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两岸关系

合集下载

海峡两岸的关系论文1500字

海峡两岸的关系论文1500字

海峡两岸的关系论文1500字两岸关系是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关系的简称,自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展现了合作共赢的前景。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两岸的关系15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两岸的关系1500字论文篇1《浅析两岸关系新发展》摘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关系存在的很多问题一时不易解决,但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基础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发展两岸经济往来,通过经济交往弱化政治,让百姓之间紧密相连,两岸和平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追求和平与发展、从对抗到对话、从斗争到合作的世纪,也是一个兼顾自由与责任的世纪。

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我们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从来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两岸政治分歧问题,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做出合情合理安排,推动两岸关系稳步前行。

关键词:两岸关系;一个中国;和平;新发展一.两岸关系历史概述宝岛台湾,自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到现在380多年,一直过着风雨飘摇的日子。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投降,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

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解放战争之后,国民党残余溃逃台湾,台湾与大陆再次分离。

家乡不能回,亲人不能相见,两岸人民再次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大陆方面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屡抛橄榄枝,两岸关系在艰难地前行着。

两岸关系可以用“民间热,官方冷”来形容,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

1988年,范光陵率台湾第一个经济文化访问团到大陆访问,开创了40年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先河。

1987年11月2日台湾开放一般民众赴大陆探亲,台海两岸人民打破以往隔绝状态、开始展开正式的交往,两岸关系迈入民间交流的阶段。

最新形式与政策论文-两岸关系-时事评论

最新形式与政策论文-两岸关系-时事评论
一、蒋介石反对“台独”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逃往台湾,美国方面考虑直接插手台湾,使其成为在远东遏制苏联的一个战略基地,尤其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蒋介石有求于美国,希望美国支持他“反攻大陆”,他对“中华民国拥有全中国的主权”至死也顽固坚持着,使两岸对峙一直成为内战的延续。
2004年 陈水扁抹黑手腕日渐“精进”这一次,他选择了“温情抹黑”。陈水扁以极端路线,提出了“公投、制宪”等口号,再一次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本土、爱台湾”的斗士形象。没有什么比 “斗士”受伤,“真理”受创更悲情、更有票房感召力了,选民的理性再次决堤,陈水扁再一次成功改变了选举的轨迹。
民进党的上台,结束了国民党在台湾的50年统治历史,在台湾造就了一种全新的“多党制”政党体制。台湾政权改朝换代,政治势力重新洗牌,看上去台湾民主了,但是这种体制却影响了台湾政局的发展方向,政治势力出现分化与重组,经济、社会、文化资源不得不重新分配,台湾政党和各派政治势力出现新的竞争局面,政局与社会在一个阶段内处于不稳定状态。台湾事实上形成了民进党、国民党、亲民党三党鼎足之势,各党之间你争我夺,消长互动。而各政党的激烈争夺和势均力敌,造成台湾政局动荡不已,也让两岸关系扑朔迷离。
二、政党更替导致的两岸危机
台湾问题是一个背负着复杂国际背景的中国内政问题在政治革新前,起初美国是国民党的坚定支持者。正是由于美国在政治、经济上给予的巨大帮助,国民党才得以重建和恢复台湾经济,并形成与大陆的对峙,使其一党专政得以保全。随着台湾以及周边地区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化,美国逐渐认识到,一个亲美反共的民主政权比一个亲美反共的独裁政权更稳定、更能维护美国利益。于是,美国从自己的战略利益出发,不断向国民党当局施加压力,推进台湾民主政治松动。进入八十年代,美国不断增加对国民党当局的压力,要求其进行民主政治改革。美国打着民主的旗号,不断向国民党当局施压。

形势与政策——关于两岸关系

形势与政策——关于两岸关系

形势与政策——关于两岸关系——09网络工程30号陈燕萍如果说2009年是两岸关系重大转折期的话,那么2010年则是两岸关系峰回路转之后在更高水平上的新起点。

而2011年是两岸关系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两岸关系在稳定发展,并将为最后的和平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种特征形势下,两岸关系的发展将会不断的良性化,政治互信的建立是两岸关系得以良性发展的前提,“九二共识”是搁置争议、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展现,共创双赢才能让两岸人民获得实惠,并扩大“和平发展”政策目标的民意支持基础。

所以,未来一年两岸关系发展的指导思想,或许可以用“深化互信、巩固共识、全面交流、续创双赢”十六字来概括。

2011年两岸关系将进入ECFA的收获期。

特别重要的是要让台湾的各行各业都能分享ECFA的经济红利,要重视两岸交流受益的区域均衡,让北部、中部、南部民众雨露均沾。

同时要充分利用ECFA所创造的两岸经济合作新形势,深化两岸的产业合作与科技合作,充分利用大陆“十二五规划”的契机,加速台湾本身的产业结构调整,两岸关系也会因此而不断强化。

