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罗定市泷州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8观潮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及反思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及反思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能够了解观潮的特点和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潮汐的形成原因。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和图表分析等方法,观察和记录潮汐的现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奇观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潮汐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分析和解释潮汐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有关潮汐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之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你们去过海边吗?有没有观察过潮汐? - 你们对潮汐有什么了解?2. 学习新课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潮汐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什么是潮汐? - 潮汐是如何形成的?-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潮汐的高度和时间?3. 实验与观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潮汐实验和观察。

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潮汐的特点和规律。

4. 延伸拓展教师与学生一起观看潮汐的时间表和潮汐的高度图表,并分析其中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为什么潮汐的高度和时间会有规律? - 这种规律与哪些因素相关?5. 小结与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潮汐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潮汐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 这节课上,你觉得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潮汐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了对潮汐特点和规律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然而,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改进: 1.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具体地观察潮汐的变化。

初二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三篇

初二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三篇

初二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三篇篇一一、教学目的篇三【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地朗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文章中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文中自然美与风俗民情美相交融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积攒文言文词语,在诵读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感受浙江之潮的壮观气势,享受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从古到今,被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潮,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欣赏。

有一天,它迎来了宋朝的文学家周密,周密眼中的钱塘江潮有着怎样一番景象呢?二、美读。

⑴范读,注意读音、节奏、情感。

⑵要求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诵课文。

⑶齐读课文,读出气势。

三、美解。

⑴比一比,看谁读得准。

⑵相信你一定能翻译。

⑶合作交流,翻译全文。

四、美赏。

⑴目睹了钱塘江海潮的风采,你想到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钱塘江海潮?(如: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呑天沃日、势极雄豪)从哪些角度写的?(色、形、声、势)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让句子形象生动呢?(比喻、夸大、引用)还有什么可让我们推敲的?(正面描写)海潮如此宏伟壮观,慕名而至的人多吗,多到什么程度?(观潮之盛,侧面衬托。

)⑵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写“观潮”?(作者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了潮来之状、演习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为我们组成了一幅幅连轴画卷,四幅图画各具情态。

描写演习场景,注意动静相衬的写法。

还有表现弄潮儿高超技艺的一连串动词等。

)五、美悟。

写潮的诗句:⑴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⑵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⑷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潘阆⑸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天堑无涯。

——柳永结合海潮的图片,结合写潮的诗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试描写一段关于海潮的文字。

六、结束语。

在中国文学宝库中,还有许许多多描画祖国雄伟壮观的山水风景佳篇,让我们开启浏览的航船,向那一座座宝库进发。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1注:此教案仅供参考。

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分析1. 教学对象本课是初中阶段的八年级学生,是在语文方面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生。

2. 学情分析学生在读到《观潮》这篇文学作品时,首先先于认识它是一篇类似散文的文学作品,其次,他们需要学习一些新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

然而,由于这篇文学作品涉及到的现象和道理较为深奥,因此可能会出现一些困惑,比如“何谓‘静水流深’?”等等。

3. 教学目标通过此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使学生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1)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也就是深奥的“静水流深”亦或是“波澜不惊”等等。

(2)学习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同时也尝试着自己仿写文学作品,以便拓展自己的文学素养。

(3)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观的态度,尤其是做到“不为失败所惧”的品质。

(4)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素养。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1)主题思想:观潮(2)写作特点:描写细致,语言生动(3)文学知识:感恩、阳光心态、拟人、照应、音景交融等等。

2. 教学目标(1)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静水流深、波澜不惊,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观的态度;(2)熟悉本文的写作特点,如描写细致、语言生动等等,从而更好的进行仿写和自我提高;(3)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如感恩、阳光心态、拟人、照应、音景交融等等,从而更加全面的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4)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温馨提示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课节教学的基本要素,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引入课文之前,可以通过询问让学生将自己刚刚学习的一些知识和已经掌握的文学知识告诉大家。

