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第5课时 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合集下载

第22章 22.2.5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第22章 22.2.5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自我诊断 2. 已知:在 Rt△ABC 和 Rt△A′B′C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为( D )
A.∠A=∠A′
B.A′ACC′=B′BCC′
C.AACB=AA′ ′CB′ ′
D.AACB=AB′′CC′′
易错点 2: 忽略“在直角三角形中”这一条件,导致错误.
自我诊断 3. 如图,△ABC 中,CD⊥AB,垂足为 D.下列条件中,①∠A+ ∠B=90°; ②AB2=AC2+BC2;③ABCC =CBDD;④CD2=AD·BD,能证明△ 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C )
11.如图,P 是 Rt△ABC 的斜边 BC 上异于 B、C 的一点,过 P 点作直线 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满足这样条件的直线共有
3 条.
12.如图,已知 AD 为△ABC 中 BC 边上的高,且CADD=12,AC= 5,AB= 2 5,求证:△ACD∽△BAD.
证明:∵AD 是 BC 边上的高,∴∠ADC=∠BDA=90°.∵AC= 5,AB= 2 5,∴AACB=12.又∵CADD=12,∴AACB=CADD.Rt△ACD∽Rt△BAD.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32021/9/3Friday, September 03,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32021/9/32021/9/39/3/2021 8:13:46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32021/9/32021/9/3Sep-213-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32021/9/32021/9/3Friday, September 03, 2021

天元区第一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相似形22.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5课时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教案

天元区第一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相似形22.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5课时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教案

