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培训资料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指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 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 染。
特点——不易局限,与周围正常组织 无明显界限。
整理ppt
52
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金葡 好发部位:疏松结缔组织丰富-肛周
整理ppt
53
病因与病理
致病菌
毒素
溶血性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厌氧菌
溶血素 透明质酸 链激酶
疏松结缔组织
77
分类
甲沟炎 脓性指头炎 急性化脓性腱鞘炎 滑囊炎 掌深间隙感染
整理ppt
78
特点
表皮厚
不易自行破溃
深筋膜与前臂沟通
向心扩散
蔓延成哑铃状脓肿
真皮层分隔多
深部扩散
感觉末梢丰富
疼痛敏感、剧烈
淋巴管由掌面向手背回流
掌面感染表现为手背红肿
整理ppt
79
甲沟炎
整理ppt
80
甲沟炎
甲沟:甲的近侧(甲根)与皮肤紧密
重者:发热、心跳↑、呼吸↑ 、头痛乏力、全身不适、食欲↓ 严重者:代谢紊乱、营养不良、贫血、甚至感染性休克
整理ppt
22
临床表现
3、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
器官功能异常或障碍
4、特异性表现
特异性感染各自有特殊的症状和体征
整理ppt
23
白细胞检查:计数↑,免 疫功能低 下时,白细胞计数稍↑甚至↓
辅助检查: B超、X线、CT检查: 诊断深部脓
肿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正确选用抗
生素,明确诊断。
整理ppt
24
处理原则
局部与全身治疗并重。消除感染因素 和毒性物质,积极控制感染,促进和提高 人体抗感染和组织修复能力。
局部处理: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多邦;脓栓出现,拔除或切开引流。
.
34
疖(火疖子)的实例
.
35
如果挤压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细菌容易 进入颅内,引起海绵状静脉窦炎,死亡率高。
.
36
多个疖反复或同时出现,多有糖尿 病或营养不良。
.
37
一、局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二)痈:
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者,称再生性左 移。常见于感染,尤其是化脓菌引起的急性 感染。
.
19
核左移
中性粒细胞
浆细胞(B淋巴细胞)
.
单核-巨噬细胞 20
知识链接——革兰氏染色
.
21
革兰氏染色(光镜下)
葡萄球菌(G+)
大肠杆菌(G-)
.
22
知识链接——细菌培养
.
23
知识链接——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结果:
常继发于:
严重创伤后的感染和各种化脓性感染 长期留置静脉导管 不适当地应用抗生素、激素、抗肿瘤药等
常见致病菌:
G+球菌;G-杆菌;无芽孢厌氧菌;真菌等。
.
56
脓毒症的临床表现
1、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 2、寒战、高热, T>40~41℃ 或体温不升。 3、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或腹泻 4、烦躁、神志淡漠、谵妄或昏迷 5、肝脾肿大、黄疸、皮下出血或瘀斑 6、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
.
31
常用外用药膏
.