还有就是“经合会”即将开始正式运作,及早启动两岸争端解决机制、货物及服务贸易谈判,加快投资保障协议商谈,今年内将会取得更多实质进展.在第七次“江陈会”能顺利签署投资保障协议与确立两岸争端解决机制应该是最起码的进度,而要达成这个阶段性目标,当然也一定要兼顾彼此的需求,因此,两岸关系也将会不断巩固。

同时,2011年两岸关系也会面临新的挑战与变量。

新的挑战在于如何维续两岸关系推进的动力,过去两年半双方互动是依循“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思路,已经充分发挥其阶段性的功效。

不容讳言,未来两岸关系所涉及的议题将更为复杂与艰难,“只易不难、只经不政”的单纯思维已经不足以应付未来的挑战。

两岸的决策当局都要投入更大心力,来迎面破解政治难度更高的协商议题。

在两岸关系出现新的发展机遇的背景下,如何认真总结理论成就,积极服务于祖国统一大业,已成为众多学者共同关心的话题。

两岸关系演变论文

两岸关系演变论文

两岸关系演变论文范文一:《形势与政策论文——两岸关系》【摘要】:众所周知台湾问题由来已久,其间经历了诸多的演变和发展,台湾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国际化,新时期如何处理海峡两岸关系关系重大,这对于中央政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考验,本文就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演变发展,新时期两岸关系呈现和可能出现的新特点三个方面来阐述台湾问题,进而给出了自己关于新时期大陆处理两岸关系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台湾问题,历史由来,演变,发展,新时期两岸关系,新特点,大陆,处理【正文】一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大家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也曾而两次脱离祖国,一次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第一次收复台湾,赶跑了荷兰殖民者,郑死以后其后代将台湾独立与清廷对抗,后康熙帝任施琅为大帅收复台湾,此后台湾一直隶属大陆管辖。

二是1898年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将台湾二次割让出去给日本,自此台湾脱离大陆50年,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1946年国民党发起国共内战,经过历时四年的内在,国民党被赶出大陆、蜗居台湾。

正当人民解放军一鼓作气完全解放台湾,美国派出第七舰队横亘在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由此才形成了台湾问题。

处理好两岸关系成为中央政府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一个重大考验。

二台湾问题的演变与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蒋介石退居台湾,国民党军队蜂拥入台,这标志着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蒋介石、蒋经国统治台湾时期虽也曾扬言要反攻大陆,成立伪中央政府,但可以看出他们依然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他们也坚持的是一个中国原则。

后来李登辉上台,才开始提出“两国论”,开始搞台独分裂活动。

将两岸关系迅速升温激化。

李登辉之后陈水扁上台,民进党开始执政台湾,开始想明目张胆地进行台独公投,台独分裂活动日益猖獗。

海峡两岸关系也日益紧张。

2021年随着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对大陆的访问,拉开了两岸关系缓和的序幕,海峡两岸交流也日益紧密。

形势与政策 海峡两岸关系

形势与政策  海峡两岸关系

形势与政策-----海峡两岸关系论文台海两岸关系的发展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而成的,要深刻了解现状,离不开全面、深刻理解历史台湾问题是目前我国国内政治和远东国际关系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台湾问题能否妥善解决不仅关系到我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关系到我国的国防安全,同时也关系到二千三百万台湾同胞的命运,关系到远东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

解决台湾问题,需要有关各方决策者的卓越智慧和超常胆略,更需要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

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为了实现两岸人民正常往来和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在提出和平统一主张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

盼望两岸政治家与"国共"两党及各党派有识之士,放眼未来,携手共进,以天下为己任,以民族大义为重,将个人、一党之欲念搁置一边,肩负起历史的使命与民族的责任,共同描绘中华民族的宏伟蓝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也是国人的殷切期盼!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线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点。

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的法律保障。

其他人员往来,邮电交通以及科技、文化、体育、学术、新闻等方面,中国政府亦持积极态度,采取了相应措施,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还成立了得到政府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同台湾“海峡交流资金会”及有关民间团体建立联系,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还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长期以来,我们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

形势与政策论文—台湾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台湾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台湾问题摘要: :1949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处于暂时的分裂,但这并不改变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实。

世界上只有一共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是海内外中国人的共识,也是得到联合国和世界上决大多数国家承认的。

当前,两岸关系中出现了一些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新的积极因素,台海紧张局势出现了某些缓和的迹象,但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仍然是严峻的、复杂的。

关键词: 退踞台湾,主张“台湾独立,改革,分裂行径,重大斗争,国统会,国统纲领,协商对话,尊重台湾人民自由意志的选择,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一.历史的原因让台湾与祖国出与暂时分裂的状态l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在此前后,蒋介石集团率部分国民党军政人员退踞台湾,并于1949午5月l9日颁布了戒严令,宣布台湾地区处于战时动员状况,封闭全省,限制出入境,实行军事管制。

