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国内首富” 小会计8年贪挪公款2.2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涉嫌贪污、挪用公款高达2.2亿余元的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会计卞中将在市一中院出庭受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将亿万公款据为己有的小会计卞中平时在单位居然很“俭朴”,中午吃盒饭、骑自行车上下班。
而在情人柴某面前,他却又是一副挥金如土的大款模样。
表面:中午吃盒饭
暗地:豪宅赠女友
记者了解到,今年41岁的卞中没有结婚。
案发前手中掌握着大量贪污挪用公款的卞中坚持每天骑自行车上班,衣着也十分朴素,中午吃饭让人带盒饭。
因此,当听说他从1995年至2003年1月间竟然贪污、挪用公款达2.2亿元的消息时,很多同事感到很吃惊。
而在其女友柴某面前,卞中却是一副大款派头,甚至经常吹嘘自己是“国内首富”。
给女友买名贵首饰,送她豪华住宅,还将钱挪用给她的哥哥和妹妹……据检察机关调查,卞中多次贪污挪用公款的行为,都与女友柴某有关。
1994年卞中和柴某相识在一次会计师资格考试。
为了博得柴某的欢心,卞中编造谎言说自己有很多钱,是一个朋友死后留给他的。
他让柴某找一个账号将这笔钱存起来。
实际上,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财务局拨出的一笔项目经费,因银行账号错误被退回科学基金委员会账户。
2000年年底,柴某介绍卞中认识了她的哥哥和妹妹。
后来,卞中为证明自己有能耐,就将本应重拨给某科研单位的137.2万元的项目款转入由柴某的哥哥提供的上海某实业公司账户内。
为了维持和柴某的关系,从2000年7月到2002年3月,卞中利用伪造给受资助单位拨款的进账单做账等手段,先后三次将公款1242.2万元挪用给柴某哥哥所开的公司。
此外,卞中还5次将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拨出的项目经费共计714万余元截留,以柴某妹妹的名义存入银行,最后到了卞中自己的手中。
得意:小会计揽大权
忏悔:伤父母害国家
卞中案是本市近年来办理的涉案金额最大的一起涉嫌贪污、挪用公款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所掌握的是国家财政投入的自然科学基金,用于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等。
案发后,涉嫌贪污挪用2.2亿余元的卞中意识到自己将难逃法律严惩,在侦查机关调查期间,他写下了忏悔书:
“我无法描述我堕落到今天给父母造成的伤害……这痛包含着我对所有人的伤害,以及由此造成的难以弥合、毁灭性的人生。
为达到我个人的虚荣,而伤害到国家……”
卞中生在知识分子家庭。
1992年6月,卞中调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做会计工作。
当时才29岁的他,在这一岗位上干了十多年。
刚进单位时,大部分人业务知识欠缺,加上基金经费不多,管理制度不健全,连一本账都没有。
当初,卞中的主要工作就是把那些陈年老账记在账页上。
就在那个阶段,卞中了解到了基金会所有钱的来龙去脉,也发现了财务管理上的漏洞。
上司:充当同伙挡箭牌
单位:司法建议已整改
此案中与卞中一同被起诉的还有他的顶头上司,时任基金会财务局经费管理处副处长的吴峰。
他在此案中扮演了同伙人和挡箭牌的角色。
1995年,吴峰在担任副处长之前就涉嫌伙同卞中挪用公款1000万元。
他自己从294万元挪用公款的利息中分得1万元。
检察机关认为,吴峰除去曾伙同卞中挪用1000万元获利外,在其任副处长后,对于卞中贪污、挪用巨额公款21695.77万元负有玩忽职守的责任。
市检一分院以涉嫌挪用公款罪和玩忽职守罪对吴峰提起公诉。
据了解,卞中案是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综合计划局计划财务处原处长秦登才因导致400万元科学基金流失而被判刑6个月之后发现的第二起财务人员犯罪案件。
检察机关在调查中发现,基金委财务制度管理不规范和基金审批与监管环节中的漏洞,给了卞中等人以可乘之机。
按规定,主管部门应对财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实行有效管理与监督。
但该委会计部门账务混乱。
案件发生后,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针对此案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及时向该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出检察建议书。
基金委在收到检察建议书后,已及时采取了整改措施。
■新闻链接
财会人员犯罪六大特点
1、金融、证券、建筑、招投标、政府投资补贴等部门是财会人员犯罪的多发部位,个案金额动辄上百万元,有的上千万元,甚至超亿元。
个人犯罪金额几千万元以上的也屡见不鲜。
2、财会人员的犯罪以贪污、挪用公款为主,多数与参与经商、炒股、赌博等行为有关。
3、犯罪的财会人员多数年纪轻,学历高。
现阶段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大都受过高等专业教育,大学毕业后从事财会工作,很快就能成为本单位的主管人员,因而多数犯罪的财会人员年纪都比较轻。
4、犯罪形式多样、手段隐蔽、连续作案,而且日趋智能化。
5、财会人员贪污、挪用公款大多是针对单位的“小金库”下手。
6、作案人员携款潜逃情况比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