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 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 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圣才出品】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 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圣才出品】

第1章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1.1复习笔记一、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思想渊源与产生背景1.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思想渊源从思想渊源来看,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受到了来自欧洲大陆尤其是来自德国公共行政管理研究思想的影响。

2.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产生主要源自对自由放任主义的反动。

民主主义者力图通过加强国家力量来控制垄断,而先前适应早期简单社会生活的政府体制变得越来越不能胜任这一要求,因此,必须进行改革。

正是在这种资产阶级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因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而日益激化以及反映中产阶级利益要求的民主主义者发动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社会条件下,威尔逊明确地提出了要建立一门独立的公共行政管理科学。

二、威尔逊公共行政理论的主要内容1.公共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必要性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

在威尔逊所处时代之前的很长一个时期,对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系统研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谁也没有从作为政府科学的一个分支的角度来系统地撰写过行政学著作。

到了威尔逊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已进入了上升阶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共事务日益增多,政府的职能不断扩大,而且更加复杂、更加困难,公共行政管理研究被提上议事日程以及公共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是和时代生活所提出的要求分不开的,因为当时“与制定一部宪法相比较,贯彻一部宪法变得愈来愈困难了”,政府的公共行政管理工作迫切地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予以指导。

2.公共行政管理学的目标和任务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首先要弄清楚政府能够适当而且成功地承担的是什么任务,其次要弄清楚政府怎样才能够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和尽可能少的金钱或人力上的消耗来完成这些专门的任务。

威尔逊从公共行政管理学研究的起点和具体研究内容两个方面对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和任务作了明确的界定。

(1)威尔逊认为行政学研究首先要政府能够适当而且成功地承担什么职能任务,行政学应该以行政职能作为其研究的起点。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1-6章)【圣才出品】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1-6章)【圣才出品】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1-6章)【圣才出品】第一部分初创过程中的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第1章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1.1复习笔记一、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思想渊源与产生背景1.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思想渊源从思想渊源来看,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受到了来自欧洲大陆尤其是来自德国公共行政管理研究思想的影响。

2.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产生主要源自对自由放任主义的反动。

民主主义者力图通过加强国家力量来控制垄断,而先前适应早期简单社会生活的政府体制变得越来越不能胜任这一要求,因此,必须进行改革。

正是在这种资产阶级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因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而日益激化以及反映中产阶级利益要求的民主主义者发动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社会条件下,威尔逊明确地提出了要建立一门独立的公共行政管理科学。

二、威尔逊公共行政理论的主要内容1.公共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必要性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

在威尔逊所处时代之前的很长一个时期,对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系统研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谁也没有从作为政府科学的一个分支的角度来系统地撰写过行政学著作。

到了威尔逊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已进入了上升阶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共事务日益增多,政府的职能不断扩大,而且更加复杂、更加困难,公共行政管理研究被提上议事日程以及公共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是和时代生活所提出的要求分不开的,因为当时“与制定一部宪法相比较,贯彻一部宪法变得愈来愈困难了”,政府的公共行政管理工作迫切地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予以指导。

2.公共行政管理学的目标和任务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首先要弄清楚政府能够适当而且成功地承担的是什么任务,其次要弄清楚政府怎样才能够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和尽可能少的金钱或人力上的消耗来完成这些专门的任务。

威尔逊从公共行政管理学研究的起点和具体研究内容两个方面对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和任务作了明确的界定。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导言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圣才出品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导言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圣才出品

导言西方公共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0.1复习笔记一、公共行政管理兴起的背景19世纪末,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向垄断时期过渡,由生产和资本集中所引起的垄断统治逐渐形成。

这一时期:①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使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的任务变得越来越繁重;②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带有公共性的社会问题,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甚至演变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原有的公共行政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有一门科学从理论上来指导国家的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以使政府能够更好地履行其职能和完成其使命。

于是,公共行政管理学便应运而生。

二、公共行政管理的发展1.科学管理运动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对西方公共行政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背景①资本积累的惊人增长与管理利用巨量资金的陈旧方式不相适应;②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与传统的经验管理发生了尖锐的冲突;③工人的“有意磨洋工”,使劳动生产率低下;④劳资之间的对立情绪和“不融洽关系”严重地影响着生产和利润的增长;⑤缺乏严格的责任制度以及专门化的管理知识和管理人才使专业化协作生产陷入混乱。

这些矛盾和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建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迅速发展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2)内容泰勒所开创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探讨的是如何在工厂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

在泰勒看来,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在工厂企业推行“科学管理”。

包括:①实行预先计划;②用科学的方法挑选工人;③对工人进行科学教育和培训以使他们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在标准化的作业环境中,完成经测算规定的工作定额;④管理部门和工人之间保持密切友好的合作关系等。

(3)政府的行政管理改革尽管科学管理理论最初是针对企业管理而提出的,但是它同时也为政府的行政管理改革提供了线索和方法。

正是在科学管理运动兴起之后,一些公共行政管理学家才开始重视通过科学管理来寻求政府行政管理效率的问题:①威廉·亨·莱芬韦尔就把科学管理的原则运用于机关办公室的管理;②莫里斯·卢埃林·库克也曾将科学管理运用到教育和市政机构;③伦纳德·D·怀特则进一步用科学管理理论研究政府行政管理。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25章法默尔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圣才出品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25章法默尔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圣才出品

