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抗体及其结合反应[行业严选]

合集下载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概念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概念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概念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是生物学中一种重要的免疫反应过程,也是免疫系统中一种非常关键的应答机制。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是指在体内或体外,抗原与抗体结合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物化学或免疫学反应。

本文将从抗原和抗体的概念、抗原抗体结合的机制、应用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抗原和抗体。

抗原是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为蛋白质、多糖、核酸等大分子化合物。

抗原可以分为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

外源性抗原主要来自于微生物、细胞外病原体以及生物化学物质等,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过敏原等。

内源性抗原则包括体内细胞产生的异常蛋白、瘤标志物、组织移植抗原等。

抗体是由机体的B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能够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机制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抗原与抗体之间的互相识别和配对。

抗原通过其表面的特定结构与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抗体分子由两个重链和两个轻链组成,每个链都有一个可与抗原结合的变异区域,即抗原结合位点。

抗体结合结构的多样性来自于变异区域的基因的重组和多样性的表达。

抗原抗体结合可以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如氢键、范德华力、疏水作用以及离子键等来稳定结合。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是高度特异的,即特定的抗原与特定的抗体相结合,而其他抗原和抗体则不能相互结合。

这种特异性是由于抗原结合位点和抗原表面结构之间的互补性决定的。

互补性是指抗原结合位点和抗原表面具有相容的形状、电荷和亲疏水性。

互补性决定了不同抗体对不同抗原的结合力和特异性。

抗体的结合力通常通过亲和力和价与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这种特异性反应可以用于检测和诊断疾病、研究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分离纯化特定的细胞或化合物、制备医学、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等领域的试剂,以及生产疫苗等。

例如,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基于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可用于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或抗原浓度。

抗原抗体反应及其应用

抗原抗体反应及其应用

抗原抗体反应及其应用摘要抗原抗体反应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免疫印迹,又称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是根据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检测复杂样品中的某种蛋白的方法。

双转印法、天然电泳及western blot 分析等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型蛋白印迹技术。

单克隆抗体技术是20世纪后20年内最为重要的生物高技术之一。

单克隆抗体药物在肿瘤治疗、抗感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抗原抗体反应、Western blotting、单克隆抗体技术一、抗原抗体反应抗原抗体反应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这种反应既可在机体内进行,也可以在机体外进行。

抗原抗体反应的过程是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和物理变化,包括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和非特异性促凝聚两个阶段,以及由亲水胶体转为疏水胶体的变化[1]。

抗原是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表位是抗原上与抗体结合的区域。

蛋白质抗原的表位是由相邻的连续的或非连续的氨基酸序列形成的局部表面结构[2],如图1所示。

抗体是指宿主对体内存在的外来分子、微生物或其他因子的应答而产生的蛋白质。

抗体主要由B淋巴细胞系的终末分化细胞-浆细胞产生,并且循环在血液和淋巴液中,在那里与抗原结合。

抗体是具有4条多肽链的对称结构,其中2条较长、相对分子量较大的相同的重链(H链);2条较短、相对分子量较小的相同的轻链(L链)。

链间由二硫键和非共价键联结形成一个由4条多肽链构成的单体分子。

整个抗体分子可分为恒定区和可变区两部分。

抗体上与抗原表位结合的位点由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构成[3],如图2所示。

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大量非共价键连接。

某些免疫复合物中抗体或抗原的结构未发生改变,而另一些则出现巨大的构像改变。

研究抗原抗体复合物最有说服力的的方法是抗体-抗原共结晶的X射线衍射技术。

图1 抗原表位示意图图2 抗体结构示意图二、蛋白印迹技术免疫印迹,又称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是根据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检测复杂样品中的某种蛋白的方法。

