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复习—哲理真题经典习题
公务员常识哲学试题及答案
公务员常识哲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物质B. 意识C. 精神D. 能量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外部条件B. 内部矛盾C. 外部力量D. 内部动力3.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A. 质量互变规律B. 对立统一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因果律4.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体现了:A. 历史唯物主义B. 唯心史观C. 机械唯物主义D. 唯物辩证法5. 以下哪个观点是唯心主义的?A. 存在决定思维B. 思维决定存在C. 思维和存在相互决定D.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________和________。
3.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________和________。
4.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2. 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2. 论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D4. A5. B二、填空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2.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3. 对立统一、质量互变4. 人民群众三、简答题1.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些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动力。
2.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四、论述题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是认识与实践相互作用的过程。
公务员哲学常识试题及答案
公务员哲学常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概念与“道”最为相似?A. 行B. 德C. 义D. 心答案:B. 德2.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哪位哲学家的重要思想?A. 孔子B. 释迦牟尼C. 老子D. 庄子答案:D. 庄子3. “人,万物之灵”是中国古代哪位哲学家的观点?A. 孔子B. 墨子C. 庄子D. 孟子答案:D. 孟子4. “道可道,非常道”是哪位哲学家的名言?A. 老子B. 孔子C. 孟子D. 孙子答案:A. 老子5. 下列哪位哲学家的思想主张“阴阳五行”?A. 老子B. 庄子C. 孟子D. 墨子答案:D. 墨子二、判断题1. 道家思想的核心观点是“道可道,非常道”。
答案:正确2.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
答案:正确3. 佛家思想主张追求快乐和享受。
答案:错误4. “天人合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观点。
答案:错误,是道家思想的观点。
5. 科学哲学研究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方法论。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述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
答案: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是以仁爱为核心,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
儒家强调孝道、义理、人伦关系,并以孔子为代表,提出了“仁者爱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要原则。
儒家思想强调君子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2. 请简述佛家思想的核心观点。
答案:佛家思想的核心观点是解脱苦难,超越轮回。
佛家强调忍辱负重、禅定慧觉的修行,主张舍离欲望,追求解脱。
佛家的核心教义是“四谛”和“八正道”,通过修行可以达到涅槃的境界。
3. 请简述科学哲学的研究内容。
答案:科学哲学是研究科学的本质、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发展规律的哲学学科。
它关注科学的真理性、客观性和社会性,研究科学的观念、证明、推理等方面,并探讨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伦理的关系。
科学哲学关注科学的发展过程和科学领域的思辨性问题,旨在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生成。
四、综合题请结合道家、儒家、佛家思想,谈谈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精选新版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考试试题8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试题88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的基本特点是()A. 稳定性B. 普遍性C. 主观性D. 重复性【参考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基本特征。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规律是就事物的发展过程而言,同一类现象的本质关系或本质之间的稳定联系,它是千变万化的现象世界的相对静止的内容,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深藏于现象背后并决定或支配现象的方面。
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的特点,故C错。
同时,规律具有稳定性,可重复适用。
本题选ABD。
2.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
A. 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B. 人的认识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C. 人的认识要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D. 认识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参考答案】ABCD[解析]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一次上升性循环过程往往难以达到科学性的认识,这是因为人的认识受到主观和客观的种种限制。
如受到事物发展程度的限制,受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发展水平的限制,受人们主观认识条件的限制等,所以需要多次的反复实践和反复认识,才能达到对一个事物的科学的认识。
本题选ABCD。
3.社会意识()。
A. 是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 由社会存在决定C. 具有相对独立性D. 在阶级社会里,某些形式具有阶级性【参考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意识的理解。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
它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艺术、宗教等意识形态和人们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等。
社会意识具有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的特点。
这一依赖性表现为:首先,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是对社会物质生活及其过程的反映。
其次,在阶级社会中,反映阶级关系的社会意识必然具有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不存在超阶级的统一的社会意识形态。
再次,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试题88题(含答案)
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试题88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 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 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参考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这说明二者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并十分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首先,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它是受意识支配的,实践的这种本质特性决定它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
