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管理机制探析
新时代下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问题
新时代下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问题新时代下网络文化的建设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内容质量和价值导向。
随着网络媒体的崛起,大量的信息和内容在网络上流传。
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具备高质量和正面的价值观。
一些低俗和有害的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产生不良影响。
我们应该加强网络内容的审查和管理机制,提高内容质量和价值导向。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对网络平台和内容进行监管,加大对低俗、暴力和有害信息的打击力度。
网络企业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自律,提供更多有益、正能量的内容。
新时代下网络文化的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网络安全和网络素养。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网络犯罪、网络诈骗等恶意行为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我们应该加强网络安全的维护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安全意识的普及和教育。
也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网络素养,教育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识别网络风险和应对网络威胁的能力。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网络教育,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做到网络安全教育的全覆盖。
新时代下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共享共治。
互联网的本质是全球化的,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也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规则和标准,共同应对网络文化的挑战和问题。
也应加强网络文化的共享共治,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网络带来的便利和乐趣,同时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新时代下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加强网络内容的审查和管理,提高内容质量和价值导向;加强网络安全的维护和管理,提高人民群众的网络素养和安全意识;加强国际合作和共享共治,共同应对网络文化的挑战和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时代下建设出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
略论网络文化建设的十大机制
略论 网络文化建设 的十大机制 李 峰 ,王晓青 2
( . 台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 基础部 ,河北 邢台 04 0 1 2河北大学 党委宣传部 ,河北 保 定 0 10 ) 1 邢 5 00 ; . 70 2
摘 要: 网络文化是 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 的网络精神创造 , 是人 类文明的划时代成果。 随着互联 网的发展 ,网络文化在我 国呈现出总体 良好的发展前景。为了保证 网络文化的健康 发展 ,促 进 网络 文化的 和谐发 展 ,必须 建立健 全 网络 文化建 设 的长效 机制 。 关 键 词 : 网络 文化 ;长效 ;机 制 中 图分类 号 :G 5 0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0 62 20 )0 -0 9 _o 08 19( 0 8 6_ 04 -2
20 年 6 2 , 人 民1报 》 08 月 01 《 3 3 创刊 6 周年 者、 O 引导者的作用 ; 三要运用技术手段提高网络文 之际, 胡锦涛总书记亲临人 民日报社考察工作 , 并 化管理水平 , 努力营造文明、 健康 的网络虚拟空间。 首次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 网民在线交流 , 网络已 通过构筑政治 、 经济、 文化等领域的过滤网站 , 在 成为政府 了解 民情 、 汇聚 民智的重要渠道 , 在国家 抵 御破坏性信息侵袭 的同时保证 网络文化的优秀 的政治 、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 成果能更快地传输到各个相关领域 , 为社会主义现 色。 真正使互联 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 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途径、 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 台、 人们健康精神文化 三要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机制 生活的新空间 , 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文化 的 建设 网络安全保障机制, 一要加强 网络安全体 综合性管理 , 尤其是要建立健全网络文化建设的长 系建设 , 增强 网络 自 身的抵御能力。当前要积极开 效机制。 展科学研究 , 提高 网络技术 , 突出抓好防计算机病 要 建立健 全 网络 文化导 向机 制 毒、 防泄密 、 防黑客闯入的技术研制和有关法律法 建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 , 必须建立 规的制定与实施 , 防止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利用网 积极有效 的网络导向机制。 具体说来 , 一要加强网 络盗窃国家机密 , 破坏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 二要 上舆论引导 ,巩固发展积极健康 向上的主流舆论 ; 加大对网络信息传输 的监管力度 , 借助技术手段提 二要建设一批深受人 民群众欢迎又具有鲜明社会 高网络监控 、 管理水平 , 监测 、过滤 、截获 、跟踪 主义特点 的政论 、 时评 、 论坛栏 目, 在与网友的讨 流入、流出的信息, 防止不 良信息的传播, 确保信息 论与互动中来影响和统领公众舆论 , 倡导健康 、 积 安全和网络的健康 、 正常与规范化发展 。 三要建立 极的网络文化 ; 三要利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引导网络 网络紧急事件处理机制 ,加强人们 的安全 防卫意 舆论。 对于那些影响社会稳定 、 不利于社会和谐的 识 , 提高对紧急事件的防范和处理能力 ; 四要加强 对广大人 民群众的网络宣传教育, 树立坚决同破坏 少数杂音噪音 , 采取“ 过滤” ‘ 和‘ 屏蔽” 的方式进行筛 引导人们 正确使用 网络 选和封堵处理 , 压缩和抑制失实、 有害和破坏性的 网络的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 言论 , 用真实 、 有益、建设 I的舆论主导网络传播 技术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生 空间, 切实使 网络成为先进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 四要 建立 健全 网络 文化产 业 扶持 机 制 在 网络时代和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 要 阵地。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多层次、 多渠道地促进网络文 二要建立健全 网络文化管理机制 加强网络文化管理 , 一要健全和完善有关 的网 化产业建设 。一要加强网络文化产 品的创作生产 , 提供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化产品。积极鼓励 、引导、 络立法工作 , 用法律和制度来管理网络文化 , 维护 网络安全 , 规范 网上行为, 严厉打击利用网络进行 扶持 国内企业开发和推广 民族原创 的、 健康 向上的 的违法犯罪活动 , 保证人民群众充分享有网络化带 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研发 , 拓展 民族 网络文化发 来的正面效应与收益 ; 二要运用行政手段对互联网 展空间 ; 二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 优化文化产业 加快文化产业 中支柱产业 的发展 ; 三要完善 进行管理 ,政府文化部门作为文化事业 的主管部 结构 , 门, 要担当起 网络文化建设的重任 , 充分发挥组织 文化产业政策, 鼓励多渠道资金投入 , 要加大对 网
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论文
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探究摘要:在分析当前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与思路,为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探究指明了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学校园;网络文化;文化建设1、引言大学校园网络文化是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以及校园网络建设之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与形式。
其直接反映出了当前高校的校园文化以及浓厚的校园氛围,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直接体现。
2、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完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逐步的受到了各个高校的重视,但是在开放性、虚拟化以及多元化的方面的影响之下,高校的管理以及硬件设施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导致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出现了一些问题。
2.1 高校校园网络管理理念滞后部分高校在网络建设过程中表现出思想保守,畏首畏尾的问题,对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络技术的重视程度不足。
尤其是对网络舆论的认识不充分,没有认识到其作用,不能充分的应对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应对策略以及预防方式都不充分。
而另外一部分高校则将之视为“洪水猛兽”,人为的将网络中的各种消极影响进行放大,导致其对网络舆论不能正确合理应对,一味的采用“堵、拦、卡、截”等方式。
这种管理方式以及管理理念的滞后是导致当前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落后的关键因素。
总的来看,当前的高校网络环境管理还是以停留在行政管理的基础之上,对相关的管理机制与体系没有予以完善,管理的力度不足,更加谈不上对应的科学规划与培育体系。
