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7年物理中考说明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物理答题技巧课件

2024年中考物理答题技巧课件
7.会√聚 —— 汇×聚 涉及物理名词时,不 要写错别字和用其他 词代替。
2.不能自己随意更改答题用语。
比如:航拍时,飞机加速飞过天山博格达峰时, 它的动能 增大 ,重力势能 增大 (选填“增大” 或“减小”)
把“增大、减小”写 成“变大、变小”
3.填写数字要写单位,最后结果不能用分数表示。如果除 不尽,试题有规定的,就要严格按要求保留小数位数;没规定 的,保留两位小数(百分数则在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如 52.4﹪ 。)
物理中考答题技巧
答题最重要的第一步——
审题
答题技巧
审题第一步: 浏览全卷,立足全局,仔细 阅读答题说明
审题第二步:
答题技巧
看清题干要求,紧扣关键字眼减 少不必要失分
1.物理专业术语,不要用错别字。
比如:1.汽√化 —— 气×化 2.熔√化 —— 溶 (融) ×化 3.做√功 —— 作×功 4.内√能 —— 热×能 5.折√射 —— 拆×射 6.凝华√ —— 疑 化×
2.物理量符号、单位、字母的大小写,书写要规范。
使用题目里原有的符号,一个字母只能表示一个物理 量,同类物理量用一个字母加角标来区分。
3.解题步骤一般是:先公式,代入数据,最后得出结果。 ①计算结果的数据必须带单位。 ②最后结果一般不能用分数表示,应用小数。如果除不 尽,有规定的,严格按要求取;没规定的,一般两位小 数。百分数则在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如52.4﹪ 。
③运算过程单位 代入计算,或写 上最终单位
④一个字母只能表 示一个物理量,同 类物理量用一个字 母加角标来区分。
总电阻: R=V/I=24/0.5=48 Ω
[正解]因为R1与R2并联,可得U=U1=U2=24V
通过R1的电流: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特性》2017年模拟和中考试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特性》2017年模拟和中考试题

声音的特性(2017年模拟和中考)1.(2017•怀化)“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

【答案】C2.(2017•兰州)关于音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调的高低只与发声体的长度有关B.“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就是音调C.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无关D.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每个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

【解析】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发声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故AC错误,D正确;“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就是音色,故C错误。

【答案】D3.(2017•乌鲁木齐)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虎能够发出次声波。

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B.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C.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D.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分析】(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 000 Hz,低于20 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 000 Hz叫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

(2)次声波和超声波都是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 000Hz,低于20 Hz叫次声波,高于20 000 Hz 叫超声波;由于超声波、次声波频率都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故A、B错误;次声波和超声波都是声波,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D错误。

【答案】C4.(2017•广州)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

2016-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1)声现象(含答案)

 2016-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1)声现象(含答案)

专题01 声现象一、多选题1.(2017•北京卷)下列问题中,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A. 用“仰仪”这种天文观测仪器观测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好处?B. 声波的波长越大,声波的传播速度越大吗?C. 编钟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跟编钟的钟体大小有关吗?D. 家庭电路中电流的频率跟哪些因素有关?【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北京卷)物理(带解析)【答案】BC考点:科学探究2.如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司南利用地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来指示南北B. 戥子利用杠杆平衡来称量质量C. 篆刻刀的刀口做得很锋利,是为了减小压强D. 正在发声的编钟一定在振动【来源】2018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ABD3.随着科技发展,各种现代技术不断得到运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航天器在月球表面利用声呐测绘地貌B. Wi﹣Fi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输信号C. 若用超导材料制作远距离输电导线,可大大节约电能D. 未来可能制造出不消耗能量却能不断对外做功的机器【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河南卷)物理(带解析)【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声呐利用的是超声波,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Wi﹣Fi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超导材料的特点就是在温度很低时电阻为零,当电阻为零时用超导材料传输电能可以减少电能损耗,用作输电导线,故C正确;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产生,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故不可能制造出不消耗能量却能不断对外做功的机器,故D 错误;故应选BC。

【考点定位】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导体的作用;电磁波的传播;永动机二、单选题4.(2017•北京卷)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 频率不同【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北京卷)物理(带解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时,音叉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不同,故A正确为答案,选项BCD错误。

初中物理 《运动和力》教材分析

初中物理 《运动和力》教材分析

《运动和力》教材分析一. 本章的基本内容和三维目标的要求(一)基本内容基本概念: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误差、力、力的三要素、合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惯性、平衡状态、二力平衡、基本规律: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钟表、停表基本实验:如何使用刻度尺;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到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实验、猜想、推理(二)三维目标的水平要求(根据《新课标》和《2010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五个大知识点1。

长度测量(1)长度单位及单位换算(2)根据日常经验估测物体的长度(3)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的区别2。

