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将”陈挺 闽东第一位将军
宁德历史名人录
宁德历史名人录宁德自公元933年(即后唐长兴四年)建县,1988年改市,千余年来,宁德可以说是“人才辈出英烈盖世”。
早在隋唐时期,霍童石桥就出了一位隋谏议大夫,名叫黄鞠。
其时因隋炀帝暴政无道,进谏不纳,他便避居石桥过农耕生活。
他在霍童搞的水利工程,与闽南洛阳桥相蓖美,堪称当时福建的三大工程之一,至今仍有效益。
那时还有一位名叫彭仲修的城关人,也官至唐武毅大夫。
到了宋元时期,有虎贝的陈普(即“石堂”先生),是宋元初的教育家、理学家、天文学家,又是科学家。
他精于天文、地理、声律、算数等。
他所设计制造的计时器――“刻漏”,一天时差仅20秒,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计时器之一。
其名今已列入《中国名人大辞典》。
有漳湾人阮大成,刚直敢谏,匡扶正义,积极与国子监太学生陈东等为朝廷良臣、抗金名将李纲被诬陷罢职一事,一起上书皇帝,恳求复用,终被纳,由此深得抗金名将韩世忠赞扬和敬重。
韩世忠入闽时还专程看望过阮大成。
还有飞鸾梅溪林铎(诰赠谏议大夫)和其子林仲虎、林仲麟、林仲彪父子四人亦为其家庭增添了不少光彩。
林仲虎宋庆元二年以武魁漕选参廷试,举为第一(即宁德流传的两个武状元之一,另一个是洋中姚溪尾人姚望之)。
后因抗金勇敢善战被举为右骑卫中郎将,随后又充通尉副使。
“开禧间副李璧使金,以风节著。
”林仲彪官至提举洞霄宫。
老大林仲麟,史称“宋庆元六君子”之一,《宋史》对其评价很高。
至南宋,中状元的有两人:一是城关的余复,旧街“状元里”即因此而得名;另一是漳湾人阮登柄,官至吏部侍郎。
到宋元间中进士的达71人。
其中郑罕(二十二都人)官至大理寺判;阮睿(漳湾人)官大理寺评事;郑昌龄(城关人)登进士,秦桧闻其才名,欲饵以美官,不赴,终承议郎;张翮(城关人)官直州知州,历至少傅;郑士懿(城关人)历官武冈军(民间流传和县志载称“郑驸马”);黄舆善(六都人)官工部侍郎,后台为东宫洗马,以亲老不就;黄裳(六都金垂人)官至武节大夫。
黄石孙,宋淳熙14年中武举,丞相赵汝愚见其姿貌魁伟,议论英发,以“一世人物”评之。
义脚将军陈策
义脚将军——陈策“义脚将军”——陈策,海南岛文昌市人,外号“琼崖第一人”、“义脚将军”著称。
16岁弃笔从戎到广州,追随孙中山革命,一生征战,任国民党海军司令,上将军衔,有着他传奇的故事。
陈策将军长得身材矮墩,脸庞浑圆,肉鼻宽厚,阔眉大眼,精壮犀利,精神矍铄,军人气质,作战勇猛,他曾经在广州白鹅潭用小木船袭击北洋政府的大军舰的经历,有“虎狮将军”之誉。
20世纪30年代陈将军左脚患有血管硬化症,攻打府城战斗中左脚受枪伤,1922年救护孙中山时再次摔伤。
1938年10月在指挥虎门抗日战斗时有一颗炮弹在他身边不远处爆炸,气浪将他掀倒,左脚又一次受伤后,足疾发作,被迫锯掉左脚。
愈后又为抗战策马横槊,誉为“义脚将军”。
1922年,陈策任广东江海防司令时,正得知陆军总长陈炯明联合吴佩孚破坏北伐叛逆,曾前往韶关建议孙中山平逆。
孙中山不相信亲手培养起来的陈炯明会背叛自己,怀疑是“两陈争宠”。
直到陈炯明起兵前夕才赶到了广州。
6月16日清晨二时,陈炯明指挥叛军4000多人围攻总统府,大炮轰孙中山在观音山的住所“粤秀楼”,要置孙中山于死地。
孙中山深夜冒枪林弹雨穿出叛军包围,陈策派人等候停泊在长堤天字码头的宝壁舰上。
17日接孙中山登上永丰舰(中山舰)。
在舰上孙中山召集舰队官兵讨伐叛军,电召北阀军回师广州,电召已回浙江奉化的蒋介石回广州。
此时,陈策以江海防舰队司令指挥炮击,李福林带陆军包围督军署。
6月29日,蒋介石才从上海回到广州,登上永丰舰,见到孙中山,孙中山授他海上指挥全权,水陆并进,以歼叛军。
陈策将军追随孙中山革命,护法和北阀忠心耿耿,被孙中山认作义子。
孙中山开玩笑让其周围的人称陈策“策叔”。
从此又以“策叔”常称。
由于陈策只会做事,不善于投机钻营,在营救孙中山平叛斗争中,陈策与蒋介石建立了一些感情,也留下了芥蒂。
蒋介石疑心重重,一直对在永丰舰上出生入死的陈策不予重用,只是委以海军军令处处长及虎门要塞司令。
特别是手术康复后,多次要求蒋介石安排工作都未予理睬。
戎马倥偬挺英豪——记“闽东首将”陈挺
低 潮 。1 1月 , 陈 挺 被 特 委 代 书 记 詹 如 柏 派 到
红 军 福 寿 独 立 营 任 营长 。7 0 多 号 人 、3 0多
福 安 柏 柱 洋 闽 东 苏 区 纪 念 馆
条 枪 ,力 量 单 薄 ,为 保 存 实 力 , 陈 挺 将 队 伍 拉 到 山里 打游击 。 1 9 3 5年 4月 ,就 在 国 民 党 成 立福 安 “ 新 十 师 剿 共 指 挥 部 ” 的 同 时 ,在 福安 的大 i l l 深 处 ,陈 挺 受 命 担 任 团 长 的 闽 东 红军 独立 师第 四[ 剖也 正 式 成 立 。第 四 团 的 首 战 是 仙 浦 伏 击 战 。在 中 共 闽 东 特 委 书 记 , 闽
志 报 仇 ,一 支 队 决 定 突 袭 棠 溪 ,捣 毁 民 团 的
炮 楼 ,并 杀一 杀 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地 主 陈 永祯 的嚣 张 气 焰 。
一
师 师 长 、政 委 叶 飞 的 部 署 下 , 陈 挺 率 全 团 战
天 上 午 ,陈 挺 与 两 个 战 友 乔 装 来 到 棠 溪 街
士 在 霞 浦 与 福 鼎 交 界 处 ,歼 灭 、俘 虏 1 0 0多
