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30-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讲义:第30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Word版含解析
第30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纲明细]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1)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考点1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生物群落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生物群落物种组成①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②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③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2.群落的种间关系(1)连线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答案①—c—Ⅲ②—b—Ⅳ③—d—Ⅰ④—a—Ⅱ(2)“四种”种间关系的比较3.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类型(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①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思维诊断]1.深挖教材高山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试说明理由。
提示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因为在每一个自然区域地段,均具有自然群落,而每一个自然群落都有各自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判断正误(1)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2)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3)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物种丰富度(×)(4)“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5)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题组一种间关系判断1.下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B.b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c点时,食物限制了暴猎蝽的数量增长D.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竞争关系答案 D解析由题图可知,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数量减少至一定水平,故桑毛虫环境容纳量变小,A正确;b点时,暴猎蝽种群数量增长得最快,故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c点时暴猎蝽数量达到最多,限制其数量增长的因素是食物,C正确;由图中桑毛虫和暴猎蝽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可知,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捕食关系,D错误。
高考总动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练30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解析)
课时提升练(三十)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参考时间:45分钟)A基础层1.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硬木林阶段找不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B.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变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恢复力稳定性增强【解析】在硬木林阶段仍可能找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
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提供给动物的食物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动物的种类随之改变。
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将发生变化。
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降低。
【答案】 B2.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时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解析】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主要的区别在于演替起始的条件不同。
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但是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答案】 B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乙、丙、丁4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种群在该食物链中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B.ab段甲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乙减少,丙增多C.甲、乙、丙、丁4个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由于丁种群在4个种群中相对数量最多,所以其丰富度最大【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对图的分析写出相应的食物链。
根据种群数量曲线可知这4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为丁→乙→甲→丙,所以甲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而ab 段甲种群数量下降是由于食物来源(乙)减少,天敌(丙)数量增多造成的。
群落的空间结构指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高三生物高考复习专题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一、选择题1.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并形成热带雨林、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等顶极群落。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演替之初相比,顶极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和稳定b.形成哪种顶极群落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c.顶极群落一旦形成,将永远保持原状d.热带雨林较草原、沙漠等群落的自动调节能力更高[知能定位]此题考查的是群落的演替,属于综合运用层次。
[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住演替的过程。
[答案解析]c 顶级群落形成后,也会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
顶级群落与演替之初相比,其的结构更为复杂和稳定,热带雨林、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等群咯的形成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由于热带雨林营养结构较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也较高。
[易错点击]易错选a,不能正确理解顶级群落。
2.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知能定位]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空间分布。
[答案解析]d 种群和群落都有空间分布,a项错误;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生物数量增多,土壤中的有机物增多,b项错误;种群密度反应某一区域种群数量的多少,不能反应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项错误;不同的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不同,因此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种群的重要特征,d项正确。
[易错点击]易错选c,对种群密度理解不深。
3.关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弃耕的农田不能演替形成树林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植物低等d.任何情况下,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均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知能定位] 本题考查的是群落的有关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群落演替的过程及其原因。
生物一轮复习练习29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解析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2020·浙江省绍兴市高三高考模拟)下列关于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D)A.草原生态系统不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B.群落的层次性越明显,动物的数量越多C.在群落垂直结构的各层次上栖息的动物都不同D.光的穿透性对湖泊中植物的分层分布有重要影响[解析]草原生态系统和其他生态系统一样,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群落的层次越明显、分层越多,群落中的动物种类就越多,B错误;有些动物在群落中栖息在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多个层次,C错误;水生群落的层次性,即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等决定,D正确。
故选D。
2.(2019·湖北高三开学考试)某池塘中A、B两种具有捕食关系的鱼类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甲为捕食者,乙为被捕食者B.甲乙之间的捕食关系仅对捕食者有利C.两种鱼之间只有捕食关系,没有竞争关系D.甲乙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解析]甲的波峰在前为被捕食者,A错误;甲乙之间的捕食关系,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错误;两种鱼为争夺O2等资源会发生竞争关系,C错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影响,当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种群数量由于食物增加而增加,当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时,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由于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又使捕食者种群数量因食物缺乏而减少,D 正确。
故选D。
3.(2019·河南高三开学考试)在某生态系统中,动物X是初级消费者。
现将动物Y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动物X和动物Y 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表所示。