在课程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举例法、拓展法、智辩法等等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语文学习的难点和疑惑。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范文(精选5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范文(精选5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范文(精选5篇)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真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从而认识到钱塘江大潮是汹涌澎湃的天下奇观。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潮汐”的成因及相关知识。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

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能深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学着按时间写作的办法仿写片段《雷雨》。

教学重点: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理解并主动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并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仿写一个片段《雷雨》。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爱旅游吗?哪些地方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大家能用平时积累的语句来描绘这些令自己难忘的景象,真不错,老师也积累了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

师深情背诵课文第三段。

3.出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悟:1.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诵读,对钱塘江大潮留下了什么印象?2.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读,推荐给同桌。

3.师按学生回答归纳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4.交流学生喜欢的语句,及时纠正读音。

并让学生说喜欢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奇观”。

(并板书)我们一起去看看。

2.指名读课文第二段,你读懂了些什么?师归纳板书:江面平静,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观潮》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观潮》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8.观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周密的文学常识。

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中优美意境。

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2、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2、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

(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走进作者:周密(1232—约1298),字公瑾,号草窗,南宋文学家。

祖籍山东济南,金兵入侵,他南渡流寓浙江吴兴,又自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

宋末曾任义乌(今属浙江)县令。

宋亡之后,隐居不仕,从事著述。

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

其词格律严谨,清丽工巧,偏重形式美。

其诗文亦佳。

周密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草窗韵语》等。

知识链接《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400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

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

“观潮”遂为古今盛事。

三、预习检测:1、注音或写字:每岁京尹.()艨()艟() shū( )尔一舸.()善泅.()倍穹.()珠翠罗qǐ( ) sù( )迎而上 Jiù( )赁()看幕如lǚ( )平地鲸波万rèn(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沃:(2)倏尔黄烟四起倏尔:(3)人物略不相睹略:(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穹:(5)珠翠罗绮溢目溢:(6)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既望:(7)方其远处海门方:(8)如履平地履:(9)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为:逝: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放录像(潮来时一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案5篇Lesson 28 "watching the tide" teaching plan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案5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观潮模板通用版2、篇章2:观潮文档(通用版)3、篇章3:观潮模板规范版4、篇章4:观潮模板通用版5、篇章5:观潮模板标准版篇章1:观潮模板通用版(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评析:古诗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2.课件出示: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评析: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一样的,从而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

八年级语文上第28课《观潮》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

八年级语文上第28课《观潮》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

《观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顺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教学重点】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涌潮”(课件展示“钱江涌潮”及观潮盛况)。

同学们,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

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涌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

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

让我们去感受钱江涌潮吧!二、介绍作者和背景1.请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周密(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

家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

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

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

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

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

此篇选自《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2.介绍背景。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人们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三、初读,整体感知,通文意1.请同学听配乐朗读。

听准字音和节奏,初步感知语言美,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气势。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四人一小组,将自己不会翻译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仍解决不了的可等会儿再提出。

语文八上《28观潮》word教案 (5)

语文八上《28观潮》word教案 (5)

《观潮》诗四首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1.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 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2.教材分析:1.《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

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但不是新课标推荐的必背古诗文篇目。

本课所选四首诗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3.中招考点:1.诗词的作者、朝代及代表作品;2. 诗词的理解默写;赏析名句。

3.分析诗词内容,包括诗词思想内容,作者思想感情及生活态度4.学情分析:学生能够阅读简单的古诗,为学生走进文本奠定了基础;学生对于诗人白居易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能通过自己阅读体会出作者的情感;对于诗歌的画面描绘不够熟练。

赏析名句掌握的不够好。

二、复习目标:1、掌握文学常识,识记、积累重点文言知识2、准确翻译和默写重点句子。

3. 背诵并默写四首诗,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 生生互背,师抽查落实。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 指名黑板前默写重点句子。