这直接造成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放任自流、自生自灭的发展,高校网络文化被边缘化。
而过于严苛的行政化管理直接导致网络舆论导向缺乏清晰度,掩盖了其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同时也使得网络失去了其自身含有的活力以及开放性。
2.2 网络基础建设投入缺乏随着高校的迅速扩招,各个高校虽然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下足了功夫。
但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网络硬件建设方面的表现还是较为欠缺。
高校网络舆情与网络文化安全问题探讨
日益 成为社会 整体舆论 的重要组成部 分。大学生群体的特 殊性 以及所 肩 负的未来社 会责任要 求 , 得对校 园网络 文 使 化安 全的关注 日益 引起人 们的重视 , 大学生的网络舆论 引导任 务 日渐繁 重。通过对校 园网络舆情 与 网络 文化安全 的
分析 与研 究 , 了解 大学生 的舆情特点 ,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 建立 大学生 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 。 关键词 : 高校 ; 网络舆情 ; 网络 文化安全 ; 大学生
中图 分 类 号 : 7O G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0 9- 16 2 1 )5— 1 0 10 4 5 (0 2 0 0 0— 3一 Nhomakorabea、
网络 的发展 与校 园网络 文化 安全隐 患
网络的互连性、 开放性和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点, 实
施网 络欺诈、 络赌博、 络色情等违法犯罪活动; 网 网 全球许
身的 性能越来越优越, 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计算机已
在高校校园中, 大学生群体 的思维和情感都较为活
成为人们工作、 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计算机网 跃, 在网络 舆论中则表现出 较其他群体更为活跃的思维、
络作为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正在以 更为开放的言论和更为张扬的意识。大学生的世界观、 人 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 它不仅带动了社会、 生观、 价值观正处于逐渐成熟的过程中, 尚未成熟的思维 经济的进步 , 而且正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改变着人们的生 和意识往往容易受到各种言论的影响和鼓动, 严重影响学 活。然而, 任何新事物必然要经过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 生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 同时也为校园网络文化安全埋下
多地区和城市先后发生网络热点与敏感问题炒作事件、 网
网络流行语的生产机制与社会功能探析
2022/3下摘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流行语由于适应了互联网空间的话语特征而被广泛使用,它不仅满足公众传播的需求,也反映了群体的意识,发挥着舆论监督的功能。
与此同时,网络流行语所代表的泛娱乐化倾向也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思考方式,导致代际交流鸿沟的扩大,传统表达方式的让位,严肃、理性文本的沉没。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网络流行语生产机制社会功能网络流行语的生产机制与社会功能探析阴孟俊阳一种语言的产生和流行往往密切关联着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与变化。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塑造与之匹配的媒介环境,并急剧改变着社会生活方式、信息传播生态和语言表达习惯。
网络流行语作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语言文本,是新媒体环境下媒介技术通过影响社会文化生活的内容与形式所催生的语言形态。
网络流行语的概念辨析由于网络流行语从属于网络语言,所以有一部分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并没有严格区分这两个概念。
如汤玫英认为“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语,是人们在网上交际时使用的别致、活泼而新鲜的词语”;[1]杨萍认为“网络流行语是由网民创造或由网民积极传播的,进而被多数网民认可、接受并使用的语言”。
[2]此类对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将其等同于网络语言,并没有突出“流行”的特质。
网络流行语还易与网络热词相互混用。
如陈一民认为“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现实社会新闻事件的发生,在网络几近同步产生、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短时间内生命力极其强大但并不长久的热门词语,又叫网络雷语、网络热词语”。
[3]网络流行语和网络热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网络流行语更强调形式上的流行,在内容上并没有严格限定,而网络热词则通常来源于热点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它着重强调“热度”和“关注度”,是社会心态的一种反映。
《语言文字周报》公布的“2020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中“你品,你细品”“爷青回”“有内味了”“凡尔赛”等,以及目前在网络上流行的“YYDS ”“绝绝子”等,均不属于网络热词。
高等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分析及对策
高等学校针对各 自不 同的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模式 , 采取 了不 同的措施开展 网络安全和监管工作。如清华
大 学 建设 了学 生宿 舍 网络 管 理 委员 会 , 由学 生处 、 究 生 院 、 委 、 研 团 网络 中心 、 物业 管 理 中心等 组 成 , 责 管 理 负
学生上网的相关事宜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 班级 自建网站必须在团委备案 , 未经同意 自行建站的保卫处会强行 关站。当前 网络监管工作重点包括校 园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 , 清查 网络的链接服务 、 托管服务 、 服务器虚 拟空间服务和个人主页服务 , 对校园网电子公告栏 、 B 、 B S 留言板 、 聊天室等交互式栏 目实行专人管理等。
收稿 日期 :0 9 0 — 9 2 0 — 9 0 基金项 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委托研究项 目( 8 2 3 0 WL 2 1) 作者简介 : 姜宇飞( 7 一)女 。 1 8 , 东北大学编辑 。 9 从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
沈 阳农 业 大 学 学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 ) 三 网络 宣传 推 动传 统变 革
大学校 园网络文化是 以高等学校校园为聚合点 , 以校 园网络如校园新 闻网站 、 论坛 、 博客 、 Q群等为介 Q 质, 产生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 其主体是高等学校师生。随着高等学校师生对互联网的依赖 日益加剧 , 网络 文化 已经成为校 园文化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l在 宣传思想教育工作 中地位 日 】 1 , 渐提升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 “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 营造 良好网络环境”这是对高等学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教 , 育部专门就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扎扎实实做好校 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在北京 召开研讨 会 , 出要充 分挖 掘 和发 挥校 园 网的文 化功 能 。要 一 手抓建 设 , 指 一手 抓 管理 , 营造 良好 的 网络环 境 , 把校 园 网建 设成 为立德树人的新阵地 。建立稳定 的工作机制 , 是实现新时期 网络文化育人的客观要求 , 也是保证高等学校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源自层落实 、 取得实效 的必然要求 。
关于道德规范网络文化的思考
关于道德规范网络文化的思考[摘要]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根本是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是互联网络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社会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不良的网络文化现象不断出现,只有不断地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以道德规范网络文化,才能使网络文化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网络文化道德规范泛娱乐化一、问题的提出进入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信息化时代,一切领域都被信息技术覆盖。
信息资源不断以几何级数扩充,不仅没有限度,而且越来越多,不会耗尽。
以目前情况,网络的影响力及覆盖面已超过传统的媒介:以网络游戏和网络音乐为代表的网络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使人们享受便捷的信息传递、丰富的娱乐内容的同时,也遇到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色情暴力等不良网络信息泛滥、博客披露他人隐私、网络“恶搞”挑战道德底线、网络音乐和视频侵犯知识产权、捏造事实、发布网络谣言、恶意炒作、聚众滋事……这些会造成是非不明、荣辱颠倒,颠覆主流意识和价值观念,严重影响着大众对网络文化的审美情趣,特别是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如果对网络文化出现的不良现象再不加以重视,势必愈演愈烈,最终失去网络这块重要的舆论阵地,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体系的建设,目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要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使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网络文化与网络文化特点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它是人们在互联网中进行工作、交往、学习、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