最新二章抗原抗体反应

最新二章抗原抗体反应
质等标记抗原或抗体,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后,通过检测标记
物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分析
按实际用途分为: 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 technique,IHCT) ②免疫测定(immunoassay)
按测定反应体系的物理状态分为: ①均相免疫测定(homogenous immunoassay) ②非均相免疫测定(heterogenous immunoassay)
小结
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 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抗原抗体之间的结合力涉及静电引力、范德华 引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力。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是特异性、可逆性、比例 性和阶段性。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包括反应物的自身因 素和环境因素。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免疫 学技术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参与的反应、 中和反应和标记免疫反应五种类型。
电解质: 生理盐水或缓冲液 酸碱度: pH6~pH9 温 度: 15℃~40℃,37℃最适
第接凝集试验
间接凝集试验
抗球蛋白试验
沉淀反应 液相沉淀试验
免疫电泳技术
补体参与 补体溶血试验 的反应
补体结合试验
结果判断 观察凝集现象 同上 同上 观察沉淀,检测浊度 观察扫描沉淀峰、沉淀弧 观察测定溶血现象
影响因素: 抗体对相应抗原的亲合力-亲合力越高,结合
越牢固,越不易解离
环境因素对复合物的影响-pH、离子强度
三、比例性
比例性:抗原与抗体发生 可见反应需遵循一定的量 比关系
前带(prezone):抗体过量 后带(postzone):抗原过量 等价带(equivalence zone):
抗原抗体比例合适

抗原抗体反应特点及应用

抗原抗体反应特点及应用

抗原抗体反应特点及应用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

抗原是一种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物质,可以是蛋白质、多肽、糖脂、核酸或其他小分子化合物。

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特异性蛋白质,能够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抗原抗体反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特异性: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是高度特异的,每个抗体只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

这种特异性是由抗体的可变区域决定的,可变区域能够识别并与抗原结合。

2. 反应力强:抗原抗体反应的结合力非常强,常常能够达到亲和力和特异性的结合。

这种强结合力可以使抗体在体内和体外的抗原表面定位并保持稳定。

3. 多样性:机体能够产生大量的抗体,每个抗体与不同的抗原结合。

通过这种多样性,机体能够识别和抵御各种不同的抗原。

4. 可逆性: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并不是永久性的,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或断开结合来分离抗原和抗体。

这种可逆性使抗体能够参与免疫调节和清除抗原。

抗原抗体反应在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1. 免疫诊断:通过检测体液中的特定抗体或抗原,可以用于诊断某些疾病。

例如,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用于诊断肝炎,HIV抗体检测用于诊断艾滋病等。

2. 免疫组化:通过标记抗体的方法,可以在组织切片中检测特定抗原的分布和表达。

这在组织学研究和临床病理诊断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3. 免疫治疗:利用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疾病。

例如,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针对肿瘤细胞、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

4. 免疫沉淀与免疫印迹:通过抗体对抗原的结合,可以用于沉淀特定蛋白质或分离特定蛋白质。

免疫印迹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和鉴定特定蛋白质的存在与表达水平。

总之,抗原抗体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相互作用。

它的特异性、反应力强、多样性和可逆性使得抗原抗体反应在医学和生物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抗原抗体反应在疾病诊断、治疗和研究领域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抗体反应