封锁大陆消息,严禁一切违禁的言论、出版和罢工、游行等活动。

1950年7月,国民党中常委临时会议通过了《中国国民党改造案》、将一些党政元老、军事将领、派系首领排挤出决策圈;全面更换旧有的党政系统;整肃党内旧有的派系。

黄埔、中统、CC、政学系等皆被清除。

同时,国民党统治集团整顿各级组织,进行党员登记,发展新党员,培植起一批拥护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新实力派,建立了蒋氏父子对国民党的绝对控制权;经济上进行了财政整顿,改革币制,稳定物价,同时实行土地制度改革,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

主张“台湾独立”的分裂活动,是在台湾重归中国版图后开始的,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台独”活动是台湾社会的毒瘤,并且始终构成对两岸关系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的威胁。

针对“台独”势力的分裂行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其中有三场声势浩大的斗争:一是,1995年6月至1996年3月针对李登辉访美,在国际上进行“两个中国”分裂活动所进行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1999年7月针对李登辉的“两国论”所进行的反对“两国论”的斗争,2002年8月针对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所进行的反对“一边一国论”的斗争。

形式与政策论文关于台湾

形式与政策论文关于台湾

论台湾与大陆关系问题【摘要】台湾问题是我国一项基本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统一,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和稳定。

台湾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多方面的因素。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关键词】台湾中国统一【引言】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但中国又是一个主权尚未完全统一的国家。

此间,中国与“台独势力”斗争,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对中国来说,是不容讨论和不能妥协的原则。

我们都知道台湾从古至今都是中国的领土。

自从国民党占领台湾后,台湾就与祖国大陆分开了。

现如今,台湾与内地关系改善,在经济、文化方面都有联系。

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却是只增不减。

面对中国的地图,我想到了骨肉相连、血浓于水的炎黄子孙,还有那三万六千平方公里未统一的土地,还有那两千一百万双盼归的眼睛,还有那一颗颗随祖国命运一起跳动的爱过之心。

【正文】1.台湾问题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而英勇奋斗的历史。

台湾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都与这段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

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迄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

这种状态一天不结束,中华民族所蒙受的创伤就一天不能愈合,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也一天不会结束。

因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已然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五十年来,中国政府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奋斗。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可以说,这是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

台湾问题可以说是自1949年以来一直困扰中国的一块心病。

1949年至今,台湾问题几经讨论,两岸关系忽冷忽热,海峡形势有时迷雾一团,有时又晨光初露。

但总的来说,还是在波折中探索,在曲折中前进。

尤其是邓小平1982年提出来的一国两制。

真正为两岸发展指出一条明路。

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式论文四篇

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式论文四篇

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式论文四篇摘要: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至关重要,它不仅事关中国的国家安全,而且关系到中国的发展。

鉴于当下两岸关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我们要以“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为宗旨,采取完善涉台立法、把经济工作与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把争取“泛蓝”与“泛绿”的工作结合起来、注重民生等多种措施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关键词:和平;稳定;两岸关系;台湾问题自从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后,两岸的统一问题一直牵动着全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成为中华民族近半个世纪乃至未来一段时期为之奋斗的目标。

50多年来,随着海内外形势的变化,两岸经历了从军事上对抗、政治上对峙、人员彼此隔离走向了军事上停止对抗、政治上局部对话、文化交流和人员逐步往来的互动过程。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推进,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两岸关系正进入一个关键的时期。

一方面,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动力在增强;另一方面,两岸政治对抗正激化,“法理台独”正对两岸关系构成严重的威胁。

于是,面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应该如何认识和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对策,是深化两岸关系研究,促进两岸最终走向统一的理论和实践需要。

一、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至关重要能否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进而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不仅事关中国的国家安全,而且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它已成为影响中国未来的关键因素之一。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台湾处于中国陆权与海权交界的“边缘地域”,是中国维护南海海域主权进而有效实现制海权的重要依托。

台湾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南边缘,东临太平洋,东北毗邻琉球群岛,南面为巴士海峡,西隔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的福建省相望。

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要冲,是中国东南大陆的海上屏障和进出太平洋的瓶颈。

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台湾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以及台湾在维护中国海上安全方面和维护中国海权利益过程中所处的重要而特殊地位。

正确认识两岸发展的新形势论文

正确认识两岸发展的新形势论文

正确认识两岸发展的新形势论文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两岸关系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新形势下,我们需正确认识两岸发展的新形势,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和策略,以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和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两岸关系的基础在于中华民族的强大。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而团结的民族,我们必须将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

不同的制度和发展道路无法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华民族的客观事实,因此两岸应共同合作,实现和平发展。

