检记录等,以便日常管理和随时查阅。
5. 严格执行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操作规程,禁止私自修改或拆解关键设备。
6. 进行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其设备运行正常,安全可靠。
7. 设立专门的安监岗位,负责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日常安全监控和记录,及时上报异常情况。
8.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掌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操作要领和安全知识。
9. 对新进入的从业人员进行入职培训和安全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关的安全操作能力。
10.与外部单位进行必要的沟通和合作,建立安全联络机制,共同做好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工作。
11.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提高管理水平。
四、责任分工1. 公司领导负责全面组织、协调、监督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工作。
2. 安监岗位负责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日常安全监控和记录工作,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3. 各部门负责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开展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工作落实。
4. 从业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践行安全文化,共同维护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
五、处罚措施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严格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罚,视情况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职、解聘等处理。
六、附则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需要修订,将进行及时调整并重新发布。
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
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公司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确保公司生产安全、稳定、正常有序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
三、职责(一)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所在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制度的贯彻实施。
(二)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的操作人员及其他单位的有关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
(三)公司对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实行安全承包责任制。
关键装置承包人:总经理,重点部位承包人:生产部长。
四、工作程序(一)公司管理人员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1、安全部负责制定本公司管理人员定点承包的安全管理机制,承包人对所负责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负有安全监督与指导责任。
具体内容如下:(1)承包人员人员安全承包点实现安全生产;(2)监督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的执行和落实;(3)定期检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隐患;(4)督促隐患整改;(5)监督事故按四不放过”原则的落实;(6)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
2、承包人至少每月到承包点进行一次安全活动,其活动形式包括参加基层班组安全活动、安全检查、督促整改事故隐患、安全工作指示等,保留活动记录。
3、安全部按照《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每季度对承包人进行考核。
(二)操作人员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1、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
2、操作人员应定期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进行巡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处理。
3、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章操作。
4、操作人员应积极参加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相关部门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1、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2、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处理。
3、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监控,确保装置安全稳定运行。
单位公司企业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
单位公司企业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了保障单位公司企业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提高各个职责部门对安全管理的领导能力和监督能力,特制订此安全管理制度。
2.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二、安全管理职责1.单位公司企业应设立安全生产部门,负责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工作。
2.安全生产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做好日常的安全巡视、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
3.分管领导应牵头召开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会议,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部署,并督促相关部门限期整改。
4.各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自身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相关工作任务的完成。
三、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1.重点部位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仓库、办公楼等。
必须设置专人负责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工作。
2.重点部位的安全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管理知识,并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
3.重点部位必须定期进行安全自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并记录相关情况。
4.重点部位必须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有效性。
四、关键装置的安全管理1.关键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发电机组、锅炉、压力容器等。
必须设置专人负责关键装置的安全管理工作。
2.关键装置的安全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资质和操作经验,并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
3.关键装置必须建立健全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
4.关键装置必须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设备的故障和隐患。
5.关键装置必须备有相关的安全设施,如防爆设备、排气设备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五、事故应急管理1.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必须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和培训。
2.发生事故时,必须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和抢救工作。
3.涉及人员伤亡的事故必须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为了加强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制订并严格执行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所有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仓库、办公楼等。
