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类零件机械加工艺规程设计开题报告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

课题:轴类零件加工工艺一、一、教学目的:熟悉轴类零件加工的主要工艺,其中包括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分析、定位基准选择用一般工艺路线的拟定。
掌握阶梯轴的加工工艺分析和工艺路线的拟订。
二、二、教学重点: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三、三、教学难点: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四、教学时数: 2 学时,其中实践性教学学时。
五、习题:六、教学后记:第六章第六章典型零件加工第一节第一节轴类零件加工一、一、概述(一)、轴类零件的功用与结构特点1、功用:为支承传动零件(齿轮、皮带轮等)、传动扭矩、承受载荷,以及保证装在主轴上的工件或刀具具有一定的回转精度。
2、2、分类:轴类零件按其结构形状的特点,可分为光轴、阶梯轴、空心轴和异形轴(包括曲轴、凸轮轴和偏心轴等)四类。
图轴的种类a)光轴b)空心轴c)半轴d)阶梯轴e)花键轴f)十字轴g)偏心轴h)曲轴i) 凸轮轴若按轴的长度和直径的比例来分,又可分为刚性轴(L/d<12=和挠性轴(L/d >12)两类。
3、表面特点:外圆、内孔、圆锥、螺纹、花键、横向孔(二)主要技术要求:1、尺寸精度轴颈是轴类零件的主要表面,它影响轴的回转精度及工作状态。
轴颈的直径精度根据其使用要求通常为IT6~9,精密轴颈可达IT5。
2、几何形状精度轴颈的几何形状精度(圆度、圆柱度),一般应限制在直径公差点范围内。
对几何形状精度要求较高时,可在零件图上另行规定其允许的公差。
3、位置精度主要是指装配传动件的配合轴颈相对于装配轴承的支承轴颈的同轴度,通常是用配合轴颈对支承轴颈的径向圆跳动来表示的;根据使用要求,规定高精度轴为0.001~0.005mm,而一般精度轴为0.01~0.03mm。
此外还有内外圆柱面的同轴度和轴向定位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度要求等。
4.表面粗糙度根据零件的表面工作部位的不同,可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值,例如普通机床主轴支承轴颈的表面粗糙度为Ra0.16~0.63um,配合轴颈的表面粗糙度为Ra0.63~2.5um,随着机器运转速度的增大和精密程度的提高,轴类零件表面粗糙度值要求也将越来越小。
最新-轴承座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刨主视图上平面及轴承孔左右两面)

目录第一部分工艺设计1. 设计任务 (1)2 零件的分析 (2)2.1零件的作用 (2)2.2零件的工艺分析 (2)3 毛坯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确定毛坯类型及其制造方法 (4)3.2估算毛坯的机械加工余量 (4)3.2绘制毛坯简图 (3)4 定位基准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选择精基准 (5)4.2选择粗基准 (5)5 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4)5.1选择加工方法 (4)5.2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6)6 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7)6.1确定轴承座底平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7)6.2确定轴承座上平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8)6.3 确定轴承座左右两侧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9)6.4确定轴承座前后两端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0)6.5确定轴承座轴承孔两侧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1)6.6 确定轴承座槽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2)6.7 确定轴承座沉孔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3)6.8 确定轴承座气孔φ6和φ4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4)6.9确定轴承孔Φ30和Φ35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5)第二部分夹具设计1. 设计任务 (15)2. 确定定位方案 (15)7、设计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17)第一部分工艺设计1.设计任务本次所要加工的零件为轴承座,以下为轴承座示意图:材料:HT200零件生产纲领:中等批量2.零件的分析2.1零件的作用轴承座是用于支撑轴类零件的,镗孔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滚动轴承的外圈和轴承孔的配合要求,或者是滑动轴承外圆与轴承孔的配合,两个孔是用于固定轴承座的,单边固定是出于满足结构和安装位置的要求。
毕业论文-轴套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课题:轴套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二O一一届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专业:数控技术班级:数控姓名:学号:一、设计题目(附图):轴套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及第25 工序工艺装备设计。
二、设计条件:l、零件图;2、生产批量:中批量生产。
三、设计内容:1、零件图分析:l)、零件图工艺性分析(结构工艺性及技术条件分析);2)、绘制零件图;2、毛坯选择:1)、毛坯类型;2)、余量确定;3)、毛坯图。
3、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确定:1)、加工方案分析及确定;2)、基准的选择;3)、绘制加工工艺流程图(确定定位夹紧方案)。
4、工艺尺寸及其公差确定:1)、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关系图绘制);2)、利用尺寸关系图计算工序尺寸;3)、基准不重合时(绘制尺寸链图)并计算工序尺寸。
5、设备及其工艺装备确定:6、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确定:确定每道工序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7、工艺文件制订:1)、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2)、填写工艺规程;(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8、指定工序机床夹具设计:1)、工序图分析;2)、定位方案确定;3)、定位误差计算;4)、夹具总装图绘制。
9、刀具、量具没计。
(绘制刀具量具工作图)10、某工序数控编程程序设计。
四、上交资料(除资料2使用标准A3手写外,其余电子文稿指导教师审核后,打印上交)1、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设计说明书一份;(按统一格式撰写)2、工艺文件一套(含工艺过程卡片、每一道工序的工序卡片,工序附图);3、机床夹具设计说明书一份;(按统一格式撰写)4、夹具总装图一张(打印图纸);零件图两张以上(A4图纸);5、刀量具设计说明书一份;(按统一格式撰写)6、刀具工作图一张(A4图纸);量具工作图一张(A4图纸)。
7、数控编程程序说明书五、起止日期:2010年月日一2010年月日(共8周)六、指导教师:七、审核批准: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年月日八、设计评语:九、设计成绩:年月日本文主要介绍轴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首先通过对该其零件图纸进行分析,再确定其加工工艺,选择合理的设备及工艺装备,并制定出合理的工艺路线,选择合理的刀具、切削用量等,其次设计钻两斜孔的钻孔夹具、专用刀具、专用量具等,最终制定并填写机械加工工艺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轴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铣槽用夹具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轴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铣槽用夹具设计学生所在校外学习中心批次层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学生指导教师起止日期摘要机械制造业是工业生产的支柱,为工业生产提供重要的装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设计与制造水平的技术力量也将不断的提高。
