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聪明的测量员_学案1-青岛版(五四学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聪明的测量员 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聪明的测量员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能够准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转换。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4.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换算: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
2. 实际测量:运用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进行实际长度的测量。
3. 问题解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
2. 实际测量的技巧。
3. 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难点:1. 长度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
2. 实际测量中的数据处理。
3. 问题解决的方法与策略。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
3. 实际测量场景(如教室、操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让学生说说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单位。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长度单位之间是如何换算的吗?二、新课讲解1. 讲解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单位之间的进率。
2. 讲解实际测量的技巧,如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如何处理测量数据等。
3. 讲解问题解决的方法与策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践操作1. 分组进行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测量的过程。
2. 指导学生进行长度单位换算,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换算的方法。
3. 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四、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
2. 反思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延伸:1. 设计一些与长度单位换算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2. 组织学生参加测量比赛,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
3.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聪明的测量员-青岛五四学制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聪明的测量员-青岛五四学制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测量的概念和作用,理解长度、重量、容积等的度量单位及其转换关系,掌握合理选择最适合单位进行测量的能力。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如卷尺、秤、容积杯等,能够准确地测量长度、重量、容积等各种数据。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测量的重要性,增强对测量工具使用方法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测量的概念和作用、各种数据的测量方式、度量单位及其转换关系。
教学难点:度量单位的转换关系、测量小数、测量方法的拓展与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1. 测量的概念和作用(1课时)教学内容:通过《小熊的日历》一书,介绍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并带着学生观察实物,思考测量的方式。
教学进度:小组讨论(10分钟)- 观察实物(10分钟)- 课堂讲解(30分钟)- 课后作业(10分钟)2. 长度与重量的测量(2课时)教学内容:通过量尺、秤等测量工具,学习如何测量长度、重量,并介绍长度、重量的度量单位以及换算方法。
教学进度:观看视频(10分钟)- 实物测量(30分钟)- 拓展学习(20分钟)- 课堂讲解(30分钟)- 课后作业(10分钟)3. 容积的测量(1课时)教学内容:介绍容积的概念和作用,学习容积的度量单位及换算方法,并通过实物测量和计算来巩固掌握。
教学进度:实物测量(20分钟)- 观看视频(10分钟)- 计算练习(20分钟)- 课堂讲解(20分钟)- 课后作业(10分钟)4. 综合练习(1课时)教学内容:通过针对性的试题,综合巩固学生对测量的知识掌握,提高测量技巧和方法,并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测量结合起来。
教学进度:试题测验(40分钟)- 课堂讲解(20分钟)- 课后作业(10分钟)四、教学方法和教具教学方法:演示法、实践法、研究性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聪明的测量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聪明的测量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间的转换。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转换。
三、教学难点进行单位间的转换,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1)让学生观察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探讨长度单位间的转换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长度单位间的转换规则。
(3)教师总结,讲解长度单位间的转换方法。
3. 实践(1)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单位间的转换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应用(1)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长度单位间的转换方法。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正确运用长度单位间的转换方法。
5. 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和转换方法。
6. 作业布置(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长度单位,思考长度单位间的转换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操作中掌握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和转换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在作业布置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聪明的测量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以下是针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故事、谜语等方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
五年级数学上册《聪明的测量员》教案、教学设计
1.教学重点:
-掌握长度单位及其换算;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精确测量;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
-长度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
-测量过程中误差的处理;
-解决测量问题时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二)教学设想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章节的内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和初步的几何图形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测量这一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但对更精确的测量和复杂的测量问题尚缺乏经验和技巧。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长度单位换算的掌握程度,帮助他们巩固和拓展相关知识;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一次家庭测量活动,如测量家具的尺寸、房间的面积等,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家长与孩子共同讨论测量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促进亲子沟通和合作。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字迹清晰,表述准确;
2.作业完成后,家长需签字确认,以表示对孩子学习情况的关注;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2.情境创设: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场景,如装修房屋时测量墙面、地板的长度和面积,让学生认识到测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提问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如“测量有什么作用?”“我们在生活中都用到过哪些测量工具?”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长度单位及换算: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毫米,并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换算的理解。
活动课《聪明的测量员》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6.跨学科整合,拓展思维:结合其他学科(如科学、美术等),设计综合性的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7.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a.针对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设计有趣的换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换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
2.难点:在实际测量中,如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决。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测量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复习已学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引导学生总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换算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换算关系的理解。