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动物X和动物Y最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的结果表现为相互抑制B.动物X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受动物Y引入的影响C.该生态系统中动物Y种群的K值是250D.在第5年时,动物X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属于稳定型[解析]由表中的信息可知,动物Y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后稍微减少至稳定,伴随着动物X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至稳定,结合两者数量的差异,初步推断两者最可能为捕食关系,A项错误;引入动物Y后,动物X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B项错误;由表格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中动物Y种群的K值大约是175,C 项错误;第5年后,动物X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故第五年时动物X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属于稳定型,D项正确。
高考生物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新人教版必修)
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知识点一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2.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①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②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知识点二连线群落的种间关系知识点三群落的空间结构(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A图:垂直结构。
B图:水平结构。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图:①植物分层:阳光。
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知识点四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过程(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祼岩上的演替为例):2.连线群落演替的类型一、理解运用能力1.判断有关群落及其种间关系叙述的正误。
(1)一块农田中的田鼠和杂草属于竞争关系(2012·全国卷T3A)(×)(2)“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2010·广东卷T2A)(√)(3)群落中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2012·全国卷T4B)(√)(4)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生物群落结构有差异(2012·广东卷T4C)(√)(5)随机扫取表层土壤,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2012·广东卷T4D)(×) 2.判断有关群落演替叙述的正误。
(1)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2012·海南卷T24D)(×)(2)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2011·海南卷T24B)(√)(3)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012·海南卷T17A)(√)(4)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2011·海南卷T24C)(√)二、读图析图能力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单独培养时,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属于哪类?答案:“S”型。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及演替教案.doc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及演替教案.doc《群落的结构及演替》考纲展示考频考纲解读群落的结构特征(Ⅰ)☆识别群落,举例说出种间关系的类型,说明群落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及意义群落的演替(Ⅰ)☆☆阐明群落演替的过程,区别两种类型的群落演替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Ⅰ)☆学会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考点一:群落的结构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集合。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群落的丰富度越高,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
如从热带到两极,物种多样性减小;随海拔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小;随水深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小。
二、种间关系类型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捕食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变化羊和草;狼和兔等竞争一般来说,生态位越相近的生物,竞争程度越激烈。
牛和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互利共生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豆与根瘤菌寄生A寄生者;B寄主对寄生者有利,对寄主有害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例: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方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三、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特点:分层现象原因: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动物的分层与食物、栖息场所等有关。
高山植物的分层与温度有关,水生植物的分层与光照有关。
1、水平结构特点:镶嵌分布(即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原因:受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例: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一致的稻田不存在垂直结构B、高山长草,低处长大树的现象是垂直结构C、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直结构D、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考点二: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集合”不是简单机械聚集,而是通过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稳定的,彼此相适应的有机体】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2)特征:物种组成、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优势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群落物种的组成不同(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的数目越多,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3)丰富度变化情况:从赤道到两极丰富度下降、随海拔高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随水深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4)丰富度大小比较:平原<山地草地<林地远离大陆的岛屿<大陆附近的岛屿群落间的过渡地带>非过渡地带拓展: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5)影响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生态因素有多种,如光、温度、水、无机盐等,在某些条件下通常有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6)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不同。
优势种:指对群落影响最大的种群3.群落的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身体或器官)为食的现象。
注意: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斗争。
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草为食,亦是捕食关系。
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淘汰,即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捕食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捕食者】”的不同步性变化(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如图①)。
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①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②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35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解析版)
第35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解析版)本模块将研究的对象进一步由总群上升为更大的群落。
高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察一般注重基础,难度不大,多与生态系统地知识等一块考查。
考纲对本模块内容的具体要求如下:1.群落的结构特征(理解应用水平)2.群落的演替(理解应用水平)3.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应用水平)4.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实验与探究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应从分理解种群与群落的概念,利用曲线、图形等理解种间关系的特点,结合教材实例理解群落空间结构的特点,比较记忆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结合实例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以及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一、群落的结构(一)、群落的概念及物种组成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物种组成:群落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⑴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⑵特点: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
3.种群和群落的比较种群和群强调一定自然区域中的生物成分。
(1)种群专指生活在此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之和,而群落则泛指生活在此区域内的所有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因此群落囊括了该区域的所有种群。
(2)种群内的不同个体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群落的研究范围则是种间关系。