齿轮、连杆、轴套、支座、压盖类常见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的设计与应用对机械设计制造工程师所必须掌握和了解的技能,这些零件在企业生产中也经常出现。
套筒类零件是一种应用范围很广,在机器中主要起支承、定位或导向作用的零件。
本文以轴类零件为基础,分析其制造方法、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进行铣槽用夹具的设计。
关键词:设计加工方法零件夹具目录中文摘要 (I)1.引言 (1)2.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1)3.零件的分析 (1)4.选择毛坯 (2)5.工艺规程设计 (3)5.1定位基准的选择 (3)5.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3)5.3制定工艺路线 (3)5.4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及毛坯尺寸,设计毛坯——零件综合图 (4)5.4.1确定机械加工余量 (4)5.4.2确定毛坯尺寸 (5)5.4.3设计毛坯—零件综合图 (5)6.工序设计 (7)6.1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 (7)6.1.1选择机床 (7)6.1.2选择夹具 (8)6.1.3选择刀具 (8)6.1.4选择量具 (8)6.2工序尺寸的确定及计算 (9)6.2.1确定圆柱面的工序尺寸 (9)6.2.2确定轴向工序尺寸 (9)6.2.3确定铣槽的工序尺寸 (10)7.选择切削用量、确定时间定额 (10)8.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0)9.铣槽用夹具定位夹紧方案设计 (16)9.1本工序的加工要求分析 (16)9.2确定夹具类型 (16)9.3拟定定位方案和选定定位元件 (16)9.3.1拟定定位方案 ..............................................................................16 9.3.2选择定位元件 ..............................................................................17 9.3.3定位误差计算 ..............................................................................17 9.4确定夹紧方案 .................................................................................17 9.5确定对刀装置 .................................................................................18 9.5.1选择对刀块和塞尺 ........................................................................18 9.5.2计算对刀尺寸H 和B .....................................................................19 9.6夹具精度分析和计算 ........................................................................19 9.6.1尺寸00.527 mm 的精度分析 ...............................................................19 9.6.2角度尺寸60˚±30´的精度分析 ............................................................20 9.7夹具总图 .......................................................................................20 9.8夹具零件图 ....................................................................................20 10.课题小结 .......................................................................................24 参考文献 (24)1.引言机械、机器和机床等机械结构是由部件和零件装配成的,部件又是由组件和零件装配而成的。
齿轮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设计

摘要本文是对齿轮轴零件加工应用及加工的工艺性分析,主要包括对零件图的分析、毛坯的选择、零件的装夹、工艺路线的制订、刀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加工工艺文件的填写。
选择正确的加工方法,设计合理的加工工艺过程。
此外还对支架零件的两道工序的加工设计了专用夹具.机床夹具的种类很多,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通用夹具,规格尺寸多已标准化,并且有专业的工厂进行生产。
而广泛用于批量生产,专为齿轮轴工件加工工序服务的专用夹具,则需要各制造厂根据工件加工工艺自行设计制造。
本论文夹具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设计专用夹具。
关键词齿轮轴,加工工艺,专用夹具,设计IAbstractThis paper is the analysis of the gear shaft parts process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processing, including the parts diagram analysis, the choice of blank, parts of the fixture, the formulation of the process route, tool selection, cutting, processing documents. Choose the correct processing methods, design the reasonable process. In addition, processing of two processes to support part of the design of special fixture.Many kinds of the machine tools fixture, the fixture, the most widely used, the size has been standardized, and there is a professional factory production. But widely uses in the volume production, specially the special fixture for gear shaft workpiece machining processes and services, to the factory according to the workpiece machining process to design and manufacture.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thesis is to design fixture design fixture.Keywords gear shaft, machining process, fixture, designI目录引言 (3)1 绪论 (4)1.1 机械加工工艺概述 (4)1.2机械加工工艺流程 (4)1.3夹具概述 (5)1.4机床夹具的功能 (5)1.5机床夹具的发展趋势 (6)1.5.1机床夹具的现状 (6)1.5.2 现代机床夹具的发展方向 (6)2工艺规程设计 (8)2.1 零件的分析 (8)2.1.1 零件的作用 (8)2.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8)2.2 工艺规程设计 (9)2.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9)2.2.2 基面的选择 (9)2.2.3 制定工艺路线 (10)2.2.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13)2.2.5 确定切削用量 (13)3 基本工时 (27)I4 铣16槽夹具设计 (31)4.1研究原始质料 (35)4.2定位基准的选择 (35)4.3 切削力及夹紧分析计算 (35)4.4 误差分析与计算 (37)4.5 定向键与对刀装置设计 (38)4.6 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40)结论 (41)致谢 (42)参考文献 (43)II引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毕业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后的教学环节,它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另外,也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
