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第2课时)

合集下载

第1章第2节第2课时-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教学PPT

第1章第2节第2课时-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教学PPT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学业 要求
1.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巩固应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 的相关计算。 2.能熟练比较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的大小关系。
返回目录 3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01
关键能力·提升
返回目录 4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核心突破二 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思考
导学
1




H2(g)

1 2
O2(g)═══H2O(l)
ΔH1 = - a kJ · mol - 1 , 2H2(g) +
O2(g)═══2H2O(l) ΔH2=-b kJ·mol-1。则 ΔH1 与 ΔH2 的大小关系如何?
提示: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b=2a,带上“-”号比较,ΔH1>ΔH2。
返回目录 14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2.若A(g)+B(g)═══C(g) ΔH1<0,A(g)+B(g)═══C(l) ΔH2<0,则ΔH1与 ΔH2的大小关系如何?
提示:因为C(g)═══C(l) ΔH3<0,根据盖斯定律可知,ΔH3=ΔH2-ΔH1,所以 ΔH2<ΔH1。
C [C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 ΔH=-393.5 kJ·mol- 1 ,A错误;C(s)→CO(g)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s)+O2(g)═══2CO(g) ΔH=-221.2 kJ·mol-1,B错误;由图示能量数据结合盖斯定律可求出该反应的ΔH=+172.3 kJ·mol -1 ,C正确;温度不影响反应的ΔH ,D错误。]

原理第1章第1节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热效

原理第1章第1节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热效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2课时)学案编撰人:董玉红 审核人:陈修峰 孙宝玲教学目标1、理解反应热、焓变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

2.通过学习焓变的定义以及热化学方程式,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热力学的严谨性及其意义。

自主学习1.什么是反应的“焓”?反应的“焓变”的意义又是怎样?其表达式是什么?⑴反应的“焓”是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单位是“__________”。

物质所聚集的状态不同,所具有的能量也不同,“焓”也不同,一般来说,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⑵热化学研究表明,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除去伴随着反应体系体积的改变做功所消耗的能量,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 能,而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它形式的能,则反应前后物质的________的改变(反应的“焓变”)就等于该反应的反应热。

⑶其表达式是:△H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强化指导]:反应“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怎样?反应“焓变” 与反应热的关系为:如果△H > 0 ,即反应产物的焓______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是_____能量的,为__ __热反应。

如果△H < 0 ,即反应产物的焓______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是______能量的,为_____热反应。

我们可以借助于反应焓变示意图来理解反应焓变与反应热之间的关系。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示意图△H = ∑E(反应产物) —∑E(反应物)2.在热化学中,我们应如何定量的描述一个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呢?并举例说明。

在热化学中,常用热化学方程式把一个化学反应中________的变化和反应的焓变同时表示出来。

如:H +(aq )+ OH -(aq )= H 2O (l ) △H = -57.3 kJ/ mol ,H 2(g )+ 1/2O 2(g )= H 2O (l );△H = -285.8kJ•mol -1 。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2)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2)
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 只表示物质的量。
对于相同的化学反应,化学计量 数不同时, △H 也不同。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
写方程式
标状态
配平 △H
“+” “-” 系数与反应热对应 单位kJ/mol
热化学反应 既能表示反应物 质的变化,也能 表示反应过程中 能量的变化。
用键能粗略计算反应热 △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吸热反应:断开化学键所吸收 的能量
能量
>
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
放热反应:断开化学键所吸收 的能量
所放出的能量
<
形成化学键
H2
H —H
断 开
+
Cl2
Cl —Cl
断 开
点燃
= 2HCl
形 成
· · · · : · Cl H· + · · → H Cl · · 信息提示:实验测得,在
25℃,101KPa条件下,将 1molH2(H-H)变为2molH 原子需吸收436kJ能量, 而2molH原子变成1mol H2(H-H)放出436kJ能量, 这个能量就是H-H的键能。 能 量 \KJ

