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

合集下载

沈从文简介

沈从文简介

沈从文简介参考资料一:沈从文简介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

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

沈从文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透过描述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透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

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

沈从文不仅仅是作家,还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先生一生中,着有五百万字的著作文章,《边城》、《长河》、《从文自传》是他的代表作。

他晚年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填补了中国物质文化史上的一页空白。

参考资料二:沈从文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云南看云 沈从文

云南看云 沈从文

三、写作特点 1.善于写景 本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映衬和形象的描绘等多种手法,
出神人化地描写了云南的云的特点。首先,作者从云的色彩、 云的形态、云的风度几个层面,写出了云的地方性特征。用形 象的比喻写出各地的云的不同:“河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 来似乎就可作窝窝头”;青岛海面的云“天空如展开一张锦 毯”;云南的云“完全是水墨画,笔调超脱而大胆”,“有时 黑得如一片漆”。其次,通过对比映衬凸现云南的云“黑而 秀”“变化得出奇”“色调出奇的单纯”的特点,文中写道: “在任何地方‘乌云蔽天’照例是个沉重可怕的象征,惟有云 南傍晚的云,越黑反而越不碍事,且表示第二天天气必然顶 好。”在对比映衬中突出云南的云“黑而秀”特征。再次,文 中用“活泼”“朴素而亲切”“粗中有细”等词语,赋予云以 人的性格与个性,拟人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
化选择与城市文化价值的格格不入。然而,更引
人注意的是,身处现实以及由此而来的现代理性
精神,使“我”也无法再沉浸在过去的牧歌世界里,
一如既往的构筑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在追寻过
去生命同时,他紧接着说道:“生命随日月交替,而
有新陈代谢现象,有变化,有移易。生命者,只前
进,不后退,能迈进,难静止。”对于这种瞻前顾
中表达自己对故乡深沉丰厚的情感,从容舒缓的笔调 和诗性的表达方式既展示了复杂而又敏感的内心世界, 又流动着其中挥之不去的孤独与哀愁。
(三)语言风格 在现代汉语中糅入大量的古词语却不失朴素与自然,
形成一种含蓄隽永的语言风格。
作品赏析——《云南看云》
一、思想内容
本文由对卢锡麟先生的摄影的观感,写到云的地方性 与风土人情的关系,突出了云南的云变化出奇、素朴 单纯和黑而秀的特点。作者通过对云南美丽的云的欣 赏,表达了对当时国难当头却只重眼前利益,沉溺于 自我麻醉中的众生的一种呼唤和痛苦的叹息。

沈从文——中国知名作家个人生平介绍

沈从文——中国知名作家个人生平介绍
文学创作
沈从文以独特的文风和对湘西风土人情的描绘,创作了大量优秀 的小说、散文和随笔。
学术研究
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及比较文学有独到的见解,曾参与中国历史博物 馆和北京历史博物馆的文物陈列设计工作。
文化事业
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取得名大学。
沈从文的晚年生活与影响
沈从文的哲学思考及其影响
生命哲学
沈从文通过文学作品探讨生命的价值和 意义,他的作品常常触及人类存在的本 质问题。
VS
对后世的影响
沈从文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他的思想和哲学为后来的作家提 供了重要的启示和灵感。
04 沈从文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沈从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文学创作丰富了中国现代 文学的内涵
沈从文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 察力,为现代文学增添了丰富的篇章。
代表了中国乡土文学的巅 峰
他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人性 的复杂性,为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沈从文对当代文学的影响与启示
要点一
促进了当代文学的多元化
沈从文的创作手法和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的作家,激 发了他们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自然与生命的融合
沈从文在作品中表达出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和融合,他的作品常常以乡村为背景,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
沈从文的乡土情结与人文关怀
对乡土的眷恋
沈从文对乡土有着深深的眷恋,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对城市文明的批判。
人文关怀
沈从文的作品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命运,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残酷,展现了他深厚的人文关怀。
要点二
为当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和灵感
他的作品所描绘的乡村生活和人性冲突为后来的文学 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简介

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简介

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简介沈从文(1902-1988),男,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沈从文简介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

