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校际联合检测(二模)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II)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II)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II)12.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与唐朝时设置的节度使作为不同时期的地方势力,二者不同的地方是A.与天子是否存在宗法关系 B.所在地后来是否可能发展为割据势力C.是否拥有辖区内的全权 D.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否为拱卫中央13.《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农谚:“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材料中“清明”作为节气主要是因为()A.祭祖扫墓B.踏青游玩C.农业生产D.政治清明14.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占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

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D.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15.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

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

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只安排各国皇室的贵宾参观此工程。

同一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同样进入下水道进行了参观。

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的是A.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 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C.崇厚对外情况是无知的 D.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16.下侧日记最可能写于风气至今,可谓大转移,立宪也,议院也,公然不讳,畅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几等口头禅,视为绝不奇异之一名词。

一一《忘山庐日记》A.1361年B.1895年C.1907年D.1913年17.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浓缩着历史的、民族的、时代的精华。

其发展变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社会进步。

图片中影响孙中山、宋庆龄服饰的主要因素是:()①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②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③近代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④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的推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8.红岩革命纪念馆曾经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23、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A.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B.社会历史发展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社会实践C.社会实践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D.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改革24.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A.宗法血缘关系B.家国同构观念C.尊卑等级意识D.以民为本思想25.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D.适应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需要26.《魏书高祖纪》载:“(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从材料判断,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直接推动力是()A.抑制土地兼并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C.巩固北魏统治D.促进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27.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

这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大厦”是()A.君主专制B.中央集权C.国家财政D.儒学主流28.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C.世卿世禄到选贤举能的转变D.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29.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2015.11 说明:试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II卷为第6页至第8页。

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或0.5mm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无适:没有嫡子。

钧:均等。

)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原则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2.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这主要说明了A.中央集权B.规范法度C.君权神授D.皇权至上3.以下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从本质上体现了A.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B.皇权逐步走向强化C.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D.中央集权得以加强4.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

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出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讼。

”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A.“不得为了任何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而获得解放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亲族继承”5.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每届议员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三年。

其影响是A.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B.加强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C.保障内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D.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性立法机构6.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殊途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考生领取到试卷后,应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影模糊等妨碍答题现象,如有请立即向监考老师通报。

开考15分钟后,考生禁止入场,监考老师处理余卷。

2.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部分请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请用黑色0.5mm签字笔书写。

考试结束后,试题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24.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有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

”先秦儒家讲求“礼义”是为了A.调解诸侯纷争 B.构建平等社会 C.恢复西周礼制 D.规范社会秩序25.汉武帝时全国分设有13“州”监察区。

《汉书》在分叙西汉疆域时并不按州而按郡国排列,亦不载州之治所;记述东汉历史的《续汉书》则将郡国改为按所隶州排列,并将各州治所一一注出。

这表明两汉时期A.监察制度日益完善 B.郡国并行从未改变C.史书记事有失严谨 D.地方制度发生更易26.北朝碑刻风气始于北魏孝文帝。

魏碑书体,承汉碑法度、隶书遗意,多用方笔,笔画沉毅雄拔,其流风所及,直导隋唐。

这说明魏碑A.在当时盛行于南北 B.开启了刻石纪功的传统C.创立了楷书书体形式 D.承隶启楷,书体别具一格27.汉、唐在长安、洛阳等城设“市长”、“市令”负责市场管理,宋代不再设此官职,代之以名为“税务”的各级征税机构。

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B.商业与城市的繁荣C.宋代财政开支浩大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28.王阳明认为士农工商“异业而同道”,所谓“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其业者无不尽其心以“有益于生人之道”。

这一看法A.试图重塑社会治理秩序 B.阐发了“存理去欲”的重要性C.旨在维护传统生产模式 D.论证了个体“良知”的相对性29.《尚书》记载:“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经,法律规定)”。

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本试题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8小题,时量150分,满分300分。

24.《国语·郑语》记载了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恹弧箕服,实亡周国。

”因此,周宣王在全国抓捕“恹弧箕服”,而有一对连夜逃跑的夫妇在路上捡到的弃婴,正是后来周幽王之妃褒姒。

古人的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西周的灭亡实属天意B.西周亡于童谣C.童谣能预言历史发展D.宗法制遭破坏25.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

这说明孔子的“仁”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26. 清代的驿路(官路)通达各省省城及边疆的重要城市,如山西境内,“八十里乐平到柏平驿,五十里平定州平潭驿,八十里……”,在此基础上,晋商开辟出茶马之路。