减速箱输出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减速箱输出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说明书摘要所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指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生产规模的大小、工艺水平的高低以及解决各种工艺问题的方法和手段都要通过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来体现。
因此,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非常严肃的工作。
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原则是: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在保证持量和生产进度的前提下,能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制订工艺规程时,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技术上的先进性2、经济上的合理性3、有良的劳动条件,避免环境污染减速箱是典型的机械产品,输出轴是典型的轴类机械零件。
减速箱的主要功用是将电动机的动力和运动以合适的转速传递给工作机。
减速箱输出轴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属于传动轴。
由于减速箱要求工作稳定可靠,因此减速箱输出轴机械加工工艺要求较高。
这里将对减速箱输出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设计,使其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达到预定要求。
目录一.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1)1生产纲领的计算 (2)2生产类型的确定 (3)二审查零件图样的工艺性 (4)1.轴的工作原理 (5)2零件图样分析 (6)3零件的工艺分析 (7)4零件的技术要求 (8)5审查零件结构的工艺性 (9)三确定毛坯 (10)1毛胚的选择 (10)确定毛胚的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 (11)四拟定的工艺加工路线过程 (12)1定位基准的选择 (13)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14)3加工阶段的划分 (15)4工序的合理组合 (16)5加工顺序的安排 (17)6零件的工艺路线的确定 (18)五.工序的加工余量的确定、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19)六.工序设计(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 (21)1选择加工设备 (22)2选择工艺设备 (23)七.确定切削用量 (24)1背吃刀量的确定 (25)2进给速度的确定 (26)3切削速度的确定 (27)八填写工艺过程卡和主要工序的工序卡 (28)九设计体会 (28)十参考文献 (29)减速箱输出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1、计算生产纲领a、产品的生产纲领就是其年生产量,用字母N表示,通常按下式计算:N=Qn(1+a%+b%)N——零件的生产纲领(件/年);Q——产品的年产量(台、辆/年);n——每台(辆)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件/台、辆);a%——备品率,一般取2%-4%;b%——废品率,一般取0.3%-0.7%。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开题报告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开题报告X X X X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设计(论文)题目:标准件设计校核系统的开发指导教师: 郑晓虎2009 年 3 月 1 日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1.轴和轴承概述轴主要用于支承传动的带毂零件(如齿轮、带轮等)并传动运动和力,同时它又被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所支承。
轴是机械传动中必不可少得重要零件之一。
轴承作为各类机电产品配套与维修的重要机械基础件,具有摩擦力小、易于启动、升速迅速、结构紧凑、“三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水平高、适应现代各种机械要求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长以及维修保养简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按轴承工作的摩擦性质不同可分为滑动摩擦轴承(简称滑动轴承)和滚动摩擦轴承(简称滚动轴承)两大类。
将运转的轴与轴座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损失的一种精密的机械元件,就叫滚动轴承。
滚动轴承一般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组成。
其中内圈的作用是与轴相配合并与轴一起旋转,外圈作用是与轴承座相配合,起支撑作用,滚动体是借助于保持架均匀的将滚动体分布在内圈和外圈之间,其形状大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滚动轴承的使用性能和寿命,保持架能使滚动体均匀分布,防止滚动体脱落,引导滚动体旋转起润滑作用。
轴的校核计算主要包括轴的强度、刚度和震动稳定性等方面得计算,足够的强度是轴得承载能力的基本保证,轴得强度不足,则会发生塑性变形或断裂失效,使其不能正常工作。
对某些旋转精度要求较高的轴或受力较大得细长轴,如机床主轴、电机轴等,还需保证足够得刚度,以防止工作时产生过大的弹性变形;对一些高速旋转的轴,如高速磨床主轴、汽轮机主轴等,则要考虑振动性的问题,以防止共振的发生。
轴的常用材料是碳素钢、合金钢及球墨铸铁。
轴的结构主要取决与以下因素:轴的类型及位置:轴的加工工艺及其他一些要求。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docx

工艺§概述一.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1.工序一一工人,在工作地对工件所立线完成的工艺过程.2.安装一一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工序内容袋夹一一定位一一加工前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占据•正前的位置央紧一一使正确位?I不发生变化增加安装谈整增加W央时间一一应尽量H少安装次数3.工位一一工件与工装可动部分相对工装固定31分所占的位置多工位加工一一提跖生产车、保证加工而间的相互位置的此4.工步一一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不变条件下所完成的JC之过程•次安装中连续进行的若干相同的工步-I个工步用儿把不同刀R或14合刀具加工一复合工步5.走刀一一每边行一次切削一一1次走力二.工艺双程1. r艺规程的作用一一①指吩生产②SliH生产和管理生产③新建.扩隹或改建工厂及车间2.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一一①技术上的先进性②炷济上的合理性③良好的为动条件§机械加I: 1:艺规程设计零件的工艺分析1.零件技术要求分析①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②主要加I:表面的形状精度③主要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丸精度④各加工表面粗检度以及表面质肤方面的其他要求⑤热处理要求及其它技术要求(期动平衡等).D零件的视图.