三、管理目标:1. 提高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2. 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营造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
四、责任分工:1. 企业高层负责总体安全管理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2. 每个部门负责本部门内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3. 所有员工都有安全管理的责任,要积极参与安全培训和演习。
五、安全管理制度:1. 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维护和运行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规范。
2. 加强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日常巡检,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3. 健全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确保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
4. 制定相关设备和设施的操作规程,实施岗位培训和技能考核。
5. 定期组织安全演习和应急演练,检验和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6. 实施严格的进出管理制度,确保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安全性。
7. 加强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环境保护工作,确保符合环保法规要求。
8. 建立健全事故报告和事故处理制度,及时处置各类事故,减少事故损失。
9. 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纠正和改进存在的安全问题。
10.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
六、奖惩措施:1. 对于妨碍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安全管理的行为,将依法追究责任。
2. 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突出的个人和部门,将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公司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
公司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一、概述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对于公司的正常运营和业务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公司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人身安全,制定公司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规定操作流程,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有效防范和应对安全风险和突发事件。
二、责任分工1.公司领导班子应建立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明确安全工作责任,并提供必要的安全投入。
2.安全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进行安全评估,定期检查、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
3.相关部门要落实具体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监测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运行情况,并及时上报安全风险。
1.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安全标准:制定明确的安全标准,包括设备设计、安装、维护和操作等方面,确保符合国家安全规定和标准。
2.安全检查和监控:定期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进行安全检查和监控,包括设备状态、操作流程和应急设备运行情况等方面,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3.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制定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演练、人员疏散和事故处置等方面,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
4.安全培训教育:定期组织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安全培训教育,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置指南和安全知识等方面,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5.安全设施管理:保养和维护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所涉及的安全设施,包括安全防护设备、警示标识和消防设备等方面,确保其完好有效。
6.事故统计和报告:对发生的事故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提供有效的事故处理经验和建议。
四、应急处理措施1.发生突发事件时,应立即进行报警,并按照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安全疏散和事故处置。
2.制定应急处置流程和工作指引,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行动,确保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3.对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改,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制度范文(2篇)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维护单位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的安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单位,在管理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
第三条关键装置指的是具有较大安全风险、后果严重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核电站、石油化工装置、天然气输送管道等。
第四条重点部位是指关键装置内部的各个部位,包括但不限于控制室、操作层、关键设备等。
第五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以安全为首要目标,遵循“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第六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应依法、科学、规范、协调进行,建立健全相应的责任体系、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第七条建立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制度需要全员参与,强调各级领导的重要作用,注重人员培训和监督检查。
第八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应与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
第二章管理责任第九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工作,明确管理责任,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第十条上级领导要指导、支持和监督下级单位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第十一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工作由专门负责的人员组成管理团队,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专业性。
第十二条管理团队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及时了解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更新,保证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第十三条管理团队要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管理制度、编制管理规程、建立管理档案等,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四条管理团队要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养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
第十五条管理团队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第三章管理制度第十六条管理制度是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的基础,包括手册、操作规程、工作流程等。
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管理制度范文(3篇)
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和背景为了加强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管理,确保生产安全和保护环境,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管理。
三、定义1.关键装置:指对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或系统。