财 ,使 革 命 斗 争 有 点 经 济 基 础 ,陈 挺 等 人 在 游 击 队 队 长
叶 步 青 的 带 领 下 ,趁 黑 夜 翻 越 瓮 窑 村 一 户 朱 姓 土 豪 家 的 大 院 ,没收 了土豪 的 1 0 0 0多 块 大 洋 。 靠 这 “ 第 一 桶 金 ”,游 击 队 购 买 了 一 批 枪 支 弹 药 , 为 来 年 的 “ 兰 田暴 动 ” —— 向 闽 东 国 民 党 反 动 当 局 打 响 第 一 枪 ,创 造 了 条 件 。 兰 田暴 动 ,陈 挺 等 人 缴 获 国 民 党 反 动 派 1 8杆 枪 支 ,
陈挺
陈挺两岁随母(改嫁)潭头乡后洋村。少年于福安潭头镇长大。一九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闽东独立三团特务队队长,闽东独立师连长,福寿独立师特务队队长,第四团团氏,坚持了闽浙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营长,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二支队支队长,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五十二团团长,苏中军区特务三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一旅一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一师副师长,三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福建军区第3(福安)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28军84师师长,福建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参谋长,闽北指挥部副司令员,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福建省军区原顾问陈挺同志(副兵团职待遇),因病于2月1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逝世,享年94岁。
陈挺,福建省福安市白石乡山头仔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闽东兰田暴动,随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闽东独立三团特务队队长,闽东红军独立师连长,福寿(福安、寿宁)独立团特务队队长,独立四团团长,参加了开辟闽东苏区的斗争,坚持了闽浙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北上抗日,历任新四军六团营长,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二支队支队长,参加了开辟茅山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是京剧《沙家滨》的人物原型之一。“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六师18旅52团团长,苏中军区特务三团团长,参加了开辟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一旅一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一师副师长,三师师长等,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福建省军区福安军分区司令员,福建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参谋长,闽北指挥部副司令员,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等。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红星功勋荣誉章。2005年2月18日因病在苏州市逝世,享年94岁。
红军不怕远征难—闽籍长征烈士名录(十)
红军不怕远征难—闽籍长征烈⼠名录(⼗)451 李如明李如明(1896-1934),福建省福安县潭头镇富罗坂村下洋中⼈。
⼀⼋九六年三⽉出⽣于贫穷的农民家庭。
⼀九三⼆年春参加⾰命⽃争,历任秘密农会会员、⼯农⾚卫队队长,安福(福安、福宁即霞浦)县上中区苏维埃警卫连连长、福寿(福安、寿宁)县苏维埃警卫连(⼜称福寿县特务队)连长,参加了“五抗”(抗捐、抗税、抗租、抗粮、抗债)⽃争,闽东⾰命根据地的⼟地⾰命⽃争和反“围剿”游击战争。
⼀九三四年⼋⽉初⼯农红军北上抗⽇先遣队(红七军团)长征北上途经闽东时调任北上抗⽇先遣队⼲部,同年⼋⽉中旬随军长征北上,此后失去⾳讯。
新中国成⽴后,⼈民政府于⼀九五五年追认李如明为⾰命烈⼠。
452 林⽯⽣林⽯⽣(1909-1934),福建省福安县潭头镇太逢村洪门冈⼈。
⼀九O九年⼆⽉出⽣于贫穷的农民家庭。
⼀九三⼀年秋参加⾰命⽃争,历任秘密农会会员、⼯农⾚卫队战⼠,安福(福安、福宁即霞浦)县上中区苏维埃警卫连班长,参加了“五抗”(抗捐、抗税、抗租、抗粮、抗债)⽃争,闽东⾰命根据地的⼟地⾰命⽃争和反“围剿”游击战争。