32
第二节 常见化脓性感染的特点
一、局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疖、痈
➢蜂窝织炎、丹毒
➢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外科护理学 (二)第4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处理原则(局部、全身治疗)
保护感染部位:制动、休息、患肢抬高减轻肿胀疼痛 使炎症局限化;
物理疗法:湿敷、热敷、理疗,早起可改善局部血液 循环增加抵抗力促进吸收和局限化;组织肿胀者用 50%MgSO4湿热敷;
外用药物:金黄散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肉芽生 长;感染伤口创面需换药处理;
手术:脓肿切开引流及感染组织器官切除;
浅部组织化脓性感染
定义: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 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病因与病理:常发生在组织损伤后,常由金黄 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致病,由 局部化脓性感染灶直接扩散、经淋巴、血液传 播发生;病变不局限,扩散迅速, 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
三、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is)
浅部组织化脓性感染
二、痈(carbuncle)
临床表现 a.初起小片皮肤暗红色红肿,可有数个脓点,疼痛轻; b.随后皮肤硬肿范围增大,浸润性水肿,局部疼痛加剧 c.脓点增大、增多,中央区皮肤坏死脱落,有多个脓栓, 呈蜂窝状,溢出脓血样分泌物; d.坏死组织脱落后,局部皮肤缺损,遗留肉芽创面逐渐 愈合; • 唇痈容易引起颅内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 • 病人除局部剧烈疼痛外,多有明显全身症状:畏寒、 发热、食欲不佳、白细胞计数增加等;
浅部组织化脓性感染
一、疖(furuncle)→疔
辅助检查 a.血常规:发热病人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 增高; b.脓液细菌培养:本培养及药敏试验可明确病菌种类 c.血糖、尿糖检查
浅部组织化脓性感染
一、疖(furuncle)→疔
治疗原则(早期局部治疗为主,促使炎症尽早消退, 合并全身感染者静脉滴注抗菌药物) a.局部治疗: ①物理治疗,金黄散等; ②出现脓头时,在脓栓处点涂10%碳酸或用针头剔除 脓栓; ③有波动时应切开排脓,禁忌挤压; b.①全身反应严重者用抗菌药物; ②嘱病人休息,补充维生素,加强营养支持; ③糖尿病病人应控制血糖;
第七章节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ppt1资料
②饮食与营养
鼓励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 饮食 高热及口唇、口底感染者,进食流质或半流质 饮食
③丹毒
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应做好接触隔离防护
2.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神志、精神状态,定时测量血压、 呼吸、脉搏及体温 注意有无感染扩散和脓肿转移 对于“危险三角区”疖和上唇部位的痈需注 意 对口底、颈部蜂窝织炎病人应严密监察有无 呼吸困难
(四)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 例增高 血液、脓液细菌培养 生化检查 检查空腹血糖、血浆清蛋白等 影像检查 B超、CT、MRI可早期发现深部 脓肿
(五)治疗要点与反应 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及时处理原发病灶, 脓肿形成时切开引流 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并支持疗法
(二)身体状况 1.局部表现 出现红、肿、热、痛的炎性肿块,中央部位 逐渐坏死、化脓,最后脓肿破溃。
常见浅表软组织感染身体状况特点
感染名称 主要特点 疖 初为红肿痛小结节,增大为锥形隆起,中央见黄白小 脓栓。危险三角区的疖挤压可致颅内化脓性海绵状 静脉窦炎 痈 局部红肿、稍隆、界限不清、中央可见多个脓栓, 破溃后病变处呈蜂窝状。多伴全身症状。上唇痈可 因口唇多动或挤压而颅内感染 急性蜂窝 无明显边界,病变中央可坏死、化脓。深部感染可 织炎 局部肿痛,多伴全身症状。口底、颌下、颈部急性 蜂窝织炎可致喉头水肿、气管受压引起窒息
按致病菌特性分
非特异性感染 特异性感染
按病程分为
急性感染:病程在3周以内的感染。 慢性感染:病程超过2个月或更久的感染。 亚急性感染:病程介于3周与2个月之间的感染
其他分类
外科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介绍
