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期间监测分级

合集下载

麻醉科常用评分标准

麻醉科常用评分标准

麻醉科常用评分标准这是麻醉科常用评分标准的总结包括ASA评分,。

Apgar 评分,全麻效果评级标准。

,椎管内麻醉(硬、腰、骶)效果评级标准,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颈丛、臂丛、下肢神经等)】Ramsay镇静评分心脏危险程度改良Goldman评分,术前ASA 麻醉危险度分级,术后苏醒评估项目(POR)計分,Steward苏醒评分,寒战评分,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评分,气管插管时肌松程度分级等【ASA评分】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于麻醉前可将病人分为5级:Ⅰ级:正常健康。

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Ⅱ级: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生命安全.Ⅴ级: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人。

如系急诊手术,在评定上述某级前标注“急"或“E”.Ⅰ、Ⅱ级病人,麻醉和手术耐受力良好,麻醉经过平稳。

Ⅲ级病人麻醉中有一定危险,麻醉前准备要充分,对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Ⅳ级病人麻醉危险性极大.Ⅴ级病人病情极危重,麻醉耐受力极差,随时有死亡的威协,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麻醉前准备更属重要,做到充分、细致和周到.===================================【Apgar评分】---—--———---—-—-—--———---——--—-—-———---——-—-——----——---——--——-——--——-—-—-----—-——-—-—-—---——体征评分标准--—---——---—--———-——-----—---——-———--—-—--—--—--———--—-—-——-——-――――――――――――0分―――――――1分――――――― 2分-—-—--——-————---—-—--————----—-—--——--—--—-—--——---————-—---—--—皮肤颜色――――――― 青紫或苍白― 身体红、四肢青紫-―― 全身红心率(次/分)――――――无――――― 小于100次/分-――― 大于100次弹足底或导管插鼻反应――无反应――-有些动作如皱眉――― 哭、喷嚏肌张力―――――――――松弛―――-四肢略屈曲――――― 四肢能活动呼吸――――――――――无――――-慢、不规则――――― 正常、哭声响-—---——————-——-—-———-——----——-——--—-——--——---—---————-—-—-———注:娩出后1分钟评定一次,称Apgar 1min评分;娩出后5分钟评定一次,称Apgar 5min评分。

麻醉的各种评分标准

麻醉的各种评分标准

麻醉的各种评分标准一、ASA评分美国麻醉师协会(ASA)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于麻醉前将病人分为5级:Ⅰ级:正常健康。

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

Ⅱ级: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生命安全。

Ⅴ级:病情危篙,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人。

如系急诊手术,在评定上述某级前标注“急”或“E”。

Ⅰ、Ⅱ级病人,麻醉和手术耐受力良好,麻醉经过平稳。

Ⅲ级病人麻醉中有一定危险,麻醉前准备要充分,对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

Ⅳ级病人麻醉危险性极大,Ⅴ级病人病情极危重,麻醉耐受力极差,随时有死亡的威协,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麻醉前准备更属重要,做到充分、细致和周到。

ASA分级分六级ASA 1级无器官、生理、生化或精神系统紊乱。

举例:无。

ASA 2级伴有系统性疾病,尚无功能受限。

举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非复杂性糖尿病。

ASA 3级伴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出现功能不全。

举例:糖尿病伴血管系统并发症;既往心肌梗塞史。

ASA 4级伴有严重系统性疾病,经常威胁着生命。

举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

ASA 5级濒死病人,无论手术与否,不抱挽回生命的希望。

举例:主动脉破裂;颅内出血伴颅内高压。

ASA 6级确证为脑死亡,其器官拟用于器官移植手术。

举例:ASA 1E病人脑死亡;又如健康病人急诊阑尾手术脑死亡E 需要急诊手术的病例(在相应的ASA 级数之后加“E”字)。

二、全麻效果评级标准Ⅰ级:1、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的应急反应,又无呼吸循环的抑制,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3、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既没有过早或过迟苏醒,呼吸和循环各项监测正常,肌松恢复良好,拔管恰当,无不良反应。

