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民为贵》文本解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民为贵ppt4 人教课标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高中语文民为贵ppt4 人教课标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课堂练习: (一)正确朗读下列句子的读音 1、于传有之 2、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3、所恶勿施 4、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5、暴之于民,而民受之 6、舜相尧二十有载 7、尧崩,三年之丧毕 8、夫然后之中国 Zhuàn wàng wù xù pù xiàng sāng fú
2、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注音,正确的是 ( )
3、原文: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翻译: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 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人民归向于 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
4、原文: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 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翻译:孟子说:"仁德的言辞不如仁德的声望 深入人心,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能获 得民心。
A、社稷jì
粢盛zì chéng
汤放桀jué
伐纣zhòu
B、弑君shì
走圹kuàng
獭tă驱爵què 鹯zhān
C、溺nì
谆谆chún
践jiàn
暴之于民bào
D、朝觐zhāo jìn 讼狱sòng
讴歌ōu
篡zuàn
答案B
3、对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盛在祭器内用来祭 祀的谷物。) B、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 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C、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 南。(指帝王死。) D、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好听的话。)
2、孟子“民贵君轻”和“诛一夫”的思想在封建 社会中行得通吗?为什么?
提示:不行。尽管唐太宗由此衍生出“舟所以比人 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后 世朱元璋对孟子及其思想的态度更具代表性。朱元 璋特命翰林学士刘三吾主持阉割《孟子》,其中许 多精华部分被删除。 古时兴办教育,并以儒学为教育的基本内容,其根 本目的乃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尽管尊崇儒学 ,但对其中不利于达到此目的的思想内容是十分反 感,严加摒弃的。

立文 立人——朱小蓉《民为贵》教学片段赏析

立文 立人——朱小蓉《民为贵》教学片段赏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先 秦诸子选读》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认同,也 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

但教学 中教师常会遇到学生觉得文本枯 燥难懂、与现实距离遥远、难以产 生学习兴趣等问题。

萍乡市湘东 中学朱小蓉老师讲授的《民为贵》—课,在江西省防疫期间线上教学 优质课评选(高中组)中,荣获省特 等奖,很值得学习。

一、立足文本,解析角度探新意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两个甲 骨文字,能猜出是两个什么字吗?生:第一个字的下面是“口”字,上面看不出是什么字。

生:上面是个“手”吧?但是没 有上面是“手”下面是“口”的汉字呀。

生:第二个字像一只眼睛。

师:大家猜得很接近了。

第一个字上面像一只手握着权杖,表示握权执政,管理事务。

下面是一个“口”,大家想想,这个“口”应该表示什么呢?生:上面的“手”是管理,那下面的“口”应该是发令。

师:对的。

第一个字表示手握政权、发号施令,是个“君”字。

第二个字的确是一只眼睛,但是还有一个锥子一样的形状,像尖锐的锥子刺向眼睛,这个字表示被刺瞎眼睛的奴隶,是个“民”字。

生:这把“民”字造得太惨了。

师:造字源于生活,从这两个字的最初形态中,统治者与百姓的尖锐矛盾可见一斑。

那么,孟子在战乱时期面对君民矛盾提出了怎样的救世良策呢?让我们跟随“亚圣”的步伐,走入课文。

师:孟子认为,舜的继位是民众的选择,是顺应民心的结果。

在选文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个怎样的君主形象呢?生:勤政爱民。

师:不错,孟子对舜的形象塑造倾注了大量心血。

“大孝终身慕父母。

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表现出孟子怀着景仰之情对舜的大孝进行了尽情讴歌。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孟子为什么如此推崇舜呢?生:孟子所处时代没有舜这样的君主。

