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题4专题复习课教案苏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教案苏教版全册
高中化学教案苏教版全册教学内容:苏教版高中化学全册学年:高中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基本化学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等。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和方法:1. 分析化学:通过实验和反应方程式的推导,学习溶液浓度计算和酸碱中和反应。
2. 有机化学: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
3. 物理化学:学习热力学、动力学和化学平衡等方面的知识。
4. 化学实验: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1. 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特点,介绍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2. 学习化学键的种类和形式,探讨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 讨论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分析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4. 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实验结果。
教学辅助工具:1.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2. 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实验视频。
3. 化学模型和展示板。
评价方式:1. 随堂测验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和学习笔记,评价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
3. 期末考试和综合性学习成绩,评估学生对化学全册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反思:1.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还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祝愿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成功!。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教案
例: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炭和水蒸气的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等。
(二)、化学能与电能⑴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①火力发电——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化学能−−−→−燃烧热能−−→−蒸气机械能−−−→−发电机电能 ②原电池——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⑵①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②原电池形成的一般条件:Ⅰ 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Ⅱ 相连接的两个电极(金属或非金属导体及其它可以做电极材料的物质)。
Ⅲ 两电极同时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Ⅳ 形成闭合回路。
③原电池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行,还原剂所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给氧化剂。
④原电池原理的应用:Ⅰ 实验室制氢气。
为加快氢气的产生速率,可用粗Zn 或Zn 粒,先用CuSO 4溶液浸泡一会儿 或向反应液中加入少量的CuSO 4溶液。
Ⅱ 可判断金属的活泼性。
若由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做电极,则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一般情况下)。
Ⅲ 制化学电源(电池)。
如干电池、蓄电池、燃料电池、高能电池。
a .一次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充电(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
如干电池等。
b .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可以逆向进行(一般通过充电器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使电池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
这样可以实现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放电),再由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充电)的循环。
如铅蓄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
c .燃料电池:利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将燃料和氧化剂(如氧气)反应所放出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
通常通过外设装备将燃料送入原电池的负极,而将氧化剂送入原电池的正极,这时电池起着类似于试管、Ⅰ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
关键是燃料与空气或氧气要尽可能充分地接触,且空气要适当过量。
Ⅱ尽可能充分地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的热能,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实质上是从多方面控制燃烧反应的条件(包括环境)。
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综合测评4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建议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食盐和氯化氢分别溶解在水中B.干冰和氯化铵分别受热变为气体C.二氧化硅和铁分别受热熔化D.液溴和苯分别受热变为气体D[食盐是离子晶体,溶于水克服离子键;氯化氢是分子晶体,溶于水克服共价键,故A不选;氯化铵是离子晶体,受热变为气体克服离子键;干冰是分子晶体,受热变为气体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故B不选;二氧化硅是共价晶体,受热熔化克服共价键,Fe是金属晶体,受热熔化克服金属键,故C不选;液溴和苯都是分子晶体,受热变为气体均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故D选。
