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霍XH区块油气分布特征及油气控制因素

合集下载

含油气性和主要受控因素

含油气性和主要受控因素

含油气性和主要受控因素
1、沉积时所处的构造位置
一般陆块边缘或邻近裂陷区,陆内斜坡低地。

2、海侵的规模:规模大,有利于烃源岩发育。

3、海侵持续的时间:时间长,有利于烃源岩发育。

平均含油气性/km2随盆地的规模和沉降幅度的增大而有规律增加。

一般沉积速率:<10m/my为贫油区,30-50m/my 为富油区。

若沉积厚度达3000-4000m乃至更大,含油气率会迅速增大,储集体一般为集中型,多数巨型含油气区即如此。

4.早期裂陷阶段的时间长短和盆地内部分化状况
这决定烃源岩区和油气聚集区的分布和发育。

此类盆地油气主要聚集在由基底隆升所形成的大穹窿、披覆构造、地层圈闭中。

5.后期改造的程度
多种改造形式(含深埋叠合改造)。

6.保存条件
主要指上覆地层存在与否及厚度、区域盖层(特别是膏盐层)发育状况。

地层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任丘油田平面图及剖面示意图古潜山油藏
2019/12/1
6
பைடு நூலகம்
2.潜伏剥蚀构造油气藏
古构造被部分剥蚀后又被上覆非渗透层覆盖形成的圈闭中的油气
聚集。 成因:古构造运动、地层倾斜,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沉积,细粒
沉积岩直接不整合覆盖于古倾斜地层之上; 油气来源:古地层或新地层; 特点:位于不整面以下,油气水界面不穿层; 储层:石灰岩、白云岩、砂岩、火山岩; 盖层:泥质岩; 生储组合类型:新生古储或古生新储; 油气运移通道:不整合面。
油田名称 基尔库克 默斑-布哈
沙 波扎-里卡
迪法
英蒂萨D
英蒂萨A
斯库瑞-斯 奈德
所在盆地 波斯湾 波斯湾
墨西哥湾 锡尔特 锡尔特
锡尔特
二叠盆地
时代 始新至渐新世
可采储量 ×108t
20.5
油田名称 所在盆地 时代 老黄金巷 墨西哥湾 白垩纪
始新至渐新世
4.1
天鹅丘 阿尔伯达 泥盆纪
白垩纪
3.8
雨虹 阿尔伯达 泥盆纪
地层超覆与退覆示意图
2019/12/1
11
油气来源:砂层上下及侧向深处泥岩层; 储层:砂岩; 盖层:泥质岩; 生储组合类型:旋回式和侧变式;
油气运移通道:高孔渗的砂体、断层及不整合组成的复合输 导体系。
2019/12/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以不整合为运移通道的油气运移示意图
12
特点:
①位于不整面之上;
为孔隙、溶孔、裂缝,油气高产; 油气源:潜山上覆及侧翼新沉积层; 储层:石灰岩、白云岩、砂岩、
火山岩、岩浆岩及变质岩; 盖层:潜山上覆泥质岩; 生储组合类型:新生古储; 油气运移通道:不整合面、

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早期和晚期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

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早期和晚期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

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早期和晚期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付红军【摘要】为了厘清海塔盆地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通过油藏解剖、油气富集条件空间配置关系和油气形成时期的研究,将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已聚集的油气按成藏形成时期分为早期、晚期2种类型,早期油气主要分布在基岩、铜钵庙组和南一段,晚期油气主要分布在南二段和大磨拐河段.早期油气分布广,明显多于晚期油气.早期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有:①南一段油源区分布控制着早期油气分布范围;②早期伸展断裂控制着早期油气富集的部位;③扇体沉积砂体为早期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储集体.晚期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有:①油源分布区域控制着晚期油气分布范围;②长期发育断裂控制着晚期油气富集的部位;③反转构造上形成的各类圈闭为晚期油气富集提供了有利场所.【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14(032)005【总页数】7页(P981-987)【关键词】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早期油气富集;晚期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作者】付红军【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大庆163318;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海拉尔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内蒙古海拉尔0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海塔盆地属东北亚晚中生代裂谷系的一部分,是含碎屑岩和火山岩建造的含油气盆地,总面积79 610 km2,我国境内44 210 km2。

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主要发育的4个含油气断陷(从南至北包括塔南、南贝尔、贝尔和乌尔逊)是海塔盆地目前勘探开发的最主要地区。

4个断陷自下而上发育有基岩、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伊敏组和青元岗组等地层。

油气勘探表明,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虽然在基岩、铜钵庙组、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都发现了大量的油气,但不同层位油气富集规律明显不同,这些油气除了聚集的圈闭类型不同外,更主要的是其成藏形成时期不同,既有早期油气,又有晚期油气。

由于不同时期的油气形成机制不同,其富集的控制因素也就明显不同。

宽扎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

宽扎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
配置控 制盐 下油 气 的聚集 。
2 ~1 不等 , 4 渗透率为 0 1 ~1 0 D, .mD om 因裂缝
的 存在 使局 部地 区渗 透率达 到 10 o 2 omD。盐上 以 上
白垩统 一第 三 系 碳 酸盐 岩 和 碎 屑岩 为 储 层 , 新统 渐

下 中新 统 的 Qufn o d i g n o组 砂岩 是盐 上 的主 要储 a
程, 即经 历 了晚 侏 罗世 一早 白垩 世 巴列 姆 期 的裂 谷 阶 段 、 阿普 第 期 的过 渡 阶段 及 晚 白垩 世 至今 的被 动大 陆 边缘 阶 段[ 。宽 扎 盆地分 5 ]
为 二 个 构 造单 元 , 格 拉 次 盆和 宽 扎 盆 地 主 本
体部分 , 二者 之 间 以 S mb u O8 4
内 蒙 古石 油化 工
15 7
宽 扎盆地 油气地 质特征及 成藏主控 因素
霍 红 熊 利 平 张 克 鑫 , ,
(. 1 中石油化工股份有 限公 司石 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北京 ,O 03 2 中国石油 国际海外研 究中心 , 1 o 8 ;. 北京 ,O 0 3 1o 8 )
宽 扎 盆地位 于 非洲西 海 岸 , 哥拉 境 内 , 安 属 西 非 海岸 阿普 第 期 盐盆 之 一 , 以安 布 里 北 什 隆起 为 界 , 界 为 Morlo隆起 , 以前 南 roi s 东 寒 武 纪基 底 为 界 , 部 边 界为 阿 普 第 阶盐 岩 西 西 部界 限 = 。 盆地 面积 12 1k , 中海上 6 66m。其
4 1 盐下 油 气成藏 主 控 因素 为 断 陷控 源 、 圈闭 , . 控
烃 源 、 闭 和 储 层 的 有 效 配 置 控 油 圈

万20井K2h油源及油气运移研究

万20井K2h油源及油气运移研究

P r nC 1 / (ຫໍສະໝຸດ ) % 0 10
2 0
3 0
4 0
5 0
60
70
8 0
9 0
1O 0
图 2 万城断层上下盘不 同层位 原油 P/ h P/ C7P / C8 rP 、 rn 1、 h n 1 相对组成图

1 2-






第2 1卷

ES8
图 3 万城断层 上下盘不 同层位原油 甾烷相对组成对 比图 表2 万2 o井 白垩系红花套组含氮化合 物油气运移数据表
C 2
I -

}}


c c
l c 盼 矗 } : 寻 抽 i
甾 烷


√ ^
t Ⅲ ’ i I


图1 万 2 0井 原油甾烷萜烷分布 图
油形成 于还 原环境 。
不同层位的原油进行了精细的油油对比:
2 1 正异构 烷烃 组成对 比 .
层下 盘 的 E 4井 、 S S E 9井 、 S 一 等 井 的 E Ⅱ原 E6 侧 x
在类异戊二烯烷烃 中, 原油都表现为较强 的植
烷 优 势 。在 P/ h P/ C7P / C。 rP 、 rn 。、hn 的相 对 组 成 图
中( 2 ,rP 值都 比较低 , 图 ) P/ h 相对含量小 于 3% , 0 而 P/ C。 较高 , hn 值 都大 于 4 % , 3 点群分 布十分 集 中, 明它们都形成于还原沉积环境。 表 22 萜烷 、 . 甾烷分布 特 征对 比
分析资料表明, 2 井 h 万 0 原油具有以下地球 化学特征: ①在饱和烃色谱 图上 , 正构烷烃呈单峰型 分布( 1 , 表 ) 主峰碳为 n 毖, 明原油具有菌藻类和 c 表