4、无并发症。

Ⅱ级:1、麻醉诱导时稍有呛咳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麻醉常用评分标准

麻醉常用评分标准

1级:完全清醒,对正常呼名的应答反应
正常; 2级:对正常呼名的的应答反应迟钝; 3级:对正常呼名无应答反应,对反复大
声呼名有应答反应; 4级:对反复大声呼名无应答反应,对轻
拍身体才有应答反应; 5级:对拍身体无应答反应,但对伤害性
刺激有应答反应。对伤害性刺激无
反应为麻醉。
一般而言,手术所需要的镇静深度为3或4
0级——无运动神经阻滞; 1级——不能抬腿; 2级——不能弯曲膝部; 3级——不能弯曲踝关节。
编辑ppt
7
Ramsay镇静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为不安静、烦躁; 为安静合作;
为嗜睡,能听从指令; 为睡眠状态,但可唤醒; 为呼吸反应迟钝; 为深睡状态,呼唤不醒。
其中2~4分镇静满意,5~6分镇静过度。
Ⅰ、Ⅱ级病人,麻醉和手术耐受力良好,麻醉经过
平稳。Ⅲ级病人麻醉中有一定危险,麻醉前准备要充分,
对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
防。Ⅳ级病人麻醉危险性极大,Ⅴ级病人病情极危重,
麻醉耐受力极差,随时有死亡的威协,麻醉和手术异常
危险,麻醉前准备更属重要,做到充分、细致和周到。
编辑ppt
11
ASA 分级
【分级】
【描述】
I 身体健康,不包括 < 2个月或 >80 岁 的年龄层。
II 一个生理系统存在问题,但在控制中, 无身体活动限制。
III 一个以上或一个主要系统存在问题, 在控制中,身体活动受限制,但未达到 失代偿状态,且无立即的生命危险。
IV 至少有一个严重的系统存在问题,未 得到控制,或达到末期状态,失代偿, 可能有生命危险。
麻醉常用评分标准
编辑ppt

麻醉中监测各种监测(全)

麻醉中监测各种监测(全)
– 都不必要重新调零。 – 必须重新调整换能器安放的高度,保持与病人心脏在
同一水平。
• 电缆脱开重新连接后必须重新调零。
18
腋中线第四肋间
10cm落差,盐水比重1g/cm3; P=1g/cm3x9.8N/kgx10cm=0.098N/cm2 =10cmH2O=7.5mmHg
19
有创动脉压ABP
• 换能器安放高度对血压测量影响有多大?
– 把换能器放在手术床单上(比心脏低10cm) – 压力偏高10cmH2O,即7.5mmHg – 83mmHg变为91mmHg
20
有创动脉压ABP
• 为什么有时ABP的收缩压比NBP的高好 多?
21
• 气泡,导管过长,过软,吸收搏动,波型 变低钝,穿刺针打折,不全阻塞,使波形 变小或完全变成直线

13
电子血压计
• 下肢血压的测量
– 用特大号袖带在膝盖以上测量 – 膝盖以下测量不准确
• 胫动脉躲在胫骨腓骨间,不易被压迫
14
无创连续测压:张力法
15
有创动脉测压
• 提供准确、可靠、连续、实时的动脉血 压
• 方便血气分析 • 动脉波形有参考价值 • 适应证:预计术中心血管功能不稳定者,
需反复动脉采血者
28
CVP波形
a 心房收缩 c 三尖瓣膨出和心房 充盈(心室收缩早期 ) v 心室收缩 X心房舒张 Y心室舒张
29
肺动脉导管 肺动脉压PA与肺动脉楔压PAWP
• 利用肺动脉导管(Swan-Ganz漂浮导管) 从周围静脉插入,经腔静脉一右心房一 右心室一肺动脉及其分支。
颈内静脉常是最先用的穿刺经路, • 肺动脉导管放置时靠气囊漂浮前进,根
• 特殊条件下(小气泡)产生共振,波型高 尖