机械运动(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3)速度的概念(4)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3。

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的单位(4)力的三要素(5)力的作用效果(6)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合力的概念、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增加,课本中没有)4。

牛顿第一定律5。

二力平衡(1)二力平衡的条件(2)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有关问题理解:三个(1)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物体的惯性(3)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有关问题会:两个(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用钟表测量时间过程与方法方面:(1)通过每一个科学探究的实验,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发现一些问题。

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二力平衡的条件”,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并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问题。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学习用控制变量法和推理等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初步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每个科学探究过程,培养科学生严谨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

通关01 声现象-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抢分秘籍(全国通用)(原卷版)

通关01 声现象-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抢分秘籍(全国通用)(原卷版)

秘籍01 声现象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典例探究1】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

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能够_______传声。

【解题思路】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及接收的理解【答案】振动液体(水)【解析】[1]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2]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水)中传播。

知识点2:声速【典例探究】列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它的正前方有一个隧道,列车驶入隧道前必须鸣笛,司机鸣笛2s后,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峭壁反射的回声,鸣笛处距离隧道口的距离是(声速是340m/s)()A.320m B.340m C.360m D.380m【解题思路】【答案】C【解析】列车的速度为v 车=72km/h=20m/s由速度公式ts v =可知,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列车行驶的路程为s 车=v 车t =20m/s×2s=40m2s 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s 声=v 声t =340m/s×2s=680m则鸣笛时离隧道口的距离为360m 680m)(40m 21(21=+=+=)声车s s s 故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故选C 。

【大招快解】口诀:“速速半时,远加近减”。

当利用回声测距且声源(鸣笛)移动时,可以将鸣笛处到峭壁的距离和听到鸣笛回声处到峭壁的距离做远近对比,若求远的距离(鸣笛时距山崖)则将声速、车速相加后乘以时间的一半;若求近的距离(听到鸣笛时距山崖)则将声速、车速相加减后乘以时间的一半。

对比发现,所求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属于远距离,故将声速和车速相减后乘以时间的一半。

故答案为m 6032s 21m/s)02(340m/s =⨯⨯+=v知识点3:音调、响度和音色【典例探究1】如图所示,古筝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弦乐器,古筝校音时把弦调紧点,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古筝和琵琶合奏《春江花月夜》时,人们能分辨出古筝和琵琶演奏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___________不同。

2025年中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第八讲+力+运动和力

2025年中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第八讲+力+运动和力

【交流反思】
(1)实验中假设水平面光滑无阻力,小车将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可
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小车在沿水平面运动时受重力、支持力、 摩擦 力的作用。
(3)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重力势 能转化为 动 能。
【实验结论】
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得 越远
第八讲

运动和力
2022年版课标内容要求
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探究并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了解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3.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认识牛顿第一定律。能运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
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⑯ 相反 ,⑰ 弹性形变 越大,弹力越大。常见的弹力有支持力、压力等。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⑱ 长



弹力 力

使





拓展

看清:看清弹簧测力计的⑲ 量程 、⑳ 分度值 以及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
若不是,应调零。
测量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指针和弹簧被外壳卡住,而影响测量的准
㊶ 相反 ,并且在㊷ 同一条直线 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动 力
和 平 应用:()推断受力情况: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已知一个力的
力 衡
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㊸ 大小和方向 。
()判断物体运动状态: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为平衡力,则物体处于㊹ 静止
状态。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复习必备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复习必备

中考物理重难点知识点集锦1. 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2. 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3.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

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4. 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5. 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 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 惯性是属性不是力。

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 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

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 1Kg≠9.8N。

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 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注意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 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 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 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 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

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 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

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专题17电功和电功率(二)-2021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全解全析汇编(第五期)

专题17电功和电功率(二)-2021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全解全析汇编(第五期)

2021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全解全析汇编(第五期)专题17 电功和电功率(二)一、第一期汇编试题来源:2021年江苏连云港、2021年四川乐山、2021年四川泸州、2021年四川遂宁、2021年云南、2021年浙江湖州、2021年浙江金华、2021年浙江丽水、2021年安徽、2021年浙江嘉兴、2021重庆A卷年、2021年重庆B卷等13套试卷。

二、第二期试题来源:2021年浙江温州、2021年浙江宁波、2021年四川内江、2021年四川南昌、2021年四川成都、2021年甘肃武威、2021年江苏扬州、2021年陕西、2021年山东临沂、2021年山东泰安、2021年上海等12套试卷。

三、第三期试题来源:2021年北京、2021年福建、2021年广东、2021年海南、2021年河北、2021年河南、2021年吉林、2021年宁夏、2021年青海、2021年山西、2021年天津、2021年新疆、2021年云南等12套试卷。

