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当代贸易理论[1]

合集下载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图5.16 需求偏好不同所产生的贸易
小麦
PA
AA C1A
进口
S
E 出口出
PC
贸易和分工的 结果是两国的 生产都移向S点

C1C
E 进口 AC
P*
0
大米
图5.16 需求偏好不同所产生的贸易
5.4.4 收入变动产生的贸易林德
当本国收入提高☞ 对工业消费品特别是奢侈品的需 求增加☞ 本国的工业品和奢侈品生产也会增加☞ 结 果是,产量增加的速度超过需求增长的速度,使该国 有能力向别国出口。
(四)克鲁格曼模型: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 下的国际贸易
1. (1)企业i所需的要素(劳动)投入
是固定投入, 是企业i的产出。 是反映投入产出关系的系数
(2)要素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L是社会总劳动力或总人口
(3)产品市场的均衡
ci是每人对产品i的消费,Lci代表的是产品i市场上的总需求
2.垄断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均衡 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MC)
成本 价格
(万美元) 日本
2.0
LAC
1.5
成本 价格 (万美元)
美国
2.0 LAC
0 100 200 卡车产量 出口到美国
成本 价格 (万美元)

2.0
本 LAC
0 100
卡车产量
成本 价格 (万美元)
美国
2.0
1.5
LAC
0 100
轿车产量
0 100 200 轿车产量 出口到日本
图5-12 “规模经济”与工业品的“双向贸易”
不完全竞争:国外价格可以比国内低
用倾销行为解释行业内贸易:
只要一个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满足价格歧视的 条件,即使外国市场价格低于本国市场价格,企 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仍有出口的动力,因 为出口倾销的结果比将这些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 要好。

当代贸易理论

当代贸易理论

当代贸易理论概述当代贸易论的时代背景:1970年代后期以来,一些学者对传统贸易理论提出质疑,陆续提出贸易理论的新观点。

这些观点既引发大家对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新热潮,更重要的是,它对国际贸易现实状况提出了更多的解释,激发了更深的思维,使它不但具有了理论价值,更具有了实践意义。

从迪克西特和斯蒂格里茨创立D-S模型后,经济学家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新的探索,新贸易理论更加逼近现实,否定了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不变的传统假设,大大扩充了贸易理论以前无法达到的领域,也成功地解释了大量现实贸易现象。

新贸易理论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递增的前提下,学者将技术作为一个内生变量,研究技术变动、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三者互动关系;有些学者对战略贸易理论进行研究;还有些学者引进交易效率概念对国际贸易成因进行了研究等等,为未来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就是在各种学派的研究和发展中,当代贸易理论体系不断的得到了丰富和健全。

当代贸易理论代表:⒈新贸易理论迪克西特-斯蒂格里茨模型(简称D-S模型)称为新贸易理论,它讲述的是一个规模经济和多样化消费之间两难冲突的故事。

D-S模型的假设:①假定所有的人都天生一样②生产中存在着无止境的规模经济③消费者喜好多样化消费从消费考虑,产品的种类越多越好;从生产者考虑,产品的种类越少越好,因为产品的生产规模越大就意味着成本越低。

但是,由于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资源的有限,当消费品种类增加时,每种消费品的生产规模就会缩小。

它与规模经济相结合就意味着每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的上升。

⒉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将贸易、技术与经济增长纳入同一分析框架。

首先,加入到一体化的世界市场中的一国居民可以分享一个比其在孤立状态中更大的技术知识基础,因为贸易自身就是有助于技术传播的过程。

其次,参与国际竞争可以减少产业研究的过剩。

为有保护的国内市场开发产品的厂商只需利用对地域而言是新的技术,但对那些想在国际市场竞争的厂商就必须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创新的产品。