2.测量工具的使用:介绍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强调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如保持工具的平稳、垂直,避免误差等。
3.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复习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学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测量情景图片,如测量身高、家具尺寸、操场的长度等,引发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关注。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测量的情况吗?你们是如何进行测量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经验,激发他们对测量知识的学习兴趣。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聪明的测量员》,通过学习,我们将会掌握更准确的测量方法和技巧,成为真正的测量小能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聪明的测量员 ︳青岛版
聪明的测量员教材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54页综合应用课前慎思:本节课是江港两地学生的交流实践课,基于考虑江港两地的数学教材,了解两地学生的学习水平情况,必须将本教材中利用小数除法的基础知识应用到探索一些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整。
结合江港的数学教材、课堂模式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将测量规则和不规则物体的周长和面积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自由开放式的课堂为主,为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培养江港两地学生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促进江港两地的数学教学交流与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运用已有的测量知识、技能、方法,进行数据收集、记录和整理,建立完整的测量活动过程。
数学思考:选择合理测量工具和方法,对规则和不规则物体进行测量,建立数感,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感受到测量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增强应用意识,发展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积累测量活动的实际经验。
情感态度:学会与他人分工合作,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实际测量活动的过程,完成测量的任务。
教学难点:在测量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能将不规矩图形转化为规矩图形进行测量。
学具准备:软尺,绳子,树叶,透明的方格纸,任务单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趣导入师:孩子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生:听过。
师:其实,《曹冲称象》的故事隐藏着一个数学思想呢?那隐藏着什么数学思想呢?你们想知道吗?生:想知道。
师:好,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多媒体出示曹冲称象的历史典故: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
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有人说制作一个大秤; 有人说把大象杀了切块……但显然,这些办法都不可行。
这时,六岁的曹冲站了出来。
大声说:让我来试试吧!这时曹冲把大象赶上一艘船,大船就会下沉,就在下沉的船舷处画上一条刻度线,然后把大象赶下船,接着在船上放上石头,直到船下沉到刚才那个刻度线处,称出每块石头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聪明的测量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聪明的测量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不规则形状的面积计算方法;
2.熟练掌握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不规则图形的边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备课PPT、教学实例、测量工具、白板、黑板、彩笔、圆规、尺等;
2.学生准备:作业本、笔、纸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学
在教室内环保板画出一个不规则多边形,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感受周长和面积的美妙。
2. 教师讲授
通过教学实例,讲解了不规则图形边长的计算方法,重点是如何用尺测量和圆规量。
接着讲解了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即把图形分成小矩形、三角形或梯形等几何图形,在计算其面积后相加。
3. 学生练习
让学生在作业本上进行相关的计算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4. 展示讲解
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方法,及其计算结果。
5. 课堂总结
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清晰掌握所学知识点,并强化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
1.学生的能力和表现是否突出,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能否熟练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和面积计算方法;
3.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实际问题,并得到良好的评价。
聪明的测量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聪明的测量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的单位换算,能准确地进行长度测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单位换算: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和换算。
2. 长度测量: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
3. 实际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的单位换算和长度测量。
2. 教学难点:准确地进行长度测量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述一个关于测量员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测量员的工作内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习长度单位换算(1)让学生观察直尺,认识米、分米、厘米、毫米,并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出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
(3)教师举例讲解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3. 学习长度测量(1)让学生观察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了解它们的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2)教师示范如何使用测量工具进行长度测量,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方法。
(2)每组派代表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3)教师点评学生的解答,总结解题方法。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度单位换算和长度测量的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长度单位换算和长度测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换算和长度测量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练习题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聪明的测量员 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聪明的测量员青岛版授课目标在本节课中,学生将会学到以下知识:•了解测量长度的规则和方法•熟练使用尺子、卷尺、千分尺等测量工具•能够用相应的测量单位对物体的长度进行准确的测量•能够通过练习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技能授课重点•基本计量单位•读数(取整、取半)•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测量知识授课难点•熟练使用测量工具•确定读数方法,精确测量长度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通过举例的方式,引入测量和长度的概念,为学生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将自己身上的物品拿出来,然后让他们猜测该物品的长度,以便展示正确的测量方法。
步骤二:介绍计量单位引导学生回忆并介绍长度的基本计量单位,如:米、分米、厘米、毫米等,让学生了解不同计量单位的使用场景。
步骤三:测量练习让学生使用测量工具针对不同物品进行测量,并且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借助于计量单位来确保数值的准确性。
通过让学生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测量技能。
步骤四:读数和加减法的联系教师通过练习,让学生熟悉读数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以小组为单元的学习来进行能力差异的最小化处理。
步骤五:总结在本节课结束后,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的测量知识和技能,强调其重要性和实用性。
让学生了解到测量技能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需要积极的投入学习,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掌握测量技能。
作业和建议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建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不断练习,用自己的方式和角度加深对测量技能的理解。
总结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测量知识,掌握测量技能,同时也能够自我提高。
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教学精神都能够帮助学生国际化、多元化和创造性地发展,点亮学生更高的人生追求的光辉之路。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聪明的测量员
学习目标:
1.在学习了小数除法知识的基础上,探 索生活中一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 面积等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 理解和深化。
2.获得测量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 积等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
一粒黄豆的质 量大约是多少?