(3)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征;群落是生物种群组合成的更高层次的群体,具有物种多样性、种间关系、优势种、群落结构等基本特征。
(二)、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结构1.种间关系⑴竞争:①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②结果:相互抑制或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
⑵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⑶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⑷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2.群落的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决定因素:植物分层:光照强度;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作业卷(三十)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X围: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某某: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5某某高考真题)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2.某林区在30年前发生过火灾,焚毁所有林木。
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
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地区进行调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林区30年间发生了次生演替B.外地植物在引入前后发生了进化C.研究该地区的X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D.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比实际大3.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B.区别不同群落类型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C.群落中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D.一个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4.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5.稻田生态系统是某某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1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课时作业31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呈“S”型增长B.群落的稳定性与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呈负相关C.群落内的种间竞争比种内斗争剧烈D.群落中垂直结构的形成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有的种群可能减少甚至消亡,不属于“S”型增长;群落内的种内斗争可能比种间竞争激烈;群落的稳定性与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
2.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
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温度和水分。
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解析:年龄组成只是种群数量的一个影响因素,种群数量与迁入率、迁出率、死亡率和出生率直接相关,譬如种群遇到严重病害,可能大量个体死亡,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杂草有很多种,而种群必须是同种生物的集合;人类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演替的重要影响因素,不但影响演替速度,还能影响演替方向,如人类对自然的恶性掠夺,导致生态系统的环境恶化,物种减少。
相反如果人类合理获取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则会增强。
4.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树林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C.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较低等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解析:该题考查群落演替,属于识记水平,试题较简单。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生物与环境 第30讲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演替 新人教版必修3
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答案 (1)-c-Ⅲ (2)-b-Ⅳ (3)-d-Ⅰ (4)-a-Ⅱ
3.群落的空间结构
(1)A图为群落的 垂直 结构 ①表现: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 分层 现象。 ②分层决定因素:
阳光 栖息环境和食物
③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 阳光 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B图为群落的 水平 结构 ①表现:水平方向上常呈 镶嵌 分布。 ②决定因素
解析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A正确; 从“弃耕的农田→草原→灌木”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逐渐 增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因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增强,B正确;森林火灾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而森林被 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正确;在环境条 件适宜的情况下,演替才向群落结构复杂、资源利用率提高 的方向进行,D错误。 答案 D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裸岩阶段 ―→ 地衣阶段 ―→ 苔藓阶段 ―→ 草本植物阶段 ―→ 灌木阶段 ―→ 森林阶段
3.群落演替的类型比较
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
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 在过植被、但被
土壤 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
(1)寄生与腐生的区别: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 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 (2)在竞争的营养关系图中,双方争夺的对象可以是生物,也可 以是非生物。双方竞争可存在如下两种结果:
①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不同,竞争的结果如图一所示。 ②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相同,竞争的结果如图二所示。 ③二者在空间、食性、活动时间上发生变化,出现差异,逐渐 减少竞争。
“二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一轮复习--群落结构和演替要点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
存,彼此有利,分开至少一方不能独立存活。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生
物
数
A
B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量生 物 数
大 象 和 狮 子 抢 夺 水 源
生物A 竞争的结果 常表现为_相__互__抑__制,有
•核心突破
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 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 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 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 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针对训练 1.(2012·浙江)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 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 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 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3.群落演替的方向 (1)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 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2)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气候条 件决定。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森林。
•易错必明 1.群落的演替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完全地取而代之。 2.群落演替存在顶极群落。顶极群落主要由平均
可演变为一个森林。在演替过程中首先出现
的是( A )
A.沼泽 B.湿地 C.草原 D.森林
下列哪一项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A )
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 B.草原的放牧演替 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 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
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 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 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 节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30讲 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含解析)浙科版
第30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基础巩固1.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C.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D.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关键是速度的快慢2.以下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群落演替越慢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C.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群落演替D.原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3.2012·金华月考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演替至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可能找到苔藓、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B.某坡地发生山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属于原生演替C.草本阶段多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4.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