其特点包括载体的开放性、主体的匿名性和内容的共享性。
它是互联网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社会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科技文化创新的产物,集中体现在文化内容、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全方位创新。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自!"世纪#"年代互联网诞生以来!一种新的文化"""网络文化应运而生#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产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它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利用网络文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网络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网络文化全球性!开放性特征使当代大学生面临西方意识形态的全面渗透和影响"网络文化具有全球性$开放性的特征!它完全打破了国界!联通了地球上任何一个可以联通的角落#由于因特网的基础语言是英语!互联网上&’(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中文信息不到$(!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和经济优势!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一切便利到处宣扬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理念#在多种观念相互激荡$多种思潮相互影响$多种文化相互融合的网络时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的全面渗透和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舆论导向的控制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传统的大众传媒形式下!我们拥有一套成功的引导思想政治工作舆论的调控管理机制和方法!从而使舆论导向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然而网络的快速发展对新闻宣传和文化传播等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和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从管理角度看!对于网络这个新生事物我们还缺乏充分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因而在管理上存在不少缺陷和不足!常常陷于被动之中#从技术的角度看!网络功能的独特性乃是造成舆论导向一定程度失控的直接原因#一方面!互联网可以使发布信息的人和组织大大增加!势必造成形形色色的观点$信息$言论未加筛选就进入互联网!进而影响社会舆论和大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互联网大大增强了大学生接受信息的自主权!大学生可以直接与网上的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源联系!进而浏览或下载#由于网上这种发布信息$获取信息的自主性$随意性的增强!使得舆论的引导和控制难度大大增强#)%网络文化中的信息垃圾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作用"网络文化中的信息垃圾的传播具有量大$快速$隐蔽等特征!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技防范设置了重重阻力%网络文化中信息垃圾的传播具有智能$多样$高危等特点!使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法规能控率偏低%网络文化中信息垃圾的误导具有形象$庞杂$诱惑等特点!对大学生的传统道德行为规范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少数大学生甚至成了&网络黑客’!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网络文化的虚拟化特征#容易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广泛性$间接性和安全性等特点#在网络中!人们很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感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他人对自己的终极关怀#与这种虚拟的世界相比!现实世界中的大学校园生活充满着矛盾!当大学生在网上获得的快乐比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快乐多时!自然会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网络交往之中#因此!当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就会更加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找慰藉#这很可能导致一种后果!即少数大学生只愿意在网络中寻求虚拟但完美的人生!而消极地对待甚至逃避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从而导致人际交往出现障碍#二!网络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机遇$%网络文化内容的丰富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网络交互式的传播方式和传播主体的平等化!使网络空间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代表不同思想观念的文化形态都能够在网络中生存#网络文化的丰富性有利于大学生全球眼光$多元知识的形成!并给高校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而言!随着我国政府上网工程的全面实施!使得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政策文件!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随时交流和相互借鉴#!%网上信息交流的快捷性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及时性"互联网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等级的&高速公路’! &路’上不仅&车’多!而且&车速’飞快!各种信息在这条&路’上被传播!被浏览!被吸收!这十分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及时性#)%网民参与的平等性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王明华网上德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对性!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的完全自由!民主!平等的社会"在互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一台联网的计算机与所有的网民交往#网上交流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人们可以完全敞开心灵进行交流沟通"毫无拘束地发布信息"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与大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真实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网络文化传播的世界性与大众性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互联网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综合性"任何人都可以访问网络"任何领域的公共信息和绝大部分专业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存在并允许访问$互联网的这种世界性%大众性的特点"极大地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领域"增加受教育人群的数量"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网络文化传播的生动性"趣味性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未来信息技术可以把所有传播媒体的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后移置到互联网上"互联网可以用多媒体形式传播信息"集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可以让社会主义主旋律!集体主义价值观!爱国主义的主题等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声!色!光!画等多种现代手段进行演绎"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面对网络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应该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借助互联网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正视网络文化渗透#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和评判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西方国家利用网络进行文化渗透"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网络文化的发展变化过程既是一个迈向开放!多元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对世界文明的渗透的过程"进步性与矛盾性并存的过程$针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既不能惊慌失措"也不能等闲对待"听之任之$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冷静!理智地对待"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和评判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网络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对于每一个上网者来说"都存在着一个取舍问题"也就是说"每一个上网者都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去判断信息是否有用"是正确还是错误$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引导大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和对待网上信息"通过对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分析"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哪些信息是好的"是适合我国国情"可以学习!