第五章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

第五章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
(product cycle model)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由 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 ·维 农于1966年在其《产品周 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 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该理论把技术变化作为国 际贸易的又一决定因素, 试图解释某产品在一国国 际贸易中进出口流向的转 变及其成因。是动态国际 贸易理论,也是对外直接 投资理论.
小结
一、贸易基础 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 二、核心思想 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具有相似的需求结 构,因此更具有共同贸易的基础。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六、对需求重叠理论的评价
1.从需求角度说明国际贸易的原因 • 需求重叠理论将需求因素引入贸易格局的 决定,是对国际贸易理论的重大发展。 2.较好地解释产业内贸易的原因
技术 初始 产品技 期 术未成 行 成长 技术确 期 定,普 遍采用 成熟 标准化 期 生产 投入 技术 比较优 贸易 势国家 方向 创新国 创新国 发达国 资本 发达国 发达国 发展国 劳动 发展国 发展国 创新国 发达国 价 格
产品周期理论的国际贸易演变图示
资本优势,比较优势 向其他发达国转移
案例分析
袖珍计算器与国际产品生命周期
• 袖珍计算器由美国Sunlock公司于1961年 发明,以1000美元的价格投放市场。 • 此前学生们普遍使用计算尺(滑尺), 这种计算工具随价格便宜,但准确性价 差。 • Sunlock公司发明的袖珍计算器的准确性 与计算机相差无几,而且便于携带。
案例分析
• 核心思想-: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 程度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
四、重叠需求的图形说明
(商品档次)
(人均收入)
结论:
由图可知,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 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重复 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商品。 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 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反之,如果收入 水平相差悬殊,则两国之间重复需要的商品 就可能很少,甚至不存在,因此,贸易的密 切程度也就很小。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3. FDI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加速器 4. 电子商务引发了国际贸易手段的革命
5.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迅速,但发达国家继续在国际贸易中 占据统治地位,且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迅速上升。
在战后的世界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贸易的绝对 规模大大增加。但相对而言,世界贸易中增长最迅速的还是发达国家相互问 的贸易。而经济贸易集团内部贸易发展的迅速,也是当代世界贸易发展的重 要特征。
第二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古典、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对生产要素的分析仅限于土地、劳动和资 本三种。随着现代国际经济的发展,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生产要素不仅包 括土地、劳动和资本,而且还包括技术、人力资本、研究和开发、信息等 新型生产要素。新要素理论从要素的国际移动、要素密集性的转变等方面 来分析国际贸易的基础和贸易格局的变化。
6. 国际贸易格局上,全球化与集团化并存,FTA发展迅猛。
FTA建立和发展对区域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
(1)FTA促进了区内经济和贸易增长; (2)影响世界商品、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流向 (3)FTA所固有的排他性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
7. 产业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 8. 在贸易政策上,管理贸易盛行
2. 人力资本要素说
(1)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对人力资本的真正作用和意义没有给予充分的 重视,对人力资本也没有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定义。直到1960年,舒尔茨在美国 经济学年会上发表的“人力资本投资”演说,明确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 资本是指人通过获取技术和知识对生产发展产生影响的能力,是资本的一种类型, 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是教育、保健、人口流动等周密投资的产物。 (2)一国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如正规的学校教育、卫生保健、在职培训等, 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 重要影响。 (3)人力资本赋予状况对国际贸易格局、流向、结构和利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 影响作用。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5.1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一、 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古典与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即国际贸易的根源在于各国不同产品生产方面的差异,包括技术的差异(李嘉图模型)或固有的资源禀赋的差异(H-O 模型)。

按照这些理论,国家之间技术和资源禀赋的差异越大,它们之间的贸易量也应该越大。

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即“行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但战后以来,许多国家不仅出口工业产品,也大量进口相似的工业产品,工业国家传统的“进口初级产品一出口工业产品”的模式逐渐改变,出现了许多同一行业既出口又进口的现象,这种贸易模式被称为“行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行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ial trade ,简称IIT) 来测度一个产业的行业内贸易程度。

这一指数的计算公式为:1X MIIT X M -=-+其中X 和M 分别代表一个行业(或同类产品)的出口价值和进口价值。

IIT 的值介于0和1之间,如果该国只出口或只进口该产品,那么,IIT =0,即不存在行业内贸易。

如果IIT >o ,意味着该国同时出口和进口这一行业的产品,有行业内贸易。

IIT 的值越大,表示行业内贸易的程度越高。

当出口与进口的价值相等时,X-M =0,IIT =1。

当然,IIT 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一个行业或产品,行业或产品定义得越宽泛,IIT 的值就会越大,否则就比较小。

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在20世纪50年代,大部分贸易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南北贸易”)。