图K301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图K301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形曲线持续增长能力提升5.2012·南昌调研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二者数量变化如图K302所示。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图K302A.拟谷盗种群增长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天以后B.拟谷盗种群似“S”形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6.2012·安庆质检在群落的自然演替过程中,不同物种的取代顺序是可以预测的,如弃耕地上可预测的演替序列为: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早期演替树木→晚期演替树木→顶极群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三十一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含解析新人教版 (1)
课时作业(三十一) 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下列所举实例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是( )A.温带落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B.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C.田间的玉米有高有矮D.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C[田间的玉米有高有矮体现的是种群的特征。
]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火灾后和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类型相同B.从光裸的岩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营养结构逐渐趋于复杂C.任何区域内的群落经过演替最终都会形成森林生态系统D.人类活动一定会使群落演替按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B[森林火灾后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从光裸的岩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是初生演替,该过程中营养结构逐渐趋于复杂;群落演替最终是否形成森林生态系统要受环境条件的制约;人类活动有可能会使群落演替按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
]3.下列有关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蝉吸取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寄生关系B.两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C.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不存在竞争关系D.互利共生的关系体现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B[蝉吸取树的汁液属于寄生关系,蝗虫啃食植物叶片属于捕食关系;研究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在食物上不存在竞争关系,但二者在生存空间上会存在竞争关系;互利共生属于种间关系,发生在不同种生物的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
] 4.(2020·安徽合肥质检)下表为三个相邻群落的植被丰富度的调查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丙群落22 31.8 13.5A.B.甲群落植被丰富度最高,一般情况下甲群落整体的丰富度也最高C.乙群落植被丰富度最低,该群落的演替可能还没达到相对稳定阶段D.丙群落的草本层丰富度最低,可能因为该群落的乔木层和灌木层植被更加茂密A[用样方法对植被丰富度进行调查时,不同种类植物应采用不同大小的样方,如乔木的样方一般为100 m2,而草本的样方一般为1 m2;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环境和食物条件,所以一般而言,群落的植被丰富度高,群落的整体丰富度也高;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演替到稳定阶段时,群落的丰富度一般较高,乙种群的丰富度低,可能是群落演替还没有达到稳定阶段;丙群落的草本层丰富度最低,但总的植被丰富度并不低,可能因为该群落的乔木层和灌木层植被更加茂密,光照强度不足,影响了草本层的发展。
2016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9.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Word版含解析
【考情解读】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1)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重点知识梳理】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群落①概念要点:a.同一时间;b.一定区域;c.各种生物种群。
②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①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②丰富度a.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b.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种间关系(1)下列曲线中,属于捕食关系的是③,属于竞争关系的是②⑤,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④,属于寄生关系的是①。
(2)种间关系实例:狼和兔的关系对应的曲线是③,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关系对应的曲线是①,根瘤菌和大豆的关系对应的曲线是④,一片草原上的羊和牛的关系对应的曲线是⑤。
二、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3.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不同点(1)方向:一定的方向性。
(2)能量: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
(3)结构: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
5.群落演替的原因(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5)人类活动的干扰。
三(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实验原理(1)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2)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实验流程(1)提出问题:不同区域土壤中,物种丰富度相同吗?(2)制订计划:包括步骤、时间、地点、内容、方法、备注等。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时提能训练: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人教版)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时提能训练: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人教版)(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D.任何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可能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2.(2011·海南高考)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 ℃~4 ℃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
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 ℃~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3.(易错题)在某自然保护区中,A物种与B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物种与B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B.A物种种群数量受B物种种群数量影响,但B物种种群数量不受A物种种群数量的影响C.A物种种群数量变化受出生率和死亡率因素的影响,还受迁入和迁出等因素的影响D.A物种和B物种各自种群内均会出现种内斗争4.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
(纵横坐标分别表示M、N两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C.d<b时,M与N竞争激烈D.M、N将呈现“J”型增长5.(2011·全国卷)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6.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7.(2012·宣城模拟)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C.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8.(2012·安徽名校联考)一场大火将某地的森林彻底烧毁,在以后漫长的时间中,在原林地上形成了杂草地、灌木丛、最后形成了以白桦为主的阔叶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提升练(三十)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参考时间:45分钟)A基础层1.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硬木林阶段找不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B.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变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恢复力稳定性增强【解析】在硬木林阶段仍可能找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
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提供给动物的食物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动物的种类随之改变。
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将发生变化。
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降低。
【答案】 B2.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时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解析】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主要的区别在于演替起始的条件不同。
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但是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答案】 B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乙、丙、丁4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种群在该食物链中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B.ab段甲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乙减少,丙增多C.甲、乙、丙、丁4个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由于丁种群在4个种群中相对数量最多,所以其丰富度最大【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对图的分析写出相应的食物链。