技术要求是否齐全一一主要技术瞿求和加工关键2)零件图所规定的加工要求是否合理3)零件的选材是否恰当,热处理要求是否合理2.零件结构及其工艺性分析①结构组成一一内外阿柱面、网谁面、平面.Λ⅛∣Γtl .齿形曲.成形面②结构如合一一轴类,Jfil类、瞅环类、乂架类、用体类★分析刚废及其方向③结构工艺性——保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能否以高生产率和低成本制造毛坯的选择1.毛坯种类的选择将件、损件.焊接件.型材、冲压件、粉末治金件和工程策*1件2.确定毛坯的形状和尺寸一一层M与写件接近毛坯加工余做一一毛坯制造尺寸与零件相应尺寸的空依一一加」:总余*毛坯公差一一毛坯制造尺寸的公差①为工件安装偿定,有些毛坯褥工艺凸台②为加工方便,一些零件作整体毛坯一一半典形写件••合成祭典小零件(金圈)一合成1 Cl3.选择毛坯时陶考虑的问邈①零件的材料及力学性能卷求一一铸铁.有色金属一R也要件一Itt②事件的结构形状与尺寸一一复杂件一铸小8阶轴一出科.大8阶轴一俄③生产纲领的大小一一大批W一先进方法④现有生产条件⑤采用新工艺、静技术、新材料三.定位基准选择1.基准的概念一一嘀定算他点、莲、M的位置所依据的点、线' 面(D设计基准一一零件图上的些准一一尺寸一尺寸线的起点相互位置一格准符号(2)工艺基准一一工艺中用的基准一一①工序基准②定位压准③测域些戊④共前城很2.定位刘准的选择一一毛坯面定位一相基准已想工面定位一指压准(D相基准的选绛一一可旅保证主要加工表面间的相互位置MKD基准重合原则一一选设计韭准为定位坛准2)桂猴统一原则一一层可便在妥数工序中用一筑箱她准定位3)定位桧定准确,向电方便的原则一一选面大、精度高的面为M礼准■I)互为基准原则一一为加工余梁均匀,位■精度高一∙反复加工5)自为划准原则一一要求余fit小曲均匀一一选加工面本分为相施准・辅助荔准人为制造的培准一一工艺需一而作的工艺凸台、中心孔提高精收 ------- 面四孔定位(2)祖基准选择一一可猱方便地加工网拓小1)保证不加工面与加工面间的位置关系一一迭挂不加工而作粗城很2)定位稳定可箍,简单方便一一选大面、平瞥面,无缺常3)合理分配在面加工余量一一①电保证各加工而盯足婚的余信②某些就要而使共加工余M均匀4)同一方向上的机基准原则上只允许使用一次♦茶猴选择一一具体忸况具体分析,笈合有虑,灵活运用,正娴选技【例】选择支架零件的精基的和基基掂♦零件分析一一加I:面一一底面、顶面、<M6H7孔.2-* IO孔、U[精.Sl线槽主要加工要求——Φ 16H7. XlVfIft 0. 1,32±0. 1. 28±0. I ♦基准分析一一底面一一项面、巾】6H7孔高度方向的设i∣压准4∙16H7孔轴线一一rtffl,回线怙、2-d,10孔的设计堪准.♦精基准迭择:底洞——限:w3个白由度(芝.上、》)①基追里令(底面是顶恻.G16H7孔高度方向的设计茶布)②基涯统一(在大多数r序中使用)③定位稔定可靠,夹只结构简单(定位:面枳大H.平静)•Φ16H7 ⅞一一限制2个自由度(£、y)①她准成令(力林.ιniΛffl. 2-力】。
全自动深沟球轴承装配机结构设计及运动仿真-开题报告

1、总结全自动深沟球轴承装配机的工作原理及机械结构。
2、开发集较多工序于一体的轴承装配机虚拟样机。
3、总结创建全自动深沟球轴承装配机的虚拟样机的关键技术。
进度安排如下:
完成日期:完成内容
1、2010.12.28——2011.01.16熟悉Pro/E,AutoCAD等软件。
2、2011.01.16——.02.22总体方案确定。
3、2011.02.23——2011.05.05完成总体方案设计,内部结构设计,模座及其附件设计,模具加工程序设计。
4、2011.05.06——2011.05.20编写设计说明书。
南华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
全自动深沟球轴承装配机结构设计及运动仿真
设计(论文)题目来源
自选课题
设计(论文)
题目类型
产品设计
起止时间
始2010-12-28
止2011-5-31
一、设计(论文)依据及研究意义:
目前在我国的轴承生产企业中,多数工序都是人在起主导作用,无论是内外环的分选、保持器的压铆,还是润滑油脂的注入或密封板的压入都要借助手工操作。但是随着各行业的发展,对轴承的清洁度、噪音、游隙、转矩、残磁值、抗锈蚀能力等要求越来越高,轴承装配过程的手工装配就显现出了极大的弱点。所以,装配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尤为重要。因此研制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全自动深沟球轴承装配设备已成为我国工业产品质量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本课题通过研究轴承装配机的工作原理,开发一种集入钢珠、分钢珠、入保持器、保持器铆接、智能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全自动深沟球轴承装配机。全自动深沟球轴承装配机运用PLC为核心的自动控制系统,使轴承装配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和一定程度的智能化,用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操作,用性能优良的装备代替陈旧设备,改变生产工序分散状况,组建生产线。这样大大提高轴承装配的生产率,缩短轴承的生产周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轴承座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第一部分工艺设计1.设计任务本次所要加工的零件为轴承座,以下为轴承座示意图:材料:HT200零件生产纲领:中等批量2.零件的分析2.1零件的作用轴承座是用于支撑轴类零件的,镗孔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滚动轴承的外圈和轴承孔的配合要求,或者是滑动轴承外圆与轴承孔的配合,两个孔是用于固定轴承座的,单边固定是出于满足结构和安装位置的要求。
2.2零件的工艺分析⑴φ30及φ8两孔都具有较高的精度要求,表面粗糙度Ra的值为1.6um,是加工的关键表面。
⑵轴承座上、下表面及前、后两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3.2 um,是加工的重要表面。
轴承座的上表面有位置精度要求0.008,而且与轴承孔中心线有平行度要求0.003。
轴承座的前、后端面与轴承孔中心线垂直度要求为0.003,是重要的加工表面。
⑶φ13沉孔加工表面粗糙度要求较低。
⑷其余表面要求不高。
3.毛坯的确定3.1确定毛坯类型及其制造方法有附表5《常见毛坯类型》可知,材料为HT200,可确定毛坯类型为铸件。
3.2估算毛坯的机械加工余量根据毛坯的最大轮廓尺寸(82)和加工表面的基本尺寸(42),查附表6《》可得出,轴承座上下表面机械加工余量为3.5,其余为3。
3.3绘制毛坯简图,如图1图1 毛坯简图绘制步骤4.定位基准的选择4.1选择精基准经分析零件图可知,轴承座底面为高度方向基准,轴承座前端面为宽度方向基准。
考虑选择以加工的轴承座底面为精基准,保证底面与φ30孔中心线的距为30。
该基准面积较大,工件的装夹稳定可靠,容易操作,夹具结构也比较简单。
4.2选择粗基准选择不加工的φ30孔外轮廓面为基准,能方便的加工出φ30孔(精基准),保证孔中心线与轴承座上端面平行度。
φ30孔外轮廓面的面积较大,无浇口、冒口飞边等缺陷,符合粗基准的要求。
5.拟定加工工艺路线5.1选择加工方法根据加工表面的精度和表面粗糙要求,查附表可得内孔、平面的加工方案,见表2如下:表2 轴承座各面的加工方案5.2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如表3表3 轴承座的机加工工艺方案6 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6.1确定轴承座底平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1)轴承座底平面的加工过程如图2所示;粗铣底面精铣底面图2 轴承座底面加工过程图(2)根据工序尺寸和公差等级,查附表14《平面加工方案》得出粗铣、精铣底面的工序偏差,按入体原则标注,考虑到高度方向上以下底面为尺寸基准,并要保证中心线到地面的高度为30mm 。
轴类零件的加工阶段划分及加工顺序安排

粗精车外圆Ф10至尺寸,保证尺寸2.8。
3
夹Ф10外圆,精车 至尺寸,割槽2×0.5。
二
铣
1
夹 外圆,粗精铣左端扁氏,保证尺寸
车 间 工段 设 备 C A 6140
X8126
工艺装备 千分尺0-25
三面刃铣刀φ80×8
工时 准终 单件
三 四 标记
2 钳 1 2 热
处数
夹 外圆,粗精铣右端扁氏,保证尺寸 (方向一致)
如零件的加工精度或表面粗糙度要求高,则还要进行超精加工。
超精加工主要方法有:研磨、抛光、超精磨、珩磨、金刚车、金刚镗。
一、加工阶段的划分
1、加工阶段划分
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不仅所选择的机床、切削用量不同, 而且所使用的夹具、刀具、检具的精度也是不同的。从粗 加工到精加工,机床、夹具、刀具、检具的精度由低到高, 切削用量中背吃刀量、走刀量由大到小、切削速度由低到 高进行变化。
X6325
三面刃铣刀φ80×8
钻孔φ7.8,铰孔至尺寸
去毛刺,倒角 发蓝 检验入库
更改 文件 号
签日 字期
标记
处 数
更改文件号
台钻
钻模2103-Z1,钻头φ7.8,铰刀 , 塞规