时间
39年 60年
221年
燃料的充分燃烧——节流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燃料不充分燃烧会造成怎样的结果?
足够多的空气和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产热少,浪费资源,产生CO、烟尘等污染空气、 危害人体 。
为使燃料充分燃烧,要通入足够多的空气,空气过多
行吗?
过多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同样造成浪费,因 此要控制适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能量转化的方式,特别是化学能与 的相互转化。 热能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2)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2)

活动4 书写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 1molCaCO3吸收178.5kJ的热量, 完全分解生成1molCaO和1molCO2 ② 8g甲烷气体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得到CO2和液态水,放出445kJ的热量 ③ 偏二甲肼(C2H8N2)和N2O4是一种双组分火箭推进剂。已知6.0g液态
偏二甲肼与足量的液态N2O4完全反应生成N2(g)、CO2(g)、H2O(g), 放出225.0kJ的热量。
热量的数据如何获得-?-实验测量是一种重要方法
以下反应的热量数据能否通过实验测量得到?
① C(石墨)+O2(g) = CO2(g) Δ H1= -393.5kJ·mol-1 ② CO(g)+1/2O2(g) = CO2(g) Δ H2= -283.0kJ·mol-1 ③ C(石墨)+1/2O2(g) = CO (g) ΔH3= ?
温暖热烈
Mg+ 2HCl=MgCl2 + H2↑
冰爽醒脑
Ba(OH)2·8H2O + 2NH4Cl=BaCl2 + 2NH3↑+ 10H2O
一、认识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化学反应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活动1 回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所有燃烧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难以通过实验测量
科学家研究热化学的历史进程
热化学的开创者
设计第一台 简易冰量热计
重大贡献者
研究测定大量 反应的热效应
18世纪
19世纪中
重要贡献者
精确测定一系列 有机物的燃烧热
经典化学 热力学
19世纪末
拉瓦锡拥护热质说 盖斯提出盖斯定律 贝特洛发明一种弹式量热计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二课时)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二课时)

计算步骤
首先确定各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然后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的焓变ΔH。
实例三: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方程式
CH4(g) + 2O2(g) → CO2(g) + 2H2O(l)
计算依据
根据盖斯定律,反应热与反 应途径无关,可以通过已知 单质或稳定化合物的热化学 性质来计算反应热。
计算步骤
计算依据
根据盖斯定律,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无关, 可以通过已知单质或稳定化合物的热化学 性质来计算反应热。
计算步骤
结果
首先确定各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然后根 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的焓变ΔH。
ΔH = (−1×417kJ/mol) + (−1×417kJ/mol) = −834kJ/mol
实例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焓变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可逆反 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体系的总能
量变化。
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时, 需要知道各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的
焓变值和反应的焓变值。
利用中和热计算
中和热是指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 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
量。
中和热的计算公式为:ΔH = 57.3kJ/mol,其中ΔH表示反应
的焓变,单位为kJ/mol。
首先确定各物质的标准摩尔 生成焓,然后根据化学方程 式计算反应的焓变ΔH。
结果
ΔH = (−1×74.8kJ/mol) + (−1×417kJ/mol) + (−1×417kJ/mol) = −958.8kJ/mol
05 反应热计算的注意事项
CHAPTER
物质的状态和组成
物质的状态
物质的状态对反应热有影响,因 此在计算反应热时需要特别注意 物质的状态。例如,气体的反应 热与液体和固体的反应热不同。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2课时+学案设计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2课时+学案设计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内能变化◆学习目标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吸热和放热反应的原因。

2.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符号及单位。

3.通过ΔH判断吸、放热反应。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是(填“不相等”或“相等”)的,在产生新物质的同时总是伴随着的变化。

即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同时遵守守恒和守恒两个基本定律。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通常表现为的变化。

【课堂探究】1.定义:,又叫。

2.表示符号:。

3.单位:(或)。

4.放热反应:即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如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中和反应、燃料的燃烧、生石灰与水化合、铝热反应。

5.吸热反应:即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如H2还原CuO的反应、C与CO2反应、CaCO3高温分解、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注意】吸热反应特征是大多数反应过程需要持续加热,但有的不需要加热。