到了60年代以后,这种格局逐渐改变,发达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北北贸易”)不断增加,到20世纪末,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已经接近全球贸易的50% (1999年,发达国家之间的进口占全球总进口的48.4%,出口占全球总出口的46.9%),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部分。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外部规模经济OR 内部规模经济
云南昆明市郊斗南镇的鲜花市场; 天津的食街; 微软公司
香港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
美国的大型家庭农场
比较优势OR规模经济
加拿大是主要的新闻纸出口国 英特尔生产了世界上半数以上的CPU 美国和日本相互出口复印机
中国是主要的电视机出口国
东南亚国家大量出口运动服和鞋
1.二战后,出现了工业国家由进口初级产品—
出口工业产品的转变。 2.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许多同一 行业的产品既进口又出口。 3.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尤其是工业产品的贸易 大大增加。 4.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背景: 二战后,出现了工业国家由进口初级产品—
贸易的原因,更贴近实际。 不足: 1.年轻的理论,并不完善 2.完全归因于需求偏好相似的贸易,有失偏颇
本章小结
1.当代贸易理论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
争来解释资源储备相似国家之间和同类 工业产品之间的双向贸易。这种双向贸 易的基础是由企业生产规模不同而产生 的成本差异。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 保罗克鲁格曼和坎姆等。
生产中心在发展 中国家
劳动
生活必需品, 全世界都需要
5.4
需求决定的贸易理论
一、决定需求的因素
实际需求、喜爱偏好、收入水平 需求的收入弹性:价格不变时人们对收入变化
所作的需求反应。 恩格尔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花费 在食品上的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会越来越少。
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的变动/收入的变动 即:es=
△Q/Q △Y/Y
△Q = × Q △Y Y
es>1 0< es <1 es <0
富有弹性 缺乏弹性 负弹性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基本内容
波斯纳认为,假如A国发生的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使A国相对 于B国说来,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某一特定的工业制成品的生产 上,享有一定程度的比较成本优势,正是这种比较成本优势决 定着A、B两国间的贸易结构和商品流向。而且,这种比较成本 优势将保持下去,直到由之引发的B国的同类技术革新和发明创 造导致对A国新产品的成功仿制,或A国的发明者通过技术转让 的形式将其技术专利或生产特许权让渡给B国,因而此种技术差 距不复存在时为止。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
考虑了生产要素密集性质的动态变化、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 态转移,以及进口需求的动态变化,对落后国家利用直接投 资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发展制造业生产,实现优势产业的转 移,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首次将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纳入同一个 分析框架,同时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有效地结合起来,因 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局限性在于:难以说明当贸易双方各种要素禀赋(包括技术) 不存在差异或差异较小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贸易的问题;无 法解释对于大部分发生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产业 内的双向投资行为,也无法解释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建立 以后遍及全球的投资行为。
创新国
国内销售, 无出口 生产增加, 出口增加 生产减少, 出口减少 出口减少 无生产,完 全进口 完全进口, 进口减少
模仿国—其他发达国家
国内销售,无出口 无生产,进口增加 生产增加,进口减少 出口增加 生产减少,出口减少 无生产,进口增加
模仿国—发展中国家
无生产,无进口 无生产,无进口 无生产,进口增加 进口增加 生产增加,进口减少 生产增加,出口增加
二、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
产品差异论
同质产品是指性质完全一致因而能够完全相互替代的产 品,如同样的水果、砖等。 差异产品是指从实物形态上看,产品的品质、性能、造 型、设计、规格、商标及包装等方面的差异,如不同型 号的电视机、不同功能的化妆品等。 产业间贸易大多发生在同质产品之间,产业内贸易大多 发生在差异化产品之间。 国际产品的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基础,这些主要 体现在产品的水平差异、技术差异和垂直差异等三方面