设
计(日
期)
校 期)
对 ( 日 审 核(日 标准化(日
期)
期)
会 签(日期)
签日 字期
完成工作页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安排
课后作业: P76:8 P148: 1、8、9
一、加工阶段的划分
1、加工阶段划分
按加工的精度高低,加工阶段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粗加工阶段 主要加工方法有:粗车、粗铣、粗刨、粗镗和钻孔
2)半精加工阶段 主要加工方法有:半精车精车、半精铣精铣、半精刨精刨、半精镗精镗 和扩孔、铰孔
机械工艺夹具毕业设计192设计轴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轴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者:班级:指导老师: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设计轴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格及钻A面6孔工序的专用夹具内容:(1)零件毛坯图1张(2)机械加工工艺规格卡片1套(3)夹具装配总图1张(4)夹具零件图4张(5)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原始资料:该零件图一张;生产纲领为6000/件年;每日一班。
目录一.前言二.工艺规格设计三.确定毛坯四.工艺规格设计五.定位基准的选择(1)制订工艺路线(2)选择加工设备及刀、夹、量具(3)加工工序设计六.夹具详解前 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含机床夹具设计)和大部分专业课程,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
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的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了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轴座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的能力,也是熟悉和运用有关手册、图表等技术资料及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的一次实践机会,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和掌握知识有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教。
一、 零件的分析(一) 零件的作用轴座是轴类零件支承部分的一个主要零件。
轴座通过该零件的安装平面(即附图一中的A 面)与轴承盖联接。
四个螺栓孔固定。
圆柱销定位实现与轴承盖的正确与精确的联接。
A 面上的411mm φ-孔即为螺栓联接孔,288H mm φ-孔为定位销孔。
轴座中的孔的精度直接影响轴的运动平衡。
所以在加工的过程中,对这部分要有特别的要求和用特别的加工方法。
轴座起支承、固定和校正的作用。
(二) 零件的工艺分析由附图1得知,其材料为HT150,该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耐热性及减振性。
适用于承受较大压力,要求耐磨的零件。
输出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输出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11032102张瑜题目: 输出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原始图纸(见附页)生产类型:小批量生产设计内容:1、零件图 1张2、毛坯图 1张1份5、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目录前言一、零件的分析1.1零件的作用1.2零件的工艺分析二、工艺规程的设计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及尺寸2.2基准的选择2.3工艺路线的拟定及工艺方案的分析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2.5确定切削用量及功率校核三、总结四、主要参考文献前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全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机床夹具设计课程,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课程的一次深入的全面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就我个人而言,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今后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通过设计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搭档交流合作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零件的分析1.1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定的零件车床输出轴,其主要作用,一是传递转矩,使车床主轴获得旋转的动力;二是工作过程中经常承受载荷;三是支撑传动零部件。
1.2零件的工艺分析从零件图上看,该零件是典型的零件,结构比较简单,其主要加工的面有φ55、φ60、φ65、φ75、φ176的外圆柱面,φ50、φ80、φ104的内圆柱表面,10个φ20的通孔,图中所给的尺寸精度高,大部分是IT6级;粗糙度方面表现在键槽两侧面、φ80内圆柱表面为Ra3.2um,大端端面为Ra3.2um,φ55外圆柱表面端面表面均为为Ra1.6u,φ60表面要求为Ra0.8,φ65表面要求为Ra3.2um,φ75表面要求为Ra0.8um,1φ20孔的内表面要求为Ra3.2um,要求不一;位置要求较严格,表现在φ55的左端面、φ80内孔圆柱面对φ75、φ60外圆轴线的跳动量为0.04mm, φ20孔的轴线对φ80内孔轴线的位置度为φ0.05mm,键槽对φ55外圆轴线的对称度为.0.08mm;采用#45钢,热处理方面需要调质处理,到200HBW,保持均匀。
机械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精选

机械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精选机械是一种工具装置,旨在帮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节省力气,筷子、扫帚以及镊子一类的物品可称为简单机械;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就是复杂机械。
下面的是分享的与机械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精选有关的文章,欢迎继续访问应届毕业生报告网!课题名称:大型轴承液压装配机设计学生姓名:张xx学号:xx7专业班级:机械专业本课题研究现状、研究目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现状指目前止别人和自己项目上做过些研究轴承种通用性机械零部件用来支撑轴保持轴准确位置我们日常生产生活起了极大作用轴承分类多滚动轴承其重要种由于其结构特性滚动轴承往装配过程大多采用手工既费时又费力极大限制了劳动生产率提高滚动轴承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际应用轴承安装否正确许多机械设备尽管选用了品质优良轴承常常达所要求寿命甚至出现早期失效使整机械设备能正常运行影响了生产效率增加了成本有时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船舶螺旋桨轴上调心滚子轴承直径560mm属于大型轴承装配时能实现自动化增加工人劳动量要实现该轴承装配自动化已经迫眉睫研究目与意义:随着现代科技迅速发展装配自动化正逐步发展成当今世界装配发展主流逐步取代人工手工装配已成衡量国家机械发展水平主要标志之自动装配技术重要性还于促进产品制造系统整体优化生产率得全面提高用少量调整工人服务于定数量自动装配设备(句表达清楚)定程度上提高均衡生产水平自动装配会因工人疲劳疏忽情绪技术熟练等因素影响而造成产品质量缺陷或稳定实践表明当达定批量与手工装配保持同水平自动化装配会使成本下降(句表达清楚)同时许多情况下装配自动化所占用生产面积比手工装配完成同样生产任务工作面积要小多本次设计大型轴承液压装配机实现螺旋桨轴承装配自动化保证轴承装配质量使轴调心滚子轴承靠运转课题类型:(1)A—工程实践型;B—理论研究型;C—科研装置研制型;D—计算机软件型;E—综合应用型(2)X—真实课题;Y—模拟课题;(1)、(2)均要填AY、BX等本课题研究内容大型轴承液压装配机轴承装配过程完成轴承装配工作需要保障操作者健康和安全确保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调查研究、消化资料基础上设计台用于轴承装配生产线上液压装配机要求该机有手动和自动两种工作方式要求完成:1、完成装配机总体设计并绘制总装配图;2、完成主要部件设计并绘制零件图;3、完成驱动系统设计并绘制驱动系统原理图;4、完成控制系统设计并绘制控制系统原理图;5、完成设计说明书要求少于40页;6、完成与设计相关外文资料翻译少于3000字符实施方案:轴承液压装配机有机体、水平驱动装置、水平装配结构、驱动控制装置机架上设计轴承存放及输送结构流水线上设螺旋桨轴输送结构其端设有轴固定座其另端则进行轴承装配驱动装置采用液压系统控制装置采用PLC控制些基础上完成液压装配机设计计算进度安排:第1—4周实习调研、收集资料;第5周完成开题报告;第6—7周完成总体方案设计;第8—11周完成机械结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设计计算;第12—15周绘制装配机总装配图、零件图;并绘制驱动系统原理图、控制系统原理图;第16周整理文档图纸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第17周校对所有设计内容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参考文献:(略)。