⼀九三四年⼋⽉初⼯农红军北上抗⽇先遣队(红七军团)长征途经闽东时随部编⼊北上抗⽇先遣队,时任红七军团第⼗九师某部班长,同年⼋⽉中旬随部长征北上后失去⾳讯。
新中国成⽴后,⼈民政府于⼀九五五年追认林⽯⽣为⾰命烈⼠。
453 刘成⽣刘成⽣(1908-1934),福建省福安县松罗乡⼤坪⾥村⼈。
⼀九O⼋年四⽉出⽣于贫穷的农民家庭。
⼀九三三年春参加⾰命⽃争,历任秘密农会会员、⼯农⾚卫队战⼠,参加了抗捐、抗税、抗租、抗粮、抗债⽃争,闽东⾰命根据地的⼟地⾰命⽃争和反“围剿”游击战争。
⼀九三四年⼋⽉初⼯农红军北上抗⽇先遣队(红七军团)长征途经闽东时编⼊红七军团,时任红⼗九师某部战⼠,同年⼋⽉中旬随部长征北上,此后失去⾳讯。
新中国成⽴后,⼈民政府于⼀九五五年追认刘成⽣为⾰命烈⼠。
454 朱乞⾷朱乞⾷(1914-1934),原名不详,福建省福安县潭头镇马⼝村(今太逢村)⼈。
“南阳事件”考
“南阳事件”考在红军长征后,闽东革命根据地开始进入三年游击战阶段,在此期间曾经发生过一起在党史界和网络上引起巨大争议的“南阳事件”。
“南阳事件”对当时的闽东游击斗争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刚成立不久的闽浙边临时省委宣告分裂,闽东红军独立师两个支队损失100余人,这对刚刚从中央红军长征而孤立无援的困境中摆脱出来的闽东红军游击队而言是个极其重大的打击。
而该事件也给当时的策划人刘英与执行人粟裕个人关系和立场之间造成了难以弥补的裂痕,原先的闽浙边革命游击区一去不复返。
而对于此次事件的前因后果,在后来的数十年间众说纷纭,甚至于有心怀不轨者将其与封建王朝中的官场内斗相提并论。
故为辨明事件来历真伪,鄙人在此整理部分官方说法、《叶飞回忆录》、陈挺和黄烽回忆录《闽东健儿征战录》、原福建省军区副政委钟大湖回忆录《血火征程》、《大将粟裕》等多方面资料,希望能为广大网友还原那个年代的真实情况。
闽浙边临时省委的建立1934年冬天,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闽浙赣、皖南一带的怀玉山遭10倍于我之敌包围,不幸全军覆没,领导人方志敏等同志被捕牺牲。
粟裕、刘英同志率残部突围而出,后组建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
1935年,挺进师进入浙西南地区开展游击斗争,并建立了浙西南游击根据地。
同年8月,国民党军队开始进剿浙西南游击根据地,为避其锋芒,挺进师转战于闽浙两省交界的景元、庆元、松溪、政和、建阳一带。
10月5日,粟裕、刘英同志率领挺进师百余人在福建省寿宁县郑家坑与闽东特委会师。
当时的闽东特委在中央红军长征后由于斗争的残酷就已经失去了与中央的联系,再加之原领导人詹如柏、马立峰、叶秀藩等人的相继牺牲,因此在军事和政治上一直由叶飞、范式人、阮英平、许旺等同志领导。
由于这些领导人摒弃了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导,根据当时闽东革命斗争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政策,故在霞鼎(霞浦与福鼎)、滨海地区相继恢复革命政权,并在屏南、古田、政和及浙江部分地区开辟了新的游击区,党的基层组织已经分布到了老、新区的各个重要村庄,闽东的革命形势又活跃了起来。
宁德历史名人录
宁德历史名人录宁德自公元933年(即后唐长兴四年)建县,1988年改市,千余年来,宁德可以说是“人才辈出英烈盖世”。
早在隋唐时期,霍童石桥就出了一位隋谏议大夫,名叫黄鞠。
其时因隋炀帝暴政无道,进谏不纳,他便避居石桥过农耕生活。
他在霍童搞的水利工程,与闽南洛阳桥相蓖美,堪称当时福建的三大工程之一,至今仍有效益。
那时还有一位名叫彭仲修的城关人,也官至唐武毅大夫。
到了宋元时期,有虎贝的陈普(即“石堂”先生),是宋元初的教育家、理学家、天文学家,又是科学家。
他精于天文、地理、声律、算数等。
他所设计制造的计时器――“刻漏”,一天时差仅20秒,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计时器之一。
其名今已列入《中国名人大辞典》。
有漳湾人阮大成,刚直敢谏,匡扶正义,积极与国子监太学生陈东等为朝廷良臣、抗金名将李纲被诬陷罢职一事,一起上书皇帝,恳求复用,终被纳,由此深得抗金名将韩世忠赞扬和敬重。
韩世忠入闽时还专程看望过阮大成。
还有飞鸾梅溪林铎(诰赠谏议大夫)和其子林仲虎、林仲麟、林仲彪父子四人亦为其家庭增添了不少光彩。
林仲虎宋庆元二年以武魁漕选参廷试,举为第一(即宁德流传的两个武状元之一,另一个是洋中姚溪尾人姚望之)。
后因抗金勇敢善战被举为右骑卫中郎将,随后又充通尉副使。
“开禧间副李璧使金,以风节著。
”林仲彪官至提举洞霄宫。
老大林仲麟,史称“宋庆元六君子”之一,《宋史》对其评价很高。
至南宋,中状元的有两人:一是城关的余复,旧街“状元里”即因此而得名;另一是漳湾人阮登柄,官至吏部侍郎。
到宋元间中进士的达71人。
其中郑罕(二十二都人)官至大理寺判;阮睿(漳湾人)官大理寺评事;郑昌龄(城关人)登进士,秦桧闻其才名,欲饵以美官,不赴,终承议郎;张翮(城关人)官直州知州,历至少傅;郑士懿(城关人)历官武冈军(民间流传和县志载称“郑驸马”);黄舆善(六都人)官工部侍郎,后台为东宫洗马,以亲老不就;黄裳(六都金垂人)官至武节大夫。
黄石孙,宋淳熙14年中武举,丞相赵汝愚见其姿貌魁伟,议论英发,以“一世人物”评之。
红军闽东独立师
1934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移至闽东,叶飞亲率闽东独立第2团与寻淮洲军团长、乐少华政治委员、粟裕参谋长和刘英政治部主任会合。