借鉴!吸收的&哪些信息是不好的"是应该抛弃的$要帮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分清良莠"提高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入侵的自觉性$&%利用互联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还比较落后"方法亦较陈旧"主要方法还是念文件%读报刊%听大课等"有效信息传播缓慢"受众面窄"教育效果不是尽如人意$互联网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育人环境%教育模式%工作手段和工作载体$时代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能熟练掌握和使用互联网"增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要利用校园高科技信息网络"开辟专门的宣传教育网址"把从公共信息网%国际互联网上下载的资料"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宣传文本上传到校园网上"随时接受大学生的访问和浏览$要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本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网上教育基地$’%利用技术手段#构筑$信息海关%#抵御损害国家利益"消磨大学生意志"腐蚀人们灵魂等破坏性$有害数据%的进入!公安部界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其存储介质中存在%出现的"以计算机程序%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表示"含有攻击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制度%攻击党和国家领导人%破坏民族团结等危害国家安全内容的信息"含有封建迷信%淫秽色情%凶杀%教唆犯罪等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内容的信息)"均属(有害数据)#为阻止这些有害数据的进入"研制更新%更高的防范(有害数据)等信息垃圾扩散的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我国的网络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应花大力气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脑密码"改变电脑加密系统依赖进口和产品安全建立在别人技术鉴定之上的不可靠局面#要运用技术手段"在国家内部网和外部网的界面上构筑信息海关"使所有的内外连接都要强制性地接受信息海关的检查%过滤"防止损害国家利益%消磨大学生意志%腐蚀人们灵魂等破坏性(有害数据)的进入"从而达到净化网络空间的目的#!%制定网络法规#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加强网络文化管理"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为此"必须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分析"加强对网上舆论导向的监控和引导"探索建立网上新闻发布管理制度"对一些影响较大的网站要使之建立信息引导机制及自律机制"对高校周围的网吧要严格管理"使其合法经营#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规范的重要手段"也是规范人们网上行为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加紧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把网络文化建设纳入法制轨道"确保我国信息产业得到规范化发展"特别是要制定打击利用网络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犯罪行为的法规"对网络犯罪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净化网络环境##%建设高质量的中文网站#占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从网络高速发展的现状可以得知"谁掌握了信息传播源和信息传播载体"谁控制了因特网"谁就有能力影响社会的大多数#因此"通过建设(立足于保护本国民族文化)的网络网上德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年#月$日中共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标志着我国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真正进入了法制化轨道#这对于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在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中#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答应不答应$群众拥护不拥护’作为重要标准#不断扩大民主#广泛收集民意#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和效度%但是#民意测评不是简单的加减法#因此#在高校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中#如何科学采集民意和合理运用民意测评结果#是我们组工干部必须研究的问题%民意是指人民的共同意见和愿望%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意则是教职工对干部德能勤绩等方面的个人看法和评价所构成的集合体%民意的主体包括领导$同事$下属$学生和其他有工作联系的人等%民意的客体包括对干部政治素质的评价$思想品德的评价$组织管理能力的评价$业务知识水平的评价$工作态度的评价$廉洁自律的评价以及实际工作成绩的评价等#是对一位干部的整体肯定或否定%一!影响民意客观公正的因素民意客观公正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概念%总体来说#民意是基本客观的#能代表主流意识和评价#但由于现实情况的复杂性#有些因素会影响民意#使得组织部门收集到的民意与事实发生偏差%发生这种偏差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两个方面%%&评价者的因素思维定势(((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过&问题’#评价者由于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就会对他产生偏见#而且这种偏见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消除%群体文化趋同性(((任何一个单位$一个群体由于历史的积淀#均会形成自己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和群体文化%一个被测评人如果没有融于这一群体文化之中#其民意测评值一般不会太高%排外思想(((对于具有一定年限和规模的单位#总会形成人情关系网%如果被测评人是从外单位过来的#则会受到排外思想的影响%非正式组织(((稍具规模的单位都会存在一些非正式组织#高校也不例外#非正式组织的领头人物会影响其成员的观点和看法%从众心理(((一些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的人#会受他人的影响而跟着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民意的科学采集与测评结果的合理运用!张永春文化这样一种超越国家和民族界限的广域文化#已成为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针对一些国内外敌对势力运用互联网散发反马克思主义言论的现状及信息垃圾泛滥的现实#我们通过采取法律手段和技术手段加强管理是完全必要的#但根本的出路乃是尽快占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拓展我国网络信息的辐射空间#传播我们的主流文化%为此#我们必须创建高质量的中文网站#有计划$有步骤地扶植党刊和有实力的电视台建立自己的网站%还要大力提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宣传主页和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形成网上宣传合力#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要通过网络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外来的反动腐朽文化的侵袭%总之#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面临种种挑战和困难#也面临着新的机遇%我们应审时度势#顺应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尽最大努力#减少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利用网络文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参考文献"’%(张敏&互联网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双刃剑"’)*&江南论坛#!"""#$!%&+!*陈毓#宏志&抢滩网络#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阵地’)*&中国资产新闻#!"",#$-%&’.*于幼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论+/*&北京&人民出版社#%$$$&0作者&南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副教授江苏南通!!-""#1责任编辑张永平工作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行政与法》2020年总目录
