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Excel中的数据计算——公式》教学设计方案

《Excel中的数据计算——公式》教学设计方案

《Excel中的数据计算——公式》教学设计方案《《Excel中的数据计算——公式》教学设计方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主题介绍学习主题名称:Excel中的数据计算——公式主题内容简介:该课程选自高一级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技术(必修))课本的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中的3.2《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的教学内容来制作成微课来进行教学。

在本微课程中将引导学生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统计,指导学生为需要统计的数据编写公式,让计算机自动计算出数据,在本微课程中学生将通过学习和动手尝试,让编写的公式能够自动计算出结果,并且能把编写的公式应用到其他的记录中,让所有的记录都能自动计算出结果,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学习兴趣,为下课程的利用函数计算数据打出好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学习目标分析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Excel中利用公式计算的操作步骤。

2) 知道编辑公式时应该用单元格名称代替单元格数据参与计算。

3) 知道单元格名称是用该单元格的所在列与所在行来表示。

4) 知道Excel中怎么复制公式。

5) 知道复制公式后,应该检验复制的公式是否正确。

2. 过程与方法1) 能够编辑公式计算出数据。

2) 能够利用填充柄复制出公式。

3) 懂得怎样检验复制的公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对表格中总分成绩的计算,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学情分析前需知识掌握情况:高一级的学生喜欢新、奇、特的事物,接受能力也较强,但Excel中的数据统计比较单调、无趣,特别是利用公式计算数据,需要学生动脑编写公式才能让计算机自动计算出数据,因而一些学生不喜欢,产生抵触情绪。

对微课的认识:学生此前接触微课较少,对微课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方式了解不多,但大部分学生对微课的教学方式感兴趣,表示愿意通过自主学习微课来提高操作能力。

大部分学生对微课的教学方式感兴趣,表示愿意通过自主学习微课来提高Excel编辑公式的操作技能技巧。

使用公式计算教学设计

使用公式计算教学设计

宁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第一节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设计青铜峡市邵岗中学徐建福宁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第一节《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一)对应教材:宁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章第一节《使用公式计算数据》。

(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从内容:使用公式计算数据Excel具有强大的数据计算和统计功能, 也本册中重点内容,本节内容是在 Excel 中可以使用公式进行各种数据的统计分析,是处理数据最基本方法,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为下一节函数命令的使用来处理数据的打下一个坚实基础,以便学生为以后的内容更好地学习。

(三)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从思维发展特点上看,已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观察、模仿操作完成练习。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单元格,单元格地址、在单元格输入的数据类型以及输入数据时使用“填充柄”的使用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方法,但是灵活运用学过的方法迁移到分析问题的具体应用当中,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这方面应注意引导。

教学中,使用公式计算数据,这部分内容的操作比较难,初中学生不易掌握,本节课要注重示范操作,让学生模仿练习,总结出输入公式的步骤,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公式计算数据的操作方法。

2、教材内容的处理:依据课标要求,本节是”做一做”引导学生学习Excel中使用公式的方法,然后再以”小博士”作为使用公式的的知识补充,让学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学会在Excel中使用公式计算数据的方法.这样也就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学习基础: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单元格,单元格地址、在单元格输入的数据类型以及输入数据时使用“填充柄”的使用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方法,但是灵活运用学过的方法迁移到分析问题的具体应用当中,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这方面应注意引导。

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数据处理——Excel 2010第6课使用公式计算数据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excel计算数据中公式的使用2、掌握公式的输入步骤,自主编辑公式并会运用3、希望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教学重、难点:1、公式的概念和与算式的区别2、编辑公式时的输入步骤3、自主编辑公式并运用教法、学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认知操作一.提问与引入:1.怎样计算算式2.计算器的使用二.新知:1、Excel中的公式概念和组成在Excel中,对数据进行运算的算式就称为“公式”。

(1)公式以“ = ”开头,可以包含数值、运算符、函数、单元格地址等;(2)输入公式时,所有参与运算的数值和符号都必须是英文半角字符;(3)通常情况下,不会输入“ =(11+5)*6.5/2 ”这样全部由具体数字组成的式子,而是在公式中引用单元格地址。

2、Excel中的公式的输入可以直接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但是因为公式一般比较复杂,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因此通常在编辑栏中输入和编辑公式。

输入一个公式的基本步骤:(1)选中要输入公式的单元格;(2)输入公式标志“ = ”;(3)依次输入组成公式的数据及运算符,单元格地址可以直接单击该单元格;(4)单击编辑栏左侧工具按钮中的√或敲回车键确认公式输入,当前单元格中会显示出计算结果。