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原理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是抗原决定簇和抗体分子 超变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分子表面的特异 的可逆的弱结合力。这些弱结合力只能在极短距 离内才能发生效应。因此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最 重要的先决条件是抗原与抗体间的特定部位的空 间结构必须相互吻合,具有互补性;其次,抗原 决定簇与抗体超变区必须紧密接触,才能有足够 的结合力,使抗原抗体分子结合在一起。
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称为抗 原抗体反应(antigen-antibody reaction)。抗 原抗体反应既可在体内作为体液免疫应答的效 应机制自然发生,也可在体外作为免疫学实验 的结果出现。在体内,可表现为溶菌、杀菌、 促进吞噬或中和毒素等作用,有时亦可引起免 疫病理损伤,在体外,依相应抗原物理性状 (颗粒状或可溶性)以及反应的条件 (电解质、补 体等)不同,可出现凝集、沉淀、细胞溶解和补 体结合等反应。
亲和力与亲和性有关,也与抗体的结合价 和抗原的有效决定簇数目相关。例如,IgG为 两价,其亲和力为单价的l03倍;而IgM为5~10 价;其亲和力为单价的107倍。亲和力越大,抗 原抗体结合越牢固。而在单克隆抗体反应系统 中,只有某些决定簇起作用,因此,单克隆抗 体与相应抗原的亲和力相对较弱。
抗体与抗原结合是可逆的反应,在平衡对其亲 和常数 K= 抗原抗体复合物浓度 游离抗原浓度×游离抗体浓度 K代表抗体结合抗原的亲和力。K值大的抗 体与抗原牢固结合,不易解离,称该抗体有高 亲和力。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一、特 异 性
特异性 (speecificity)是指任何一种抗原分 子,只能与由它刺激所产生的抗体结合而起反 应的专一性能。特异性是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重 要特征之一,是由抗原决定簇和抗体分子超变 区之间空间结构的互补性决定的。抗体分子N 端可变区形成大小约为3nm×1.5nm×0.7nm 的槽沟,其中超变区氨基酸残基的变异性使槽 形状千变万化,只有与其空间结构互补的抗原 决定簇才能如楔状嵌入,其关系如锁和钥匙, 因此,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原理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原理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原理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是指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反应。

抗原是指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分子,抗体是一种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可以与抗原结合。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是一种特异性反应,即抗体只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而不能与其他的抗原结合。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是由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化学作用引起的,这种化学作用包括亲和力和特异性。

亲和力是指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吸引力。

亲和力是由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化学结构决定的。

抗原和抗体之间的亲和力越强,结合反应的速度越快,结合的强度越大。

亲和力的大小取决于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化学结构,包括功能基团的种类、位置和数量等因素。

特异性是指抗体只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

抗体的特异性是由抗原与抗体之间的互补性决定的。

抗原和抗体之间的互补性是指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结合部位具有特定的形状和电荷,使得它们可以相互配合,形成稳定的结合。

抗体的特异性是由其变异区决定的。

变异区是抗体分子中的一部分,包括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域。

变异区的序列决定了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直接结合和间接结合。

直接结合是指抗原直接与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间接结合是指抗原与标记物结合,然后标记物与抗体结合,形成标记物抗体复合物。

标记物可以是放射性同位素、酶、荧光染料等。

标记物抗体复合物可以用于检测抗原的存在和浓度。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可以用于检测病原体、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等方面。

在医学中,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可以用于检测血型、艾滋病、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等。

在生物技术中,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可以用于分离纯化蛋白质、检测基因、筛选抗体等。

在环境监测中,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可以用于检测污染物、水质、空气质量等。

总之,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反应。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原理包括亲和力和特异性。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可以分为直接结合和间接结合。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在医学、生物技术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合的化学反应。

抗原是一种能够诱导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物质,可以是细菌、病毒、细胞、蛋白质等。

而抗体是由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类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蛋白质,可以结合到特定的抗原上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具有以下特点:1. 高度特异性:抗体通常只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种特异性是由抗体的结构决定的,抗体的结构中包含了能够与抗原结合的抗原结合位点。

不同的抗体可以结合到不同的抗原上,实现对不同抗原的识别和结合。

2. 亲和力: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强度取决于抗体与抗原之间的亲和力。

亲和力是指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力量,是由抗体的结构和抗原的性质共同决定的。

亲和力越高,抗原抗体结合反应越强,反应速度越快。

3. 可逆性: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是可逆的,即抗原与抗体可以结合和解离。

当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如pH、温度等)或添加竞争性抑制剂来使抗原抗体复合物解离。