第5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2011.3

第5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2011.3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 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假设韩国在技术上领先瑞士,能以更低的 成本生产钟表,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瑞 士先生产并发展到一定规模,规模经济效 应使得瑞士钟表业的成本迅速下降到C*, 此 时若韩国想进入该市场,其成本是CK, 可见 虽然韩国相对瑞士有生产钟表的比较优势, 但由于外部规模经济会锁定在现有的贸易 模式上,使得韩国无法进入钟表市场。但 是,如果韩国能够进入国际钟表市场,均 衡点会在C**,C**要低于C*,对整个市场 来说是一种福利损失。
每个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消费量会有所减少,但消费 品的种类则大大增加。消费者通过产品种类的增加提 高了福利。
强调产品多样性所带来的消费者福利,为衡量贸易所 得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同时说明扩大市场获得规模经 济也是企业愿意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
该理论令人信服的解释了发达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和 行业内贸易的重要原因,补充和发展了国际贸易的理 论。
Q
参与国际贸易的长期影响
P, C
短期的垄断利润会引起更多企
($)
业进入。使得原有企业的需求
下降,利润消失。
P0 = AC0 P2 = AC2
AC
Q0 Q2MR0
MR2
MC Dtotal Dhome
Q
对于垄断企业来说,开放贸易的短期结果是企业产 量增加,平均成本下降,出现短期利润。产品价格 可能下降,使得本国消费者收益,消费者剩余增加。 但是短期内价格也可能上升,造成国内消费量下降, 消费者受损。
图5-6 动态的外部规模经济
动态规模经济理论的:“干中学”
劳动者在不断重复的生产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技术 和熟练程度,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即使投入不增加,生 产能力也会不断增强。“干中学”的学习效应是产 业累计产量每翻一番,其平均成本会下降20~30%.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相应旳市场构造:垄断市场
14
❖ 3.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区别
❖ 两者相应旳市场构造是不同旳。内部规模经济意 味着企业大规模生产旳必要性,在要素供给和市 场规模一定条件下,内部规模经济暗含产业内企 业数量较少,市场构造趋于垄断竞争构造。外部 规模经济更侧重于企业数量增长造成产业规模扩 大带来旳品均成本下降,所以单个企业旳规模可 能较小,但是企业数量更多,市场构造更接近完 全竞争状态。
10
❖ 克鲁格曼1974年
❖ 年至1983年,他在白宫担任经济顾问。 从1999年,克鲁格曼开始给《纽约时 报》撰写专栏文章。从1977年开始, 他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经济学和国际 事务教授。他撰写过大量旳经济学专著和 论文,撰写和编辑旳经济类书籍有20多 本,经济类论文超出200篇。
❖ 他是一位天才式旳人物。
假如再增长1单位X旳生产,则需要旳生产要素将不大于 2个单位(因为规模酬劳递增,X产品旳生产成本将下降 ),则Y部门要素旳降低许将不大于2个单位,又因为伴 随Y部门产量旳降低,Y旳生产成本将递增,所以Y旳降 低许将不大于2个单位。所以伴随X产量旳增长,︱ dY/dX︱将逐渐减小,即规模酬劳递增时机会成本递减 ,同步也阐明规模酬劳递增时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将凸向 原点。
三、产业内贸易产生旳原因
1、产品旳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旳基础:假如不同国家相同产业部
门旳产品要进行相互贸易,那么这些被相互互换旳产品一般情况
下不是同质产品,而是存在着广泛旳产品差别,完全同质旳产品
没有必要去相互互换和贸易。
2、需求偏好旳相同性和多样性是产业内贸易旳动因:产品旳差别
性只是为产业内贸易旳发生准备了可能性条件,而产业内贸易旳
内在动力来自于不同国家需求构造旳多样性和相同性,所以,产

第五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五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五章当代国际贸易理 论
2020/12/11
第五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的新发展及其对传统国际贸易 理论的挑战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出现了许多新的现 象:(1)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2)发达国家 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以上现象在古典和新古典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框 架内难以得到解释,这迫使经济学家寻求新的贸易理 论来解释这些现象,经济学家的这种努力促成了当代 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
n 3.同质产品同产业贸易的原因
n 出现同质产品贸易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包括前述所提及的原因):
n (1)运输成本和地理位置的原因。
n (2)政府干预造成的价格扭曲,尤其是 相互倾销,使得一国在进口的同时,为 了占领其他国家的市场而出口同种产品。 此外,在存在出口退税、进口优惠时, 国内企业为了与进口商品竞争,就不得 不出口以获得退税,再进口以享受进口 优惠,这就造成了同质产品贸易。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n 理论前提 1、国家之间的信息传递是有限制的 2、生产函数是变化的,有规模经济 3、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要素密集度
不同 4、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需求和消费结构是
不同的
n 产品生命周期阶段论 1、新产品导入期:
一般是最发达的工业国;新产品初入市场,其需求价 格弹性较低,收入弹性高,所以只有少数工业国进 口。此时产品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
表5-2 工业化国家之间的
贸易量占其总贸易的份额(2000年)
出口到工业化国家的比例 从工业化国家进口的比例
美国
0.56
0.51
英国
0.81
0.76
加拿大
0.95
0.82
日本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指的是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对国际贸易进行研究和解释的理论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国际贸易的规模和范围都得到了空前的扩大和拓展。

在这个背景下,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也日益成为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一、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依据其相对的生产能力和资源配置状况来制定国际贸易策略,从而实现贸易的利益最大化。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国际贸易的互利性和合作性,认为通过贸易的互补和分工,各国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贸易的解释和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对国际贸易进行解释和分析的理论体系。

新贸易理论通过考虑企业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等因素,对国际贸易中的非价格竞争进行了深入研究。