三、学生练习:启动Excel电子表格打开“练习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文件a.用公式计算算式b.用公式练习综合评价——求和、求平均值c.用公式计算世界杯积分表——根据题意自主编辑公式d.用填充柄填充四、教师巡视讲解五.保存文件,关闭Excel,提交作业六.学习评价教学后记:可采用用公式与不用公式的不同速度来对比教学。

教学设计——使用公式计算数据

教学设计——使用公式计算数据
1、公式的概念
2、在电子表格中公式的组成元素、组成公式的格式
3、使用电子表格计算数据时的具体操作步骤。具体包括计算各科成绩的总分、平均分和折算总分。(本节课以“综合评分工作表”和“八(1)班学生必修课成绩”两张表中的数据为数据源。)
4、使用电子表格中用公式方便、快捷的计算数据。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上课时的观察和体会,对学生的情况做了一下简单的分析:
之前一起用电子表格的公式计算了“综合评分”表中的基础评分。这节课一起来看怎样用电子表格的公式计算平均分。方法和我们上节课的方法是一样。分别让各个小组代表把自己小组得出来的答案以及过程一一比较。
分发“综合评分”工作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0
书中第54页其他计算
课堂练习:做一做计算八(1)班学生必修课成绩的折算总分
有些同学可能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如果修改了某单元格中的数据时候那么用公式计算出的结果会随之改变。这就是电子表格中强大的自动计算功能。
间接回答为什么会使用单元格地 址 的 引用。扩展新词:相对引用
4
第一学时小结
我们利用这节课知道了电子表格中的公式、以及公式的组成,并结合书完成了一个做一做任务。这和我们数学中的公式计
总结时根据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情况和完
5
算数据的思路是一样的, 但是表示的方法和工具不一样。
成练习的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学生们的解决方法。
课后练习和预习
1
第二学时:
围绕问题
内容讲述教学作用备注时间(分钟)
课程引入
主要是对上节的提示和补充
5
书中第52页求平均数计算
分小组做一做:在“八(1)班学生信息”工作簿的“综合评分”工作表中,计算所有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成绩、必修成绩、选修成绩这4项的平均分。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设计公式,函数的使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设计公式,函数的使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设计公式,函数的使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Excel软件的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公式与函数的基础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公式和函数的概念、运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使用常见函数(如SUM、AVERAGE、COUNT等)以及编辑和填充公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公式和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在Excel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公式进行简单数据计算,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3. 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公式中的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以及函数的嵌套使用。

重点:掌握公式和函数的基本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教学PPT。

2. 学具:学生用计算机、Excel软件、练习数据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班级成绩统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

2. 知识讲解:1) 概述公式和函数的概念。

2) 介绍公式中的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

3) 讲解常用函数(SUM、AVERAGE、COUNT等)的使用方法。

3. 实例演示:1) 使用公式计算班级总分。

2) 使用函数计算班级平均分。

3) 利用函数进行数据筛选和排序。

4. 随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班级成绩统计表的计算。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公式与函数的概念2. 公式的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3. 常用函数:SUM、AVERAGE、COUNT4. 实际应用案例七、作业设计姓名数学语文英语小明 90 85 95小红 80 90 85小李 95 80 902. 答案:总分:SUM(数学:英语)平均分:AVERAGE(数学:英语)最高分:MAX(数学:英语)最低分:MIN(数学:英语)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公式和函数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用公式处理表格数据》教学设计

《用公式处理表格数据》教学设计

《用公式处理表格数据》教学设计内容来源:河南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材(2021版)主题:用公式处理表格数据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相关要求:理解表格在排版和数据统计计算方面的作用,能分析生活实例中表格的不同功能。

能应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的简单统计、计算与直观表达。

二、教材分析第一节已经对电子表格进行了简单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功能。

本节是第二章《电子表格数据的处理》第二节,主要是利用公式可以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常见的求和、求平均值等运算。

本节旨在让学生通过完成体质健康表的设计、数据统计和条件格式的设置,掌握电子表格软件中公式的使用,理解电子表格软件中使用公式的作用,为下一节学习使用函数处理表格数据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本节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对电子表格软件已经有了一定基础,通过第一节的学习也掌握了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不仅了解到表格中常用的基本概念,也学会了如何创建表结构,如何收集录入数据等,但因学生程度不一,对于录入数据速度上有明显差别。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中自动填充功能,方便快速填充数据。