第6章_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分析

第6章_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分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概述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水动力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第一节 概述
一、分类概述
世界上发现的油气藏数量众多、类型各异。根据不同的 需要和目的,提出了上百种油气藏分类方案。
主要分类依据:圈闭成因、油气藏形态、遮挡 类型、储集层类型、储量及产量的大小、烃类相态 及流体性质。
地层超覆不整合油气藏: 储层超覆在基岩、盆缘、不整合面之上。
一、地层 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位于不整合面以下,主要与潜伏剥蚀突起及潜伏剥 蚀构造有关。
剥蚀突起或剥蚀构造被后来沉积的不渗透地层所覆 盖,就形成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油气在其中聚集就 形成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潜伏剥蚀 突起圈闭
潜伏剥蚀背 斜构造圈闭
一般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地带,大型超剥带是形成地层圈 闭的基础;充足的油源、鼻状构造、油气运聚动力以及 由高孔渗的砂体、断层及不整合组成的复合输导体系是 油气远距离运移成藏的必要条件;浅部大气水的作用使 原油稠化。
委内瑞拉东部夸仑夸尔油田平面及横剖面图
东得克萨斯油田乌得宾(白垩系) 产油顶部构造图及横剖面图
单家寺下第三系地层超覆油藏顶 部构造图及横剖面图
第六章 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概述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水动力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墨西哥的岩浆盐体刺穿油田横剖面图
四、裂缝性油气藏
★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为 (构造)裂缝。
灰岩、 泥灰岩、泥岩等(致密、性脆)
•裂缝性油气藏的特点
a.油气藏常呈块状; b.钻井过程中经常发生钻具放空、泥浆漏 失、井喷; c.储集层岩芯孔隙度、渗透率较低,但试 井渗透率较高; d.同一油气藏不同井间产量相差悬殊。

新疆油气资源潜力到底有多大?

新疆油气资源潜力到底有多大?

新疆油气资源潜力到底有多大?1、油气勘探形势1.1概况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幅员辽阔,面积为166万km2,其中主要沉积盆地有30多个,总面积为90万km2。

建国50多年来。

经过曲折的勘探历程,己发现油气田80多个,其中大型油气田9个,累积探明油气储量为40亿t,其中石油为31.5万m3,天然气为8776亿m3。

建立和发展了一套有特色的石油地质理论和相配套的技术系列。

1.2近期油气勘探的重大发现(1)准噶尔盆地南缘发现呼图壁大型气田,并发现和探明石西、石南、莫索湾、中拐、玛东、陆9、卡6、莫北、吐谷鲁,霍10井、莫西庄、沙窝地、征沙村、董1井、永进、排2井、吉15井、泉1井、夏72井、安5井等油气田(藏)(2)塔里木盆地,在库车前陆盆地断褶带发现克拉2大气田。

探明天然气储量为2800亿m3;另有迪那2、大北和依南气田,在亚肯构造带上的库南1井的下第三系和白垩系发现多层高压气层。

在沙雅隆起上发现中国第一个古生界大油田——塔河大油田,探明储量为7.8亿t。

三级储量达17亿t。

在下第三系盐下层打出高产油气流——沙雅隆起西部玉东2井。

在顺托果勒隆起发现哈德油田,己探明储量近10亿t。

发现巴楚隆起玛扎塔克断裂带和田河大气田。

塔中又发现塔中45井、11井、47井、58井、62井、中1井及中1H井等。

2001年在库车坳陷秋里塔克构造带西段的却勒1井下第三系获高产油气流;在喀什坳陷托帕构造阿克1井白垩系获高产油气流。

2001年10月孔雀河斜坡英南2井在侏罗系获高产气流,并在满东1井志留试获工业气流。

在乌什凹陷的乌参1井获高产油气流。

塔里木盆地探明储量和控制天然气储量约为7000亿m3。

己成为全国第二个大气区。

(3)吐哈盆地,在该盆地发现了吐鲁番、神泉、藏北、雁木西、小草湖、红台、丘东等油气田和近亿吨级鲁克芯稠油区。

(4)在三塘湖盆地、焉耆盆地油气发现也有新进展。

“九五”以来,新增探明储量为1.8~2亿t/a ,油气产量以80~100万t/a 的速度快速增长。

中国火山岩油气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_侯连华

中国火山岩油气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_侯连华

[收稿日期]2012-04-06[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战略研究”(2011-ZD -19-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规律、关键技术及目标评价”(2011ZX05001,2011B -03)[作者简介]侯连华(1970—),男,山东博兴县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岩性地层油气藏、非常规油气地质、综合勘探研究等工作;E -mail :houlh@petrochina.com.cn中国火山岩油气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侯连华,朱如凯,赵霞,庞正炼,罗霞,毛治国(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中国沉积盆地内主要发育石炭—二叠系、侏罗—白垩系和古近—新近系3套火山岩,火山岩大面积分布,烃源岩与火山岩伴生,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东部盆地以中酸性岩为主,主要发育原生型火山岩储层;西部盆地以中基性岩为主,主要发育风化壳型储层,火山岩风化壳储层物性好于原生型储层物性,各种岩性、岩相均能形成有效储层。

东部盆地主要发育岩性、断层—岩性油气藏;西部盆地主要发育地层型、构造—地层型、构造—岩性—地层复合型油气藏。

松辽盆地深层持续沉降型断陷控制天然气区域分布,生烃断槽控制断陷内天然气分布,近邻生烃断槽的断裂构造带是天然气富集区带,优质火山岩储层控制天然气富集;新疆北部石炭系残留生烃凹陷控制油气平面分布,风化壳规模控制油气富集程度和规模,风化壳地层型有效圈闭控制油气成藏,正向构造背景控制油气运聚。

指出中国火山岩有利勘探面积36万km 2,预测火山岩中总资源量60亿t 油当量以上,勘探潜力大。

[关键词]火山岩储层;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油气藏分布规律[中图分类号]TE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42(2012)06-0077-101前言火山岩作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已引起勘探家和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1]。

自1887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华金盆地首次发现火山岩油气藏以来,全球100多个国家或地区发现了160多个火山岩油气藏[2]。

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收稿日期:2002204208基金项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1BA605A09)作者简介:蒋有录(1959-),男(汉族),山东章丘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油气地质及勘探教学与研究工作。

文章编号:100025870(2003)0420011204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蒋有录1,翟庆龙2,荣启宏2,谭丽娟1(1.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2.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山东东营257001) 摘要:对东营凹陷博兴地区与凹陷中北部的油气成藏特点、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处在凹陷西南边缘的特殊位置,其成藏条件不如北部地区,纵向上油气主要富集于沙四、沙三层段中,平面上主要富集于正向构造带中。

油气的富集层位具有东、北部深且相对富油,西、南部浅且相对富气的特点;天然气主要富集于凹陷边缘外环带。

油气藏类型具一定的展布规律。

区域构造背景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指向,油气源条件制约着油气的富集程度,断层和生储盖配置控制了油气的纵向运移和富集层系。

关键词: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成藏条件;油气聚集;油气分布;控制因素中图分类号:TE 122.1 文献标识码:A1 成藏地质背景博兴地区在区域构造上处于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的西南部,南抵鲁西隆起,东部和北部分别与牛庄和利津洼陷相连,西与惠民凹陷相接,包括博兴洼陷及其周围地区,简称博兴地区。

目前,该区已发现10个油(气)田,成为济阳坳陷的重要油气探区(图1)。

研究区发育了高青、石村、博兴3条主要断层,它们对于该区的构造演化、地层发育及油气聚集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图1)。

图1 研究区构造地理位置及油气田分布高青大断层是博兴地区西部一条长期继承性活动的基底大断层,它不但控制着青城凸起和博兴洼陷的形成和演化,而且控制着下降盘生油洼陷的展布、同生构造的形成以及上升盘潜山及披覆构造的发育,同时还是重要的油源通道,对油气聚集起着重要的作用。

南海油气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探讨_张强

南海油气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探讨_张强

图1南海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探明储量分布图
西沙海域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及有利勘探区”(批准号:2011ZX05025-004)部分成果
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

现主要从事油气藏形成与分布方面的研
85225085
图2南海不同层系、不同储层类型油气探明储量分布图
储量分布水深现阶段国外对深水勘探界定的水深为500m,大于500m为深水,大于1500m为超深水[4]。