轴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

毕 业 设 计(论文)(说 明 书)题目: 轴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姓 名:编 号:2010 年 月 日摘要轴是机械加工中常见的典型零件之一,了解轴类零件的功用和工作条件、材料性能,并合理制定加工工艺,熟练掌握加工的要点与措施,才能保证加工质量,提高加工效率。
轴是组成机器的主要零件之一,一切作回转运动的传动零件(例如齿轮,蜗轮等),都必须安装在轴上才能进行运动及动力的传递。
它通常被用于支撑传动件的传递扭矩。
所以在机械加工中轴的加工工艺是做为重中之中来进行研究的。
本设计通过对一般轴类零件图的工艺性分析,材料毛坯的选择以及在加工种遇到的一些问题的分析得出一般轴类零件加工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而通过对一些典型轴类零件加工工艺的分析,给出了一般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较为全面的训练。
并且通过对零件的分析与加工工艺的设计,提高我们对零件图的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
而且会使我们学会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同时还会对本专业有较完善的系统的认识,从而达到巩固,扩大,深化知识的目的,达到一个毕业生应有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对今后的种种挑战。
关键词: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提高能力目录第一章基本概念 (3)1.1 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3)1.1.1 生产过程 (3)1.1.2 工艺过程 (3)1.2 工艺过程的组成 (3)1.3 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征 (5)1.4 工艺规程 (6)第二章零件图工艺性分析 (7)2.1 零件结构功用分析 (7)2.2 零件技术要求条件分析 (8)2.3 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9)第三章毛坯选择 (11)3.1 毛坯种类的选择 (11)3.2 毛坯形状与尺寸的确定 (11)3.3 选择毛坯时考虑的因素 (12)3.4 毛坯的图示 (12)3.5 轴类零件的毛坯选择 (13)第四章工艺路线的拟定 (14)4.1 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14)4.2 加工阶段的划分 (17)4.3 加工顺序的安排 (18)4.4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19)第五章典型主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19)5.2 轴类零件机械加工的主要工艺问题 (20)5.1.1 定位基准 (20)5.1.2 加工顺序的安排 (20)5.1.3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21)5.1.4轴类零件的典型工艺过程 (21)5.1.5轴类零件的预加工 (21)5.2 CA6140型车床主轴加工工艺分析 (21)5.2.1 CA6140主轴技术条件的分析 (22)5.2.2主轴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23)5.2.3主轴加工中的几个工艺问题 (28)5.3 丝杆加工 (29)第六章结论 (31)参考文献 (2)致谢第一章基本概念1.1 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1.1.1 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指将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全部劳动过程。
毕业论文《典型轴类零件数控车床加工编程设计与工艺设计》

典型轴类零件数控车床加工编程设计与工艺设计摘要数控车床是应用数控技术的车床,也就是装了数控系统的车床,是严格按照从外部输入加工程序来自动对被加工零件进行车削加工。
它是综合应用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检测及精密机械等高科技的产物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离开了数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就成了无本之木。
数控技术的广泛使用给机械制造业生产方式、生产结构、管理方式带来深刻的变化,它的关联效益和辐射能力更是难以估计。
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已成为关系国家战略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其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现代化程度的核心标志,实现加工机床及生产过程数控化,已经成为当今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本论文主要通过对典型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和加工编程设计,进一步了解与掌握数控原理的理解,零件的识图与合理加工工艺的设计,并且进一步加强对数控G代码编程的熟练应用。
关键词数控加工工艺编程 G代码The typical shaft parts CNC lathe programming design and process designAbstract CNC lathe application lathe CNC technology, lathe CNC system that is installed,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input from the external processing program to automatically turning machining parts to be machined.It is a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automatic control, automatic detection and precision machinery and other high-tech products CNC technology is the modern manufacturing automation, flexible foundation for integrated production, left the CNC technology,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became a forest without trees. The extensive use of CNC technology to bring profound changes to the mode of produc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 structure, management style, and its associated benefits and the ability to radiate more difficult to estimate. NC