]2.下列分子和离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的几何构型为四面体型且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为V形的是( )A.SO2B.H3O+C.BeCl2D.OF2D[二氧化硫分子中价层电子对=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2+1/2(6-2×2)=3,所以中心原子原子轨道为sp2杂化,其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该离子中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结构为V形,故A错误; H3O+离子中价层电子对=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3+1/2(6-1-1×3)=4,所以中心原子原子轨道为sp3杂化,其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该离子中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型,故B错误;BeCl2分子中价层电子对=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2+1/2(2-1×2)=2,,所以中心原子原子轨道为sp杂化,其VSEPR模型为直线形,该分子中不含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结构为直线形,故C错误;OF2分子中价层电子对=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2+1/2(6-1×2)=4,所以其价层电子对几何构型为正四面体,该分子中含有2个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结构为V形,D项正确。
] 3.“氢原子失去电子后,剩余由1个质子构成的核,即氢离子。
氢离子是‘裸露’的质子,半径很小,易被水分子吸引生成水合氢离子,通常用H3O+表示”,下列是某同学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11H失去电子变成裸露的质子B.1 mol H3O+含 10×6.02×l023个电子C.H3O+含极性共价键,不含非极性共价键D.根据等电子原理,H3O+正三角形D[A.氢原子包括氕、氘、氚,只有氕原子(没有中子)失去电子后变成裸露的质子,正确;B.1 mol H3O+含电子为3+8-1=10 mol,数目为10×6.02×l023个电子,正确;C.H3O+呈三角锥型,H3O +中3个氢与氧形成极性共价键,没有非极性共价键,正确;D.H3O+与NH3的原子数和电子数都相等,互为等电子体,所以H3O+呈三角锥型,错误。
高中化学专题4硫与环境保护第三单元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第1课时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课件苏教版必修第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难溶于水的固体 B.硫在自然界中仅以化合态存在 C.硫与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 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
答案:B
解析:火山喷口附近有游离态的硫,金属矿石中的硫以化合态存在。
3.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A.H2S B.SO2 C.SO3 D.H2SO4
[即时自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一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 ) (2)硫单质与氢气反应时,硫单质体现了还原性。( × ) (3)硫单质与铁反应不能直接生成硫化铁。( √ ) (4)若试管上沾有硫单质,可用水清洗干净。( × ) (5)SO2还原性很强,极易与O2反应。( × ) (6)Na2SO3在空气中久置转化为Na2SO4。( √ )
答案:反应过程中浓硫酸被消耗,逐渐变稀,而铜不和稀硫酸反应。
(6)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将D装置中的溶液换成饱和NaOH溶液,将C装 置中盛装溴水,通过这种方式主要验证了二氧化硫的何种性质,体现 了何种价态之间的转化?为什么将D装置中的溶液换成饱和NaOH溶 液?
答案:由于二氧化硫可以将溴水还原,二氧化硫中的+4价的硫转化成硫酸中 的+6价的硫元素,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D中装有饱和NaOH溶液主要是进行 尾气处理。
①CuS ②FeS ③Al2S3 ④Fe2S3 ⑤Cu2S
⑥FeCl2 ⑦CS2 ⑧H2S
A.②⑤⑧
B.①④⑥
C.③④⑦
D.④⑥⑦
答案:B
4.[2022·深圳高一检测]部分含硫物质中的硫元素的价态及该物质的 类别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B.向a的溶液中通入c,可产生淡黄色沉淀 C.滴加BaCl2溶液,即可鉴别e、f两种溶液 D.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a→b→c的转化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第一课时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学内容:物质的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能够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 掌握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
3. 能够运用化学符号和式表示化学物质。
教学重点:1.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
2. 化学符号和式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 怎样用化学符号和式表示化学物质。
2. 怎样区分原子、分子和离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分类。
2. 引出本节课的话题:物质的结构。
二、讲解(15分钟)1.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引入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
2. 讲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定义和区别。
3. 示范化学符号和式的表示方法。
三、练习(15分钟)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
2. 在黑板上进行化学符号和式的练习,让学生理解符号和式的含义。
四、拓展(10分钟)1. 通过案例分析或实际应用,深入了解分子的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原子、分子和离子的理解。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复习本节课内容。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多阅读相关知识,提高化学素养。
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物质的结构展开,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掌握化学符号和式的表示方法。
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新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 专题4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专题