其次,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

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承认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两岸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实现中国的繁荣和发展,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是两岸发展的根本前提。

第三,我们必须注重两岸经济的互利合作。

经济合作是两岸关系的重要方面,两岸经济的互利合作,有助于促进两岸人民的交流和了解。

双方可以选择开发新领域如共同开展研发和创新,推动资源共享和利益互补等。

最后,我们必须维护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

两岸关系的良好发展需要两岸政府、民间等各方资源的支撑。

应该采取一系列维护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措施,如加强政策沟通,建立沟通的机制,促进经济互利等。

总之,正确认识两岸关系的发展新形势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至关重要。

希望两岸各界加强对话和合作,共同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两岸局势及其未来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两岸局势及其未来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两岸局势及其未来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目前,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两岸局势及其未来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希望大家喜欢!两岸局势及其未来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新形势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探》摘要: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们相信,只要两岸同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携手同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继续强化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好势头,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本文从两岸关系的新形势出发,提出应从增进两岸政治互信、经济合作、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和平;合作;交流一、目前两岸关系的新形势。

(一)2008年两岸关系开始走向和平发展自2008年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生重大、积极的变化,两岸关系由过去近60年的紧张对抗转而走上和平发展的新道路。

在政治上,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地区重新执政,马英九当局承认“九二共识”,并延续2005年以来国共两党领导人提出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两岸开始建立政治互信。

以此为基础,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的事务性协商得以恢复。

在经济上,两岸各种生产要素的直接交流更加密切,两岸经济关系走向正常化,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也加速推进。

在社会与文化交流交往方面,两岸直接“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基本实现,两岸人民迈入大交流时期,两岸文化教育交流迅速升温。

两岸关系之所以在短期内实现如此重大的改善,关键是两岸目前都能接受和平发展这一理念,愿意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中国共产党和大陆政府秉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积极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两岸同心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表示,两岸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关系的历史遗留问题应放在共同发展中逐步解决,的历史必然。

可以说,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走向和平统一的必经之路。

2023年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1500字3篇

2023年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1500字3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字篇一近一段时间来,台湾局势呈现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局面,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一历史阶段的种。

种现象,拨开迷雾,把握大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的两岸局势从总的格局上看,祖国大陆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保持了两岸关系的基本稳定。

这主要表现在:1、祖国大陆提出的新主张、新论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胡锦涛在会见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台湾人士时,提出了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样一个重要的主张,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祖国大陆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主张的内涵,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两岸民众的热烈欢迎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

2、继续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陆续举办了两岸经贸论坛、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等大型系列活动。

继续推出并且落实了一系列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进一步营造了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外部环境。

祖国大陆以各种方式向国际社会宣传对台政策主张,表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和坚决反对台独的立场,增进了国际社会对我对台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对台独活动危险性的认识。

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

事实表明,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继续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台海局势中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因素继续增长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台湾当局仍执意实行激进台独路线,企图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因此,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形势仍然严峻、复杂。

2023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一年,台湾当局推动“法理台独”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

二、大陆的对台政策面对台湾局势的复杂变化,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祖国大陆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各项政策,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决反对“台湾法理独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努力推进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

形势与政策论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远景

形势与政策论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远景

形势与政策论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远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远景关于两岸关系问题,双方都进行了不懈地努力,2011年两岸关系稳步推进,并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稳步调迈进,两岸协商也取得重大突破。

但我们也看到,由于美日"以台制华"的战略、"台独"分裂势力的干扰以及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结构性问题仍未解决,和平与统一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12月31日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多年来,祖国大陆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导权,务实稳步推进两岸关系。

在两岸双方和海内外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两岸制度化协商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两岸沟通与交流渠道日益多元,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教交流迈向新层次新水平。

首先,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巩固,制度化商谈取得重大突破。

去年5月以来,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建立了互信,从而推动解决了两岸关系中一系列复杂问题。

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是关键所在。

正是由于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两岸才能克服民进党等“台独”势力的干扰破坏,成功化解两岸之间的一些摩擦和不快,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保持良好势头。

考虑到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包括需要逐步破解一些政治难题,巩固和增进双方的政治互信尤为重要。

其次,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进程取得重大突破,经济合作进一步增强。

两岸双向投资取得新进展,两岸贸易快速增长。

今后一个时期仍然要把全面加强两岸经济合作作为重点,当前最突出的任务是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考虑到两岸同胞是一家人,大陆与台湾采取了一些实际措施共克时艰。

今后,如果形势需要,还会继续这样做。

签定两岸经济合作协议,关键是协议内容要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两岸同胞福祉增进,有利于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双方应该共同推进商签协议准备工作。

2023年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台湾问题

2023年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台湾问题

2023年形势与政策论文引言近年来,台湾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2023年将为台湾问题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对2023年台湾问题的形势与政策进行论述与分析。