4. 免疫记忆: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是免疫系统的核心机制之一。

当免疫系统首次接触到特定的抗原时,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在之后再次接触到同一抗原时,免疫系统能够更快、更强烈地产生相应的抗体,这是因为免疫系统具有免疫记忆的特性。

5. 效应和保护作用: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可以引发一系列效应,包括沉淀、凝集、中和、激活补体等。

这些效应有助于机体清除抗原、中和毒素、杀灭病原体,从而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在医学诊断、免疫学研究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检测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情况,可以诊断疾病、监测感染、评估免疫功能等。

此外,抗原抗体结合反应还可以用于制备抗体药物、分离纯化蛋白质等重要的实验技术。

总结来说,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是一种高度特异、亲和力强、可逆的化学反应。

它具有免疫记忆和保护作用,是免疫系统的核心机制之一。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在医学诊断、免疫学研究和生物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抗体反应

二、环境因素:
1、电解质: (1)作用:中和抗原抗体复合物表面电荷,使 其靠拢聚集成出现大块聚集复合物。 (2)常用电解质:0.85%NaCl、各种缓冲液 2、酸碱度:
一般抗原抗体反应以pH6~9为宜,有补体参 与的反应以pH7.2~7.4为宜。 3、温度:一般抗原抗体反应以15~40℃为宜, 最适温度为37℃。
转化
NaCl
亲水胶体
疏水胶体
血清学反应条件下, 当抗原与抗体结合使表面 抗原抗体均带负电荷, 使极化的水分子在其 电荷减少,水化层变薄, 周围形成水化层,成 失去亲水性能,抗原抗体
为亲水胶体。
复合物成为疏水胶体
可见反应
在电解质作用下,中 和胶体粒子表面的电 荷,使各疏水胶体之 间靠拢,形成可见的 抗原抗体复合物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1.特异性 2.比例性 3.可逆性 4.阶段性
一、 特异性(specificity)
1、概念:一种抗原分子通常只能与其刺激机体后
产生的抗体结合,这种抗原与抗体结合 反应的专一性称为特异性。
特 异 性 示 意 图
2、决定因素: 由抗原决定簇和抗体分子超变区之间
空间结构的互补性决定的。
后代(postzone)抗原过量时称为。
四、阶段性
第一阶段: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 性结合阶段
特点:反应快 第二阶段:反应可见阶段
特点:反应时间较长
第三节 抗原抗体反应影响因素
一、反应物自身因素 *抗原:理化特性、Ag决定簇数量和种类。 *抗体: 1、来源(如:R型抗体 > H型抗体) 2、特异性与亲和力(如:单克隆抗体) 3、浓度
同上
反应类型 中和反应
标记免疫反应
实验技术 病毒中和试验 毒素中和试验

《抗原抗体及其结合反应》(1)

《抗原抗体及其结合反应》(1)

免疫传感器
将抗原抗体反应与传感技术相结合, 实时监测抗原抗体结合过程中产生的 信号变化,实现快速、准确的检测。
04抗原抗体ຫໍສະໝຸດ 合反应在医 学诊断中应用免疫学诊断方法简述
01
免疫沉淀反应
利用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的沉淀物进行检测,如免疫电泳、免疫扩散等

02
免疫凝集反应
通过抗原抗体结合形成的凝集现象进行诊断,如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
象密切相关。
结合力
02
包括氢键、疏水作用、范德华力等多种非共价相互作用力,共
同维持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稳定性。
平衡常数与解离常数
03
定量描述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动态平衡过程。
影响因素探讨
抗原抗体浓度
浓度越高,结合反应越容易进行,但 也可能导致非特异性结合增加。
温度与pH值
适宜的温度和pH值有助于保持抗原 抗体的活性,促进结合反应。
离子强度与介电常数
影响抗原抗体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从 而改变结合反应的速率和程度。
竞争性抑制
其他相似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可能竞争 性地抑制特异性结合反应。
实验方法与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放射免疫分析(RIA)
利用酶标记抗体或抗原,通过酶催化底物 显色来检测抗原抗体结合反应。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抗原或抗体,通过 测量放射活性来定量检测抗原抗体结合物 。
《抗原抗体及其结合反应》
汇报人 风吹过的翎
2024-05-12
目录
• 抗原抗体基本概念 •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原理 •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类型及特点 •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在医学诊断中应用 •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作用 • 实验设计与操作注意事项