专题复习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错误!一、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
下列做法不利于食品安全的是( )A .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包装食品B .在食用盐中添加适量的碘酸钾C .在食品加工中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D .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2.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 2的量B .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C .pH 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D .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3.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对有关一氧化碳在金属铂表面的氧化过程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净化装置中的催化转化器,可将CO 、NO 、NO 2和碳氢化合物等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有效降低尾气对环境的危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催化转化器中的铂催化剂可加快CO 氧化B .铂表面做成蜂窝状更有利于提高催化效果C .在铂催化下,NO 、NO 2可被CO 还原成N 2D .碳氢化合物在铂催化下,被CO 直接氧化成CO 2和H 2O4.下列化工生产原理错误的是( )①可以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取金属钠 ②可以将钠加入到氯化镁饱和溶液中制取镁 ③用电解法冶炼铝时,原料是氯化铝 ④炼铁高炉中所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的,故无需加热A .②③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5.铝的活泼性较强,直到十八世纪人类才开始将铝从它的化合物中冶炼出来。
当时铝价格十分昂贵,拿破仑的头盔就是用铝制作的,现在还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
下列有关炼铝的方法正确的是( )A .Al 2O 3――→熔融通电AlB .Al 2O 3――→盐酸AlCl 3――→熔融通电Al C .Al(OH)3――→H 2高温AlD .Al 2O 2――→C 或CO 高温Al 6.正电子、反质子等都属于反粒子,它们跟普通电子、质子的质量、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件:4专题整合
-3-
专题整合
专题1 专题2 专题3
整合构建
概括总结
归纳整理
1.废气 工业废气中,既有环境污染性又有可利用价值的气体,一般有SO2、 NO和NO2、CO、CO2等气体。 (1)SO2的回收利用
可以经过氨水吸收、氧化后转化为(NH4) 2SO4,用作农作物的氮 肥,SO2+2NH3+H2O (NH4) 2SO3,2(NH4)2SO3+O2 2(NH4)2SO4; 也可以经过氨水吸收、复原后用作制备 H2SO4 的原 料,SO2+2NH3+H2O (NH4) 2SO3,(NH4) 2SO3+H2SO4 (NH4)2SO4+SO2↑+H2O,生成的(NH4)2SO4 作氮肥 ,SO2 作制备 H2SO4 的原料。
-11-
专题整合
专题1 专题2 专题3
整合构建
概括总结
归纳整理
专题2
绿色化学
1.核心 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对环境 的污染。 2.从环境上 强调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一开始就避免污染物的产生。 3.从经济上 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尽可能提高原子利用 率,最高目标是原子利用率为100%,即反应物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 产物。
-9-
专题整合
专题1 专题2 专题3
整合构建
概括总结
归纳整理
解析:(1)煤燃烧时一方面会产生大量的CO2,这会导致温室效应 的形成;另一方面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及相当多的SO2、NOx,由此 知答案为A、B、C。(2)CO2与石灰石这种正盐反应时会转化为酸 式盐,故产物为Ca(HCO3)2。由题目信息可得出:Ca(HSO3)2+O2 CaSO4,由质量守恒知还应该有H2SO4生成。 答案:(1)ABC (2)①Ca(HCO3)2(或碳酸氢钙) ②Ca(HSO3)2+O2 CaSO4+H2SO4
教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教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教学内容: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离子晶体和共价晶体的性质、晶格常数以及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等知识。
教学重点: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晶格常数及晶体结构的理解。
教学难点: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的分辨。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实验探究。
教学准备:教材、投影仪、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举例引入化合物的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
2.讲解:讲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3.实验: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晶体的性质,比较离子晶体和共价晶体的差异。
4.讨论:分组讨论晶格常数和晶体结构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
6.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离子键、共价键和晶体结构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化合物的结构展开教学,通过讲解、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化学结构的兴趣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其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020-2021高中化学苏教版1学案:专题4 第二单元 第1课时氮氧化物的产生与转化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学案:专题4 第二单元第1课时氮氧化物的产生与转化含解析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1课时氮氧化物的产生与转化一、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1.氮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相近,约占空气体积的4/5。
(2)化学性质:①通常情况下,较稳定,与其他物质不反应.②放电或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