四、第四期试题来源:2021年湖北恩施州、2021湖北宜昌年、2021年湖南岳阳、2021年湖南衡阳、2021湖北邵阳年、2021年江苏苏州、2021年山东济宁、2021年山东潍坊、2021年山东枣庄、2021年四川广安、2021年四川凉山州、2021年浙江衢州等12套试卷。

五、第五期试卷来源:2021年浙江杭州、2021年四川眉山、2021年山东菏泽、2021年山东东营、2021年江苏泰州、2021年江苏南京、2021年湖南长沙、2021年湖南怀化、2021年湖南郴州、2021年湖南常德、2021年湖北武汉、2021年湖北十堰、2021年黑龙江龙东、2021年黑龙江绥化、2021年广西北部湾经开区等15套试卷欢迎各位。

1、(2021·江苏泰州·T18)小明用电水壶将质量为1.8kg的水加热升温50℃,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

若电水壶工作时功率为2000W,所消耗的电能全部被水吸收,则加热这壶水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秒。

北京市初三九年级物理中考电学实验汇编

北京市初三九年级物理中考电学实验汇编

北京市初三九年级物理中考电学实验汇编一、中考物理电学实验1.归纳式探究——研究电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如图1,给两块等大、正对、靠近的平行金属加上电压,两板之间就有了电场。

若将电子沿着平行于两板的中线方向入射到电场中,电子就会发生偏转。

若两板间距为d,板长为L,所加的电压为U,电子入射初速度为v0,离开电场时偏移的距离为y,则经研究得到如下数据:次数d/m L/m U/V v0/(m·s-1)y/m14×10-20.2401×107 3.6×10-228×10-20.2401×107 1.8×10-234×10-20.1401×1070.9×10-248×10-20.21601×1077.2×10-258×10-20.22402×107 2.7×10-2(1)y=k__________,其中k=_________(填上数值和单位)。

本实验在探究影响电子离开电场时偏移的距离时,运用了_________法;(2)相同情况下,电子的入射速度越大,偏移距离越________。

它们间的关系可以用图像2中的图线________表示;(3)现有两块平行相对的长度为5cm,间距为1cm的金属板,为了让初始速度为3×107m/s 的电子从一端沿两板间中线方向入射后,刚好能从另一端的金属板边缘处射出,需要加_____V的电压。

2.小明利用铅笔芯和鳄鱼夹制作了简易调光灯,装置如图甲所示.(1)甲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改正后,闭合开关,改变鳄鱼夹M、N之间距离,发现灯泡亮度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说明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有关.(2)小明用一个LED灯替换铅笔芯,与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如图乙).闭合开关S1,发现LED灯亮而小灯泡L不亮.针对这种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小灯泡L处发生短路猜想二:LED灯电阻很大导致电路电流很小为了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将一根导线并联在图乙电路中LED灯的两端,此时LED灯,小灯泡L (填“亮”或“不亮”).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说明猜想一是错误的.实验二: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按图丙所示的电路对LED灯的电阻进行测量.闭合开关依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获得多组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电压(伏)电流(毫安)电阻(欧)11.412116.7 21.614114.3 31.816112.5…………实验二中,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丁所示,此时电压表读数为 V,实验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逐渐向端移动(填“a”或“b”).经分析,结果支持猜想二,从而导致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太(填“大”或“小”),不足以支持发光.3.归纳式探究—.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应电流: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描述,用符号B表示,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强弱和方向处处相同的磁场叫做匀强磁场.如图甲所示,电阻R1与圆形金属线圈R2连接成闭合回路,R1和R2的阻值均为R0,导线的电阻不计,在线圈中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图线与横、纵坐标的截距分别为t0和B0.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与阻值R0、匀强磁场的半径r、磁感应强度B0和时间t0的关系数据如下表:次数R0/Ωr/m B0/T T0/s I/A1100.1 1.00.15π×l0-22200.1 1.00.1 2.5π×l0-2 3200.2 1.00.110π×l0-2 4100.10.30.1 1.5π×l0-2 5200.10.10.050.5π×l0-2(1)I=_____k,其中k=________(填上数值和单位)(2)上述装置中,改变R0的大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 与R0的关系可以用图象中的图线____表示.4.如图所示的各种实验装置,请按照要求回答:(1)如图甲的电子天平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______,以下实验中需要电子天平的是_____(选填字母);(a)测定铜块的密度;(b)验证阿基米德原理;(c)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在电学实验中,连接电路时电键应处于____状态,电流表应_____在被测电路中(选填“串联”或“并联”),电流应从电流表的_____接线柱流入.如图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安.(3)如图丙所示的装置,叫做______.5.在“连接串联电路”实验中,实验电路如图所示(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处于_____状态(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小慧发现L1、L2两只灯泡都不亮,她用手按一下灯泡L1,L1、L2仍然都不亮,按一下灯泡L2,两灯都亮,松开手两灯又不亮,则故障可能是_____ (选填“L1灯丝断了”、“L2灯丝断了”、“L1短路”或“L2与灯座接触不良”)(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两灯同时亮,断开开关两灯同时灭;将开关S换接到L1和L2之间、L1和电池负极之间,观察到同样的现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探究_____6.“探究串联电路特点”时小明选用两只规格相同的灯泡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1)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L1发光,L2不发光.同学们有以下几种猜想:①L2灯丝断了;②L2短路;③灯L2也工作,但L2中电流比L1中电流小.以上猜想中正确有 ______ (填序号).(2)为了寻找“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分别把图中A、B、C各点断开,然后把 ______ 接入,闭合开关前,发现其中一个电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 .(3)在寻找“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时,小明将电压表并联在L1两端,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接下来他应该 ______ .(4)正确实验操作后,测得A、B、C三处的电流记IA、IB、IC,测得AB、BC、AC两点间的电压U AB、U BC、U A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A.I A>I B>I C B.I A<I B<I C C.U AB=U BC=U AC D.U AC=U AB+U BC(5)为了使结论更有普遍性,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A、换用不同规格灯泡多次实验B、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7.某同学希望通过比较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流表的读数来研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所接电路图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后,两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如图乙.(1)电流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2)该同学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较小,所以他认为“串联电路电流每流经一个用电器,电流都会减弱一些.”请你指出造成他判断错误的原因:________(3)连接电路后,两灯泡都亮,由于连接较乱,一时无法确定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以下两种简单的判断方法是否可行?请你在表中空格填写“可行”或“不可行”_________.8.小红同学在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的规律”时做了如下实验:(1)按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连接好后,换用不同规格灯泡,把电流表先后接在电路中的abc 处,得到了如下的记录数据:比较测得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集锦——古诗词、俗语