当寻淮洲提出扩充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想法后,叶飞仅在3日内就动员了1000多名翻身农民前来参加红军,使北上抗日先遣队实力得到扩充。
诸位看官一定得看仔细了,1939年5月5日老六团以”江抗二路”的名义,在团长叶飞、副团长吴焜、参谋长乔信明、主任刘飞的率领下和三路会师。“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简称江抗)同时成立,由梅光迪任司令,叶飞、何克希任副司令,乔信明任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参谋长,刘飞任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陈同生任新四军江南抗日指挥部秘书长。同时成立了中共路东(东路)区委和路东(东路)军事委员会,均由叶飞任书记,叶飞负责全面领导工作。乔信明参谋长与刘飞主任和司令部、政治部机关同时升格,由红军闽东独立师缩编的老六团此时恢复了师(旅)架子。
看来八成又给整没有了,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呀!闽东的娃娃们都知道有个红军闽东独立师。在闽东呆了多年,所以对红闽东独立师发展起来的20军特别高看。搞丢了红军团,吾给诸位找回来一个红军师!!!
且待仔细道来:
据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34年)记载:“是年春,闽东苏维埃政府成立,马立峰任主席。在这之前,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曾先后派邓子恢、陶铸和叶飞、曾志等赴闽东,指导农民运动,开展武装斗争。1933年下半年,党在闽东掀起了全区性的武装暴动。1934年6月,中共闽东特委成立,苏达任书记(后由詹如柏代理)。9月,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他们经过艰苦斗争,逐步开辟了以福安、连江为中心的1万多平方公里的闽东根据地。中央红军长征后,闽东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了艰苦的3年游击战争。”
同年10月26日 与管文蔚的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丹阳抗日自卫总团改为),在扬中合编,组成了新的战斗序列。双方部队经过改编,统称新四军挺进纵队,辖4个团。管文蔚任司令员;叶飞化名聂扬,任副司令员,参谋长张开荆、张藩(12月);政治部主任陈时夫、姬鹏飞(1940年2月)、副主任陈同生。下辖四个团,老六团为一团,团长乔信明。
陈赓的故事:传奇战将陈赓
陈赓的故事:传奇战将陈赓陈赓的故事:传奇战将陈赓陈赓(__—_61),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
出生将门,其祖父为湘军将领。
他_岁时只身投奔湘军,4年后脱离旧军队,到长沙粤汉铁路湘局当铁路工人,并在此结识了正在办自修大学的______,加入了共产党。
_23年_月,陈赓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学校。
次年3月,随校并入黄埔军校,成为该校第一期学生。
在校期间,他曾当过孙中山的侍卫,颇得孙中山和宋庆龄夫妇的赏识。
_24年_月毕业后,留校任第二期入伍生连长、第三期本科副队长。
_25年2月,陈赓随黄埔军校教导第一团参加第一次东征,任宣传队长。
10月,又参加了第二次东征,在第一师第四团任连长,后调任蒋介石护卫连连长。
华阳战役中,蒋介石兵败被围,绝望地拔出佩带的短剑,欲“杀身成仁”。
陈赓夺下蒋的短剑,冒着枪林弹雨把他背出了险境。
东征胜利后,他被蒋介石特调到身边任侍从参谋。
一天,陈赓从蒋介石的桌上看到一本黄埔军校学生和各级负责人的花名册,其中自己的名字下有一行批注:“此人是共产党员,不可让他带兵。
”陈赓感到问题严重,于是向蒋辞行。
蒋竭力挽留,但却坚决要他脱离共产党。
然而,陈赓去意已定,蒋介石大失所望,恼怒地说:“你走吧!你只能当你的连长!你辜负了我一片苦心!” _26年9月,陈赓被派往苏联学习政治保卫工作。
_27年2月回国,加入武汉国民政府旗下的唐生智部,任特务营营长,并指挥武汉工人纠察队,负责中共中央的保卫工作。
7月,汪精卫武汉国民政府与共产党决裂,陈赓随周恩来前往南昌,参加了南昌起义,在贺龙的二十军第三师第六团第一营任营长。
会昌激战中,陈赓左腿三处中弹,与部队失散。
后来,福建汀州福音医院的傅连樟院长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把他腿上的烂肉挂掉,才得以把腿保留下来。
之后,陈赓经香港到达上海,驻进牛惠霖骨科医院。
在宋庆龄的表兄弟牛惠霖兄弟的悉心治疗下,他多处负伤的腿骨被重新接好。
_28年初,陈赓伤未痊愈,就被周恩来调到中共中央特科,任情报科长。
1933年闽变纪事
1933年闽变纪事作者:杨静南来源:《领导文萃》2014年第17期一1932年1月28日,蒋光鼐和蔡廷锴率领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上海打响对日抗战第一枪。