抗原抗体反应的规律

抗原抗体反应的规律

抗原抗体反应的规律
抗原抗体反应是机体对抗原侵入产生的免疫反应,其规律如下:
1. 特异性:抗体只能与其所特异的抗原发生反应,而其他非特异性分子则无法影响反应。

2. 互补性: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基于互补的形状,类似锁与钥的关系。

3. 反应强度:反应强度与抗体和抗原的浓度、亲和力、交联能力有关。

4. 稳定性:抗体-抗原复合物的稳定性与抗体与抗原的浓度比、亲和力有关。

5. 特异性制约:多个类似的抗原与抗体的亲和力存在竞争性,其特异性可被相似结构的类似分子所干扰。

6. 积累和记忆作用:免疫反应对于初次与抗原接触时反应弱,但随着反复接触,抗体不断积累增多,其效力也逐渐增强,使得再次接触时反应更为迅速和强烈。

抗原抗体结合方法

抗原抗体结合方法

抗原抗体结合方法嘿,咱今儿就来唠唠这抗原抗体结合方法。

你说这抗原和抗体啊,就像一对欢喜冤家,它们凑到一块儿,那可是有大学问的哟!咱先来说说这抗原,它就像是个调皮的小捣蛋,在身体里晃悠来晃悠去的。

而抗体呢,那就是专门来收拾它的小卫士。

当抗原出现的时候,抗体就会像闻到腥味的猫一样,“嗖”地一下就扑上去啦!这结合的过程啊,可有意思了。

就好比一场你追我赶的游戏,抗原拼命跑,抗体拼命追。

抗体一旦抓住了抗原,那就是紧紧抱住不撒手啊。

这一抱,可就产生了奇妙的反应呢。

你想想,这要是在一个大大的身体世界里,抗原到处跑,抗体四处找,找到后紧紧结合在一起,是不是很像一场刺激的冒险呀!而且啊,不同的抗原和抗体结合起来还有不同的特点呢。

比如说有些结合特别牢固,就像两块吸铁石,怎么掰都掰不开。

而有些呢,可能就没那么“情比金坚”啦,稍微来点干扰,它们可能就松开手了。

这就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的,有的关系铁得很,有的就比较脆弱啦。

那怎么才能让抗原抗体更好地结合呢?这可得讲究方法呀!首先得有合适的环境,不能太酸也不能太碱,温度也得刚刚好,不然它们可不乐意结合呢。

然后呢,还得给它们足够的时间,让它们慢慢培养感情呀,可不能心急火燎地催它们。

这就好比你种花儿,得给它合适的土壤、水分和阳光,还得耐心等待它开花结果呀。

要是你天天去拔它、晃它,那花儿能长好吗?肯定不能呀!咱再说说这抗原抗体结合的意义吧。

那可太重要啦!这就像是身体里的一道防线,能帮我们抵抗外敌入侵呢。

它们结合起来,就能把那些坏家伙给标记出来,然后让身体里的其他细胞来把它们消灭掉。

你说要是没有这抗原抗体结合,那我们的身体不就乱套啦?就像一个没有警察的城市,那小偷小摸还不得泛滥成灾呀!所以说呀,这抗原抗体结合可真是个宝贝呢!总之呢,这抗原抗体结合方法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它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健康,更有抵抗力。