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监测

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监测

Inspiration
PHASEIN Confidential
三.循环监测
基本监测
1、心电图监测( ECG ):意义在于监测麻醉期
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标
准II导联的P波最明显,利于发现和鉴别心律 失常;胸导联V5:主要监测ST段,利于监测 是否发生心肌缺血
循环
血压
重要性
时CO为4.0-6.5L/min,反应心泵功能,受心肌 收缩性、前后负荷和心率影响 热稀释法心输出量测定是临床上最经典和标准 的方法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TEE)
用于心脏麻醉监测 ,经食管置入至食管中段 (距上门齿28-32cm),通过显示的超声心动图 判断心脏功能 作用:能确定血流动力学状况、 监测心肌缺血、评价心血管病理、心脏手术计 划与手术效果等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右心功能 肺动脉楔压(PaWP)监测→左心功能 1.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CVP:上腔或下腔静脉即将进入右心房处的 压力或右心房压力,正常值4~12㎝H2O. CVP反映右心室前负荷,与血容量、静脉张力、 右心功能有关 监测注意:导管尖端位置、测压零点、综合分 析CVP,PLT<50 ×109/L时,严禁穿刺
心功能监测
穿刺置管途径
常用的有
颈内静脉
(最常用) 锁骨下静脉
有时也可选用
贵要静脉、 颈外静脉 股静脉
颈内静脉中路
锁骨中外1/3下方1厘米
锁骨胸骨端后上缘
肺动脉压(PAP)测定
漂浮导管:尖端带气囊 ▲经中心静脉置入右心房→注气→漂浮前进→ 右心室→肺动脉→肺小动脉→PAWP PAP15-28mmHg/8-15mmHg,MPAP10-25mmHg, 肺动脉高压:MPAP〉30mmHg

麻醉的各种评分标准

麻醉的各种评分标准

麻醉的各种评分标准一、ASA评分美国麻醉师协会(ASA)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于麻醉前将病人分为5级:Ⅰ级:正常健康。

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

Ⅱ级: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生命安全。

Ⅴ级:病情危篙,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人。

如系急诊手术,在评定上述某级前标注“急”或“E”。

Ⅰ、Ⅱ级病人,麻醉和手术耐受力良好,麻醉经过平稳。

Ⅲ级病人麻醉中有一定危险,麻醉前准备要充分,对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

Ⅳ级病人麻醉危险性极大,Ⅴ级病人病情极危重,麻醉耐受力极差,随时有死亡的威协,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麻醉前准备更属重要,做到充分、细致和周到。

ASA分级分六级ASA 1级无器官、生理、生化或精神系统紊乱。

举例:无。

ASA 2级伴有系统性疾病,尚无功能受限。

举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非复杂性糖尿病。

ASA 3级伴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出现功能不全。

举例:糖尿病伴血管系统并发症;既往心肌梗塞史。

ASA 4级伴有严重系统性疾病,经常威胁着生命。

举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

ASA 5级濒死病人,无论手术与否,不抱挽回生命的希望。

举例:主动脉破裂;颅内出血伴颅内高压。

ASA 6级确证为脑死亡,其器官拟用于器官移植手术。

举例:ASA 1E病人脑死亡;又如健康病人急诊阑尾手术脑死亡E 需要急诊手术的病例(在相应的ASA 级数之后加“E”字)。

二、全麻效果评级标准Ⅰ级:1、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的应急反应,又无呼吸循环的抑制,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3、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既没有过早或过迟苏醒,呼吸和循环各项监测正常,肌松恢复良好,拔管恰当,无不良反应。

4、无并发症。

Ⅱ级:1、麻醉诱导时稍有呛咳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麻醉期间监测项目与方法

麻醉期间监测项目与方法

麻醉期间监测项目与方法监测项目与方法血压监测动脉血压监测是麻醉期间最基本的监测手段,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二种,即无创测压和有创测压,应根据不同的手术和病情选择。