其次,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规律,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
故本题选ABD。
2.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它们分别是()。
A. 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B. 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C.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D.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参考答案】CD[解析]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认识过程中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本题选CD。
3.下列各项属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内容有()。
A.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趋势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趋势C.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D.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参考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表示社会与其自身精神关系的哲学范畴,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
上层建筑的性质直接地由经济基础决定,间接地受生产力的制约。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集中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本题选BD。
最新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试题8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试题88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198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
然而,20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
就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对27国民众的调查。
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
A. 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B. 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C. 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D. 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参考答案】BCD[解析]“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这一观点违背了唯物史观,否定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A项,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的过程,社会历史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而不是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
A项错。
B、C项,对于柏林墙的倒塌,是德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西方一直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
题干否认了这一点,也就是说,不能因为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就否认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B、C项正确。
按照“历史终结论”的观点,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终点”,现实并非如此,柏林墙的倒塌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金融危机说明了资本主义存在的缺陷,也就说明,认识并不能决定、替代社会发展。
D项正确。
本题选BCD。
2.社会意识()。
A. 是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 由社会存在决定C. 具有相对独立性D. 在阶级社会里,某些形式具有阶级性【参考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意识的理解。
最新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试题88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 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 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参考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这说明二者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并十分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首先,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它是受意识支配的,实践的这种本质特性决定它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
其次,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规律,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
故本题选ABD。
2.下列各项属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内容有()。
A.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趋势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趋势C.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D.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参考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表示社会与其自身精神关系的哲学范畴,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
上层建筑的性质直接地由经济基础决定,间接地受生产力的制约。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集中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本题选BD。
3.下列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有()。
A.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B.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 孟母三迁D. 坐井观天【参考答案】AD[解析] A项是僵化的看问题,割裂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不符合唯物辩证法;B项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项说明外因对事物发展有促进和延缓作用;D项说明看问题只凭自己的主观意识,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替整体,不符合唯物辩证法。
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考试题88题(含答案)
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试题88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的基本特点是()A. 稳定性B. 普遍性C. 主观性D. 重复性【参考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基本特征。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规律是就事物的发展过程而言,同一类现象的本质关系或本质之间的稳定联系,它是千变万化的现象世界的相对静止的内容,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深藏于现象背后并决定或支配现象的方面。