生:舜是明君,孟子希望当时的国君能像舜那样。

师:的确如此。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大动荡的时代。

战乱频繁,各国统治者横征暴敛,百姓颠沛流离,无以为生。

2021年5月|JIANGXI JIAOYUI■案例赏析Teachin生:舜的孝道,与儒家提倡的 以仁治国是相同的。

(完整版)民为贵--详细注释串讲

(完整版)民为贵--详细注释串讲

2、齐宣王问曰:“汤放①桀,武王伐纣,有诸②?” 孟子对曰:“于③传④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⑤仁者谓之贼⑥,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⑦人,谓 之一夫。闻诛一夫⑧纣矣,未闻弑君也。”
【重点字词】①放:流放。 ②诸:“之乎”的兼词;之,代词,这;乎,句末语气词,相对于
“吗”。
③于:介词,在。 ④传:名词,传记 。 ⑤贼:动词,伤害、损害。 贼仁:贼害仁,指灭绝人性、暴虐无道的行为。 ⑥贼:名词,歹人、贼人。 ⑦贼义:贼害义,指损害正义、颠倒是非的行为。 ⑧之:助词,的。 ⑨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
"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 士芥,是其祸也."
《左传 哀公元年》(下臣听说,国家的兴起,看待百姓如同对待受伤者一 样加以抚慰,这就是 它的福德;它的灭亡,把百姓视作粪土草芥,这就是它的灾祸。
“民惟邦本,本固君宁。” (《尚书》)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 舟,水则覆舟 。(《荀子》)应当把人民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人去爱他们,而不能高 高在上地去看他们。(列夫•托尔斯泰)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
9、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为,介词,替、给。“爵”通“雀”,这两句现已成 为固定成语,用来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团结人, 把关系本来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①欲无 王②,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③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ài )也。苟④为不畜⑤,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⑥ ,终 身忧辱,以⑦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shū ) ⑧ ?载胥( xū) ⑨及溺( nì) 。’此之谓⑩也。”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孟子民为贵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孟子民为贵
①社稷;社,土神。稷:谷神。古代帝王或诸侯 建国时,都要立坛祭祀 “社”、“稷”,所以, “社稷”又作为国家的代称。②丘民:众民,庶 民。③牺牲: 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④ 粢(zi):稷,粟米。“粢盛既洁”的意思 是说, 盛在祭器内的祭品已洁净了。
• 译文:
• 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代表 国家的土神谷神为其次,国君为 轻。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 得到天子欢心的做国君,得到国 君欢心的做大夫。国君危害到土 神谷神——国家,就改立国君。 祭物丰盛,祭品洁净,祭扫按时 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 就 改立土神谷神。”
探究创新
•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在“以德治国” 的方略是一致的吗?二者有什么区别吗? 请结合历史原因与现实条件谈谈你的理解。
死父母。此处指臣杀死君主。 • (3)贼:损害,毁灭。 • (4)一夫:言众叛亲离的独夫。《书》
曰:“独夫纣。”
◎【译文】
• 齐宣王问孟子曰:“商汤王流放夏桀, 周武王讨伐商纣,有这样的事吗?”孟 子回答说:“在古代传记中有这样的记 载。”齐宣王又问道:“为臣的杀死他 的国君,可以吗?”孟子答道:“毁灭 仁爱的人叫作贼,毁灭正义的人叫作残。 毁灭仁义的人叫作独夫。我只听说过周 武王杀了个‘独夫’殷纣,没听说过杀 死君主的。”
• 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 万章有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 了什么思想?
“善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
拓展思索
1、孟子“民贵君轻中国历史中找出“失民心 者失天下”的例子吗? 3、《孟子•万章上》选章中哪些方面体 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4、结合“善政”与“善教”谈谈你对 现代社会中“法治”与“德治”的理解。
(13)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14)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 (15)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16)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17)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18)以行与事示之。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第2单元第3课民为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第2单元第3课民为贵