该理论认为,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和产品差异化能够带来竞争优势,进而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新贸易理论强调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国际价值链理论国际价值链理论是21世纪以来兴起的一种对国际贸易进行解释和研究的理论体系。

国际价值链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不仅仅是商品的流动,更是生产要素和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的重组和再配置。

在国际价值链体系中,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其相对优势,在全球生产和价值创造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国际价值链理论突出了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重要性,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四、国际分工理论国际分工理论是对国际贸易中劳动力和资本的分配和配置进行研究的理论体系。

国际分工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的劳动力和资本资源配置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分工理论强调了各国之间的互补性和合作性,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各自独特的角色。

国际分工理论为国际贸易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了宏观视角和理论基础。

总的来说,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是对全球贸易现象进行解释和研究的理论体系。

第第五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PPT精选文档

第第五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PPT精选文档

中国生产1美元国内生产总 值的能源消耗是日本的11.5倍, 法国和德国的7.7倍,美国的4倍 以上。
波音
二、人力技能要素(人力资本要素)
代表人物:舒尔茨 商品生产中的资本既包括物质资本也包括人力资本; 这种理论把劳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简单劳动,
另一类是技能劳动。 人力资本富裕状况对国际贸易格局、流向、结构和利
实施“爱发谈话”制度
西 门


大力开发国际化经营人才



人才资源开发投资力度大



着力于团队精神培养

三、研究与开发要素
研究 开发
我国研究开发 (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 ) 经费支出由2019 年的1288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003亿 元,占GDP的比重由1.07%提高到1.42 %,上升到世界第五位。
美国的人力资本投资
2.多种多样的在职培训和职业 教育:美国的很多企业尤其是大 型跨国公司高度重视培训。如通 用汽车公司成立了全美最大的人 力资源开发中心,摩托罗拉建立 了自己的企业大学,惠普拥有自 己的商学院,IBM公司在美国本 土每年要进行130万人次的职业 培训和职业教育。
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
研究: 指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紧密相关的基
础与应用研究 开发:
新产品的设计开发与试制
一个国家越重视研究与开发,投入资金越多, 其产品中知识与技术密集度就越高,在国际市 场竞争中的地位就越有利。
IBM研究实验室的全球研究人员3000多人,其中博 士近200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5名,一些研究发明对 世界高科技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RISC技术, 大型并行处理技术、磁存储技术、关系数据库、高 温超导、语音识别技术等。2019年公司仅在美国就 获得专利1866项,平均每天达5.12项。全球设有7个 研究中心(实验室):美国3个,中国、日本、以色 列、瑞士各1个。IBM中国研究中心是IBM在发展中国 家设立的第一个研究中心,现有员工30多名,研究领域 主要为中文语音识别、数字图书馆、热点视屏(Hot Video)、并行系统技术、网络技术等。

5th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5th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说
X
Y
O
A
CIC2
CIC1
E
QX3
PA
QX2
QX1
QY1
QY3
QY2
规模报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机会成本递减
两国在要素禀赋.技术水平.消费偏好.经济的绝对规模方面都相同. 贸易前均衡点为A(不稳定)
规模经济说
无贸易时,均衡商品相对价格为PA=PX/PY(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CIC1在A点公切线的斜率),此时存在由专业化分工和贸易带来的潜在利益,推动A国专业化生产X产品,产量为QX3,B国也专业化生产Y产品,产量为QY3,若A国用QX2QX3与B国的QY2QY3交换,每一个国家的最终消费组合将达到无差异曲线CIC2上的E点,经济福利增加,各获利QX1QX2和QY1QY2,利润来自各国只生产一种产品的规模报酬递增.基本观点:规模报酬递增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当某一产品的生产发生规模报酬递增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本优势,因此导致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一产品.
研究开发要素说
基辛:在《劳动技能与国际贸易》中以美国在10个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不同部门的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代表竞争能力,分析研究与开发要素与出口竞争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从事研究开发活动的高质量劳动力比重大的部门,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就越强,出口比率就越高.这就证明了一个国家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和该种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要素密集度之间存在着很高的正相关关系。
三、产业内贸易指数
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产业内贸易指数由各种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加权平均数求得,它表示一国产业内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 A为某国所有产品综合产业内贸易指数;n为该国产品得种类。 A也在0—1之间变动,A愈接近1,说明该国所有产品综合产业内贸易程度愈高;A愈接近0,则意味程度愈低。A会随着产业范围的大小不同而不同,范围越大,一国越有可能出口该产业的差异产品,A就越大。