淞沪抗战是一场恶战,日方投入了20万兵力,十九路军只有5万余人,苦战月余,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5月21日,蒋介石命令十九路军即日由海上运输入闽剿共,不得延误。
十九路军入闽之初,福建省内一片混乱。
各地土豪横行,杂牌部队称雄割据,宗派械斗此起彼伏。
福建省政府代主席方声涛无心政事,蒋介石升任蒋光鼐为驻闽绥靖公署主任,蔡廷锴为十九路军总指挥兼十九路军军长。
十九路军抵闽后,红军第一军团退出漳州、漳平、龙岩地区。
利用福建红军主力入赣作战之隙,十九路军又陆续占领了闽西、闽北苏区不少地方。
为求一时安定,蒋光鼐和蔡廷锴决定和广东搞好关系,使得十九路军有个后方,同时又为保存实力,他们消极执行蒋介石剿共计划,在闽西已控制地区,成立了一个闽西善后委员会,采取耕者有其田的改良主义办法。
在蒋、蔡二人精细策划和用心整治下,福建渐渐稳定下来,露出一派新的气象。
二1933年5月,陈铭枢从法国返回香港。
陈铭枢与十九路军的关系非同一般。
1933年8月,陈铭枢抵达福州。
他和蒋光鼐、蔡廷锴在于山补山精舍召开了秘密会议。
陈铭枢在会上提出了反蒋的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联合广东、广西,拥胡汉民为领袖,共同反蒋;中策,如果广东不愿意,就与广西联手,先取粤、再反蒋;下策,如两广均不加入反蒋政府,就联合共产党,共同反蒋。
蒋光鼐和蔡廷锴觉得上中策虽好,但成功的可能性不大,而下策则很危险,容易激起国民党各派的共同讨伐。
他们认为,现在公开反蒋,似乎太早了一点,最好是维持现状,搞半独立来聚积力量,联络四方训练干部等待时机,再起事。
但陈铭枢不愿意等待,碍于昔日老上级的知遇提携之恩,蒋光鼐和蔡廷锴只得表示同意。
在福州取得一致意见后,陈铭枢就频繁往来于香港、广州之间,广泛联络国民党内外的反蒋人士。
但事与愿违,胡汉民明确拒绝成立以他为首的倒蒋政府,他不提倡诉诸武力,要坚持和平斗争。
1936年粟裕摆鸿门宴掷杯为号绑我
“南阳事件”给闽浙边的革命斗争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我被抓的消息传到闽东根据地,部队、群众非常气愤,认为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小叶(当时闽东军民称我为“小叶”)是红军,抓小叶的人一定是坏人。有的人情绪激动,甚至提出要带部队去找他们算账。幸而我赶回闽东,及时向大家做工作,制止了发生武装冲突的危险。
但是,刘英同志违背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违反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还是坚持他自己的错误意见。这样,闽浙临时省委内部就产生了原则性的分歧。可是闽浙临时省委自己又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粟裕同志就提出只有和闽北地区联得联系,请黄道同志来主持建立闽浙赣.临时省委,才有办法解决和纠正刘英同志的错误。粟裕同志还要我负责设法去问闽北独立师和黄道同志取得联系。黄道同志是闽浙赣苏区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当时是闽北游击根据地党的负责人。在成立闽浙临时省委的时候,刘英同志也曾主张设法同闽北地区取得联系,建立闽浙赣临时省委,来领导闽北、闽东、浙西南三个地区的斗争。
我们把这叫作‘群众工作在前,部队在后’。”我还告诉他:“我们共有四块根据地,还有大大小小的游击区。每次行动,部队从这块根据地到达活动地区公开活动,任务完成了,敌人调集兵力要来进攻了,部队就回到另一块根据地隐蔽休息,都是夜间活动,一夜走七八十里。这样,敌人不知道我们从什么地方出来,又转移到什么地方去了。我们有群众,敌人没有群众,所以敌人就找不到我们的行踪。”粟裕同志深有感慨地说:“这办法好,这叫作‘狡兔三窟’,‘窟’就是根据地,没有‘窟’,兔就狡不起来。我们如果有‘窟’,就不会这样被动了!”粟裕同志又说,你们的意见是对的,闽东部队不能离开闽东根据地,我们挺进师就是吃了没有根据地的苦头。
作者小传:叶飞(1914—1999),原名启亨。福建南安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新四军老战士。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子女眼中的陈赓:标准的慈父
子女眼中的陈赓:标准的慈父作者:来源:《党史天地》2016年第18期陈赓与傅涯的三个儿子如今都是子承父业,其中陈知建离休前是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陈知庶曾任驻港部队副司令员、甘肃军区司令员;陈知涯则是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秘书长。
在子女眼中,父亲不是最战功赫赫的人,不是最位高权重的人,却是最不被遗忘的人……幽默温和、有情有义的陈赓陈赓的经历与许多将领有所不同。
他念过师范、英文,受过正规的初级军事教育。
在黄埔军校一边接受正规的军事教育,一边参加战争实践,这都使他受益匪浅。
而陈赓的经历也十分传奇,说起他,人们常常会想到陈赓救蒋、陈赓蒙难、上海特科的红队传奇等等。
除了这些传奇经历,陈赓还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幽默、有人情味。