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

因此,沈从文的民族身份可以是此三个民族的任何一个,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

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

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的婚姻家庭1930年7月张兆和沈从文在胡适的办公室第一次见面,刚见面时,胡校长大夸沈从文是天才,是中国小说家中最有希望的。

张兆和却不以为然,沈从文对张兆和的爱恋来得默然,却是一发不可收拾,写给她的情书一封接一封,延绵不绝地表达着心中的倾慕。

在1931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以做张兆和的奴隶为已任。

他说,多数人愿意仆伏在君王的脚下做奴隶,但他只愿做张兆和的奴隶。

最终打动了张兆和,于1933年9月9日在北京中央公园成婚。

新婚不久,因母亲病危,沈从文回故乡凤凰探望。

他在船舱里给远在北平的张兆和写信说:“我离开北平时还计划每天用半个日子写信,用半个日子写文章,谁知到了这小船上却只想为你写信,别的事全不能做”。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次政治运动打击着沈从文,使他陷入了迷狂状态,他不断念叨着“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张兆和无言地面对此情此景,眼泪禁不住滚滚而下。

后来,在妻子悉心的照料和药物治疗下,沈从文渐渐恢复了健康,他和妻子坚强地度过了艰辛清贫的岁月。

沈从文

沈从文
作品以傩送、天保两人钟情与翠翠为纬线, 以老船夫关心、撮合孙女的婚事为纬线,推动 故事有节奏地向前发展。又以翠翠与傩送、天 保的爱情纠葛为明线,以王团总想傩送当女婿 为暗线。经纬交织,明暗结合,将情节的单纯 性与复杂性完美结合。
3、作者特意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 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 写。
主要著作:
小说集:《边城》、《长河》、《蜜
柑》、《雨后主其他》、《神巫之爱》、《旅 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 小史》、《月下小景》
散文:《记丁玲》《从文自传》、《湘
行 散记》、《湘西》
文论:《费油存底》及续集、《烛虚》、 《云南看云集》、《沫沫集》、 学术著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沈从文创作《边城》时正生活在国民党统 治下的城市里,由于 对社会政治的疏离、 对都市人生的厌倦和对现实人生的困惑, 他把民族出路的探索和变革现实的希望寄 托在完美人生形式的再造上。
人物分析:翠翠
主人公翠翠,是向往的优美人性与人生的化身与极致。
这个湘西少女,是渡船老人的外孙女,祖孙俩相依为命, 长期生活在 山水间、渡船上,青山绿水与古朴的环境造就了翠翠清 澈透明的性格, 她美丽、热情、纯真,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又从小常 看着老人向那些 困惫的旅人赠饮一杯凉茶,甚至不收过渡者的赏 钱,过着勤俭、宁静的 生活。随着岁月的更替,翠翠的情感发生了变 化,作者细腻地展示了这 个少女情窦初开时充满爱的心灵,她喜欢 看迎送新娘的喜轿,爱在头发 上插朵野花,乐于听人唱歌,因为在一 次龙舟竞渡时邂逅船总的儿子傩 送,从此暗暗倾心。至此,作者向 读者展现了翠翠的青春的觉醒和萌动, 朦胧的憧憬和少女羞涩的美 妙心态,表现人类感情中极为美好的一面。 而在傩送远走,渡船老 人又溘然长逝后,翠翠怀着对老祖父的伤悼之情 和对恋人的思念, 守着渡口,虽有失落,但依然抱着期待,尽管傩送 “这个人也许永远 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采”,翠翠仍一如既往,因循 着传统的方式,平 和地生活着、等待着。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特别是通 过这一人物在 爱情生活中的态度,描绘出人世间一种纯洁美好的感情、 讴歌了象 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 的说明”