22.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5课时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过程与方法】1.类比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思想的认识和理解.2.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类比的意识,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重点难点【重点】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应用.【难点】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证题方法与思路.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我们学习了几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学生回答:5种.师:哪5种?教师找一名学生回答,另一名或两名学生补充完善.师:其中判定定理1、2、3的证明思路是什么?生:作相似证全等或作全等证相似.师: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勾股定理”吗?生:记得.师:请你叙述一下.学生回答.二、共同探究,获取新知1.推理证明.师: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时,除了用那些一般的方法外还可以用“HL”的方法,那么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是否也有类似的方法呢?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如图,在Rt△ABC和Rt△A'B'C'中,∠C=∠C'=90°,=,判断Rt△ABC与Rt△A'B'C'是否相似,为什么?师: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你能判断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相似吗?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师:我们知道了哪些条件?生甲:两个直角对应相等.生乙:两边对应成比例.师:你再添加什么条件就能证出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生:还有剩下的一边也是对应成比例的.师:为什么要这样添加呢?生:因为添加了这个条件,就可以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了.师:那么你怎么证明它们也是对应成比例的呢?学生思考.生:设==k,则AB=kA'B'.AC=kA'C'.根据勾股定理BC可以用含AB、AC的式子表示,进而可以用含A'B'的式子表示,再用勾股定理就得到BC=kB'C',所以就得到了三边对应成比例,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师:你回答得太好了!现在请同学们写出具体的步骤,然后与课本上的对照,将不完善的地方改正.学生证明并修改.证明:设==k,则AB=kA'B',AC=kA'C'.∵BC===k=kB'C',∴===k,∴△ABC∽△A'B'C'.师:所以我们得到了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一个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2.例题.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例】如图,∠ABC=∠CDB=90°,CB=a,AC=b.问当BD与a、b之间满足怎样的函数表达式时,以点A、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C、D、B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解:∵∠ABC=∠CDB=90°,当=时,△ABC∽△CDB.即=,BD=.又当=时,△ABC∽△BDC,即=,CD=.BD2=a2-()2,BD=.答:当BD=或BD=时,以点A、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C、D、B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三、练习新知师:请同学们看课本84页练习1后回答.生甲:△ABF和△ACE.生乙:△EDB和△FDC.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第2题.证明:(1)∵△ADC和△ACB是直角三角形.∴∠A+∠ACD=90°,∠BCD+∠ACD=90°,∴∠A=∠BCD(同角的余角相等),又∠ADC=∠CDB=90°,∴△ADC∽△CDB(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CD2=AD·BD(比例的基本性质).(2)∴∠B=∠B(公共角),∠ACB=∠CDB,∴△ABC∽△CBD(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BC2=AB·BD(比例的基本性质).∴∠A=∠A(公共角).∠ACB=∠ADC,∴△ABC∽△ACD(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AC2=AB·AD(比例的基本性质).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看第3题.学生计算后回答,然后集体订正得到:解:(1)相似.证明如下:∵BC===6,∴==,==,∴=,∴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2)相似.证明如下:∵A'B'===15,∴==,==,∴=,∴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四、巩固提高师:经过刚才的了解,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呢?让我出几道题目来考考大家.1.小明在一次军事夏令营活动中进行打靶训练,在用枪瞄准点B时要使眼睛O、准星A、目标B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在射击时,小明有轻微的抖动,致使准星A偏离到A'.若OA=0.2m,OB=40 m,AA'=0.0015m,则小明射击到的点B'偏离目标点B的长度BB'约为( )A.3m【答案】B2.如图,在△ABC中,∠C=90°,∠B=60°,D是AC上一点,DE⊥AB于E点,且CD=2,DE=1,则BC 的长为( )A.2B.C.2D.4【答案】B3.在Rt△ABC和Rt△A'B'C'中,∠C=∠C'=90°,下列条件不能判断它们相似的是( )A.∠A=∠B'B.AC=BC,A'C'=B'C'C.AB=3BC,A'B'=3B'C'D.△ABC中有两边长为3、4,△A'B'C'中有两边长为6、8【答案】D4.如图,在△ABC中,∠C=90°,E是AC的中点,且AB=5,AC=4,过点E作EF⊥AB于点F,则AF= .【答案】第4题图第5题图5.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AE=MN=2,那么当CM= 时,Rt△ADE与Rt△MNC相似.(M为BC边上的动点,N为CD边上的动点)【答案】或6.如图,长梯AB靠在墙壁上,梯脚B距墙80cm,梯上点D距墙70cm,量得BD的长为55cm,请你求出梯子的长.【答案】设梯子的长AB为xcm,由Rt△ADE∽Rt△ABC,得=,∴=,解得x=440.∴梯子的长是440cm.