4.本文中,孟子是如何处处体现他的民本思想的? 孟子在“民为贵”一章中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如果国君危害国家,人民就可以推翻他。“齐宣王问曰”中孟子认 为:天子贼害仁义,不过是独夫民贼而已,理应被诛灭。“桀、纣之失天下” 一章则更明确地评论夏桀、商纣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民心。在孟子看来,得 天下与否取决于民心的向背,要想赢得民心,就要“民之所欲与之聚之,民之 所恶勿施”。这样,百姓归附有仁德的国君,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可阻挡。 “万章曰”一章,孟子归结了舜得天下的两个条件,最终仍然认为“民之所 欲,天必从之”,仍然体现他的民本思想。“仁言不如仁声”一章则直接点明 了对百姓实施教化的重要性——得民心。所选几段文字紧紧围绕民本思想阐述, 值得细细体味。
(《孟子·离娄上》)
D
No Image
No Image
C
No Image
No Image
8.本段采用_比__喻______、__引__证____的论证方观 点 。 在 句 式 上 采 用 了 ___排__比___ 句 式 , 用 这 种 句 式 的 好 处 是 : _语__言__有__气__势__、__论___证__更__有_。力
……孟子谓其时,“天下之言,不归杨,而归墨”(《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心目之大敌为杨、墨;其所自加之责任之最大者,亦为“距杨、墨”(《孟 子·滕文公下》)杨为杨朱,墨为墨翟。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9~10题。 材料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者也。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 民为贵 字词梳理 新人教版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 民为贵 字词梳理 新人教版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民为贵》字词梳理1.字音字形①⎩⎪⎨⎪⎧ 社稷.jì马谡.sù ②⎩⎪⎨⎪⎧ 粢盛..zī chénɡ恣睢..zì suī ③⎩⎪⎨⎪⎧ 夏桀.jié多舛.chuǎn④⎩⎪⎨⎪⎧ 兽之走圹.kuànɡ粗犷.ɡuǎnɡ ⑤⎩⎪⎨⎪⎧ 贤淑.shū椒.兰jiāo ⑥⎩⎪⎨⎪⎧ 水獭.tǎ万籁.lài ⑦⎩⎪⎨⎪⎧ 鹯.鸟zhān 颤.抖chàn ⑧⎩⎪⎨⎪⎧ 谆.谆zhūn 淳.朴chún ⑨⎩⎪⎨⎪⎧ 朝觐.jìn 罕觏.ɡòu⑩⎩⎪⎨⎪⎧ 讴.歌ōu 呕.吐ǒu ⑪⎩⎪⎨⎪⎧ 推荐.jiàn 麦茬.chá2.通假举要①为丛驱爵.者,鹯也:“爵”通“雀”,鸟雀 ②苟为不畜.,终身不得:“畜”通“蓄”,积聚 ③舜相尧二十有.八载:“有”通“又” 3.实词类举(1)常见实词①汤放.桀:放逐,流放 ②贼.仁者谓之贼:残害 ③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主持 ④践.天子位焉:登上,引申为“承袭” (2)一词多义①危⎩⎪⎨⎪⎧ 诸侯危.社稷:危害危.乎高哉:高正襟危.坐:正、端正其君之危.,犹累卵也:危险 ②相⎩⎪⎪⎨⎪⎪⎧ xiānɡ⎩⎪⎨⎪⎧ 苟富贵,无相.忘:相互及时相.遣归: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 视具体情况译作“我、你、他她等”xiànɡ⎩⎪⎨⎪⎧ 伯乐相.马,顾玩所见:观察,鉴别儿已薄禄相.:相貌,容貌舜相.尧二十有八载:辅助,帮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官名(3)词类活用①诸侯危.社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危害 ②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安于 ③虽欲无王.,不可得已:名词活用为动词,成就王业 (4)古今异义①得乎诸侯为大夫..古义: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今义:对医生的称呼。

②牺牲..既成 古义:祭祀用的牲畜。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 民为贵 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 民为贵 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民为贵》(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2、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教学方法】1、诵读法: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来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

2、讨论法:讨论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

3、辐射法:立足本篇目,辐射本单元,涉及学过的孟子文章,全面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论辩艺术及其他。

【教学设想】本课包括五则,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对每则的观点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得民心者得天下”“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等都要熟读、精思后结合现实进行分析。

因此,要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在掌握课文里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的同时,着重全面、深刻地理解本章中涉及“民本思想”,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此外要结合前几课,进一步领会孟子的论辩风格,品味《孟子》善用比喻、对比的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从前面孟子关于“爱民、养民、富民、教民”导入(结合“引入话题”)“爱民、养民、富民、教民”的前提是什么?——重民。

二、朗读全文(在预习的基础上)三、整体感知(讨论、提问、明确)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

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2、“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诛一夫”的行为,使推翻暴政的行为。

3、《孟子•离娄上》选章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则失。

4、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有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万章的看法: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的君权是由上一代的天子授与的。

孟子的看法:天子个人并没有权力把天下拿来授与谁,只有上天和下民(老百姓)才有这个权力。

5、“善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民为贵》课件4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民为贵》课件4