散文家:沈从文(中国)人物简介

散文家:沈从文(中国)人物简介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沈从文:中国散文家人物简介
DOCS
01
沈从文的生平与创作历程
沈从文的出生背景与成长经历
早年求学经历
• 1917年赴北京求学
• 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 后因病辍学,辗转于各地
出生于湖南凤凰县
• 凤凰县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是当时湘西地区的政治、
深入挖掘
沈从文的人物塑造技巧与方法
深入生活,真实描绘
• 通过深入生活,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命运
• 真实、生动地描绘人物形象
细腻的心理描绘
• 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腻描绘
• 展现人物内心的复杂和丰富
环境与人物的交融
• 将人物置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
• 通过环境与人物的交融,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
沈从文的人物价值取向与现实意义
• 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03
历史与文化反思
• 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进行反思和探讨
• 强调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倡导民族文化传承
沈从文的散文创作技巧与影响
创作技巧
对后世作家的影响
• 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
• 沈从文的散文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笔优美,描绘细腻,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 许多作家在创作中都受到沈从文的启发和影响
• 散文中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
• 对人性、民族、历史等问题有独到的见解
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 散文中流露出作者对故乡、亲友的真挚情感
• 读起来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沈从文的散文• 以湘西为背景,描绘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 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和对乡土文化的传承

边地湘西的歌者-沈从文

边地湘西的歌者-沈从文

1955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当讲解员
• 新中国成立 后曾在历史博物 馆为展品写标签 ,后从事文物研 究,出版有《中 国古代服饰研究 》等著作。
青岛的沈从文故居
二.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 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 个。
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 及其他》、《神巫之爱》等。
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 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 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 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 《如蕤(rui)集》《从文小说习作选》 《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 《黑凤集》等 。
一类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 通过都市生 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有
《绅士的太太》 《八骏图》《自杀》《来 客》等。
湘西:自然人性样本
沈从文以巨大的热情 展示了一个自然人性 的“湘西世界”,并 以此作为病态都市世 界的具体对立参照物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 看,地域生态环境对 文化个性的形成具有 举足轻重的作用。
• 1922年受五四余波之影响,只身 离开湘西来到北京,升学未成便 开始学习写作。
• 1924年底开始陆续在《晨报副镌 》、《现代评论》、《小说月报 》上发表创作,并曾与胡也频一 起编辑《京报副刊》和《民众文 艺》周刊。
• 1928年在上海与胡也频、丁玲合 编文学刊物《红黑》。
30年代的沈从文
• 1930年起,先后 在武汉大学、青岛 大学任教。1933年 返回北京,9月接编 《大公报·文艺副 刊》,并主持《大 公报》文艺奖,有 力地扩大了京派的 影响。
边地湘西的歌者
——沈从文
一.沈从文生平简介 二.文学创作 三.代表作《边城》 四.其它文学作品 五. 文学影响及评价
沈从文和张昭和

中国现代文学 第十二章 沈从文

中国现代文学 第十二章 沈从文

B、小说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极其出色,以浓浓的画意显示了沈从 文的特色。 C、纯朴的、散文诗歌化的语言。
(二)《萧萧》
1、“怒而不怨,哀而不伤”的谴责方式。
2、思想题旨:充分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执着于生命的安乐与长久而 轻视对生命的超越这一重要特色。它造就了中国人“知足常乐”、 “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养成了中国人思维的惰性。 3、艺术特色:祥和、舒缓的风俗画,宽容、淳朴的人物心态。
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学副刊。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 《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 《如蕤集》、《八骏图》,中篇小说《一个母亲》、《边城》,长篇小说 《旧梦》、《长河》,散文集《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 《湘行散记》、《湘西》等。
2、思想主题 描写了一曲曲爱的颂歌,充满爱和美的人际关系。边城的优美首先 在于人自身的美好 。 3、艺术结构 不追求故事的完整,而是一种散文化的笔法,各种生活片断相互穿 插。作品留下很多空白让读者去遐想 。 4、艺术特色
A、《边城》是沈从文供奉着理想的“希腊小庙”,是沈从文小 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这是生活的牧歌和牧歌式的生活,是未被现 代文明浸润扭曲的人生形式,也是人生形式的极致,是“神性”的 表现。
沈从文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 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 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 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他的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 艺术光彩。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 建国后,沈从文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 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 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研究成果有《唐宋铜镜》、 《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著作。沈从文的著作除前面 列举的外,还有论文集《沫沫集》、《废邮存底》、《云南看云集》,批 评专集《现代中国作家评论选》,以及多种沈从文的选集和多卷本《沈从 文文集》等。