五、课堂小结师: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除了本节定理外,前面判定任意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对直角三角形同样适用,所以在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时不要忘了用证任意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在做题时要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在证明四条线段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可以考虑证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学反思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应指出要使△ABC∽△CDB,应有点A与C,B与D,C与B成对应点,对应边分别是斜边和一条直角边,还可提问:(1)当BD与a、b满足怎样的关系时,△ABC∽△BDC?(答案:当=时△ABC∽△BDC,即=,BD=.因此,当BD=时,△ABC∽△BDC)(2)当BD与a、b满足怎样的关系时,△ABC与△BDC相似(不指明对应关系)?(答案:当BD=时,△ABC∽△CDB;当BD=时,△ABC∽△BDC)探索性题目是已知命题的结论,寻找使结论成立的题设,是探索充分条件,所以有一定难度,教材中为了降低难度,在例4中给了探索方向,即“当BD与a、b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这种题目体现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对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习惯有好处,教师要给予足够重视,但由于有一定的难度,只要求学生了解这类问题的思考方法,不应提高要求或增加难度.第2课时何时获得最大利润1.经历探索商品销售中最大利润等问题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是一类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2.能够分析和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求出实际问题的最大(小)值.重点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能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求出其最大(小)值.难点分析和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正确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一、情境导入前面我们认识了二次函数,研究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由简单的二次函数y=x2开始,然后是y=ax2,y=ax2+c,最后是y=a(x-h)2,y=a(x-h)2+k,y =ax2+bx+c,掌握了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怎么突然转到了获取最大利润呢?看来这两者之间肯定有关系.那么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本节课将研究有关问题.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服装厂生产某品牌的T恤衫,每件的成本是10元.根据市场调查,以单价13元批发给经销商,经销商愿意经销 5 000件,并且表示单价每降价0.1元,愿意多经销500件.厂家批发单价是多少时,可以获利最多?设批发单价为x(0<x≤13)元,那么(1)销售量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2)销售额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3)所获利润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4)当批发单价是____元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____.分析:获利就是指利润,总利润应为每件T恤衫的利润(批发价一成本)乘T恤衫的数量,设批发单价为x元,则降低了(13-x)元,每降低0.1元,可多售出500件,则可多售出5 000(13-x)件,因此共售出5 000+5 000(13-x)件,若所获利润用y(元)表示,则y =(x-10)[5 000+5 000(13-x)].解:(1)销售量可以表示为5 000+5 000(13 -x)=70 000-5 000x.(2)销售额可以表示为x(70 000-5 000x)=70 000x-5 000x2.(3)所获利润可以表示为(70 000x-5 000x2)-10(70 000-5 000x)=-5 000x2+120 000x-700 000.(4)设总利润为y元,则y=-5 000x2+120 000x-700 000=-5 000(x-12)2+20 000∵-5 000<0 ,∴抛物线有最高点,函数有最大值.当x=12元时,y最大=20 000元.即当销售单价是12元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20 000元.2.课件出示:某旅社有客房120间,每间房的日租金为160元,每天都客满.经市场调查发现,如果每间客房的日租金增加10元时,那么客房每天出租数会减少6间.不考虑其他因素,旅社将每间客房的日租金提高到多少元时,客房日租金的总收入最高?处理方式:让学生根据上面的利润问题的解法来解决这道题.三、举例分析例 1 还记得本章一开始的“种多少棵橙子树”的问题吗?我们得到表示增种橙子树的数量x(棵)与橙子总产量y(个)的二次函数表达式y=(600-5x)(100+x)=-5x2+100x +60 000.我们还曾经利用列表的方法得到一个猜测,现在验证一下你的猜测是否正确?你是怎么做的?与同伴进行交流.因为表达式是二次函数,所以求橙子的总产量y的最大值即是求函数的最大值.所以y=-5x2+100x+60 000=-5(x2-20x+100-100)+60 000=-5(x-10)2+60 500当x=10时,y最大=60 500.(1)利用函数图象描述橙子的总产量与增种橙子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2)增种多少棵橙子树,可以使橙子的总产量在60 400个以上?①当x<10时,橙子的总产量随增种橙子树的增加而增加;当x>10时,橙子的总产量随增种橙子树的增加而减小.②由图可知,增种6棵、7棵、8棵、9棵、10棵、11棵、12棵、13棵或14棵,都可以使橙子总产量在60 400个以上.例2 已知一个矩形的周长是24 cm.(1)写出这个矩形的面积S与一边长a的函数表达式;(2)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3)当a长多少时,S最大?解:(1)S=a(12-a)=-a2+12a=-(a2-12a+36-36)=-(a-6)2+36.(2)图象如下:(3)当a=6时,S最大=36.四、练习巩固1.关于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有下列命题:①当c =0时,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②当c >0且函数图象开口向下时,方程ax 2+bx +c =0必有两个不等实根; ③当a <0,函数的图象最高点的纵坐标是4ac -b24a;④当b =0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二次函数y =x 2-8x +c 的最小值为0,那么c 的值等于( ) A .4 B .8 C .