一、无创测压1、听诊器袖带充气法2、无创血压监测仪测压法:监测参数有收缩压(SP)、舒张压(DP)、平均动脉(MAP)以及脉率(HR),并有定时装置,可根据病情选调时间,也可根据病情随时手控起动。

有上、下限报警,并可根据需要调节报警水平。

二、有创测压(一)适应证1、危重病人监测:各类严重休克、心肺功能衰竭等。

2、重大手术监测:如体外循环及其他心血管手术、低温麻醉、控制性降压、器官移植等。

3、术中需要反复抽取动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等。

(二)穿刺途径常用桡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其次是尺动脉、肱动脉。

由于桡动脉部位表浅,侧支循环丰富,为首选。

股动脉较粗大,成功率较高,但进针点必须在腹股沟韧带以下,以免误伤髂动脉引起腹膜后血肿,足背动脉是股前动脉的延续,比较表浅易摸到,成功率也较高。

肱动脉在肘窝上方,肱二头肌内侧可触及,但位置深,穿刺时易滑动,成功率低,并且侧支循环少,一旦发生血栓、栓塞,可发生前臂缺血性损伤,一般不用。

(三)桡动脉穿刺插管术1、定位:腕部桡动脉在桡侧屈腕肌腱和桡骨下端之间纵沟中,桡骨茎突上下均可摸到搏动。

2、Allen’s试验:用本法估计来自尺动脉掌浅弓的侧枝分流。

观察手掌转红时间,正常人5~7秒,平均3秒,<7秒表示循环良好,8~15秒属可疑,>15秒血供不足。

>7秒者属Allens 试验阳性,不宜选桡动脉穿刺。

3、工具:(1)20G(小儿22G、24G)静脉留置针;(2)开皮用18G普通针头;(3)肝素冲洗装置(1~2μ/ml肝素),插入长针接气球加压,袋装可外加气压袋加压;(4)测压装置包括三通开关,压力换能器和监测仪等。

4、穿刺方法:有直接穿刺法、穿透法和钢丝导入法。

(1)直接穿刺法:摸准动脉的部位和走向,选好进针点,在局麻下(或诱导后)用20G留置针进行动脉穿刺。

第四章 麻醉期间病人监测与输液

第四章 麻醉期间病人监测与输液

第四章麻醉期间病人监测与输液第一节麻醉期间病人监测为保证手术病人安全,手术中必须利用各种监测手段连续观测重要生理指标变化趋向,以便指导麻醉实施,并针对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时给予恰当处理。

监测方法分有创性和无创性两大类,无创性监测不增加病人痛苦,但往往不够精确;有创性监测比较精确,但增加病人痛苦,有时还可产生一些严重并发症,有一定危险性。

因此,应根据病情和手术需要确定采用监测项目,切忌盲目滥用。

一、循环监测1、脉搏监测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手指触摸桡动脉、股动脉、颈动脉或颞浅动脉等表浅动脉,了解脉搏强度、频率和节律。

2、间接动脉压监测除用通常的血压计和听诊器测量外,还有以下两种间接测量法:(1)电子血压计:此法应用方便,可随意调节测压时间(1~15min),但不十分准确,尤其在休克、低温等血管收缩状态时难以测出。

(2)多普勒(Doppler)超声测压计:此法主要适用于婴幼儿。

3、直接动脉压监测通过穿刺将导管置入周围动脉内,连接换能器,可测得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

此法测得的结果较间接法准确,且可显示每一瞬间压力的动态变化。

但这是一种有创性方法,可发生动脉栓塞等并发症,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主要用于心血管手术、需实施控制性降压的手术、动脉压易发生急剧变化的手术(如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等),以及危重病人(如休克病人等)。

常用的周围动脉是左侧桡动脉,此外也可选用足背动脉、股动脉、肱动脉、腋动脉或颞浅动脉。

4、中心静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是指上腔或下腔静脉即将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或右心房压力。