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集锦——古诗词、俗语

2017年物理中考试题集锦——成语、古诗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A.楼台倒影入池塘 B.风吹草低见牛羊C.潭清凝水浅 D.云生结海楼2.下列词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A.镜花水月﹣光的直线传播B.杯弓蛇影﹣光的折射C.鱼翔浅底﹣光的反射 D.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3.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古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D.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句体现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4.许多成语对声现象有着生动描述。

下列成语中描写声音响度的是()A.声如洪钟B.曲高和寡C.悦耳动听D.余音绕梁5.民谚俗语常常包涵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并底之蛙,所见甚小 B.以冰取火,前所未有C.海市蜃楼,虚无缥渺 D.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捞不到的是水中月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7.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邵阳市举办了全市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

下列词语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它的解释相符的是()A .清澈见底——光的反射 B.坐井观天——光的折射C.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 D.波光粼粼——光的反射8.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水中捞月B.坐井观天C.一叶障目D.海市蜃楼9.下列是水循环中的几个环节。

“百川归海”描述的是()A.蒸发 B.蒸腾 C.降水 D.径流10.宋代范仲俺的《岳阳楼记》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文字词句与物理知识相符合的是()A.“锦鳞游泳”,看到水里的鱼是实像B.“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C.“浮光跃金”,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折射现象D.“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月亮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11.诗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描述声音的;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03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考点精讲+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03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考点精讲+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实验03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考点精讲1.实验器材及作用:(1)测量工具:温度计、秒(停)表;(2)温度计的原理、使用和读数;(3(42.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1(2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3)烧杯中水量的要求:能够浸没试管中的固体即可;(4能接触到烧杯底或侧壁;【分析数据和现象,总结结论】图1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图2 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3.根据实验数据描绘温度-时间图像;4.根据实验数据或图像判断熔点、熔化时间、晶体、非晶体、物态、内能大小等;5.根据实验数据或图像总结晶体熔化特点。