丁煌《西⽅公共⾏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25章法默尔的后现代公共⾏政理论)【圣才出品第25章法默尔的后现代公共⾏政理论25.1复习笔记⼀、对公共⾏政理论概念的后现代诠释1.后现代主义及其⽅法论功能(1)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六七⼗年代以来,伴随西⽅国家在经济、科技、社会、政治、⽂化诸⽅⾯的新变化所形成的⼀种新的社会⽂化思潮和理论(思维⽅式),其批判的⽭头直指⾃启蒙运动以来直到20世纪现代主义的思想⽂化成果,倡导与现代性理论、话语和价值观相决裂,其⽭头所向,都是要否定、反叛作为现代性传统的西⽅思想⽂化及其话语和理论体系。

(2)两种后现代主义①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以“怀疑”和“否定”为特征,反对任何假定的“惟⼀中⼼”、“绝对基础”。

“纯粹理性”、“⼤写的⼈”、“等级结构”、“单⼀视觉”、“惟⼀正确解释”、“⼀元论⽅法”以及“连续性历史”,志在摧毁传统的封闭、简单、僵化的思维⽅式。

②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以“建设性”为主要特征,倡导开放、平等,注重培养⼈们倾听“他⼈”、学习“他⼈”、包容“他⼈”、尊重“他⼈”的美德,⿎励多元的思维风格,倡导对世界的关爱,对过去和未来的关⼼,提倡对世界采取家园式的态度等。

(3)后现代主义的特征①反对将所有复杂现象都万中取⼀地抽取本质的反本质主义。

②消解僵化话语并打破思想禁锢的反权威主义。

③强调以差异性去打破整体同⼀性并破除理性主义和惟我独尊之启蒙⼼态的反启蒙主义。

④将所谓神圣性绝对主体消解还原为凡夫俗⼦并透过他去对⼈间世界作出⾃⼰独特陈述的反主体性。

⑤抛弃所有形⽽上学⼤话和宏⼤叙事并从绝对理念和终极价值⾛向具体经验和个⼈独特阐释的反形⽽上学。

2.后现代语境下的公共⾏政理论法默尔将公共⾏政理论视为⼀种语⾔,认为公共⾏政领域更多的认识和努⼒应该致⼒于通过语⾔解释⽽不是通过实证研究来发展。

公共⾏政理论必定是对真实信息的采集物,这种采集物⾄少应该包括⼀种理论。

对公共⾏政信息的整理和安排有部分是⽤⽇常语⾔表达,有部分是由公共⾏政理论的产⽣⽅式所创造的思想型式表达。

丁煌 《西方行政学说史》 第二版 武汉大学出版社 考研笔记

丁煌 《西方行政学说史》 第二版 武汉大学出版社 考研笔记

西方行政学说史导论:西方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一、西方行政学的产生1、中西早期行政管理思想(非系统非学科化)2、1845年法科学家M·A·安培“建立管理国家之科学”的设想;3、1865-68德学者斯坦因七卷本《行政学》最早提出“行政学”一词(指行政法);4、1887年美学者(总统)威尔逊发表开创性的《行政学研究》一文,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将行政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加以研究。

5、1900年美学者古德诺出版发表〈政治与行政〉一书,进一步明确指出政治与行政的区分。

(自此行政学作为一个新的、独立的研究领域得以确立。

)6、1926怀特《行政学导论》、1927威洛比《公共行政原理》,对其内容进行系统研究和阐述。

行政学理论体系得以形成。

(产生背景)二、西方行政学的发展历程多种分段方法:A、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期(19世末20世初)、社会人时期(20世纪20年代)、当前时期(二战后);B、台湾学者(行政学):传统理论时期(X*:1900-30)、行为科学时期(Y*:1930-60)、系统理论时期(Z*,1960后);C、夏书章:形成阶段(19世末到20世纪20年代)、成长阶段—科学管理时期(20年代后)、科学化时期(40年代始);D、教材观点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参照众多美国学者之方法),六阶段:◆西方行政学的提出与创立时期(1887-1918年);◆西方行政学的正统时期(1919-1941年);◆西方行政学的批评与转变时期(1941-1959年);◆西方行政学的发展与应用时期(20世纪60年代);◆西方行政学的挑战与创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西方行政学的总结与探索时期(20世纪80年代)1、提出与创立时期:1887-1918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威尔逊:行政学创始人,《行政学研究》,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建立一门独立的行政学科;古德诺:美行政学家,《政治与行政》,对政治与行政的分离理论作了进一步发挥;泰勒:美管理学者,《科学管理原理》,倡导科学管理;法约尔:法管理学者,〈一般管理原理〉,提出了一般管理的一些基本原理(十四管理原则)2、西方行政学的正统时期:1919-1941年这一时期的行政学家继承了早期行政学的基本信念,认为“真正的民主与真正的效率是统一的”,经济和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则。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 麦格雷戈的公共人事管理理论)【圣才出品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 麦格雷戈的公共人事管理理论)【圣才出品

第15章麦格雷戈的公共人事管理理论15.1复习笔记一、麦格雷戈公共人事管理理论的思想基础——需要层次说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基本需要一般被划分为以下五个层次:1.生理的需要这是人类最基本的、最原始的需要,包括饥、渴、性和其他生理机能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当个体的生理需要基本上获得满足后,就会产生安全的需要。

3.感情和归属上的需要即是指个体希望家庭成员之间、伙伴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和友谊,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希望被人爱。