对南海海域所发现油气田储量按水深统计(图3),水深小于500m区域的探明储量占总探
图3南海油气探明储量与水深关系图
量分布深度小于3000m,其中小于1000m的占了10%;90%的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布于1000~3000m深度范围(图4)。

油气探明储量在深度上的分布特征,
图4南海不同深度油气探明储量分布图
1.2油气田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油气田储层类型对南海油气田进行分类,
图5南海油气田分布与古水系叠合图
通过对南海已发现油气的层位综合作图(图6),起主要赋存于下中新统生物礁碳酸盐岩
图6南海各盆地含油气层位分布图
图7南海各含油气盆地不同层系探明储量分布图
2油气分布主控因素
2.1地温梯度与烃源岩类型对油气的控制
南海海域含油气盆地地温梯度普遍较高,南海北部深水区钻井地温梯度平均值为4℃/100m左。

2020年全球油气勘探形势及2021年展望

2020年全球油气勘探形势及2021年展望

NNUAL FEATURE39摘 要: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低油价“黑天鹅”事件的双重影响,全球油气勘探未能延续2019年触底反弹的趋势,再次整体回落,共取得161个常规油气勘探发现,新增油气2P可采储量134.9亿桶,较2019年下降35%,新发现油气田个数下降50%,但新发现油气田平均储量处于近10年次高水平,表现出较强韧性。

全球油气勘探的显著特点是新发现集中在已证实成藏组合的周边拓展,黑海、苏里南海域、阿拉斯加北坡盆地等为勘探亮点;成熟探区滚动勘探成效显著,但多以中小规模为主。

2021年及今后一段时间,若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全球油气勘探将逐渐回暖;在低碳发展和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石油公司将更加重视天然气资产;未来东非海域、黑海、苏里南、加勒比海等领域值得重点关注。

关键词:油气勘探;油气新发现;新区新领域;成熟盆地;勘探潜力;新冠肺炎疫情Abstract :In 2020, affected by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low oil prices, the global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failed to continue the trend of bottoming out in 2019 and fell again with 161 conventional discoveries and 13.49 billion barrels of 2P recoverable oil and gas, down 35% from 2019. The number of newly discovered oil and gas fields decreased by 50% but the overall situations showed strong resilience. The new findings in frontier basin concentrated on the area of surrounding proved play. The remarkable feature is that it has gained many discoveries in several confirmed such new fields as Black Sea, the Suriname offshore and the North Slope basin of Alaska and has formed many exploration highlights. The mature exploration area achieved significant results in rolling exploration but mostly in small and medium scale. In 2021, it is estimated the global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will gradually recover with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pandemic and oil companies wi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natural gas assets in the context of low-carbon and energy transformation. Additionally, the East African offshore, the Black Sea, Suriname and the Caribbean offshore deserve special attention.Key words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new discovery; new area; mature basin; exploration potential; the COVID-19 pandemic2020年全球油气勘探形势及2021年展望史卜庆1,王兆明2,万仑坤2,徐宁1,刘小兵2( 1.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The global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situation in 2020 and the outlook for 2021SHI Buqing 1, WANG Zhaoming 2, WAN Lunkun 2, XU Ning 1, LIU Xiaobing 2(1. China National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2. 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40序号油气田国家盆地名称石油2P可采储量(亿桶)天然气2P可采储量(亿桶油当量)作业者最大水深(米)1Sakarya 土耳其黑海盆地-24.66土耳其国家石油公司21172Araucaria 巴西桑托斯盆地 6.82 2.82巴西国家石油公司19943Luiperd 南非奥特尼瓜盆地 2.62 6.47道达尔17954Kwaskwasi 苏里南苏里南盆地 5.50 2.66阿帕奇公司陆上5Maka Central 苏里南苏里南盆地 4.78 1.74阿帕奇公司11906Charlie美国阿拉斯加北坡 5.000.69Accumulate Energy 陆上7im. Marshala Zhukova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 4.66Karmorneftegaz SARL 2708Sapakara West 苏里南苏里南盆地 3.08 1.21阿帕奇公司10009Mitquq 美国阿拉斯加北坡 3.500.74Oil Search 陆上10Uaru圭亚那圭亚那盆地2.800.82埃克森美孚1933表1 2020年全球前十大常规油气发现数据来源:IHS, 20212020年,对于全球各行业都是最为艰苦的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油价低迷的双重影响,全球油气勘探在2019年触底反弹的趋势下再次回落,但表现出较强韧性。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构造带油气水分布主控因素及其勘探启示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构造带油气水分布主控因素及其勘探启示

深 层 背斜 内部 的楔 形叠 片式 构造样 式 ,有多个 楔形 体在 垂 向上 互相 叠置 ,而楔 形体 内的构 造变形 表现 为
断层转 折褶 皱 。
准 南发 育二叠 系 、三叠 系 、侏 罗 系 、白垩系 和第三 系 等 5套烃 源 岩口 ] 。陈建 平。 根 据 南缘 的油 气 地
球 化学 特征 认为霍 玛 吐构造 带 的原油 主要来 自下 白垩统 湖相 烃源 岩 ,天 然气 主要来 自中下 侏罗统 煤 系烃
石油天然气学报 ( 江 汉 石 油 学 院 学报 )2 0 1 3 年4 月 第3 5 卷 第4 期
J o u r n a l o f Oi l a n d G a s T e c h n o l o g y( J . J P I )A p r . 2 0 1 3 V o 1 . 3 5 N o . 4
告 ,2 0 0 7 .
石 油 天 然 气地 质
2 0 1 3年 4月

辎 嫩
辎 嫩
( b ) 玛纳斯 气田气藏剖面 ( 霍 玛吐构造带 中段 )
( c )吐谷 鲁油 田油藏剖面 ( 霍玛 吐构造带 东段 )
图 例[]
水层

油 层

气层
■一
稠油层
注 :E 。 z 一 E 。 z 依次为古近系 紫泥泉子组一 段至三段 。 图 2 霍 玛 吐 典 型 构 造 的 油 气 藏 剖 面 特 征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1 1—3 0
[ 基金项 目]国家科技重大 专项 ( 2 0 1 1 Z X 0 5 0 0 3 — 0 0 1 )。 [ 作者简介]白振华 ( 1 9 8 2一 ) ,男 ,2 0 0 5年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毕业 ,在站博士 ( 后) ,主要从事盆地分析与油气成藏综合研究 。 o 陈 建 平 .准 噶 尔 盆 地 南缘 第 三系 与 白垩 系 生 成 原 油 区分 及侏 罗 系 原 油 混 合 比 例 判 识 .中 石 油 新 疆 油 田 分公 司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科 研 报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烃源岩17α(H)-重排藿烷的组成及分布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烃源岩17α(H)-重排藿烷的组成及分布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烃源岩17α(H)-重排藿烷的组成及分布研究邹贤利;陈世加;路俊刚;张海;王力;周世颖【摘要】以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下油层组烃源岩及储层抽提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17α(H)-重排藿烷和18α(H)-新藿烷系列化合物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及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相烃源岩普遍分布170t(H)-C30重排藿烷(C30DiaH),但研究区各层烃源岩之间C30DiaH的相对丰度存在明显差异,深湖相缺氧环境的长7烃源岩相对丰度较低,而浅湖-半深湖相偏氧化环境的长7-长9黑色泥岩具有高-异常高的C30DiaH.Ts、C29Ts、早洗脱重排藿烷与C30DiaH之间表现出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在研究区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可能与新藿烷系列具有相同的演化路径与形成机制.环境的氧化还原性和陆源的有机物来源等可能是制约17α(H)-重排藿烷相对丰度的主要因素,因此,不同油层组原油的17α(H)-重排藿烷相对丰度受到烃源岩的影响,用17α(H)-重排藿烷参数能很好地把研究区原油区分开来,为延长组不同油层的油源精细对比、油气富集规律和油气勘探提供可靠依据.%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ource rock and reservoir extracts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in the Ordos Basin,North Shaanxi,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istribution rules,influencing factors and applications in petroleum geology of 17α(H)-diahopane and 17α(H)-neohopane.Relatively high abundances of 17α(H)-C30diahopane(C30DiaH) were detected in black mudstone,while various types of 17α(H)-diahopane were observed in different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in the Ordos Basi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lack mudstone was deposited under anoxic condition of semi-deep or deep lacustrine facies has a low abundance of C30DiaH in the Chang-7 member.By comparison,the black mudstones with moderate-high abundances of C30DiaH in Chang-7 member to Chang-9 member were deposited under suboxic condition of shallow to semi-deep lacustrine facies.The extracts of black mudstones have moderate to high contents of C30DiaH with the high abundances of Ts,C29Ts and early-elution rearranged hopane,so the novel series of rearranged hopanes possibly has the same path and formation mechanism.The high concentrations of17α(H)-diahopane may ha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organic matter type.Therefore,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abundances of 17α(H)-diahopanes,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il and source rocks was carrie d out in terms of 17α(H)-diahopane parameters.The geochemical significance of 17α(H)-diahopane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oil-source correlation of the study area can be effectively solved,thus contributing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and providing a better model for further petroleum exploration.【期刊名称】《地球化学》【年(卷),期】2017(046)003【总页数】10页(P252-261)【关键词】重排藿烷;烃源岩;沉积环境;油源对比;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作者】邹贤利;陈世加;路俊刚;张海;王力;周世颖【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500;四川省天然气地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500;四川省天然气地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30 引言重排藿烷类是指碳环骨架与正常藿烷相同、而甲基侧链碳位有所不同的一类生物标志化合物, 在源岩和原油中发现多种同系物[13]-, 其中主要包括碳数为 C29—C34的17α(H)-重排藿烷系列、18α(H)-新藿烷系列(C29Ts)和早洗脱重排藿烷(early-elution rearranges hopane)[45]-, 其中17α(H)-重排藿烷和18α(H)-新藿烷系列在地质体中分布广泛。