活跃幽默、善于交际的陈赓,与国共两党的领导人都有密切的接触。
一次,陈赓听说教官恽代英常工作到深夜,睡眠很少时,就在夜里偷偷走进他的宿舍,把戴眼镜睡觉的恽代英的眼镜片上用毛笔涂上黑墨,使恽代英睡到早上8点还以为天没有亮。
彭德怀是一位所向无敌的大将军,平时严肃有余,个性又倔强,所以有些人在他的面前总是很拘谨。
陈赓却不一样,他灵活善变,甚至还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搞彭德怀的“恶作剧”,但最后的结局总是令彭德怀喜笑颜开。
虽然身为残酷战争中的一员军人,但陈赓被公认为是一位有“人情味”的军人,他十分看重身边的“五大员”:警卫员、通讯员、炊事员、司号员和饲养员。
尤其对司号员格外看重,“他经常说,司号员的工作最危险,人家蹲着他站着,人家趴着他蹲着,也是部队的精神领袖”。
陈赓是一个念旧情的人,对曾与自己出生入死的伙伴,他一直念念不忘,想方设法寻找。
陈赓当年有一位马夫,后来失去了联系,他为此找了很多年。
即便对“你死我活”的敌人,陈赓也表现出其有“情”的一面。
陈知建回忆,“有一次战役打完后,父亲和部下视察战场,他身边的一个人踢了一脚身边的死尸,父亲特别愤怒,说他已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了,你怎么还侮辱他?”1949年,当陈赓率领十几万大军进军两广之时,其属下的第15军有一个战士要离开部队,去香港继承一笔遗产。
十位出自福建的将军,你认识几位(二)2024
十位出自福建的将军,你认识几位(二)引言:福建作为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物。
其中不乏十位出自福建的将军,他们以其勇敢、智慧和忠诚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您介绍其中几位令人敬佩的将军。
正文:一、郑成功1.郑成功,福建人,明末抗清名将。
2.曾发动对台战争,成功收复台湾,并且为防御外敌入侵,在台湾实施军事斗争。
3.他百折不挠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精神,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郑成功为了继承父亲郑芝龙的事业,坚持不懈地抗争到底,并使台湾成为中国的固有领土。
5.以其爱国主义精神和勇敢战斗的行为,郑成功成为了福建地区和中国的一个英雄形象。
二、黄继光1.黄继光,福建泉州人,人民解放军战士。
2.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在晋察冀边区发起了一次突袭,成功摧毁了日军的炸弹车。
3.黄继光以其超人的英勇和坚定的信念,为祖国的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4.他在战斗中不畏强敌,英勇顽强地坚守阵地,最终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5.黄继光是中国军人的楷模,被誉为“民族英雄”。
三、林则徐1.林则徐,福建宁德人,清朝官员。
2.他在禁烟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成功地将英国洋货鸦片从中国禁止。
3.林则徐的坚决态度和努力,使得中国民众认识到鸦片危害,并且有力地打击了外国势力的入侵。
4.他的行动成为中国反对外来侵略的标志,被后人称为“中国近代化的先驱”。
5.林则徐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四、杨靖宇1.杨靖宇,福建人,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中共领导人和抗日名将。
2.他率领部队在沙家店战役中击败了日本侵略军,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3.杨靖宇在战斗中表现出色,被赞为“中国的孙中山”。
4.他坚信共产主义事业,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中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贡献。
5.杨靖宇为中国的抗战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是中国人民的英雄和楷模。
五、向忠发1.向忠发,福建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
2.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参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战役。
刘永福·英雄梦
刘永福·英雄梦作者:林超俊来源:《歌海》2020年第03期主要人物刘永福民族英雄,年龄54-58岁。
黄美兰刘永福妻子,年龄41-45岁。
冯子材民族英雄,年龄约73岁。
劉秀蓉刘永福疼爱的小养女,年龄16岁。
黄飞鸿广东佛山人,黑旗军武术教练,年龄39岁。
王德标黑旗军将领。
刘成良刘永福义子,年龄为中年。
徐骧台湾抗日义军首领,台湾土著苗粟人。
丘逢甲台湾抗日义军首领。
吴汤兴台湾抗日义军将领。
北白川能久日本侵略台湾首领,担任日本近卫师团长。