根据种群数量曲线可知这4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为丁→乙→甲→丙,所以甲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而ab 段甲种群数量下降是由于食物来源(乙)减少,天敌(丙)数量增多造成的。
群落的空间结构指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与某一种群数量无关。
【答案】 D4.(2013·海南高考)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
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解析】甲地植被消失,地下部分保留,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生物全部消失,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甲地因气候适宜,若没有外力干扰,可重现森林,B正确;初生演替最先定居的是地衣,然后是苔藓,C正确;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D正确。
【答案】 A5.(2015·江苏淮安二模,11)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
在此过程中( )A.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化C.群落优势种无明显变化D.森林形成后苔藓会消失【解析】弃耕的农田进行的是次生演替,A错误;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会增加,群落中的食物链增加,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化,B正确;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会发生更替,这也是演替的本质,C错误;森林群落形成以后,苔藓植物会减少,一般不会消失,D错误。
【答案】 B6.(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
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
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演替。
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_______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
(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
(1)由于被破坏的常绿阔叶林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故此类演替为次生演替。
(2)在题表所罗列的群落中,草丛营养结构最简单,物种种类最少,故其恢复力稳定性最强;而常绿阔叶林营养结构最复杂,物种种类最多,其自我调节能力最强,故其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3)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其中生存的动物分层的复杂程度。
【答案】(1)次生土壤(2)草丛常绿阔叶林(3)复杂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B提升层7.(2015·汕头市一模)统计某农田中玉米种植后植株平均高度,结果如下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50天左右玉米植株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B.90天左右玉米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C.该农田中玉米长势整齐,因此该农田没有群落的垂直结构D.由于种内斗争的加剧,玉米平均株高达到160 cm后不再增长【解析】根据图示分析,该图为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模型,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
50天左右玉米植株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农田中的玉米长势整齐,但农田中还有其他生物的存在,由此构成的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答案】 A8.为了研究某降水丰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做同一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表(叶面积指数是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
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B.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植被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C.4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落则没有D.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优势物种分别为灌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
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群落演替过程中,叶面积指数越来越大;从灌草丛到针叶林植被干物质的量增长了184.74-6.65=178.09(t/hm2),从针叶林到针阔叶混交林植被干物质的量增长了377.52-184.74=192.78(t/hm2),从针阔叶混交林到常绿阔叶林植被干物质的量增长了398.57-377.52=21.05(t/hm2),因此B项正确;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之一,任何群落都具备这一结构;植被干物质的量不仅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也与植被的种类等有关。
【答案】 B9.(2013·山东滨州一模)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下面有关该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①此过程属于初生演替,最终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②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最终不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③该杂草地物种丰富度要高于甘蔗田④该杂草地动物没有分层现象,所以该群落没有垂直结构⑤动植物在杂草地中都有分层现象,群落有垂直结构A.①④⑤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⑤【解析】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弃耕甘蔗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但是否演替成森林群落,还要看是否有充足的雨水条件等,②正确;杂草地中的生物种类远多于甘蔗田,其物种丰富度高,③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⑤正确。
【答案】 B10.(2015·南京模拟)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
有关该地区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B.该地区群落发生的是次生演替C.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改变D.群落中每一个种群的丰富度均提高【解析】A项正确,表中数据为弃耕农田植物种类数,可用样方法获取;B项正确,弃耕农田属于次生裸地,所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项正确,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改变;D项错误,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种群中的个体数量不能用丰富度来说明。
【答案】 D11.(2015·青岛模拟)右图是某生态系统内种群类型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R→S时间内该生态系统可能遭到严重自然灾害C.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D.R之前和T之后,群落均未出现演替现象【解析】由图分析可知,R→S种群类型数量剧减,很可能遭到自然灾害。
S时仍有部分种群保留,S点之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发生的环境条件、演替过程不同,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
【答案】 D12.(2015·北京顺义二模)某研究小组在雅玛里克山东北坡海拔890~1 290 m范围内,按80 m间距划分6种梯度样带(分别以A、B、C、D、E、F表示),在每个样带内选3个样点,在每个样点按距地表深度0~5cm、5~10cm、10~15cm、15~20cm四层进行采样。
统计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情况,结果如下表。
9个样带的三个样点时应________选取。
(2)在雅玛里克山的东北坡,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土壤动物个体数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原因之一是随着温度逐渐降低,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________能力下降,导致作为土壤动物食物来源的________减少。
(3)土壤动物丰富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4)土壤动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它们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
【解析】(1)调查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应采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2)分析表格数据,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温度逐渐降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分解能力下降,导致作为土壤动物食物来源的有机物减少,土壤动物个体数逐渐减少。
(3)分析表格数据,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土壤动物类群数逐渐减少。
(4)土壤动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和消费者。
【答案】(1)取样器取样法随机(2)逐渐减少分解者分解植被(3)逐渐降低(4)异养型分解者和消费者13.以下是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有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一)在某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1)现象。
(2)此群落中植物的分布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
(二)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中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进行了研究。
(1)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调查常采用__________法。
(2)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为了探究土壤小动物物种丰富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从选取的土样中收集小动物,这一装置不够完善,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完善该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