这表明A.政府十分重视保护长途贩运业B.民间服务性行业已达较高水平C.清朝官道修建有利于商业发展D.市镇商业发达使抑商政策松驰27. 下面是近代部分上海和广州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万美元)。

这反映出A.近代中国农副产品出口贸易量剧增B.鸦片战争使上海区位优势得到巩固C.鸦片战争推动中国外贸格局的变化D.近代中国的贸易结构正在发生变化28. 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

”据此可推知材料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29. 1960 年初,毛泽东在比较中苏两国发展工业化的道路时说:“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是一切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共同规律。

”这表明毛泽东A.希望工业和农业均衡发展B.主张有计划扩大农业生产规模C.肯定了苏联经济发展模式D.不否认重工业发展快于轻工业30. 1952年4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第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 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卷(二)文综历史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卷(二)文综历史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卷(二)文综历史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24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0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9.我国古代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经验总结。

“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反映了()A.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特点B.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模式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 铁犁牛耕为主要的耕作方式10. 古代某思想家曾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

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这段话渗透的主要理念是()A.因材施教B.格物致知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11.杨天宏在《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写道: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对中国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侵害;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它又展示了西方近代化事物。

材料看待近代通商口岸主要着眼点是()A.革命史观与近代化史观B.全球史观与近代化史观C.社会史观与生态史观D.现代化史观与文明史观12.(原创题)右图漫画是民国初出现的“亡清退位之现象”。

拍子上的文字是“袁”,下面的蜘蛛是“滚”,此幅漫画的寓意是()A.袁世凯上台促使了清王朝的灭亡B.袁世凯促使了民主共和的实现C.希望推翻袁世凯,实现真正民主共和D.希望清帝退位,实现民主共和13.《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记载:在重庆,“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五方来会,烦费日增”。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人们已完全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C.西方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D.部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14. 罗晓在《新航路开辟初期对中国的影响》一文中写道:“众所周知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对欧洲世界带来巨大影响,为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019-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9-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9-2020 年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分析一、单项选择题(共12 小题)1.以下是史籍上对一些官职的描绘。

联合所学判断,它们分别对应的是()A.①丞相②三司使③军机大臣B.①丞相②转运使③枢密使C.①御史医生②转运使③内阁大学士D.①御史医生②通判③内阁大学士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 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古代政治制度,旨在考察剖析比较有关所学的能力。

依据①项中“受公卿奏事,举劾(劾:告发)按章”可知该官职拥有监察职能,为御史医生,②项中“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可知该官职掌管地方财政以供中央所用,是转运使,③项中“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可知是指内阁大学士,因此正确的答案是 C 项。

2.有学者以为,“”均匀地权、克制资本的思想并不是孙中山所开创,在必定程度上是受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政策的影响。

以下各项能为此看法供给论据的是()①奖赏耕织②盐铁官营③方田均税④闭关锁国A.①④ B .②③C.①② D .③④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答案: 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古代经济政策,旨在考察剖析比较有关所学的能力。

联系所学,方田均税是指经过测量田亩,整理地籍,以实现均平税收负担,增添财政收入;盐铁官营是指汉武帝时,为增添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推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详细管理,两者都表现出政府对经济资源的控制,切合题意的是 B 项,①项是重农政策的表现,④项是国家的对外政策,ACD 项不切合题意。

3.以下图为中国人龚容(1538~ 1603,福建人,移居菲律宾,是当时最有名的从事印刷第一版业的华侨)在马尼拉第一版的汉文木刻本《无极天主正教真传实录》。

它可用于研究()①中国文化对东南亚地域的影响②印刷术对欧洲宗教改革的推进③中西之间的文化沟通④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A.②④ B .①③C.①② D .③④考点:古代中国答案: 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古代中外文化沟通,旨在考察剖析比较有关所学的能力。

2019-2020年高三二模试卷文综历史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二模试卷文综历史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二模试卷文综历史含答案12.西汉时期103郡中,秦岭淮河以北有74郡,以南有29郡;西晋时期162郡中,秦岭淮河以北有86郡,以南有76郡。

与这种变化相关的因素是A.西晋的疆域比西汉疆域大B.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C.南方的经济地位超过北方D.政治中心由北向南转移13.下列各项材料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14.朱熹说:“以唐太宗之聪明英特,号为身兼将相,然犹必使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施行,该谓理、势之当然,有不得而易者。