同时在本节中,了解计算机中常用的运算符,能使用公式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最后学会利用条件格式设置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突出显示想要了解的数据,体验表格功能的强大。

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和探究能力。

四、学习目标1.通过微课自主操作,掌握设置表格标题的方法,完善工作表结构。

2.通过教师讲解,能掌握自动填充功能的使用。

3.通过自主阅读,教师演示,了解运算符和单元格引用,学会使用公式处理表格数据。

4.通过合作探究、观看微课,说出使用使用条件格式设置数据格式的方法。

五、评价任务1.利用插入行,合并单元格操作,正确输入表格标题。

2.给表格数据添加序号,能利用自动填充更方便、快速的完成。

3.正确认识运算符并利用公式计算出表格数据,结合“自动填充”功能理解单元格的不同引用方法。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宁夏版模块4《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第4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知识点在这一模块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是宁夏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第一课时内容。

是整章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重点、难点之一。

利用Excel进行数据运算、加工、分析和管理,首先必须掌握的就是Excel中的公式,所以公式与函数的重要性不言而寓。

同时,学生通过数据的运算与加工的实践操作,能够充分体会到Excel在处理和加工数据上的巨大优越性,懂得电子表格软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数据的计算、处理与统计功能上,而不是形式上的表格。

二、学情分析:课程授课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少,计算机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接受知识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强,不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没让他们在课堂上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公式的概念、格式、各种运算符号,学会使用Excel中的公式进行数据运算,了解公式的不同应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究小小会计师工资的合计活动,小组合作等形式下运用Excel分析填充柄的作用,体验到了知识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利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能够灵活地运用公式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运算,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和尝试,体现出“信息技术的学习是一个充满体验、充满探究、充满创造、充满实践的过程。

四、教学重点:在编辑栏中输入公式的方法教学难点:公式运算符和运算顺序,公式的概念、组成,相对引用、绝对引用。

五、教法选择: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操作能力的重要学科,本节对于公式的概念、组成、主要采用讲授、讨论、师生互动等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公式的格式和各种运算符号,可以多与数学中的表示方法进行类比,比如乘号、除号和指数。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之《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摘要本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初中数学《使用公式计算数据》这一知识点展开,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与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公式计算数据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形象的案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关键词:公式计算;数据分析;逻辑思维;合作学习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公式的定义和含义;(2)掌握使用公式计算数据的方法;(3)理解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使用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使用公式计算数据的方法。

2.难点:学生理解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及过程:1.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2.教学过程:(1)导入与引入(10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并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与合作(35分钟)a)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一组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并思考如何使用公式计算这组数据。

b)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归纳出使用公式计算数据的规律。

c)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对归纳的规律进行讨论和修正,形成最终结果。

(3)展示与讲解(20分钟)a)学生代表小组进行展示,介绍使用公式计算数据的方法和应用情况。

b)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公式的含义和应用。

(4)练习与巩固(25分钟)a)学生进行个体练习,根据给定问题使用公式计算数据。

b)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和讨论,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c)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用公式计算教学设计 excel公式计算

用公式计算教学设计 excel公式计算

excel公式计算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第9课用公式计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excel数据统计的第一课,也是excel中计算的最基本的方法。

学生已有的认知是数学公式,得到一个统计用的公式并不难,而对于Excel中的公式,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尤其是公式的使用规则,往往由于理解不清而造成操作的错误。

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从概念上理解excel公式及其操作要点,一是以“=”开头,二是计算时要使用单元格地址。

掌握了这两点之后,再通过实际的运用,体会公式的自动填充带来的高效率,以及利用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可随着源数据的变化而自动地进行重新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 理解什么是Excel中的公式,掌握excel公式的使用方法; 2. 能够在excel中根据实际需要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3.知道公式的自动填充功能,掌握公式自动填充的操作方法;过程方法:通过探索、尝试、比较,了解在excel中用公式计算的优点;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掌握excel公式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使学生体会excel公式的数据统计功能,感悟健康的生活需要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Excel中公式的编写及公式正确性的判断。

在excel中用公式计算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 excel 公式的特点:源数据变化时,公式值随之自动更新。