“君为轻”,是说相对于民与社稷来说,君的地 位并不那么重要。君的地位与权力是民赋予的, 没有民就没有君,君怎么可以与民相提并论呢? 社稷是一个国家存在的基础,很难设想一个国家 可以既没有山川大地,又没有五谷物产,也没有 宪法制度。一个国家死掉个把国君,仍然不失为 一个国家;若是没有了社稷,国家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国君的地位也不能跟社稷相提并论。 得到广大人民的任命,才有资格做天子;得到天 子的任命,才可以做诸侯;得到诸侯的任命,才 可以做大夫。可见一切政治权力,从根源上来说, 都是来自于民众。 君主如果危害到社稷,危害到国家的利益,就应 该将他罢免、撤换!
检查预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社稷(jì)粢盛(zī chéng )汤 放桀(jié)伐纣(zhòu)弑( shì) 君 走圹(kuàng )獭(tă )驱爵 (què )鹯(zhān )三年之艾(ài ) 淑(shū )胥(xū )溺(nì)谆谆 (zhūn )践(jiàn)暴之于民( pù) 朝觐(cháo )(jìn )讼(sòng ) 狱 讴歌( ōu )篡(cuàn)荐(jiàn)
孟子名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பைடு நூலகம்下,兽之走圹也。 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 之得民也…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天与之,人与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 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 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 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 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 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 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沤歌 者,不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 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 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 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新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三节民为贵讲义

(新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三节民为贵讲义

[基础·夯实]识记字音1.社稷.(jì) 2.粢盛..(zī chénɡ) 3.桀.(jié) 4.纣.(zhòu) 5.走圹.(kuànɡ) 6.水獭.(tǎ)7.鹯.(zhān) 8.谆.谆(zhūn) 9.朝觐.(jìn)10.讼.狱(sònɡ)通假字1.为丛驱爵.者通雀2.苟为不畜.,终身不得通蓄,积聚3.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通又古今异义1.得乎诸侯为大夫..古义: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今义:对医生的称呼2.牺牲..既成古义:祭祀用的牲畜今义:为了正义的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3.以陷于死亡..古义:被诛杀或逃亡今义:死去4.夫然后之中国..古义:古称中原地区,这里指国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5.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古义:这样却今义:转折连词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贼.仁者谓之贼贼:损害2.终身忧辱.辱:遭受耻辱3.苟不志.于仁志:立下志向4.虽欲无王.,不可得已王:成就王业(二)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1)民为贵.贵:最重要的力量(2)君为轻.轻:不重要的力量(3)其何能淑.淑:善,好结果2.形容词使动用法诸侯危.社稷危:使……危险、危害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为渊驱鱼者,獭也(……者,……也,表判断)2.为丛驱爵者,鹯也(……者,……也,表判断)3.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者,……也,表判断)4.是民受之也(……也,表判断)5.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也,表判断)(二)状语后置句1.祭祀以时(状语后置,应为“以时祭祀”)2.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状语后置,应为“尧于天荐舜而天受之”)(三)宾语前置句此之谓也(宾语前置,应为“谓此也”)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评析]庶民是最重要的力量,国家居第二位,国君是不重要的力量。

这是孟子的著名主张。

他认为,民心向背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安危、存亡和天下的得失,把民放在第一位,社稷放在第二位,国君放在第三位。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民为贵》评析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民为贵》评析

《民为贵》评析1.评“民为贵”章首节奇语险语横空而来,下三节承明之,方见是极平实道理。

章法整。

(清·方宗诚《论文章本原》)观此则孟子虽仍主有天子,诸侯,大夫,诸治人者之存在,如“周室班爵禄”然;但诸治人者所以存在之理由,则完全在其能“得乎丘民”。

如所谓君者不“得乎丘民”,则即失其所以为君者,即非君矣。

故孟子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此亦正名主义也。

古史家及孔子正名而“乱臣贼子惧”;至孟子则正名而乱君亦惧矣。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评“汤伐桀”章“臣弑其君,可乎”一句,锋铓甚锐,令人难以开口,须看孟子下文转身法,说得何等奇创,又极正大。

仁义是君道,“贼仁”、“贼义”是无君道。

先将“其君”二字驳倒,则“弑”字易破矣。

(清·方宗诚《论文章本原》)孟子以为此等办法不能施于父,如瞽叟虽不慈,而舜则仍孝,故舜为大孝。

盖孟子以其“民为贵”之根本意思施于政治,当然须有上述之主张;至对于其父子兄弟方面,则仍可依照传统的见解也。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评“尧以天下与舜”章此是一篇翻案文字,极奇极新。