你能测量出 这些物体的 长度、质量、 或面积吗?
一页纸的厚度怎样用直尺测量呢?
方法: 先测量出很多张纸的厚度,再求 出一张纸的厚度。
如何让测量一粒黄豆的质量? 一根铜丝的厚度怎样测量呢?
蚊帐上一个网眼的面积又该怎样测量呢?
把测量方案和结果填 在表格中
1、小组先估计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直径, 再讨论测量方案,最后动手操作。
2、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 3、每项数据都要测量三次,然后取平均值。 4、把测量的结果填在表格中。
探究记录表
一页纸的厚度怎样用直尺测量 字典一页的 一根铜丝的 一粒黄豆 蚊帐上一个网
测量物体
厚度
直径
的质 量 眼的面积
呢?一页纸的厚度怎样用直尺
测测量量工具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测量方法
估的结果
一测量页结果纸的厚度怎样用直尺测量 呢?
总结方法:
当一个物体过于 小、薄、细时, 可以通过测量多 个来计算一个。
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很远,你知道 它们之间的距离是怎样测量的吗?你 想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呢?
当堂达标:
完成《配套练习 册》上的相关题 目。
回顾总结:
谢谢!
18
谢 谢!
19
三 个 法 五 幅 文 人 画 有 5 个 特 和 屈 辱 感 他 前 往 瑞 典 发 送 的 发 送 到 法 国 俄 国 个 儿 而 后 七 日 后 教 屠 夫 汉 文 条 件 虽 然 公 司 的 营 业 日 的 分 公 司 问 题 与 入 口 化 工 集 团 具 体 如 何 退 还 退 伙 公 司 股 份 的 七 月 五 日 合 同 公 司 软 腭 为 人 体 热 饭 围 绕 捍 卫 条 约 人 体 也 日 夜 人 因 为 沿 途 统 一 欧 哟 与 体 育 体 育 人 体 也 有 体 育 课 接 过 槐 金 金 葵 花 进 口 货 更 好 的 回 答 让 他 觉 得 他 于 一 九 一 九 到 海 地 工 人 华 人 特 他 太 太 和 任 何 人 提 及 然 而 他 二 句 土 语 竟 如 同 人 体 二 条 儿 童 却 如 同 去 幼 儿 园 为 特 区 哦 他 [ 去 推 敲 人 提 起 瑞 特 辟 哦 却 人 推 入 桃 花 片 热 体 哦 聘 请 人 体 期 间 提 起 人 体 哦 聘 请 热 键 提 起 如 哦 行 业 我 日 夜 [ 区 近 日 哦 电 话 费 计 亏 损 的 分 公 牛 三 顿 饭 机 构 和 人 员 和 计 划 ; 色 后 哦 提 起 无 讹 体 哦 却 要 闻 入
聪明的测量员(导学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聪明的测量员(导学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I. 学习目标1.了解测量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2.学习尺规作图中的常用工具及其用途;3.掌握用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4.练习应用尺规作图解决实际问题。
II. 学习重点1.尺规作图的常用工具;2.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
III. 学习难点1.如何正确使用尺规作图;2.如何合理利用尺规作图解决实际问题。
IV. 教学内容1.测量员的工作职责;2.尺规作图的基本概念;3.尺规作图常用工具介绍;4.尺规作图基本方法;5.尺规作图解决实际问题。
V.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在黑板上展示一张图,让学生看图回答:“这个人在干什么工作?”“他手里拿的什么工具?”带领学生探究测量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以及手中拿着的尺规有哪些用处。
2. 学习尺规作图的基础知识通过图片、动画等多种方式展示尺规作图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工具,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手工实践理解。
3. 学习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展示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通过模仿和实践掌握技巧,例如:1.垂线定点法:作等腰三角形;2.割平法:作四等分图形;3.垂线平分法:作正方形;4.平移法:作平行线。
4. 实践演练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实践尺规作图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尺规作图解决如何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含某个角度的特定图形等问题。
5. 总结提高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提出以下问题:1.当前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尺规作图?2.当前我们的学习中哪些知识需要用到尺规作图?让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求知的精神。
VI.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制作一张关于尺规作图的科普海报;3.搜集或自己设计一些尺规作图的实际问题,并用尺规作图法解决,写出解题步骤和方法。
VII.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他们探究测量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学习尺规作图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发掘尺规作图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求知的精神。
聪明的测量员-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聪明的测量员-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为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聪明的测量员。
主要介绍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比较和长度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1.掌握长度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2.能够准确地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3.能够使用适当的方法,理解并解决与长度有关的数学问题三、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2.组块教学法;3.问答法;4.互动讨论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1.制作PPT,用图片和文字介绍聪明的测量员。
2.呈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长度?我们平常使用长度单位有哪些?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常见经验,回答问题,并互相讨论,达成共识。