可通过颈内、颈外、锁骨下或大隐静脉等周围静脉置管测定。

CVP主要反映右心室前负荷,其高低与血容量、静脉张力和右心功能有关,但不能反映左心功能。

5、肺毛细血管楔压监测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的测定方法是将漂浮导管( Swan-Ganz导管)经颈内静脉置入右心房后,在导管尖端套囊内部分注气,导管便随血32流“漂浮”前进,经过右心室、肺动脉,直到嵌入肺动脉小分支,此时测得的压力即为PCWP 。

麻醉期间病人的监测

麻醉期间病人的监测
能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低氧状态,极大地提高了 麻醉的安全性
希望大家能了解其基本原理及其临床使用中的局
限性
① 在正常情况下,动脉血氧分压<100mmHg时,
根据氧离曲线,通过SpO2可计算出动脉血氧分压 SpO2 = 95% PaO2 = 75mmHg SpO2 = 90% PaO2 = 60mmHg SpO2 = 75% PaO2 = 40mmHg ② 在一定条件下,Sp02波形可反映循环容量、末 梢灌注中机械或辅助通气的安全性,正逐步成为常规监
测项目
临床意义: ①监测通气功能 ②维持正常通气 ③确定气管导管位置 ④及时发现呼吸机的机械故障 ⑤调节呼吸机参数和指导撤除呼吸机 ⑥了解肺泡无效腔量及肺血流量的变化 ⑦监测循环功能
pH PaCO2 PaO2
置管部位: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
静脉或股静脉等
常见并发症:气胸或血胸、出血或血肿、
气栓、血栓形成和栓塞、血管和心脏穿孔、 心律失常、感染等
颈内静脉穿刺途径
颈内静脉中间径路解剖图
测量中心静脉装置
5、肺毛细血管楔压监测 ( 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d pressure,
麻醉期间病人的监测
• 监测方法主要分为有创和无创两类
– 无创监测一般不增加病人的创伤和痛苦,但临床
应用往往有其局限性
– 有创监测在大部分情况下较为精确可靠,但都增
加了病人的创伤和痛苦,有时还可产生一些严重 的并发症,有一定的危险性
• 因此,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要确定适
当的监测项目,切忌盲目滥用
1、脉搏监测 2、间接动脉压监测
➢过去最常用汞柱式血压计和听诊器测量 ➢现一般都采用自动电子血压计进行动脉压力监测

麻醉科中的术中意识监测与麻醉深度评估

麻醉科中的术中意识监测与麻醉深度评估

麻醉科中的术中意识监测与麻醉深度评估在麻醉科中,术中意识监测与麻醉深度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准确地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和麻醉深度,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术中意识监测与麻醉深度评估的方法和应用。

一、术中意识监测术中意识监测是指在患者接受麻醉期间,通过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来判断其是否处于清醒或者麻醉状态。

常用的术中意识监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 麻醉深度监测仪器麻醉深度监测仪器如BIS(脑电双向谐波指数)和Entropy(熵值指数)等,通过监测患者的脑电活动来评估其意识状态和麻醉深度。

这些仪器可以将脑电信号转化为数字指标,供麻醉医生参考。

一般情况下,BIS值在40-60之间代表合适的麻醉深度。

2. 眼动监测眼动监测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术中意识监测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情况,可以判断其是否处于意识清醒状态。

常用的眼动监测方法有观察眼球转动方向、注视反应等。

3. 面部表情监测面部表情监测是一种直观的术中意识监测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可以初步判断其是否处于麻醉状态。

例如,闭眼、笑脸等表情可以表示患者处于麻醉状态。

二、麻醉深度评估麻醉深度评估是指通过各种方法来评价患者的麻醉深度,以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处于合适的麻醉状态。

常用的麻醉深度评估方法有以下几种:1. 临床观察麻醉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生理指标和反应来评估其麻醉深度。

例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的稳定性可以反映麻醉深度的稳定性。

此外,对于某些手术,麻醉深度需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麻醉医生可以根据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反应来调整麻醉深度。