化学方程式为N2+O2错误!2NO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①常温下,NO不稳定,易与O2化合。
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②NO2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二、氮氧化物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1.来源(1)氮肥的生产,金属的冶炼和汽车等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2)自然界中火山爆发、电闪雷鸣。
2.危害①酸雨;②光化学烟雾;③破坏臭氧层。
3.防治措施(1)①使用洁净能源,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②为汽车安装尾气转化装置,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氮气。
(2)对生产化肥、硝酸的工厂排放的废气进行处理。
探究点一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有关计算问题1.解题思路(1)要明确试题要求,如反应后容器内是否有剩余气体?剩余气体可能是什么?注意剩余气体不可能是NO2,也不可能是NO与O2的混合气体。
(2)计算中可能用到的化学反应:3NO2+H2O===2HNO3+NO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3)要对试题中产生的结果进行可能情况的讨论,如NO2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剩余的气体是NO还是O2要进行讨论。
2.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几种情况(1)NO2或NO2与N2(非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根据3NO2+H2O===2HNO3+NO①利用气体体积变化差值进行计算。
(2)NO2和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根据4NO2+O2+2H2O===4HNO3②可知:当体积比(3)NO和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苏教版必修高中化学集体备课《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苏教版必修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 )授课班级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幻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上进的情感。
2、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并体验成功喜悦。
重点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难点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交叉分类法Na2CO3 钠盐Na2SO4 钾盐 K2SO4 硫酸盐 K2CO3 碳酸盐2、树状分类法二、分散系 ( dispersion system)及其分类1、分散系 (1)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3)、分类:常见的分散系有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等。
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 的为胶体。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引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
如此之多的东西,如果不进行分类,那对于科学研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如果书目没有进行分类,要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
所以说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手段,物质进行分类后,同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相似的性质,故更方便对比。
投影图书馆中陈列的图书、超市中的商品摆放。
导入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分类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在初中的基础上来进行研究。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校本课程学习指导纲要(教师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校本课程学习指导纲要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课程标准内容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5、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6、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三、本专题教学方法建议1、本专题学习内容层次性强,学习原子结构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找到元素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后,让学生分析元素周期表,认识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最后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2、本专题注意控制学习的深广度,对物质结构的学习是为《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打基础,通过分析一些典型事例,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粗浅的常识和规律性知识。
3、本专题重视化学用语的学习,在本专题要使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
4、本专题充分发挥模型的作用,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模型如比例模型、球棍模型、晶体结构模型,注意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本专题学习运用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能力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培养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四、本专题教学评价1.重视学生过程性学习评价,包括课堂学习的自主性、与人合作交流态度、作业完成情况。
作业要掌握数量和质量,要精选习题,主要以教材中习题和作业本习题为主。
2.在学生探究实验中要注重活动表现评价,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进行评价。
3.专题检测试题难度要合理,基础题达到70%以上,年级平均分达到75分,鼓励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高中化学 第四节 糖类教案 苏教版必修2