05 当代贸易理论解析

05 当代贸易理论解析
itt05
当代贸易理论的扩展

Krugman,Stiglitz,Vernon等人对于当代贸易理
论进行了巨大的扩展。 当代贸易理论的核心思想依然离不开比较优势理论, 但是对于优势来源则较之于新古典作了全新的解析。 实际上他们大多是对H-O理论的严苛假设作出放松 时,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这种放松,恰恰使得 新的理论更加正对当代经济和贸易的实践。 与其说当代贸易理论颠覆了H-O理论,不如说他们 作出了巨大的补充更为正确和贴切。
itt05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当代贸易的变化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需求相似理论 贸易引力模型
itt05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尴尬


发达国家生产结构日益趋同,但它们之间的 产业内贸易在总贸易中的比重趋于提高,原 因何在? 知识密集型产品成为部门内贸易交易的对象, 但其贸易量上升而交易价格却不提高甚至下 降,原因又何在?
GLDig jg Wgj GLij
100(1
jg
| X ig M ig |
X ig M ig
itt05
) (4.2)
3.国家水平的非加权的格鲁贝-劳埃德指数(the national level unweighted average G-L index) | X ij M ij | j (4.4) GLDi 100(1 )
itt05
表5.3 1995年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国家 英国 产业内贸易指数 85.4 国家 意大利 产业内贸易指数 68.2 国家 中国 产业内贸易指数 (%) 47.6
法国
新加坡 德国 美国

第5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5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指数 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 IIT
产业间贸易(单向贸易,one-way trade)
X ij − M ij
X表示一国i产品对j国的出o-way trade )
总贸易减去产业间贸易
(X
+ M )− X − M
差异产品的相互倾销形成产业内贸易
倾销模型(假定:国外市场需求弹性高)
P
Pd Pf MC
国内市场
P
国外市场
D D
MR MR
Q Qf
Q
Qd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内部规模经济
基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 大企业比小企业具有成本优势
外部规模经济
基于产业规模的扩大 一般出现在竞争性很强的同质产品行业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竞争
差异产品间的可替代性 长期利润为零
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垄断竞争企业
P, C 封闭经济中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P0
AC MC Dhome Q0 MR0 Q
参与国际贸易的垄断竞争企业
P, C
短期影响, P
P2
P1= AC1 AC2
AC MC Dhome Q2 MR2
Dtotal
MR1
Q1
Q
参与国际贸易的垄断竞争企业
大量厂商集中在一起,可以提供一个足够大的 市场使各种各样的专业化供应商得以生存
“硅谷的文献记载”
“……工程师们离开原先的半导体公司并成立一 些新的公司来生产一些资本产品,如扩散烘炉、 步进复拍相机、实验设备以及其他的原料和零部 件,如光罩、试验用模具和专门的化工产品。这 些独立的设备和服务供应部门通过分散开发成本, 把单个的厂商从自己开发产品需要巨额花费的困 境中解放出来,从而促进了半导体工业的持续形 成和发展;同时也强化了行业地区集中的趋 势……”