明明是尧以天下与舜,而开口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奇创之至。

(清·方宗诚《论文章本原》)孟子虽仍拥护“周室班爵禄”之制,但其在政治上经济上之根本的观点,则与传统的观点,大不相同。

依传统的观点,一切政治上经济上之制度,皆完全为贵族设。

依孟子之观点,则一切皆为民设。

此一切皆为民设之观点,乃孟子政治及社会哲学之根本意思。

孟子贵王贱霸,……盖王、霸,乃孟子政治理想中二种不同的政治。

中国后来之政治哲学,皆将政治分为此二种。

王者之一切制作设施,均系为民,故民皆悦而从之;霸者则惟以武力征服人强使从己……据此(按,指“尧以天下与舜”一章)则孟子之理想的政治制度,为以有圣人之德者君天子之位。

此圣人既老,则在其死以前预选一年较少之圣人,先使为相以试之。

《民为贵》课标分析

《民为贵》课标分析

《民为贵》课标分析《孟子》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向学生讲授选文,其间自然会涉及词汇以及文章阅读、欣赏和写作等方面的问题;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比较深入和系统地了解孟子的思想,尤其是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三是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孟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本单元内容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上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所选择的语料主要是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并且具有很高的认识和鉴赏价值。

《民为贵》是人教2003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中的的第三篇课文。

这则选文重点体现孟子“民为贵”的思想以及论辩技巧和风格。

另外,本文还要继续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对于本课大部分文言基础知识进行自主归纳。

教学建议1.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议考虑以下三点:第二单元《孟子》选读单元说明(1)在讲授选文时,努力展示孟子思想的高度、深度、特色及其现代价值。

(2)尽量挖掘语料在写作方面可以赏鉴的要素。

如巧于譬喻、文辞犀利、气盛言宜、匠心独运而挥洒自如等,是《孟子》文章的闪光处。

(3)尽量联系学生的现实人生问题。

2.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概说的相关部分,以了解孟子及其文章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整体情况。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下列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重点学习1-3则,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领会孟子的论辩风格,品味《孟子》善用比喻的论证风格。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感受孟子“民为贵”的民本思想,探究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论证技巧以及拓展延伸【学法指导】1.诵读法:以反复诵读来领悟孟子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论辩特点;2.合作法:预习基础上以分组分任务交流讨论的方式完成对文章特殊语法现象的梳理;3.讨论法:立足本篇,完成文言文语法现象梳理、文本分析、拓展延伸等组内学习任务并予展示。

民为贵ppt7 人教课标版

民为贵ppt7 人教课标版
—— “诛一夫”的行为,使推翻暴 政的行为。
齐宣王之问实为咄咄逼人,因为 在儒家思想里中,君臣父子秩序是不 可以被侵犯的(孔子: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
而孟子首先做一个界定:贼害仁 和义的人叫做一夫(独夫),而诛杀 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独夫的行为不 存在弑君的问题,即贼害仁义,丧失 民心就可杀,与“民为贵”思想息息 相通。
1
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 次,国君为轻。所以,得到民。心的做 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做国君,得到国 君欢心的做大夫。国君危害到土神谷 神——国家,就改立国君。祭品丰盛, 祭品洁净,祭扫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 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
文本感知
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
—— 因为国君可以改立更换,国 家也可以重立,只有老百姓是不可 动摇的。庶民之上有高高在上的大 夫和国君,可是他们存在的最终依 据是“得乎丘民”。所以,百姓最 为重要。
民心的拥护。”
文本感知
“善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 ——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得民心之法:善教
民本、仁政
总结
这是孟子有一个简单、朴 素而又深刻的思想,就是得民 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所以“民为贵”。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 历史的真正动力。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 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 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 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 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3
孟子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 民为贵 文题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 民为贵 文题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民为贵》文题解析
“民为贵”语出《孟子·尽心下》,意思是说,老百姓是最尊贵的。

这句话极其简洁明了地言明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本课所录5则选文,孟子分别从不同方面,运用不同的方法具体而充分地阐明了这一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话今天听来简单,但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说这话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么深远的洞察力啊!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超前意识”。

齐宣王就“汤放桀,武王伐纣”的事问孟子“臣弑其君,可乎”,孟子掷地有声地回答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在当时能这样一针见血地指出独夫民贼应该杀,是需要有极大的胆识的。