如Ba(OH)2·8H2O和NH4Cl固体反应,放热反应有的开始时需要加热以使反应启动。

即反应的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6.计算方法:(1)ΔH=(2)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ΔH<0时,为热反应;ΔH>0时,为热反应。

7.注意:在应用焓变时,应注意ΔH的符号。

当ΔH>0时,其“+”号不能省略。

◆随堂测验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和稀盐酸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2.已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

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 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破坏1 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 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Q1+Q2>Q3B.Q1+Q2>2Q3C.Q1+Q2<Q3D.Q1+Q2<2Q33.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4.下列变化一定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A.水由气态变为固态B.ΔH>0的化学反应C.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 kJ的化学反应D.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5.关于化学反应的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生成B.化学反应都有能量变化C.化学反应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D.化学反应的发生都需要在一定条件下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总焓的是()A.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C.氧化钙与水反应D.碳酸氢铵分解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不同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焓8.某学习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把试管放入盛有25 ℃的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往其中滴加5 mL稀盐酸。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1章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2课时)作业含答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1章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2课时)作业含答案

1.1.2热化学方程式与反应焓变的计算【练概念】1.能源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下列有关能源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煤的气化、液化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4CH ,属于可再生能源C.开源节流、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措施D.核能、风能、太阳能均属于新能源2.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相应物质的摩尔燃烧焓的是( ) A.121C(s)O (g)CO(g)110.5kJ mol 2H -+∆=-⋅B.122C(s)O (g)CO (g)393.5kJ mol H -+∆=-⋅C.12222H (g)O (g)2H O(l)571.6kJ mol H -+∆=-⋅D.132221CH OH(1)O (g)CO (g)2H (g)193.0kJ mol 2H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的反应焓变不仅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也与反应的途径有关B.盖斯定律遵守能量守恒定律C.利用盖斯定律可间接计算难以通过实验测定的反应的反应焓变D.利用盖斯定律可以计算有副反应发生的反应的反应焓变4.“世界环境日”主题之一是促进物质的循环利用。

有专家指出,可利用太阳能对燃烧产物222CO H O N 、、等进行处理,使它们重新组合,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

在此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 )A.化学能B.热能C.生物质能D.电能【练能力】5.已知2442Zn(s)H SO (aq)ZnSO (aq)H (g)0H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过程中没有能量变化B.热化学方程式中H ∆的值与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6.已知:①22211H (g)O (g)H O(g)2H +=∆,②22221N (g)O (g)NO (g)2H +∆,③223313N (g)H (g)NH (g)22H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突破—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二)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突破—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二)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突破—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二)一、选择题1.(2021河南平顶山模拟)HI分解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HI(g)分解为H2(g)和I2(g)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断裂和形成的共价键类型相同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焓变和平衡常数2.(2021福建宁德模拟)我国科学家使用双功能催化剂(能吸附不同粒子)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CO(g)+H2O(g)CO2(g)+H2(g)ΔH<0,在低温下获得较高反应速率,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双功能催化剂参与反应,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B.图中过程Ⅰ、过程Ⅱ共断裂了2个O—HC.在该反应过程中,总共消耗了2个H2O分子D.原料气需要净化以防止催化剂中毒3.(双选)(2021山东青岛模拟)CO和N2O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Pt2O+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原理为N2O(g)+CO(g)CO2(g)+N2(g)ΔH,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及能量变化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ΔH=(x-y) kJ·mol-1B.ΔH=ΔH1-ΔH2C.该反应若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ΔH的值会减小D.N2和CO2分子中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4.(2021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月考)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将CO2催化氢化获得甲酸,利用化合物1催化CO2氢化的反应过程如图甲所示,其中化合物2与H2O反应变成化合物3与HCOO-的反应过程如图乙所示,其中TS表示过渡态,Ⅰ表示中间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A.该过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16.87 kJ·mol-1B.化合物1到化合物2的过程中存在碳氧键的断裂和碳氢键的形成C.升高温度可促进化合物2与H2O反应生成化合物3与HCOO-的程度D.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最终提高CO2的转化率二、非选择题5.(2021山西吕梁模拟)为了合理利用化学能,确保安全生产,化工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并采取相应措施。