第四节糖类【教学目标】: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存在和应用。
【教学方法】: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在讨论与交流中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糖类的应用【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上节课已经共同探讨了油脂的组成和性质,它有哪些重要的用途?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而且它们的经验式大多符合通式C n H2n O n即C m(H2O)n,故亦称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热能最主要的来源,它也是构成机体的成分之一并在多种生命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图糖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一、单糖:1、糖类的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2、糖类一般通式:C n(H2O)m.3、糖类物质也叫碳水化合物,但要注意:(1)在碳水化合物分子中,H和O并不是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着;(2)并不是所有的分子中,H和O的原子个数比等于2:1;(3)有许多物质分子符合C n(H2O)m通式,但不属于碳水化合物.观察讨论观察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颜色和状态。
实验1 分别取少量糖放入水中。
观察它们在水中“碳水化合物”?淀粉和纤维素是否属于同分异构体?讨论2 能否说符合Cn(H2O)m的物质一定是糖?讨论3 葡萄糖和淀粉是如何检验的?4、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1)葡萄糖的分子式:C6H12O6科学检验实验2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毫升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4~5滴5%的硫酸铜溶液,得到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加入2毫升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3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毫升2%的硝酸银溶液,振荡试管,同时滴加2%稀氨水,直到析出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制得澄清的银氨溶液),再加入1毫升10%的葡萄糖溶液,在温水浴里加热3~5分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4 向实验1所得的淀粉溶液中,再加入2滴碘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渝冀闽)2021版高中化学专题4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第二单元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案苏教版必修
第二单元 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开展的根底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展离不开化学1.从自然界中的石英沙来制造单晶硅许多高新技术产品的元件中,需要用到超高纯度的硅芯片。
而自然界中没有单质硅,只有化合态的硅。
工业上提取高纯硅的方法如下,写出各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1)用焦炭在电炉中复原石英沙(主要成分为SiO 2)得到含少量杂质的粗硅。
其化学方程式为:SiO 2+2C=====高温Si(粗硅)+2CO↑。
(2)高温下,将粗硅与Cl 2反响。
其化学方程式为:Si +2Cl 2=====高温SiCl 4(液态)。
(3)将SiCl 4屡次蒸馏提纯后,在高温下用H 2复原。
其化学方程式为:SiCl 4+2H 2=====高温Si(高纯硅)+4HCl 。
2.印制电路板的制造印刷电路板是由塑料和铜箔复合而成的,刻制印刷电路时要用FeCl 3溶液作为“腐蚀液〞。
(1)写出FeCl 3溶液腐蚀铜箔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比拟Cu2+、Fe3+、Fe2+氧化性的强弱:Fe3+>Cu2+>Fe2+。
(3)使用过的腐蚀液会失效,但还可以回收利用,其中有一步需要将Fe2+转化为Fe3+,以下试剂①氯气、②铁、③铜、④稀硫酸中能实现上述变化的是__①__(填序号)。
(1)化学合成和别离技术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也为其余技术创造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根底。
(2)化学科学的开展将帮助人们解决工农业生产中的许多技术问题,提供所需要的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开发高效的干净能源。
例1以下化学新技术与其试图解决的问题的连线不正确的选项是( )A.某沿海城市技术开发公司研制的海水淡化膜——资源问题B.某洗衣机厂研制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污染问题C.研制应用于计算机领域的导电塑料——能源问题D.中科院研制的纳米玻璃用于国家大剧院——材料问题答案 C解析海水淡化膜的研制可以解决淡水资源的缺乏问题;洗衣粉中的一些元素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研制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可以减少洗衣粉对水质的污染;研制导电塑料、纳米玻璃都属于材料领域问题。
高中化学(苏教版)教材分析及教学策略
体现三维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通过多次学习,螺旋上升,逐步达成目标)
重视学科素养
中学化学课程体系
义务教育化 学
丰富、发展 提高、深化
高中必修化 学
主题部分的 提高、深化
高中选修化 学
新的中学化学课程体系是三个连续的、不断深化 发展的阶段:
2、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主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主题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主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化学反应与化学能与电能转化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溶液酸碱性 盐类的水解
沉淀溶解平衡
化学反应的速率 化学反应的方向 和限度 化学平衡的移动
高中化学(苏教版)教材解析及教学策略
白建生 2014年7月
新课程化学教材(江苏版)解析
(一)、概述 (二)、化学必修(1)及选修化学(4)
内容分析 (三)、深度解析化学必修(1)专题1
新课程化学教材(江苏版)解析 (一)、概述
新课改方案特点
一个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 两个关注――关注过程,关注终身发展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特点――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
生成水
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应 该是生成沉淀、放出气
体或生成弱电解质。