《油气田地面工程》(第38卷)2019年总目录

《油气田地面工程》(第38卷)2019年总目录

《油气田地面工程》(第38卷)2019年总目录页码题名作者(期)行业论坛01油气田地面生产系统提质增效助力上游业务高质量发展■汤林云庆(1)07输气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发展及适应性■周兆明张佳杨克龙张露露(1)01大型油气田地面工程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进展■李杰训(2)01气液两相流集输管汇偏流问题研究■陈海宏李清平姚海元李焱宫敬(3)01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油气市场开发形势分析■高飞肖程释蔡正茂(4)01油气管道腐蚀防护系统技术研究与展望■方艳梁晶张云李梦荧(5)01美国水源地旁油气运输管道事故分析及启示■王逍梁永图(7)08三元复合驱CaCO3/SiO2混合垢结垢行为研究■孙云龙邢晓凯(7)01两化融合战略发展思路在天然气管道外部风险防控平台化管理体系中的应用■郑坤姚力立陈敬东谢毅王小平(10)01油水两相管流宏微观流动特性进展研究■刘莹莹李晓平刘楠楠宫敬李愚李立(11)08天然气智慧管网调度运行技术的探索与实践■卢建明刘承松韩士英(11)12非金属管道在大庆油田应用的适应性及运维措施■夏蓉(11)01智能化技术发展对油气管道行业的启示■徐葱葱刘冰张妮谭笑张巍马江涛李云杰(12)06国内外氢气长输管道发展现状及分析■蒋庆梅王琴谢萍屈向军(12)试验研究13溶解氧及除氧剂对聚合物溶液黏度和长期热稳定性的影响■王继良刘敏卢大艳谢祥恩白俊李阳洁(1)18油井酸化返排液的导电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丁文刚冯浦涌王业飞汪洋刘瑞东杨震(1)23湿饱和蒸汽计量仪表检测装置分析与优化■谈建平张建华刘世疆张奇文赵旭(1)07海上油田配聚用水除铁剂优选评价■孟祥海赵鹏韩玉贵张晓冉(2)12应用显色萃取法测定塔里木油田采出液中残余缓蚀剂的浓度■熊新民南楠石鑫董琴刚柳楠(2)15考虑地震力的深水导管与海底土纵向耦合振动研究■陶磊赵虹宇邓嵩朱硕耿浩然王相纪梦楠(2)22新型燃煤烟气CO2吸收剂与双热泵耦合CO2捕集工艺试验研究■陆诗建高丽娟赵东亚朱全民张金鑫李欣泽(2)30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稳定机理研究■张朋飞李翔(2)07高压釜高速冲刷腐蚀实验腔内流场数值模拟■孟岚(3)13相变加热炉机械自动清垢技术研究■韦振光刘继刚辛旻叶鑫锐武达峰(3)19橇装除硫装置处理零散区块油田含硫采出水试验研究■王庆吉(3)23电位滴定法测定稠油的酸值■张汉沛杨帆潘修俊杨华(3)06直接电加热过程海底管道热力学特性研究■陈景皓张健王凯高辉陈家庆(4)12满洲里土壤模拟溶液温度对X80管线钢应力腐蚀行为的影响■张文建刘宏宇祝宗祥肖鹏陈玉忠董帅(4)17液态CO2注入橇泄压过程动态模拟■刘本旭唐祖友王清岭陈军(4)21海底输气管道泄漏点压力变化特性的模拟研究■高建丰周韶彤何笑冬李本祥(4)06热碱洗涤法处理试油井场落地油泥砂工艺参数优化试验■杨博丽李泽锋达引朋(5)11外腐蚀复合凹陷状态下X80管线钢的残余应力演变特征■田野罗金恒徐春燕邹斌朱丽霞赵新伟(5)01基于鱼骨图-层次分析法对离心泵泄漏事故致因的研究■高建丰周韶彤何笑冬(6)05配注系统管件内驱替液表观黏度变化模拟研究■李龙臧铭浩陶小平程佳侯磊卢亚涛(6)11一体化装置工厂验收测试(FAT)技术研究■宋宇宸岳巍王思博沈楠(6)15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转油站系统能效评价体系研究■司志梅段志刚钱钦常泰黄作男(6)13滩海人工岛对拉板桩进海路运行期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郝晓东牟永春苏春梅谭慧明王旭东(7)19酸洗除垢作业中硫化氢吸收剂性能评价方法探讨■方培林权宝华杨凯林文兴陆文龙(7)24注入管线黏度损失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周钢(7)01分流型管汇偏流现象的数值模拟研究■陈海宏李清平姚海元(8)07基于喉嘴距的液固射流泵泵效数值分析■王小兵屈平亮苏宏益(8)13弱碱性油田采出水缓蚀阻垢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亓树成丁湘华田波王春张玉萍王少根(8)19一体化预分水装置在稠油油田的现场试验■党伟(8)23RTP非金属管道沿程水力摩阻计算研究■李晓伟霍富永朱国承矫捷何利民(8)01砂性土壤柴油饱和度特征曲线测量实验研究■王逍刘胜利梁博文(9)08南堡油田余热回收利用试验的应用及潜力分析■赵金龙吴鹏叶鹏许腾泷(9)12注空气驱油工艺燃爆实验研究■赵利庆杨国骏李红波樊春峰耿荣燕梁昌晶(9)18附加荷载对人工岛护坡稳定性影响研究■范思冬(9)07障碍物条件下的甲烷水平喷射火燃烧特性研究■李玉星刘鹏耿晓茹刘翠伟张亦翔王建国(10)14聚氨丙基/甲基硅倍半氧烷微球改善合成蜡油流变性研究■杨飞张晓平代抒彤李传宪姚博穆中华(10)25基于残差修正的冬季天然气日负荷预测模型■付川刘刚赵忠德郝迎鹏刘四洋(10)31卧底管-悬链线立管严重段塞流判定数学模型■王春生蔡明钰王新刚安晓芳(10)15LNG槽车贫富液切换安全装车动态模拟研究■刘景俊李学涛唐建峰王玉娟刘鑫博王冬旭(11)21瞬变电磁信号聚焦及管道壁厚检测试验研究■杨勇王观军王安泉刘超刘海波(11)26基于FLUENT的90°弯管内水环流动特性研究■吴君强蒋文明杨娜张倩杜仕林刘杨陈义美来兴宇(11)33海上油田三次采油用聚合物对采出液油水分离特性的影响评价■魏强代红成杜大委(11)09基于群体平衡模型的竖直管内水合物浆液流动特性模拟研究■姚淑鹏李玉星王武昌宋光春施政灼王小玉刘帅(12)16胜利清河稠油溶气降黏特性研究■李保平李传宪顾晨晨(12)20气体阀门内漏声发射信号特征提取方法研究■张璐莹张宏远徐洋姜智通蒋鹏(12)27天然气管道水下泄漏扩散试验研究■张亦翔宋存永朱建鲁李玉星单卫光(12)32X60钢矫顽力与应力关系实验研究■蒋毅李玉坤董增瑞吴涛陈帅王鄯尧张洁崔兆雪(12)原油集输处理·天然气集输处理28高含水原油物性及流动规律研究■吴停庞永莉白剑锋王智李昂吴海浩(1)35PIPEPHASE在站内复杂生产管网优化中的应用■李海荣成志军杨占军(1)40新型天然气过滤分离器内部流场模拟研究■贾晓林刘林远谈文虎胡锦黄翼翔(1)45管道结构对分输站混合气发热量测定影响研究■刘琦盛峰徐赫男秦继磊(1)50天然气过滤分离器紧急泄放系统设计■郝振鹏王磊宋悦曹阳(1)55一步法脱烃技术在英台气田开发中的应用■马铭石少敏徐洋(1)34太阳辐射影响下工艺管道及设备设计温度探讨■董勇涂多运肖芳余洋陈俊文祝疆(2)41基于电磁感应加热原理的油田生产系统加热新技术■曾黎(2)27辽河稠油SAGD开发地面工艺关键技术■卢洪源(3)34组合式旋流反应器单体排布方式数值优化■曹莹莹(3)26单管集油穿心电加热工艺应用及完善■崔智程(4)30含聚采出液电脱水处理实验研究■张超(4)35保温隔热油管在地面常温集油工艺中的研究与应用■苗彦平范秀芹朱治国李栋王军许双龙魏红曼(4)40塔河油田二号联酸气回注工艺设计及过程模拟分析■赵德银姚彬姚丽蓉汤晟(4)46气提负压闪蒸稳定工艺模拟研究与效益分析■丁凯邓道明何卓黄璞赵天葳(4)53某深水气田乙二醇脱盐系统影响因素分析与措施■王正勇李文英刘玉军张长智(4)58致密气田地面集输集中加热节流工艺■刘月勤刘静怡徐立昊(4)16海上稠油导热油蒸汽发生器加热技术■鲁瑜何江波(5)19苏丹6区稠油破乳剂筛选和应用研究■李杰冀璐刘元东周新宇(5)24基于遗传算法优化双管掺水集油工艺参数■才浩楠王世海黄文才王子墨柴彦强杨永(5)28陆上老油田集输系统整体简化优化技术应用■芦程何晓连参军吴建华凌建磊梁昌晶(5)34气提法处理甲醇工艺冷凝液回收利用技术研究■张俊庆石怀兵唐翠兰于