其他生在下面默写。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 小组讨论,整理答案。

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点拨、提示,补充。

复习指导(一):复习内容: (1)文学常识周密,字公谨,号草窗。

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

南宋文学家。

《观潮》选自《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 ),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王维(701—761),字(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著有《 》,存诗400首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人称( )。

陈与义(1090~1138),( )诗人。

字去非,自号简斋。

洛阳(今属河南)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28《观潮》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28《观潮》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28《观潮》教案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二、理清文章思路学生齐读课文,逐段概括段意。

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第四段写观潮人数之多。

第一段:钱塘涌潮之壮观第二段:水军演习之精彩第三段:健儿弄潮的英姿第四段:观潮人数之众多三、研读课文(一)研读“钱塘涌潮”部分,朗读第一段,思考以下问题:1.第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本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钱塘涌潮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体现海潮的特点的?3.本段结尾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有什么作用?4.这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文中用了哪几个词语来标示?有是按怎么样的结构组织文章的内容的?明确:1.总起全文。

先声夺人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

2.(1)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

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

描绘又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出之,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形:仅如银线色:玉城雪岭声:声如雷霆势: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2)比喻夸张,渲染潮涌之状。

3.进一步描摹钱塘江潮波浪壮阔的气势及其美丽。

首尾呼应。

4.由远到近的顺序、时间先后顺序;“方”“既而”;总---分---总(二)阅读课文“水军演习”部分1.水军演习写得扣人心弦,水军表演的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明确: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术娴熟,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

2.体会水军演习的精彩之处(1)写参演船舱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既而尽奔腾分和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3)写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如履平地(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倏尔黄烟四起,任务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5)写“静”的句子是: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三)阅读课文“健儿弄潮”部分1.本节从哪写句子写出了吴中健儿们的勇敢和弄潮本领表演技艺超凡?明确:“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与鲸波万仞中”----勇敢;“腾身白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技艺超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观潮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二、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四、课时教学内容
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钱塘江潮的雄伟、水军演习的精彩、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

五、教学过程(五号宋体)
六、板书设计
观潮
海潮图-----雄伟壮观
演习图-----场面宏伟正面描写
武艺高强与侧面烘
弄潮图-----身怀绝技托相结合
观潮图-----盛况空前。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观潮》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观潮》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五、当堂训练
1.读准字音
雷霆 杨诚斋
艨艟 如履平地
倏尔 一舸无迹
善泅 僦 赁
罗绮 鲸 波
2.翻译句子
某某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
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通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通过通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会翻译句子。
四、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1、能说出文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2、通过通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3、通过通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会翻译句子。
自学指导一:结合课下注释及手中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雷霆 杨诚斋
艨艟 如履平地
倏尔一舸无迹
善泅 僦 赁
罗绮 鲸 波
自学指导三自由朗读课文,翻译课文。
作者生平
2.能准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及节奏。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1、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如有不懂,作标记。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
自学检测1翻译课文,每人一句,先读这句话,再解释重点字词,最后翻译句子。
16.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17.珠翠罗绮溢目
18.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19.而僦赁看幕
20.虽席地不容闲也
3.能准确翻译课文
文言文翻译应遵守“信”“达”“雅”三字原则。“信”指意义不背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简明优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一一对应,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弄潮儿的风采。

第28课《观潮》教案(精选15篇)

第28课《观潮》教案(精选15篇)