(由于离子反应也可以 达到化学平衡而不趋于 完成,所以生成的沉淀 和弱电解质可以不是难 溶或难电离的物质。)
处理必修与选修模块的衔接
1、正确把握必修和选修的分层要求和递进关系; 2、在必修教学中结合教材帮助学生形成初步认识; 3、在选修教学中整合教材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2020-2021部编本高中化学 专题4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第1单元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学案 苏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学习目标:1.能用化学发展史说明并体会人类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是逐步发展和深入的。
2.了解化学科学在人类认识物质世界方面的重要作用。
3.了解化学在合成新物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4.了解金属活动性与金属冶炼方法的联系,知道金属冶炼的本质。
(重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 1.金属的冶炼 (1)金属使用的发展历程(2)写出金属Fe 、Cu 、Al 、Na 的冶炼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①Fe:Fe 2O 3+3CO ――→高温 2Fe +3CO 2,Fe 2O 3+2Al ――→高温2Fe +Al 2O 3。
②Cu:Fe +CuSO 4===Cu +FeSO 4。
③Al:2Al 2O 3=====通电熔融4Al +3O 2↑。
④Na:2NaCl=====通电熔融2Na +Cl 2↑。
2.化学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1)19世纪时的化学科学理论①以道尔顿原子论、分子结构和原子价键理论为中心内容的经典原子分子论的建立。
②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③质量作用定律的提出奠定了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基础。
④尿素的合成,彻底动摇了“生命力论”。
(2)20世纪时的化学科学理论①化学家鲍林提出了氢键理论和蛋白质分子的螺旋结构模型,为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②扫描隧道显微镜的使用,实现了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
3.人类对酸、碱理论认识的发展(1)阿伦尼乌斯电离学说(2)酸、碱质子理论二、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1.惰性电极电解熔融NaCl与电解NaCl水溶液的比较(1)反应原理:。
(2)合成氨技术对人类的贡献:哈伯等人于20世纪初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使世界粮食产量增长近一倍。
3.合成农药(1)DDT:残留毒性,对环境危害大。
(2)发展方向:研制高效、低残毒、能够被生物降解的新型农药。
4.合成医药(1)阿司匹林[基础自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化合态的金属元素被还原时,一定得到相应的金属单质。
【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二讲义:004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模块2 化学反应与电能 寒假衔接讲义
第四讲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能源的分类其中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二次能源。
2.火力发电——燃煤发电的能量转化过程化学能――→燃烧――→蒸汽――→发电机电能转化过程的关键是燃烧,燃烧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是)。
3.原电池(1)概念:把能转变为能的装置。
(2)工作原理(以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为例):电子的流向: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极。
反应本质: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
探究原电池反应的实验探究2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铜片上铜与稀硫酸不反应②锌片上锌与稀硫酸反应③铜片上,锌片,电流表指针偏转该装置将转化为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原电池原理的应用(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原电池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进行,使溶液中离子运动时相互的干扰减小,使反应速率增大。
(2)比较金属活泼性强弱一般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不活泼金属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在判断原电池正负极时,不要只根据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还要考虑电解质溶液的特点。
①Mg—Al和稀盐酸构成的原电池中,Mg作负极,Al作正极;而若把稀盐酸换为NaOH溶液,Al作负极,Mg作正极。
②)Al—Cu和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Al作负极;而若把NaOH溶液换为浓硝酸,Cu作负极。
(3)设计原电池①依据:已知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首先分析找出氧化剂、还原剂,一般还原剂为负极材料(或在负极上被氧化),氧化剂(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上被还原。
②示例:Fe+CuSO4===Cu+FeSO4为例。
题组1原电池的构成与工作原理1.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A.只有甲B.只有乙C.只有丙D.除乙均可以2.如图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记录如下:①Zn为正极,Cu为负极。
②H+向负极移动。
③电子流动方向,从Zn经外电路流向Cu。
④Cu极上有H2产生。
⑤若有1 mol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H2为0.5 mol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
杂化轨道理论 课件 高中化学新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2022年)
(1)原子轨道的杂化只有在形成分子 的过程中才会发生。 (2)只有能量相近的轨道才能杂化。 (3)杂化前后轨道数目不变。 (4)杂化轨道成分相同、能量相等、 形状相同。 (5)杂化轨道有一定空间取向。
新知讲解
2.共价键的形成
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 正四面体、键角109.5°
碳原子的4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H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σ键。 表示为σsp3-s 杂化轨道所形成的化学键全部为σ键。 杂化轨道间的夹角决定分子空间构型。