2.重点部位:指对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或场所。
四、责任和职责1.公司领导:负责整体安全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管理。
2.管理人员:负责具体的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日常巡查、维护保养和隐患排查等。
3.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及时报告异常情况,并参与隐患排查和整改。
五、管理要求1.安全措施:对每个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实施必要的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示标识、防护设施和应急措施等。
2.定期检查:每个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3.维护保养: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
4.培训教育: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和技能。
5.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应对。
6.隐患排查和整改:定期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进行隐患排查,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
7.报告和记录: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管理工作的各项情况要进行记录并报告相关部门。
六、管理流程1.制定管理计划: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管理计划。
2.安全措施实施:按照管理计划,对每个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实施必要的安全措施。
3.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按照管理计划,对每个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
4.培训教育:定期组织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
5.隐患排查和整改:定期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进行隐患排查,并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
6.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事故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和培训。
关键工位管理制度
关键工位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确保生产有序进行,保证产品质量,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结合生产车间实际情况,跟踪制程过程操作并查明和注意可能偏离关键限值的趋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加工调整。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关键控制点的监控。
3、管理制度关键工位作业员遵从厂纪厂规,服从上级领导安排。
4、监控精确的监控说明一个关键控制点什么时候失控,当一个关键限值受影响时,采取纠正行动,来确定问题需要纠正的范围。
可以通过查看监控记录是否符合关键限值来确定。
4.1 监控计划监控计划包括四个部分:(1)监控对象:通过观察和测量来评估关键控制点是在关键限值内操作的。
(2)监控方法:采用数量的关键限值或观察方法进行监控,监控方法要迅速和准确。
(3)监控频率:可以是连续的或间断的。
(4)监控人员:需受过培训,方可以进行具体监控工作。
4.2 监控对象测量产品或制程产品的特性,以确定是否符合关键限值。
4.3 监控方法通常采用设备测量数值的方法用来提供快速结果,没有时间去做的分析实验,因为关键限值的偏差必须要快速地判定,以确保产品在发货之前已始采取适当的纠偏行动。
4.4 监控频率监控可以是连续的或非连续的,如果可能应该连续监控。
定期观察这些连续记录,必要时采取措施,这也是监控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发现偏离关键限值时,检查间隔的时间长度将直接影响到返工和产品损失的数量。
在所有情况下,检查必须及时进行以确保不正常产品在交付前被分离出来。
4.5 监控人员实施一个关键工位计划时,明确监控责任是一个人重要的考虑因素,被分配进行关键控制点监控的人员可以是:(1)生产技术员。
(2)生产工人。
(3)监督员。
(4)质检员。
由生产技术人员和监督员进行监控能连续观察产品和设备,能容易地从一般情况中发现发生的变化。
负责监控关键控制点的人员必须:(1)每月接受关键控制点监控技术的培训,线长合理安排人员培训,做到每个关键工位有人代替。
(2)理解关键控制点监控的重要性,加强员工管控意识。
关键工位管理制度
关键工位管理制度关键工位是指对企业关键业务具有重要影响的工作岗位。
由于其具有重要性和特殊性,需要对关键工位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保障企业运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制度旨在规范和完善关键工位的管理,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以确保企业关键业务的顺利开展。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的关键工位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质量控制、安全生产等关键业务的工作岗位。
三、主要内容1. 关键工位定义关键工位是指对企业关键业务具有重要影响的工作岗位,如生产线的主要操作岗位、质量控制岗位、安全管理岗位等。
2. 关键工位设置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关键工位,根据工作内容和特殊性对工位进行分类,并明确工位的职责和权限。
3. 关键工位管理人员企业应指定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对关键工位进行管理和监督,包括但不限于岗位设置、人员培训、日常监督等工作。
4. 关键工位管理流程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关键工位管理流程,包括但不限于关键工位设置流程、申请审批流程、人员培训流程、问题处理流程等。
5. 关键工位管理标准和要求企业应建立关键工位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工位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规定、质量控制标准等,确保每个关键工位的操作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6. 关键工位管理的监督与评估企业应建立关键工位管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关键工位进行评估,对工作绩效和安全风险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7. 关键工位管理的责任与权利企业应明确相关责任人对关键工位的责任和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关键工位主管、操作人员、安全监管人员等。
8. 关键工位管理的培训与考核企业应对关键工位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有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并安全地操作关键工位。
四、关键工位管理的重要性1. 提高生产效率良好的关键工位管理制度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因人为原因导致的停工和故障,确保生产线的稳定运行。
2. 保障产品质量关键工位操作人员在操作工位时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进行操作,能够保障产品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工厂重点工位管理制度范本
工厂重点工位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生产秩序,保证各项生产正常运作,持续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本公司的发展,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红冲车间、仪表车间、数控车间、抛光车间和组装车间全体员工。
第二章重点工位管理第三条重点工位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安全具有关键影响的工位。
各部门应对重点工位进行明确标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四条各部门负责人应对重点工位员工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具备所需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规程。
第五条重点工位员工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到标准化作业,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第六条重点工位应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符合公司规定的质量标准。
对于不合格品,应立即停工处理,并及时报告上级管理人员。
第七条重点工位员工应定期进行技能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员工,应进行再次培训,直至达到规定的技能要求。
第八条重点工位应实行定期的安全检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第九条各部门负责人应定期对重点工位进行现场检查,了解生产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十条重点工位员工应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与同事和上级管理人员沟通,共同解决。