伟(5)38气液聚结器的尺寸估算■涂多运董勇汤国军余洋陈俊文祝疆(5)43气田集输系统安全性量化分析■杨锦林李连群(5)28长北气田二期地面集输工艺技术研究■杨光赵一农韦玮李琛(7)29电脱水器绝缘棒圆柱绕流数值模拟研究■于进杜炘洁(8)36三元复合驱集输系统除垢技术措施■王雪松(8)40YC天然气输气站泄漏后果数值模拟分析■程智勇(8)22喇南中块地面系统精细优化简化■孟令尊(9)26延长气田集输工艺探索与实践■王晓光(9)31原油稳定轻烃产品主要质量指标的控制■李延春(9)36LNG工厂原料天然气预处理工艺技术的初选■陈以文王芳张帆戴爱国(9)37考虑气液比影响的原油采输流场等效剪切速率计算方法■林新宇周洪亮张磊孙嘉远(10)43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算法的集输系统泵能耗研究■范路马坤李振泉高立新史瑶刘纳吴晓岳宇王武昌(10)49海况倾斜条件下DMR液化工艺中绕管式换热器运行可靠性研究■孙崇正李玉星韩辉朱建鲁王少炜刘亮(10)57天然气大流量计量检定工艺主动控制方法研究■温凯殷雄郭哲杨璟辰宫敬(10)64基于多米诺效应的输气站场保护层分析研究■齐峰蒋宏业徐涛龙古芃(10)69收缩-扩张喷管内高含硫天然气超声速流动特性研究■边江曹学文牟林升宋晓丹褚奇(10)39天然气站场运行参数测量优化研究与实现■傅敏伍淑辉宋晓健范劲松(11)44离心泵小流量管道优化设计■辛真刘红波陈士臣王钰郭春雷孙翠林党娜(11)49液化烃泵—泵温压联控密闭输送工艺■刘红波辛真孙雪莹王钰高秀宝(11)水处理与注水工程59支化聚醚提高滤膜对含聚污水抗污染性能室内实验■施鹏来洋韦栋方申文(1)65海洋平台注水缓冲罐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井元彬(1)45孤岛油田污水管网清垢解堵工艺应用■高生伟徐婧文王恒强初伟许浩伟张锡波(2)49新疆油田超稠油净水除硅一体化技术研究■袁鹏(2)53页岩气井区压裂集中供水方案的研究与设计■李强杨明华万传华邓勇(2)39注水泵矢量控制消回流技术研究■冯建设郭煜锴程颢郑刚(3)43杏北油田聚驱污水腐蚀原因分析■钱慧娟(3)47稠油采出水纳滤脱盐技术的适应性研究■杨萍萍郑帅梅俊(3)51喇嘛甸油田污水平衡问题及对策■王元(3)63塔里木某油田典型注水水质分析及工艺措施研究■陈国泉(4)68风城特稠油采出水处理系统设计与应用效果分析■张志庆(4)72液力平衡式增压泵的故障原因分析及工艺设计改进建议■杨丽峰杨丽明任淼淼(4)76一种小规模立体化注水站设计■程忠钊(4)20滤料板结层的形成与破板结方式探讨■古文革孙琦(6)25海外油田生活营地污水处理设备的研究及应用■阮锋郑秋生(6)29某原油终端厂污水处理工艺改进及优化■孙喜鹏(6)33二元复合驱采出水处理工艺小型试验■陶小平李海涛蒋程彬郭锋(6)39延长油田污水处理工艺升级改造研究■宋群华李国勇王超(6)33三元复合驱采出水过滤罐在线清垢技术研究■刘杨(7)39甲醇污水预处理装置技术改造及效果■邵思想刘霄鹏张项博邱奎(7)44油田采出水中含油硅泥处理工艺技术优化试验■云庆庆孙森李学军陈弘毅(7)50油田采出水微生物处理橇装一体化技术研究■王庆吉裴艳玲卢晓平陈明月韩京恩(7)45油田注水管网能耗优化控制■辛胜超梁永图(8)51防止油田采出水过滤罐滤料流失的措施分析■古文革赵秋实陈忠喜(8)55某气田采出水水质特性及处理现状分析■刘宏彬(8)42电容法脱盐效率影响因素的COMSOL软件数值计算及分析■王小兵焦雨健吕卓琳(9)48HDPE内衬穿管技术在伊拉克格拉夫水管理项目的应用■唐文辉金永青敬蜀龙陈希黄玉良(9)38元坝低温蒸馏站产出水深度处理工艺研究■张磊王伟何海(12)44油田脱水站能耗分析与预测■鲍云波吕莉莉(12)49复合场动态反冲洗技术在聚驱采出水双滤床过滤工艺试验与应用■刘书孟董喜贵于忠臣孙冰苗宝林(12)储运工程68管道穿跨越数字化设计技术■杨威马红昕詹胜文安朋亮(1)74长输管道EPC项目HSE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董光泉董嘉琪(1)60坍塌作用下埋地管道数值分析■娄彦鹏(2)65盐穴储气库地面工程技术要点研究■刘岩程林(2)70埋地穿路钢质管道承受竖向载荷的计算方法■李明关沂山(2)56含复合凹陷油气管道的安全评估现状■田野朱丽霞丁融高涛罗金恒宋成立(3)60通球指示器带压拆装工具的研究与应用■叶丹朱万春(3)65长宁页岩气田数字化管道建设创新与实践■宁永乔(3)48基于SPS的负压汽化过程控制与分析■于双马贵阳刘静(5)55原油储罐全程含水分析仪的研制与应用■宋丽梅张京婧姚华李琳陈艳霞吴宗武(5)45壁面微沟槽对输油管道阻力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李恩田袁康刘洋樊刘通吕晓方(6)51原油储罐静压倒罐投产的可行性研究■于进张永斌杜炘洁张建昌(6)55输气管道调压系统压力参数设置探讨■李广群孙立刚李佳(6)61Web GIS在石化企业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韩文毅(6)54改进型鱼骨图和层次分析法在油库火灾爆炸事故分析中的应用■高建丰王焱金卷华何笑冬周韶彤(7)60长输管线压缩机Burgmann干气密封国内维修技术探讨■马宏军(7)67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双模数传输卤管道巡检系统■喻海榕陈钧李莲香顾汉清(7)60大口径油气管线固定球球阀四阀座结构设计■张明(8)65基于有限元法的含蜡原油管道停输过程温降数值模拟■李玉春李中义张弼王姝萌(8)70靖西二线天然气管道漏磁内检测技术及应用■付晓东张永健戈新锐任凤王茜(8)52中俄原油管道沿线冻害分布特征研究■王伟张喜发杨风学冷毅飞吕岩(9)59基于胶凝原油可压缩性的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模型研究■王健杨天雪翟宇佳孙云鹏陈夏欢(9)65基于优化运行数据库的干线天然气管网优化研究■徐育斌冷绪林安云朋刘少山董平省(9)69西南某管道顺序输送航煤质量指标分析■韩东刘静左志恒王乾李苗廖小花梁永图(9)76基于管网运行优化的浙江管网增输能力研究■刘承松章艺卢建明李玉(9)75典型长距离凝析气田混输管道平稳运行数值分析■孟岚赵雪峰冯涛谈庆旬梅树雄(10)84湿气混输管道瞬态输送数值模拟研究■李志刚胡其会王红红王武昌肖文生王鸿雁(10)90兰成原油管道掺混长庆原油常温输送研究■梁博张思杨(10)98LNG储罐贫富液混装过程的动态研究■付俊涛(10)53改变输量对输气管线积液量的影响■苏越李晓平孟凡华陈磊薛杨(11)60直流杂散电流对埋地管道电位干扰研究■秦永祥史笑雨崔艳雨丁清苗(11)66多年冻土区埋地输油管道应力分析■徐文彪(11)55管道开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刘颖李明刘长林杨生红(12)61采用当量管径计算顺序输送变径管路混油量的方法■李永军朱国承徐笑鸥(12)65西南山区管道某典型滑坡变形演化研究■余东亮王庆王爱玲吴东容吴森(12)70基于ANSYS模拟的管道堵塞预测分析■邱春斌孙向东冷绪林王国锋(12)电力电信·计量自控80发电机局部放电在线绝缘监测系统在海上平台的应用研究■周新刚封园刘英雷孔冰刘爱明朱梦影(1)84基于无人机巡检四类井模式的构建■赵松(1)88油气管道无外电阀室零能耗通信设备间研究■刘桂志司辉陈浩(1)77西南油气田城市燃气业务SCADA系统中一体化RTU应用研究■夏太武齐安彬唐柳怡(2)83标准表法检定体积管的不确定度评估与分析■谢强(2)87智能仪表的故障诊断与维护■赵鹏睿李雨蒙(2)69涪陵页岩气田无人值守集气站建设■汪宏金邢克夏钦锋(3)75移动式量油检定计量装置的研制与应用■苗彦平朱治国李栋王军王厚兵邓明许双龙(3)59新疆石西油田电网优化运行研究■赵新(5)63蒙古国塔木察格油田配电网结构优化与展望■郭建军(5)68智能变电站火灾报警系统的应用■谷克明(5)73基于ETAP的LNG接收站配电系统谐波分析与治理■董洪稳(5)64基于PLC的采油平台吊机集中电控系统设计及应用■段平安张海荣沈月文(6)69南疆利民管道阀室内埋地管线阴极保护漏电检测分析■李晓波刘宗胜王民谢锡林王荫刚(6)72温度在线监测技术在油田变电设备中的应用■田庆书姜莉孟媛(7)76无线通信技术在油田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王鹤(7)80油田电网自动化主站公共图形绘制标准化探讨■张建国(7)83远距离低压电动机动力电缆选择■赵恺(7)75全景红外成像预警雷达在大庆油田采油八厂的应用■余丽(8)78环空找水仪流量测量可靠性设计及应用研究■张志刚(8)83LNG罐区仪表选型及测量管理系统设计■王继峰(8)86聚合金硅绝缘子在油田电力线路中的应用■熊春宇(8)80沙特阿美油气站场变电所工程的空调通风系统设计■李洪涛李胜利宋永胜田涛李军郝庆(9)854G网络在油田数据传输的应用前景■王继峰(9)89油气站场自动控制系统火气探测覆盖率分析■李模刚陈忱杨伟刘昳蓉鲁毅(9)93基于ZigBee及4G的地灾数据传输方案在智能管道中的应用■姜翔飞(9)96新疆油田阴极保护电位数据通信方式研究■文松青尤立华刘远东王银强栾翔(9)100偏远油气井北斗短报文数据传输系统的建构与应用■姚彬(9)71海上平台电站方案优选研究与实践■马金喜陈丰波郝铭邹昌明周新刚高国强(11)76UPS蓄电池监测系统在无人值守平台的应用■段平安蔡涛成明郭建萍(11)81FGS在石化装置中的应用分析及其海外应用实例■赵恺张睿涵王一斌(11)数字油田78油田站场三维模型成果共享应用研究■孙崇亮赵雪峰(12)82三维看板系统在数字化油气田的应用研究■王传平冯学章雷江辉孟亮王佳佳乌嵘韩英泽(12)88大庆油田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王同强(12)完整性管理92华北油田BaSO4阻垢剂防垢效果评价■朱倩底国彬林俊岭许传欣(1)99不同类型水下生产控制系统设备可靠性对比分析■陈景皓刘奇邹林曲世豪万波(1)105水溶性咪唑啉缓蚀剂对X80管线钢的缓蚀性能研究■姜志超杨燕彭浩平徐洪敏陈虎(1)110氢通量技术在缓蚀剂效果评价中的应用■汪沈阳方艳董训长胡庆祥陈庆国(1)91美国液体管道完整性标准API Std1160—2013变更简析■赵磊茹克建李光照马亮于方涌(2)96姬塬油田管道TEM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胡建国董立超张荣辉麻宇杰韩雪张婷(2)102天然气深冷装置CO2腐蚀研究■黄学庆黄婷轩贝雨航许斌(2)79具有腐蚀缺陷的输气管道的可靠性分析■孙萍萍(3)82美国管道焊接标准API Std1104—2013变更简析■张春河肖大伟卢凯锋张东辉张伟张维祯(3)80管道热收缩带热熔胶熔融情况对黏结性能的影响■那骥宇李爱贵毛天宇刘金霞赫连建峰韩冰(4)86国产化FSM设备在高含硫气田输气管道上的应用■王清岭郭西水黄雪松尹依娜伍丹丹(4)78渤海SZ油田注聚管线腐蚀对注入体系性能的影响研究■张晓冉宋鑫连正新肖丽华韩玉贵(5)82旋转气流法内涂层防腐技术在冀东陆上油田集输管道中的应用■李国民颜腊红宋兆军王伟李文(5)87大庆至齐齐哈尔输气管道内腐蚀分析与对策■袁涛(5)73柴达木盆地盐渍土环境管道防腐层质量及腐蚀分析■李春雨王杰曹军峰李巍乔柏翔(6)80不同含水率土壤环境对X80管线钢腐蚀影响研究■许延军(6)86基于PCA-WNN模型的油田回注水管道腐蚀速率预测■于淼(6)87减缓北Ⅰ-1深冷装置硫化氢腐蚀机理研究■代勇程佳(7)90安塞油田管道修复体系建设与研究■解析李莹王义杨晓辉张明马相阳(7)94管道完整性管理过程中管道中线数据的应用与优化■刘翼王波彭强成海军李跃东解金良(7)98基于极限学习机及磁记忆技术的管道缺陷分类方法研究■王宇万勇杨勇戴永寿(7)90庆咸段埋地输油管道腐蚀检测及防护■许延军(8)95天然气集输管道内腐蚀分析及防护■张玉香何鹏程李程朱琳(8)104埋地天然气管网土壤腐蚀的风险分析■朱庆杰胡士明陈艳华李雪赵炫皓万永华(9)109兼有降黏功能的缓蚀剂在高温高含CO2/H2S环境中的适应性评价■方建波葛睿石锐赵国仙薛艳唐海飞李丹平宋洋(9)105含体积型缺陷管道的剩余强度分析■张足斌王婷婷焦震(10)110地铁干扰对埋地管道的外腐蚀影响及风险评价方法研究■张文艳傅江王小平(10)118基于实时图像的X90钢交流腐蚀形貌发展规律研究■张守鑫李自力杨超巫明娟史红霞(10)124大庆油田埋地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应用■张宝良姬宗江张飞鹏何树全刘博昱(10)129基于检测数据的油气集输管道失效故障树建立■王观军陈丽娜陈健飞王安泉韩庆(10)92甬台温管道杂散电流干扰防治措施■罗勇周斌张海雷(12)97高压直流干扰下管线钢在西南土壤中的腐蚀规律研究■熊娟张文艳杜艳霞许振昌秦润之(12)103某天然气压气站紧急停车系统的SIL验证方法■杨放李国斌魏广锋王明东(12)综合技术106基于差异矩阵的石油工程HSE管理差异性分析■熊静宜梁伟张来斌雷文章万又铖(2)86NFPA20规范对消防泵选型和安装的要求■王树乾邱宏宇梅欢(3)89码头装卸油作业防溢油方案实施优化■谢飞(3)93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三维建模在油田规划中的应用■杨风学(4)97美国结构设计规范体系简介■刘文涛(4)91油气管道物料分类编码体系研究■乔冉刘凌(5)96采油与地面工程运行管理系统商业智能体系的建设及应用■王晓冬(5)92碳酸盐岩油田橇装设备一体化供货模式初探■吴廷友孙晖(6)96杏北油田生产系统节能管理与绩效评价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王青春(6)101缅甸某油库利用标贯锤击数确定桩基参数的方法探讨■任海宾(6)107新疆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可视化协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石峰张德君王利君王传平(6)104海洋平台立管的涡激振动抑制研究■王小兵王学兵李武生(7)110海上平台含油污泥减量化处理工艺设计及应用■王岩松张子臣陈卫江(7)114可视化云协同系统在新疆油田某项目审图过程中的应用■马赟王乙福雷江辉王传平(7)101油田设备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及优化建议■张宇(8)105聚丙烯酰胺胶体配注工艺评价■范洪娟(8)108航拍制作正射影像图用于油田规划用地实践研究■董锦辉(8)114引用BIM技术集成化建造35kV变电所的探讨■王名洲(8)115新型围油栏快速收放清洗装置的设计与应用■谢飞(9)121油田地面工程辅助前期咨询资料管理系统分析■孙崇亮(9)124大庆外围油田钻井“以电代油”应用分析■杨旭升(9)128管道共振的危害及解决措施■杜震昊(9)133基于平板电脑的外业采集核查系统在油田测绘中的应用■丁国峰(9)136站库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开发与实现■侯新举宋大钊(9)85输油气站场区域化创新管理模式探讨■李毅王磊周代军贾彦杰舒浩纹廉明明(11)90HAZOP分析在委内瑞拉油田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徐子健王晓红李凌雁施晓萌高志永李明(11)95液态烃原级标准装置及量传溯源技术■高军(11)101长输管道防腐补口施工质量的数字化管理■朱炜代炳涛黄秀娟高龙盘胜辉(11)107数字化工厂移交系统在油气田工程建设中的研究和应用■张锋江飞董江洁李英杰王伟王佳佳崔新强(11)111油田含油污泥减量及无害处理技术研究■李日宁路浩佟海松(12)116滑坡稳定性预测中勘察方法的综合运用■张允亭(12)122冷凝式油田加热炉的研制与应用■杨笑松程伟(12)。