第28课《观潮》教案(精选15篇)第28课《观潮》教案篇1一、目标与要求1.了解钱塘江潮宏伟壮丽的景象。

2.了解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及吴中健儿超群的弄潮技术。

3.体会文中自然美与人文美相融合的特点。

4.学习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描写。

二、教与导设计0学法指导这篇文章的语言描写既简洁又生动,学习时要体会这一特点。

文章从形、声等不同角度由远及近描摹钱搪江潮的壮丽,特别形象精确,表现了其雄豪的气概。

接着对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描写,更令读者如身临其境。

在阅读本文时,要求在疏通字句的基础上领悟这些内容及特点。

o重点与难点1.文章的脉络。

第一段: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描写钱塘江潮的雷霆之势。

其次段:写教阅水军的奔腾分合之势。

第三段:描写吴中健儿迷人的弄潮身姿。

第四段:描写观潮者之多。

2.本文的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之所以生动而形象,主要在于:一。

能精确地运用动词,如“披发文身”中的“披文”,‘净先鼓勇”中的“争、鼓’等。

二、文中善用比方张等修辞方法。

如“玉城雪岭际天而来中,“玉城雪岭”是比方,“际天’则是夸张,“大声如雷霆”用了比方,“吞天沃日’则用夸张,使读者对钱塘江潮的气概犹如亲见,感受很深。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概。

操练水军的状况及吴中健儿的突出表现,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写。

最终一段则是从侧面描写,观潮的人越多,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概的壮丽,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事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

这样,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

o问题与方法1.从“既望”着古人对某些日子的特别称谓。

第28课《观潮》教案篇2一、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①吞天沃日()②如履平地()③一舸无迹()④鲸波万仞()⑤珠翠罗绮()⑥艨艟数百()二、解释加粗的虚词①浙江之潮________ ②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③以此夸能________ ④舞刀于水面________三、解释下面加粗的词①略不相睹________ ②弄旗、标枪________③吴儿善泅________ ④披发文身________⑤溯迎而上________ ⑥鲸波万仞________⑦僦赁看幕________ ⑧席地不容________四、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教案 新人教版 (2)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教案 新人教版 (2)

第28课《观潮》教案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2、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过程与方法1、诵读教学法。

读—讲—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比较拓展法。

推荐潘阆的《酒泉子》,与本文比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美和人文美,激发学生对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的认识,树立人类必定能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世界观。

课时安排1课时时间:2013年12月9日(星期一)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步感知形象美。

钱塘江大潮,是闻名世界的奇观,苏东坡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以此来赞美钱塘江大潮,那么,钱塘江大潮潮来的景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观看钱塘江涌潮的录象,看后请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我们课前布置预习本课时,要求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有关钱塘江大潮成因的知识,谁来说说自己找到的知识要点,让我们资源共享。

教师简介背景: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南宋词人周密曾经观看了钱塘江涌潮,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生动的描绘了出来,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南宋词人周密走进《观潮》,领略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吧。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难句,积累词语。

1资料内容如下:(1)读准字音:雷霆(tínɡ)杨诚斋(zhāi)艨艟(ménɡ chōnɡ)如履平地(lǚ)倏尔(shū)一舸无迹(ɡě)善泅(qiú)僦赁(jiù lìn)罗绮(qǐ)鲸波(jīnɡ)(2)辨明词义:既望(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方其远出海门(当……时)则玉城雪岭(城墙)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突然;一点点)皆披发文身(画着文彩)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岸)珠翠罗绮溢目(满眼)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逆流迎着潮水;忽隐忽现)3、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教师可酌情给予指导。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 观潮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 观潮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广东省罗定市八年级语文上册28 观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罗定市八年级语文上册28 观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罗定市八年级语文上册28 观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观潮课题观潮第 1 教时教学目标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重、难点重点: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难点: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1.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

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

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2.认读.(1)读准字音.艨()艟( )倏()泅() 舸()雉()溯()僦()绮( )溢()(2)读懂词义。

①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略不相睹() 略不沾湿()虽: 虽席地不容闲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皆:皆披发纹身() 皆出酒食() 既而: 既而渐进( )既而儿醒()②生词释义点读。

珠翠罗绮溢目________________ 倏尔黄烟四起_____________ 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__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八年级语文28观潮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28观潮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28观潮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八年级语文上《观潮》教案知识目标:一、识记重点字词;二、熟读课文,准确地翻译课文。