【交流与讨论】6.当试管中的冰开始熔化时,立即将试管浸入另一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观察冰是否继续熔化;7.烧杯口处“白气”的成因:8.熔化过程中内能、温度和热量的变化规律: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热量,内能逐渐增大,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断升高;9.选用小颗粒固体的原因:①使固体受热均匀;②便于与温度计的玻璃泡充分接触.10.烧杯中的水要适量,原因是:①水太多会延长实验时间;②水太少不能使固体浸没,会造成固体受热不均匀.11.试管插入烧杯中的深度要适当,“适当”的含义:①试管不能接触烧杯底;②试管中装有固体的部分要浸没在水中.12.温度计的使用: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且不能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②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③温度计的读数:物体温度=大格示数+小格数×分度值.13.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方法:①用温水;②增大酒精灯的火苗;③适当减少水的质量.14.熔化前后图线倾斜程度不同的原因:熔化前后物质的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相同时间温度变化量小的比热容大);15.冰熔化后继续对烧杯加热,试管内水不会继续沸腾的原因:没有温度差,试管内的水不能再继续吸热;16.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17.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18.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的原因:水的温度高于晶体熔点,晶体可以继续吸热;19.通过图像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20.比热容的相关判断和计算;【例1】同学们在实验室做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1)小明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熔化完毕.(2)请在图甲所示的方格纸上帮小明画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甲(3(4).(5.(6棉网”或“温度计”)的高度.(7)的固体进行实验.(8(9.(10)小杨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该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由图丁知,在BC.时间/min01234567891011温度/℃40424446484848484849.55152.5乙丙丁(11)在实验过程中,相同时间内被加热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该物质处于固态时的比热“小于”或“等于”)处于液态时的比热容.(12)小杨在总结实验结论时推测:如果一直加热下去,试管中的液体会沸腾.你认为小杨(13)如图戊所示是小华同学分别利用a、b两种物质做熔化实验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a、b【例2】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小明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其目的有(2“A”或“B”)是冰,该物质在第4 min态.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合理即可)(3)加热1 min“冰”或“石蜡”)的比热容较大.(4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5)把装有冰块和石蜡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快”或“慢”),(6.A.寻找普遍规律B.减小实验误差实验03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考点精练一.选择题1.如图是“探究石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石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放置在石蜡内部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石蜡受热均匀D.熔化的过程中,石蜡温度保持不变2.如图是小叶同学用火焰稳定的酒精灯对冰块加热“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

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点亮点专题精练—与斜面模型有关的问题

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点亮点专题精练—与斜面模型有关的问题

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点亮点专题精练—与斜面模型有关的问题1.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光滑斜面的顶端自由下滑经过A点到达斜面底端,如果小球经过A点时具有的重力势能为50J,若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小球到达底端时动能大于50JB.小球从顶端到达底端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小球到达底端时的机械能大于经过A点时的机械能D.小球到达底端时的机械能等于经过A点时的机械能【答案】ABD【解析】A.小球在光滑斜面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所以在A点机械能等于在斜面底端机械能,小球在底端机械能等于动能,这个动能等于A点机械能,A点机械能等于小球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所以小球在底端动能大于在A点重力势能,也就是大于50J;B.小球在光滑斜面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小球从顶端到达底端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小球到达底端时的机械能等于经过A点时的机械能;D.小球到达底端时的机械能等于经过A点时的机械能。

2.如图所示,一个玩具弹簧放在斜面上端,将弹簧弯曲一定程度后释放,弹簧沿斜面向下翻滚.弹簧在运动过程中,有哪些机械能发生了转化()A.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B.只有动能和弹性势能C.只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D.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发生了转化【答案】D【解析】弹簧沿斜面向下翻滚的过程中,形变量减小,弹簧势能减小;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大,动能变大,所以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热能都发生了变化,故选D。

3.如图所示,滑块在斜面上匀速下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滑块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下B.滑块所受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C.滑块受到重力、弹力的作用D.滑块受到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答案】D.【解析】物体匀速下滑,受力平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即可求解,注意不能分析下滑力.A.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A错误;B.物体受到的弹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故B错误;C、D.物体匀速下滑,受力平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向上的滑动摩擦力,下滑力是效果力不能分析,故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4.如图所示,实心铅球静止在光滑的斜面上,指出铅球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请用力的示意图作出铅球受到的重力和挡板对铅球的支持力.【答案】铅球受到重力、斜面对其的支持力、挡板对铅球的支持力。

2017年科学中考物理复习之 浮力专题复习

2017年科学中考物理复习之 浮力专题复习

第十讲浮力专题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ρ液<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3)、说明: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分析:F浮= G 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 V排/V)·ρ液=(2/3)ρ液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F浮= G不同:悬浮ρ液 =ρ物;V排=V物漂浮ρ液 <ρ物;V排<V物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G排=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2023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考试说明

2023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考试说明

2023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考试说明一、2023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考试说明考试性质北京市中考物理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科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物理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旨在科学、有效地引导初中物理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考试目标1、考查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2、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考试内容1、物质与运动:考查学生对物质的组成、性质、运动和能量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力学:考查学生对力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力、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简单机械等。

3、热学:考查学生对热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温度、热量、热机、热现象等。

4、电学:考查学生对电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等。

5、光学:考查学生对光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光线、反射、折射、色散等。

6、原子与原子核:考查学生对原子与原子核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原子结构、核能等。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试卷结构: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实验题等。

3、难度比例: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的比例约为7:2:1。

4、内容比例:物质与运动、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和原子与原子核等内容的比例约为25%、25%、15%、15%、10%和10%。