第三章奖惩制度第十一条对于遵守本制度,表现优秀的重点工位员工,公司应给予适当的奖励。
第十二条对于违反本制度,造成质量事故、安全事故或影响生产效率的重点工位员工,公司应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四章附则第十三条本制度由公司管理层负责解释和执行。
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第十五条本制度如有变更,公司管理层应及时通知全体员工。
通过以上制度,我们希望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重点工位管理制度,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的安全,促进公司的发展。
关键点控制管理制度
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1 .目的为加强对质量关键控制点的管理,使所要控制的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以确保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适用于公司对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
3.职责3.1.生产技术部负责关键控制点的管理,编制工艺说明书、安全操作规程等关键控制点管理文件。
3.2.质量部负责为关键控制点编制作业指导书、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3. 3. 生产车间负责按关键控制点文件的规定具体组织实施。
4.工作程序4.1.关键控制点的设点原则4.1.1.工艺文件有特殊要求,对下道工序的加工、操作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4. 1. 2.内外部质量信息反馈中出现质量问题较多的薄弱环节。
4. 2.关键控制点涉及的控制文件4. 2. 1.1艺说明书;4. 2. 2.作业指导书;4. 2. 3.关键控制点安全操作规程;4. 2. 4.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4. 2.5.关键控制点的各种控制文件分别由技术部、质量部负责编制并Communist Party Member Zhuang Shaozhen (Nanxun people) that the new Department to send back working the Lake, served as captain of the County* s political team. Party people such as Wang Huapeng, transferred from the administrative team, Zhejiang Province, Wujiang County politicalteam, active in the anti-Japanese activities, political team as z/small 经其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4. 3.关键控制点人员职责分工参与关键控制点日常工作的人员主要有:操作者、质检员、机修员、组长、车间主任,其职责分工如下:操作者一一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本工序质量控制方法;明确控制RI标,正确删量,认真自检,自做标记并按规定填写原始记录;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发现工序异常,迅速向质管人员报告,请有关部门采取纠正措施。
关键岗位及电气、机械等设备操作牌管理制度
关键岗位及电气、机械等设备操作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企业内关键岗位及电气、机械等设备的操作管理,确保人员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在此订立了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全部关键岗位及涉及电气、机械等设备操作的人员,包含但不限于生产工人、机械操作人员、维护和修理人员等。
第二章管理标准第一节关键岗位管理1.确定关键岗位:企业内全部关键岗位将依照人员安全和设备操作的紧要性进行评估和确定,包含但不限于高空作业、爆炸不安全区域、高温区域、有毒有害物品操作区域等。
2.岗位操作牌制作:对于关键岗位,应制作相应的岗位操作牌,明确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应急措施,并将其张贴在指定位置。
3.岗位操作培训:岗位操作牌所涉及的人员必需经过专业培训,并参加相关资格考核,合格后才略进行岗位操作。
4.作业人员签名确认:作业人员在进行岗位操作之前,必需在对应的岗位操作牌上签名确认,确保操作人员对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的了解,并乐意承当相应的责任。
第二节电气设备操作牌管理1.设备操作牌制作:对于涉及电气设备的操作岗位,应制作相应的设备操作牌,明确设备操作流程、安全措施以及应急处理方法,并将其张贴在指定位置。
2.操作人员的资质要求:进行电气设备操作的人员必需具备相应的电气设备操作资质,包含但不限于相关证书或培训合格证明,确保其具备充分的操作技能和知识。
3.定期检查和更新:每个电气设备操作牌应定期检查和更新,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责任制度:电气设备的操作牌上应明确操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包含设备操作时的安全责任、设备故障的及时报告和排出责任等。
第三节机械设备操作牌管理1.设备操作牌制作:对于涉及机械设备的操作岗位,应制作相应的设备操作牌,明确设备操作流程、安全措施以及应急处理方法,并将其张贴在指定位置。
2.操作人员的资质要求:进行机械设备操作的人员必需具备相应的机械设备操作资质,包含但不限于相关证书或培训合格证明,确保其具备充分的操作技能和知识。
企业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制度
1.目的:为加强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管,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本单位的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
3.职责:3.1综合管理部对单位的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负全面领导责任。
3.2各部门责任人负责对本部门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安全负责。
3.3EHS部负责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负责。
3.4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本单位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台帐,定期进行检测。
4.内容:4.1对生产中的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实行部门(车间)自理,现场要设置“承包责任牌”。
4.2各部门(车间)对所负责的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负有安全监督和指导责任,具体内容包括:4.2.1指导承包点实现安全生产;4.2.2监督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的执行和落实;4.2.3定期检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4.2.4督促隐患整改;4.2.5监督事故“四不放过”原则的落实;4.2.6建立安全检查书面报告,每月底将承包点情况上报公司综合管理部。
4.2.7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
4.3使用部门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应急预案演练。
4.4每季度组织操作、检修、仪表、电气等工作人员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正确识别和及时处理各种异常现象及事故。
4.5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设备管理严格执行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等公司相关的规章制度,实行“三定”管理。
4.6每季度组织操作、检修、仪表、电气等工作人员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正确识别和及时处理各种异常现象及事故。
5.日常管理:5.1各部门(车间)要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时报告问题和隐患。
5.2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至少每季一次组织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5.3关键装置及重点岗位实行领导联系点制度,联系人应每月至少到联系点进行一次安全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过程中关键工位质量控制建议
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对关键工位的控制不到位,由于现在生产是计件方式,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对本工位的产品质量意识差。
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些各种问题,既影响生产进度又影响产品的质量。
现建议如下:
1.加强对班组长对产品的工艺流程的了解。
使班组长对各工位生产要求;
2.各对班组长在按排产生产时,要求对员工进行本工位的说明操作要求;
3.各对班组长及品管巡检对工位进行巡查询;
4.当出现异常时正视问题,当问题出现时应以先解决问题再对造成问题的
原因进行分析和责任的划分。
5.树立生产管理人员对产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意识及责任,不要忽视问题。
不要对品管员提出的问题产生抗拒感。
6.我们生产的产品是机械产品,车间生产是装配,在生产过程中会存在各
种问题班组长要学会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