and CNC equipment has become the country's strategy and reflects the country'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level of basic industry, the level of core mark is a measure of the degree of modernization of a country'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 and production process has become manufactur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industry.This thesis through the typical shaft parts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of programming designed to further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y the CNC understanding of the principles, parts of the knowledge map and reasonable process design, an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skilled application of CNC G-code programming.Keywords CNC machining process programming G code目录引言 (3)第一章数控技术 (4)1.1 国内外数控发展概况 (4)1.2数控技术发展趋势 (5)1.2.1性能发展方向 (5)1.2.2 功能发展方向 (7)第二章零件图纸设计与分析 (11)2.1 零件图纸设计 (11)2.2 机床的选择 (11)第三章零件的夹具与刀具设计 (13)3.1 数控机床夹具 (13)3.1.1机床夹具的组成 (13)3.1.2机床夹具的作用 (15)3.1.3 零件的夹具设计 (16)3.2 数控机床的刀具 (16)3.2.1 数控刀具的分类 (16)3.2.2 数控刀具的选用 (17)3.3.3 零件的刀具选用 (22)第四章零件的加工工艺 (23)4.1 数控车削的加工工艺内容 (23)4.2数控车削的加工工艺分析 (23)4.2.3 零件的工艺步骤 (26)第五章零件切削用量的选定 (27)5.1 切削用量的选择 (27)5.2 切削用量的内容 (27)第六章零件主要操作步骤及程序的编制 (29)6.1加工顺序及路线 (29)6.2机床的操作步骤: (29)6.3零件的安装及装夹方式 (29)夹具是机床的一种附加装置,工件的装夹与数控车床一般使用三爪自动定心卡盘装夹工件。
输出轴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机床夹具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设计下表选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指定关键工序的专用机床夹具。
2、设计要求: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自选),独立完成(1)毛坯图、零件-毛坯合图各一张(3或4号图)(2)关键工序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一张(4号图)(3)指定工序夹具装配图一张(2或3号图)(4)夹具部分零件图1~2张(图幅自定)(5)设计说明书(一份)(6)夹具3D效果图一张(4号图)以上均需输出,以书面交作业,不收软盘。
3、原始资料:零件图样一张(参见《课程设计指导书及习题》Page52~66);生产纲领为6000件/年。
所使用机床等根据需要自选,以通用机床为主。
前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习完大学阶段的机械类基础和技术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程之后的一个综合课程,它是将设计和制造知识有机的结合,并融合现阶段机械制造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和较先进成熟的制造技术的应用,而进行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通过本课程的训练,将有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理论课程之后,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这次设计使我们能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零件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 工艺设计一. 零件图的分析、研究根据任务书所提供的设计题目,所设计的题目是输出轴的夹具设计,所提供的输出轴的零件图如下:(一) 零件性能、用途、工作条件及所在部件中的作用输出轴主要作用是传递动力和扭矩,把动力源的动力及转矩传递给执行原件或减速机构。
通过 042.0012.080++φmm 孔与动力源配合起定心作用。
用10x 20φmm 孔通过螺栓将动力源的动力传给输出轴,再由023.0003.055++Φmm 处通过键将动力输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数控加工与编程毕业设计是数控专业教学体系中构成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数控原理、数控工艺、数控编程、专业软件等专业知识和数控机床实际操作的一次综合练习。通过设计巩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
理论意义:如何保证各轴类零件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和主要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3、本课题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展趋势:2007年4月19日从第七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获悉,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数控机床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数控机床也正朝着高性能、高精度、高速度、高柔性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1)高性能:随着数控系统集成度的增强,数控机床也实现多台集中控制,甚至远距离遥控。(2)高精度:数控机床本身的精度和加工件的精度越来越高,而精度的保持性要好。(3)高速度:数控机床各轴运行的速度将大大加快。(4)高柔性:数控机床的柔性化将向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方向发展,将管理、物流及各相应辅机集成柔性制造系统。(5)模块化:数控机床要缩短周期和降低成本,就必然向模块化方向发展,这既有利于制造商又有利于客户。我国近几年数控机床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可靠性差,外观质量差,产品开发周期长,应变能力差。
编程时需要用到的G代码指令
代码
组
意义
代码
组
意义
代码
组
意义
G00
aa
快速点定位
G20
b
英制单位
G80
e
固定循环取消
G01
直线插补
G21
公制单位
G81-G89
固定循环
G02
顺圆插补
G27
00
回参考点检查
G90
I
绝对坐标编程
G03
逆圆插补
G28
回参考点
G91
增量坐标编程
G32-G33
螺纹切削
G29
回参考点返回
为了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关专家建议机床企业应在以下6个方面着力研究:
1.加大力度实施质量工程,提高数控机床的无故障碍。
2.跟踪国际水平,使数控机床向高效高精度方面发展。
3.加大成套设计开发能力上求突破。
4.发挥服务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
5.多品种制造,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
6.模块化设计,缩短开发周期,快速响应市场。
实验方案:计算机辅助设计(CAD,PRO/E)绘制零件图;提供CAD/CAM自动机床加工软盘或普通机床加工用的样板或刀具。
论证方案:对轴类件进行匝力分析,计算出可用的流线形线型;人机对话,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最佳线型,并对新设计轴类件计算疲劳寿命及进行可靠性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绘制工程图;提供CAD/CAM自动机床加工软盘或普通机床加工用的样板或刀具。