渴望自己有所归属,即成为某个组织团体中公认的成员等。

4.尊重的需要即个体希望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

5.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个体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成为人们所向往的人物。

二、对传统X理论的反思与批判1.麦格雷戈所谓的X理论指传统的管理观点。

这个传统的概念可按三个命题广泛加以叙述:(1)为了经济目的,管理部门负责把生产性企业的要素——金钱、物资、设备、人员——组织起来。

(2)关于人事,这是一个指挥他们工作,推动他们,控制他们的行动,改正他们的行为以适应组织需要的过程。

(3)没有管理部门的这种积极干预,人们对于组织上的需要会是消极的,甚至是有抵触的。

总的概括起来,通过他人完成任务便构成管理。

2.另外几条不甚清晰但流传甚广的信念(1)普通人生性懒惰,他想尽可能少干工作;(2)他缺乏抱负,不喜欢负责任,宁愿被人领导;(3)他生来自私自利,对组织上的需要漠不关心;(4)他在本性上抵制改革;(5)他轻信、不很聪明、易于受骗子和煽动家的诱惑。

三、Y理论的基本观点1.Y理论的基本内容(1)为了经济上的目的,管理部门应该负责把生产企业的要素—资金、材料、设备、人员一一组织起来。

(2)人们并“不是”生来就对组织上的需要采取消极或抵制态度的,他们之所以会如此,是由于他们在组织中的经历和遭遇所造成的。

(3)人们并不是天生就厌恶工作的。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厄威克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管理原则)【圣才出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厄威克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管理原则)【圣才出

第8章厄威克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管理原则8.1复习笔记一、对前人管理理论的归纳和总结厄威克在管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把古典管理理论系统化。

厄威克认为,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很有用而且很可靠的管理知识,需要做的是把这些知识相互联系起来。

厄威克对古典管理理论的描述如图8-1。

(1)厄威克认为,管理过程由三个职能组成:计划、组织和控制。

这三个职能的指导原则是预测、协调和指挥,他认为,进行控制必然要运用指挥原则,即指导和监督下级的活动。

(2)关于计划和组织职能,厄威克完整地采纳了法约尔关于计划职能的分析和穆尼关于组织职能的分析,即仍认为组织职能有着等级原则、授权和确定工作任务等三种派生职能。

由于他几乎原封不动地引述了他们的分析,故在此恕不赘述。

(3)厄威克在对管理理论的综合中总结了管理的间接目标,即秩序、稳定、主动性和集体精神。

他认为,如果管理人员在履行他们的职能时注意到一些适当的原则,那么这四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二、对公共行政管理普遍原则的系统化概括1.目标原则组织目标是组织活动的方向和标准,组织有了目标,其成员才能有所适从,明确清晰的目标既是组织存在的前提又是其群体凝聚力的基础。

2.人员与组织结构相适应的原则该原则亦称“为组织机构配备合适人员”原则。

厄威克把组织解释为“决定某种目的需要一些什么活动,并把这些活动分成一些能分配给各个人的小组”。

3.单头领导的原则该原则亦称“一人管理原则”,即在一个组织中应该由一个领导者承担管理职责。

厄威克认为,在一个组织中运用委员会的形式进行管理,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行动迟缓、笨重累赘、铺张浪费、难以协调和效率低下等不良后果,而单头领导则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统一、行动迅速,有助于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

4.专业参谋和一般参谋共存的原则厄威克一方面坚持“一人管理原则”,另一方面也认识到,由于组织规模的扩大和工作量的增加,行政领导者需要越来越多的专家和专业工作者来协助其工作,因此,他主张加强和发展“职能”部门或“参谋”部门。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24章 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24章 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

第24章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24.1复习笔记公共选择理论指旨在将市场制度中的人类行为与政治制度中的政府行为纳入同一分析的轨道,即经济人模式,从而修正传统经济学把政治制度置于经济分析之外的理论缺陷的一种新公共经济理论。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1.公共选择指非市场的集体选择,实际上即政府选择。

它的基本特点是以经济人的假定为分析武器,探讨在政治领域中经济人行为是怎样决定和支配集体行为,特别是对政府行为的集体选择所起到的制约作用。

2.经济人假定指作为一个人,无论他处于什么地位,其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都以追求个人利益,使个人的满足程度极大化为最基本的动机,亦即假定人都具有经济人特点,当人们必须在若干取舍面前进行选择时,他们将更愿意选择那种能为自己带来较多好处的方法。

3.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要点布坎南认为,基于经济人假定,能够对集体选择的结构特征进行一些基本的预测。

国家(政府)不是神的造物,它并没有无所不在和正确无误的天赋。

必须从一方面是利己主义和狭隘个人利益所驱使的经济人,另一方面是超凡人的国家这一逻辑虚构中摆脱出来,将调查市场经济的缺陷和过失的方法应用于国家和公共经济的一切部门。

二、政府的失败及其根源1.政府的失败政府的失败是指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是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保证人,其作用是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并使各经济人员所做决定的社会效应比政府干预以前更高,否则,政府的存在就无任何经济意义。

但政府决策往往不符合这一目标,有些政府的作用恰恰相反,它们削弱而不是改善了社会福利。

2.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指所执行的政策不是最好的政策,换言之,这种政策不能确保资源的最佳配置。

3.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的原因(1)缺乏竞争机制;(2)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3)政府机构自我膨胀,它包括人员增加和支出水平增长;(4)监督信息不完备;(5)政府的寻租行为。