-4 D .163.某类产品按质量共分为10个档次,生产最低档次产品每件利润为8 元,如果每提高一个档次每件利润增加2元.用同样的工时,最低档次产品每天可生产60件,每提高一个档次将少生产3件,求生产何种档次的产品利润最大?五、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有哪些步骤? 六、课外作业1.教材第49页“随堂练习”.2.教材第50页习题2.9第1~3题.本节课是应用函数模型分析与解决最大利润问题.例题中的实际问题司空见惯,但学生没有亲身经历,在上课前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学校的商店做一个简单的调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两根的关系.2.理解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个数的关系.3.会用二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情感态度】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索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①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教学难点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实数根,就是二次函数y=ax2+bx+c,当 y=0 时,自变量x 的值,它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2.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点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判别式的关系:当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无交点;当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一个交点;当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学生回答,教师点评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 求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交点例1 求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分析】抛物线y=x2-2x-3与x轴相交时,交点的纵坐标y=0,转化为求方程x2-2x-3=0的根.解:因为方程x2-2x-3=0的两个根是x1=3,x2=-1,所以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3或-1.【教学说明】求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首先令y=0,把二次函数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求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求此方程的根.探究2 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思考:(1)你能说出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点个数的情况吗?猜想交点个数和方程ax2+bx+c=0(a≠0)的根的个数有何关系?(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个数由什么来判断?【教学说明】抛物线y=ax2+bx+c(a ≠0)与x轴的位置关系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根的情况b2-4ac的值有两个公共点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2-4ac>0只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2-4ac=0无公共点无实数根b2-4ac<0探究3 利用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提出问题:同学们可以估算下一元二次方程x2-2x-6=0的较小的根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学点评】x1≈-1.7.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广东中山中考)已知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方程ax2+bx+c=0的根的情况是()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有两个同号的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2.若一元二次方程x2-mx+n=0无实根,则抛物线y=-x2+mx-n图象位于()A.x轴上方B.第一、二、三象限C.x轴下方D.第二、三、四象限3.(x-1)(x-2)=m(m>0)的两根为α,β,则α,β的范围为()A.α<1,β>2B.α<1<β<2C.1<α<2<βD.α<1,β>24.二次函数y=ax2+bx+c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3,0),则方程ax2+bx+c=0的解为 .5.(湖北武汉中考)已知二次函数y=x2-(m+1)x+m的图象交x轴于A(x1,0),B(x2,0)两点,交y轴的正半轴于点C,且x21+x22=10.(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是否存在过点D(0,-)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点M、N,与x轴交于点E,使得点M、N关于点E对称?若存在,求出直线MN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学生解答:【答案】1.D 2.C 3.D 4.x1=1,x2=35.解:(1)y=x2-4x+3 (2)存在 y=x-【教学说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和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个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根据根的情况可以判断交点个数,反之也成立.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2.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点评:①求二次函数自变量的值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关系;②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个数的关系.③用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用函数的观点解方程和用方程的知识求函数,取某一特值时,把对应的自变量的值都联系起来了,这样对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就方便得多了,从中让学生体会到各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最简单的数学道理.11。