二、文献综述
1.詹华西主编《数控加工与编程》第二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36页
1)机床坐标系、程序原点:工件坐标系是编程人员在编程时使用的,编程人员选择工件上的某一已知点为原点,建立一个新的坐标系,称为工件坐标系。工件坐标系一旦成立便一直有效,直到被新的工件坐标系所取代。工件坐标系的原点选择要尽量满足编程简单,尺寸换算少,引起的加工误差少等特点。一般情况下,程序原点应选在尺寸标注的基准或定位基准上。对车床编程而言,工件坐标系的原点一般应选在工件轴线与工件的前端、后端面、卡爪前端面的交点上。可以通过CNC将相对于程序原点的任意点的坐标转换为相对于机床零点的坐标。加工开始时要设置工件坐标系,用G92指令可建立工件坐标系;用G54—G59及刀具指令可选择工件坐标系。
1)切削速度Vc,切削速度是主运动的线速度
Vc=∏dn/1000
d —作主运动的回转体上某一点的回转直径mm
n —作主运动的回转体的转速r/min或r/s
2)进给速度Vf,进给量f1和每齿进给量方f2
Vf=nf1=nf2
3)背吃刀量Ap
是直线运动时:Ap=Hw-Hm
数控机床使用范围越来越大,国内国际市场容量也越来越大,但竞争也会加剧,我们只有紧跟先进技术进步的大方向,并不断创新,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像日本“机电法和机信法”那样的指导;严重缺乏各方面专家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少深入系统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数控系统不配套;企业和专业间缺乏合作,基本上孤军作战,虽然厂多人众,但形成不了合力。
生产需求状况:目前,我国数控机床操作技术工人缺少达60万人,一些企业开出月薪6000元都找不到会操作数控机床的人才。具有数控知识的技工年薪更是高达30万元。
有关人士指出,我国现在急缺两类人才,一类是国际型的高级人才,一类是身怀绝技的技术工人,前一类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后一类却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4)、如何进行刀具的正确选择;
(5)、如何保证加工精度及表面粗糙度;
2、设计方案、实验方案、论证方案的比较和选择等
设计方案
(1)分析表达方案分析零件图的视图布局,找出主视图、其它基本视图和辅助视图所在的位置。根据剖视、断面的剖切方法、位置,分析剖视、断面的表达目的和作用。
(2)分析形体、想出零件的结构形状这一步是看零件图的重要环节。先从主视图出发,联系其他视图、利用投影关系进行分析,弄清零件各部分的结构形状,想象出整个零件的结构形状
第二次装夹,卡盘夹于外圆直径为Φ44mm处,为保证零件表面质量装夹是零件表面应用套筒装夹,准确计算出零件各加工点的坐标。最终加工出标准的零件.
4、设计编程
通过编程,并在数控机床上进行调试,使自己熟悉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的操作和编程流程;
5、熟悉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
四、本课题的主要工作方法
1.分析零件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其他技术要求,弄清楚零件的哪些尺寸要求高,哪些尺寸要求低,哪些表面要求高,哪些表面要求低,哪些表面不加工,以便进一步考虑相应的加工方法。
轴类零件加工的典型工艺路线如下:
毛坯及其热处理→预加工→车削外圆→铣键槽等→热处理→磨削
实践意义:根据所给零件图进行数控加工工艺零件分析,编制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利用数控机床进行零件加工并进行零件精度自检。
2.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生产需求状况:
数控机床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数控技术和数控机床是制造业现代化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近几年来,在引进消化国外数控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已生产出自主版权的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但是中、高档以上的数控系统仍然是以进口产品为主。研究数控系统及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将对开发中高档的数控产品,扩大数控机床市场份额起到重要作用。
2.李华主编《机械制造技术》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23页-24页
切削用量
在切削加工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工件材料。工件结构,加工精度,刀具材料和其他技术的经济要求,所需的成形运动的量值也不相同,根据加工要求选定适宜的成形运动量值,就是切削要素的选择,主运动速度、进给运动速度或进给量,还有切入运动的切入量等切削要素,成为切削用量。
式中:dw:工件待加工表面直径。
Dm:工件已加工表面直径。
Hw:工件待加工表面厚度。
Hm:工件已加工表面厚度。
3 .李华主编《机械制造技术》 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
215页-216页
1)加工方法的选择
加工方法的选择原则是在保证加工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前提下,兼顾生产效率和加工成本。车削加工是加工轴类、盘套类零件的主要方法。应用车削加工方法可以加工各种回转体内外表面。采用特殊的装置或技术后,在车床上还可以车削非圆零件表面,如凸轮、端面螺纹等。
5.薛彦成主编《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第二版北京机械出版社216页
先要进行公差的计算
这其中有孔和轴的尺寸偏差与公差
尺寸偏差:孔上偏ES=Dmax-D
孔下偏差:EI=Dmin-D
轴上偏差:es=dmax-d
轴下偏差:ei=dmin-d
尺寸公差:孔公差TD=Dmax-Dmin=︱ES-EI︱
轴公差:Td=dmax-dmin=︱es-ei︱
xx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轴类零件机械加工
工艺规程设计
系 别: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年月日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黄顺喜
开题时间
毕业设计题目
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一、选题的依据
本课题是以实践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通过对该轴类零件的设计与分析。如材料毛坯、刀具、夹具、量具的选择。可以提高我们对零件图的分析能力,选择经济高效的加工设备,制定符合工艺规程的设计方案。通过本次设计,可以提升自己对数控加工原理及电气控制等理论水平。提高动手及工程绘图的能力,以及对AUTOCAD、PRO/E等制图软件的熟练掌握。
根据计算的尺寸,及零件本身的所要求的尺寸可查表2-4,表2-6,表2-7得公差值及轴孔的基本偏差值。
根据零件图的公差要求查表4-1形位公差项目,位置公差可分为定向、定位和跳动三类公差,定向公差有平行度,垂直度和倾斜度三个项目。同轴度:同轴度公差是限制被测要素轴线对基准要素、轴z线的同轴位置误差。
测量方法:将零件的基准轮廓要素架在两个刃口状的V形块上,并调整公共基准轴线使二端等高。沿被测圆柱的轴剖面移动两指示器,测量各对应点读数值,即︱M1-M2︳,取其中最大值作为该剖面内的同轴位置误差,转动被测零件,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剖面,取各个剖面测得的读数中的最大(绝对值)作为该零件的同轴度误差.
(3)分析尺寸先找出零件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基准,然后从基准出发,搞清楚哪些是主要尺寸。再用形体分析法找出各部分的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在分析中要注意检查是否有多余的尺寸和遗漏的尺寸,并检查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4)分析技术要求分析零件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其他技术要求,弄清楚零件的哪些尺寸要求高,哪些尺寸要求低,哪些表面要求高,哪些表面要求低,哪些表面不加工,以便进一步考虑相应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