a《;H•政Jb沒》202〇年患《杀第一期公共管理理论0-3岁托幼服务体系建设:国外经验与启示李严昌(1)人才激励在创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徐良根(10)赵崇爱(16)新时代智慧政府建设与管理方式创新政府与法治乡镇政府治理的法律困境及破解路径杨彬权(26)孙海涛张志祥(33)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的适应性变革政务管理海南自由贸易港邮轮产业发展之对策刘云亮(43)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价值导叫的偏离与回归基于公共价值箐理的视角伍玉振(49)社会治理王义160)社会组织信用管理中的“三色”名单制度分析恶意划车行为治理之对策----以抗州市X X区为例许文静段林萍(69)乡村振兴战略吉林省乡村文化振兴路径探析谭忠艳吴祖鲲(78)祝丽生(84)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浙江实践行政法研究论程序违法对行政处罚效力的影响兼析《行政处罚法》的修改张莹莹(90)孙子佳苏咸瑞(103)行政案件快速办理的践与思法学论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研究—以《最高人民法晚共子申理生态坏堍损善賂楂蚩件的若干规走(武行)》为背景李义松刘永丽(109)罗佳(118)政府规制视阈下屮国企业海外维权进路探究第二期公共管理理论邢鸿飞王聪聪(1)论我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评估主体的基本属性注意力视角下的政策扩散:选择方叫与分配强度以长江经洚带“水十务”为例胡冲刘振宇(10) 120《:H•政怎沾》2020年患旬亲ijitiL-S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指数:理论内涵与体系构想为基层减负背景下“文山会海”整治研究地方政府治理生态特色旅游服务监管平台需求及角色定位—基子鸪城“互联网+政务服务”皮设的分柝汾渭平原雾霾治理困境及其破解思路-----基于肩■际体同治理的视角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的基层探索-----以天津市北及区双街镇双街封为例农村社区教育功能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耦合研究—基子四川省蒲江县农柑社区教育卖我的考畚司法实践房屋征收评估时点审理研究人民陪审员选任难的困局与解局-----基子S省C区人民陪申员选任的样本分析行政法研究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法律保障之探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玫扁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三条修改为视角行政许可设定范围的合理化分析框架法学论坛营运性道路交通事故法律适用W题辨析“异地法官本地审”刍议第三期意识形态建设坚持网络舆论正确导向的路径分析依托学生党建增强高校主流意i只形态话语权的路径思考王建芹夏怡青(21)张远照(29)刘洋赵晶飞(40)孙宾李菲(47)徐爱好王慧军(54)王巍(62)翁川龙陆伟明(71)王群(81)杨大越丨92)胡睿超(99)代海军(108)王崇(121)谢晓娟李岩(1)白芳(10)121《《■政Jb沾»2〇20卑患«彔公共管理理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研究现状、热点与前瞻基子C N K丨期刊的共词分析胡扬名刘恋(17)环境群体性事件集体行动生成及消解:对典型个案的扎根分析李凌汉陆晓丽(29)政府与法治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法治观念研究回顾与前瞻王江伟(40)网络文化市场的法治化监管陈荣昌(52)廉政建设廉政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岳强(61)腐败心理的内涵、构成及抑制策略郑海兵(68)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逻辑进路、时代内涵与路径创新廖冲绪张曦(75)我国社区治理“碎片化”整合机制探析胡那苏图(82)司法实践醉驾案件中醉酒标准认定之思考孔祥承聂友伦(91)案例指导制度的法律方法研究郑曙光(100)法学论坛浅议《合同法》框架下的智能合约适用问题张可胡悦U08)试论新时代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石云鸣江鸿(117)第四期公共管理理论行政服务中心:理论溯源、演进历程与未来展望秦浩(丨)我国公共政策失灵问题研究综述王业文(9)应急管理疫情防控屮社会治理制度之完善杨清哲(18)大数据疫情预警机制:价值分析、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齐晓亮(24)政府与法治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行政规制研究----以水涴筹芴例陈秀萍黄婉秋(34)慈善3.0时代:“互联网+慈善”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金碧华陈苗青(43)122《行政J i;Ji》2020年患幻亲ifU l-Sit政府与经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认知与现实路径徐寅生(51)我国P2P平台准入制度的检讨与重构郭江兰叶明(62)党的建设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探析王玉柳(68)构建沂蒙良好政治生态的路径选择王成娟刘延宏(77)党性教育视阈下三线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侯震(85)司法实践论行政机关协助执行行为的可诉性郑琳(92)司法裁判中的不可量物侵权归责模式研究基子动态糸虼抡的视角金茹雪(101)法学论坛网络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之构建徐楠轩(112)试论汽车消费者知情权保护张晓萌吴大轩(121)第五期公共管理理论权力监督视阈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实践指向元晓晓(1 )我国高校政府采购存在的风险点及其管控霍丹(10)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依法防控”内涵解读曲芳艾(18)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理论的疫情谣言治理之路郑阔实(23)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生态补偿法治化路径探究郝栋(30)济宁市污染防治实证研究谢瑞(36)社会治理北京市社会治理效能评价研究:基于主客观的视角李水金李龙(43)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综述黄明涛(56)“三农”问题村干部挪用公款的样态分析基子489起犯罪蚩件的法律社会学研光温丙存(71)新时代推进农民远程教育的困境及其对策----以去徽省为例胡本春(80)123ttsL-5 »£《杆政J6沾》202◦專患i l亲司法实践试论责令性行政行为的司法认定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研究法学论坛非婚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范围之界定 地方公安立法质量提升路径探讨巢永乐(90)甘肃省人民检察院课题组(99)经亚龙江利红(108)张永林(121)第六期公共管理理论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研究综述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流程模型构建一基子P D C A循坏和S D C A循坏的一种杳武政府与经济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的科学路径研究智能商业:从模式变革到战略组织管理社会治理疫情防控中社区党组织战斗力再提升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积分入学政策价值分析 ----以其州市为例司法实践那凯钟哲(1 )丁粮柯(8 )潘红艳(17)张敬文(26)陈琢(35) 叶继红何诗敏(41)违法性认识的体系定位与司法认定一基于588份刑事判决书的分析 司法审判中统一法律适用路径探析行政法研究李国权(51)许国祥李劲(63)行政性信用惩戒制度建构 付小彦(69)行政诉讼重复起诉判断标准的类型化建构—对《最高人民法晚共子遣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鮮释》第106条规走的再思考张祺炜(81)法学论坛野生动物保护法律体系之完善 野生动物资源刑事保护研究委托人介入权的制度困局与破解曹兴华(91)刘凯(104)刘浩然(120)124《付政Jb法》2020年羌«杀H第七期意识形态专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H常生活化探究大数据视域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治理的理路分析筑牢意识形态话语权之进路公共管理理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研究进路与前沿态势的可视化分析 提升中关村科学城科技创新力的思考基于扎根理论的公共自行车公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以展f:M、鱼网网民点评为例博硕专栏保险合同解释方法适用问题研究区域一体化进程屮地方政府注意力配置分析一以上海市为例司法实践论专家在精神病司法鉴定拒绝启动中的参与效能诉源治理机制下法院的功能定位实证研究老年罪犯教育改造工作障碍分析涉罪未成年人人际交往能力之提升法学论坛纳税守信激励制度的实现路径复议机关作共间被告制度的困境与出路第八期党内法规研究党内法规评估机制系统性建构党内法规的属性、内涵及功能公共管理理论基于内容分析法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研究 内外兼治:调查研究屮的形式主义治理策略孙大伟(1 )平健(8 )赵悛男(15)孙萍陈诗怡(22)李家洲(32)陈洪侠(43)沙洵(52)方熠成(62)陶然(78) 吴明军王梦瑶(87)繆文海(96)胡晓蕊闫西安(101)李悦董漉野(110)孙海涛王红利(120)曾刚周全(1)张玉晶(13)王洪涛(19)代凯(28)1250a《H政怎沾》2020年患旬杀政府与法治P P P立法的制度调适李明超(34)应急警察权之解析张楠(43)社会治理疫情防控视域下的社会心理:分化与融合秦攀博(52)多视角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现路径胡厚翠江观伙(62)博硕专栏监管机构声誉对居民维权方式选择影响机制研究----以食品安全监管为例刘嘉(70)大数据视阈下政府决策机制模型建构黄甄铭(85)法学论坛论大数据背景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潘星容黄紫妍(92)网页快照著作权侵权M题探析刘惠明杨菁菁(103)行政程序中的适用法律错误判别黄良林黄昭作(111)第九期理论纵横领导干部践行“两山”理论路径初探李昌凤(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屮的治国理政智慧欧庭宇(10)公共管理理论县级政府相对集屮行政许可权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西省永修县为例陶国根U9)面向整体政府的改革开放“试验田”运作逻辑研究—以上海自贸区为例刘伟(28)政府与经济地摊管理法治化之进路黄辉明陈明(40)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的四个维度马秀贞(48)社会治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制约因素与推进路径马俊(54)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视域下的村规民约研究杨守涛蒋良竹(63)126《行政J I)沾》2020年患i l景iiilL-S ti农村金融改革吉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支持路径研究基于农村居民金融发展权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完善行政法研究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运行困境与改革进路行政举报奖励制度规范之完善法学论坛从“钓鱼执法事件”反思我国商法独立性和民商立法模式竞争法视域下互联网屏蔽广告行为之辨第十期党的建设新时代党的领导与民营企业“两个健康”发展共振性研究党的纪律建设制度化的实现路径公共管理理论腐败治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协同治理视域下新型研发机构的可持续生长—基于三市实践的考察对领导干部不实举报的澄清保护机制研究政府与法治行政问责法治化之路径探索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灰子江其省十三个设区的市的调研专题研讨生育与就业稳定性:我国流动女性的困境与出路吉林省青年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博硕专栏优化营商环境的经济法解析从“签而不约”到“签而有约”:家庭医生政策执行的阻滞与优化法学论坛我国性侵害犯罪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护之展望论被追诉人辩护自主性刘道云陈建光吴飞高芸(72)廖丹(80)祝飞宇(90)徐涛(98)徐菁(110)陈晨(119)王华华(1 )吴瑛琪(11)毛立红(20)管志利(32)闫岩(42)赵长明(50)孙曙生(57)王晓峰(71)温馨(79)刘琦(87)范子艾(97)魏红(105)董林涛(114)127i i i l L-S i t《付政怎沾》2020年羌«亲第十一期脱贫攻坚专题脱贫攻坚视阈下新“三农”问题辨析孙大伟(1)试论精神扶贫的四维逻辑张志勇彭莉(11)公共管理理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主题演进可视化分析刘天佐廖湘莲(19)危机志愿服务的类型、动机及发展趋向王阳亮(31)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引导之构想—基■子生命周期视角张岩(37)政府与经济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路径研究董立人马国栋(44)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消费N题探讨郭廓(56)社会治理“地摊”v s城市基层治理乔瑞华(62)协商治理理论嵌入村民自治:困境、适用与路径于江(69)加强我国网络广告监管的路径探讨席琳(78)博硕论坛从“粗放式”到“精细化”:北京市朝阳区城市环境治理机制之创新程广鑫(86)论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的制度功能杨林利(95)法学论坛服务型政府的组织法构造-----以《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为例陈明辉(102)试论新时代中国特色军事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杨明伟(112)军民融合立法关系论张东祥(120)第十二期公共管理理论我国贫困治理体系的三维区隔化逻辑与整体性思维陈平(1)广西北部湾地区一体化进程屮地方政府合作的难题及破解尤永盛马海韵(8 )脱贫攻坚专题破解脱贫攻坚工作中痕迹管理异化问题的思考杨柳王婧怡(14)脱贫攻坚中特殊困难群体帮扶|'»|题研究以吉林省为例苗政军(23) 128《tt•政怎沒》2020年总«亲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实践吉林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效果、问题与对策古天姣(31)健康治理视域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战“疫”考察章兴鸣原新园(43)社会治理乡村治理屮村两委“一肩挑”模式探讨李斌李淇(52)传统邻里文化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创新与转化窦玉鹏(58)专题研讨养老护理人员核心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高职晚枝课程设置EJ柄为视角强肖瑶(65)试点区域中老年人参与“互联网+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龚继红胡翔凤(74)法律社会实践涉农行政公益诉讼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周敏黄卫东(85)家庭暴力法律规制之完善沈明远(96)法学论坛论新型政商关系视阈下的税法价值张秋华臧金珊(104)故意抑或恶意: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主观要件的规范分析范晓宇陈雅婧(110)关注《行政与法》方式1.在“百度”中搜索《行政与法》官方网站;2. 《行政与法》网址:;3.《行政与法》微信公众号:。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路径探析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路径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网络舆情在高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可以对高校声誉、师生形象、招生就业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已成为当前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在网络舆情高速传播的背景下,高校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网络谣言传播、不良信息泛滥、舆情风险增加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高校的形象和声誉,还会对师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如何有效管理网络舆情,成为高校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探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路径,本文旨在分析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探讨现有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策略。
也将重点关注加强师生网络素养培养和舆情监控与应对能力建设,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字数:261】1.2 问题提出在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高校在网络上的形象和声誉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影响。
由于网络舆情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高校在这方面仍存在各种问题和挑战。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存在信息来源不确定、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真实性难以验证等问题,容易导致不实、不准确的信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影响高校的形象和声誉。
高校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机制和策略,对舆情的监控和应对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和负面舆情。
师生在网络素养和风险意识方面存在差异,容易在网络中发布不当言论或行为,影响高校的形象和声誉。
怎样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如何科学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提升高校网络形象和公信力,切实维护高校的利益和声誉,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200字】1.3 研究目的为了更好地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在新形势下适应网络时代的挑战,本文旨在分析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有效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策略,并提出加强师生网络素养培养和舆情监控和应对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
“后真相”时代图书馆网络舆情危机治理探析
“后真相”时代图书馆网络舆情危机治理探析【摘要】在后真相时代,网络舆情危机治理成为图书馆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本文从后真相时代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图书馆在网络舆情危机治理中的角色和作用,分析了网络舆情危机的表现形式,提出了图书馆应对策略,并结合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总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展望了未来发展,同时提出了针对图书馆网络舆情危机治理的建议,希望为图书馆面临舆情危机时的应对提供有效指导。
本文旨在帮助图书馆更好地面对后真相时代的网络舆情挑战,提高危机处理的效率和水平,保护图书馆的声誉和形象。
【关键词】关键词:后真相时代、图书馆、网络舆情危机、治理、特点、作用、表现形式、应对策略、案例分析、总结、展望、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
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网络上出现的虚假信息、谣言以及对图书馆等公共机构的不实指责,使得网络舆情危机治理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信息的存储和传播中心,承担着传播知识、保障文化传承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
在这个“后真相”时代,图书馆在网络舆情危机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图书馆不仅是信息资源的保护者和传播者,更是解决社会矛盾、化解舆情危机的重要力量。
深入探讨图书馆在网络舆情危机治理中的作用,分析网络舆情危机的表现形式以及提出应对策略,对于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维护良好的网络舆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研究图书馆在网络舆情危机中的角色和应对策略,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挑战和方法,以期为图书馆网络舆情危机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后真相时代已经来临,网络舆情危机治理成为各行各业都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播者,承担着舆情引导和治理的重要责任。
研究图书馆在网络舆情危机治理中的角色和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模式文献综述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模式文献综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迅速开展,计算机在民众中得到普及,我国的网民数量也迅速增加到今天的5.13亿左右。
由于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开展,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影响力的增加,我国公民和网民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表达对公共事件的看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虽然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治理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关于网络治理的相关问题我国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从总体上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政府网络治理的开展现状分析。
从文献中,我们发现网络治理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