沈从文简介

沈从文简介

沈从文简介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县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现代中国文学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

代表作: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八骏图》《都市一妇人》,中篇小说《边城》《神巫之爱》,长篇小说《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

其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

他青年时投身行伍,后进行文学创作,到逝世时已有五百万字的著作文章,代表作有《边城》《长河》《从文赏玉》《唐宋铜镜》等。

1987年、1988年沈从文入围诺贝尔文学奖。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到武汉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5月因心脏病突发,在其北京寓所逝世。

他的大部分小说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创造了一个湘西世界,表达了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

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沈从文的主要成就在文学创作和文物研究两个方面。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乡土小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在其他领域也成就非凡,是名副其实的“大杂家”。

在创作界,沈从文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几位好作家之一;而学术上,他开启的名物研究,影响深远,至今追随者甚众。

沈从文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写出了《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丝绸图案》等文物著作。

1958年后,他专心致志撰写《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书稿,凭着不懈的努力,终于填补了我国服饰研究的空白。

沈从文生平 《沈从文》生平简介

沈从文生平 《沈从文》生平简介

沈从文生平《沈从文》生平简介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湖南凤凰人,苗族。

1918年小学毕业后曾入本乡土著军队当兵。

1923年到北京。

1926年开始在《晨报副镌》《现代评论》《小说月报》《新月》上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编辑《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

1927年到上海,曾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杂志,并参加了新月社。

1930年在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在北京主编《大公报》副刊《文艺》及天津《益州报》副刊。

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回北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并继续办原刊物,以此为阵地,集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

1949年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

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

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集子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

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

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

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一定的社会思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感谢您的阅读!。

沈从文简介参考资料

沈从文简介参考资料
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 序》)。
2020/4/7
8
五、人物评价
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文学作品《边
城》沈从文先生在北京(1983年) 、《湘西》、《从文自
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
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 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 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
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 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 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 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 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病逝 于北京,享年86岁。
9
谢谢
一曾子芳
2020/4/7
10
2020/4/7
4
孩童趣事
二、人物轶事
1915年,沈从文由私塾进了凤凰县立第二初级小学
读书,半年后转入文昌阁小学。因沈从文天性活泼
好动且贪玩,常常逃学去街上看木偶戏,书包就藏
放在土地庙里,有一次,他照样把书包放在土地庙,
初次授课 看了一整天的戏,戏看完了,别的孩子早已放学回
家,他再回到土地庙里取书包,才发现书包不见了。 第二天,他硬着头皮照样上学,刚走到校园里一株 沈从文第一次登台授课那天,因为紧张, 楠木树下,就遇见了他的级任老师毛老师。毛老师 呆呆地站了10分钟。好不容易开了口,急 罚沈从文跪在那株楠木树下,大声责问沈从文昨天 促的10分钟全讲完了。他再次窘迫,无奈, 到哪里去了。沈从文回答:“看戏去了。”毛老师 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 见沈从文贪玩逃学还如此理直气壮,便狠狠地批评 人多,怕了。”下课后,学生议论纷纷, 说:“勤有功,戏无益,树喜欢向上长,你却喜欢 传到北大校长胡适耳里,胡适笑着说: 在树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争气了!”经 “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 毛老师耐心地说服教导一番后,沈从文知耻而后勇,成功。”