【高中化学】反应热第2课时中和热的测定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高中化学】反应热第2课时中和热的测定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测反应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实验结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没有失误)?
否。因所测反应热是指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H2O时放出的热量,
其数值与反应物的用量的多少无关,故所测结果应基本和本次实验结果相同
(若所有操作都准确无误,且无热量损失,则二者结果相同)。
三、课堂练习
【练习】50 mL 0. 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
实验活动: 中和热的测定
实验目的: 测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体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实验用品:
量热计、温度计、量筒(50 mL)两个。
0.50 mol/L盐酸、0.55 mol/L NaOH溶液(为了保证0.50 mol/L盐酸完
全被NaOH中和,采用0.55 mol/L 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
1
20.1
19.9
20.0
23.2
3.2
2
20.1
19.9
20.0
22.0
2.0
3
20.1
19.9
20.0
23.2
3.2
4
20.1
19.9
20.0
23.1
3.1
取各次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t1/℃
20.0
t2/℃
23.2
(t2-t1)/℃
3.2
二、讲授新课
【思考交流】
误差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二、讲授新课
测定酸、碱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原理是什么?
Q= mc∆t
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
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
∆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

【化学】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2课时)

【化学】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2课时)

第二课时【复习提问】1、什么是反应热?2、什么是中和热?如何测定中和热?【引入新课】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是由于反应前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不同而产生的。

能量正如质量一样,也是物质固有的性质。

物质具有的这个能量可以用一个物理量来描述,为此,科学家们定义了一个称之为“焓”的物理量,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物理量。

【板书】二、化学反应的焓变(一)焓与焓变【阅读预习】1、焓和焓变分别是用来描述什么的物理量?2、反应焓变与反应热有什么关系?在什么条件下,该关系成立?【板书】1、焓(H ):用来描述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物理量。

【注意】① 焓是一个物理量;②焓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与密度相似【板书】2、焓变(△H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

是用来描述反应热的物理量。

(1)单位:J•mol —1或kJ•mol —1 (2)表达式: △H=H (反应产物) — H (反应物)【学生分析】从能量角度分析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吸热反应:△H>0,即产物的焓(产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焓(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当由反应物生成产物时,需吸收能量。

放热反应:△H<0,即产物的焓(产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焓(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当由反应物生成产物时,需释放能量。

【板书】△H>0 或“+”反应放热(3)△H△H<0 或“—”反应吸热(4)对于等压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若只存在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焓变,表示为:Q p =△H (Q p 为等压反应热)【投影】我们可以借助于反应焓变示意图来理解反应焓变与反应热之间的关系。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示意图△H = ∑E(反应产物) —∑E(反应物)焓【过渡】我们以前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仅表示物质的变化,没有将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表示出来。

如果既要将物质变化表示出来,也要将能量变化表示出来的话我们就要借助于热化学方程式了。

【课件】反应热++第二课时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课件】反应热++第二课时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H2(g)+O2(g)=2H2O(l);△H6
④ CaCO3(s)=CaO(s)+CO2(g);△H7 △H7>△H8 CaO(s)+H2O(l)=Ca(OH)2(s);△H8
二、燃烧热
新知探究
1、定义
101 kPa 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 kJ/mol 或 kJ·mol-1。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新知探究
用△H 表示化学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1)ΔH只放右边,吸热用“+”,放热用“-”,单位是kJ/mol;
(2)ΔH 的值与系数相匹配;
(3)系数仅仅表示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或原子个数;
故系数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
(注意:自己书写时,最好不要全部是分数! 没有特别需求时系数弄成最简整数比!)
3、已知:(1)1 mol N2(g)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946kJ的能量。 (2)1 mol O2(g)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98kJ的能量。 (3)1 mol NO(g)中的化学键形成时要释放632kJ的能量。 请写出N2(g)与O2(g)反应生成NO(g)的热化学方程式。
N2(g)+O2(g)=2NO(g) △H=+180kJ/mol
新知演练 4、已知:N2(g)+3H2(g)⇌2NH3(g) △H=-92kJ/mol,请写出NH3 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
2NH3(g) ⇌N2(g)+3H2(g) △H=+92kJ/mol
注意: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的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新知演练 【思考】已知:N2(g)+3H2(g)⇌2NH3(g) △H=-92kJ/mol, 1molN2(g)和3molH2(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是否等于92kJ?