五、考试评价标准1、知识技能:考查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和分析能力。

2、过程方法: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观察、猜想、实验、推理和总结能力。

3、科学素养: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

六、命题原则与命题要求1、命题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17-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人怎样听到声音

2017-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人怎样听到声音

2017-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人怎样听到声音人怎样听到声音一、单选题1.以下四个图都是我们物理书上的,与它们对应的相关知识不正确的是()A. 用牙齿接触振动的音叉可以听到声音B. 声音的音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C. 这是一个有效减弱噪声的装置D. 声音可以发生反射【答案】C【解析】解:A、用牙齿接触振动的音叉,声音可以通过牙齿、颌骨传给听觉神经,也可以听到声音,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的音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设置噪声监测仪,能够知道噪声的响度大小,但不是减弱噪声的措施,说法错误,符合B、质量为9.8kg的物体在地球表面所受重力G=mg=9.8kg×9.8N/kg=96.04N,故B正确;C、因重为1N的苹果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小于1m2,所以根据p=F可知苹果对桌面压强大S于1Pa,故C错误;D、频率是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某人的心脏每分钟跳动72次,其跳动频率为72次=60s1.2Hz,故D错误.故选B.2.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它不仅具有文字简练、意味深长的特点,而且有些成语中,还蕴含有一定的物理知识.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对下列成语理解错误的是()A. 镜花水月:镜中花朵,水中月亮,体现了平面镜成虚像的物理原理B. 一叶障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C. 釜底抽薪:如果把锅底的柴火抽掉,停止给水加热,水就会马上停止沸腾,体现了水沸腾是要吸热的D. 掩耳盗铃: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是发声体、介质和人耳,只要把耳朵捂起来,任何人都听不到声音【答案】D【解析】解:A、镜中花朵,水中月亮,都是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体现了平面镜成虚像的物理原理.故A 正确.B、一叶障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正确.C、釜底抽薪,如果把锅底的柴火抽掉,停止给水加热,水就会马上停止沸腾,体现了水沸腾是要吸热,故C正确.D、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是发声体、介质和人耳,只要把耳朵捂起来,只有这个人听不到声音,其它人能听到声音.故D错误.故选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C. 远离平面镜时,人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小D.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更浅一些,是因为光发生折射形成的【答案】D【解析】解:A、人耳听觉有一定的范围,即频率20−20000Hz之间,且有一定的响度,因此,并非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B、“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不同人的声带结构特点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故B错误;C、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当人远离平面镜时,其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故C错误;D、池底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底变浅了,故D正确.故选D.4.李霖同学读八年级了,下列是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不符合实际的是()A. 李霖同学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m/sB. 李霖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8厘米C. 李霖同学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是0.8秒D. 李霖能够听见频率为10Hz的声音【答案】D【解析】解:A、李霖同学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m/s,故A符合实际;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B符合实际;C、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跳1min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在1s左右,故C符合实际;D、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不能够听见频率为10Hz的声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D.5.下面有关数据说法合理的是()A. 人的正常体温是39℃左右B.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为0dB.C.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20000Hz之间【答案】D【解析】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39℃属于高烧状态.此选项不合理;B、0dB是人耳的听觉下限,是人刚好能够听到的最小声音.此选项不合理;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此选项不合理;D、人耳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此选项合理.故选D.6.关于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 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形成的正立虚像B. 看到的“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倒立的实像C. 人耳能听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D. 国家馆显示红色是因为外观材料反射红光【答案】D【解析】解:A、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形成的倒立实像.选项错误;B、站在河边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鱼反射的光线经过水和空气进入眼睛的过程,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选项错误;C、超声波指频率在20190Hz以上的声音,因为超出了人的听觉上限,所以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选项错误;D、国家馆显示红色是因为外观材料反射红光.选项正确.故选D.7.如图是电磁波及其应用事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胸透机所使用的电磁波频率比雷达用的电磁波高B. 验钞机工作时会发出紫光,说明紫外线是紫色的C. 无线电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可见光快D. 用收音机收听96.2MHz频道的广播,会听到频率为96.2MHz的声音【答案】A【解析】解:A、由图知,雷达电磁波的频率在1010Hz左右,而胸透机电磁波的频率在1016−1018Hz之间,说明胸透机所使用的电磁波频率比雷达用的电磁波高,故A正确;B、紫外线是紫光以外的光线,属于不可见光,肉眼不能看见,故B错误;C、无线电波和可见光都是电磁波,它们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同,故C错误;D、用收音机收听96.2MHz频道的广播时,接收的是无线电波的频率,不是听到频率为96.2MHz的声音,故D错误.故选A.二、多选题8.关于声音的叙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声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播能量B.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C. 声音要靠介质来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 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的种类有关【答案】AD【解析】解: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A错误;B、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Hz或高于20190Hz 的声音,人耳一般是听不到的,故B正确;C、声音要靠介质来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C正确;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故D错误.故选AD.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B.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C. 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D. 道路两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答案】ABC【解析】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液体中传播的传播速度快,故B错误;C、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故C错误;D、道路两旁植树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ABC.1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利用超声波可以检验锅炉有没有裂纹B. 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Hz到20190HzC. 