公式自动填充功能中单元格地址的引用 [教学流程] 任务驱动法: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一、情境导入,认识公式教师活动 1.情境导入以健康为话题引入BMI (身体质量指数)的计算引导学生对照青少年BMI参照表,了解自己的营养状况 2. 认识公式 Excel有强大的计算功能,可以用公式来计算提出问题:什么是公式?如何使用公式?引导学生自学并提出要求出示操作步骤学生活动计算自己的BMI(身体质量指数)对照参照表,了解自已的健康与营养情况用公式计算BMI指数 1.看书P35,用公式来计算 2.学生演示操作步骤、讲解操作要点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揭示主题为引出公式做准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并反馈交流学习结果,培养自学能力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二、初步探究,使用公式教师活动 ? 均衡饮食 1.初步练习营养与一日三餐关系密切,如何安排一日三餐?出示练习一:中学生日摄入热量建议表,计算出三餐摄入热量所占百分比思考:如何提高效率?学生操作时个别指导反馈交流师生讨论:从调查表中看出如何安排一日三餐验证结果的正确性:从求和中验证,利用状态栏上的“一眼看到计算结果”的显示来校验结果。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设计数据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教授学生数据分析和解释的技能,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中应用数据。

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学生可以学习使用公式计算数据。

以下是一个数据教学设计的示例:主题:销售数据分析学习目标:1.理解数据的基本概念和用途;2.掌握使用公式计算数据的方法;3.学会利用数据进行销售趋势分析。

教学活动设计:1.活动引导(5分钟):-介绍数据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在销售中的应用。

2.数据收集(10分钟):-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负责收集一些产品的销售数据;-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调查问卷等途径获取数据。

3.数据整理和计算(15分钟):- 学生使用Excel或其他电子表格软件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学生使用公式计算每个产品的总销售额、平均销售额等。

4.数据图表制作(20分钟):-学生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制作销售数据的柱状图、折线图等;-学生分析图表并解释销售趋势。

5.销售趋势分析(15分钟):-学生根据制作的图表,分析销售数据的趋势;-学生讨论销售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6.数据报告撰写(15分钟):-学生撰写销售数据分析报告;-报告包括数据分析结果、趋势分析和改进建议。

7.学习反思(10分钟):-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的数据计算和分析方法;-学生讨论数据教学的价值和应用。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可以体验到数据分析实践的过程。

他们会学习到使用公式计算数据的方法,并了解数据的应用领域。

同时,通过自主收集和整理销售数据,并制作图表进行分析,学生可以提高数据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最终,学生将在撰写数据分析报告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加深对数据教学应用的理解。

初中信息技术_《用公式处理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用公式处理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公式处理数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新课标以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目标,以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为主线进行标准的描述。

根据以上的分析及课标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1)理解公式,掌握公式的构成和使用方法。

(2)能够理解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概念,并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填充柄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结合最近风靡济南的共享单车,完成一系列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知识。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PK,课堂展示等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主动性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遵德守礼的品质和目标意识。

(2)培养学生在问题中发现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信息的处理过程中,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让学生会恰当的表达思想,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中分享思想,反思自我。

二、重点、难点重点:公式的三步走、公式的三要素。

难点: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采用“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协作学习法”、“赏识教育法”等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探索型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媒体上课用到的教学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及教学系统、课件、练习素材、小组奖励标志等。

五、教学过程:对“练习1”操作过程中的两种方法进行分析,提出“思考2”趁热打铁,完成练习2:练习工作簿——单车运营情况工作表,计算各城市共享单车损坏率。

请同学们观察哪个城市的损坏率最低?完成练习2回答:济南为自己、为遵德守礼、文明有序的济南人鼓掌应用中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使用单元格名称进行公式计算的优势加强孩子们对大济南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二、理解公式结合完成的练习1、2和刚才的两个思考题,对公式进行小结:公式三步走引导、完善学生对公式的总结回答:先输等号,运算对象可以是数值或者单元格名称,以ENTER键结束等。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设计数据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活动的规划和组织,旨在帮助学生发展数据分析和数据驱动决策的能力。

本文将使用以下公式来设计数据教学活动:1.数据分析能力的评估公式:数据分析能力=数据收集+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数据解释-数据收集:学生能够有效地收集和获取所需的数据。

-数据清洗:学生能够清洗和预处理数据,以准备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数据可视化: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可视化工具和技术,将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和解释的图表和图形。

-数据解释:学生能够从数据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推断和决策。

2.数据驱动决策能力的评估公式:数据驱动决策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决策制定+决策实施+决策评估-决策制定:学生能够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出明确和有效的决策。

-决策实施:学生能够有效地实施决策,并跟踪和监测实施结果。

-决策评估:学生能够评估决策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基于以上公式,下面是一个数据教学设计的实例:主题:学生就餐偏好分析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2.发展学生的数据收集和数据清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将数据可视化和数据解释能力。