咱可得好好了解了解它,珍惜这身体里的奇妙反应呀!你说是不是呢?哈哈!。

抗原抗体及其结合反应

抗原抗体及其结合反应

标记免疫技术 用荧光物质、放射性核素、酶或化学 发光物质等标记抗原或抗体,进行抗原 抗体反应后,通过检测标记物对抗原或 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分析
➢思 考 题
➢1.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原理? ➢2.抗原抗体的结合力有哪些? ➢3.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
➢小 结
➢1.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 ➢ 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2.抗原抗体之间的结合力涉及静电引力、范德 ➢ 华引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力。 ➢3.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是特异性、可逆性、比 ➢ 例性和阶段性。
多克隆、单克隆、基因工程
三、抗体产生的规律
初次应答、再次应答
第三节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原理
➢抗原抗体反应: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 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抗原表位与抗体高变区间的结构互补
物 质
抗原表位与抗体高变区的紧密接触
基 抗原抗体之间的结合力
础 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一、抗原抗体结合力
➢静电引力 ➢范德华引力 ➢氢键 ➢疏水作用力
最适温度为37℃或室温18-25℃ 为宜。若温度高于56℃,可导致已 结合了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解离,甚至 分子变性。
抗原抗体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 凝集反应
沉淀反应
补体参与的 反应
实验技术 直接凝集试验 间接凝集试验 抗球蛋白试验 液相沉淀试验 免疫电泳技术 补体溶血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结果判断 观察凝集现象
浓度:是相对Ag而言,比例要合适,故实验前 需滴定,以求最适Ag与Ab比例。
特异性与亲和力:关键因素,选择特异性与亲 和力高的Ab。
二、反应基质因素 非特异性因素,如蛋白、盐、 药物等
三、实验环境因素
电解质: 0.85%生理盐水或缓冲液 酸碱度: pH 6~8 温 度: 37℃最适

抗原抗体反应简介

抗原抗体反应简介

抗原抗体反应简介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o 4.1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o 4.2抗原抗体结合力•5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o 5.1特异性o 5.2按比例o 5.3可逆性•6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o 6.1电解质o 6.2酸堿度o 6.3温度•7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1拼音kàng yuán kàng tǐ fǎn yìng2英文参考antigenantibodyreaction3概述抗原抗体反应(antigenantibodyreaction)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可发生于体内(invivo),也可发生于体外(invitro)。

体内反应可介导吞噬、溶菌、杀菌、中和毒素等作用;体外反应则根据抗原的物理性状、抗体的类型及参与反应的介质(例如电解质、补体、固相载体等)不同,可出现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参与的反应及中和反应等各种不同的反应类型。

因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在抗原或抗体的检测中多采用血清作试验,所以体外抗原抗体反应亦称为血清反应(serologicreaction)。

4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抗原与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是基于两中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与亲和性,这两种特性是由抗原与抗体分子的一级结构决定的。

抗原抗体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为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阶段,此阶段反应快,仅需几秒至几分钟,但不出现可见反应。

第二为可见反应阶段,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环境因素(如电解质、pH、温度、补体)的影响下,进一步交联和聚集,表现为凝集、沉淀、溶解、补体结合介导的生物现象等肉眼可见的反应。

此阶段反应慢,往往需要数分钟至数小时。

实际上这两个阶段以严格区分,而且两阶段的反应所需时间亦受多种因素和反应条件的影响,若反应开始时抗原抗体浓度较大且两者比较适合,则很快能形成可见反应。

4.1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抗体是球蛋白,大多数抗原亦为蛋白质,它们溶解在水中皆为胶体溶液,不会发生自然沉淀。

抗原抗体反应原理

抗原抗体反应原理

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抗原抗体反应是生物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免疫反应过程,它对于机体的免疫防御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是指在机体内,抗原与抗体之间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过程。

抗原是一种能够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物质,通常是一种蛋白质、多糖或者脂质。

而抗体则是由机体的B细胞产生的一种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能够与特定的抗原结合并发挥免疫作用。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主要包括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和抗原抗体反应的效应等几个方面。