当前,加强执政能力建立、提高执政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舆情信息工作、建立舆情信息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就如何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和掌控能力方面提出了三点明确要求;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平安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以及“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立,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立、运用、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传播能力。
〞如在谢金林的?网络舆论的政府治理: 理念、策略与行动?、?网络空间政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原那么?、郑曙村和张勇的?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政府治理?、刘良的?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政府治理模式变迁?、姚引良.刘波和汪应洛的?网络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及其对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等文章中都详细阐述了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方法及策略,表达出政府对网络治理的重视。
但在网络治理如火如荼开展的背后也存在写缺乏与缺陷。
根据近两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统计数据看,2021年排名前20位的网络热点事件中,与政府直接相关的有15件,负面事件有14件,占政府事件总数的93%;2021年排名前20位的网络热点事件中,与政府直接相关的负面事件6件,占政府事件总数的75%。
说明当前网络热点事件往往反映的是政府的负面信息,直接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及领导干部的形象。
网络时代下文化管理问题
网络时代下文化管理问题在网络时代,文化管理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迅速,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这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文化管理问题。
网络时代下文化传播的快速和广泛使得文化的多样性更加凸显。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地接触到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信息和作品。
这种多样性的传播有助于打破地域限制,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也存在着信息的混乱和碎片化。
人们往往只看到信息的一部分,缺乏全面和系统的认识,这可能会导致对文化的误解和片面的认知。
如何在网络时代下进行文化传播的管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时代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文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文化产业逐渐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地获取和消费各种文化产品,如音乐、电影、游戏等。
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和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如何保护和发展本土文化,成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
文化的标准化和商业化也会对原创性和多样性产生冲击。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有效的管理和监管机制,促进原创性的创作和多样性的发展。
网络时代下文化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的多元化给文化管理带来了挑战。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这种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使得传统的文化管理模式面临着被冲击的现象。
如何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保障公众的文化权益,同时又要兼顾文化的创新和传承,成为了一个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网络时代下文化管理需要建立有效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互联网的发展给文化的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如侵权盗版、网络谣言等。
如何通过合理的法律和政策手段来保护原创性和权益,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和秩序,成为了文化管理的重要任务。
也需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和行业规范,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网络时代下文化管理问题
网络时代下文化管理问题【摘要】本文从引言开始,对网络时代下文化管理问题进行了概述。
接着分析了信息爆炸对文化管理的影响,讨论了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难题,探讨了网络传播对文化管理的挑战,探究了文化创新与文化管理问题,最后探讨了跨文化交流与文化管理。
在提出了网络时代下文化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文化管理问题日益凸显,需要从政策、技术和社会多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和实践。
只有全面了解并认真应对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不断推动文化创新,促进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网络时代、文化管理、信息爆炸、文化保护、传承、网络传播、文化创新、跨文化交流、应对策略、未来发展、展望1. 引言1.1 网络时代下文化管理问题的概述在网络时代,文化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取各种文化信息和资源,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爆炸的问题。
信息过载使得人们难以筛选和理解海量的文化内容,导致文化管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文化保护与传承也成为一个难题。
在网络时代,文化资源流动更加便捷,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受到挑战和冲击,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任务更加艰巨。
网络传播的便捷性和全球化也给文化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何有效管理网络传播对文化的影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创新与文化管理问题愈发凸显。
文化创新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源泉,但如何引导和管理文化创新,如何将创新与传统有效结合,是当前文化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跨文化交流也在网络时代更加频繁和深入,跨文化交流对文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网络时代下的文化管理问题是一个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思考和探讨更有效的管理策略和发展方向。
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和进步,才能更好地应对网络时代下的文化管理挑战。
2. 正文2.1 信息爆炸对文化管理的影响在网络时代,信息的爆炸式增长给文化管理带来了许多挑战和影响。
“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文化产业生态治理
“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文化产业生态治理摘要:近几年来,在网络文化产业领域创新性地提出生态学视角探索概念,也进一步印证了网络文化生态系统的存在。
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对网络文化产业生态结构进行现代化的治理,成为谋求产业持续发展的一个新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文化产业;生态治理;对策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信息技术渗透各行业领域引发巨大变革,也为网络文化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几年时间,“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更深刻地影响着文化产业的生态结构与广大民众的消费习惯。
而“互联网+”背景究竟给网络文化产业带来怎样的改变,网络文化产业又将如何抓住机遇治理生态环境和结构,成为本文的研究内容。
一、“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特征概述1、“互联网+”技术与文化产业加剧跨界融合信息科技时代,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向各领域延伸,品牌效应也愈加明显。
文化产业也充分依赖互联网技术的支撑,打破原有封闭的文化壁垒,塑造多元化的文化产业形态,为产业增加了发展的新路径,便于解决问题实现快速升级。
在互联网平台下,不断出现新的文化金融模式,包括股权投资与众筹等。
如前几年我国首部以众筹方式融资成功,推出的《十万个冷笑话》动画电影就取得不俗成绩。
2、网络文化产业价值链得以延长互联网强势融合文化产业过程中,对于文化产业最大的影响即为产业价值链实现延长,并随互联网发展不断变化着。
伴随解构文化碎片与重构文化产业,新的产业价值链随时都可能再次产生。
比如民众点击关注的热点新闻故事,即可被文化产业收集素材加工成电影,快速推动电视传媒产业链发展,深入挖掘更为深刻的文化价值。
文化产业也将在新的生态价值链中找准自身的位置,谋得长远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文化产业存在问题分析1、网络文化产业生态娱乐低俗化明显当前形式下的网络文化产业,互联网为文化产业提供广阔、高效发展平台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虽然产品的数量、产业的规模得到巨大提升,但是产品的质量、产业的生命力却没有实现同步提高。
网络时代下文化管理问题