沈从文

沈从文

感谢观看
沈从文墓碑,采天然五彩石,状如云茹,高2.8米,宽1.9米,厚0.9米,重约6吨。碑石正面,集其手迹,其 文曰:“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背面,为沈从文姨妹张充和撰联并书,联曰:“不折不 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由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刘焕章教授镌。
先生一生,淡名如水,勤奋、俭朴、谦逊、宽厚、自强不息。先生爱祖国、恋故乡,时刻关心国之安、乡之 勃兴、民之痛痒、人之温爱,堪称后辈学习之楷模,特立墓地,以示永远怀念。 ——凤凰县人民政府一九九二 年清明立
个人作品
学术著作
书法
《从文赏玉》《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沈从文书法(2张) 沈先生一直爱好书法,而且在圈子里颇有声名,但从来视书法于自己是件好玩的事情,从 没想到卖字,以此谋利。只是有一回例外,抗战胜利以后,帮助一位诗歌作者柯原。
人物评价
沈从文先生在北京(1983年)(4张)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文学作品《边城》、《湘 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 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 人。沈从文不仅是作家,还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 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 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 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沈从文纪念馆位于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大学内,与黄永玉艺术博物馆相临,在2012年12月28日正式开馆。开 馆仪式上,北岳文艺出版社、沈从文祖籍地江西、工作地山东等相关单位分别为纪念馆捐赠了沈从文图书全集、 文物及书画作品。随后在纪念馆内举行了一场关于沈从文先生的学术研讨会。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作协,国 内各相关高校,研究机构,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开馆仪式。

对沈从文的认识和理解

对沈从文的认识和理解

对沈从文的认识和理解对沈从文的认识和理解一、沈从文的生平和背景沈从文(1902年-1988年),原名沈德鸿,字湘南,号柯亭,湖南湘潭人。

他是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

沈从文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是湘潭县的一位知县。

他自小受到优良的教育影响,培养了对文学和艺术的浓厚兴趣。

二、沈从文的创作特点1. 独特的写作风格沈从文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而著称。

他善于运用细致入微的描写和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情感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他对细节的关注使得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2. 对乡土题材的追求沈从文在创作中常常选择乡土题材,通过描绘农民生活、山水田园等场景展现出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美好与真实。

他对土地、自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3. 对人性的关注沈从文对人性的关注是他创作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他善于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人物塑造来展现人性中的善良、美好以及复杂多变的一面。

他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内心世界中的矛盾和冲突,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类存在的困惑与挣扎。

三、沈从文代表作品赏析1. 《边城》《边城》是沈从文最著名的小说之一,也是他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中国西南农村为背景,通过对女主角荷花成长经历和爱情故事的描写,展现了一个传统乡村社会中女性追求自由和幸福的艰难历程。

小说以细腻入微、真实动人的笔触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命运与家族压迫之间复杂而纠结的关系。

2. 《湘行散记》《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一部散文集,记录了他在湖南省进行考察和旅行时的所见所闻。

这部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湖南的风土人情、山川景色和乡村生活。

通过对湖南乡土文化的深入挖掘,沈从文呈现出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魅力的湘潭。

四、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推动乡土题材的发展沈从文以其对乡土题材的追求和创新,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中乡土题材创作的发展。

沈从文简介

沈从文简介

沈从文简介参考资料一:沈从文简介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

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

沈从文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透过描述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透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

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

沈从文不仅仅是作家,还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先生一生中,着有五百万字的著作文章,《边城》、《长河》、《从文自传》是他的代表作。

他晚年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填补了中国物质文化史上的一页空白。

参考资料二:沈从文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生平简介

《沈从文》生平简介

《沈从文》生平简介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湖南凤凰人,苗族。

1918年小学毕业后曾入本乡土著军队当兵。

1923年到北京。

1926年开始在《晨报副镌》《现代评论》《小说月报》《新月》上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编辑《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

1927年到上海,曾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杂志,并参加了新月社。

1930年在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在北京主编《大公报》副刊《文艺》及天津《益州报》副刊。

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回北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并继续办原刊物,以此为阵地,集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

1949年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

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

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集子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

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

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

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一定的社会思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沈从文介绍