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 球菌 致病特点 脓液特点 产生溶血素、杀白细胞素和血浆 黄色、稠厚、不臭、感 凝固酶,引起疖、痈、脓肿、 染易局限,可形成 伤口感染、骨髓炎等 转移性脓肿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张佳艺)
第八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一)外科感染概述1、定义:有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并在体内生长繁殖所引起的局部和全身性炎症反应。
2、分类:(1)、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①非特异性感染:多为外科感染,可由单一病菌引起,也可由多种病菌共同作用形成混合感染。
常见如疖、痈、丹毒、急性淋巴结炎②特异性感染:由特异的病菌和真菌引起的感染。
特点是一种病菌仅引起一种特定性的感染。
如结核、破伤风(2)、按病程分:①急性感染:病程3周以上,破伤风②慢性感染:病程超过2个月的外科感染,结核病③亚急性感染:病程介于急性与慢性感染之间3、病因①致病菌侵入及致病因素②机体的易感性4、二重感染:抗生素应用过程中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领会1、特点:外科感染特点:①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②大部分感染病人有明显而突出的局部症状和体征③感染常集中于局部,发展后可导致化脓、坏死等④愈合后可留有瘢痕组织而影响局部功能导致功能障碍2、病理生理:(1)、炎症反应: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全身:发热,白细胞增多(2)、转归:炎症局部:形成脓肿炎症扩散:脓毒症、菌血症转为慢性感染:反复3、临床表现: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肝脓肿时腹痛、黄疸全身症状:发热、乏力、营养不良、感染性休克特异性表现:破伤风肌强直性痉挛4、治疗原则:非手术:1)局部处理-制动,用药(去脓头:石碳酸,消脓肿:硫酸镁)2)全身治疗:抗菌药(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手术:1)脓肿引流:脓肿形成后及时切开引流2)祛除诱因(二)、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识记疖1、定义: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好发于毛囊和皮脂丰富的部位。
不同部位同时发生几处疖为疖病2、病因:皮肤不洁、擦伤、人体感染能力下降: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痈1、定义:相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好发于颈部、背部等皮肤后韧的部位。
2、病因:皮肤不洁、擦伤、机体抵抗力低下。
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第八章外科感染护理
X线摄片提示骨质破坏,骨髓炎表现。
(三)治疗
初期全身与局部的抗炎治疗。如出现肿胀加重或出现搏动性疼痛时,则应及早行患指侧面切开,勿超过末节,以免损伤屈指肌腱鞘,要切断纤维间隔,保证引流通畅。必要时对口引流。全身抗感染药物治疗。
三、急性化脓性腱鞘炎(suppurative tenovaginitis)、化脓性滑囊炎(suppurative bursitis)与手掌深部间隙的感染。后者包括掌中间隙与鱼肌间隙感染。
(二)临床表现
感染的表现,常因致病菌的种类、毒性和发病的部位、深浅而不同。口底、颌下和颈部的急性蜂窝组织性炎,可发生喉头水肿、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由厌氧菌及多种肠道杆菌所引起的,可检出捻发音,又称捻发音性蜂窝组织性炎。
(三)治疗
患部休息,局部用热敷、中药外敷或理疗。适当加强营养支持。应用抗生素。特殊部位注意呼吸。如仍然未能控制,应作多处广泛的切开减压与引流。捻发音性蜂窝组织性炎,切口尚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和湿敷。
(三)治疗
正确处理伤口,消除毒素来源;使用TAT;控制和解除痉挛;中药治疗;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并发症。
(四)护理
病室保持安静、清洁环境;急救准备与消毒隔离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道并发症;气管切开护理;加强营养;保护病人;加强基础护理;人工冬眠护理
二.气性坏疽
(一)气性坏疽(gas gangrene),梭状芽孢杆菌(G+)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以肌组织坏死或肌炎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第五节特异性感染
一、破伤风
(一)概念
破伤风(tetanus),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常继发于各种创伤后,不洁分娩的产妇与新生儿。破伤风杆菌产生外毒素:痉挛毒素与溶血毒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PPT培训课件