寻租:即寻求租金,指为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其本质在于获得更大的利润。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圣才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圣才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圣才丁煌(Ding, H. 1994)认为,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领域的圣才是一种理论的堡垒和思想的精华。

通过对圣才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演变历程和内涵,有助于指导公共行政管理实践的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从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圣才的基本概念、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探讨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圣才在理论传统和实践创新中的作用和价值。

一、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圣才的基本概念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圣才是指在公共行政管理理论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和代表性的学者或理论家,其思想和理论成果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圣才的出现和发展离不开其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社会背景,也离不开其所面对的社会变革和实践问题。

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圣才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和思想成果,既受到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特点。

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圣才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首先,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圣才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学术品质。

其所创立的理论观点和思想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学术含量,能够吸引和启迪后人的思想和研究。

其次,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圣才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其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和思想成果,能够引起学术界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三,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圣才具有较广的理论视野和研究领域。

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圣才在公共行政管理理论领域的研究观点和思想成果,涉及多个领域和层面,呈现出较广泛的理论影响和研究视野。

第四,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圣才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其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和思想成果,能够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产生创新性的影响,有助于激发学术界和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实践热情。

最后,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圣才具有较强的教育和传承意识。

其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和思想成果,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和传承价值,能够启迪和激励后人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29章 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圣才出品】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29章 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圣才出品】

第29章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29.1复习笔记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背景1.新公共管理(1)含义:推崇私营机构的管理技术,认为分权、放松规制、委托等是医治公共管理机制僵化痼疾的组织原则,以此为指导改善公共管理的实践。

(2)胡德对新公共管理特质的归纳①在公共部门中实施专业化管理,让公共管理者自己管理并且承担责任;②确立明确的目标,设定绩效测量标准并且进行严格的绩效测量;③特别强调产出控制,对实际成果的重视甚于对过程或程序的关注;④打破公共部门中的本位主义,对部门进行撤分与重组,破除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藩篱;⑤在公共部门中引入竞争机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质量;⑥强调对私营部门管理方法和风格的吸收和运用;⑦强调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

(3)“管理主义”主要包含的核心观念①社会进程的主要途径在于经济学家意义上的生产力的持续增长。

②这种生产力能力的增长以“管理”功能对劳动力要素和复杂的信息技术、组织技术、物质形态商品的生产技术的有效组织为前提。

③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分离的和特殊的组织功能,在诸如计划、执行和衡量生产力的实质进展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商业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高素质和职业化的管理者。

④为履行“关键作用”,管理者必须拥有合理的“管理权限”。

(4)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管理理念:管理的自由化和市场化①管理的自由化。

公共官僚制的不良绩效不是缺乏管理能力和不履行职责的结果,而是“坏制度”的结果。

由于公共管理人员是“被制度束缚的人”,因此,为改进公共官僚制的绩效,管理者必须从政府的繁文缛节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政治家和其他人必须“让管理者来管理”。

②管理的市场化。

市场取向的管理有两个基本概念,其一是竞争,其二是私营部门管理的普遍化。

在市场压力下的公共管理者可以提高其绩效水平。

私营部门的管理实践和技术优越于公共部门并且可以用于公共部门,公私管理之间的区别是一种假象。

(3)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质疑①福克斯提出新公共管理理论内在地存在着矛盾。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丁煌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丁煌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丁煌一、引言公共行政是指政府机构负责管理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的行为和活动。

公共行政管理理论是指系统地探讨和解释公共行政管理实践现象的观点、概念、模式和规律的一系列学说。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以其严谨的逻辑、科学的方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本文将对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首先简要介绍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别从传统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等方面对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进行阐释和分析,最后对当前西方公共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公共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机关对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

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合法的政府机关和官员,管理共同利益的实体以及实现公共政策目标。

公共行政管理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它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形式,与企业管理等私营部门管理有着本质区别。

公共行政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公共行政管理具有强制性。

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等手段对公民和组织进行管理和监督,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其次,公共行政管理具有公共性。

公共行政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公共事务、公共资源以及社会公共利益,涉及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

再次,公共行政管理具有社会责任。

政府及其机构对于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和促进负有特殊的社会责任。

三、传统公共管理理论传统公共管理理论主要包括斯密斯的行政管理学说、韦伯的官僚理论和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等。

在这些理论中,公共管理被视为一种规范性的活动,其目标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

斯密斯的行政管理学说认为,公共行政管理应该追求效率、经济性和效益性,并且应该遵循法治原则。

斯密斯认为,政府官员应该尽可能地遵循规则和程序,确保公共资源的高效使用。

韦伯的官僚理论则将公共管理视作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强调了组织结构、分工制度和权威等方面的重要性。

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则从心理学的角度考察了公共行政管理决策的过程,提出了“有限理性”和“满意化”等决策模式。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 沃尔多的综合折中行政观)【圣才出品】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 沃尔多的综合折中行政观)【圣才出品】

第16章沃尔多的综合折中行政观16.1复习笔记一、对传统公共行政学的评论1.传统公共行政学的一般特点(1)接受政治—行政二分法。

传统公共行政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政治应该与行政分离开。

(2)一般管理取向。

这种一般的管理取向假定私人(企业)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可以在公共(政府)部门中加以应用。