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的特点,故C错。
同时,规律具有稳定性,可重复适用。
本题选ABD。
2.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
A. 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B. 人的认识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C. 人的认识要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D. 认识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参考答案】ABCD[解析]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一次上升性循环过程往往难以达到科学性的认识,这是因为人的认识受到主观和客观的种种限制。
如受到事物发展程度的限制,受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发展水平的限制,受人们主观认识条件的限制等,所以需要多次的反复实践和反复认识,才能达到对一个事物的科学的认识。
本题选ABCD。
3.下列各项属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内容有()。
A.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趋势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趋势C.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D.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参考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表示社会与其自身精神关系的哲学范畴,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
上层建筑的性质直接地由经济基础决定,间接地受生产力的制约。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集中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本题选BD。
精选最新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考核试题完整版8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试题88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从不同角度可以对联系做出不同划分。
以下对联系的分类正确的有()。
A.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B.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C. 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D.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参考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具体而言联系可分为直接联系、间接联系、外部联系、内部联系、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因果联系、整体联系、必然联系、偶然联系等。
本题选ABD。
2.下列各项属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内容有()。
A.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趋势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趋势C.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D.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参考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表示社会与其自身精神关系的哲学范畴,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
上层建筑的性质直接地由经济基础决定,间接地受生产力的制约。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集中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本题选BD。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其中包含的哲学原理包括()A. 事物的普遍联系B.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C. 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D. 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必然性【参考答案】AB[解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基础;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最可靠的保证;稳定则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的重要要求。
这说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选A。
在三者之间,改革和发展是绝对运动的,稳定则是相对静止的,选B。
本题没有体现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因此,不选C。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改革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社会主义的性质不会发生改变,并不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不选D。
精选新版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
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试题88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物质世界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而系统的主要特征是()。
A. 层次性B. 整体性C. 开放性D. 结构性【参考答案】BD[解析]在哲学中,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位的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层次性特征是指系统与系统内的个体之间关联信息的传递路径是分层次的;整体性特征是指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超越于系统内个体之上的整体性特征;开放性特征是指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又会与其他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结构性特征是指系统内相互关联的个体是按一定的结构框架存在的。
但只有整体性特征和结构性特征是系统的主要特征,其余都是次要特征。
故本题选BD。
2.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
A. 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B. 人的认识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C. 人的认识要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D. 认识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参考答案】ABCD[解析]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一次上升性循环过程往往难以达到科学性的认识,这是因为人的认识受到主观和客观的种种限制。
如受到事物发展程度的限制,受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发展水平的限制,受人们主观认识条件的限制等,所以需要多次的反复实践和反复认识,才能达到对一个事物的科学的认识。
本题选ABCD。
3.下列各项属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内容有()。
A.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趋势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趋势C.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D.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参考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表示社会与其自身精神关系的哲学范畴,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