用纸锅可以烧水是因为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 水在4℃时密度最大【答案】AD【解析】解:A、超声波的波长短,穿透力强,利用超声波可以检验锅炉有没有裂纹正确;B、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Hz到20190Hz错误,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到20190Hz低于20Hz 的叫次声波高于20190Hz的叫超声波;C、用纸锅可以烧水是因为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错误,是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保持100℃不变,纸锅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D、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1.0×103kg/m3,故D正确.故选AD.1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体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在振动B. 我们听不到声音一定是因为物体不振动C. 物体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D. 物体振动的振幅足够大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答案】BCD【解析】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发声一定是在振动.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物体振动时一定会发声,由于人的听觉范围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不一定大.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人能听到声音,既与响度有关,还与频率有关.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但如果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人不能听到声音.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C、D.12.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 “高声喧哗”说明声音的响度大D. 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答案】BC【解析】解:A、物体振动,振动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才会被人听到,故A错误;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C、“高声喧哗”也是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C正确;D、超声波的频率很高,我们把频率高于20190Hz的声波叫超声波,故D错误.故选BC.13.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 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答案】ABD【解析】解:A、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 错误;B、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是人要听到声音还需要介质,故B错误;C、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故C正确;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快,故D错误.故选ABD.三、实验探究题14.据《现代快报》报导,德国卡塞尔市现年58岁的英裔男子艾德里安?麦克莱什耳朵太“灵敏”.耳朵能够听到自己身体发出的任何声音,包括自己的眨眼声,而艾德里安胸腔中的心跳声,有时甚至让他感到“震耳欲聋”.当艾德里安用餐时,他咀嚼食物的声音听起来就像搅拌机一样响,几乎要令他发狂.附近汽车或火车开过时的颤动声,几乎令他感到无法忍受.直到后来,艾德里安才通过互联网亲自查出了自己的罕见病因,去年,他终于彻底治愈了这一困扰他多年的“神耳”怪病.(1)“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哪一方面的特征______A.音调高B.响度大C.音色好D.以上三个方面都有(2)心脏跳动时______ 发声(填”能”或”不能”)正常人不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原因是______ 太小.(填响度或音调或音色)(3)艾德里安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这些声音对他来讲是______ (选填“乐音”或“噪声”),主要因为______ .(填序号) A.是心脏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B.干扰了他正常生活.【答案】B;能;响度;噪声;B【解析】解:(1)“震耳欲聋”是表示声音大的快把耳朵震聋了,因此表示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2)物体振动都可以发出声音,因此,心脏跳动时是发声的;人听不到自己的心跳声,可以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太小,或环境声音太嘈杂造成了干扰等.利用听诊器可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人能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3)艾德里安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这些声音对他正常的生活造成了干扰,因此对他来讲是噪声,故B正确.故答案为:(1)B;(2)能;响度;(3)噪声;B.(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和音色,结合它们的影响因素和特点可做出辨别;(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听不到自己的心跳声,是因为响度还不够,通过减小声音的分散等方法可使响度变大;(3)一切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可以称为噪声.本题考查了我们对声音的特征的辨析,对声音的产生的了解,对噪声的理解,以及如何使人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等,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15.黄蜻蜓翅长而窄,飞行能力很强,既可突然回转,又可直入云霄.(1)重0.1N的黄蜻蜓悬停在空中时,空气对它的作用力大小为______ N,方向______ .(2)雌蜻蜓在水面上飞行时,分多次将卵“点”在水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蜻蜓点水”.蜻蜓点水时,引起水面______ ,就会形成以点水处为中心的圆形波纹(水波),并沿水面向四周匀速传播.蜻蜓飞行时,翅膀扇动的频率范围是30Hz~40Hz,我们______ (填“能”或“不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3)某同学观察蜻蜓在贴近平静的水面直线飞行时,获得了一张蜻蜓点水的俯视图片如图所示,图片反映了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某瞬间水面波纹的分布情况(每次点水只形成一个波纹),三个波纹刚好在O点内切.蜻蜓每次点水所用的时间忽略不计,请据图片解答下列问题:①从图片上看,蜻蜓的运动方向是沿x轴______ .(填“向右”或“向左”)②蜻蜒飞行的速度______ 水波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③若该同学观测到蜻蜓从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历时2s,求蜻蜓的飞行速度.【答案】0.1;竖直向上;振动;能;向左;等于【解析】解:(1)因为蜻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蜻蜓受到的重力和空气对它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故大小为0.1N,方向竖直向上;(2)蜻蜓点水时,由于水面形成圆形波纹,所以蜻蜓点水时引起了水的振动;由于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而蜻蜓飞行时,翅膀扇动的频率范围是30Hz~4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3)①因为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形成三个波纹刚好在O点内切,所以蜻蜓向左飞行;②因为蜻蜓点水后的三个波纹刚好在O点内切,蜻蜓第二次点水的位置刚好是第一次水波运动到的位置,所以水波的速度和蜻蜓飞行的速度相同;③蜻蜓第一次点水的位置x1=10m,第三次点水的位置x3=1m,所以蜻蜓从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通过的路程为s=x1−x3=9m;因此蜻蜓的飞行速度v=st =9m2s=4.5m/s.答:蜻蜓飞行的速度为4.5m/s(1)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对蜻蜓进行受力分析;(2)根据看到的现象和人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进行分析;(3)①根据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某瞬间水面波纹的分布情况以及三个波纹刚好在O点内切得出蜻蜓的运动方向;②根据蜻蜓飞行的路程和水波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3)已知蜻蜓从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经历的时间,根据圆的直径求出蜻蜓从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通过的路程,再利用v=s求出t蜻蜓的飞行速度.本题综合考查二力平衡的条件、速度的计算公式的应用以及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和听到声音的条件;本题的关键是会通过题中信息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16.为什么你能听到蚊子飞来飞去发出的嗡嗡声,而听不到你来回挥动手发出的声音?【答案】答:蚊子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较快,发出的声音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而人挥手时,手的振动频率低,是次声波,发出的声音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以外,所以听不见挥手声,能听见蚊子的嗡嗡声.【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人的听觉范围在20赫兹到20190赫兹,低于20赫兹的是次声波,高于20190赫兹的超声波,无论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的了解和掌握.。