(3)通过科学分析来寻求一般原则。

传统公共行政学说所具有的不是理想主义的价值取向,而是一种实用的价值取向。

(4)强调公共行政活动的集权化。

在传统的公共行政领域,一般的做法就是集权、简化和统一。

(5)对“民主”的基本承诺。

不过,这里的民主是从实质上而不是从程序上加以界定的。

民主应该是通过建立一个既强有力又负责任,旨在有效地满足人民需要并且能够关心人民意愿的政府来加以实现。

2.传统公共行政学的思想框架和哲学基础(1)传统公共行政学的价值取向①信奉个人主义、实利主义和平等;②喜爱和谐甚于喜爱冲突;③相信都市生活的优越性;④把献身科学当作进步的主要工具。

(2)传统公共行政学的思想框架①它包含着民主使命的概念,它信赖基本规律,它信奉进步论与循序渐进论,它相信能够据以成立“民主统治阶级”的专门知识。

②如果政府不能实现较高的工作效率,那么民主使命就难以完成。

③寻求行政“原则”就是信赖基本规律的具体体现,因为行政“原则”理应反映“一种更高的规律和一种基本的道德秩序”。

④进步应该通过一种有计划的管治社会来予以实现。

“效率准则”表明人们试图将传统的民主制度与新行政技术的要求协同一致。

(3)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哲学基础①实用主义。

注重手段的效率反映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实用主义哲学基础。

②功利主义。

假定人们之间实际上存在着平等,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目标本身便是功利主义的体现。

③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表现在反对无形的标准并试图用“测量来取代形而上学”。

3.关于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沃尔多认为,韦伯的官僚制概念是关于正式组织的惟一最重要的陈述。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8章 黑迪的比较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圣才出品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8章 黑迪的比较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圣才出品

第18章黑迪的比较公共行政管理理论18.1复习笔记一、公共行政及其比较研究的重要性1.公共行政的本质(1)黑迪认为公共行政是行政的一个方面。

行政一般指为了追求有意识的目标而采取的确定行动,它涉及实现既定目标的手段。

行政活动在各种背景下都可能会出现。

公共行政是行政在政治背景下发生的那一部分,它是政府活动的一个方面。

(2)黑迪指出学者们在公共行政研究的一些共识①公共行政人员的特点和行为,即行政过程参与者的动机和行为;②政府大规模行政活动的制度(机构)安排,即行政行动的组织;③行政的环境或生态,即行政子系统与作为其母系统的政治系统以及整个社会之间的关系。

2.比较公共行政研究的重要性(1)从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发展方面来看。

行政科学的构建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能否成功地就行政行为来确立超越国家边界的命题。

如果公共行政不具有比较性,那么行政科学就很难建立起来。

惟有通过比较分析,才能从中找到对于公共行政科学的构建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

(2)从公共行政学的实践意义方面来看。

通过对跨国界的公共行政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更加深入地认识不同民族国家的行政特点进而相互借鉴彼此的成功经验,也不无益处。

在某个或某些国家发展起来的行政手段在另一个或另一些国家也可能会具有借鉴和采纳的价值。

二、比较公共行政研究的历史发展1.早期的比较公共行政比较公共行政研究早在200多年前就有,但随后的多数公共行政管理学者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地方公共行政上。

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学者们大多都不太重视公共行政研究的比较方法和历史视角。

2.近代的比较公共行政在美国独立后,也有一些政治家和公共行政学者涉及过比较公共行政方面的研究,例如,麦迪逊、汉密尔顿和杰斐逊就曾经对外国的行政体系进行过一些零星的研究并从中借鉴了一些有益的东西;法国著名政治学家托克维尔也曾经常把美国的制度与欧洲国家的制度进行比较分析。

3.二战后的比较公共行政①在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比较研究减少。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怀特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圣才出品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怀特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圣才出品

第6章怀特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管理理论6.1复习笔记一、公共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怀特认为,公共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就是对国家政府中市政、邦联或联邦行政的研究,这种行政在各级政府中均有,行政中的各种基本问题均属于公共行政管理学研究的范围。

在怀特看来,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目标或目的为:(1)公共行政的目的在于管理人员运用物质材料完成国家建设的任务;(2)公共行政的目的在于使行政人员在权限范围内最有效地利用一切财源;(3)公共行政是公务的执行,公共行政活动的目的在于以最敏捷、最经济、最圆满的方式成功地完成政务计划;(4)行政法的目的在于保障人权,而行政的目的则在于政务的有效推行和管理;(5)在增加公共行政权的同时增加保障,以防止公共行政权的滥用。

二、行政环境思想行政环境是指围绕着行政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管理、行政行为以及行政效果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行政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行政环境对公共行政管理具有重要的乃至决定性的影响。

1.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与公共行政怀特指出,现代国家政府行政的任务,深受这一时代政治、经济与文化环境的影响。

(1)环境影响着国家的行政制度及组织;(2)国家经济上的发展变化也直接地影响着国家行政职能、任务范围的变化发展;(3)在政治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剧了业已存在的社会问题,政治环境的变化要求政府加强协调劳资关系,强化社会管制,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通过有效的管理来维护社会稳定。

与此同时,对于政党的竞选,政府也必须加以干涉、规范,以防止“分赃制”的重演。

2.社会环境与行政随着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国家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为:(1)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大,政府的支出日益增加,使公民的赋税相应增长,公民要求政府节约,反对政府高赋税。

(2)随着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干预的加强,公民要求政府管理要民主。

(3)经济贸易活动的拓展要求政府行政管理要高效,政府的支出要节约,政府行政的“效能与节约是国家繁荣和商贸成功之第一要素”。

西方行政学说史丁煌笔记(全)