三河市三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相似形22.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5课时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教案新

三河市三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相似形22.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5课时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教案新

第5课时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知识与技能】经历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的探索及证明过程.【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探索与创造的快乐.【教学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及应用.【教学难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及应用.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回想一下,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由此我们能否由全等的另一种方法(HL)想到判定相似的新方法?【教学说明】学生猜测,并写出已知、求证.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如图,在Rt△ABC 和Rt△A′B′C′中,∠C =90°,∠C′=90°,AB∶A′B′=AC∶A′C′.求证: Rt△ABC∽Rt△A′B′C′.【分析】已知两边成比例,只要得到三边成比例,即可完成证明.222222222,,.:,.(,),.AB ACk AB kA B AC kA CA B A CBC AB AC B C A B A CBC AB AC k A B k A C kB CkBC B C B C B CAB AC BCA B A C B CRt ABC Rt A B C===''=''''''=-''=''-''-''-''''∴====''''''''∴==''''''∴'''证明:设则由勾股定理,得△∽△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归纳结论】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教学说明】用已学过的知识解题,并通过解题巩固对判定定理的理解.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83例4.2.如图,已知△ABC、△DEB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DB=90°,点E在边AC 上,CB、ED交于点F.试说明:△ABE∽△CBD.证明:∵△ABC、△DEB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DB=90°,∴∠ABE=∠CBD,EB∶BD=AB∶AC=2∶2,AC=BC.∴△ABE∽△CBD.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M,N为对角线BD的两个点,连接AM应延长交BC于E,连接EN并延长交AD于F.试说明△AMD∽△EMB.证明:(1)∵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M=∠EBM,∠MAD=∠MEB,∴△AMD∽△EMB.4.如图,在△ABC中,DE∥BC,EF∥AB,求证:△ADE∽△EFC.【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AED=∠C,∠A=∠FE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知:△ADE∽△EFC.证明:∵DE∥BC,∴DE∥FC,∴∠AED=∠C.又∵EF∥AB,∴EF∥AD,∴∠A=∠FEC.∴△ADE∽△EFC.5.如图,已知E是矩形ABCD的边CD上一点,BF⊥AE于F,试说明:△ABF∽△EAD.【分析】根据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证.证明:∵在矩形ABCD中,AB⊥CD,∠D=90°,∴∠BAF=∠AED.∵BF⊥AE,∴∠AFB=90°.∴∠AFB=∠D,∴△ABF∽△EAD.【教学说明】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布置作业:教材“习题22.2”中第3、5、10 题.这几节课我把“思路、教路、学路”三者有机结合,我个人认为,不仅仅是有机结合,在某种程度上,教路、思路必须要建立在学路的基础上,要以学路为基本出发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比较清晰,这几节课主要任务就是一个定理一个定理地进行巩固练习,变式训练,能力提高.照顾到全体学生,特别是中等和中等偏下的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我注重问题的本质属性,善于将其归类、变式,总结出一般的方法和规律.23.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3课时方位角与方向角、坡度与坡角2.坡度与斜率问题【知识与技能】1.了解测量中坡度、坡角的概念;2.掌握坡度与坡角的关系,能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坡度有关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例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进一步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坡度、与弧长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坡度的有关的实际问题.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在本章第一节的内容中,我们对坡度的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坡度有关的计算.【教学说明】引入新课,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如图:铁路路基的横断面是四边形ABCD,AD∥BC,路基顶宽BC=9.8m,路基高BE=5.8m,斜坡AB的坡度i=1∶1.6,斜坡CD的坡度i=1∶2.5,求铁路路基下底宽AD的值(精确到0.1m)与斜坡的坡角α和β(精确到1°)的值.解:过点C作CF⊥AD于点F,得CF=BE,EF=BC,∠A=α,∠D=β∴AE=1.6×5.8=9.28m,DF=2.5×5.8=14.5m,∴AD=AE+EF+DF=9.28+9.8+14.5≈33.6m.由tanα=1/1.6, tanβ=1/2.5,得α≈32°,β=22°答:铁路路基下底宽33.6m,斜坡的坡角分别为32°和22°.【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分别代表的是什么,将图形中的信息转化为图形中的已知条件,再分析图形求出问题.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130例7.2.如图,在山坡上种树,要求株距(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是5.5m,测得斜坡的倾斜角是24°,求斜坡上相邻两树的坡面距离(精确到0.1m).【分析】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画出图形.已知:在Rt△ABC中,∠C=90°,AC=5.5米,∠A=24°,求AB.