埕岛油田新近系网毯式油气运聚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

埕岛油田新近系网毯式油气运聚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

埕岛油田新近系网毯式油气运聚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作者运用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的研究方法,对埕岛油田新近系油气成藏条件和富集规律进行了分析。

馆陶组下段块状砂岩层厚度大、分布广、物性和连通性好,即所称的“毯”。

而长期活动的断层连通了古近系烃源岩和“毯”,是油气运移的网。

研究结果表明:埕岛地区油源丰富,仓储层发育,油源断裂网和聚集网共同控制新近系油气藏的类型和分布。

标签:埕岛油田网毯新近系油气运聚油气分布埕岛油田区域构造上处于渤海湾盆地埕宁隆起埕北低凸起的东南端,位于埕宁隆起、渤中坳陷、济阳坳陷三个一级构造单元的交汇区。

新近系油气主要分布在埕岛披覆主体和埕北断裂带,主体断裂不发育,新近系油藏受控于大的披覆构造背景,具有统一的油水系统。

埕北断层在新近系被复杂化,形成了一系列的依托断层的圈闭,圈闭独立成藏,受断层性质和储盖条件的影响,断裂带东西成藏特征不同。

一、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张善文,1999,2003,2008)理论是张善文等根据济阳坳陷新近系次生油气藏勘探成果和成藏条件,从油气成藏过程分析人手,利用含油气系统的动态分析和综合研究的思路提出的,指下伏层系的它源油气通过油源断裂网的运移、毯状仓储层的临时仓储及油气聚集网的纵、横向再次运聚形成的次生油气藏组合。

二、网毯式成藏要素1.油源条件埕岛地区四周环洼。

由于构造演化的多旋回性,导致了该区湖泊水进、水退叠次出现,形成了多套烃源岩。

凹陷均发育沙三段、沙一段和东营组下段三套主要烃源岩系,它们具有沉积持续时间长,沉积环境稳定,烃源岩单层厚度及总厚度大,以及展布范围广的特点。

该两套烃源岩系为埕岛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2.油源通道网特征埕岛地区经历了古生界地台发育、印支期地台解体、燕山期块断活动、新生代古近纪断陷和新近纪拗陷等5个演化阶段,发育了北西(西),北东和近东西向3组断裂系统,都表现为张性断层的特征。

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控制了该区潜山披覆构造形态和古近系地层的沉积与分布。

垦东凸起南部新近系油气富集特征及主控因素

垦东凸起南部新近系油气富集特征及主控因素

112023年12月下 第24期 总第420期收稿日期:2023-11-08作者简介:冀延民(1971—),男,山东省潍坊市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油藏工程。

垦东凸起南部新近系油气富集特征及主控因素冀延民(鲁胜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东营 257000)摘 要:利用区域地质、测井、录井、分析测试等多种技术方法,对渤海湾盆地垦东凸起南部新近系地层油气富集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

研究认为:该地区为一大型潜山披覆构造,具有双层结构特征,新近系的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披覆在整个垦东潜山之上。

研究区油气绝大部分来自桩东凹陷和孤南洼陷,油气藏类型主要有构造岩性油藏和断块油气藏为主,前者如垦东18、垦东29馆上段油藏,含油层系全,油藏丰度高,横向变化大;后者如垦东12圈闭,应力性质以拉张为主,含油层系相对单一,含油高度小,但油藏面积较大,横向变化较小。

研究区油气分布受断裂影响较大,靠近走滑主断裂,有利于油气聚集。

大的构造背景是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有利指向区。

关键词:垦东凸起;潜山披覆构造;油气富集特征;主控因素中图分类号:TE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064(2023)24-0011-040引言垦东凸起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境内黄河入海口处,勘探面积720km 2。

垦东凸起南部是受垦东断层和垦东南断层控制而形成的大型潜山披覆构造带。

该区主要为黄河口运聚系统,西部有孤南-富林油源,东部有青东-莱州湾油源,具有丰富的油源条件[1-3]。

目前,垦东凸起已经探明了新北油田、新滩油田,发现了明化镇组、馆陶组及东营组三套含油层系,展示出垦东地区广阔的勘探前景。

进一步加强对垦东地区及周边油气运聚规律和成藏控制因素的系统研究,从而带动垦东地区第三系油藏的立体勘探和整体评价。

1研究区地质概况垦东南部位于沾化凹陷东部,西、南分别以垦东断层、垦东南断层与孤南—富林洼陷、青东凹陷相接,北部以斜坡过渡到桩东凹陷。

X区块开发调整方案设计

X区块开发调整方案设计

X区块开发调整方案设计发布时间:2023-02-20T03:45:18.808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24期作者:杜京蔚[导读] X区块位于X油田的中北部,其东面与X区X断块相邻,南面以沙井子主断层与XX区分界,西面与六区相邻,北面为X斜坡。