外科感染按病程可分为:
⒈急性:病程在3周以内。
⒉慢性感染:超过2个月为慢性。 ⒊亚急性:3周~2月
9
按感染发生情况可分为:
⒈原发感染:起病初发生的感染。 ⒉继发感染:原发感染的致病菌为另一致病
菌所取代。
⒊二重感染:应用抗菌药物以后,多数敏感
的细菌被抑制,某种耐药的致
病菌繁殖所引起的感染。
10
⒋条件感染:条件感染系非致病菌,在机体
外,还与治疗措施是否正确及时有关。
16
病理生理
• 感染的转归:
炎症 局限
感染
炎症 扩散
慢性感染
17
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红、肿、热、痛、局部功能障碍是 化脓性感染的五个典型症状。
18
2、全身症状
轻微感染可无全身症状
严重时可有发热、全身不适、乏力、食欲 下降、脉搏加快。白细胞增高、核左移。 高热时可出现意识模糊,大量出汗也会造 成脱水及电解质失衡。 病程较长时,可出现营养不良、贫血、水 肿等。全身性感染严重者可发展为感染性 休克。
皮肤出现伤口,屏障保护作用受损,感染由此发生。
5
外科感染的共同特点: ⒈多因损伤或手术引起,经伤口侵入。 ⒉多为混合性感染,即由几种细菌引起。
⒊有明显而突出的局部症状,然后化脓、坏
死、使组织遭到破坏,有时可致全身化
脓性感染。
⒋药物不能控制时,常需手术处理。
6
分 类
按致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类:
1.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感染) 由常见的
36
护理措施
以局部治疗为主,早期忌挤压、挑刺等;
对于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应严禁挤压,并且应 密切注意观察。
37
二、痈
外科感染患者护理讲义
第八章外科感染患者的护理一、选择题A1型题1.不符合外科感染特点的是()A.多数由单一细菌引起感染B.病变以局部炎症为主C.常与创伤有关D.常需手术治疗E.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感染。
2.急性感染一般指病程在多长时间以内()A.1周B.2周C.3周D.1个月E.2个月3.不会引起脓毒症或菌血症的细菌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破伤风杆菌C.化脓性链球菌D.大肠埃希菌E.铜绿假单胞菌4.选择抗生素最理想的依据是A.脓液的性质B.细菌的种类C.细菌药敏试验D.感染的严重程度E.药物的抗菌谱5.需要尽早切开引流的急性软组织感染是()A.痈B.疖C.脓性指头炎D.急性淋巴管炎E.急性淋巴结炎6.危险三角区的疖,首要的护理诊断/问题是()A.潜在并发症:脓毒症B.潜在并发症:菌血症C.潜在并发症:毒血症D.潜在并发症:休克E.潜在并发症:颅内海绵状静脉窦炎7.皮肤的多数相邻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是()A.痈B.疖C.丹毒D.急性淋巴管炎E.急性蜂窝织炎8.口底、颌下及颈部蜂窝织炎的最严重后果是()A.全身性感染B.发热C.呼吸困难、窒息D.吞咽困难E.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9.脓性指头炎如未及时切开引流易导致( )A.掌中间隙感染B.鱼际间隙感染C.化脓性腱鞘炎D.指骨缺血坏死E.毒血症10.伤口或病灶近侧皮肤出现“红线”并有压痛的是()A.静脉炎B.动脉炎C.丹毒D.淋巴结炎E.管状淋巴管炎11.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是()A.2—8日B.4—6日C.6-12日D.15—30日E.1—2月12.破伤风病人最早发生强直性收缩的肌是()A.咀嚼肌B.背腹肌C.颈项肌D.四肢肌群E.膈肌13.破伤风病人最早的临床表现常是(A)A.张口不便B.牙关紧闭C.角弓反张D.苦笑面容E.手足抽搐14.控制破伤风病人痉挛的最主要措施是()A.保持病室安静B.限制亲友探视C.使用镇静及解痉剂D.护理措施要集中E.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15.以下对气性坏疽的护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在创面上进行多切口引流B.3%过氧化氢冲衫C.冲洗后持续过氧化氢溶液湿敷D.用过的敷料焚烧E.无须严格执行接触隔离原则16.二重感染是指()A.多种细菌引起的感染B.多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C.多种特殊厌氧菌引起的感染D.机体抵抗力下降引起反复的细菌感染E.杭生素应用过程中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17.非特异性感染致病菌哪一种不是( )A.葡萄球菌B.结核杆菌C.大肠杆菌D.变形杆菌E.绿脓杆菌18.哪种不是外科感染的常见细菌( )A.溶血性链球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大肠杆菌D.伤寒杆菌E.绿脓杆菌19.特异性感染指( )A.结核病B.破伤风C.