2. 物理监测物理监测是指通过使用各种监测仪器来评估患者的麻醉深度。

例如,脉搏波指数(Pulse Wave Index, PWI)可以通过监测患者动脉波形来间接评估麻醉深度。

此外,呼吸氧浓度监测仪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仪也可以用于评估麻醉深度。

3. 脑电图监测脑电图监测是一种直接评估患者麻醉深度的方法。

麻醉常用评级标准

麻醉常用评级标准
3级:病人清醒,有2级的表现并能说出自己的年龄或姓名;
4级:病人清醒,有3级的表现并能认识环境中的人或自己所处的位置。
★改良的OAA/S评分(The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Scale)
1级:完全清醒,对正常呼名的应答反应正常;
2级:对正常呼名的的应答反应迟钝;
中度90~61(9~6.1g/dl)体力劳动后感到心慌、气短
重度60~31(6~3.1g/dl)卧床休息时也感心慌、气短
极度<30(3.0以下g/dl)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
★肌力分级:
评分描述
5力量正常
4+在强负荷下力量轻度下降
4能够对抗中等负荷
4-能够对抗轻度负荷
3能对抗重力完成运动
2不能对抗重力
1仅有肌肉收缩,可能只能被触及
★内脏牵拉反应
0级:病人安静,无痛及不适感,无恶心及呕吐;
1级:轻度不适,恶心,无牵拉痛、呕吐;
2级:诉恶心,轻度牵拉痛,无呕吐;
3级:牵拉痛明显,有恶心、呕吐、鼓肠。
★清醒程度分级
0级:病人入睡,呼唤无任何反应;
1级:病人入睡,呼唤时有肢体运动或睁眼、头颈部移动;
2级:病人清醒,有1级的表现同时能张口伸舌;
麻醉常用评级标准
★全麻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
1、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的应急反应,又无呼吸循环的抑制,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3、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既没有过早或过迟苏醒,呼吸和循环各项监测正常,肌松恢复良好,拔管恰当,无不良反应。
3、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冗长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时病人躁动、呛咳;被迫进行拔管,拔管后呼吸恢复欠佳。

麻醉期间监测常规

麻醉期间监测常规

⿇醉期间监测常规第四篇⿇醉期间监测监测的主要⽬的是保证病⼈⿇醉和⼿术期间的安全,提供调整病⼈内稳态于⽣理代偿范围的依据。

临床实践证明,通过严密观察病⼈全⾝⼀般情况、注意病⼈呼吸频率和幅度、触摸脉搏、测量⾎压、观察⽪肤粘膜⾊泽和创⾯颜⾊以及⾮全⿇病⼈随时注意病⼈意识状态和⼊眠深度等,也可对病情作出迅速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当今发达国家对⿇醉期间监测内容已经订有标准,如全⿇期间应作⼼电图、⾎压、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呼⽓末CO2和吸⼊氧浓度等监测项⽬;⾮全⾝⿇醉应有⼼电图、⾎压、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监测。

必须指出任何监测和报警只是增加⽽决不能替代⿇醉⼯作者对病情全⾯了解、判断和处理。

⼀、⾮创伤性监测对病⼈不引起创伤、使⽤⽅便,尤其是常规监测项⽬如听诊、⼼电图、⾎压、脉搏氧饱和度和呼⽓末CO2等。

不同监测项⽬对发现意外事件的效⽤监测项⽬可发现意外事件脉搏氧饱和度1、2,3,4,5,8,9,11,14质谱仪1、2,3,6,9,10,12CO2波形图1、2,3,9,10,12⾎压6、7,9,14听诊1、3,4,11⽓流量测定1、2测氧仪5⼼电图13体温10意外事件 1. 呼吸回路脱落 2. 通⽓不⾜ 3. ⾷管内插管4. ⽀⽓管内插管 5. 吸⼊氧浓度过低 6. 吸⼊⿇醉药过量7. 低⾎容量8. ⽓胸9. 栓塞10. 体温过⾼11. 误吸12. 酸碱失衡13. ⼼律失常14. 静脉⿇醉药过量(⼀)⽆创动脉压监测:是⿇醉和⼿术期间最基本、最主要的⼼⾎管监测项⽬,⼀般采⽤间断、袖套测压法可分成:1. ⼿法测压:采⽤弹簧或汞柱⾎压计,通过指针摆动显⽰、听诊或触诊测量⾎压。