答:斜坡上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约是6.0米.3.同学们,如果你是修建三峡大坝的工程师,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请你解决:如图水库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坝顶宽6m,坝高23m,斜坡AB的坡度i=1∶3,斜坡CD的坡度i=1∶2.5,求斜坡AB的坡面角α,坝底宽AD和斜坡AB的长(精确到0.1m).解:作BE⊥AD,CF⊥AD,在Rt△ABE和Rt△CDF中,∴AE=3BE=3×23=69(m).FD=2.5CF=2.5×23=57.5(m).∴AD=AE+EF+FD=69+6+57.5=132.5(m).因为斜坡AB的坡度i=tanα=1/3≈0.3333,α≈18°26′答:斜坡AB的坡角α约为18°26′,坝底宽AD为132.5米,斜坡AB的长约为72.7米.4.庞亮和李强相约周六去登山,庞亮从北坡山脚C处出发,以24米/分钟的速度攀登,同时,李强从南坡山脚B处出发.如图,已知小山北坡的坡度,山坡长为240米,南坡的坡角是45°.问李强以什么速度攀登才能和庞亮同时到达山顶A?(将山路AB、AC看成线段,结果保留根号)解:过点A作AD⊥BC于点D,在Rt△ABD中,∠B=45°答:李强以122米/分钟的速度攀登才能和庞亮同时到达山顶A.5.某公园有一滑梯,横截面如图所示,AB表示楼梯,BC表示平台,CD表示滑道.若点E,F均在线段AD上,四边形BCEF是矩形,且sin∠BAF=2/3,BF=3米,BC=1米,CD=6米.求:(1)∠D的度数;(2)线段AD的长.解:(1)∵四边形BCEF是矩形,∴∠BFE=∠CEF=90°,CE=BF,BC=FE,∴∠BFA=∠CED=90°,∵CE=BF,BF=3米,∴CE=3米,∵CD=6米,∠CED=90°,∴∠D=30°.(2)∵sin∠BAF=2/3,∴BFAB=2/3,【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布置作业:教材“习题23.2”中第5、8题.知道坡度、坡角的概念,能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坡度、坡角有关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与梯形有关的实际问题,懂得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来解决.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自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作出准确判断.2.历经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和总结,归纳出三种事件的各自的本质属性,并抽象成数学概念.重、难点:随机事件的特点并能对生活中的随机事件作出准确判断.自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叫做;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叫做;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 .2.下列问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1)太阳从西边下山; (2)某人的体温是100℃;(3)a2+b2=-1(其中a,b都是实数); (4)水往低处流;(5)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6)三个人性别各不相同;(7)一元二次方程x2+2x+3=0无实数解.3.什么是必然事件?什么又是不可能事件呢?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二、自主探究:活动1:5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筒中有5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4,5.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的纸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从签筒中随机(任意)地取一根纸签.请考虑以下问题:(1)抽到的序号是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2)抽到的序号小于6,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3)抽到的序号是1,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4)你能列举与事件(3)相似的事件吗?活动2: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形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至6的点数.请考虑以下问题,掷一次骰子,观察骰子向上的一面:(1)出现的点数是7,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2)出现的点数大于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3)出现的点数是4,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4)你能列举与事件(3)相似的事件吗?(1)上述两个活动中的两个事件(2)怎样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呢?(3)与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区别在哪里?三、巩固新知:1.下列事件是必然发生事件的是()A.打开电视机,正在转播足球比赛B.小麦的亩产量一定为1000公斤C.在只装有5个红球的袋中摸出1球是红球D.农历十五的晚上一定能看到圆月2.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 )A.早晨的太阳一定从东方升起B.安阳的中秋节晚上一定能看到月亮C.打开电视机正在播少儿节目D.小红今年14岁了她一定是初中生3.一个鸡蛋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从六层楼的阳台上掉下来砸在水泥地面上没摔破( )A.可能性很小B.绝对不可能C.有可能D.不太可能4.下列各语句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 )A.两个分数相加和一定是整数B.两个分数相乘积一定是整数C.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和为0D.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积为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性很小的事件在一次实验中一定不会发生B.可能性很小的事件在一次实验中一定发生C.可能性很小的事件在一次实验中有可能发生D.不可能事件在一次实验中也可能发生6.下列事件:A.袋中有5个红球,能摸到红球B.袋中有4个红球,1个白球,能摸到红球C.袋中有2个红球,3个白球,能摸到红球D.袋中有5个白球,能摸到红球问上述事件哪些事件是必然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7.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刘翔再次打破110米栏的世界纪录;(3)打靶命中靶心;(4)掷一次骰子,向上一面是3点;(5)13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出生的月份相同;(6)经过有信号灯的十字路口,遇见红灯;(7)在装有3个球的布袋里摸出4个球(8)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落.(9)抛掷一千枚硬币,全部正面朝上.11。