气性坏疽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20.下列哪种感染发生于面部时会引起喉头水肿、窒息( )A.疖B.痈C.急性蜂窝组织炎D.丹毒E.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结炎.21.外科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A.红B.肿C.热D.痛E.都有全身发热22.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形成的脓液为( )A.黏稠无臭B.黏稠恶臭C.稀薄量多无臭D.黏稠黄色无臭E.稀薄棕色、恶臭A2型题1.女性,19岁,鼻部疖受挤压后,出现头痛、高热、昏迷、眼部红肿,应首先考虑的是A.面部蜂窝织炎B.菌血症C.毒血症D.颅内海绵状静脉窦炎E.脓毒症2.男性,62岁,因颈部蜂窝织炎人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外科感染病人护理第一节概述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烧伤、手术、器械检查或有创伤性检查、治疗后等并发的感染。
外科感染的特点:①多数为几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少数在感染早期为单一细菌所致,以后发展为几种细菌的混合感染;②大部分感染有明显而突出的局部症状和体征;③感染常较局限,随着病理发展引起化脓、坏死等,使组织遭到破坏,愈合后形成瘢痕组织而影响局部功能。
(一)分类1.按致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类(1)非特异性(又称化脓性)--多见。
(2)特异性:由特殊病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
2.按病变进程分(1)急性感染:以急性炎症为主,病程多在3周内。
(2)慢性感染:病程超过2个月。
(3)亚急性感染:介于急性与慢性间。
(二)病理生理1.感染后的炎症反应炎症反应的作用--使入侵微生物局限化并最终清除;局部组织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的特征性表现;体温升高、血白细胞计数增加。
2.感染的转归感染的病程演变受致病菌毒力、局部抵抗力、全身免疫力及治疗措施等诸多因素影响。
(1)炎症局限:当人体抵抗力占优势、治疗及时或有效,炎症即被局限、吸收或局部化脓。
着局部形成小脓肿,可自行吸收;而较大的脓肿可破溃或经手术切开排脓后,转为修复过程,感染部位逐渐长出肉芽组织、形成瘢痕而痊愈。
(2)炎症扩散:致病菌毒性大、数量多和(或)宿主抵抗力低下时.感染难以控制并向感染灶周围或经淋巴、血液途径迅速扩散,导致全身感染,如脓毒血症或菌血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3)转为慢性感染:当人体抵抗力与致病菌毒性处于相持状态,感染灶可被局限,但其内仍有致病菌,组织炎症持续存在,局部由于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成纤维细胞增加而被瘢痕组织包围,形成慢性感染。
一旦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可再次繁殖,慢性感染又重新变为急性过程。
(三)临床表现1.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2.全身症状轻重不一。
3.可引起肺、肝、肾、脑、心等器官的功能障碍。
MODS(四)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检查:当WBC<4×109/L时,应警惕病情加重。
(2)细菌培养:表浅感染灶可取脓液或病灶渗出液做涂片或细菌培养以鉴定致病菌。
较深的感染灶,可经穿刺取得脓液。
全身性感染时,可取血、尿或痰做涂片、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必要时重复培养。
2.影像学检查(1)超声:探测肝、胆、胰、肾、阑尾等病变;胸腔、腹腔、关节腔内有无积液。
(2)X线:检测胸腹部或骨关节病变。
(3)CT和MRI:有助于诊断实质性脏器的病变。
(五)治疗原则局部治疗与全身性治疗并重。
消除感染因素和毒性物质(脓液、坏死组织等),积极控制感染,增强人体抗感染和组织修复能力。
1.局部处理(1)非手术治疗1)患部制动;2)局部用药;3)物理治疗。
(2)手术治疗:脓肿切开引流和严重感染器官切除。
2.全身治疗支持疗法和抗菌药物治疗。
第二节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一、疖(一)病因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临床表现初起时,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痛的小结节,以后逐渐增大呈圆锥形隆起,数日后结节中央因组织坏死而变软,出现黄白色脓栓,脓栓脱落、脓液流尽后,局部炎症即可消退愈合。
疖一般无全身症状,发生在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上唇疖、鼻疖)。