台湾问题的背景台湾问题源于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成立。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台湾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与大陆存在明显差异。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之一,在国际间存在一定争议。

2023年形势展望2023年对于台湾问题来说将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以下是对2023年形势的展望:1. 中美关系对台湾问题的影响中美关系是影响台湾问题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2023年将是拜登政府执政的第三年,中美关系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台湾问题的走向。

如果中美关系出现改善,可能会为台湾问题带来一定的缓和。

相反,如果中美关系继续紧张,对于台湾问题的影响可能会加大。

2. 双方政策态度的调整台湾当局将继续推行“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思路,努力保持与大陆的和平稳定关系。

中央政府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

双方政策态度的调整将直接影响到台湾问题的发展。

3. 国际社会的立场与压力国际社会对于台湾问题的立场也将对形势产生影响。

一些国家可能会继续支持台湾,加大对台湾的支持力度。

此外,国际社会也可能会向台湾当局施加一定的压力,要求其维护与大陆的和平稳定关系。

4. 台湾内部政治局势的调整2023年将是台湾地区的“立法委员”选举年,台湾内部的政治局势可能会发生一定的调整。

选举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台湾问题的发展和走向。

台湾当局将面临如何应对与大陆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维护台湾地区的安全与发展。

政策建议为了应对2023年台湾问题的挑战,以下是几点政策建议:1.加强对“和平统一”的宣传:加大对台湾民众的教育和宣传力度,使其了解“和平统一”的重要性,消除对大陆的疑虑和误解。

2.维护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加强与台湾当局的对话和交流,妥善处理两岸关系中的问题和矛盾,确保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

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论文16篇

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论文16篇

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论文16篇第1篇: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论文摘要:台湾与大陆虽同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岸至今仍然处于分裂的状态。

值得庆幸的是,在爱好和平与统一的广大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的发展也取得了相当瞩目的成绩。

因此,我们要珍惜两岸交流得来不易的良好发展局面,更要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自己的努力,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早日实现。

关键词:浅析;两岸关系;发展;统一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屿,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端,与大陆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

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历史的沿革,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并处于新的历史起点。

我们应该以全民族的发展为大局,以更远大的目光、更务实的思路,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两岸交流的现状(一)文化交融台湾与大陆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文化交流在两岸交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目前,两岸文化交流正在不断深化,特别是艺术、学术的交流都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通过交流,人们更加认识到两岸对于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共同基础。

两岸有共同的语言、艺术和民俗的文化形式,两岸都使用共同的语言和文字,有普通话和方言之别,汉字有繁体字与简体字之别,又有台湾通用拼音与大陆汉语拼音之别,但这些只是大同小异,都同属汉语系。

(二)经济双赢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始终是两岸关系发展最重要的领域。

这些年,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

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来袭的时候,两岸同胞携手并肩、共同应对挑战。

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

台湾方面也允许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

这标志着两岸由单向投资走向了双向投资,这是两岸经济往来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政治改善两岸各个领域的交流对话本着“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的原则,是一种积极且务实的态度。

但是,两岸的政治对话,是一个无法逃避的话题。

两岸关系论文

两岸关系论文

【摘要】:自古以来台湾都是我们领土的一部分,虽然台湾与大陆分居于海峡两岸,但是,两岸人民一直有着紧密的交流,努力促进两岸关系持久和平的发展。

近年来,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经济交流日趋频繁,经济贸易也得到迅速改善。

不可否认,作为“经济基础”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在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正猛之时,进一步加强两岸文化的交流便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向纵深迈进的迫切需要和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实现两岸关系真正走向“和与合”的核心因素。

在两岸文化交流过程中,毫无疑问的需要两岸人民的共同参与和推动,但是,青年一代是年轻、有朝气、有文化、有想法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海峡两岸永久和平发展的重任,因此,两岸青年之间的文化交流在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中起着桥梁和媒介作用,更能促进在意识层面上达成共识,从而真正的让海峡两岸融为一体,共为一家。

【关键词】:两岸关系文化交流和与合青年一代核心引言:近年来,随着两岸经济的发展,两岸关系特别在经贸互利方面到迅速改善,两岸的经济结合和利益的融合已是十分的广泛和深入,也得到两岸同胞的普遍认同和支持。

但经贸交流主要关注的是经济利益,实际上两岸交流最重要的是相互信任,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是不能够让两岸关系永久和谐和平的发展的,从起初的“一国两制”到现在的“九二共识”,两岸在政治意识上也有交流协商,但总会有不和谐的声音“台独”存在。