利⽤弹簧⾎压计测量时观察指针摆动,测压简单、⽅便且灵敏度⾼于听诊法。

当袖套排⽓减压指针摆动较明显时为收缩压,指针摆动明显减弱为舒张压。

触诊法只能测量收缩压。

平均动脉压可通过公式计算,均压=舒张压+1/3脉压2. ⾃动测压(NIBP)多采⽤振荡技术(Oscillometry),由传感器、充⽓泵和微机组成,可定时⾃动测压,显⽰收缩压、舒张压、均压和脉率。

麻醉等级分类标准

麻醉等级分类标准

麻醉等级分类标准
麻醉等级分类标准通常用于评估患者在手术或医疗过程中所需的麻醉深度和监测程度。

以下是常见的麻醉等级分类标准:
1.ASA分级(美国麻醉学会分级):由美国麻醉学会制定的一套麻醉风险评估标准,将患者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 ASA I级:正常健康的患者。

- ASA II级:有轻度系统性疾病或一种重度局部疾病的患者。

- ASA III级:有中度至重度的系统性疾病,但不会立即危及生命的患者。

- ASA IV级:有危及生命的严重系统性疾病,但仍有可能进行手术的患者。

- ASA V级:术前生命危险的患者,即使进行手术也可能死亡。

2.麻醉深度分类(Guedel分级):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呼吸反应,将麻醉深度分为四个级别:
- I级:完全清醒,有意识,呼吸正常。

- II级:响应刺激,意识模糊,呼吸不受限制。

- III级:响应刺激,意识丧失,呼吸受限制。

- IV级:意识完全丧失,无自主呼吸。

3.MAC值(最小肺泡浓度):用于评估各种麻醉药物的麻醉深度。

MAC值表示麻醉药物在50%的患者中阻止外界刺激的最低浓度。

例如,MAC值为1表示需要1个大气压下的麻醉药物浓度才能阻止50%的患者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麻醉质量监控指标

麻醉质量监控指标
例分布(ASA分级)
P1.
⑵麻醉前访视
P2
责任麻醉医师访视例数(占总访视例数、比例)
P3
术前疑难病例讨论例数(比例)
P4
⑶麻醉操作中
P5
《手术安全核查表》三方共同核对率
E(急)
监测项目齐全例数(比例)
⑹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例数(静脉
PCIA)及比例
输血、麻醉药物应用双人核对制度执行率
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评级
全身麻醉效果评级
I级例数(比例)
⑺出现麻醉意外及并发症例数
∏级例数(比例)
In级例数(比例)
⑷麻醉手术后
转送病房例数(占全麻例数、比例)
转送麻醉恢复室例数(占全麻例数、比例)
转送ICU例数(占全麻例数、比例)
(二)椎管内麻醉患者监控指标。
20
月麻醉总例数
⑴椎管内麻醉例数(占麻醉总例数比例)
⑸椎管内麻醉分级病例
P2
⑷麻醉恢复室内心肺复苏例数
P3
(5)进入ICU例数
P4
2、严重麻醉并发症
P5
⑴麻醉意外死亡例数
E(急)
⑵因误吸引发呼吸道梗阻例数
⑶出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患者Steward评分24分的例

⑷其他麻醉并发症例数
二、麻醉质量监控指标体系
(一)全身麻醉患者监控指标。
20
月麻醉总例数
⑴全身麻醉(含硬全联合麻醉)例数及比例
⑸全身麻醉分级病例分
布(ASA分级)
P1.
⑵麻醉前访视
P2
责任麻醉医师访视例数(占总访视例数比例)
P3
术前参加手术科室讨论例数(比例)
P4
⑶麻醉操作中
P5
《手术安全核查表》三方共同核对率