如被挤压或处理不当时,致病菌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的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延及眼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进行性红肿。
伴有疼痛和压痛,并有寒战、发热、头痛、呕吐、意识异常甚至昏迷等表现。
(三)治疗促进炎症消退、及时切开引流。
二、痈(一)病因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二)临床表现痈呈一片稍隆起的紫红色浸润区,界限不清,表面有几个突出点或脓点,疼痛较轻,继之,皮肤肿硬范围增大,脓点增大、增多,中央部为紫褐色凹陷,破溃后呈蜂窝状,其内含坏死组织和脓液。
痈可向周围和深部组织发展,伴区域淋巴结肿痛。
此时病人多伴有全身症状,包括寒战、发热、食欲不佳和全身不适,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严重者可致脓毒血症或全身性化脓性感染而危及生命。
(三)治疗1.局部处理初期只有红肿时,局部可涂以2%碘酊。
痈范围大、中央坏死组织较多者,应及时手术切开排脓,清除坏死组织,可敷生肌散.促进肉芽生长。
但唇痈不宜采用。
2.全身治疗包括休息、加强营养和及时给予足量和有效的广谱抗生素以控制脓毒血症。
三、急性蜂窝织炎(一)病因急性蜂窝织炎是指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常因皮肤或软组织损伤而引起,亦可由局部化脓性感染灶直接扩散或经淋巴、血液传播而发生。
致病菌多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其他类型链球菌。
感染灶近侧的淋巴结亦常被累及,引起脓毒血症或菌血症。
(二)临床表现病变表浅者,局部皮肤和组织红肿、剧痛、向四周蔓延、边界不清,中央部位常出现缺血性坏死,若病变部位的组织疏松则疼痛较轻;病变深者表面皮肤红肿不明显,但有局部组织肿胀和深压痛;全身症状明显.如寒战、高热、乏力、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
口底、颌下、颈部等处的急性蜂窝织炎,可发生喉头水肿而压迫气管。
引起呼吸困难甚至警息。
炎症亦可蔓延至纵隔影响心、肺功能.预后较差。
(三)治疗局部制动,中西药湿、热敷,理疗;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及时应用有效抗生素。
经上述处理仍不能局限的病变,应尽早做切开引流和清除坏死组织。
对厌氧菌感染者,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和湿敷。
口底、颌下急性蜂窝织炎张力特别高,应尽早切开减压,以防喉头水肿、窒息死亡。
四、丹毒(一)病因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
β-溶血性链球菌。
(二)临床表现起病急、进展快,先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高热可达39~40℃,继之局部出现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央较淡、边界清楚并略隆起。
手指轻压发红区颜色变白,松手后红色很快恢复,当红肿向周围蔓延时,中央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红肿区有时可发生水泡,局部有烧灼样痛。
常伴有周围淋巴结肿大、疼痛。
感染加重可导致全身脓毒血症。
反复发作可使淋巴管受阻而发生橡皮肿。
(三)治疗休息,抬高患肢,全身应用足量抗生素,局部消炎、消肿、止痛。
具有传染性。
应予以接触隔离。
五、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一)病因大多继发于其他急性感染病灶。
致病菌从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或由其他感染病灶(疖、足癣等)侵入,经组织的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内,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称为急性淋巴管炎。
若急性淋巴管炎扩散至局部淋巴结,或化脓性感染经淋巴管蔓延至所属区域淋巴结,即为急性淋巴结炎。
致病菌常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二)临床表现1.局部表现(1)急性淋巴管炎:分为网状淋巴管炎和管状淋巴管炎。
网状淋巴管炎即为丹毒。
管状淋巴管炎,可分浅、深两种(以皮下浅筋膜为界)。
浅层急性淋巴管炎.在病灶表面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硬而有压痛。
深层急性淋巴管炎不出现红线,但患肢肿胀、压痛。
(2)急性淋巴结炎:轻者仅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重者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并伴有全身症状。