沈从文介绍

张兆和的美丽和高雅气质大概让沈从文 一见钟情,使这个潦倒的书生开始了漫长 的求爱历程。尽管对沈从文连篇累牍的情 书不胜其烦,还是个孩子的张兆和却找不 到适当的办法拒绝沈老师的热情。于是, 她带着沈从文的一沓子情书去见了胡适校 长。 胡适却对张兆和说:“他顽固地爱着你。” 张兆和的回答倔强而骄傲,“我顽固地不 爱他。” 4年的时光如水,“顽固爱着”的沈从文 终于打动了“顽固不爱”的“三三”的心。
1928年与丁玲、胡也频合编《红黑月刊》,后历任 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散 文习作及现代文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 《益世报》、《经世报》、《平明日报》文艺副刊 编辑,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研究员。全国第二、三、四、五届政协委员,全国 第六、七届政协常委。192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5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边城》、 《长河》、《八骏图》、《神巫之爱》、《虎雏》、 《石子船》、《月下小景外八篇》、《蜜柑》,散 文集《湘行散记》、《湘西》,长篇童话《阿丽思 中国游记》,论文集《废r邮存底》(合作),文集 《从文散文选》、《从文小说选》、《沈从文小说 选集》、《沈从文文集》(12卷),论著《中国服饰 史》等。
经典语句
•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 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局却又宿命的必然 • 人生实在是一本书,内容复杂,分量沉重,值得 翻到个人所能翻到的最后一页,而且必须慢慢地 翻 • 好的作品除了使人获得真美感觉之外,还有一种 引人向善的力量……从作品中接触另外一种人生, 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发,对人生或生命能作 更深一层的理解。 •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 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 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 “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 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 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 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凉的人 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沈从文

沈从文
沈从文的乡村想象
沈从文简介

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 学者。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等。湖南凤凰 (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






1917年到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 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 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 生活。 1923闯入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至 1928年在北京以写作谋生; 1928年至1930年,在上海中国公学任 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8》等 文艺副刊主编; 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 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 学国文教科书; 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任教授; 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 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 馆任文物研究员; 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 究所任研究员。
1922

1902年12月28日,我国著名作 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沈从 文先生诞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 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 四合院是沈从文先生曾任清朝 贵州提督的祖父沈宏富于同治 五年(1866年)购买旧民宅拆 除后兴建的,是一座火砖封砌 的平房建筑。四合院分前后两 进,中有方块红石铺成的天井, 两边是厢房,大小共11间。房 屋系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采用 一斗一眼合子墙封砌。马头墙 装饰的鳌头,镂花的门窗,小 巧别致,古色古香。整座建筑 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

成名非常快
1923年学习写作,
1924年发表文章, 1928年则成为上 海的中国公学的 讲师,兼《大公 报》等报的文艺 副刊的副主编。
小说的成就很短时间内就得到众多前辈
的肯定。 鲁迅可说是体裁家,沈从文则是文体家。

沈从文的资料

沈从文的资料

沈从文的资料
沈从文,男,1958年1月3日出生于辽宁省庄河市,中共党员。

1986年毕业于湖北大学无线电电子系,获博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央
党校研究生院,获政治管理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经济
管理学院,获高级宏观经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上海财经
大学,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沈从文的职业生涯始于1983年,曾任湖北省共青团省委常委、宣传
部副部长等职务;自1986年起先后任湖北省新抚县委常委、秘书长、湖
北电力公司总经理;2001年至2004年任湖北省煤电厅厅长;2004年任中
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2005年任中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2年2月至2016年1月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2016年1月至2020年
6月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能源局局长。

2020年6月起任辽宁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兼省政府副秘书长。

沈从文是中国煤炭工业和中国电力工业的国家战略发展专家,以及国
家能源领域战略规划专家,拥有丰富的新能源、清洁能源发展经验。

曾获
国家一等功、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国家科技奖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从文
1902——1988
沈从文——一位远离文学主潮的作家
对文学的贡献: 1、创造了寄寓自然、健康、和谐人性的湘西 世界,以文学的形式探讨健全的生命形式。 2、创造了极富诗意的抒情小说文体。被称为 “文体家” 文学特色:1、沈从文是自觉和执着的纯艺术 家,他把人性化美作为审美思维的核心。 2、小说结构不仅讲究内在自由,而且追求外 在自由,追求篇与篇之间不重复、不粘滞, 翻出新意新姿。 3、讲究文字组织的美丽,句短韵长,古朴圆




