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学设计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能够说出我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尝试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产生机制);

2.通过对地质灾害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应用,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我国地震、泥石流和滑坡分布图的阅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地图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化地理空间感。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震资料的阅读,概括出我国地震的特点。

2.通过对中国地形图、中国地震带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图、中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图的比较判读,概括我国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的分布特点,总结地形与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相关性。

3.列表对比我国泥石流与滑坡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分布广、危害大的特点,增强忧患意识和灾害意识。

2.通过各种地质灾害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善于运用联系的、综合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养成求真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地质灾害中人为因素的分析,强化学生的正确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通过各种地质灾害分布的学习,加强尊重规律并按规律办事的意识。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4.通过阅读“泥石流王国”里的绿色耕耘,看到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和重建家园的重大成果,体会到科学知识在促进人地和谐发展中的重大意义。增强人们抗灾和战胜灾害的决心和信心。

三、教学提纲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2.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3.我国的地震分布

(二)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1.我国泥石流频发的原因[来2.我国泥石流的分布

3.我国滑坡频发的原因[来

4.我国滑坡的分布

四、教学建议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或过程。考虑到地质灾害种类多并且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建议本节讲3课时,“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用2课时。另外1课时,结合本地的地质灾害类型,开展校本课或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开展选修课程。

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一样都是影响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巨

大损失。地质灾害与气象灾害不同的是在我国虽然分布很广,有一定的地质规律,但它不如

气象灾害那么普遍。并且地质灾害的突发性较强,虽然频发但很难完整记录其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学生对地

质灾害缺乏直观感受。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应该多为学生提供真实、直

观的影像资料,创设情境,增强其震撼力,充分体验到地质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建

议本节采用“情境引入一问题引导一协作学习一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地质灾害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教学中应利用好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引导学生做相应的迁移和拓展。

人类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人地关系史,人地关系相继走过了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阶段,目前正携手走进人地协调共生的新时代。然而,地质灾害暴发的频度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越来越重。印尼海啸的惊涛骇浪还未平息,苏门答腊又一次震声隆隆。下面让我们共同感受2004年末的那次人类史上的巨大灾难:

播放录像:“ CCT\—焦点访谈《关注印度洋大海啸》”

说明:此次海啸由震级为8.9级的海底地震引发,片中关于地震有较逼真的动画模拟,对此次地震及海啸造成的灾难也做了简要的介绍。播放录像能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感受到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为地质灾害的学习创设情境。

关于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在教学中安排学生阅读归纳概括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使学生知道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分布广、危害大。三个特点中应重点强调种类齐,不仅灾害类型多,而且不同地域地质灾害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地震在台湾及喜马拉雅山等地频繁发生;水土流失在全国分布都很普遍,尤以黄土高原严重;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

第一部分我国的地震灾害围绕地震的特点、多发的原因及分布的规律展开。关于地震的特点可向学生提供下面材料。

资料一:投影1:2004—2005年中国部分破坏性地震

*2005年04月08日西藏仲巴县6.5 级地震

*2005年04月06日新疆乌什县5.1 级地震

*2005年03月06日台湾宜兰沿岸东海中5.6 级地震

*2005 年02月15日新疆乌什6.2 级地震

*2005年02月01日台湾宜兰6.3 级地震

*2005 年02月19日台湾台东与花莲间发生5.0 级地震

*2004年10月19日云南保山发生5.0 级地震

*2004年10月15日台湾以东海中6.2 级地震

*2004年08月10日云南鲁甸昭通间5.6 级地震

*2004年07月12日西藏仲巴县与隆格尔县间6.7 级地震

*2004年07月03日西藏班戈5.2 级地震

*2004年06月29日青海治多5.3 级地震

*2004年05月26日浙江舟山4.3 级地震

*2004年05月23日西藏班戈、青海海西间5.3 级地震

*2004年05月19日台湾以东沿海6.7 级地震

*2004年05月16日台湾以东海中5.4 级地震

*2004年05月11日中国青海德令哈5.9 级地震

*2004年05月08日中国台湾以东海中5.6 级地震

*2004年05月04日中国青海德令哈5.5 级地震

*2004年05月01日中国台湾花莲5.2 级地震

资料二:我国地震记载史约有3 800 多年,记录史上的9 000多次地震中,6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有800多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

地震、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1950年西藏察隅地震。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556年陕西华县发生8.2 级强地震,死亡80多万人,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资料三:从我国地震发生的空间位置的分布特点看,我国的深源地震仅出现于吉林的安

图、珲春和黑龙江的穆棱、东宁、牡丹江一带,深度一般为400〜600千米。它是环太平洋地

震带深震群的一部分,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带以30°倾角插入亚洲大陆之下,伸达我国东北的

产物。震级为5〜7.5 级,因震源过深,一般无破坏作用。我国的中源地震主要有三处:一是台湾省东部的沿海,如基隆东北、花莲以东海域以及东南海域,深度为100〜270千米;二是

西藏南部江孜、达旺附近,深度为140〜180千米;三是新疆西部的塔什库尔干、麻扎一带,

深达100〜160千米,它是兴都库什中源地震群的一部分。我国的浅源地震分布最为广泛,在

深度上东西两部稍有差别,东部大都在30千米范围之内,西部稍深,有的可达40〜50千米,

在喜马拉雅山北麓一带有的深达60〜70千米。总之,我国的深、中源地震仅分布于环太平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