4.培养学生的数据驱动决策能力。

教学步骤:1.数据收集(1个课时)-学生在班级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同学们的就餐偏好数据,如喜欢吃的食物种类、饭菜的价格、对环境和服务质量的评价等。

-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电子表格,并保存在共享文件夹中。

2.数据清洗(2个课时)- 学生使用Excel等工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删除重复数据、纠正错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学生记录并解释清洗过程中的决策和操作。

3.数据可视化(2个课时)- 学生使用适当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和技术,如Excel图表、数据可视化软件等,将清洗过的数据转化为图表和图形。

-学生解释所选用的可视化方式,并分析和解释图表和图形的含义。

4.数据解释(2个课时)-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根据图表和图形中的数据,提取有效的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和决策。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数据的计算)——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数据的计算)——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工作效率;
本节课的内容是函数在它与 EXCEL 前面所讲的单
元格地址紧密联系,是它的延续;学生已经理解单元格
地址引用的含义,内容上层次递进,学生学起来易于理
学生学习能 解函数中为啥要使用单元格地址引用。同时函数这部分
力分析 内容在整册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整个 EXCEL 的数
据处理而言,它是一个基础。本节课实用性很强,在实
使用“自动求和”按钮,计算每个学生所有学科成绩的
总分以及完成练习工作表
教师发送“任务”文件。
课例研究综
今天我们学习了 4 个函数,分别是:求和函数 SUM

和求平均值函数 AVERAGE,求最大值 MAX 和求最小值 MIN
函数。 学习完后我们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在操作的
过程中学生对函数的理解越来越深刻,随着练习次数的 增加,学生使用函数完成计算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计算 的结果高效,准确。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数据的计算)——用函数计算数据》 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课例名
《数据的计算)——用函数计算数据》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在 Excel
中进行数据计算的第二课时。《使用函数计算》一课是
在学生学习了《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掌握了在 Excel
中基本的数据计算方法后,学习的另外一种对 Excel
打开学生成绩表,演示函数的调用方法,并且通过
分别计算个人总分和三科总分,让学生观察参数的变
化,理解参数的意义。
步骤:
(1)选择目标单元格
(2)通过“∑”按钮下拉菜单选择常用函数、通
过“fx”按钮、通过“插入”菜单的“函数”命令
(3)确定函数取值区域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PPT学习教案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PPT学习教案

请同学们打开“学习素材”文件夹中“学 件”。
仔细观察:
因八(3)班报口弦班的人数变为7人 ,请大 家将“ D3”单 元格的 数据由 “4” 元 格的结 果会有 变化吗 ?
自学 “单元格地址”的概念
每个单元格都有一个编号,我们将它 称之为 单元格 地址, 地址用 “列号 +行号 ” 表示,如图:
每一步的探究,你发现了什么?
填充柄作用:
1、 以 序 列 的 方式完 成数据 填充 2、 复 制 单 元 格的内 容 3、 将 单 元 格 的计算 规律进 行复制 填充
第6页/共8页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建立公式完成数据的计算 与分析,老师希望大家在掌握这些数据处理技术之后能够 学以致用,运用它为我们解决身边所遇到的复杂的数据处 理问题。
4、回车结束,算出结果。
……
( )括号
*乘 /除
第4页/共8页
+加 -减
(新秘笈)使用填 充 柄 呗,接着跟我来?
公式要一个个输入啊,岂不是很慢?
第5页/共8页
称 为 填 充 柄 ,作用 可神奇 啦!
( 黑 色 “ 十 ”字)
学 生 自 主 探 究体验 区“神 奇的填 充柄”
请 同 学 们 打 开“学 习素材 ”文件 夹中“ 学件” ,打开 “神奇 的填充 柄”工 作表, 完成探 究任务 。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
会计学
1
使用我的秘笈公 式 呗,跟我来?
怎么算?
第1页/共8页
学 生 自 主 探 究体验 区
尝试、体验 完成口弦班报名总人数的计算 办法一:在“G3”单元格输入“5+4+4+3+2” ,按回 车键确 认后会 显示什 么? 办法二:在“H3”单元格输入“=5+4+4+3+ 2”,按 回车键 确认后 会显示 什么? 办法三:在“I3”单元格输入“=B3+ C3+D3+E3+F3”,按 回车键 确认会 显示什 么?