首先,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抗原抗体反应的起始阶段。

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相互作用,通常是由抗原表位和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抗原表位是抗原分子上与抗体结合的特定区域,而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则是由其可变区域组成,能够与抗原表位形成互补的结合。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一种钥匙与锁的配对过程,只有当抗原表位与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能够完全互补时,它们才能发生稳定的结合。

其次,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是抗原抗体反应的重要结果之一。

当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它们会形成一个稳定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在机体内可以引发一系列的免疫效应,如激活补体系统、介导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等。

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是机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的重要标志,也是机体对抗原进行清除和消除的重要手段。

最后,抗原抗体反应的效应是抗原抗体反应的最终结果。

抗原抗体反应可以引发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如中和病毒、沉淀溶解抗原、介导细胞毒性作用等。

这些效应对于机体的免疫防御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病毒感染过程中,抗体能够与病毒颗粒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阻止病毒侵入宿主细胞,从而起到中和病毒的作用。

在免疫诊断中,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定抗体的水平,可以对某些传染病进行诊断和鉴定。

综上所述,抗原抗体反应是机体免疫防御和疾病诊断中的重要过程。

它的原理包括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和抗原抗体反应的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趋向聚集力。
一类特制
10
➢二、抗原抗体的亲和力和亲合力
抗原抗体一类亲特制 和力示意图
11
Avidity
•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binding between an Ag with many determinants and multivalent Abs
Keq =
104
19
➢二、可逆性
可逆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成复 合物后,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解离为游 离抗原与抗体的特性
影响因素:
➢ 抗体对相应抗原的亲合力
➢ 环境因素对复合物的影响
一类特制
20
【Ag】+【Ab】
【Ag-Ab】
解离后抗原抗体仍保持原 有特性。
一定条件:低pH、高浓度 盐等。
一类特制
Ab1
21
➢三、比例性
抗原和抗体相互接近时,由于分子的极 化作用而出现的引力。
范德华引力<静电引力
一类特制
8
➢3.氢键结合力
供氢体上的氢原子与受氢体原子间的引力 供氢体:羧基、氨基和羟基 受氢体:羧基氧、羧基碳和肽键
氢键具有高度的方向性
一类特制
9
4.疏水作用力(疏水键)
两个疏水基团在水
溶液中相接触时,
由于对水分子排斥
➢ 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2.抗原抗体之间的结合力涉及静电引力、范德
➢ 华引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力。
➢3.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是特异性、可逆性、比
➢ 例性和阶段性。
一类特制
37
一类特制
31
(三)温度
最适温度为37℃或室温18-25℃ 为宜。若温度高于56℃,可导致已 结合了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解离,甚至 分子变性。
一类特制
32
抗原抗体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 凝集反应
沉淀反应
补体参与的 反应
实验技术 直接凝集试验 间接凝集试验 抗球蛋白试验 液相沉淀试验 免疫电泳技术 补体溶血试验
结果判断 观察凝集现象
同上 同上 观察沉淀,检测浊度 观察扫描沉淀峰、沉淀弧 观察测定溶血现象
补体结合试验 一类特制
同上
33
反应类型
中和反应
标记免疫反应
实验技术
病毒中和试验 毒素中和试验 荧光免疫技术 放射免疫技术
酶免疫技术 发光免疫技术
金免疫技术
一类特制
结果判断
检测病毒感染性 检测外毒素毒性 检测荧光现象 检测放射性强度 检测酶底物显色 检测发光强度 检测金颗粒沉淀
一类特制
14
第四节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
特异性 可逆性 比例性 阶段性
一类特制
15
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示意图
亲水胶体
疏水胶体
一类特制
可见反应
16
➢一、特异性
➢抗原抗体反应一类特制特异性示意图
17
➢特异性示意图
一类特制
18
➢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s)
➢抗原抗体交叉一类特反制 应示意图
特异性、多样性、免疫原性
二、用于免疫测定的抗体分类
多克隆、单克隆、基因工程
三、抗体产生的规律
初次应答、再次应答
一类特制
4Hale Waihona Puke 第三节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原理
➢抗原抗体反应: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 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抗原表位与抗体高变区间的结构互补
物 质
抗原表位与抗体高变区的紧密接触
基 抗原抗体之间的结合力