上层建筑的性质直接地由经济基础决定,间接地受生产力的制约。
国考哲理故事真题答案解析
国考哲理故事真题答案解析中国国家公务员考试,简称国考,是中国最重要的公务员招录考试之一。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国考,因此备考过程中,掌握历年真题是非常重要的。
在国考的哲理故事部分,考生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深刻的问题,需要注重思考和解答。
本文将对一些经典的哲理故事真题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
真题一:有一位富有的商人欣赏一张画,决定购买。
但是当他听说画的主题是“无价之宝”时,他感到非常奇怪。
他问画商:“这幅画的主题是‘无价之宝’,难道是这幅画没有价值吗?”画商回答道:“恰恰相反,它代表了无价之宝的真正价值。
”请问,该画的真正价值是什么?解析:这道题旨在考察考生对“价值”的理解。
有些东西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在这个故事中,无价之宝并不是指这幅画没有价值,而是表示了无价之宝的真正价值。
无价之宝是指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珍贵财富,如健康、爱情、友情等。
画商的回答提醒了富商,钱财并非生活中唯一重要的东西,真正的财富在于我们所珍视的那些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东西。
真题二:有一位农夫,他一直种植小麦。
一年,他在陌生人的建议下改种玉米,并获得了丰收。
他感到非常高兴,然后他分享了他的经验,鼓励其他农民也尝试种植玉米。
但是,其他农民不采纳他的建议,仍然坚持种植小麦。
请问,这位农夫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人们对于改变和创新的态度。
这位农夫通过改变作物的种植方式,获得了丰收,他的经历给我们启示,即时尝试新的事物和改变是很重要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害怕改变,宁愿坚持原有的方式,因为改变意味着面对未知和不确定性。
然而,正是通过改变和创新,我们才有可能发现新的机会和可能性,实现更好的结果。
真题三:有一位年轻人希望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他向一位长者求教成功的秘诀。
长者拿出一只空杯子,放在桌子上,然后开始往杯子里倒沙子。
沙子填满了杯子的空间,杯子再也无法容纳更多的沙子。
长者说:“你先得学会放下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才能拥抱更重要的事物。
那些年国考行测考过的人生哲理题
那些年国考行测考过的人生哲理题在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中都有一个小题型,虽然考得题量不多,但是经常会被涉及,很多同学在备考的时候,也并没有放在心上,觉得题量小而且不难,常常由于大意而失分。
这部分题型便是人生哲理题。
今天,中公教育专家跟大家分享几道人生哲理题,让大家能够学会这种题的解题方法,从而迅速解题。
例题1:法国一家报社组织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在只能抢救一幅画的情况下,你会救哪一幅画?在该报收到成千上万的答案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了该题的奖金。
他的答案是:抢救离出口最近的一幅画。
这段文字想告诉我们的是()A.成功需要效率B.时间就是金钱C.最近的那一幅最值钱D.最有可能实现的目标是最佳目标答案:D【中公解析】哲理类的题目是往往会在题干处描述一个现象或者一个故事,需要我们能够通过这些表象看到内在的一些东西,才能算的上是哲理类的题目。
所以当选项出现一些信息,太过于表面,还只是就事论事,那么这样的选项多数下是错误的。
所以选项C就可以直接被我们排除掉了。
答案为D。
文段的最后一句点明了这件事背后所反映的道理,“抢救离出口最近的一幅画”是想告诉我们最容易实现给的是最佳的。
例题2:蜗牛参加了很多次动物运动会,成绩如下:跳高,零;跳远,不到一厘米;短跑,一小时一米;马拉松,到了下一届运动会开幕还没跑完,结果每次都没有得奖,今年,蜗牛参加了攀岩比赛,它速度不快,但却登上了顶峰,获得了冠军。
与这个故事寓意最相符的是:A.天生我材必有用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C.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答案:A【中公解析】哲理类的题目有一个特点,就是正确选项都要让人读完之后,能够有激励人的作用;让人的意志能够去升华,从这个角度出发,正确选项都要更加积极些,所以选项D可以排除。
D在说每个人都有缺点,略显消极。
而BC选项侧重在积累和坚持的作用,和题干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解诗文名言型选择题【题型概述】近年来,以古诗文为命题切入点的政治选择题频频出现在高考试题中,丰富了政治试题的内容。
诗文名言是人们生活实践的结晶,语言精炼,内涵深刻,蕴含哲理,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它的存在,增加了试题的灵性,给高考政治试题平添了几分文学魅力,也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了高考能力立意的特色。
诗文名言选择题的题干一般设臵为成语典故、诗词文论等,所选素材包含了一个或多个政治方面的原理,多为哲学道理。
题肢则是从政治理论角度设臵。
从命题形式看,题干多用“体现”、“说明”、“揭示”等词语连接;从考查的内容看,以哲学常识为主体,在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主也零星可见;从考试方式分析,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为次;从切入点分析,为了加强试题的效度和区分度,在哲学试题中常常直接考查诗文名言所蕴含的哲理,而在经济学或者政治学中,则多以诗文名言为引子,考查相关经济常识或政治常识的理论知识;从考试目的分析,以综合考查学生运用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诗文名言进行鉴赏和领悟的能力,体现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试题特色看,测试内容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侧重考核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技巧点拨】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在于双向理解与把握:一是对诗文名言的理解把握应结合语文知识,借助文言文阅读,提高古文阅读、诗文名言鉴赏能力;二是对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原理的熟练理解和把握能力。
1.读懂诗文名言材料。
解诗文名言材料题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把材料翻译成白话文。
翻译古文不是为了获取语文知识,而是为了进一步弄懂原文的意思,从而为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及将其与政治原理联系起来分析奠定基础。
【例1】《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A.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B.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C.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D.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处处防备,就处处兵力薄弱。
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寡与众是矛盾的双方,在"处处防备"和"迫使敌人分兵防我"的条件下,寡与众的位臵可以相互转化。
故选D项。
2.概括材料中心意思。
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解古文材料题的重要环节。
只有弄清材料的中心意思,才有可能将其与该材料相关的政治道理联系起来分析。
【例2】(2009江苏启东中学月考,27)“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这首唐诗所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矛盾具有同一性 B.矛盾具有斗争性C.矛盾具有普遍性 D.矛盾具有特殊性【解析】这是一题典型的古诗词型哲学选择题。
做题时尽量弄懂古诗词的寓意。
本题的寓意是,越是在石头遍布危险的小河上行船,由于人谨慎反而能平安无事,而越是在一帆风顺的河流上行船,反而经常发生翻船事故。
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故选A。
3.干肢对照确定选项。