2.全身表现病人常可出现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和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三)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及时应用有效抗生素,以促进炎症消退。
第三节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一、指头炎(一)病因手指末节掌面皮下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常发生于指尖或指末节皮肤受伤后,亦可由甲沟炎加重所致。
主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临床表现初起,指尖有针刺样疼痛,以后指头肿胀、发红、疼痛剧烈,当指动脉受压,疼痛转为搏动样跳痛,患肢下垂时加重。
多伴有全身症状,如寒战、发热、全身不适、血白细胞计数增加等。
若感染进一步加重,组织缺血坏死,神经末梢因受压和营养障碍而麻痹,指头疼痛反而减轻,皮色由红转白。
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引起指骨缺血性坏死,形成慢性骨髓炎,伤口经久不愈。
(三)治疗1.初期-热盐水浸泡,药物外敷。
2.必要时切开减压引流。
3.酌情应用抗生素。
二、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化脓性滑囊炎和手掌深部间隙感染(一)病因化脓性腱鞘炎、滑囊炎和手掌深部间隙感染均是手掌深部的化脓性感染,多因手指掌面被刺伤或由邻近组织感染蔓延而引起。
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临床表现1.化脓性腱鞘炎患指疼痛、肿胀,以中、近指节为明显,皮肤明显紧张,指间关节仅能轻微弯曲,勉强伸直或触及肌腱处可加剧疼痛。
若治疗不及时,感染可向掌侧深部蔓延,且可能导致肌腱坏死而失去手指功能。
2.化脓性滑囊炎桡侧滑囊炎常伴有拇指腱鞘炎,表现为拇指肿胀微屈、不能伸直和外展,拇指中节和大鱼际有压痛。
尺侧滑囊炎多伴有小指腱鞘炎,表现为小指肿胀、小指及无名指呈半屈状,小指和小龟际处有压痛。
感染加重时,肿胀向腕部扩展。
3.掌深间隙感染(1)掌中间隙感染:手掌心正常凹陷消失,隆起,皮肤紧张、发白、压痛明显;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处于半屈位,被动伸直时剧痛。
(2)鱼际间隙感染:掌心凹陷仍存在,大鱼际和拇指与示指间指蹼明显肿胀、疼痛和压痛。
不指与拇指微屈、拇指不能对掌;被动伸直时引起剧痛。
(三)治疗早期局部外敷金黄散糊剂、理疗(超短波或红外线),同时平置患肢前臂和手:感染严重时,需切开减压引流;并积极应用有效的抗生素。
第四节全身性感染全身性感染是指致病菌经局部感染病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严重的全身性感染症状或中毒症状。
通常指脓毒血症和菌血症。
脓毒血症是指因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如体温、循环、呼吸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统称。
血培养检出致病菌者,称为菌血症。
(一)病因致病菌数量大、毒力强;人体抵抗力下降;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长期不适当地应用抗生素和激素。
(二)病理生理1.革兰阴性杆菌感染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脓毒血症常较严重,多见于肠道、胆道、泌尿道感染和大面积烧伤时。
此类细菌的内毒素及其介导的多种炎症介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微循环淤滞,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临床特点为全身寒战或间歇发热、四肢湿冷和“三低”现象(体温不升、低血白细胞计数、低血压),早期即可发生感染性休克,且持续时间长。
2.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多见于痈、急性蜂窝织炎等。
其外毒素能使周围血管麻痹、扩张,发热多呈稽留热和弛张热;病人面色潮红、四肢温暖;常有皮疹、腹泻、呕吐等。
此类感染易经血液播散,可在体内形成转移性脓肿,较迟发生感染性休克。
3.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约2/3厌氧菌感染伴需氧菌感染,两类细菌的协同作用,促使组织坏死,形成脓肿,脓液有粪臭味。
4.真菌感染临床表现酷似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寒战、高热、。
神志淡漠、嗜睡,甚至休克。
由于常同细菌感染混合存在,临床不易区别,容易漏诊。
(三)临床表现区别1.相同处(1)急、重、快,体温可高达40~41℃;(2)头痛/晕、食欲不振、恶呕、腹胀/泻、贫血;(3)神志淡漠或烦躁、谵妄、甚至昏迷;(4)心率快、脉速,呼吸困难;(5)肝、脾大,严重者出现黄疽或皮下出血、瘀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