22.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5)-斜边直角边

22.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5)-斜边直角边

巩固练习
(教材P84)练习第3题
3. 在Rt△ABC与Rt △A′B′C′ 中, ∠C=∠C′= 90 °, 当具有下 列条件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相似,为什么?
(1) AB=10cm, AC=8cm, A′B′=15cm, B′C′ =9cm; (2) AB=5cm, AC=4cm, A′C′ =12cm, B′ C′=9cm.
课外作业 P84 练习第2题
A
b
C
a
BD
在利用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 似时,一定要注意“对应边”,要分清楚直角边的对应关系 .
巩固练习
1.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 ( D )
A.锐角三角形都相似 B.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C.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D.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2.以下两个图形必定相似的是 ( C )
A.有两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B.有一角是2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C.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有一个角相等,两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
巩固练习
3.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个数是 ( C )
① 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② 两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③ 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④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巩固练习
D A
C
BF
E
4 . 已 知 在 Rt△ABC 与 Rt△DEF 中 , ∠ C = ∠ F = 90°,AB = 5 , AC = 3 , DE = 6 , 当 DF =3_._6_或__4_.8_ 时,Rt△ABC与Rt△DEF相似.
巩固练习
5. [教材例题变式题] 如图,已知 AB⊥BD,ED⊥BD,

22.2第5课时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课件

22.2第5课时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课件

故当 AB=3 时,Rt△ABC∽Rt△ACD.
小林给出的解法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若不正确,请给
出正确的解答过程.
22.2 第5课时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解:不正确,考虑问题不全面,丢掉了一种情况.正确的解答过 程如下: 分两种情况考虑: (1)在 Rt△ABC 和 Rt△ACD 中, 若 Rt△ABC∽Rt△ACD,则AACB=AADC, ∴AB6 = 26,解得 AB=3.
判定 思路
顶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找一对底角相等,
底和腰对应成比例
22.2 第5课时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几 种 常 见 的 图
注:对于第5条双垂图中有:①AB2=BD·BC; 形 ②AC2=CD·BC;③AD2=BD·CD.
但对于第6条中仅有AC2=CD·BC
22.2 第5课时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反思
图22-2-14
22.2 第5课时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解析] 要说明△ABC与△CDE相似,通过已知并结合图形, 观察可知这两个三角形已经具备一对对应角相等,即∠B =∠D=90°,那么再求出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 即可.
22.2 第5课时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解:∵AB⊥BD,ED⊥BD,∴∠B=∠D=90°. 又∵C 是线段 BD 的中点,BD=4, ∴BC=CD=2,∴CE= CD2+DE2= 5. ∵AC=2 5,BC=2, ∴AC∶CE=BC∶DE=2∶1, ∴Rt△ABC∽Rt△CDE.
22.2 第5课时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解:(1)Rt△ABC∽Rt△A′B′C′.理由如下:
∵AA′CC′=174=2,BB′CC′=63=2,∴AA′CC′=BB′CC′. 又∵∠C=∠C′=90°,∴△ABC∽△A′B′C′.