能力目标:通过朗诵正确的翻译本文内容,体会本文的创作特点,体会作者包括的思想情感。

教育目标:培育学生酷爱祖国河山的豪情,培育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社会知识目标:一、识记重点字词;二、熟读课文,准确地翻译课文。

能力目标:通过朗诵正确的翻译本文内容,体会本文的创作特点,体会作者包括的思想情感。

教育目标:培育学生酷爱祖国河山的豪情,培育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能力目标策略与方式:讨论式、启发式、分析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教学设计:课前二分钟演讲。

一、新课导入:同窗们我此刻提问大伙儿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潮是什么潮?它产生的缘故是什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古代刻画钱塘大潮的文章《观潮》。

二、整体感知:简介周密,字公谨,宋朝人。

听录音,疏通文意。

对照注释,说明以下重点字词熟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提出疑难问题。

回答下列问题:一、本段要紧运用了哪些说明方式?本段的说明顺序是如何的?二、本段的刻画的要紧内容是什么?三、琢磨体味熟读全文的第二了三文四自然段提出疑背问,回答琢磨与体味熟读全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提出疑问。

問題點熟读全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提出疑难问题,并回答下列问题:一、这两段要紧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每段要紧从偏重于哪些方面刻画钱塘江大潮?二、阅读文后的《酒泉子》,它刻画的内容本文哪个自然段中有详细的刻画?3、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属于什么描述?人们看钱塘江大潮的缘故有哪些?四、拓展延伸: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在客观上带动了本地经济的进展与进步,你对此有何观点?若是你是本地的负责人,在今天,你又将如何利用好这一旅行资源?如何更好的实现它的可持续性进展。

五、布置作业:熟读全文,而且将《酒泉子》这篇文章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梳理本文的知识要点。

组织学生进行识记导入新课教学知识要点,指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组织学生学习知识要点组织学生朗诵全文,指导、点评学生回答下列问题朗诵课文,然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组织学生识记重点知识。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28观潮.doc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28观潮.doc

28观潮周密教学设计本文是一篇写景记事的佳作。

结构得当,语言精练,场面描写十分精彩是教学的重点。

由于学生对南宋时观潮活动不甚了解,会影响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教师可稍作介绍。

字词教学,除生字外,还要注意“方”“城”“倏尔”“文”“溢目,,“江干,,等常用词的教学。

多练习诵读,预习时布置学生根据注解把文章译成白话文。

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清同学们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涌潮”。

彩屏显示录像:钱江涌潮二、简介南宋观潮盛事和作者。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激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

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彩屏显示标题、作者。

作者周密,字公谨,号草窗。

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

南宋文学家。

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之后不再做官。

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

《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写。

彩屏显示作者简介。

三、教学目标。

彩屏显示:1.读难生字字音,掌握“方”“城”“候尔”“文”“溢目”“江干”等常用词的意思,疏通文意。

2.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四、整体感知。

1.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录音、画面。

2.检查预习。

彩屏显示:CD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雷霆A ting B. tin ()。

②杨诚斋Azai B. zhai ()③朦舟童Amongtong B. mengchong ()④如履平地Alu B. lu..()⑤倏尔Ashu3 B. shul ()⑤一舸无迹Age B. ke ()善泅Aqiu2 Bqiu3 ()③僦赁Ajiulnin B. jiuKnin ()罗绮Aqi2B. qi3••-()④鲸波Aqiong B. jing ()教师范读此段并指名翻译。

初二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三篇

初二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三篇

初二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三篇导读:本文初二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抓住有关描写潮水的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来想象画面,从而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让学生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读懂三、四自然段,即引导学生抓住潮来时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和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而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从而深切体会到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观潮》这篇课文,还学习了生字新词,那我们就比比谁的记忆力,好吗?出示课件:复习重点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平静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白浪翻滚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风号浪吼这四组词语,都是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那么有什么不同呢?(这四组词语分别描写了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潮水的样子和声音。