麻醉分级标准

麻醉分级标准

WORD格式
专业资料分享麻醉分级标准
麻醉分级标准是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分级(或ASA分级)、手术分级(类)、患者年龄大小综合进行分级。

在有效监测和管理
下,分级与麻醉和手术风险有关。

一级:是指全身情况(或ASA)评估一级;行一级(类)
手术;患者年龄10-49岁。

实施麻醉或手术风险小。

二级:是指全身情况(或ASA)评估一至二级;行一至二
级(类)手术;或患者年龄3-9岁和50-59岁。

其中有一项达到二级(类)或年龄达到标准的即为(类)。

实施麻醉或手术有一定的风险。

三级:是指全身情况(或ASA)评估一至三级;行一至三
级(类)手术;或患者年龄1-3岁和60-79岁。

其中有一项达到三级(类)或年龄达到标准的即为三级(类)。

实施麻醉和手术有较大的风险。

四级:是指全身情况(或ASA)评估一至五级;行一至四
级(类)手术;或患者年龄1岁以下和80岁以上。

其中有一项达到四级(类)或年龄达到标准的即为四级(类)。

实施麻醉和手术有很大的风险。

新开展的麻醉或手术,在成熟前应按三级或以上标准分级。

麻醉期间的监测

麻醉期间的监测
9
动脉压监测
动脉压
10
动脉压监测
动脉压
11
动脉压监测
测定方法:
无创、间接测压法
听诊测压法 自动无创测压法
有创、直接动脉内测压法
12
无创听诊测压法:
原理:
是用血压计的袖带在所测动脉外施 加压力,再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定血 压。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听不到声音, 但如果在血管外施加压力使血管变窄, 则血流通过狭窄处形成涡流可发出声音。 当压力解除后,声音消失。
动脉血压 中心静脉压 肺动脉压及肺毛细血管压
5
动脉压监测
动脉压
动脉压(blood pressure, BP) 简称血压,是指动脉血管内血液对动脉 血管壁的侧压,由左心室射血进入动脉 血管时形成,是在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的基础上,心室射血和所遇到的外周阻 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BP = CO×TPR
25
有创直接动脉内测压法:
注意事项
常规做 Allen’s试验; 测压导管系统内不可有空气和回血; 压力换能器置于第四肋间腋中线水平,
测压前压力换能器通大气,调零点; 测压导管系统肝素盐水冲洗; 常用穿刺部位:桡动脉、足背动脉、股
动 脉 , 注 意 直 接 测 压 较 间 接 测 压 高 520mmHg
26
中心静脉压监测
概念:指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 中心静脉压构成:
右室充盈压 静脉内容量(静脉内壁压) 作用于静脉外壁压力(静脉收缩压和张
力) 静脉毛细血管压
27
中心静脉压监测
中心静脉压
主要反映右心室对回心血量的排出 能力,受心功能、静脉血管张力、静脉 回流量、胸膜腔内压力等因素影响。
中心静脉压监测
测定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期间监测分级
麻醉监测能及时了解术中病人重要脏器的病理生理变化,防止患者发生并发症和意外,提高麻醉和手术安全性。

根据患者的病情、麻醉方法、手术种类的不同将监测项目分为四级:
Ⅰ级:无创血压、脉搏、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呼吸、神志。

Ⅱ级:在Ⅰ级基础上再加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血糖、气道压力。

Ⅲ级:在Ⅱ级基础上再加血电解质、动脉血气分析、肌张力。

Ⅳ级:在Ⅲ级基础上再加PCWP、心排量、脑电图、诱发电位。

注:①Ⅰ级监测为基础监测,即所有手术麻醉的最低监测标准。

②实际监测项目必须达到各级规定监测项目数的2/3或以上。

③全身麻醉原则上应实施Ⅱ级以上监测。

④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心病患者,最好能持续观察气道压力—容量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