2019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说明

2019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说明

【导语】⽆忧考中考频道了解整理到,2019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说明,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指导思想 全⾯贯彻党的教育⽅针,落实⽴德树⼈根本任务,从适应⾸都城市战略定位对多样化⾼素质⼈才的需求出发,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题导向,深化考试内容改⾰,坚持正确育⼈导向,促进学⽣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基本原则 1.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制度改⾰的实施意见》,做到科学、公平、准确、规范。

2.重视发挥考试的育⼈功能,在考试内容中融⼊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化;注重考查学⽣九年义务教育学习的积累;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能⼒;注重考查学⽣独⽴思考、运⽤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3.体现学科特点,重视学科素养和思维⽅法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三、各学科修订情况 语⽂ 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学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2019年《考试说明》”),确定了语⽂学科考试以《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标与内容”为考试范围。

修订后,调整了“考试内容和要求”,进⼀步明确了“基础·运⽤”和“古诗⽂阅读”的内容;调整了“试卷的题型及分数分配”,优化了2019年中考语⽂学科的试卷结构;调整了“参考样题”,体现命题指导思想和改⾰⽅向;调整了“附录”内容,兼顾不同教材的变化。

1.调整“考试内容和要求”,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化的考查 依据《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化传统”的课程基本理念,在“基础·运⽤”中,增加了“认识篆、⾪、草、楷、⾏五种字体,了解其⼤致演变过程”的表述,强化对书法常识和书法欣赏的考查;在“古诗⽂阅读”中,增加了“对诗歌中感⼈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的体验”“在古诗⽂学习中,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化的丰富内涵,从中汲取民族⽂化智慧,受到熏陶感染”的表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考试说明物理
Ⅰ.考试范围
物理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规定为考试范围,适当兼顾北京市现行不同版本教材和教学实际情况。

Ⅱ.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目标
物理学科考试既重视考查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重视考查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和要求,上述各方面的考试目标分述如下。

1.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包括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基础知识的考试目标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两个层次的具体含义如下。

了解: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认识、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理解:把握知识内在逻辑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计算;提供证据;整理信息等。

2.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包括测量、读数、作图、实验操作等方面的技能,其考试目标用“会”表述。

会:按照要求作图,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3.基本能力
基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具体含义如下。

观察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能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出现的条件。

实验探究能力: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提出与物理有关的问题;能对科学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探究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会根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设计实验;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会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事实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能根据评估结果改进探究方案;能表述探究的问题、过程和结果。

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能通过收集到的信息资源(证据),对大量的物理现象和事实进行简单的归类及比较,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找出共同特征,从而得出概念和规律。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能运用观察、实验手段解决问题,能运用数学解决有关的问题。

(二)基础知识双向细目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