5第五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1精品PPT课件

5第五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1精品PPT课件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封闭经济下的均衡
C=w·L=w(α+βX) 假定只用一种要素L,以及前期固定资本(固定资本已
转化为沉淀资本,与新厂商生产的数量没有关系,可不 予考虑,产量达到一定程度后,AFC→0) 式中, α、βx为投入劳动的分类,其中α部分是用来维持固 定成本运转的,与产量无关,总固定成本为w·α β生产产品成本,若产量为x,则总变动成本w·βX 封闭经济中的均衡点在E
第五章 国际贸易现当代理论 (I)
主要内容
导言 规模经济与贸易 对差别产品的需求与贸易 垄断竞争市场与贸易 产业内贸易 产品的生命周期与贸易
2021/2/21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2-21
导言
二战后,产业内贸易增加迅速,与H-O定理相悖
➢ 资源禀赋相同的国家间的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 大量相似产品的贸易 ➢ 保护主义贸易在当今世界依然非常活跃
新解释
与规模经济有关的 (供给角度) 与产品差别化和需求多样化相关的 (需求) 与市场不完全竞争相联系的 (市场结构,倾销) 新的生命周期 (动态)
2021/2/21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3-21
传统贸易理论的严格假定
生产技术不变 规模报酬不变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生产要素国际间不可流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营销学中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销售量Q
成熟期
衰退期
时间 t
t1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产品生命周期:指产品要经历投入、成长、成熟和衰 退等时期。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是将周期理论与国 际贸易理论结合起来,是比较利益从静态发展成为动态。 2、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 (1)导入阶段,又称为新产品阶段。 (2)成长阶段,即资本开始大量进入,产品开始大量生 产的阶段。 (3)成熟阶段,技术成熟,产品市场饱和,产品销量增 长率开始下降。 (4)衰退阶段,技术本身重要性逐渐消失,被新技术、 新产品所取代,完 成了其生命周期。 3、产品生命周期内,生产成本有着下降的趋势。 这种情况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一,由于产量的增加, 使成本下降;二是,成本的下降又为打开新的市场提供条 件,而新的市场又为进一步扩大生产降低成本提供条件。
(2)外部规模经济
又称产业规模经济,指某种产业大量企业集中在某一个小的国家, 或集中在某一个国家的某一个地区,出现较大的产业规模,能够提高 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B、产生外部规模经济的原因:其一,大量企业的集聚增加了企业
竞争的压力,不得不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其 二,企业的集聚,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可以促进企业彼此了解,互相 促进,从而推动技术的进步;其三,某一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基础 设施的发展,从而达到产业规模的经济效益;其四,企业的集聚带来 专业人才的集中,专业服务的集中,专业供应的集中从而利于销售, 增加效益。
模仿
进口/逆差
图形说明
在 t0点新产品刚刚由创新国(少数先进国家)研制开发出 来。在初始阶段,由于产品的技术尚未成型,生产规模较小, 消费仅限于国内市场。
到了 t1 点开始有来自国外的需求,于是开始出口。由于产 品的品质和价格较高,进口国主要是一些收入水平比较接近的 其他发达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口国逐渐掌握了生产技术, 能够在国内进行生产,并逐渐替代一部分进口品,于是进口开 始下降。到了某一阶段之后,由于一小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需求 扩大,创新国的产品也开始少量出口到一些发展中国家。
第二节 规模经济理论
一、规模经济的概念
工厂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 企业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
产业规模经济
1、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投入增加的 比例,这将使商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如图) 某产品的投入产出表
产量 劳动力投入量 平均劳动力投入量 5 10 2 10 15 1.5 15 20 1.34 20 25 1.25 25 30 1.2 30 35 1.67
威尔士把美国的对外贸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美国对某种产品的垄断时期;(新产品阶段或引进阶段) 第二阶段,其他国家的生产者开始生产美国出口的产品;(成长阶段 或增长阶段) 第三阶段,其他国家的产品在第三国市场上与美国产品竞争。(成熟 阶段) 第四阶段,其他国家的产品输入美国市场与美国产品进行竞争。(衰 退阶段) 产品生命周期的四阶段理论: 第一阶段,创新国由于具有广大的市场、高水平的科技,科技投入 高,且企业将创新转化为产品的能力强,因此,创新发生在创新国, 并对该产品有生产和市场的垄断; 第二阶段,外国开始模仿,创新国产品在该国的竞争力下降; 第三阶段,外国模仿者开始向第三国出口,创新国出口受到影响大 幅度下降; 第四阶段,外国产品进入创新国市场,创新国开始从出口国转变为 进口国。该种产品在创新国完成周期,而在模仿国开始其周期。该过 程像接力棒一样传递下去。
二、评价
尽管该理论可以解释战后国际贸易为什么主 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这一现象,但理论内容不 能在贸易实践中得到验证,因为很多贸易似乎与 国内需求没有任何关系。 规模经济主要从供给的角度对产业内贸易加 以概括,需求偏好理论则是从需求的角度对产业 内贸易加以概括和解释。林德认为,像瑞典这样 的国家应专门生产高质量产品,并专门向世界各 国少部分高收入阶层出口其产品,以满足他们的 需求。这一理论核心内容是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 他们需求水平相似。因而,应该说这是对国际贸 易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二、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1、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基础。 2、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造成产业内贸易的直接原因。 3、获得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原因。 4、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似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制约因素