西方行政学说史丁煌笔记(全)

西方行政学说史丁煌笔记(全)西方行政学说史丁煌导论:行政学作为额一门独立的学科之所以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首先产生在美国,原因: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扩张和行**力的扩大,提出了行政学研究的要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通知的形成,一系列社会问题)2、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推动了行政学的形成与发展(泰勒)3、相关科学理论的发展和政府的行政管理实践,为西方行政学的残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第一章?提出与创立时期的西方行政学说19世纪末,伴随着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城市化、工业化国家的迈进,各种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也相继产生,资本主义社会日趋复杂的各宗矛盾使得原有的行政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此,迫切需要有一门科学来指导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以使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和完成其使命。

人物:因发表现代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学研究。

并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建立一门独立的行政学科创始人的美国行政学家威尔逊;对政治与行政的分离理论作了进一步阐释和发挥的美国行政学家古德诺;倡导科学管理运动,使人们将政府行政与管理的科学化联系在一起的美国管理科学家泰勒以及被誉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奠基人并提出了一半管理理论的法国行政学家法约尔。

第一节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威尔逊行政学思想述要"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行政学的目标和任务:首先要弄清楚政府能够适当而且成功地承担的是什么任务、其次要弄清楚政府怎样才能够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和尽可能少的金钱或人力上的消耗来完成这些专门的任务。

行政的实质:行政管理是政府工作中极为显著的一部们,它就是行动中的政府,它就是政府的执行、政府的操作。

技术性职员的事情;公法的明细而且系统的执行活动行政学研究的历史渊源行政学院就的方法论:历史比较法和比较方法人事行政思想、行政监督思想第二节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1900 《政治与行政》)主要思想内容述评"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进一步阐释: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政治与行政必须以某种方式取得协调走向协调的道路之一: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政党起中介作用):保持一宗恰当限度;控制仅限于对狭义的执行那个机构进行,其他诸如司法等应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走向协调的道路之二:行政的适度集权化美国走向政治与行政协调的独特道路——法外调节:政党美国加强民主和效率协调的主攻方向——政府体制的改革1)监理行政集权体制是政党得以对政府负责、加强民族与效率协调的重要保证2)由于美国政府高度分权所带来的各种复杂矛盾并非是能够为一个弱小的、涣散的政党所解决的,因此需要性全国性的较大的政党,行为吸引到法律以内。

《行政学原理》复习重点----丁煌

《行政学原理》复习重点----丁煌

行政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丁煌主编导论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名词解释1.管理所谓管理,就是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通过运用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法来完成一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威尔逊和古德诺在对政治与行政加以区分中指出了行政活动的特征,表述了行政概念的基本含义。

威尔逊认为,与制定法律的组织、程序、过程相关的政治领域属于“国家意志的表达”,主要关注“重大而带普遍性的事项”,与执行法律政策的机构、程序、过程相关的行政领域则属与“国家意志的执行”,它主要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

”古德诺的表述是,“政治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政治在决定政策,行政在执行政策”;行政是“政府官员推行政府功能的活动。

”3.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于20世纪初提出了官僚制理论。

在马克斯·韦伯看来,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制度。

4.新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也称为新公共行政运动,主要是针对传统行政学的理论而提出的。

新公共行政学提出了研究公共行政领域的一种全新的视角。

其基本思想是,以社会公平作为核心的价值,建构一种入世的、改革的、具有广泛民主的新行政学。

二、简答题1.行政学是在怎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1)行政管理实践发展的要求。

(2)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

(3)相关学科的理论发展。

2.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合理的分工。

在组织中明确划分每个组织成员的职责权限并以法规的形式将这种分工固定下来。

(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

在组织中实行职务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整个组织是一个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

(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

在组织中任何管理行为都不能随心所欲,都要按章行事。

《西方行政学说史》丁煌重点笔记

《西方行政学说史》丁煌重点笔记
❖ 美国第二十八 任总统、学者、 教授。
❖ 世界上第一个 提出要建立一 门单独的行政 学科的人。被 誉为“行政学 鼻祖”。
1.2 古德诺的公共行政理论
❖ 生平著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政治学者,曾任中华民国的宪政顾问,著有《君 主与共和论》;代表作:《政治与行政》
❖ 主要观点:政治与行政两分法 ①提出和区分了政府的两种主要功能 ❖ 政治:国家意志的表达; ❖ 行政:国家意志的执行; ②主张政治与行政这两种功能间应该协调: ❖ 政治应保持对行政的适当控制; ❖ 行政应该适度集权; ❖ 认为当时的政党制度是一种很好的法外调节机制。 ③主张对当时美国的政府体制,包括三权分立体制和联邦体制进行改革,使 权力进一步集中于联邦总统。
③指出了行政的实质:行政中的政府,政府的操作与执行。 ④探讨了某些具体的行政问题:
❖ 关于人事行政:提出如何建设一个好的文官制度的若干建议,强调官员 素质的重要性;
❖ 关于行政监督:强调公共舆论监督的重要性。
❖ 简评: 主要贡献:第一次提出和论证了公共行政研究的必要性,是公共行 政学鼻祖。
Thomas Woodrow Wilson
❖ 简评: 主要贡献:其对政府的政治与行政两种功能的区分及其定义比较准 确和规范,对后人影响巨大。 局限:政治与行政不可完全两分,也引起了后人的争论和误会。
思考:政治与行政两分法的含义?
1.3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 生平与著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和实践家,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 人和现代管理科学的奠基人。
❖ 非人格化: 组织管理应避免个人情感和好恶等非理性因素,强调对事不对人;
❖ 职业化: 组织中是经过全面专业培训并经考试雇用的职业化人员, 人员的任用、升迁及工资等都按功绩制原则进行。