”材料认为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B.唐代三省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C.唐太宗加大宰相的权力D.唐太宗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君权15.《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为“风土之音”,即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为“朝廷之音”,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

颂为“宗庙之音”,即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多歌颂祖先功业。

“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

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该诗句应出自A.《诗经·鲁颂》B.《诗经·齐风》C.《诗经·大雅》D.《诗经·小雅》16.某人要写一本历史书,第一章为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二章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三章为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四章为抗日战争,第五章为人民解放战争。

图7应出现在A.第一章B.第二章C.第四章D.第五章17.1912年,中国政府下令,祭孔时除去拜跪之礼,改行三鞠躬。

这可用来说明A.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准备B.传统文化被彻底否定C.民国政府推动传统习俗的改良D.新文化运动主张打倒孔家店18.1960年中国科学院召开学部大会,选出学部委员35人,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

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

这一现象A.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B.表明了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C.体现了“科学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D.证明了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19.英国《金融时报》称: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命运,正在慢慢脱胎换骨,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共同语言日益投机,渐而接轨上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三校际联合检测(二模)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13.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母刘氏在人泽坡休息,梦中与神人相遇后怀有身孕,生刘邦:《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出生时出现了“红光满屋”的怪异现象。

这表明统治者()①掩饰自己出身低微以取得上层支持②制造天命观以树立君主的政治权威③美化改朝换代行为为顺应天意之举④宣扬迷信思想为实行愚民政治服务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汉代儒学自汉朝以来,历代皇帝都以“真命天子”自居,目的是宣扬君权神授,为树立王权独尊地位服务。

汉高祖、明太祖是两位“草根皇帝”,所以在宣传自己超高贵的出身方面尤为重视,通过这样的无中生有的宣传,不仅体现自己“受命于天”,而且“真命天子”的地位是生而有之,这样的宣传还为自己的改朝换代行为赋予“天命”的含义。

所以,竭力美化自己出身的行为不是为了与贵族看齐,也与是否实行愚民政治无关。

所以②③正确,选择B项。

14.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指出:中国道路,固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地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却也从此“停滞于静止的状态了”,看似“未曾退步”,却也难以前进,毕竟这种“静止”状态自马可·波罗访华已经延续了500年之久。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中国()A.与西欧相比中国经济落伍 B.国家经济政策保守落后C.难以抵挡工业文明的冲击 D.固守传统农耕经济模式【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比较考虑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的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并已经进入机器生产的时代。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他认为“中国经济‘停滞于静止的状态了’,看似‘未曾退步’,却也难以前进”,指的是生产方式没有实现质的飞跃,始终停留在传统的农耕经济形态。

所以选择D,ABC与题干无关。

15.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说:“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

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A.民主共和B.自由平等C.救亡图存D.公正法治【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各种新思想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救亡图存,目的一致,主张不同,结果不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此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与此同时,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所以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为了救亡图存。

ABD仅仅能代表其中的某一种政治派别。

16.下图:8月11日朱德总司令命令。

判断该命令的目的是()A.支援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斗争B.建立东北根据地准备解放战争C.配合东北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D.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解放战争从各部出发地来看,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只有到抗战后期才发展到;从对各部的称呼上,这不可能发生在建国之后。

抗战胜利后,中共利用东北由苏军控制、国民党力量薄弱的机会,做出了夺取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为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后方的战略决策。

“一九四五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大上更明确地提出了争取东北的任务,强调指出,从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

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17.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

邓小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

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

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在于()A.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B.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C.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D.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现代中国的教育恢复高考是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关键一步。

针对当时否定知识、偏重政治出身的左倾错误,邓小平的指示淡化了政治上的要求,突出了“择优录取”,体现了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

要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认识“指示”的精神。

18.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如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中国纺织总会等都被撤销,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改革最鲜明的特征是()A.推进机构精简,提高政府决策效率B.优化市场环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C.加快产业升级,顺应科技革命浪潮D.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经济体制转轨【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体现了政府简政放权、实现政企分开、解放生产力的目标,顺应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改革潮流。

19.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

”这是因为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A.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蒸汽时代B.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C.从根本上冲击了宗教神学的基础D.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飞跃【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经典力学“神秘的黑匣子”指教会的说教。

牛顿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从而使自然科学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这是对基督教神学世界观的挑战,彻底否定了上帝创世说,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

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所以C符合答案,ABD与之不符。

20.金观涛在《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中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