孟子坚决反对愚忠,反对盲从。

他认为,为臣的态度是由为君的态度决定的。

君主并非任何时候都对,也并非都应无条件服从。

他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对于暴君,他是深恶痛绝的。

精心校对版。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 民为贵PPT课件5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 民为贵PPT课件5
4、原文: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 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翻译:孟子说:"仁德的言辞不如仁德的 声望深入人心,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 教育能获得民心。
5、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翻译:天不说话,拿行动和事 件显示把天下给了他罢了。
6、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 天也。
翻译:舜帮助尧处理国政长达二十 八年,不是靠人力能做的,是天帮 助他的结果。
答案A
5、比较下列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 的一组是 ( ) (4分) ①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②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 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③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④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谈自己的人生理想
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 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 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
——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 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胡锦涛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 史的真正动力。
送 儿 上 前 线
为了保住手里的土地,解放区 人民踊跃参军。

民为贵ppt2 人教课标版

民为贵ppt2 人教课标版

• 【原文】4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然 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 之。”“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曰: “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曰: “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子能 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 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 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 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 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
正动力。
——毛泽东
•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老乡的小推车推出来
的。
——粟裕
• 我们不是被共产党打败的,是被自己人打败
的。
——蒋介石
• 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 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 就必然垮台。 ——江泽民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 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据,性善论是其德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仁政论是其德 治思想的归宿,但孟子的德治思想与当代的以德治国 又有根本区别,民本思想进步性表现在“民贵君轻” 和对“天、神、鬼”观念的突破,因此它在历史上对 统治阶级治国安邦起到极大的作用。孟子的民本思想 及德治思想对今天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具有一定的启 迪作用。今天的“以德治国”的方略可以说是对古人 进步思想的延伸与发展。无论是什么时代,每一个当 权者都应该善待百姓,因为只有百姓安,才能天下安, 只有百姓富,才能天下兴。

1、孟子“民贵君轻”和“诛一夫”的思想在封建社
会中行得通吗?为什么?

和同代各家相比,法家主张君权至上,纵横家宣传贵士,

民为贵ppt4 人教课标版

民为贵ppt4 人教课标版

3、你还能从中国历史中找出“失民心者失天下” 的例子吗?
例如:周幽王、吴王夫差、秦始皇、隋炀帝、南陈 后主陈叔宝(为张丽华作艳词《玉树后庭花》)等 4、《孟子·万章上》选章中哪些方面体现了“以 民为本”的思想? 首先指出天下不是君王个人的,天子不能拿天 下给别人,否定了专权; 其次是以舜为例说明舜做君王是天和百姓接受 了他。说明君权是天和百姓同授。
第二部分 1、汤放桀:放,流放 2、有诸:诸,兼词,相当于“之 乎”,有这回事吗。 3、于传有之:传,指传记 4、残贼之人谓之一夫:一夫,即 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 治者。
参考译文: 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 周武王讨伐殷纣,有这件事吗?”孟 子回答:“在记载中有这些事。”齐 宣王说:“臣子杀害君王,可以吗?” 孟子说:“贼害仁的人叫贼,贼害义 的人叫残。贼害仁和义的人叫做独夫。 我听说武王诛灭了纣(商汤诛灭了独 夫桀),没有听说他们以臣杀君。”
答案A
5、比较下列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判 断正确的一组是 ( ) (4分) ①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②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③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 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第三部分: 1、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这是个判断 句,判断句可以表示某某的原因是什么,也 可以表示某某是什么。此句译为“桀和纣失 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后面句子与此 相同。“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2、得天下有道:道,古文中常出现这个词, 不同语境中有不同意思,此处译为“方法”。 3、斯得天下矣:斯,那么,就。 4、所欲与之聚之:第二个“之,代词,代 “所欲”。全句 “(百姓)想要的,给他们 积蓄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为贵》文本解读
孟子有一个简单、朴素而又深刻的思想,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所以“民为贵”。

选文1记载了孟子那段著名的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社稷”是指土神和谷神,由于古代君主都祭祀社、稷二神,后来就成了国家的代称。

“丘民”犹言“邑民”“乡民”“国民”,指庶民、众民。

诸侯国的国君是可以重立的,如果他危害土神谷神;土神谷神也是可以重立的,如果它们得到了适当的祭祀,可是国家还是遭受旱灾或者水灾。

但是庶民是不可动摇的。

在现实社会中,庶民之上有高高在上的大夫和国君,可是他们存在的最终依据则是“得乎丘民”。

在我国古代,孟子这种民贵君轻的思想是很有震撼性的。

书中类似内容曾经惨遭删削,也可以看出它的独特意义。

第2则选文是齐宣王和孟子的一番对话。

齐宣王问道:“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意思是说,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殷纣,有这事吗?孟子回答说:“于传有之。