桦山资纪日本海军大将,日本首任台湾总督。
毕艳芳被日军收买的台湾美女。
黑旗军将士、台湾抗日义勇军、日军侵略台湾军人、钦州板桂街群众若干。
序幕[主题歌《中华好汉子》起,视频投影。
[幕后民谣歌声——“刘义打番鬼,越打越好睇,死人会翻生,吓死老番鬼。
”[大幕徐徐拉开,一束光打在刘永福塑像上。
[旁白——那是一首在钦州流传的古老民谣。
我们随着那轻柔的歌声,穿越历史的沧桑,追寻英雄的脚步,感受那曾经的悲壮与遗恨,倾听英雄的嘱托。
所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追梦未来![切光。
第一场华堂之喜时间清末。
地点广西钦州,三宣堂。
人物黄美兰、冯子材、刘秀蓉、众乡亲等。
[在富有钦州特点的喜庆音乐中启幕。
[刚落成的“三宣堂”,堂上挂着光绪皇帝赐的“建威将军”的牌匾。
左右两边分别是“福”和“虎”字。
[刘妻黄美兰,热情地招呼前来道贺的乡亲。
黄美兰(士工慢板)新屋落成心欢畅,老少同住三宣堂。
辗转二十载,只为年年打仗。
多感冯老将军古道热肠,方在钦州落了脚,老少同住喜洋洋。
(滚花)如今霜发半头,才安居新宅上。
待夫君进堂内,仿似是新郎。
(腔)[幕后白:“冯老将军到!”黄美兰(向内)快请,快请![刘秀蓉引冯子材上。
[冯府家丁捧“天地正气”牌匾及彩礼,跟随阿蓉上。
黄美兰恭迎冯老将军!(下礼)冯子材何须多礼呀!“三宣堂”落成,老夫仅备薄礼为贺,还请笑纳!黄美兰(不敢接)老将军,您德高望重,为我家定居钦州费尽苦心,我们尚未去拜谢,怎能再收您这份厚礼!冯子材永福贤弟援越抗法,功劳卓著,我一向钦佩!黄美兰老将军过誉了!冯子材(减字芙蓉)当年大捷镇南关,朝野皆将我夸奖。
周宁县红军闽东独立师旧址感想
周宁县红军闽东独立师旧址感想蕉城区霍童镇桃花溪村是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的诞生地、闽东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支撑地。
国共合作抗日后,闽东红军更是在此地改编为新四军,集结整编集训后北上抗日。
岁月荏苒,闽东独立师的故事在桃花溪村代代流传。
进入新时代,革命旧址焕发新生机,彰显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
红军来到桃花溪离桃花溪村不远的山头上,一条长四五公里的战壕在密林中蜿蜒。
至今,村子里依然保存着叶飞、阮英平、范式人、陈挺等人的旧居。
在这里,闽东红军经历了无数次壮烈的战斗,数千名红军游击队指战员勇往直前,在创建、保卫闽东革命根据地的道路上前赴后继。
如今,一座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展陈馆矗立在村子山脚下。
走进展陈馆,每张照片、每件物品,都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深山岩洞是我们的房,青枝绿叶是我们的床。
草根野菜是我们的粮,共产党是咱的亲爹娘。
哪怕敌人再‘围剿’,头断血流也不投降!”这是革命时期在桃花溪村传唱的红军歌谣。
1928年,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决定发展闽东革命、创建红色区域,革命星火,燎原闽东。
1931年,颜阿兰受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派遣,到霍童开展革命活动,秘密成立了宁德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五人党小组。
1933年,“霍童暴动”打响了宁德县工农武装斗争的第一枪,桃花溪群众纷纷加入武装斗争、支援革命的行列,桃花溪成为坚强的红色堡垒。
1934年9月下旬,根据中共闽东临时特委的决定,叶飞到连江带领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第十三团到宁德桃花溪集中,同时,位于福安的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第二团和寿宁的闽东红军独立营也到达桃花溪;9月30日,聚集在桃花溪的闽东红军战士于霍童支提山上的支提寺正式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师长冯品泰、政委叶飞、副师长赖金标,下辖3个团,共1600余人。
十八年红旗不倒闽东红军独立师的成立,推动了桃花溪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至1935年2月,桃花溪成立了中心党支部,下辖41个农村党支部,共有160多名党员。
民族英雄-陈连升
——民族英雄——
道光二十年(1840年)八月,英舰入侵磨刀洋。陈 连升受命率五艘战舰,三千水兵,与英军进行了激烈的 海战,击退了英军的进攻。次年一月十五日,英军大举 进攻沙角炮台。面对腹背受敌、敌强我弱的不利战局, 陈连升毫不畏惧,毅然指挥六百官兵英勇抗敌,用地雷、 火炮歼敌数百人。在火药消耗殆尽,又无外援的情况下, 他先率官兵用弓箭射杀,然后抽出腰刀冲入敌阵,进行 殊死搏战,不幸中弹牺牲。广州人民为了纪念陈连升, 为其建立了“昭烈祠”,并在沙角炮台收敛遗体,建立 义坟。
2015/3/30
2
——民族英雄——
生平:
清嘉庆初,投入清军,从征四川、湖北、陕西白 莲教及湖南瑶民起义,逐次被提拔为把总、千总、参 将、副将等职。道光十九年( 1839 年)一月,陈连升 随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州禁烟。七月,他率守军击沉 一艘前来挑衅的英军双桅飞船后,被提升为三江协副 将,调守虎门沙角炮台。他进驻沙角后,积极修筑工 事,加强练兵,添置大炮,增设地雷,加强巡逻,严 阵以待。
——民族英雄——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 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 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毛泽东
——民族英雄——
陈连升的“节马”
陈连升雕像
——民族英雄——
后世影响:
陈氏父子为保卫祖国而英勇奋战的事迹为后人所传 诵。爱国诗人张维屏的《三将军歌》作如下的歌颂: “英夷犯粤寇氛恶,将军奉檄守沙角。奋前击贼贼稍却, 公奋无如兵力弱。凶徒蜂拥向公扑,短兵相接乱刀落。 乱刀斫公肢体分,公体虽分神则完。公子救父死阵前, 父子两世忠孝全。”陈连升家乡恩施的乡亲们,也集资 建立纪念碑,永久纪念为守卫祖国南大门而牺牲的爱国 将领。 恩施人民亦自动捐献,为陈树了一块高数丈的功德碑。 此碑抗战期间被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将”陈挺闽东第一位将军
1935年,陈挺担任独立师四团团长,他当团长的第一仗就在福鼎仙浦村歼敌一个连,后来他回忆说这是反“围剿”后打得最利索、战果最突出的一仗。
从1935年冬到1937年初,陈挺率独立师一纵开辟了庆元、景宁、泰顺、云和等大片新游击区。
1936年8月,陈挺与范式人部在福寿交界的仙官岗设伏,毙敌40多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
1935年后,陈挺率一纵转移到外线作战,从宁德、屏南、古田奔袭连江透堡,消灭了大批敌人。
陈挺所率领的团部都是神勇的战士,每一场战役都是以胜利告捷,这个团很快成为闽东革命队伍中的“老虎团”。
1937年8月,陈挺在叶飞指挥下利用迂回战术与敌人在山中周旋,国民党省保安不得不赶紧增加了一个连的兵力。
于是,陈挺自动请缨,找到叶飞商量对策,表示自己愿意带队与敌人周旋到底,由叶飞带人在亲母岭设伏,采取“请君入瓮”的战术。
一路上,陈挺采用了“敌进我退,敌疲我打”的战术,将敌人引入了我军的埋伏圈。
陈挺一马当先,以猛虎下山之势,把敌人打得鬼哭狼嚎,丢盔弃甲,将国民党省保安的一个加强连尽数全歼。
此次战役后,陈挺的英勇受到了叶飞等多位领导同志的高度赞扬,并称之为“虎将”。
在闽浙边境的三年游击战斗中,陈挺发挥自己机智灵活的作战策略,胆识过人的英勇气魄,为闽东红军屡建奇功。
范式人回忆起陈挺的时候曾说:“陈挺是当时打游击跑得最多最远的一个,也是屡建奇功的一个。
”
挺进华东,以游击战术歼灭日寇
1938年,闽东红军1300多人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陈挺带的人数多达300人队伍,被编为一营,他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一营营长,挥师北上抗日。
不久,陈挺奉命前往延安学习,在那里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并于1940年年初回到部队,加入抗日队伍。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陈挺在各个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再一次受到了陈毅的肯定,并被委任为江南抗日义勇军二支队支队长。
当时,日军正在澄西桐岐镇扫荡,陈挺奉命带领二支队掩护群众撤退。
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陈挺命人在日军进镇的路上设下层层障碍,先打掉敌人的一部分兵力,并命令支队的所有队员,不要浪费子弹,也不要和日军面对面硬拼,而是要充分利用熟悉地形有利条件,与日军打游击。
游击也是陈挺及所有支队队员所擅长的。
正所谓以己之长攻其所短,陈挺有意识地把在延安所学到的知识用在了实践中。
事实也证明了,此次战役所采取的战术和战略是正确的。
此次陈挺所带领的二支队一共歼灭日寇40多人,是当时东路歼灭日寇最多的一次战斗。
随后,陈挺又奉命前往山东等地,任山东野战军团长,并先后率部参加了宿北、孟良崮、淮海、渡江等几个大战役。
1948年,在围歼国民党杜聿明部队时候,陈挺率领的第三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攻,战事捷报频传,国民党“五大主力”中的一个师被全部歼灭,3000多人弃械投降。
淮海战役中,陈挺任华东野战军副师长、师长,经过65个日日夜夜的浴血奋战,成功实现了“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的战略部署。
毛泽东和陈毅分别发来贺电,对陈挺大为嘉奖和鼓励。
1949年,福建第三军分区(后改福安军分区)成立之后,陈挺带着一帮当年北上抗日的“老六团”战友,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福安,指挥军民歼灭残余的国民党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