西方行政学说史及笔记—第十讲_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西方行政学说史及笔记—第十讲_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第十讲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一、生平概述出生: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Barnard,1886-1961),美国人,是西方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期管理思想作出卓越贡献的学者之一。

求学:他早年就学于蒙特赫蒙学院,1906-1909年在哈佛大学读完了全部经济学课程,但因缺少实验学科的学分而未获得学位,后来却由于他在研究企业组织的性质和理论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得到过7个荣誉博士学位。

实践中的管理者与:他于1909年进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前十年主要从事参谋工作,此后开始担任直线人员的领导职务,1927年起担任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一直到退休。

自学成才的管理学专家:漫长的管理工作经历使巴纳德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

与此同时,巴纳德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管理学专家。

他多遍阅读了意大利社会学家维尔弗雷多·帕雷托、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和美国管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等人的原著。

并将他们的理论应用于组织问题的研究。

他结合自己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从这些知名管理学家著作中吸取的理论知识,深入分析现代管理的特点,尤其是分析了现代管理中的组织问题,写出了许多重要著作(见教材P162-163)。

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巴纳德对组织管理工作的极大热情还使他自愿参与了许多社会组织的活动。

例如:他帮助制定过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政策,在新泽西紧急救济队、新泽西感化院、联合劳务组织担任过领导职务。

1948-1952年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长。

他还是一个出色的钢琴演奏家,担任过美国新泽西巴赫协会主席。

代表性著作:巴纳德的著作中最有名的是其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一本书被誉为美国现代管理科学的经典著作。

该书连同他10年后出版的《组织与管理》是其系统组织理论的代表作,是其毕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

在这些著作中,巴纳德将社会学概念应用于分析经理人员的职能和工作过程,并把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结构的逻辑分析上,建立了一个有关组织的定义和概念的逻辑体系。

西方行政学说史及笔记—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西方行政学说史及笔记—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第十讲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一、生平概述出生:切斯特.巴纳德(Chest‎e r Barna‎r d,1886-1961),美国人,是西方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期管‎理思想作出‎卓越贡献的‎学者之一。

求学:他早年就学‎于蒙特赫蒙‎学院,1906-1909年‎在哈佛大学‎读完了全部‎经济学课程‎,但因缺少实‎验学科的学‎分而未获得‎学位,后来却由于‎他在研究企‎业组织的性‎质和理论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得到过7个‎荣誉博士学‎位。

实践中的管‎理者与:他于190‎9年进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前十年主要‎从事参谋工‎作,此后开始担‎任直线人员‎的领导职务‎,1927年‎起担任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一直到退休‎。

自学成才的‎管理学专家‎:漫长的管理‎工作经历使‎巴纳德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

与此同时,巴纳德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管理学‎专家。

他多遍阅读‎了意大利社‎会学家维尔‎弗雷多·帕雷托、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和美国‎管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等人的‎原著。

并将他们的‎理论应用于‎组织问题的‎研究。

他结合自己‎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从‎这些知名管‎理学家著作‎中吸取的理‎论知识,深入分析现‎代管理的特‎点,尤其是分析‎了现代管理‎中的组织问‎题,写出了许多‎重要著作(见教材P1‎62-163)。

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巴纳德对组‎织管理工作‎的极大热情‎还使他自愿‎参与了许多‎社会组织的‎活动。

例如:他帮助制定‎过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政策,在新泽西紧‎急救济队、新泽西感化‎院、联合劳务组‎织担任过领‎导职务。

1948-1952年‎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长。

他还是一个‎出色的钢琴‎演奏家,担任过美国‎新泽西巴赫‎协会主席。

代表性著作‎:巴纳德的著‎作中最有名‎的是其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一本书被‎誉为美国现‎代管理科学‎的经典著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
10.1复习笔记
一、组织的本质
1.组织的定义
巴纳德不是仅仅从物质或人的方面看待组织,而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的角度来看待组织的。

他将组织界定为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系统。

2.组织的基本特点
(1)组织是由人的活动或效力即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

(2)组织是一个系统,即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调整的人的活动和行为的相互关系。

(3)组织是动态和发展的,即当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同其他部分的关系发生变化时,作为整体的系统也要发生变化。

(4)组织是协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两者糅合在一起,有时界限不太明确。

巴纳德认为协作系统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如图10-1所示。协作系统以组织为核心,把物质子系统、人员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复合的整体。

(5)组织工作决不仅仅限于通常所谓“组织内部”,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其“内部”协作关系和“外部”协作关系同等重要。

二、组织三要素
1.协作的意愿
(1)含义:协作的意愿是所有的各种组织不可缺少的第一项基本要素,其含义是自我克制,交付出个人行为的控制权以及个人行为的非个人化。

对于个人来说,协作意愿就是参加这一系统的“个人愿意和个人不愿意”的综合结果;对于组织来说,是它“提供的客观诱因和所加的负担”的综合结果。

(2)组织必须在物质方面和社会方面提供适当的诱因来弥补个人的这种参加该系统而不参加其他系统的牺牲,即:
①提供客观的刺激;
②通过说服来改变个人的主观态度。

2.共同的目标
(1)含义:组织成员协作意愿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成员接受和理解组织目
标的程度。