无论是李登辉与陈水扁的“台独”文化传播还是民众的意识被误导,都提示着两岸文化需要进一步深刻的交流。

两岸的经贸交流固然使两岸逐步地形成利益共同体。

但经贸交流主要以利益为取向,不能自动的转化为上层的意识形态,难以影响深层次的认同感、信仰与价值观。

所以文化交流在两岸人民相互信任,文化共识中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重要的功能。

一.两岸文化交流的重大意义1.从古至今,在中国的历史上,文化认同几乎就等同于国家认同.文化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纽带,维系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而没有中断.延绵至今。

形势与政策-台湾问题

形势与政策-台湾问题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每看到陈水扁小丑般的在荧幕、在监狱里的表演,我头脑中都会回响这么几句话。

两岸关系,即大陆与香港、澳门和台湾之间的关系。

这里,我想浅谈一下我对于台湾与大陆目前的关系与这份关系好坏对于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影响。

台湾,清朝时被称为琉球。

由于清朝的闭门造车理念,中国长期积累的优势早已不复存在,而中国的财富却为各国列强所觊觎。

于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对于当时正处在闭关自守、抱残守缺状态中的中国人来说,拥有坚船利炮的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是极大的冲击。

对台湾同胞来说,1895年台湾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无疑是最为刻骨铭心的历史伤痛。

当年走投无路的清朝重臣李鸿章,曾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他说,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的确,对于各国列强来说,坐拥台湾岛,既能控制住中国人的经济,又能对中国造成军事威慑。

台湾的地理位置相当之好!近代以来,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振兴发展,有多少中国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各种方向的探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其中,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主张行不通,洋务派遭挫折,太平天国也归于失败。

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喊出的“振兴中华”口号,开创了近代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经过我们全民族浴血奋战,特别是在气壮山河的抗日战争中,夺得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台湾才得以光复,宝岛才重归中国版图。

那时候,中国曾一度有望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提出的政治主张基础上,调和内部矛盾,在战后的废墟上开展和平民主建设。

然而,国共两党在两个中国之前途命运的较量中最终还是诉诸战争对决。

近年来,岛内别有用心的政治人物和政治势力,抓住一点小小的冲突,炒作“被大陆打压”,煽动台湾悲情及本土意识氛围。

意图促成台湾从中国的地图上消失。

事件不可避免地给正在加速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造成阴影和阻碍;同时,也令人警醒到两岸关系的错综复杂性以及固有结构性矛盾的深刻性。

例如:2008年10月23日,第23届东京影展发生因不满主办方违反惯例介绍台湾,致使中国大陆电影代表团退出电影节的事件。

2017关于两岸关系的形势政策论文3000字范文

2017关于两岸关系的形势政策论文3000字范文

2017关于两岸关系的形势政策论文3000字范文推荐文章关于形势与政策的毕业生论文热度:优秀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的论文热度:关于反腐倡廉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热度:优秀形势与政策关于台湾问题论文热度: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依法治国范文热度:两岸关系是在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关系的简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16关于两岸关系的形势政策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2017关于两岸关系的形势政策论文3000字篇一《两岸关系的探究》摘要:两岸关系一直是中国人民的热点话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关心时事,认识两岸关系的动态,抓住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这是在新起点上加快推进两岸关系的重要任务,这也是每个中国公民应该尽到的义务。

关键词:两岸关系历史问题交流台湾问题新形势一、历史视野中的两岸关系自1949年台湾问题形成以来,大陆方面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历史新时期。

《告台湾同胞书》就是在这个重要历史背景下发表的。

30年来,大陆方面为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

邓小平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丰富和发展了对台方针政策。

党的十六大以来,大陆方面就对台工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一系列新主张新举措,赋予对台方针政策新的内涵。

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和实施,把大陆方面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法律化,表达了大陆方面坚持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和最大诚意,同时表明了全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台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形势与政策论文之两岸关系

形势与政策论文之两岸关系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形势与政策论文班级:姓名:深化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摘要:马英九连任后,未来四年两岸的关系将更和谐、更有互信,可能迎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对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新时期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之间先行先试,而先行先试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即提升根亲文化内涵,加强两岸情感认同;揭示海洋文化源流,加强两岸开放协同;构建文化交流机制,加强两岸和谐发展。

关键词: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年伊始,台湾地区的领导人和民意机构代表的选举结果表明,“九二共识”已成为台湾地区朝野的主流意识,已成难以逆转之势。

“九二共识”作为海峡两岸地缘政治文化认同,在某种意义上已超越了台湾地区的党派意识。

在台湾地区的此轮选战中,基于上一任期中“九二共识”给台湾地区的发展所带来的红利,蓝色阵营胜选。

否认“九二共识”,攻击竞选对方“倾中”,导致绿色阵营落败,而在反省败选教训时,绿色阵营已无法回避“九二共识”问题可见,秉承“九二共识”,今后几年可能迎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如何抓住机遇,促进两岸关系得到进一步实质性改善,是两岸乃至国际关注的重大地缘政治问题。