为了解释CH4等分子的空间结构,美 国化学家鲍林于1931年提出了杂化轨 道理论。运用该理论,可以较好地解 释CH4分子的空间结构。
美国化学家鲍林
新知讲解
杂化轨道理论中,CH4是如何形成的呢? 1.杂化轨道的形成
基态原子轨道
激发态原子轨道
杂化轨道
新知讲解
4个sp3杂化轨道在空间呈正四面体形, 轨道之间的夹角为109°28',每个轨 道上都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答案:sp2 sp2杂化轨道与sp2杂化轨道 2p和2p sp2杂化 轨道和1s
( 3 ) AsH3 中 的 As 为 ________ 杂 化 , 分 子 的 结 构 式 为 ________ , 空 间 构 型 为 __________。
答案:(1)sp O=C=O 直线形
(2)sp2 (3)sp3
平面三角形 三角锥
课堂检测
5.已知苯的结构如图所示,苯分子是平面结构,苯环中的碳 碳键由6个σ键形成正六边形,6个碳原子的2p轨道上的一个 电子形成大π键。苯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 碳碳键的成键轨道有________和_______,C-H的成键轨道是 ___________。
新教材适用高中化学专题4第1单元第1课时分子的空间结构模型pptx课件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
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1.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的基本内容。 分子中的价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 由于相互 排斥 作用,而 趋向于尽可能彼此远离以减小斥力,分子尽可能采取对称的空间结构。
2.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与分子的几何构型。 (_1_n)_=A_B12_×_m_型(_中_分_心_子_原_(A_子_是_的_中_价_心_电_原_子_子_数_,B_+是_每_配_个_位_配_原_位_子_原_)_子中__提价__供电__的子__价对__电数__子n_的_数_计_×_算_m_:)__。
(2)中心原子中的价电子全部参与形成共价键的分子的几何构型如下表
所示(由中心原子周围的原子数m来预测):
ABm
几何构型
示例
m=2
直线形
CO2、BeCl2
m=3
平面三角形
BF3
m=4
正四面体
CH4、CCl4
(3)中心原子上有孤电子对(价电子中未参与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的分子 的几何构型: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与成键电子 对 互相排斥 ,使分子的几何构型发生变化,如H2O、NH3等。
(2)sp3杂化轨道的空间分布。 碳原子的4个sp3杂化轨道指向 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 ,每个轨道上都有一 个未成对电子。
(3)共价键的形成。 碳原子的4个 sp3杂化 轨道分别与H原子的 1s 轨道重叠形成4个相同的σ 键。
(4)CH4分子的空间结构。 CH4分子为 正四面体 结构,分子中C—H键之间的夹角都是109°28' 。 (5)分子或离子中的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轨道形成共价键的常见物 质:CCl4、NH4+ 、金刚石、晶体硅、石英(SiO2)晶体等。
提示:乙烯中C原子采取sp2杂化,杂化轨道与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目 相同,但能量不同。s轨道与p轨道的能量不同,杂化后,形成的一组杂化轨 道能量相同。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复习课 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2(新课标)】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复习课◆本章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1)本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性知识。
同时,本章内容又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因此,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化学反应速率、限度及其条件控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决定了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原理。
本章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学生通过学习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与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的认识;通过引入新型化学电池开发与利用的知识,学生将对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有更多的体会;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学习与讨论,学生将对化学反应的条件有更深的认识。
这些都会增进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新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及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状态。
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在此只点出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其主要原因,并笼统地将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能量归结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不予深究。
关于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侧重讨论化学能向热能或电能的转化,以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化学电池,主要考虑其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的阶段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课一、金属的冶炼写出图中标号所代表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写出图中标号所代表的化学方程式: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化学促进科技发展⎩⎪⎪⎪⎨⎪⎪⎪⎧化学是科学技术的基础⎩⎪⎨⎪⎧高新材料电路板的制作:FeCl 3与Cu 反应⑥单晶硅:制取粗硅反应⑦化学新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核科学和核武器技术航空航天和导弹技术激光技术化学合成和分离技术纳米技术写出图中标号所代表的化学方程式: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化学科学解决环境问题⎩⎪⎪⎪⎨⎪⎪⎪⎧治理环境污染⎩⎪⎨⎪⎧(1)燃煤烟气脱硫,如氨水法:SO 2+2NH 3+H 2O===(NH 4)2SO 3,SO 2+NH 3+H 2O===NH 4HSO 3,⑧(2)消除汽车尾气污染,污染物为CO 、NO 、NO 2、碳氢化合物等(3)回收二氧化碳绿色化学⎩⎪⎨⎪⎧原子经济: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 最终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写出图中标号所代表的化学方程式: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①2NaCl(熔融)=====通电2Na +Cl 2↑ ②H 2+CuO=====△Cu +H 2O ③2HgO =====△2Hg +O 2↑ 二、④2NaCl+2H 2O=====通电2NaOH +Cl 2↑+H 2↑ ⑤N 2+3H 22NH 3 三、⑥2FeCl 3+Cu===2FeCl 2+CuCl 2 ⑦2C+SiO 2=====高温Si(粗)+2CO↑ 四、⑧2(NH 4)2SO 3+O 2===2(NH 4)2SO 41.属就有不同的冶炼方法。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位置越靠后,越易被还原,用一般还原方法就能使金属还原。