枣庄三中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

枣庄三中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

选修4第1章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二课时教材分析:出于定量描述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的需要,本节介绍了热力学规定的描述方法——-—-热化学方程式。

为了定量计算反应的焓变,尤其是为了通过理论方法获得无法实验测得的反应焓变,本节介绍了重要的盖斯定律,本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化学热力学的本质和研究方法的特点有所了解,并了解在实际研究或生产中计算反应热的一种重要方法,使他们对化学热力学产生兴趣.一、设计思路本节课内容是鲁科版选修4第1章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2课时。

本课时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化学热力学的本质和研究方法的特点有所了解,并了解在实际研究或生产中计算反应热的一种重要方法,使他们对化学热力学产生兴趣。

第2课时在学生学习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让学生先自己分析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遇到的问题,从而再归纳、扩展出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事项,避免填鸭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启迪.进行盖斯定律的教学时,要抓住盖斯定律的本质,掌握盖斯定律的应用,能利用盖斯定律对热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本着“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释化疑点"的基本原则,牢牢抓住本课时教材的知识线、情景线、问题线、活动线和学生认知发展线进行教材分析,准确进行教学定位,灵活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依据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立足于概念教学的“建构性”要求,引导学生参与概念建构的全过程,以“知识、情景、问题、活动"四者与学生认知规律的结合为突破口,以“建立概念、巩固概念和提升概念”为教学主要线索,多层次、多角度、多环节的设置教学台阶,力图实现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螺旋式提升。

基于以上思考,本课时大致确立了以下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反应焓变的定义及热化学方程式,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热力学的严谨性及其意义。

2.以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使学生对盖斯定律的学习从直觉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3.掌握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4.提高对热化学方程式内涵的认识,理解热量与物质的量的紧密联系。

第1章第1节第2课时-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教学PPT

第1章第1节第2课时-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教学PPT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材
梳理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一、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表明反应所__释__放__或__吸__收__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表明了化学反 应中的_物__质___变化和__能__量__变化。如在25 ℃和101 kPa下,1 mol气态氢气和0.5 mol气 态O2反应生成1 mol气态H2O时,放出241.8 kJ热量,而生成1 mol液态水放出285.8 kJ 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___H_2_(g_)_+__12__O__2(_g_)_═_═_═__H_2_O_(_g_)___Δ_H__=__-__2_4_1_.8__k_J_·m__o_l-_1_、__H_2_(_g_)+__12__O__2(_g_)_═_═_═__H_2_O_(_l)____ ___Δ_H_=__-__2_8_5_._8_k_J_·_m_o_l_-_1___。
返回目录 5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2.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 (1)指明了反应时的__温__度__和__压__强__,若在25 ℃、101 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不注 明。 (2)在化学方程式右边注明ΔH的“+” “-”、数值和单位。 (3)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用括号注明它们在反应时的__聚__集__状__态____。常用_s__、 __l _、__g_、__a_q_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和溶液。 (4)化学计量数只表示___物__质__的__量___,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__分__数__。 (5)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热数值可以同时增大或减小__相__同__的倍数。
返回目录 7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二、燃烧热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二课时改变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二课时改变