一、深化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从海峡两岸政治生态的视角来看两岸的文化交流,不仅要关注两岸文化交流在面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机遇时自身的进展,更要关注其深化拓展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特殊积极作用。

尤其是在今后几年,对于“九二共识”会有基于不同政治文化的不同解读,这对两岸关系的演进将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对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性纵观台湾国民党执政当局,对于“九二共识”的效益诉求主要是在经济方面,即主要实行“先经后政治”,马英九对待两岸关系的“三原则”之一就是经济优先原则,面对海峡两岸人民日益强烈的签订两岸政治军事上和平协议的呼声,台湾当局有意泛化“和平协议”实质内涵,将已签订的十几项两岸经济协议视同两岸和平协议。

【形势与政策】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形势与政策】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形势与政策】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第一篇:【形势与政策】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如何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2011年在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腳步中悄悄來到了。

回顧過去,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执政党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政治互信的基础上,恢复两岸两会协商,先后共签署了十五项协议,达成一项共识,两岸制度化协商不断深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定签署和实施以及两岸经合会成立,标志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率先在经济领域获得突破,两岸经济合作关系的机制化和制度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2年多時間取得的各項成果,遠遠超過了過去60多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總和。

然而,在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并大踏步推进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同时,也潜藏着诸多挑战,在波濤洶湧的兩岸發展大潮下也暗藏著不少險灘與礁石:其一,是台灣民眾對於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政治認同和國族認同並未提升,而所謂台灣主體意識卻在政客和民粹主義的推動下不斷膨脹,任何風吹草動均可引燃民意的熊熊烈火--不久前廣州亞運會的“楊淑君事件”和在此之前發生的“東京影展”事件就是最好的驗證。

其二,兩岸關係的深層次問題難以突破,如和平協議談判的啟動與達成、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建立等遭遇政治互信不足的瓶頸,被迫擱置。

其三,某些國際勢力不樂見兩岸關係發展過快,有意無意地製造阻力與障礙;而島內政治勢力及部分精英階層唯洋人馬首是瞻,仍滯留在冷戰的時空中,崇洋厭中的心理與思維定勢根深蒂固,難以改變。

其四,在大陸方面,也有一些人不顧時機與條件是否成熟,急於求成。

他們輕忽了兩岸關係60餘年來累積下的各種深層次問題和結構性矛盾,輕視了兩岸間幾十年互不信任堅冰的厚度與硬度。

而對於台灣方面出現的民意與政治生態的反復與變化,他們又缺乏足夠的耐心,抱怨對台讓步多了,甚至質疑和平發展政策的持續性。

上述種種現象,其實都是兩岸關係艱巨性複雜性長期性深刻性的表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时期两岸关系的发展形势
作者:鹏义
【摘要】:众所周知问题由来已久,其间经历了诸多的演变和发展,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国际化,新时期如何处理海峡两岸关系关系重大,这对于中央政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考验,本文就问题的历史由来、演变发展,新时期两岸关系呈现和可能出现的新特点三个方面来阐述问题,进而给出了自己关于新时期大陆处理两岸关系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问题,历史由来,演变,发展,新时期两岸关系,新特点,大陆,处理
【正文】
(一)问题的历史由来;
大家知道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也曾而两次脱离祖国,一次是民族英雄成功第一次收复,赶跑了荷兰殖民者,死以后其后代将独立与清廷对抗,后康熙帝任施琅为大帅收复,此后一直隶属大陆管辖。

二是1898年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将二次割让出去给日本,自此脱离大陆50年,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1946年国民党发起国共战,经过历时四年的在,国民党被赶出大陆、蜗居。

正当人民解放军一鼓作气完全解放,美国派出第七舰队横亘在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

由此才形成了问题。

处理好两岸关系成为中央政府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一个重大考验。

(二)问题的演变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介石退居,国民党军队蜂拥入台,这标志着介石集团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介石、经国统治时期虽也曾扬言要反攻大陆,成立伪中央政府,但可以看出他们依然承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他们也坚持的是一个中国原则。

后来登辉上台,才开始提出“两国论”,开始搞台独分裂活动。

将两岸关系迅速升温激化。

登辉之后水扁上台,民进党开始执政,开始想明目胆地进行台独公投,台独分裂活动日益猖獗。

海峡两岸关系也日益紧。

2008年随着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对大陆的访问,拉开了两岸关系缓和的序幕,海峡两岸交流也日益紧密。

就在同一年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赢得“大选”,击败民进党,时隔八年之后国民党重掌大权,也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门轰然洞开,两岸关系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两年多来两岸经济关系大事不断,世所罕见。

先是中断近十年的“两会”恢复制度性协商,在大陆先后举行四次重要会谈,达成12项经贸合作协定;再就是取得了包括全面直接双向“三通”、MOU在的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成果,两岸经贸关系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