金属位置越靠前,越难被还原,最活泼的金属只能用最强的还原手段来还原。
总的说来,金属的性质越稳定,越容易将其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金属应用的早晚就是由金属的活动性决定的,金属越活泼,冶炼越难,其使用时间就越晚。
铝的应用比铁晚,就是因为铝难冶炼,只有发现用电解法冶炼后,才能大量冶炼铝。
2.几种常用金属冶炼方法的比较2的合金。
1.下列冶炼方法错误的是( ) A .2HgO=====△2Hg +O 2↑ B .4Al +3MnO 2=====高温2Al 2O 3+3Mn C .2AlCl 3=====通电2Al +3Cl 2↑ D .4CO +Fe 3O 4=====高温3Fe +4CO 2C [C 项,工业上冶炼铝是电解熔融的氧化铝,而不是氯化铝。
]2.铁是地壳中含量非常丰富的元素,金属铁是在高炉中冶炼的,在冶金工业中,常用焦炭来冶炼铁。
(1)写出焦炭在高炉中所参加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赤铁矿被CO 还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中可用CO 还原Fe 2O 3,在加热Fe 2O 3前应先______,否则可能发生__________现象;未反应完的CO________(填“能”或“不能”)排放到大气中,应做______处理。
[解析] (1)在冶炼铁的过程中,为提高C 的利用率,先发生反应:C +O 2=====点燃CO 2,再发生反应:CO 2+C=====高温2CO 。
(3)加热Fe 2O 3之前应先检验CO 的纯度,否则可能发生爆炸;由于CO 有毒,故未反应完的CO 应点燃,以防污染环境。
[答案] (1)C +O 2=====点燃CO 2,C +CO 2=====高温2CO (2)3CO +Fe 2O 3=====高温2Fe +3CO 2 (3)验纯 爆炸 不能 点燃1.(1)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排放之前进行处理。
(2)对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
(3)开发新的替代品。
(4)实施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微点拨:居室污染——来自建筑、装饰和家具材料散发出的甲醛、苯、氨气等污染起居空间的现象。
甲醛对眼、鼻、喉有明显的刺激性,严重时甚至致癌。
苯则会损坏人体造血功能,长期在这种环境下人们会有头疼、失眠的症状,严重者则导致某些血液疾病。
所以在家庭装修过程中一定要使用环保材料。
2.绿色化学的原则(1)防止——防止产生废弃物要比产生后再去处理和净化好得多。
(2)讲原子经济——应该设计这样的合成程序,使反应过程中所用的物料能最大限度地进到终极产物中。
(3)较少有危害性的合成反应出现——无论如何要使用可以行得通的方法,使得设计合成程序只选用或产出对人体或环境毒性很小或无毒的物质。
(4)设计要使所生成的化学产品是安全的——设计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不仅具有所需的性能,还应具有最小的毒性。
(5)溶剂和辅料是较安全的——尽量不用辅料(如溶剂或析出剂),当不得已使用时,应尽可能是无害的。
(6)设计中能量的使用要讲效率——尽可能降低化学过程所需能量,还应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和经济的效益。
合成程序尽可能在大气环境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
(7)用可以回收的原料——只要技术上、经济上是可行的,原料应能回收而不是使之变坏。
(8)尽量减少派生物——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多余的衍生反应(用于保护基团或取消保护和短暂改变物理、化学过程),因为进行这些步骤需添加一些反应物同时也会产生废弃物。
(9)催化作用——催化剂(尽可能是具选择性的)比符合化学计量数的反应物更占优势。
(10)要设计降解——按设计生产的生成物,当其有效作用完成后,可以分解为无害的降解产物,在环境中不继续存在。
(11)防止污染进程能进行实时分析——需要不断发展分析方法,在实时分析、进程中监测,特别是对形成危害物质的控制上。
(12)从化学反应的安全上防止事故发生——在化学过程中,反应物(包括其特定形态)的选择应着眼于使包括释放、爆炸、着火等化学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3.下列做法与可持续发展宗旨相违背的是( ) A .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B .用CO 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可以实现“碳”的循环利用C .加大铅酸蓄电池、含汞锌锰干电池的生产,满足消费需求D .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C [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如开发太阳能)可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的排放,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故A 正确;CO 2合成可降解的聚碳酸酯塑料,能实现碳的循环利用,故B 正确;加大铅酸蓄电池、含汞锌锰干电池的生产,会造成污染,不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故C 错误;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农业、生活污染物的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以节约资源,保护水源,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故D 正确。
]4.甲基丙烯酸甲酯是合成有机玻璃的单体,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方案有两种: 方案甲:①(CH 3)2C===O +HCN ―→(CH 3)2C(OH)CN ②(CH 3)2C(OH)CN +CH 3OH +H 2SO 4―→ CH 2===C(CH 3)COOCH 3+NH 4HSO 4方案乙:CH 3C≡CH+CO +CH 3OH ――→Pd CH 2===C(CH 3)COOCH 3 请回答下列问题:(1)方案甲中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你认为方案________(填“甲”或“乙”)较好,其主要理由是________(填字母)。
A .没有副产物,原子利用率为100% B .原料无爆炸危险 C .原料都是无毒物质[解析] 方案甲中反应①的实质是丙酮分子(CH 3)2CO 的碳氧双键断裂,H —C≡N 分子中碳氢键断裂,发生加成反应,碳氧双键的碳原子与—CN形成单键,而氧与氢形成单键。
方案甲分两步进行,有硫酸氢铵副产物生成,原子经济性较差;而方案乙没有副产物,原子利用率为100%,符合绿色化学要求。
[答案](1)加成反应(2)乙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