2. 梳理知识1.介绍长度的测量方法及常用的长度单位;2.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场景,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测量任务和方法,让学生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进一步加深对长度概念和测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3.回顾学生对比较大小的概念和方法,介绍长度的比较方法及比较符号的使用,让学生进行练习。
3. 拓展应用1.设计一些综合型的问题,要求学生计算长度之间的换算:如在长方形花坛中放置一个圆形鱼缸,根据长、宽、直径等参数,计算鱼缸的大小和需要的水量。
这些问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和协作,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2.通过导入相应的音频、视频、图片等素材,让学生了解与长度单位有关的测量技术、仪器及应用案例,拓宽学生对长度知识的了解。
4. 总结1.给学生几个问题,要求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包括“在这个单元中我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我通过这个单元学习到了什么”,“我认为这个单元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等等;2.整理学生的回答,达成共识,作为该单元教学反思及改进的依据。
五、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对学生参与度和情况进行观察,及时纠正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2.对每个环节设计测评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3.协调小组团队独立完成任务,随时检查他们的成果。
聪明的测量员-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聪明的测量员-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重量、容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并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2.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测量、分析、判断和应用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二、教学内容1. 回归实际,认识长度、重量、容量1.理解长度、重量、容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
2.了解厘米、米、千克、克、升、毫升等度量单位。
3.记忆一些基本单位换算关系。
2. 测量算周长、面积1.能正确使用标准尺,并按标准校准。
2.能利用尺测量确定长度、周长等,就近估算,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估计和判断。
3.理解长、宽、周长、面积等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1. 课堂探究1.鼓励学生参与实际测量,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认识长度、重量、容积及其单位。
2.让学生利用实验,通过比较、交流和讨论来理解长度、重量、容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2. 竞赛活动1.利用“测量马拉松”等团体活动,让学生在测量过程中相互配合,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2.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
3. 知识回顾1.结合课堂活动和实际生活,让学生再次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加深理解。
2.利用思考题、练习题等形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价: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和态度。
2.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3.考试评价:评估学生在考试中的实际水平。
五、教学反思1.教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多参与、多贡献。
2.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3.教师要尽可能地丰富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愉悦氛围中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设计——以青岛版五年级上册“聪明的测量员”为例
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设计———以青岛版五年级上册“聪明的测量员”为例文|张文娟《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了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的课程建设基本原则,而要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离不开相关评价的运用。
那核心素养又该如何评价呢?同样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需要构建评价方式、维度和主体丰富全面,结果关注学生进步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真正实现评价的育人导向功能。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评价亟待超越传统纸笔测验二元对错的局限,构建综合平衡的多元评价体系。
推进表现性评价是促进核心素养落地和实现这一转变的应然选择。
本文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聪明的测量员”为例设计表现性评价体系,确定表现性目标,设计表现性任务,编制表现性量规,最后说明表现性评价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表现性评价的内涵表现性评价是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与结果做出判断的一种评价方式。
表现性评价和传统纸笔测验的本质区别体现在表现性评价强调评价学生能力的表现,目标、任务和评价的一致性以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统一。
表现性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真实表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也考查批判反思、创新思维和小组合作交流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情况。
二、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设计及其实例表现性目标、表现性任务和表现性量规是表现性评价的三大核心要素,这三者的设计要遵循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原则,相互联系,环环相扣。
表现性评价的最大特征就是在学生学习之前确定学习的内容和评价标准,这样不仅能够明晰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还指明了学生之后学习中应努力的方向。