)2.师生问读。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

师问:是啊,江潮还没有来,江面什么样?生读描写江面的句子。

师问:江边又是怎样的景色?生读描写江边的句子。

师问:海塘大堤上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生读描写海塘大堤上的句子。

人们等啊,盼啊!那么,如果你就是这人群中的一员,你会等着什么、盼着什么?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二)重点切入,体验大潮的雄奇1.引导默读,总体感受潮来之时的景象。

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2.指名读文。

把感受通过读抒发出来,并适时引导学生揣摩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比喻句的运用)3.品读文本,深入体会潮的声音和形态之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8观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8观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

观潮【教学目标】1. 结合课文明白得“横贯”、“天下奇迹”、“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2. 体会本文的创作特点,领会包括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3. 了解钱塘江大潮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酷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出色的场面描述,精致的结构安排。

难点:体会本文的创作特点,体会作者包括的思想情感。

【教学进程】一、导入同窗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明白,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按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二、明确教学目标三、预习查评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形。

2. 检测学生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形。

(1)作者简介周密(1232~1298),字草窗、萍洲,又号四水潜夫,南宋闻名词人、笔记大伙儿。

辛弃疾等豪放派词人接踵谢世后,“历下周密”却以他的清丽词作尽洗靡音,成为南宋后期的重要文学家。

周密祖籍济南历城。

靖康之难后,举家迁往江南,流寓湖州。

1232年,他诞生于父亲周晋任县令的富春县署斋中。

周家是一个世代官宦的书香门香。

周晋工词,常与名人酬唱答对。

周密幼年耳濡目染,饱受陶冶。

青年时就参加父辈师友们的唱和,虽年少而笔力不弱,渐渐“才思诣力,色夕绝人。

”能诗,善工词,书学欧柳,善画梅竹兰石。

周密的词文句精致,清新秀丽,读来令人赏心悦目。

周密虽生于南方,但始终没有忘记家乡。

并常以“历下周密”,“齐人”,“华不注人”签名。

入元以后,他弃官归隐,更增添了怀念故乡的悲伤,常以诗词来表现自己的离愁别恨。

周密在隐居期间,曾以保留宋朝史料为己任,著录了《齐东野语》、《武林归事》等笔记,还保留了一批宋朝文学、文物资料。

他所选的《绝妙好词》辑132家的作品,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词人作品,靠那个选本流传下来。

(2)背景介绍。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

观潮地那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一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B、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B、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3.研读。
(1)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角度,可将文章分为两层,第1——3段正面描写,第4段侧面烘托。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拨: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2)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和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屡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任务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写参演船舱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点拨:“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动词“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的连用,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的人特别多。
(2)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以人多马众侧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
写涨潮,由远而近,顺势而下,挽狂澜于笔端。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尽了大海的威仪和气派。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角度进行描绘,如:“仅如银线”写其形;“玉城雪岭”状其色;“大声如雷霆”描其声;“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绘其势。
点拨: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作者由远而近写“潮来之状”,“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写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写"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亮点探究。
6.背读。
[课堂练习]
1.读,背。
2、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观潮
周密
涨潮(状) 情
水战 (威) 景
弄潮 (技) 交
观潮 (盛) 融
教学
反思
注:课题用三号字加粗,其它用五号字,行距用固定值、20磅,双面打印。
2.认读。
(1)读准字音。
艨()艟()倏()泅()舸()雉()溯()僦()
绮()溢()
(2)读懂词义。
①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
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皆:皆披发纹身()皆出酒食()既而:既而渐进()既而儿醒()
②生词释义点读。
珠翠罗绮溢目________________倏尔黄烟四起_____________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__
(3)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方法,请各找出一个例句,说说它的作用。
点拨:“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烘托又称“衬托”,“映衬”,如“饮食百物皆倍穹于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课题
观潮
第1教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重、难点
重点: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难点: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1.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