”“传”就是传记、书册。

孟子毫不回避书册之中记载了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殷纣的事。

于是齐宣王又问:“臣弑其君,可乎?”对孟子来说,这个问题真是咄咄逼人。

因为在儒家思想中,君臣父子秩序是不可以被侵犯的。

孔子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见《论语·颜渊》),意思是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

孟子自己也宣扬:“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滕文公上》)而另一方面,孟子把商汤看成是“以德服人”的代表,说是:“以力假仁者霸(即凭借实力假借仁义之名的可以称霸),霸必有大国。

以德行仁者王(即凭借德行实行仁义者可以成就王业),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即靠实力使人服从,人家并非心悦诚服,只是实力不够不得不服)。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对于周武王的德行,孟子也是高度肯定的,曾说:“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

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孟子·尽心上》)意思是,尧和舜实行仁义是根于本性,商汤周武王实行仁义是身体力行,五霸实行仁义只是借来牟利;不过借的长久了,又怎么知道他不最终把仁义变成他自己的呢?一方面强调君臣父子秩序,一方面又肯定流放夏桀的商汤和讨伐殷纣的周武王,这样孟子面对齐宣王,似乎就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

看孟子怎么回答:“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他首先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界定:贼害仁的人叫贼,贼害义的人叫残。

贼害仁和义的人(也就是贼和残)叫做独夫。

由于夏桀、殷纣残害仁义,商汤、周武王诛灭夏桀和殷纣,就只不过是诛灭了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独夫而已,不存在以臣弑君的问题。

这一回答,又机智,又锐利,又深刻。

由第3则选文可以看出,第1则、第2则选文的内涵其实是相通的。

孟子是这么说的:“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认为,要想赢得百姓的心其实很简单:百姓想要的东西就设法为他们积聚,百姓厌恶的东西就不要加在他们身上,如此而已。

而这样做也便是仁,所以孟子接下来说:“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就”为动词,意思是走近、趋向。

“走”是跑的意思。

“圹”指原野。

整句话的意思是说百姓归向仁、归向有仁德的国君,就好像水流向低处、兽跑向旷野一样,自然而然,不可阻挡。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
者,桀与纣也。

”这是一组非常奇妙的比喻,意思是说,给深水赶鱼来的是獭(獭是一种水栖食鱼的动物);给丛木赶雀来的是鹯(“爵”通“雀”。

鹯是一种似鹞鹰的猛禽,捕食鸠、鸽、燕、雀等小的禽鸟);给商汤、周武王赶百姓来的,是暴虐无道的夏桀、殷纣。

这也就是说,商汤、周武得其民,而夏桀、殷纣则失其民。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这句话字面意思是说,现在天下的国君有喜欢践履仁实行仁政的,则诸侯都会为他驱赶百姓来,即便不想成就王业都做不到。

话中之话,则是批评天下诸侯都是桀、纣一样的暴君。

所以《四书评》有这样的评论:“说当时诸侯都是桀、纣,都是痼疾,孟老直恁狠也。

只为此无知小民耳。

看他是何等心肠!”孟子接下来又打了一个奇妙的比方:“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意思是,现今的国君以前没做过赢得民心的事情,却想成就王业,就像人病了七年之久,猝然间去找干了三年的艾草一样(肯定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在古代艾是一种用于针灸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据说干得越久效果越好。

假如久病者不事先积攒下些治病的艾草(“畜”后来写作“蓄”,集聚的意思),而总是猝然间去找三年的陈艾,那么一辈子都不会得到。

与此相似,国君如果平时不践履仁、不施行仁政,那么终身都有丧失天下人民的隐忧和耻辱,以至陷于被诛杀或者逃亡的境地(那夏桀、殷纣不就是这样的吗)。

孟子又引用经典来作印证:“《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此之谓也。

”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大雅·桑柔》。

“淑”者善也,“胥”者皆也。

其意思是说:“这样怎么可能有好结果呢?只会相继都掉进水中被淹。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三、民为贵可见孟子说夏桀殷纣贼害仁义,所以是独夫,所以可杀,跟“民为贵”的思想正是息息相通的。

因为践履仁义是赢得民心的根本,所以桀纣贼害仁义便使他们丧失了民心,终至丧失了天下。

这样,说天子贼害仁义就可杀,就有了天子丧失民心就可杀的意思了。

在这里,“民为贵”的思想表现得非常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