亲水胶体转化一为类特制 疏水胶体
5
➢一、抗原抗体结合力
➢静电引力 ➢范德华引力 ➢氢键 ➢疏水作用力
➢抗原一类特制抗体结合力示意图 6
1.静电引力(electrostatic forces)
抗原和抗体分子带
有相反电荷的氨基和
羧基基团之间相互吸
引的力。
又称为库伦引力
一类特制
7
2.范德华引力(Vonder Waals forces)
➢比例性:抗原与抗体发生可见反应需遵循
一定的量比关系
➢最适比: 沉淀物最多时的抗原抗体的浓
度比或量比
➢等价带: 抗原与抗体分子比例合适范围
➢前 带: 抗体过量
➢后 带: 抗原过量 一类特制
22
抗原抗体反应一类特制比例性示意图
23
四、阶 段 性
第一阶段:特异性结合阶段 第二阶段:反应可见阶段
一类特制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及其结合反应
医学技术学院免疫教研室
一类特制
1
教学目的
掌握:抗原抗体结合力、抗原抗体结合反 应特点
熟悉:影响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因素
一类特制
2
第一节 抗原
一、抗原的特性
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 特异性
二、用于免疫测定的抗原分类
天然、合成多肽、基因重组
一类特制
3
第二节 抗体
一、抗体的特性
34
标记免疫技术 用荧光物质、放射性核素、酶或化学 发光物质等标记抗原或抗体,进行抗原 抗体反应后,通过检测标记物对抗原或 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分析
一类特制
35
➢思 考 题
➢1.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原理? ➢2.抗原抗体的结合力有哪些? ➢3.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
一类特制
36
➢小 结
➢1.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
一类特制
29
(一)电解质
➢作用:中和胶体表面电荷,破坏水化 层,使Ag-Ab聚集。 ➢常用:0.85%NaCl溶液,缓冲液、 Ca2+、Mg2+等。
一类特制
30
(二)酸碱度
抗原抗体反应中一般以pH6-8为宜, 有补体参与的反应最适pH为7.2-7.4 酸凝集:当pH为3左右时,接近细菌 Ag的等电点,可出现非特异性凝集。
24
➢第五节 影响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因 素
➢抗原抗体本身因素
➢反应基质因素
➢ 实验环境因素
一类特制
25
一、抗原抗体本身因素
➢抗原:理化性状、表位种类和数目 ➢抗体:来源、特异性、亲和性、效价
一类特制
26
来源
R型Ab:等价带宽, 易出现可见反应。 H型Ab:等价带窄,易出现前带或后带 McAb: 不宜用于凝集和沉淀反应。
Affinity
106 Avidity
1010 Avidity
抗原抗体一亲类特制 合力示意图
12
三、液相中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
抗原 ﹢ 抗体
(亲水胶体)
抗原抗体复合物 (疏水胶体)
电解质
可见反应
一类特制
13
四、固相表面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 1.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时间 2. 反应体积 3. 解离速度 4. 固相化抗原或抗体的构象
浓度:是相对Ag而言,比例要合适,故实验前 需滴定,以求最适Ag与Ab比例。
特异性与亲和力:关键因素,选择特异性与亲
和力高的Ab。
一类特制
27
二、反应基质因素 非特异性因素,如蛋白、盐、 药物等
一类特制
28
三、实验环境因素
电解质: 0.85%生理盐水或缓冲液 酸碱度: pH 6~8 温 度: 37℃最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