(一)明确表现性目标评价目标是评价的方向和归宿,它居于课程的核心地位。
表现性目标是学生在学习活动结束之后可能表现出来的预期成果,最终指向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和情境性的高级目标,是设计表现性任务和表现性量规的依据,依据表现性目标预设学生学习结果,以终为始,进行“目标—评价—教学”的逆向教学设计。
聪明的测量员【导学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聪明的测量员(导学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测量长度、重量、容积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标准单位;2.训练学生的观察、感知、比较和称量等基本能力;3.能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测量长度、重量、容积的方法和学习标准单位;•教学难点:学生对标准单位的理解和应用,以及计算中的换算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前置知识请复习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第一单元《数与计算》中的四则运算,了解加减乘除的定义和基本方法。
2. 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导入主题课件,呈现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图片,造成一种愉悦的视觉效果,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测量的意义,有哪些测量量以及测量用的工具名称等问题。
2.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利用不同长度的卡片给学生展示长度的概念。
边展示中让学生观察,感知,比较,比较大小,连线求和,给予它们意义,从而抽象出量度长度的标准单位——米,并初步学习表示长度的常用符号“m”。
3.学习测量重量的方法通过重量的比较,学习使用不同量度的砝码弹簧秤。
边观察边记录重量,出取得准确重量的方法。
引导学生认识量度重量的标准单位——千克,并初步学会表示重量的符号“kg”。
4.学习测量容积的方法以实验为基础,使用滴管、注射器等工具对水的体积进行测量。
让学生分别打出 1毫升(ml)和1厘升(cl)的水,并记录体积,初步认识量度容积的标准单位——升,并初步学会表示容积的符号“L”。
5.回顾测量标准单位的内容通过单元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测量长度、重量、容积的方法,但有没有一些单位比较特别呢?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出量度时最常用的标准单位及其符号,最终让学生复述测量标准单位的内容。
3. 总结与归纳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测量的场景,并总结出一些常见的测量知识,用轻松、生动的语言总结当天课程的学习。
4. 巩固与拓展1.练习册P1-P3的练习;2.制作测量知识小手册,包含所学知识的图示及内容。
聪明的测量员(导学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聪明的测量员(导学案)一、课前导学1.1 学习目标•能够认识测量员的职责和重要性;•能够理解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能够使用标准长度单位测量长度。
1.2 学习重点•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标准长度单位。
1.3 学习难点•利用标准长度单位测量长度。
1.4 学前预习•预习教材相关知识点。
二、课堂探究2.1 导入新知老师向学生介绍测量员的职责和重要性,帮助他们认识到测量员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询问学生,引导学生发现测量员如何帮助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高度等,帮助学生认识到测量员的职责与作用。
2.2 探究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通过运用生活中的常见物体,如课桌、椅子等,来让学生理解“长度”的概念,强化学生对其的认知。
帮助学生理解长度的度量单位,教授使用卷尺、尺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
2.3 标准长度单位老师介绍常用的“厘米”和“米”两个标准长度单位,让学生知道长度的单位有多种。
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物品的测量,让学生感知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让学生掌握使用标准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方法。
2.4 示例演练老师呈现一些简单的长度测量题目,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展开思考,并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测量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5 学生练习老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实践测量技能,巩固和加深他们对测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巩固练习3.1 课堂作业老师留下一些练习题,以便学生能够在课后巩固他们所学的测量技能。
3.2 课后作业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内练习测量技能并完成作业。
四、课后回顾老师在下堂课前复习本课所学,回顾和检查学生掌握的测量技能。
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课后向老师提出并询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聪明的测量员
【学习目标】
1.在学习小数除法知识的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测量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数学思想,发展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
2.通过制订方案——实验探究——总结反思的实践活动,积累活动经验,发展规划意识、反思意识,培养模型思想。
【学习重难点】
1.自主探索出一些特殊物品的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测量方法,培养规划意识、反思意识。
2.体会整体思想,发展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
【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说一说下面图片中的词典一页纸的厚度大约是多少?
2.说一说下面图片中一根铜丝的直径是多少?
3.一粒花生米的质量是多少?
二、课文学习,交流研讨。
1.我发现许多物体的测量可以借助“_____”的方法。
2.对不能直径测量出结果的,可以通过_____的方法来测量。
三、学习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前练习
说一说,曹冲称象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