教学实录文字稿《第13课数据的计算——用公式计算数据》

教学实录文字稿《第13课数据的计算——用公式计算数据》

《第13 课数据的计算——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实录文字稿保山第九中学王月课堂实录:一、教材分析采用教材是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9册(第2版),第三单元第13课的内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Excel单元格地址的概念,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的操作。

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分析数据计算的问题,记住常用的运算符,输入正确的公式,理解单元格引用在公式计算中的重要意义,为后面的函数学习做铺垫,因此本节课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本节课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性很强,与生活密切联系,同时也是新课标下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环节,让学生掌握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输入公式计算数据;2、理解单元格引用在公式计算中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总结Excel输入公式的步骤。

(二)情感和态度目标:培养同学们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1、记住Excel常用的算术运算符;2、掌握输入公式的正确步骤。

难点:能够正确分析数据计算的问题,并用Excel公式解决问题;三、设计意图初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本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家用电器耗电调查表”引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让学习明确这节课的任务;以辅导自学、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教师小结、课堂作业等步骤,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意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提出的问题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问题:“家里哪一种电器耗电比较大”,意在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作业是两个Excel用公式计算数据的真题,旨在巩固学习的知识。

四、教学准备在认真分析了农村中学孩子们掌握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准备了以下材料。

1、PPT课件。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设计1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设计1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使用公式计算数据的内容。

完成了对工作表中数据的采集和美化后。

本节课主要介绍利用Excel处理数据的特点,使用公式处理数据,完成对工作表中数据统计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学习者分析从学生特点来看,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整体表现肤浅,不求甚解,教师点则通,不点则不通。

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因此,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从帮助老师计算期末考试总分入手,激发学生兴趣,抓住学生熟悉的素材,利用课本资源,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观念从单纯学习技术转为更加注重对学生跨学科知识的开放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超越学科上的技能,满足学生对新鲜知识的渴求,体验信息技术教学的魅力。

三、教学策略设计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拨指导,即教学活动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尝试、讨论和自主学习,学会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

课堂上的主要时间是学生自主探究和创作练习的时间,这样的设计和安排不仅使知识简单的课程得到了升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在归纳总结与作品评价上,主要由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自评和互评,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的思维、情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挥。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Excel中的数据计算的方法;学会在Excel单元格中正确地输入公式;能对照书中表格中的内容找出错因并改正。

2、过程与方法:公式的输入;单元格引用;复制公式并自动填充公式的计算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4: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2.年级:八年级下
3.所用教材版本: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电子工业出版社
4.学时数:1学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选自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八年下册第4单元第1课时使用公式计算数据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工作表的编辑和美化的基础上,主要介绍利用Excel所提供的各种公式,完成对工作表中数据统计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特点来看,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因此,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以帮助老师计算学生考试总分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课本资源,从单纯学习信息技术处理技能转为更加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提高教育,使学生在独自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既满足对新知的渴求,又体验信息技术教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中公式运算的功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善于思考、敢于动手、细心认真、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教师讲解和学生尝试操作探究相结合;体验Excel中的数据计算的方法和过程。

3、知识与技能:
了解公式的概念及输入公式的基本操作步骤,学会创建、修改公式,正,能结合数学内容理解公式的概念并能灵活使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新知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创建和编辑公式、掌握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教材中的“做一做”和“试试看”练习体会掌握使用公式计算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公式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提示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协作互助,让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懂得寻求协助,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知识,在电子表格使用公式计算数据中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如何操作,以及对知识点枯燥地讲解,而是安排学生实际操作,自己动手做,从中观察、体会、理解、掌握使用公式计算数据中对单元格的引用,在学生上机操作过程,善于抓住典型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金钥匙”和“小博士”中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分析任务、完成任务。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学生自主探究,即教学活动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尝试、讨论和自主学习,学会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

课堂上的主要时间是学生自主探究和练习的时间,这样的设计和安排不仅使知识简单的课程得到了升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在归纳总结与作品评价上,主要采用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归纳、总结,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随堂练习到巩固练习都是采取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打破了常规的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体会中学习的快乐。

2、精讲多练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印象,精讲多练为学生增加了上机操作的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探求新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3、只依靠书本上的“做一做”,唯恐学生不能真正掌握使用公式计算数据的方法及灵活应用,因此又安排了一个计算“中超足球第23轮排名”各队“胜率”的练习,以达到对公式法的灵活应用。

4、存在不足:
①由于学生之间有水平差异,虽然采用同学互相帮忙,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操作慢,粗心还是出现很多的问题,以致最后没能完成任务,对这部分学生的帮辅也不到位。

②由于对学生了解不到位,因此在课堂教学在调动学生主动性方面还是有些欠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