课堂·互动区
[盖斯定律的理解] 1 例.已知:C(s)+ O2(g)===CO(g) 2
第3课时
上述反应在 O2 供应充分时,可继续燃烧生成 CO2;O2 供 应不充分时,虽可生成 CO,但同时还部分生成 CO2。因 此该反应的 ΔH 无法直接测得。但是下述两个反应的 ΔH 却可以直接测得: (1)C(s)+O2(g)===CO2(g) ΔH1=-393.5 kJ· mol-1 1 (2)CO(g)+ O2(g)===CO2(g) 2 ΔH2=-283.0 kJ· mol-1
第2课时
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定位]
反应焓变的计算
1.正确熟练应用盖斯定律求算反应焓变; 2.掌握运用键能计算反应焓变的方法; 3.能够利用关系式法围绕着反应热进行有关的综合计算 3.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反应焓变的计算 【学习难点】反应焓变的计算
课堂互动区
• • • • 【问题组】 1、盖斯定律的含义是什么? 2、盖斯定律有何用途? 3、焓变与化学反应的途径无关?那么决定 一个反应焓变主要因素是什么?
课堂·互区
[归纳总结] 1.解题思路 观察所求热化 应物和生成物 改变系数,颠倒已 反应焓变
第3课时
整理方程式
学方程式的反 → 知热化学方程式和 → 和反应焓变 2.应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焓变的方法 (1)热化学方程式同乘以某一个数时, 反应焓变数值也必须 乘上该数。 (2)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同种物质之间可相加减,反应 焓变也随之相加减。 (3)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左右颠倒时, ΔH 的“+”、 “-” 号必须随之改变(正号常省略)。
关于求算焓变的题型
• 题型一
• • • • • 利用盖斯定律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C(固、金刚石)+O2(气)==CO2(气) △H= -395.4kJ/mol; C(固、石墨)+O2(气)==CO2(气) △H= -394kJ/mol, 由金刚石转化为石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由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看来,更稳定的碳的同素异形体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计上的酸为何要用水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 液能否倒入小烧杯?为什么?
因为该温度计还要用来测碱液的温度,若不冲洗, 温度计上的酸会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使热量散失, 故要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不能倒入小烧杯, 若倒入,会使总溶液的质量增加,而导致实验结 果误差。
(2)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 NaOH溶 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录。 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 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
1 C. C(s)+ O2(g)=CO(g), 2
△H1 = - Q 1kJ· mol-1;
△H2 = - Q 2kJ· mol-1;
D. H2(g)+Cl2(g)=2HCl(g), △H1 = - Q 1kJ· mol-1;
1 1 -1 H (g)+ Cl (g) = HCl(g) ,△ H = Q kJ · mol 2 2 2 2 2 2
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g)
H2O(l)==H2O(g) 氢气热值 142.9kJ/g
△H=-483.6kJ/mol
△H=+44kJ/mol
则氢气的标准燃烧热285.8kJ/mol(△H=-285.8kJ/mol)
练习:
1.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Q 1的是 AC A. 2H2(g)+O2(g)=2H2O(g), △H1 = - Q 1kJ· mol-1; 2H2(g)+O2(g)=2H2O(l),△H2 = - Q 2kJ· mol-1; B. S(g)+O2(g)=SO2(g), S(s)+O2(g)=SO2(g), C(s)+O2(g)=CO2(g), △H1 = - Q 1kJ· mol-1; △H2 = - Q 2kJ· mol-1;
不能。因为铜丝易导热,使热量损失较大
(4)重复实验三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 为计算依据。
3.测量装置
4.实验原理:
本实验中,我们所用一元酸、一元碱的体积均为50 mL,它们的浓度均为0.50 mol/L。由于是稀溶液,且为了 计算简便,我们近似地认为,所用酸、碱溶液的密度均 为1 g/cm3,且中和后所得溶液的比热容为 4.18 J/ (g·℃)因为反应热是有正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故其Δ H为“-”。中和热是稀的酸、碱中和生成 1 mol水的反应热,而50 mL 0.50 mol/L的盐酸与50 mL 0.50mol/L 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的水只有0.025 mol。
可以保证盐酸完全反应。使测得的热 量更加准确。
讨论
1.本实验中若把50 mL 0.50 mol/L的盐酸改为50 mL 0.50 mol/L醋酸,所测结果是否会有所变化?为什么?
答案:会有所变化。因为醋酸为弱电解质,其电离时要 吸热,故将使测得结果偏小。
2.若改用100 mL 0.50 mol/L的盐酸和100 mL 0.55 mol/L 的NaOH溶液,所测中和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实验结果的二 倍(假定各步操作没有失误)?
答案:否。因中和热是指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其数值与反应物的量的多少无 关,故所测结果应基本和本次实验结果相同(若所有操 作都准确无误,且无热量损失,则二者结果相同)。
概念辨析
若将1L1mol/LNaO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 稀硫酸、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 效应分别为△H1、△H2 、△H3 ;则三者 的大小 △H1> △H3 = △H2 关系为 。
(2)若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由另外几个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反应的
焓变亦可以由这几个反应的焓变相加减而
得到。 第8页的问题解决
1、你所了解的传统能源有哪些?新能源又有哪些?
能 源 传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热力、电力等
新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生物质能、地
热能、海洋能、氢能、天然气水合物
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 温度计、量筒(50 mL)两个、泡沫塑料 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 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0.50 mol/L 盐酸、0.50 mol/L NaOH溶液
实验步骤: 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 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 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 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 (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 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 通过,如下图所示。
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杯口相平? 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对此装置,你有 何更好的建议?
答案:杯口相平,可使盖板把杯口尽量 盖严,从而减少热量损失;填碎纸条的 作用是为了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 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若换用隔热、密 封性能更好的装置(如保温杯)会使实 验结果更准确。
有人建议用50mL0.55mol/LNaOH进行 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更加准 确。为什么?
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 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的反应中和热都是57.3 kJ· mol-1
H+(aq)+ OH- (aq) H2O (l) △H= -57.3 kJ· mol-1
由于电离过程是吸热的,而弱酸、弱碱都较难电 离,所以,强酸与弱碱、强碱与弱酸、弱酸与弱碱 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都小于57.3 kJ。
盐酸温度(t1)/℃ 氢氧化钠溶液温度(t2)/ ℃ 反应体系最高温度(t3)/℃ 反应体系的温度变化(Δt)= 应体系的热容 [C=(V酸· ρ酸+V碱·ρ碱)×4.18] /J·℃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ΔH= C× Δt×10-3 0.025
KJ· mol-1
简易测定方法:

2、能源又可以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一级能
源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
和资源;二级能源是指由一级能源经过加工转换
后得到的能源。根据这种分类法,请将上面提到
的能源重新分类?
能 源
一级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天然气水 合物 、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 二级能源:氢能、、电力、核能
思考:在许多场合将煤块直接燃烧,这种燃烧方式 存在什么缺陷? 采用这种方式燃烧煤,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不够,
内部煤的燃烧效率偏低,浪费了能源。另外,直接
燃烧煤会使其中的硫转化为二氧化硫,引起大气的 污染。
有哪些可以提高煤的燃烧效率的方法吗?
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将煤制成蜂窝状,以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通过一定的方法将煤转化为液体燃料(如甲醇)
(3)通过一定的方法将煤转化为气体燃料(如煤气) 完成第10页的“交流与讨论”,提出你的观点。
3、标准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物 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 4、1g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叫做该物质的
热值
5、物质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含有的氮元素 转化为N2(g), 氢元素转化为H2O(l),碳元素 转化CO2(g),硫元素转化SO2(g)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2课时
一、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量
实验原理和步骤. 1.中和热的定义: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 1molH20,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实验步骤: (1)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盐酸,倒入 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录,然 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
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
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动 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
(3)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 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 入下表。
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为什么?
二、盖斯定律 1、概念: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 是 分步完成,其总的热效应是完全相同的。 盖斯定律表明:一个化学反应的焓变仅与反应 的起始状态和反应的最终状态有关,而与反应 的途径无关。 第8页例题
2、计算 (1)若一个反应的焓变△H=a kJ· mol1,则其逆反
应的焓变△H=-a kJ· mol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