大港油田第五采油厂天津市 300280摘要:对于X区块的储层,因底水发育或是相对零星目前开发中主要存在部分砂体停采停注,注采井网不完善,储量未能得到有效动用的问题。

通过对储层物性及剩余油分布研究,确定X非注聚层区块开发调整设计方案,对非注聚层处于停采及不完善的单砂体进行井网完善及优化调整。

经分析论证,单井初期日产能为4吨,断块新井产能到位率为90%,财务内部收益率14.63%,开发调整方案技术经济可行。

关键词:非注聚层;方案;设计;井网X区块位于X油田的中北部,其东面与X区X断块相邻,南面以沙井子主断层与XX区分界,西面与六区相邻,北面为X斜坡。

构造形态为一被断层所切割的单斜构造,主要开采新近系明化镇组和馆陶组,油藏埋深694~1450米,上报含油面积3.9平方千米,地质储量743.1万吨。

目前采油井开井X口,日产油318.4吨,综合含水85.0%,总累计采油292.08万吨。

注水井开井X口,日注水平1912方,总累计注水2012.6万方。

1、储层及流体物性特征从单砂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值线图分析表明,砂体的渗透率平面有明显差异,主要受沉积微相带的控制,与砂体几何形态相似,也就是沿主河道方向,物性孔、渗较高,而处于河道间部位孔、渗值低于主河道。

明下段河道砂体一般孔隙度大于33%,渗透率大于1800×10-3μm2;馆陶组河道砂体一般孔隙度大于30%,渗透率大于1300×10-3μm2。

原油性质具有“两高三低”的特点,“两高”是高比重:原油比重(20℃)在0.90g/cm3以上,属于重质油;高粘度:在300mPa?s(50℃)左右,最高达更高达4001.76 mPa?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 灰色 粉砂 岩 、 泥质 粉砂 岩不 等厚 互层 , 岩 性基 色为 红色。
沙 四下 亚段 : 主要为 棕 红色 泥岩 、 浅 棕色粉砂 岩 与泥质 粉砂 岩不 等厚 互层 , 岩 性基 色为棕 红色 。
2 油 气藏 类型
中 央 隆起 带 是 东 濮 凹 陷油 气 聚集 的最 有利 区
上 产具 有十 分重 要 的意义 。
本 区地 层层 序 自上 而下 依 次为 :
东营组 : 主要为紫红色泥岩 、 灰 白色粉砂岩不等 厚 互层 , 岩性 基 色为 红色 。 沙一段 : 主要为灰色泥岩、 含膏泥岩与浅灰色泥 质粉 砂岩 、 白色盐岩 不等 厚 互层 , 岩 性 基色 为灰 色 。 沙 二 上亚 段 : 主 要 为 紫 红 色 泥岩 与 浅 灰 色 粉砂 岩不 等厚 互层 , 岩性 基 色 为红 色 。 沙 二下 亚段 : 主 要 为 紫红 色泥 岩 与 浅 灰 色粉 砂 岩不 等厚 互层 , 岩性 基 色 为红 色 。 沙三上亚 段 : 主要 为深 灰 色泥 岩 、 深 灰 色页岩 与 棕 褐 色油 页岩 、 浅灰 色粉 砂 岩 、 泥质 粉砂 岩不 等 厚互 层, 岩 性基 色为 深灰 色 。 沙 三 中亚段 : 主要为 深 灰色 泥 岩 、 深 灰色 页 岩与
3 油 气分布 特 征 从 地 层对 比和 钻 井 及试 油 资 料分 析 , 本 区 的含
油 气 层 段 主 要集 中 在 沙 三 亚 段 底部 ~沙 三t 亚段
作者筒介 : 樊温祥( 1 9 7 2 一) , 男, 汉族 , 河 南省新野县人 , 工程 师 , 现从事石 油地质 综合研 究方面的工作 。
藏条 件 , 因此新 霍 构 造 一 直是 地 质 人 员 研 究 的 主要 目标 之一 。 但 是 该 区勘探 始终 未 能 获得 突破 , 也 是困 挠地 质研究 人员 的一大 难 题 。
浅 灰 色粉砂 岩 、 泥质 粉砂 岩不 等厚 互层 , 岩性基 色为
深 灰色 。 . 沙 三下 亚段 ; 主要 为深 灰 色 泥岩 与浅 灰 色粉砂 岩、 泥 质粉砂 岩 不等 厚互 层 , 岩 性基 色为深 灰色 。 沙 四上 亚段 : 主 要为 深灰 色泥 岩 、 紫红 色泥岩 与
控 制 因素进 行 了总结 。
关键 词 : 新霍X H 区块 ; 油 气藏类 型 ; 油 气分布 特征 ; 油 气控 制 因素 中图分 类号 : TE3 2 1 文 献 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7 9 8 1 ( 2 0 1 3 ) 7 一o 0 2 1 一O 2
2 0 1 3 年第 7 期
内蒙 古石 油化 工
2 1
新霍 X H 区块油 气分布特征 及油 气控制 因素
樊温 祥 , 王 耀 明
( 河南 省濮阳市 中原石 油勘探局钻采处 , 河南 濮 阳 4 5 7 0 0 0 )


要: 本 文对新 霍 X H 区块 油 气藏 类 型进行 了归纳 , 分析 了油 气分 布 的特 征 , 最后 对 该 区的 油气
收 稿 日期 : 2 O l 3 一O 2 —2 2
新霍~唐庄~徐东构造内油气藏类型主要有以 下4 种类型: ①断鼻油气藏 , 如西温寨构造 的唐 6 井 构造 区块 和唐 庄 构造 的唐 庄 系列断层 之 间形 成 的断 鼻 构造 区块 等 。 ② 反 向屋 脊断 块油 气藏 , 如 徐东构造 内的西 掉断 层与 东倾 地层 相 匹配所 形成 的反 向屋脊 断块构 造油 气藏 类 型等 。 ③地 垒块 油气藏 , 如西掉 的 黄 河断 层和 东掉 的徐 东 系列 断层之 间形成 的地层起 伏 平缓 的地 垒块构 造 油气 藏类 型等 。④顺 向屋脊断 块 油气 藏 , 如 徐 东 构造 内 的东 掉 的徐 东断 层 与东倾 地层 相 匹配 所形 成 的顺 向断块 油气 藏类型 等 。
新霍X H 区块 自上而下钻遇地层分别为第四系 平原组、 上 第 三 系 明化 镇 组 ( Nm) 、 馆 陶组 ( Ng ) ; 下 第 三系 东 营组 ( E d ) 、 沙 河街 组 的 沙 一段 ( E S ) 、 沙 二 段( E S 2 ) 、 沙三 段 ( E S 。 ) 及 沙 四段 ( E S 。 ) 。 新 霍构 造是 一个 在 黄 河断层 上 升盘 继承 性 发行 的鼻 状 构造 , 它 的 形成 和发 育 受 西 倾 的 黄 河 断层 系 和东倾 的新 东 断层 系 的控 制 。
1 地 层特征
带, 现 已 探 明并投 入 开发 的油气 田绝 大多 数位 于 中 央 隆起 带 上 , 而新 霍 ~徐 集 地 区也 位 于黄 河 南地 区 的 中央 隆起 带 的 中段 , 东 临葛 岗集 生油洼 陷、 地层呈 区域性 东 倾 , 构 造 位 置优 越 , 油 源 条件 良好 , 是 油气 聚 集 的有利 地 区 。徐 集 油 田 的发 现 和唐 6 、 7井突破 工 业油 流 关促 使 对 该 区进行 重 新 评价 , 对 该 区 的油 气 勘探 、 寻 找油 气 富集 区块 、 扩 大含 油气 面积和增储
新霍 XH 区块 构 造 位置 位 于 黄河 南地 区 中央隆 起 带徐 集一 桥 口亚 二级 构造 带 和唐 庄一 马厂 亚 二级 构 造带 中 , 其北 以鞍 部 与桥 口构 造 相接 , 南接 徐集 地 区 的徐 东 构 造 , 西 以黄河 断层为界 , 东 临 葛 岗集 北 洼, 面 积约 2 0 0 k mz 。 新霍 X H 区块 构 造 紧 邻 葛 岗集北 洼 , 是 在基 底 隆起 上 继承 性 发育 而成 的一 断 鼻 构 造 , 它 始 终处 于 油气 运 移 的有 利 指 向 之一 , 具有 非 常有 利 的 油 气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