北大旁听“窄而霉”小斋度过艰苦的两年半时间,标点 符号都不会用到文学青年 1924年冬,万般无奈中给景仰的作家写信,11月13日下 雪的日子,郁达夫来了,连夜写下《给一位文学青年的 公开状》著名文章,引起社会注意和反响。 12月北京《晨报副刊》终于刊登沈从文第一篇作品《一 封未曾付邮的信》。1925年起《晨报副刊》常刊登沈的 文章,是徐志摩引沈从文进入文艺界。 结交许多文学圈朋友,与丁玲、胡也频曾是极好的朋友 1928年三人办《红黑》《人间》两刊,一年左右停刊。

乡下人



1902年生于湖南凤凰县(今属湘西土 家族苗族自治州),生于一个军旅之 家。祖父沈洪富是曾国藩湘军部属, 25岁官至贵州提督,过继弟沈洪芳儿 子,沈妻不孕,买一苗族姑娘为二房, 生二子,远嫁掉。 兄妹九人行四,男孩中行二,“二哥” 四岁随母识字,六岁进私塾读书,第 二年开始逃学疯玩,认为识字不稀奇, 稀奇的是大千世界,生活中充满疑问, 疯玩中染上了赌博、说下流话的恶习。 十五岁做了地方部队的一个补充兵, 混饭吃,两年后遇“神兵”全军覆没, 遣散




半年后在芷江警察所长五舅处做办事员, 期间在一门亲戚姨夫家(是曾任民国总 理熊希龄的七弟)荒废的图书室,看了 整整一夏天的史记、汉书、天方夜谭和 林译小说。抄诗、刻章····· 后又做湘西王陈渠珍的书记员,帮助整 理大屋子里明清旧画、十来箱子的碑帖 收藏和古董等,掌握了大量知识,古书 也渐通···他变了,不爱玩了疏远了 旧友,胸中有了缕缕柔情,时常感到苦 闷寂寞。 陈渠珍设立报馆,调沈从文做校对,看 到了《超人》等白话小说,接受了五四 文化的洗礼 1922年夏天,提一卷行李,沈从文走出 北京前门火车站···
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1929年在上海中国公学教书,爱上张兆和 沈从文,在家排行第二。张兆和叫她“二哥”。 张兆和,苏州人。在家排行第三。沈从文叫她 “三三”。1910——2003他甚至把情书直接发 表在了1931年6月30日出版的《文艺月刊》上, 情书中那一句“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 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 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1933年9月9日在北京中央公园结婚,新居在西 城达子营“一枣一槐庐” 成家立业后,开始主持《大公报》副刊,成了 北京文艺界的一面旗帜,团结于周围的一大批 有实力的作家,当时被称为“京派作家”
1934年4月完成小说《边城》,称为京派小说的柱石。 翠翠、傩送、天宝、爷爷和大黄狗··· 小说充满原始人类阴差阳错的神秘感和命运感, 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 生形式。 在生命形态的悲剧中,发掘的不是残酷而是 优美。
十年代关于“战国策派”论争,沈从文撰文批评, 反对英雄崇拜,不将领袖神化,反对强权,提倡民主 政治。 1949年7月没有被邀请参加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 中央革命大学学习十个月 1950年进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 1979年完成《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耗时16年,填补了 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 漆器》等
1935年兆和与沈从 文摄于苏州
沈从文与汪曾祺
四姊妹于1946年。前左起:允和、 元和;后左起:充和、兆和
周有光夫妇和“连襟”沈从文夫妇
元和与顾传玠于1939年4月在上海结婚
四姊妹于1985年。前充和,后左起: 允和、兆和、元和
三连襟一九九三年于北京,左起:周 有光、傅汉思、沈从文

三十年代的论争:1、关于京派和海派的论争 2、关于《禁书 问题》抗议文化围剿。鲁迅作《隔膜》“忠而获咎”
1949年夏,巴金、沈从文、张兆和、章靳以、李健吾在北平的合影
• 1995年,在沈从文过世后七年,兆和整理出版了 他们的通信。在《后记》中,她写道:“六十多 年过去了,面对书桌上这几组文字,我不知道是 在梦中还是在翻阅别人的故事。从文同我相处, 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 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 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 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 ,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 “……太晚了!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发掘 他,理解他,从各方面去帮助他,反而有那么多 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悔之晚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