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共同目标的理解可以分为协作性的理解和个人性的理解两种,前者是指组织成员脱离了个人立场而站在组织整体利益的立场上客观地理解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后者则是站在个人立场上主观地理解组织的共同目标。

(2)巴纳德特别指出:
①要让组织成员理解和接受组织目标;
②要设法消除对目标的不一致;
③要注意组织目标与个人动机的必然差异。

(3)管理人员的职能
管理人员的职能之一是向组织成员灌输共同目标的确存在的信念,进行鼓舞士气的教育工作,并力争使组织成员感到,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他们可以获得个人的满足。

3.信息交流
(1)含义:信息交流指意愿、情报、建议、指示和命令等信息的传递。

作为组织的基本要素,信息交流是不可缺少和无法取代的,组织的一切活动都以信息交流为基础。

(2)信息交流的几条原则
①信息交流的渠道要为组织成员所了解,最重要的是要使信息交流的渠道成为惯例,即尽可能使之固定化。

②要求每一个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个明确、正式的信息交流渠道,即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有一个上级并向其汇报工作,每一个人必须同组织有明确的正式关系。

③建立的正式信息交流的线路必须尽可能地直接和短捷、减少层次,以加快信息交流的速度,并减少由于多渠道传递而造成的失误。

④在信息传递时,应利用完整的信息交流线路的每一个层次。

这是因为,如果在传递过程中跳过某些层次,就可能产生互相冲突的信息;同时也不利于维护每一层次的权威和职责。

⑤作为信息交流中心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称职。

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具有有关技术、人事和非正式组织方面的能力,了解辅助机构的性质和状况,掌握同目标有关的行动原则,对环境因素作出解释,以及区别信息是否具有权威性。

⑥组织行使职能时,信息交流的路线不能中断;组织在任职者不能行使职权或缺勤时,都要规定自动的临时代理职务的办法。

⑦每一个信息都必须具有权威性,即从事信息交流的人必须是公认的实际上占据有关“权力位置”的人;这个位置发出在其权限范围之内的信息,这个信息是由于更上一层机构授权才发出的。

在这方面,职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非正式组织
1.含义
一种没有固定形态的、密度经常变化的集合体,它是不确定的和没有固定结构的,没有确定分支机构。

非正式组织具有无正式的组织结构、无自觉的共同目标,只是具有一定的通过与工作有关的接触而产生的习惯、规范和情感因素等特点。

2.非正式组织的两类后果
(1)使人们形成一定的态度、理解、风俗、习惯、习俗。

(2)为正式组织的产生创造条件。

非正式组织的态度、习俗、风俗影响着正式组织并且部分地通过正式组织而表现出来。

3.非正式组织的功能
(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有了正式组织才有非正式组织;
(2)有非正式组织才能给正式组织以活力或给正式组织以某种限制,甚至在目标及工作方法上和正式组织进行对峙。

4.非正式组织的三项积极功能
(1)可以从事正式组织所不便沟通的意见、资料和信息;
(2)可以通过培养组织成员的服务热诚以及对权威的认同感而维持组织的团结;
(3)可以借助于非正式组织的互动关系,避免正式控制过多过滥,进而保持个人自尊、人格完整和独立选择力。

5.如何看待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不仅是必然存在的,而且是不可缺少的。

管理者要善于识别非正式组织并正确地利用非正式组织来增进组织的健康发展。

(1)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管理者如果无视非正式组织本身的态度、习惯和规范,就难以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甚至造成不利后果。

(2)管理者也不应过分依赖非正式组织,否则也会造成诸如干扰正式的责任分工等不良后果。

四、组织平衡论
1.含义
组织平衡论是指从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上看,组织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
条件是:组织成员愿意并且确实能够进行正式协作,即参加和不愿意离开组织,为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作出贡献。

这个条件包括两个方面:①组织对其成员的吸引力;②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贡献。

从这种观点出发解释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原因的理论即组织平衡论或组织存续理论。

2.理论要点
贡献是指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做的工作或所付出的代价,与此相应,组织应当提供必要的“诱因”以满足组织成员的个人动机和需要。

“诱因”是指组织所提供的吸引组织成员的因素,例如物质待遇、声誉、地位和共同理想等。

诱因主要分为经济诱因和非经济诱因两个方面。

如果组织提供的诱因与组织成员的个人贡献达到平衡或者超过其个人贡献,组织就可以实现平衡,就可以生存和发展;否则组织就会出现衰弱乃至消亡。

组织平衡实质上是贡献与诱因的平衡,它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环节。

3.组织平衡的两个方面
(1)对外平衡:指一个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组织也应当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是通过一系列战略决策实现的对环境的有效适应。

(2)对内平衡:指把各种诱因有效地分配给各个组织成员,使诱因与贡献达到平衡,并调动和发挥组织成员的协作积极性。

当这种内部的平衡产生时,组织成员协作的积极性才有保证。

4.打破组织平衡的两个原因
(1)外部环境恶化造成诱因来源不足,组织不能提供必要的诱因,平衡就破坏了;
(2)由于组织成员的需求标准总是在缓慢地提高,由此破坏了原有的平衡。

为了克服这种不稳定的状态,巴纳德提出了一个组织发展的原则,即通过组织的不断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