三、战后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的原因
1、水平分工是战后的重要国际分工形式;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一国内部社会分工向 国外的延伸和继续,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 物。
纵观近现代经济发展史,国际分工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次产业革命后工农业的分工。 (2)19世纪后半期,工业内部的“垂直分工”。 (3)二战以后,制造业内部的“水平分工”。 2、同一产品不同生产阶段投入的要素比例不同,促进了产 业内贸易的发展。 3、战后跨国公司的的广泛发展,推动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二战后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跨国公 司实行全球化战略和公司内部“一体化”,不仅促进了跨 国公司对其他公司贸易的发展,还促进了跨国公司内部— —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贸易的发展,前 者称为公司外部贸易,后者称为公司内部贸易。 4、战后交通运输和通讯行业的迅猛发展,为产业内贸易的 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理论的提出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B.Linder)在1961年出版 的《论贸易和转变》中认为,H-O模型可以分析自然 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贸易,但对于工业制成品之间的 贸易却不能解释。他提出“需求偏好相似学说”来 解释该贸易现象。 一种工业品要成为出口产品,首先必须是一种在 本国消费或投资生产的产品,也就是说,产品出口 的可能性决定于其国内需求。厂商根据消费者的收 入水平和需求结构来决定其生产方向与内容,而生 产的必要条件是存在对其产品的有效需求。
二、理论的内容 1、企业生产的决定因素不是成本而是需求和市场 林德认为:一种新产品的发明或者创新思想的出现, 首先要考虑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然后为市场去研制和生 产,这样的产品是适应市场需要的。 2、出口市场的形成是因为它与国内市场有着相似优势 林德认为:需求不但决定国内的生产,同时也决定产 品的出口市场,贸易发生的决定因素,是这些国家的需求 和市场。 3、人均收入水平决定需求偏好和需求结构,而需求偏好 和需求结构又决定贸易关系 林德认为:人均收入水平越相似的国家,其消费偏好 和消费需求结构越相近,产品的相互适应性就越强,贸易 交往也就越密切。 4、进口国通常会成为下一个出口国 林德认为:一般来说,一种新产品的进口国常常成为下 一个出口国。
(1 ) ( 2) 成 美 新 长 国 生 期 销 命 售 量
(3) 成 ( 4) 熟 销 ( 5) 期 售 让 下 与 降 期 期
时间
净 出 口 量 净 出 口 量
t0
t1
他发达国家 美国
创新
出口/顺差
发展中国家贸易曲线
t1 t2 t3 t4 t5
西欧、日本贸易曲线 美国贸易曲线
2、规模经济的分类: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1)内部规模经济:指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产量增加大于投入的 增加,单位产品成本下降,从而发挥内部规模经济效益。它包括工厂 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
A、工厂规模经济:生产成本不变,产量的增加和投入的增加成正比, 出现规模经济递增。原因有三:其一,工厂规模扩大,是内部分工更 细,提高劳动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其二,工厂规模扩大, 劳动者进行专业化生产,节约了劳动转化的闲置时间,从而提高劳动 生产率;其三,工厂规模扩大,能源消耗和所需设备相对减少。成本 降低,收入增加。其四,工厂规模扩大,有条件采用新技术,提高劳 动生产率。 B、企业规模经济:一家企业拥有许多工厂和一家企业只有一家工厂相 比较而言,前者更能发挥企业规模经济的效益。因为一家企业的许多 工厂之间可以进行专业化分工,各个工厂进行专业化生产、专业化管 理,专业化技术,相互之间可以节省许多中间环节,节省时间和费用, 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效率,达到企业规模经济。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实践
1、产生时间: 该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 对当时大量存在的各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所进行的解释。 2、产业内贸易: 是指一个国家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种产品以及同一产品 的中间产品,如零部件和元件。通常也被称为双向贸易 (Two way trade)或重叠贸易(over—lap trade) 3、产业内贸易理论认为: 当代国际贸易中的分工格局,从产品结构上可分为产 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是指各国以不同的产 业部门所生产的产品进行交换,产业内贸易是指各国彼此 交换同一产业部门所生产的产品;同时还认为H-O理论只 能研究产业间贸易,它并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
第四节 产品生命周期学说
一、理论的提出
美国经济学家费农( R . Vernon )于 1966 年在《产 品周期中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中,试图用产品生命 周期假设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费农和威尔斯 (Wells)先后采用了市场营销学中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把比较利益学说动态化,提出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 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通常把贸易国分为三类: (1)出口新产品的工业高度发达国家,如美国; (2)比较小的工业发达国家,如大多数欧洲国家 (3)发展中国家。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 完善和要素密集度的改变,这三类国家所处的贸易地 位是不同的,由此形成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周期。
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简图
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
绝 对 成 本 理 论
比 较 成 本 理 论
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简图

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 新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
绝 对 成 本 理 论
比 较 成 本 理 论
要 素 供 给 比 例 理 论
要 素 价 格 均 等 化 理 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