(三)新时期两岸关系呈现及可能出现的新特点;
(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不小的挑战。

目前的两岸关系是两年来最好时机,台海形势出现了对我有利的外环境,登辉的影响日渐式微;水扁被判无期徒刑,以“台独纲常”为宗旨的民进党早已下台。

未来几年,岛台独活动难于掀起大的风浪,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势不可阻挡。

接下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触及政治议题,两岸关系“先易后难”、“先急后难”、“先经后政”、越到后来越难。

难点在于以下几点。

1政治对话议题。

马英九当局对政治对话的态度渐趋保守。

所谓岛形成“共识”,实际上就是一种“托词”,如果民进党一直反对,岛将永无共识;两岸对话还要夹带国际因素,这显然表明两岸政治互信有待进一步增强和强化。

2.经济合作机制化问题。

马英九近年来不断重申ECFA的签署应在“对等、尊严”的原则下进行,必需符合“国家需要、民族支持和国民监督”的基本要求,必需符合“中华人民国主权”和人民利益,由此看出,ECFA形成两岸经贸关系的基本法,涉及到身份及关系的定位问题,搞好了,会使两岸关系更亲密;搞不好“两岸”也会成为“两国”的开始。

3.两岸军事互信问题。

马英九在国18次国民党全代表会上显示,“因为两岸现在并没有剑拔弩,所以并没有进行政治性谈判甚至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的急迫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方面要价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却
仍在计划向美购更多武器。

在“军购”与“军事互信机制”之间,马当局定会选择前者。

4.“国际空间”问题。

近年以来,马当局继续推行“外交休兵”政策,暂时放弃了16年前的“加入联合国”的活动,转而与大陆协商弹性参与国际组织,反映出“一寸求和”的新思维。

当局的不断索取将使这一问题变得愈加复杂。

无论是年政局还是两岸关系,表面看是风平浪静,实际上却是暗潮汹涌。

为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认识,不能盲目乐观,不能被岛执政者更替所左右,不能被两岸关系的暂时缓和所迷惑。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影响台海安全稳定的根源并未消除,“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仍是两岸和平发展的主要现实威胁,解决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容低估。

两年来,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两岸实现对话协商制度,经贸文化的交流合作日益紧密,新型两岸关系正在加速形成。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两岸关系在进入和平发展的轨道仅仅三年,在认同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两岸之间形成了初步的政治互信。

在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之后,两岸关系相应的进入有序推进、平稳发展的新时期。

未来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并全方位拓展;两岸关系将进入合作与摩擦交替上升的新时期;两岸关系与岛政治合作的衔接将越来越紧密;如何获取民心、争取民意支持将是未来两岸都要关注的焦点。

(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国因素不容低估。

两岸关系应该是中国的政,但它又有外力的干涉。

可以说两岸关系中任何一个现象与事件,又都是中国、美国、中国三方面相互牵制和博弈的结果。

正像同志所指出的,问题归根是美国问题。

目前美国在台海两岸关系的基本态度是:不统、不独、不战、不和。

长时间以来,美国在台海两岸间一直保持着藐视中间而实际上偏袒和支持的做法。

中国的对台斗争实际上是对美斗争。

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对海峡两岸的政策不会根本改变。

它确实有点像“摆钟”那样,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核心,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时而左时而右的摇摆不定。

斗争将使长期的、曲折的和复杂的。

当前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曲折和突破性进展,正朝着建立和平发展新局面的方向迈进。

美国虽然表面上不断表态乐见两岸的和解。

(3)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岛制约因素不可忽视。

1.岛民意的走势左右两岸关系。

现在有一个最大的现实你,就是“主体意识”的上升。

2.民进党能否东山再起。

从外部环境上讲,自从马英九主政以来,马英九在竞选时的承诺一直很难实现,马团队的民调也一直回落,民众也颇有意见。

另外,从国际局势上看,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直把作为遏制中国的妻子,也不愿意看到两岸和平统一。

综上所述,民进党正在做着东山再起的准备。

不过从目前来看,民进党要想东山再起的确困难重重。

(四)新时期大陆应该如何处理好两岸关系。

(1)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住过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2)同同胞一道,加强两岸人员来往和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坚决反对分裂势力。

(3)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4)解决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人民。

(5)“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6)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同时绝不承认放弃使用武力。

参考文献[1]薛谋洪。

美国利用问题做文章由来已久[N].人民日报,1995-06-26(7)。

[2]中华人民国条约集(第19集)[Z].:人民,1973。

[3]中华人民国条约集(第26集)[Z].:世界知识,1990。

[4]中国国际法年刊[Z].: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

[5]王铁崖,田如萱。

国际法资料选编[Z].:法律知识,1982。

[7]董云善,武萍。

世界人权约法总览[Z].:人民,1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