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主要用于解决与直角三角形相似性有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及其证明,以及相似性在几何学中的应用。

1. 判定定理一: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等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或者分别等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直角边和一条斜边,则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相似的。

对于判定定理一,我们需要使用勾股定理进行证明。

假设ΔABC和ΔDEF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并且AB=DE,AC=DF,BC=EF。

根据勾股定理可知:
AB²=AC²-BC² ,DE²=DF²-EF²
代入等式可得:
将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上BC²和EF²,可得:
因此,两个直角三角形ΔABC和ΔDEF是相似的。

a/sinB=b/sinA,c/sinE=d/sinF
BC=EF
a/b = c/d
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在几何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在三角形相似问题中,我们可以使用判定定理一得出两个直角三角形之间的相似性,从而进一步解决整个问题。

此外,这个定理还可以应用于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学、虚拟现实等领域。

时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课件

时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课件
注意事项
边成比例的方法需要仔细证明对应边成比例,不 能有误判或者遗漏。同时还需要注意对应边的顺 序和方向。
PART 03
课堂练习
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总结词
掌握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 方法
详细描述
通过观察、比较、推理等方法,掌 握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基本 条件,包括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 比例等。
PART 02
新课学习
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方法一
总结词
勾股定理是判定两个直角三角 形相似的基础方法。
适用范围
勾股定理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直 角三角形,特别是当两个直角 三角形有一个公共角时。
详细描述
根据勾股定理,如果两个直角 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 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 角形就相似。
注意事项
PART 05
课后作业
完成相关练习册习题
总结词:加深理解
详细描述:通过完成与直角三角形相似相关的练习册习题,学生可以加深对这一 概念的理解,并锻炼解题能力。
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角度与边的更多关系
总结词:拓展知识
详细描述:鼓励学生对直角三角形中的角度与边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例如研究特殊角度 如30度、45度和60度等对直角三角形各边的影响。
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其他类型的三角形不适用。
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方法二
总结词
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 相似。
详细描述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相似。对于直角三角形,只需要证明 一个非直角相等即可。
适用范围
角相等的方法适用于所有有非直角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判定定理2

《利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两直角三角形相似》PPT课件

《利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两直角三角形相似》PPT课件

角形;竖看:比例式的左端构成△ABC,比例式的
右端构成△DCF,很明显看出这两个三角形不相似, 故需要找一个中间比来联系 AC 和 DF.
BC CF
感悟新知
知2-练
证明:∵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E为BC的中点,
∴CE=EB=DE.∴∠B=∠BDE=∠FDA.
∵∠B+∠CAB=90°,∠ACD+∠CAB=90°,
感悟新知
知1-练
C.条件中有一组角相等且两边对应成比例,但该组角 不是这两边的夹角,故不能判断两三角形相似;
D.∵AB=10,AC=8, ∴由勾股定理可得BC=6. 又DE=15,EF=9, ∴ AB BC 2 .
DE EF 3 又∵∠C=∠F=90°,∴△ABC∽△DEF.
感悟新知
归纳
知1-讲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判定三角形相似的综合应用
知2-练
例 3 如图,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E为BC 的中点,ED的延长线交CA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C·CF=BC·DF.
感悟新知
知2-练
导引:将待证的等积式化为比例式 AC DF,横看:比
BC CF
例式的两个分子有A,C,D,F四点,不能构成三
b
b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C,D,B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2 在Rt△ABC和Rt△DEF中,∠C=∠F=90°,下 列条件中不能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是( C ) A.∠A=55°,∠D=35° B.AC=9,BC=12,DF=6,EF=8 C.AC=3,BC=4,DF=6,DE=8 D.AB=10,AC=8,DE=15,EF=9
课堂小结
“三点定形法”是证明线段等积式或比例式以及利用等积式、 比例式求线段长中找相似三角形的最常用的方法,即设法找 出比例式或等积式(或变化后的式子)中所包含的几个字母, 看是否存在可由“三点”确定的两个相似三角形.它通常通 过“横看”“竖看”两种方法找相似三角形,横看:即看两 比例前项、两比例后项是否分别在两个相似三角形中;竖看: 即看比例式等号两边各自的前、后项是否分别在两个相似三 角形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