”“同一过程”是指()A.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B.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C.宣扬俗权之上增进民族意识D.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念【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强调的是人性的回归,人生的现实幸福,宗教改革强调人的信仰自由和发财致富的权力,都强调了人性的解放。

想一想:“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宣扬俗权之上增进民族意识”“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态”分别指的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其共性是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所以选B。

ACD只能反映其中某一件事件。

21.它“本属行政机构,但在职能上也属立法机构,是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密切结合和近乎一体的融合。

”这是一位西方宪政学家的结论。

“它”是()A.英国的内阁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内阁C.美国的参议院D.19世纪末德国的帝国议会【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英国的政治制度(1)内阁有立法提案权。

国会通过的各种法案绝大部分由内阁提出,由内阁解释。

内阁控制着议会下院开会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立法程序。

(2)内阁由下院多数党产生,下院多数党议员中的重要人物多是内阁成员,他们实际上构成了下院的领导核心。

(3)内阁有宣布提前大选的权利,可以在他认为有利的时机提前大选。

每个议员不一定能保证自己在下次大选中是否能当选,所以投票时得三思而行,避免得罪执政党。

要明确责任内阁制的运作方式。

22.1790年6月,法国制宪会议颁布法令:“任何人不得保留亲王、公爵、伯爵、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贵族头衔,今后也不再授予任何人这样的头衔。

任何法国公民只能用其家族的真实姓氏。

”法令体现了什么原则()A.民主主义B.共和主义C.自由主义D.平等主义【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法国大革命题干中的信息“任何人不得保留”、“今后也不再授予任何人这样的头衔”、“只能用其家族的真实姓氏”可见法令废除封建等级制度,体现的是平等主义。

2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主要职能,由防范军事威胁为主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暖化、疾病、网路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

这一转变的背景是()A.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 B.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制约着强权政治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D.第三世界的兴起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苏东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北约组织失去了对手,职能不再是防范华约入侵。

两极格局解体后,恐怖主义、地区冲突等热点不断,促进了北约职能的转变。

第Ⅱ卷非选择题38.(24分)白话文在古代有漫长的历史,在近代取代文言文成为主要书面表达形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三巧被休后要自缢,她母亲这样开导她):“你好短见,二十多岁的人,一朵花还没有开足,怎做这下梢的事?莫说你丈夫还有回心转意的日子,你真休了,恁般容貌怕没人要你?少不得别选良缘,图个下世受用。

你且放心过日子去,休得愁闷。

”——明末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三言两拍人物形象及人数统计表——据赵兴华《三言两拍的市民文学特色》(1)据材料一,从形式和内容方面概括指出明末白话文学的特点,并据所学知识简析产生这些特点的时代背景。

(10分)材料二某班历史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近代中国白话文的推广”为课题进行探究。

以下为活动记录。

(2)通过一系列活动,历史小组对近代白话文推广的社会条件有了深入认识,据材料二指出其社会条件应包括哪些方面?“活动记录”对开展历史课题探究有什么启示?(8分) 材料三我要大家知道白话文学史有历史的,是有很长又很光荣的历史的。

我要人人知道国语文学乃是一千几百年历史进化的产儿。

国语文学若没有这一千几百年的历史,若不是历史进化的结果,这几年来的运动绝不会那样的容易,决不能在那么短的时期内变成一种全国性运动,决不能在三五年内引起那么多人的响应和赞助……白话文学史就是中国文学史的中心部分,中国文学若去掉了白话文学的进化史,就不成中国文学史了,只可叫“古文传统史”罢了。

——胡适《白话文学史》(3)试对材料三的观点加以评述。

(6分)【答案】(1)特征:形式上,通俗易懂,较为平民化。

(2分)内容上,反映个性解放的观念,下层民众特别是商人形象居多。

(2分)时代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理学受到质疑,批判思想的出现。

(6分,言之有理即可)(2)社会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大众媒体的促进;民国政府的推动;机器印刷业的兴起。

(4分)启示:研究历史问题应该多角度分析;应该论从史出,以史料为依据。

(4分)(3)评述:胡适提出这一观点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白话文学的历史地位,推进文学革命;指出了白话文学的历史传承性,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是正确的;但过于强调白话文学的历史地位,否定传统文化,有失偏颇。

(6分)【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经济、古代中国思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近代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等知识点。

第(1)问考查古代白话文的发展情况,呈现了文学情节和统计表格等较为清新的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