网络时代下文化管理问题在网络时代下,文化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文化传播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文化传播、版权保护、信息安全等方面探讨网络时代下的文化管理问题。
一、文化传播的多元化网络时代的文化传播已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取而代之的是以网络为主的多元化传播方式。
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文化信息和内容,这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传播的内容更为碎片化、短暂化,同时也更容易受到假消息和低俗内容的影响。
文化管理者需要更加注重网络时代下文化传播的内容质量和信息真实性,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和传播有益的文化内容。
二、版权保护的困境随着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版权保护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网络时代,盗版、侵权等问题比比皆是,这对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威胁。
文化管理者需要加强对网络版权的保护力度,推动建立健全的版权管理机制,加大对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引导公众自觉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共同维护文化产业的正常秩序。
三、信息安全的风险在网络时代,各类文化信息以电子形式广泛传播,信息安全问题愈发突出。
不法分子通过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等手段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盗窃重要机密信息,对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者造成了严重危害。
文化管理者应当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和保护,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体系,推进网络行业规范发展,共同打造一个安全、有序的网络文化环境。
四、文化产业的新挑战网络时代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传统文化产业需要适应网络化、数字化的趋势,开展跨界合作、整合资源,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新兴的网络文化产业也需要在发展中引导规范,避免出现低俗、虚假的内容,促进网络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文化管理者需要积极倡导文化创意,推动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发展,提升文化产品的品质和水平。
五、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机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也面临着新的机遇。
网络时代的文化管理问题--以网络文化负生态为视角的研究
网络时代的文化管理问题--以网络文化负生态为视角的研究
随着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全民阅读、学习、交流、娱乐的主要场所。
然而,网络文化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如低俗、虚假、暴力、盗版等,给文化生态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威胁。
网络文化负生态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于当前网络文化的管理
存在诸多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管理机制与技术手段跟不
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网络时代的文化管理不仅需要应对新媒体环
境下信息快速传播、观念多元化等问题,还要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
文化生态,包括网民行为的多样性、文化交流的跨界性等。
针对这些问题,网络文化管理部门需要将监管手段的思路与互
联网发展的趋势相结合,加快管理手段、技术工具和规章制度的创新。
通过多方协作、规范义务和权责,进一步优化网络文化秩序。
同时,鼓励优秀的网络文化内容,塑造更为健康、积极的文化生态。
总之,网络时代的文化管理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关注。
唯
有让网络文化与社会文明相统一,才能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 简介 : 陈鑫峰 ,男,福建漳州人 , 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 陈少平 ,男,福建福州人 , 福州大学党委 副书记 , 研 究员; 张志 忠,男 , 福建漳州人 , 福 州大学党委 办公室讲 师 ;
钟英雄 ,男 , 福建宁德人 , 福 州大学党委 办公 室讲师。
・
6 6・
集 民意 提供 了一 种全 新 的 渠道 , 成 为 政 府 联 系基 层 和群众 的重 要桥 梁 和纽 带 。但 在 网络 广泛 应 用
用, 其价值 日益突显 , 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内 驱力 。 因此 党 中 央 高 度 重 视 网 络 文 化 建 设 和 管 理, 党 的 十七 大 报 告 中 明确 提 出 : “ 要 加强 网络 文
2 0 1 3年第 4期 ( 总第 1 1 6期 )
福 州大学 学报 ( 哲学 社会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F U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 P h i l o  ̄ p h y a I l d S 0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论 引导 , 唱 响 网上 思想 文化 主旋律 。 ”
一
、
加 强 网络 文化 建设 和管理 的重 要性
( 一) 有利 于维护 社会 主义和谐 社会 建设
随着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网络 已经成
为继 报纸 、 杂志、 电视 和 广播 等 传统 媒 体之 后 又一
行为精神和习惯以及保障网络健康发展的制度规 范在内的一种现代人类 文化 。 …马克思主义文化
民族传统文化的新途径和公 民健康精神文化生活
观认 为 , 作为 观 念 形 态 的文 化 是 对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反 映 , 并 反 作 用 于 社 会 经 济 的发 展 。 随着 社 会 经济 的 日益 发 展 , 文化与 经济相互 交融、 相 互 作
重要的新型传播媒介 , 逐渐成 为信息发布平台 、 舆 论辐 射平 台和 民意表 达平 台 , 为政府 了解 民情 、 收
化建设 和管 理 , 营 造 良好 网络 环 境 。 ” 中共 十七 届 六 中全会 报告也 提 出 : “ 加 强 网上思 想 文化 阵 地建
中, 一些腐朽落后的不 良文化 和反动言论借机传 播, 有 害 网络产 品和虚假 信 息 毒 害 网 民等 , 都 对 社
会 主 义和谐 社会 的建设 产 生 了 负面 影 响。 因此 要 维护社 会 主义 和 谐 社 会 的建 设 发 展 , 就 必 须 加 强 对 网络 文化 的监督 和 管理 , 杜 绝 违法 乱 纪 、 败坏 道 德 的网络行 为 和 网络 产 品 的产 生 和传 播 , 保 证 公 民使 用 网络 不受 各 种 有 害 和 虚 假 信 息 的 侵 扰 , 积 极 引导 网络 舆 论 朝 正 确 方 向发 展 , 使 网络 成 为 维
护社会 主 义和( 二) 有利 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 荣发展
网络 文化 的迅 速发 展 和 广 泛普 及 带 来 了文 化 生产 、 传播 和 消费方 式 的 改革 和 创新 , 成 为文 化 发 展、 文 化传 播 和文化 消 费 的新 领 域 , 是 国家 软实 力 和综合 国力 竞争 的重要 因素 。 能否 积 极 利用 和 有 效 管理 网络 文化 , 使 之 成 为 弘 扬 我 国 先 进 文 化 和
m1把握网络道德教育的重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进行立法调研立法工作要结点青少年群体的兴趣点进一步延伸工作链合海峡西岸经济区网络文化特色和闽台网络文化条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开展网络安全流合作的实际需要参考联合国及有关国际组网络文化网络竞赛等教育活动进校园进课堂织欧美国家网络立法的经验结合国家法规与规进生活加大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中正面章凸显区域特色性和两岸特殊性未雨绸缪适宣传的声音重点培养青少年依法使用网络的意度超前不断加强福建省网络文化管理的立法工识和行为懂得在网络环境下维护自身安全和合作
No . 4 2 01 3 S e ia f l No .1 1 6
网络 文化 管 理 机制 探 析
陈鑫峰 陈 少平2 张 志忠 钟 英 雄
( 1 .福州 大学 公共管 理学 院 ,福建 福州
摘
3 5 0 1 0 8 ; 2 .福州 大学 党委办公 室 , 福 建福州
3 5 0 1 0 8 )
设, 是社会 主义文化 建设 的迫切任务 。要认真 贯
彻 积极利 用 、 科学发展 、 依法管理 、 确 保 安 全 的 方
针, 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 加强网上舆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0 9—1 2
基金项 目 : 福建省社会 科学规 划项 目( 2 0 1 2 B 2 2 4 ) ; 福建省思 想政 治工作研 究立项课 题( 闽政研 2 0 1 2一A 5 )
要: 网络文化是伴随 着网络的产生和普及而兴起 的新生事物。阐述加强 网络 文化 建设和管理 的重要 性 , 分析 福 建省 网络 文化发展的现状和 网络 文化 管理 中存在的 问题 及其原 因 , 可 以提 出构 建 日常组 织协 调机制 、 健 全政 策法律规 范机制 、 强化 网络道德 教 育机 制、 建立 网络舆 情研判机 制和 强化技 术防 范监 管机制五 个
方面的建议 , 以此健 全福建省网络 文化 管理机制 。
关键词 : 福建省 ;网络文化 ;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 : G 2 1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2 —3 3 2 1 ( 2 0 1 3 ) 0 4—0 0 6 6— 0 5
随着 网 络 的发 展 和广 泛 普 及 , 网 络 与社 会 文 化生 活 的 结 合 日益 紧 密 , 催 生 出 全 新 的 文 化 形 态— — 网络文 化 。它是 由 网络技 术 的发 展和 广 泛 应 用而逐 渐 形成 的 包 括 网络 物 质 生产 文化 、 网 络
建省网络文化管理工作进行 了规范和指导。并建 立福建省委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联席会议 , 逐 步 形成了以福 建省互 联 网信息办公室 、 福建省公安 厅 和福 建 省通 信 管 理 局 为 主 , 其 他 相 关 机 构 涉 网
管理部 门为: 辅的管 理体 系 。其 中福建 省 互 联 网信 息办公 室统 筹协 调各 网络 主管 部 门进 行 网络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