概括出材料的中心意思后,应把材料的中心意思与题肢中的政治观点联系起来思考,然后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例3】杜荀鹤诗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A.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中,初期总是不能被人们接受B.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C.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要及早给予重视和培养,使之早日成才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解析】这首诗通过对小松不气馁,继续向上生长的描述,说明了有因必有果,在积累“因”的过程中,“果”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只是由于一时机缘未到,“果”尚未被人发觉而已。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读懂诗的意思,联系所学的哲学原理进行分析,B项符合题意【精题解析】[例题1] (2007年江苏政治卷第9题)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 本题着重考查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世界是永恒的活火”这一命题从立场上看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充分体现了世界的运动变化有其自身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题旨并未揭示人们可以认识“活火”燃烧和熄灭的分寸,应排除④。
[答案] A[例题2] (2007年广东政治卷第26题)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解析]本题借助歌德的诗歌,考查学生对矛盾的特殊性的理解。
题中所示人在不同阶段的美好事物,体现了矛盾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点的道理,D符合题意。
A、B、C虽然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D[例题3] (2008年全国文综Ⅱ卷第33题)恩格斯说:“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这一点即使在民主共和制下,也丝毫不比在君主制下差。
”这句话的要义是()A.民主共和制和君主制在政体上没有本质区别B.民主共和制与君主制在阶级属性上没有区别C.任何一种类型的国家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D.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国家的统治职能始终不会消亡[解析]本题以名言为背景,考查国家的根本属性知识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国家具有阶级性,国家同时是一种历史现象,因此恩格斯的话侧重强调了国家的阶级性,C项符合题意。
在当代民主共和制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分,因此,民主共和制和君主制在政体上和阶级属性上是有区别的,A、B两项表述错误;国家的统治职能不是从来就要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D项表述错误。
故选C 项。
[例题4] (2008年海南政治卷第21题)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A.干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蕴含的哲理的分析。
“狂沙”经“千淘万漉”可得“金”,“金石”因不舍地锲刻而“可镂”,都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不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体现的是意识的差异性,C不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体现的是坚持适度原则,D 不选。
只有A项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的哲理,故选A项。
[答案] A[预测1](2009江苏徐州摸底,26)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说明了()A.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答案] B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诗的意思搞清楚,抓住诗中的“云不动”“云与我俱东”,可以选出B。
A正确,但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新事物;C正确,但不为材料所反映,诗中没有涉及规律;D说法本身是错误的。
[预测2](2009江苏盐城中学综合考试,1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这句古语说明A.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进程 B.局部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C.要解放思想,敢于开拓新境界 D.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答案]D [解析]语出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意思是“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这句话体现的是树木的高大与根基,河流与源泉,国安与德义的联系,跟质变与量变没多大关系。
故选D。
[预测3](2009上海宝林中学期终,12)“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中的名句。
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C.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 D.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答案]D [解析]此诗通过写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
故选D。
[预测3](2009河北衡水四调考试,50)“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与这一诗句所蕴含的哲理相似的是()A.黑夜与光明相互依存,双方互为前提B.黑夜与光明是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C.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D.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联结的w. [答案]C [解析]这首诗是朦胧诗人顾城的作品,是他经历过文革后写的,意思是经历过文革那段黑暗的灾难之后,给了诗人明辩是非的能力,去寻找光明的明天。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只有C项体现。
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预测4]华罗庚生前曾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
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这段话对我们如何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教益是()①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②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③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④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 [解析]华罗庚这句话的意思是: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环节和链条,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所以,可以推出“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明显错误,④应排除。
[预测5] 温总理在与同济大学的莘莘学子交谈时引用一句哲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总理希望大学生们“仰望天空”,就是要求他们要有远大理想,做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
“仰望天空”其哲学寓意是:()①理想对社会、对人生有促进作用②崇高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③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④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D [解析]本题以温总理与同济大学学生的谈话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崇高理想作用理解。
“仰望星空”强调的崇高理想的推动作用,故②④符合题意;①表述错误,只有正确的理想才对社会、人生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